初二年级数学上册旋转测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75CAB ∠=︒,在同一平面内,将ABC 绕点A 旋转到AB C ''△的位置,使得CC //AB ',则BAB '∠=( )A .30B .35︒C .40︒D .50︒2.下列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3.如图,OA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80°到OCD 的位置,已知45AOB ∠=︒,则AOD ∠等于( )A .45°B .35°C .25°D .15°4.如图,在等边△ABC 中,AC=8,点O 在AC 上,且AO=3,点P 是边AB 上一动点,连接OP ,将线段OP 绕点O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D ,要使点D 恰好落在BC 上,则AP 的长是( ).A .4B .5C .6D .85.以下四幅图案,其中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6.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BC ⊥于点,E 以点B 为中心,取旋转角等于,ABC ∠把BAE △顺时针旋转,得到BA E '',连接DA '.若60,50ADC ADA '∠=︒∠=︒,则DA E ''∠的大小为( )A .130︒B .150︒C .160︒D .170︒7.下列四个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8.如图,正方形ABCD 内一点P ,5AB =,2BP =,把A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得到CBP ',则PP '的长为( )A .22B .23C .3D .32 9.如图,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80°,得到DEC ,若3120B A ∠=∠=︒,则α∠的度数是( )10.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B.若22>,则a bac bc>C.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D.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11.如图,点E,F,G,H分别为四边形ABCD四条边AB、BC、CD、DA的中点,则关于四边形EFG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是平行四边形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D.当AC=BD时,它为矩形12.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若∠CAE=65°,∠E=70°,且AD⊥BC,∠BAC的度数为().A.60 °B.75°C.85°D.90°13.如图,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涂法共有()A.3种B.4种C.5种D.6种14.如图,在Rt△ABC中,AB=AC,D,E是斜边BC上两点,且∠DAE=45°,将△AB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CF,连接DF,则下列结论中有( )个是正确的.①∠DAF=45° ②△ABE≌△ACD ③AD平分∠EDF ④222+=BE DC DE15.如图,在等边△ABC中,AC=9,点O在AC上,且AO=3,P是AB上一动点,连接OP,将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D,若使点D恰好落在BC上,则线段AP 的长是()A.4 B.5 C.6 D.8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参考答案二、填空题16.如图,将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正方形'''',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____.A B C D17.如图,线段BC为一个通信公司,该公司与两个通信点,A D恰好围成一个正方形的ABCD公司BC长度为100米,公司准备在正方形ABCD内要建设一个通信中转站点,P,在通信公司的BC边上架设一个通讯中心点Q,在通信中转站点P到两个通信点,A D和通讯中心点Q之间铺设通信光缆,则铺设光缆的最短长度为________米.DE=,把ADE绕点A 1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3AB=,点E在CD边上,1△,连接EE',则线段EE'的长为______.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19.在Rt ABC △中,90ACB ∠=︒,将ABC 绕顶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A B C '',点M 是BC 的中点,点P 是A B ''的中点,连接PM .若4BC =,30A ∠=︒,则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线段PM 长度的最大值等于_____.20.如图,在Rt ABC 中,90CAB ∠=︒,点P 是ABC 内一点,将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 '△重合,如果5AP =,则PP '的长为______.21.如图,△AOB 中,∠B=30°,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到△A′OB′,若∠A′=40°,则∠B′= °,∠AOB= .2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若点A 的坐标为(-2,3),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___.23.如图,在Rt △ABC 中,已知∠C=90°,∠A=60°,AC=3cm ,以斜边AB 的中点P 为旋转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Rt △A′B′C′,则旋转前后两个直角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24.若点()3,5B n +与点()4,A m 关于原点O 中心对称,则m n +=______________. 25.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cm ,BC =8cm .将Rt 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Rt AB C ''△,使点C '落在AB 边上,连结BB ',则BB '的长度为_________.26.一副直角三角尺叠放,如图①所示,现将含45°角的三角尺ADE 固定不动,将含30°角的三角尺ABC 绕顶点A 顺时针转动(旋转角不超过180度),使两个三角尺有一组边互相平行.例如图②,当∠BAD =15°时,BC ∥DE ,当90°<∠BAD <180°时,∠BAD 的度数为___.三、解答题27.如图,△ABC 中A (2-,3),B (3-,1),C (1-,2).(1)将△ABC 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180°,在坐标系中画出旋转后的△A 1B 1C 1; (2)写出的△A 1B 1C 1的顶点B 1的坐标 .28.如图,△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正方形网格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长度. (1)画出ABC 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111A B C △,并写出点1A 的坐标;(2)将△AB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请画出旋转后的222A B C △,并写出A 2的坐标. (3)直接写出12B B 的长度.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位置如图所示(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1)将△ABC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90 ,画出旋转后得到的△AB 1C 1;直接写出点B 1的坐标;(2)作出△ABC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的△A2B2C2,并直接写出点B2的坐标.30.如图所示,△ ABC和△ AEF为等边三角形,点 E 在△ ABC 内部,且 E 到点 A、B、C 的距离分别为 3、4、5,求∠AEB的度数.。

八年级上数学第四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题+答案)

八年级上数学第四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题+答案)

第四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如图,在△ABC中,∠BAC=90°,AB=3,AC=4,BC=5,EF垂直平分BC,点P为直线EF上的任一点,则AP+BP的最小值是( )A. 3B. 4C. 5D. 62.如图,在△ABC中,∠CAB=65°,将△ABC在平面内绕点A旋转到△AB′C′的位置.若∠CAB′=25°,则∠CAC′的度数为( )A. 25°B. 40°C. 65°D. 70°3.将一副三角板顶点重合,三角板ABC绕点A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EAB度数符合下列条件时,三角尺不存在一组边平行的是(三角板边AB=AE)( )A. ∠EAB=30°B. ∠EAB=45°C. ∠EAB=60°D. ∠EAB=75°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1(−3,−8),P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33=( )P2(a,b),则√abA. −2B. 2C. 4D. −45.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2,BC=3,将CD以D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至ED,连AE、CE,则△ADE的面积是( )A. 1B. 2C. 3D. 不能确定6.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AC=2√3,P是BC边上一动点,连接AP,把线段AP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到线段AQ,连接CQ,则线段CQ的最小值为( )A. 1B. 2C. 3D. √37.将一图形绕着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60°,再绕着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170°,这时如果使图形回到原来的位置,需要将图形绕着点O( )A. 顺时针旋转230°B. 逆时针旋转110°C. 顺时针旋转110°D. 逆时针旋转230°8.已知点A的坐标为(1,3),点B的坐标为(2,1).将线段AB沿某一方向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则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A. (5,3)B. (−1,−2)C. (−1,−1)D. (0,−1)9.如图,△DEF是由△ABC绕着某点旋转得到的,则这点的坐标是 ( )A. (1,1)B. (0,1)C. (−1,1)D. (2,0)10.如图,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沿着点B到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AB=10,DO=4,平移距离为6,则阴影部分面积为( )A. 48B. 96C. 84D. 4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11.如图,已知直线AB与y轴交于点A(0,2),与x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且∠ABO=30°,点C为x轴的正半轴上一点,将线段CA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线段CD,连接BD,若BD=√41,则点C的坐标为.12.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DE,点C和点E是对应点,若∠CAE=90°,AB=1,则BD=.13.如图,已知△AOB与△DOC成中心对称,△AOB的面积是6,AB=3,则△DOC中CD边上的高是.14.在所示的数轴上,点B与点C关于点A成中心对称,A、B两点对应的实数分别是√3和−1,则点C所对应的实数是.15.如图所示,已知AB=3,AC=1,∠D=90∘,△DEC与△ABC关于点C成中心对称,则AE的长是.16.如图,在Rt△ABC中,∠ABC=90°,∠ACB=30°,斜边AC=4,点P是三角形内的一动点,则PA+PB+PC的最小值是______.17.如图,矩形ABCD中,AB=2,BC=1,将矩形ABCD绕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矩形EFCG,连接AE,取AE的中点H,连接DH,则DH=.1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a,点E,F在对角线BD上,且∠ECF=∠ABD,将△BCE绕点C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DCG,连接FG,则下列结论:a2; ③FC平分∠BFG; ①∠FCG=∠CDG; ②△CEF的面积等于14 ④BE2+DF2=EF2.其中正确的是.(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6分。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专题练习一:动点问题压轴题(含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专题练习一:动点问题压轴题(含答案)

初二数学期中复习专题一:动点问题3、动点中的旋转问题1、如图,在等边△ABC 中,AC=9,点O 在AC 上,且AO=3,点P 是AB 上一动点,连接OP,将线段OP 绕点O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D.要使点D 恰好落在BC 上,则AP 的长是.2、如图所示: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固定不动,另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点D 处,且可以绕点D 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两直角边的交点G、H 始终在边AB、BC 上.(1)在旋转过程中线段BG 和CH 大小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2)若AB=BC=4cm,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GBHD 的面积是否改变?若不变,求出它的值;若改变,求出它的取值范围.(3)若交点G、H 分别在边AB、BC 的延长线上,则(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吗?请画出相应的图形,直接写出结论.3、如图1,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点D 是BC 的中点.作正方形DEFG,使点A、C 分别在DG 和DE 上,连接AE,BG.(1)试猜想线段BG 和AE 的数量关系是;(2)将正方形DEFG绕点D逆时针方向旋转α(0°<α≤360°),①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利用图2 证明你的结论;②若BC=DE=4,当AE 取最大值时,求AF 的值.4、点的移动问题4、如图1,在△ABC 中,点P 为BC 边中点,直线a 绕顶点A 旋转,若B、P 在直线a 的异侧,BM⊥直线a 于点M,CN⊥直线a 于点N,连接PM、PN;(1)延长MP交CN于点E(如图2),①求证:△BPM≌△CPE;②求证:PM=PN;(2)若直线a 绕点A 旋转到图3 的位置时,点B、P 在直线a 的同侧,其它条件不变,此时PM=PN 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5、在△ABC 中,∠BAC=90°,AB=AC.点D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移动,以AD 为边在AB 的右侧作△ADE,且∠DAE=90°,AD=AE.连接CE.(1)如图1,若点D 在BC 边上,则∠BCE=°;(2)如图2,若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运动.①∠BCE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②若BC=3,CD=6,则△ADE 的面积为.6、在△ABC中,AB=A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1)如图1,当点D 在线段BC 上,如果∠BAC=90°,则∠BCE=度;(2)设∠BAC=α,∠BCE=β.①如图2,当点D 在线段BC 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D 在直线BC 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7、一个正方体物体沿斜坡向下滑动,其截面如图所示.正方形DEFH 的边长为1 米,∠B=90°,BC=4 米,AC=8 米,当正方形DEFH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即当AE=米时,有DC2=AE2+BC2.8、【新知学习】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我们就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智慧三角形”.【简单运用】(1)下列三个三角形,是智慧三角形的是(填序号);(2)如图1,已知等边三角形ABC,请用刻度尺在该三角形边上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D,使△ABD 为“智慧三角形”,并写出作法;【深入探究】(3)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BC 的中点,F 是CD 上一点,且CF=CD,试判断△AEF 是否为“智慧三角形”,并说明理由;【灵活应用】(4)如图3,等边三角形ABC 边长5cm.若动点P 以1cm/s 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ABC 的边AB ﹣BC﹣CA 运动.若另一动点Q 以2cm/s 的速度从点B 出发,沿边BC﹣CA﹣AB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首次回到点B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那么t为.(s)时,△PBQ为“智慧三角形”.动点问题压轴题1、【解答】解:∵∠A+∠APO=∠POD+∠COD,∠A=∠POD=60°,∴∠APO=∠COD,在△APO 和△COD 中,,∴△APO≌△COD(AAS),即AP=CO,∵CO=AC﹣AO=6,∴AP=6.故答案为6.2、【解答】解:(1)BG和CH为相等关系,如图1,连接BD,∵等腰直角三角形ABC,D 为AC 的中点,∴DB=DC=DA,∠A=∠DBH=45°,BD⊥AC,∵∠EDF=90°,∴∠ADG+∠GDB=90°,∴∠BDG+∠BDH=90°,∴∠ADG=∠HDB,∴在△ADG 和△BDH 中,,∴△ADG≌△BDH(ASA),∴AG=BH,∵AB=BC,∴BG =HC ,(2) ∵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D 为 AC 的中点,∴DB =DC =DA ,∠DBG =∠DCH =45°,BD ⊥AC ,∵∠GDH =90°,∴∠GDB +∠BDH =90°,∴∠CDH +∠BDH =90°,∴∠BDG =∠HDC ,∴在△BDG 和△CDH 中,,∵△BDG ≌△CDH (ASA ),∴S 四边形 DGBH =S △BDH +S △GDB =S △ABD ,∵DA =DC =DB ,BD ⊥AC ,∴S △ABD = S △ABC ,∴S 四边形 DGBH =S △ABC =4cm 2,∴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 GBHD 的面积不变,(3) 当三角板 DEF 旋转至图 2 所示时,(1)的结论仍然成立,如图 2,连接 BD ,∵BD ⊥AC ,AB ⊥BH ,ED ⊥DF ,∴∠BDG =90°﹣∠CDG ,∠CDH =90°﹣∠CDG ,∴∠BDG =∠CDH ,∵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DBC =∠BCD =45°,∴∠DBG =∠DCH =135°,∴在△DBG 和△DCH 中,,∴△DBG ≌△DCH (ASA ),∴BG =CH .3、.【分析】(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正方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DE≌△BDG 就可以得出结论;(2)①如图2,连接AD,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正方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DE≌△BDG 就可以得出结论;②由①可知BG=AE,当BG 取得最大值时,AE 取得最大值,由勾股定理就可以得出结论.【解答】解:(1)BG=AE.理由:如图1,∵△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点D 是BC 的中点,∴AD⊥BC,BD=CD,∴∠ADB=∠ADC=90°.∵四边形DEFG 是正方形,∴DE=DG.在△BDG 和△ADE 中,,∴△ADE≌△BDG(SAS),∴BG=AE.故答案为:BG=AE;(2)①成立BG=AE.理由:如图2,连接AD,∵在Rt△BAC 中,D 为斜边BC 中点,∴AD=BD,AD⊥BC,∴∠ADG+∠GDB=90°.∵四边形EFGD 为正方形,∴DE=DG,且∠GDE=90°,∴∠ADG+∠ADE=90°,∴∠BDG=∠ADE.在△BDG 和△ADE 中,,∴△BDG≌△ADE(SAS),∴BG=AE;②∵BG=AE,∴当BG 取得最大值时,AE 取得最大值.如图3,当旋转角为270°时,BG =AE.∵BC=DE=4,∴BG=2+4=6.∴AE=6.在Rt△AEF 中,由勾股定理,得AF==,∴AF=2 .4、【解答】证明:(1)①如图2:∵BM⊥直线a 于点M,CN⊥直线a 于点N,∴∠BMA=∠CNM=90°,∴BM∥CN,∴∠MBP=∠ECP,又∵P 为BC 边中点,∴BP=CP,在△BPM 和△CPE 中,,∴△BPM≌△CPE,(ASA)②∵△BPM≌△CPE,∴PM=PE∴PM=ME,∴在Rt△MNE 中,PN=ME,∴PM=PN;(2)成立,如图3.延长MP 与N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BM⊥直线 a 于点M,CN⊥直线a 于点N,∴∠BMN=∠CNM=90°∴∠BMN+∠CNM=180°,∴BM∥CN∴∠MBP=∠ECP,又∵P 为BC 中点,∴BP=CP,在△BPM 和△CPE 中,,∴△BPM≌△CPE,(ASA)∴PM=PE,∴PM=ME,则Rt△MNE 中,PN=ME,∴PM=PN.5、【解答】解:(1)∵△ABC和△ADE都是等腰Rt△,∴AB=AC,AD=AE,∠BAC=∠DAE=90°,∴∠BAD=∠CAE.在△ACE 和△ABD 中,,∴△ACE≌△ABD(SAS);∴∠ACE=∠ABD=45°,∴∠BCE=∠BCA+∠ACE=45°+45°=90°;故答案为:90;(2)①不发生变化.∵AB=AC,∠BAC=90°∴∠ABC=∠ACB=45°,∵∠BAC=∠DAE=90°∴∠BAC+∠DAC=∠DAE+∠DAC∴∠BAD=∠CAE,在△ACE 和△ABD 中∴△ACE≌△ABD(SAS)∴∠ACE=∠ABD=45°∴∠BCE=∠BCA+∠ACE=45°+45°=90°∴∠BCE 的度数不变,为90°;② 11746、【解答】解:(1)90°.理由:∵∠BAC=∠DAE,∴∠BAC﹣∠DAC=∠DAE﹣∠DAC.即∠BAD=∠CAE.在△ABD 与△ACE 中,∴△ABD≌△ACE(SAS),∴∠B=∠ACE.∴∠B+∠ACB=∠ACE+∠ACB,∴∠BCE=∠B+∠ACB,又∵∠BAC=90°∴∠BCE=90°;(2)①α+β=180°,理由:∵∠BAC=∠DAE,∴∠BAD+∠DAC=∠EAC+∠DAC.即∠BAD=∠CAE.在△ABD 与△ACE 中,∴△ABD≌△ACE(SAS),∴∠B=∠ACE.∴∠B+∠ACB=∠ACE+∠ACB.∴∠B+∠ACB=β,∵α+∠B+∠ACB=180°,∴α+β=180°;②当点D 在射线BC 上时,α+β=180°;理由:∵∠BAC=∠DAE,∴∠BAD=∠CAE,∵在△ABD 和△ACE 中∴△ABD≌△ACE(SAS),∴∠ABD=∠ACE,∵∠BAC+∠ABD+∠BCA=180°,∴∠BAC+∠BCE=∠BAC+∠BCA+∠ACE=∠BAC+∠BCA+∠B=180°,∴α+β=180°;当点D 在射线BC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理由:∵∠DAE=∠BAC,∴∠DAB=∠EAC,∵在△ADB 和△AEC 中,∴△ADB≌△AEC(SAS),∴∠ABD=∠ACE,∵∠ABD=∠BAC+∠ACB,∠ACE=∠BCE+∠ACB,∴∠BAC=∠BCE,即α=β.7、【解答】解:如图,连接CD,假设AE=x,可得EC=8﹣x.∵正方形DEFH 的边长为1 米,即DE=1 米,∴DC2=DE2+EC2=1+(8﹣x)2,AE2+BC2=x2+16,∵DC2=AE2+BC2,∴1+(8﹣x)2=x2+16,解得:x=,所以,当AE=米时,有DC2=AE2+BC2.故答案是:.8、【解答】解:(1)因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所以①是“智慧三角形”.故答案为①(2)用刻度尺分别量取AC、BC 的中点D、D′.点D、D′即为所求.(3)结论:△AEF 是“智慧三角形“.理由如下:如图,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E 是BC 的中点∴BE=EC=2a,∵CF=CD∴FC=a,DF=4a﹣a=3a,在Rt△ABE 中,AE2=(4a)2+(2a)2=20a2在Rt△ECF 中,EF2=(2a)2+a2=5a2在Rt△ADF 中,AF2=(4a)2+(3a)2=25a2∴AE2+EF2=AF2∴△AEF 是直角三角形,∠AEF=90°∵直角三角形斜边AF 上的中线等于AF 的一半∴△AEF为“智慧三角形”.(4)如图3 中,①当点P 在线段AB 上,点Q 在线段BC 上时,若∠PQB=90°,则BP=2BQ,∴5﹣t=4t,解得t=1.若∠BPQ=90°,则BQ=2PB,∴2t=2(5﹣t)∴t=.②当点Q在线段AC上时,不存在“智慧三角形”.③当点P 在线段BC 上,点Q 在线段AB 上时,若∠PQB=90°,则BP=2BQ,∴t﹣5=2(15﹣2t),∴t=7,若∠QPB=90°,则BQ=2PB,∴15﹣2t=2(t﹣5),∴t=,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 的值为1 或或或7.故答案为1 或或或7.。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测试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测试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测试带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垃圾分类的标志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可回收物B.厨余垃圾C.有害垃圾D.其它垃圾物3.下列垃圾分类图标分别表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4.观察下列图形,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5.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6.为推动世界冰雪运动的发展,我国将于2022年举办北京冬奥会.在此之前进行了冬奥会会标的征集活动,以下是部分参选作品,其文字上方的图案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7.2022年油价多次上涨,新能源车企迎来了更多的关注,如图是理想、蔚来、小鹏、哪吒四款新能源汽车的标志,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边AB⊥x轴,A(﹣2,0),C(﹣4,1),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经过点B.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m(m>0)个单位,使点A平移到点A′,然后绕点A'顺时针旋转90°,若此时点C的对应点C′恰好落在抛物线上,则m的值为()A B C D .9.如图,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40︒得到ADE ,AD 与BC 相交于点F ,若80E ∠=︒且AFC 是以线段F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BAC ∠的度数为( )A .55︒B .60︒C .65︒D .70︒10.如图,在平面内将五角星绕其中心旋转180︒后所得到的图案是( )A .B .C .D .11.如图,矩形ABCD 中,AD =2,ABAC 上有一点G (异于A ,C ),连接 DG ,将△AG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AEF ,则BF 的长为( )A B .C D .=60°,在x 轴正半轴上有一点C ,点C 坐标为()1,0,将线段A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120°,得线段AD ,连接BD .则BD 的长度为( )A .B .4CD .152二、填空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点(6,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__________.14.如图,在ABC 中,80ACB ∠=︒,将ABC 在平面内绕点A 逆时针旋转到AB C ''△的位置,使CC '平分B C A ''∠,则旋转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70CAB ∠=︒,在同一平面内,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到AB C ''△的位置,使CC AB '∥,作B D AC '∥交BC 于点D ,则AB D '∠=______.16.如图,在ABC 中,90B ,4AB BC ==,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ADE ,则点D 到BC 的距离是______.三、解答题(共9个小题,17、18每小题8分,19-25每小题10分,共86分)17.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将△AB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MNC ,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M 、N .18.如图,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4,5)A -,(5,2)B -,(3,4)C -.(1)画出与ABC 关于原点O 对称的111A B C △,并写出点1A 的坐标为___________.(2)D 是x 轴上一点,使DB DC 的值最小,画出点D (保图痕迹),D 点坐标为___________.(3)(,0)P t 是x 轴上的动点,将点C 绕点P 顺时针旋转90︒至点E ,直线25y x =-+经过点E ,则t 的值为___________.19.阅读理解,并解答问题:观察发现:如图1是一块正方形瓷砖,分析发现这块瓷砖上的图案是按图2所示的过程设计的,其中虚线所在的直线是正方形的对称轴.问题解决:用四块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瓷砖按下列要求拼成一个新的大正方形,并在图3和图4中各画一种拼法.(1)图3中所画拼图拼成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2)图4中所画拼图拼成的图案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4,4)A -,(2,5)B -,(2,1)C -.(1)平移ABC ,使点C 移到点1(2,2)C ,画出平移后的111A B C △;(2)将ABC 绕点(0,0)旋转180︒,得到222A B C △,画出旋转后的222A B C △;(3)连接12A C ,21A C ,求四边形1221A C A C 的面积.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1,1,点B 的坐标为()4,1,点C 的坐标为()3,3.(1)画出将ABC 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111A B C △;(2)画出将ABC 绕点原点O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222A B C △,写出2C 的坐标.22.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α,点D 在边BC 上(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AD ,以点A 为中心,将线段AD 逆时针旋转180°﹣α得到线段AE ,连接BE .(1)∠BAC +∠DAE = °;(2)取CD 中点F ,连接AF ,用等式表示线段AF 与B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3.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图形M 和点P ,给出如下定义:将图形M 绕点P 顺时针旋转90 得到图形N ,图形N 称为图形M 关于点P 的“垂直图形”.例如,图1中点D 为点C 关于点P 的“垂直图形”.(1)点A 关于原点O 的“垂直图形”为点B .①若点A 的坐标为()0,3,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②若点B 的坐标为()3,1,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__;(2)(3,3)E -,(2,3)F -,(,0)G a ,线段EF 关于点G 的“垂直图形”记为E F '',点E 的对应点为E ',点F 的对应点为F '.①求点E '的坐标(用含a 的式子表示);②若O 的半径为2E F '',上任意一点都在O 内部或圆上,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EE '的长度的最大值.24.已知AOB 和MO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M OA ⎫<<⎪⎪⎝⎭,90AOB MON ∠=∠=︒.(1)如图1,连接AM ,BN ,求证:AM BN =;(2)将MON △绕点O 顺时针旋转.①如图2,当点M 恰好在AB 边上时,求证:2222AM BM OM +=;②当点A ,M ,N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若4OA =,3OM =,请直接写出线段AM 的长.25.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将Rt ABC △绕点A 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Rt ADE △,且点E 恰好落在边BC 上.(1)求证:AE 平分CED ∠;(2)连接BD ,求证:90DBC ∠=︒.参考答案:1.C【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2.C【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A.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3.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A.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4.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C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即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5.A【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A.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6.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直接进行排除选项.【详解】解:A、文字上方的图案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B、文字上方的图案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符合题意;C、文字上方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D、文字上方的图案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及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7.C【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A.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后与原图重合.8.C【分析】作CD⊥AB于D,C'D'⊥A'B'于D',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点B坐标,由A、B、C三点坐标可得CD=2,AD=1.设点A(﹣2,0)向右平移m个单位后得点A'(m>0),则点A'坐标为(m﹣2,0).进而表示出点C'的坐标为(m﹣1,2),最后将C'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中计算即可得到点C坐标.【详解】解:作CD⊥AB于D,C'D'⊥A'B'于D',∵AB⊥x轴,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经过点B,∴点B(﹣2,5)∵A(﹣2,0),C(﹣4,1),∴CD=2,AD=1.设点A(﹣2,0)向右平移m个单位后得点A'(m>0),则点A'坐标为(m﹣2,0).∵A'D'=AD=1,C'D'=CD=2,∴点C'坐标为(m﹣1,2),又点C'在抛物线上,∴把C'(m﹣1,2)代入y=x2﹣2x﹣3中,得:(m ﹣1)2﹣2(m ﹣1)﹣3=2,整理得:m 2﹣4m ﹣2=0.解得:m 1=m 2=2(舍去).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平移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正确理解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B【分析】由旋转的性质得出80E C ∠=∠=︒,40BAD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80C AFC ∠=∠=︒,求出20CAF ∠=︒,根据BAC BAD CAF ∠=∠+∠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40︒得到ADE ,且80E ∠=︒,80E C ∴∠=∠=︒,40BAD ∠=︒,又AFC 是以线段F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C AF ∴=,80C AFC ∴∠=∠=︒,180180808020CAF C AFC ∴∠=︒-∠-∠=︒-︒-︒=︒,402060BAC BAD CAF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C【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找出阴影部分三角形的位置即可得答案.【详解】∵将五角星绕其中心旋转180︒,∴图中阴影部分的三角形应竖直向下,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旋转的性质,图形旋转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前后两个图形全等;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1.A【分析】过点F 作FH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H ,则∠FHA =90°,△AG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AEF ,得∠F AD =60°,AF =AD =2,又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BAD =90°,得AF=1,由勾股定理得AH=,得到到∠F AH=30°,在Rt△AFH中,FH=12BH=AH+AB,再由勾股定理得BF=【详解】解:如图,过点F作FH⊥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H,则∠FHA=90°,∵△AGD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AEF∴∠F AD=60°,AF=AD=2,∵四边形ABCD是矩形∴∠BAD=90°∴∠BAF=∠F AD+ ∠BAD=150°∴∠F AH=180°-∠BAF=30°AF=1在Rt△AFH中,FH=12由勾股定理得AH=在Rt△BFH中,FH=1,BH=AH+AB由勾股定理得BF=故BF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旋转,矩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作出正确的辅助线.12.C【分析】连接CD,过点A作AE⊥CD于点E,过点E作FG⊥x轴于点F,过点A作AG⊥FG于点G,设E(m,n),根据旋转证∠ACG=30°,CE,根据两角对应相等证△AEG∽△ECF,求出74E ⎛ ⎝⎭,52D ⎛ ⎝⎭,结合B (-2,0)求出BD =. 【详解】连接CD ,过点A 作AE ⊥CD 于点E ,过点E 作FG ⊥x 轴于点F ,过点A 作AG ⊥FG 于点G ,则∠AEC =∠OFG =∠G =90°,∵∠AOF =90°,∴∠OAG =90°,∴四边形AOFG 是矩形,∵(0,A ,∴FG =OA设E (m ,n ),∴AG =OF =m ,EF =n ,∴CF =m -1,EGn ,由旋转知,∠CAD =120°,AC =AD ,∴CE =DE ,∠ACG =30°,∴CE,∵∠CEF +∠ECF =∠AEG +∠CEF =90°,∴∠AEG =∠ECF ,∴△AEG ∽△ECF ,∴EF CE AG AE ==,∴=n m∵CF CE EG AE==∴74m =,n∴74E ⎛ ⎝⎭, ∵73144-=,735442+=,∴52D ⎛ ⎝⎭,∵∠ABO=60°,=OA∴OB =2,B (-2,0),∴BD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等腰三角形,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熟练掌握旋转图形全等性质,三线合一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边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3.(6,1)-【分析】根据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 (x ,y )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是点P '(﹣x ,﹣y ),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点(6,﹣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6,1).故答案为:(﹣6,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原点对称点的性质,正确掌握横纵坐标的符号关系是解题关键. 14.100︒##100度【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80B C A ''∠=︒,C A A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40CC A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旋转角.【详解】解:∵ABC 在平面内绕点A 逆时针旋转到AB C ''△的位置,∴80C B C A A B ∠︒==''∠,C A AC '=,∵CC '平分B C A ''∠,∴1402CC A B C A '''∠=∠=︒,∴40CC A C CA ''∠=∠=︒,∴100C AC '∠=︒,故答案为:100°.【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旋转的性质得出角的度数.15.30°##30度【分析】利用旋转的性质可求得AC =AC ′,∠CAB =∠C ′AB ′,由平行线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C ′AC ;进而求得∠CAB ′即可解答;【详解】解:∵CC AB '∥,∴∠C ′CA =∠CAB =70°,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C =AC ′,∠CAB =∠C ′AB ′=70°,∴∠ACC ′=∠AC ′C =70°,∴∠C ′AC =180°-70°-70°=40°,∴∠CAB ′=∠C ′AB ′-∠C ′AC =70°-40°=30°,∵B D AC '∥,∴∠AB ′D =∠CAB ′=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6.2【分析】由旋转的性质可得4AB AD ==,60BAD ∠=︒,可证ABD △是等边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连接BD ,过点D 作DH BC ⊥于H ,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4AB AD ∴==,60BAD ∠=︒,ABD ∴是等边三角形,4BD AB ∴==,60ABD ∠=︒,30DBC ∴∠=︒,DH BC ⊥,122DH BD ∴==, ∴点D 到BC 的距离是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见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即可;【详解】:如图,【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旋转,掌握旋转图形的画法是解题的关键.18.(1)作图见详解,(4,5)-(2)作图见详解,13,03⎛⎫- ⎪⎝⎭(3)2-【分析】(1)已知ABC 三点坐标,ABC 关于原点O 对称的111A B C △各对应点的坐标与原坐标的横纵坐标均为相反数,由此即可作图;(2)作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连接'CB 交x 轴于点D ,此时BD CD +的值最小; (3)构造全等三角形求出等E 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问题.【详解】(1)解:已知ABC 三点坐标(4,5)A -,(5,2)B -,(3,4)C -,关于原点对称,则对应点的坐标分别是1(4,5)A -,1(5,2)B -,1(3,4)C -,连接1A ,1B ,1C 所组成的图形为所求图形111A B C △,如图所示,(2)解:作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连接'CB 交x 轴于点D ,此时BD CD +的值最小,如图所示,已知(4,5)A -,(5,2)B -,(3,4)C -,点B'是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B --、(34)C -,, ∴直线'BC 解析式为313y x =+,当0y =时,133x , ∴1303D ⎛⎫- ⎪⎝⎭,. (3)解:如图所示,作CH x ⊥轴于H EK x ⊥,轴于K ,根据题意得,(34)C -,,90CHP CPE PKE ∠=∠=∠=︒, ∴9090CPH HCP CPH EPK ∠+∠=︒∠+∠=︒,,∴PCH EPK ∠=∠,∵PC PE =,∴(AAS)PCH EPK △≌△,∴43PK CH EK PH t ====+,,∴4OK t =+,∴(43)E t t ++,,∵点E 在直线25y x =-+上,∴3245t t +=-++(),∴2t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旋转变换,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特征,轴对称最短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旋转变换的性质,根据题意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19.(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按照轴对称的意义得出答案即可;(2)按照轴对称的定义和中心对称的定义设计,所设计的图案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1)解:(1)参考图案,如图所示:(2)(2)参考图案,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利用轴对称或中心对称设计图案,关键是理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定义.20.(1)见解析(2)见解析(3)6【分析】(1)首先确定C 点的平移规律,依此规律平移A 、B 两点,从而得到111A B C △; (2)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出A 、B 、C 的对应点2A 、2B 、2C 即可;(3)先求112AC C 的面积,四边形1221A C A C 的面积为112AC C 面积的2倍.(1)解:如图所示,111A B C △为所求作;(2)解:如图所示,222A B C △为所求作; (3)解:如图,123C C =,1A 到12C C 距离为2; 则112AC C 的面积为:13232⨯⨯=. ∴由图可得四边形1221A C A C 的面积为236S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的平移,中心对称图形的画法,网格中图形面积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象. 21.(1)见解析 (2)见解析,()3,3-【分析】(1)利用平移的坐标特征写出1A 、1B 、1C 的坐标,然后描点依次连接即可; (2)利用网格特点和旋转的性质找出 A 、B 、C 的对应点 2A 、2B 、2C ,然后描点依次连接即可得 (1)解:经过平移可得:()11,4A -,()14,4B -,()13,2C -,顺次连接,如图所示:111A B C △即为所求作;(2)解:旋转后的点的坐标分别为:()21,1A -,()21,4B -,()23,3C -,然后顺次连接, 如图所示:222A B C △即为所求作,2C 的坐标()3,3-【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平移及旋转变换,找到对应点的坐标,然后顺次连接各点是解题关键. 22.(1)180 (2)12AF BE =,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旋转可知∠DAE =180°-a ,所以得到:∠BAC +∠DAE =a +180°-a =180°; (2)连接并延长AF ,使FG =AF ,连接DG ,CG ;因为DF =CF ,AF =GF ;可以得到四变形ADGC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有∠DAC +∠ACG =180°,再证∠ACG =∠BAE 继而证明△ABE ≌△CAG 得到BE =AG ,即可得线段AF 与BE 的数量关系; 【详解】(1)解:由旋转可知∠DAE =180°-a , ∠BAC +∠DAE =a +180°-a =180° 故答案为:180(2)解:如图所示:连接并延长AF ,使FG =AF ,连接DG ,CG ; ∵DF =CF ,AF =GF ;∴四变形ADGC 为平行四边形; ∴∠DAC +∠ACG =180°,即∠ACG =180°-∠DAC ,∠BAE =∠BAC +∠DAE-∠DAC =180°-∠DAC , 所以∠ACG =∠BAE ,∵四变形ADGC 为平行四边形; ∴AD =CG , 又∵AD =AE , AE =CG ,在△ABE 和△CAG 中,{AB CA BAE ACG AE CG=∠=∠=∴△ABE ≌△CAG , ∴BE =AG , ∴AF =12AG =12BE ,故线段AF 与BE 的数量关系:AF =12BE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角的定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并灵活应用以上性质. 23.(1)①()3,0,②()1,3- (2)①(3,3)a a ++,【分析】(1)①②根据“垂直图形”的定义可得答案;(2)①过点E 作EP x ⊥轴于点P ,过点E '作E H x '⊥轴于点H ,利用AAS证明PEG HGE '△≌△得3E H PG a '==+,3GH EP ==,从而得出答案;②由点E '的坐标可知,满足条件的点E '在第一象限的O 上,求出点E '的坐标,从而解决问题. (1)解:①点A 的坐标为()0,3, ∴点B 的坐标为()3,0,故答案为:()3,0;②当()3,1B 时,如图,()1,3A -,故答案为:()1,3-; (2)解:①过点E 作EP x ⊥轴于点P ,过点E '作E H x '⊥轴于点H ,90EGE ∠'=︒,EG E G =',90EGP E GH ∴∠+∠'=︒,90EGP E ∠+∠=︒, E E GH ∴∠=∠',EPG GHE ∠=∠',∴AAS HG PEG E '△≌△(), 3E H PG a ∴'==+,3GH EP ==,3OH a ∴=+,3,3E a a ∴'++();②如图,观察图象知,满足条件的点E '在第一象限的O 上,()3,3E a a '++,2OE '=,()()222332a a ∴+++=,3a +=负值舍去),3a ∴=,E ∴',EE ∴'EE ∴'【点睛】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直图形”的定义,坐标与图形,求出点E '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24.(1)见解析;(2)①见解析; 【分析】(1)证明△AMO ≌△BNO 即可;(2)①连接BN ,证明△AMO ≌△BNO ,得到∠A =∠OBN =45°,进而得到∠MBN =90°,且△O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在△BNM 中使用勾股定理即可证明; ②分两种情况分别画出图形即可求解.【详解】解:(1)∵AOB 和MO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90OA OB ON OM AOBNOM ,,,又=+=90+AOM NOM AON AON ,=+=90+BON AOB AON AON ,∴=BON AOM , ∴()AMO BNO SAS ≌, ∴AM BN =;(2)①连接BN ,如下图所示:∴==90AOM AOBBOM BOM , ==90BON MONBOM BOM ,且OA OB OM ON ,==, ∴()AMO BNO SAS ≌, ∴45A OBN,AM BN =,∴454590ABNABOOBN,且O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MN ,在Rt BMN ∆中,由勾股定理可知:22222(2)2BM BN MN OM OM ,且AM BN =∴2222AM BM OM +=; ②分类讨论:情况一:如下图2所示,设AO 与NB 交于点C ,过O 点作OH ⊥AM 于H 点,45HNO ,NHO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32222NO HOHM ,在Rt AHO ∆中,22223223464()222AH AO OH , ∴46322AMAH HM; 情况二:如下图3所示,过O 点作OH ⊥AM 于H 点,45HNO ,NHO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32222NO HOHM ,在Rt AHO ∆中,22223223464()222AH AO OH , ∴46322AM AH HM;故46322AM或.【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5.(1)见解析 (2)见解析【分析】(1)根据旋转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进而根据等边对等角性质可将角度进行等量转化,最后可证得结论;(2)根据旋转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角度进行等量转化可证得结论.【详解】(1)证明:由旋转性质可知:AE AC =,AED C ∠=∠,AEC C ∴∠=∠AED AEC ∴∠=∠AE ∴平分CED ∠.(2)证明:如图所示:由旋转性质可知:AD AB =,90DAE BAC ∠=∠=︒,ADB ABD ∴∠=∠,DAE BAE BAC BAE ∠-∠=∠-∠,即DAB EAC ∠=∠,=1802DAB ABD ∠︒-∠,1802EAC C ∠=︒-∠, ABD C ∴∠=∠,∵在Rt ABC △中,90BAC ∠=︒, 90ABC C ∴∠+∠=︒, 90ABC ABD ∴∠+∠=︒,即90DB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旋转变化,熟练掌握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以及合理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 旋转》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 旋转》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1.如图,若点M是等边△ABC的边BC上一点,将△AM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NB,连接MN,则下列结论:①∠BMN=30°;②MN=AM;③BN∥AM,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3个B.2个C.1个D.0个2.把如图所示的五角星图案,绕着它的中心旋转,若旋转后的五角星能与自身重合.则旋转角至少为()A.30°B.45°C.60°D.72°3.下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1,﹣3)B.(﹣1,3)C.(1,﹣3)D.(3,1)5.我国杨秉烈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明了繁花曲线规画图工具,利用该工具可以画出许多漂亮的繁花曲线,繁花曲线的图案在服装、餐具等领域都有广泛运用.下面四种繁花曲线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6.如图,三个完全相同的四边形组成的图案绕点O旋转可以和原图形重合,则旋转角可以是()A.60°B.90°C.120°D.150°7.将如图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A.B.C.D.8.李明家有一个时钟,假期间,某天上午他8点整出门锻炼,回家时发现时针刚好旋转了60°,那么李明回家的时间是()A.9点整B.9点半C.10点整D.10点半9.如图,已知点A(﹣1,0),B(0,2),A与A′关于y轴对称,连结A′B,现将线段A′B以A′点为中心顺时针旋转90°得A'B',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A.(3,1)B.(2,1)C.(4,1)D.(3,2)10.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D,E,F,G,H,M,N是网格线交点,△ABC与△DEF关于某点对称,则其对称中心是()A.点G B.点H C.点M D.点N二.填空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11.在圆、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中,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有个.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A(a,3)与点B(﹣1,b)于原点对称,则a+b=.13.时钟从下午3时到晚上9时,时针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度.14.如图,点O是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点P,Q分别在边AD,BC上,且PQ经过点O,AB=6,AP =3,BC=8,点E是边AB上一动点.则△EPQ周长的最小值为.15.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已知A(﹣1,3),B(﹣4,4),C(﹣2,1).(1)画△ABC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A1B1C1;(2)若第二象限存在点D,使点A、B、C、D构成平行四边形,则D的坐标为.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航空母舰的简图.若将该图案各个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都减去3,则所得到的新图案是由原图案向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17.如图,香港特别行政区标志紫荆花图案绕中心旋转n°后能与原来的图案互相重合,则n的最小值为.18.如图是由中国结和雪花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图案,这个图案绕着它的旋转中心旋转角度α°(0°<α<360°)后能够与它本身重合,则角α最小是度.19.如图,小刚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一个树叶图案,曲线C1为抛物线的一部分,顶点为A,曲线C2与曲线C1关于直线y=﹣x对称,点B为点A的对称点,则点B的坐标为.20.如图,O是△ABC内的点,AB=AC,∠BAC=90°,∠BOC=130°,将△AOB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DC,连接OD.设∠AOB为α,当△COD为等腰三角形时,α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0分)21.如图,这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A为对称中心,若∠C=90°,∠B=30°,AC=1,求BB'的长.22.已知点M(3m﹣2,2m+1),解答下列问题:(1)若点M与(﹣7,﹣7)关于原点对称,求点m的值;(2)若点N(3,9),且直线MN平行于x轴,求点M的坐标.23.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EAB=∠BCD=90°,AB=BC,∠ABC=α,AE+CD=DE.(1)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α,画出旋转后的△BCM,并证明D、C、M三点在一条直线上;(2)求证:△EBD≌△MBD.24.如图3×3网格图都是由9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每个网格图中有3个小正方形已涂上阴影,请在余下的6个空白小正方形中,按下列要求涂上阴影:(1)选取1个涂上阴影,使4个阴影小正方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2)选取1个涂上阴影,使4个阴影小正方形组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25.如图,在△ABC中,AB=BC,点O是AC边上的中点,将△ABC绕着点O旋转180°得到△ACD.(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如果∠ABC=30°,BC=2,求菱形ABCD的面积.26.如图,已知△ABC和△AEF中,∠B=∠E,AB=AE,BC=EF,∠EAB=25°,∠F=57°;(1)请说明∠EAB=∠FAC的理由;(2)△ABC可以经过图形的变换得到△AEF,请你描述这个变换;(3)求∠AMB的度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答案】C2.【答案】D3.【答案】B4.【答案】A5.【答案】C6.【答案】C7.【答案】D8.【答案】C9.【答案】A10.【答案】C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2.【答案】﹣2.13.【答案】180.14.【答案】.15.【答案】(1)见解答.(2)(﹣5,2)或(﹣3,6).16.【答案】左.1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8.【答案】60.19.【答案】(﹣2,0).20.【答案】85°或115°或145°.三.解答题(共6小题)21.【答案】4.22.【答案】(1)m=3;(2)M(10,9).23.【答案】(1)画图见解析,证明见解析;(2)见解析.24.【答案】见解析.25.【答案】(1)略;(2)2.2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综合测试卷(含答案)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下列图形中不能由一个图形通过旋转而构成的是( )A. B . C. D.2.将左图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是(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4,3)A -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为( ) A. .(4,3)A --B. .(4,3)A -C. .(4,3)A -D. .(4,3)A4.将△AOB 绕点O 旋转180°得到△DOE ,则下列作图正确的是( )A. B. C. D.5.如图,将三角尺ABC (其中∠ABC=60°,∠C=90°)绕B 点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个角度到A 1BC 1的位置,使得点A ,B ,C 1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个角度等于( ) A 、120° B 、90° C 、60° D 、30°6.将如图所示的正五角星绕其中心旋转,要使旋转后与它自身重合,则至少应旋转( ).A .36°B .60°C .72°D .180°7.若点A 的坐标为(6,3),O 为坐标原点,将OA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OA′,则点A′的坐标是( )A 、(3,﹣6)B 、(﹣3,6)C 、(﹣3,﹣6)D 、(3,6) 8. 如图,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EDC .若点A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CB=20°,则∠ADC 的度数是( ) A .55° B .60° C .65° D .70°9.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有一点P ,把⊿ABP 绕点B 旋转到⊿CQB ,连接PQ ,则⊿PBQ 的形状是( )A. 等边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10. 如图,设P 到等边三角形ABC 两顶点A 、B 的距离分别 为2、3,则PC 所能达到的最大值为( )A .5B .13C .5D .6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1.如图,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得到AED △, 若线段3AB =,则BE = .12.如图,将Rt △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 ′B ′C , 连接BB',若∠A′B′B =20°,则∠A 的度数是 .13将点A (-3,2)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90°到点B ,则点B 的坐标为 . 14.若点(2,2)M a -与(2,)N a -关于原点对称,则______.15.在方格纸中,选择标有序号①②③④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与图中阴影部分构成中心对称图形,涂黑的小正方形的序号是____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3,0),B (0,4),对△AOB 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三角形①,②,③,…,那么第⑤个三角形离原点O 最远距离的坐标是(21,0),第2020个三角形离原点O 最远距离的坐标是 .•第5题图第6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第16题图第15题图第12题图第10题图第11题图三、解答题(共86)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1),B(2,0),C(3,1).请在如图的坐标系上上画出△ABC,并画出与△ABC关于原点O对称的图形.18.如图,已知△ABC的顶点A、B、C的坐标分别是A(-1,-1),B(-4,-3),C(-4,-1).C1;(1)作出△ABC关于原点O的中心对称图形△A1B1(2)将△ABC绕原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2B2C2,画出△A2B2C2;19.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是AB边上一点,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CE,连接AE.求证:AE∥BC.20.如图,△ABC中,AD是中线.(1)画出将△ACD关于点D成中心对称的△EBD(2)如果AB=7,AC=5,若中线AD长为整数,求AD的最大值21.如图甲,在Rt△ACB中,四边形DECF是正方形.(1)将△AED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变换成图乙,此时∠A1DB的度数是°.(2)若AD=3,BD=4,求△ADE与△BDF的面积之和.22.如图,点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内一点,∠ACB=90°,∠AOB=140°,∠AOC=α.将△AOC绕直角顶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BDC,连接OD.(1)试说明△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当α=95°时,试判断△B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3.已知△ABC中,△ACB=135°,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ED,连接CD,CE.(1)求证:△A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若BC=1,AC=2,求四边形ACED的面积.24.建立模型:(1)如图 1,已知△ABC,AC=BC,△C=90△,顶点C 在直线 l 上。

旋转(压轴精选3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题型-高分突破》

旋转(压轴精选3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题型-高分突破》

第3单元旋转压轴精选30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BC边上的点,∠BAD=15°,△ABD经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那么旋转了()A.75°B.60°C.45°D.15°【答案】B【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AC=60°,∵△ABD经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BAC等于旋转角,即旋转角等于60°.故选:B.2.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2,BC=3,将腰CD以D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至ED,连AE、CE,则△ADE的面积是()A.1B.2C.3D.不能确定【答案】A【解答】解:如图所示,作EF⊥AD交AD延长线于F,作DG⊥BC,∵CD以D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至ED,∴∠EDF+∠CDF=90°,DE=CD,又∵∠CDF+∠CDG=90°,∴∠CDG=∠EDF,在△DCG与△DEF中,,∴△DCG≌△DEF(AAS),∴EF=CG,∵AD=2,BC=3,∴CG=BC﹣AD=3﹣2=1,∴EF=1,∴△ADE的面积是:×AD×EF=×2×1=1.故选:A.3.将五个边长都为2cm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B、C、D分别是四个正方形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则图中四块阴影面积的和为()A.2cm2B.4cm2C.6cm2D.8cm2【答案】B【解答】解:如图,连接AP,AN,点A是正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则AP=AN,∠APF=∠ANE=45°,∵∠P AF+∠FAN=∠FAN+∠NAE=90°,∴∠P AF=∠NAE,∴△P AF≌△NAE,∴四边形AENF的面积等于△NAP的面积,而△NAP的面积是正方形的面积的,而正方形的面积为4,∴四边形AENF的面积为1cm2,四块阴影面积的和为4cm2.故选:B.4.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45°后得到正方形AB1C1D1,边B1C1与CD交于点O,则四边形AB1OD的面积是()A.B.C.D.﹣1【答案】D【解答】方法一:解:连接AC1,∵四边形AB1C1D1是正方形,∴∠C1AB1=×90°=45°=∠AC1B1,∵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45°后得到正方形AB1C1D1,∴∠B1AB=45°,∴∠DAB1=90°﹣45°=45°,∴AC1过D点,即A、D、C1三点共线,∵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四边形AB1C1D1的边长是1,在Rt△C1D1A中,由勾股定理得:AC1==,则DC1=﹣1,∵∠AC1B1=45°,∠C1DO=90°,∴∠C1OD=45°=∠DC1O,∴DC1=OD=﹣1,=×OD•AD=,∴S△ADO∴四边形AB1OD的面积是=2×=﹣1,方法二: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OCB1=45°,∴CB1=OB1∵AB1=1,∴CB1=OB1=AC﹣AB1=﹣1,=•OB1•CB1=(﹣1)2,∴S△OB1C=AD•AC=×1×1=,∵S△ADC=S△ADC﹣S△OB1C=﹣(﹣1)2=﹣1;∴S四边形AB1OD故选:D.5.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4,BC=3,矩形在直线l上绕其右下角的顶点B向右旋转90°至图①位置,再绕右下角的顶点继续向右旋转90°至图②位置,…,以此类推,这样连续旋转2015次后,顶点A在整个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之和是()A.2015πB.3019.5πC.3018πD.3024π【答案】D【解答】解:转动一次A的路线长是:,转动第二次的路线长是:,转动第三次的路线长是:,转动第四次的路线长是:0,转动五次A的路线长是:,以此类推,每四次循环,故顶点A转动四次经过的路线长为:+2π=6π,2015÷4=503余3顶点A转动2015次经过的路线长为:6π×504=3024π.故选:D.6.如图,P是等腰直角△ABC外一点,把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BP′,已知∠AP′B=135°,P′A:P′C=1:3,则P′A:PB=()A.1:B.1:2C.:2D.1:【答案】B【解答】解:如图,连接AP,∵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BP′,∴BP=BP′,∠ABP+∠ABP′=90°,又∵△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BC,∠CBP′+∠ABP′=90°,∴∠ABP=∠CBP′,在△ABP和△CBP′中,∵,∴△ABP≌△CBP′(SAS),∴AP=P′C,∵P′A:P′C=1:3,∴AP=3P′A,连接PP′,则△P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P′P=45°,PP′=PB,∵∠AP′B=135°,∴∠AP′P=135°﹣45°=90°,∴△APP′是直角三角形,设P′A=x,则AP=3x,根据勾股定理,PP′===2x,∴PP′=PB=2x,解得PB=2x,∴P′A:PB=x:2x=1:2.故选:B.7.如图,该图形围绕自己的旋转中心,按下列角度旋转后,不能与其自身重合的是()A.72°B.108°C.144°D.216°【答案】B【解答】解:该图形被平分成五部分,旋转72度的整数倍,就可以与自身重合,因而A、C、D都正确,不能与其自身重合的是B.故选:B.8.如图,O是正△ABC内一点,OA=3,OB=4,OC=5,将线段BO以点B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O′,下列结论:①△BO′A可以由△BO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②点O与O′的距离为4;③∠AOB=150°;④S四边形AOBO′=6+3;⑤S△AOC+S△AOB=6+.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答案】A【解答】解:由题意可知,∠1+∠2=∠3+∠2=60°,∴∠1=∠3,又∵OB=O′B,AB=BC,∴△BO′A≌△BOC,又∵∠OBO′=60°,∴△BO′A可以由△BO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故结论①正确;如图①,连接OO′,∵OB=O′B,且∠OBO′=60°,∴△OBO′是等边三角形,∴OO′=OB=4.故结论②正确;∵△BO′A≌△BOC,∴O′A=5.在△AOO′中,三边长为3,4,5,这是一组勾股数,∴△AOO′是直角三角形,∠AOO′=90°,∴∠AOB=∠AOO′+∠BOO′=90°+60°=150°,故结论③正确;S 四边形AOBO′=S△AOO′+S△OBO′=×3×4+×42=6+4,故结论④错误;如图②所示,将△AO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使得AB与AC重合,点O 旋转至O″点.易知△AOO″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COO″是边长为3、4、5的直角三角形,+S△AOB=S四边形AOCO″=S△COO″+S△AOO″=×3×4+×32=6+,则S△AOC故结论⑤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为:①②③⑤.故选:A.二.填空题(共16小题)9.如图,在Rt△ABC中,已知∠C=90°,∠B=30°,点D在边AB上,,把△ADC绕点D逆时针旋转m(0°<m<180°)度后,如果点A恰好落在初始Rt△ABC的边上,那么m=60°或120°.【答案】60°或120°.【解答】解:如图,D以为圆心,以AD为半径画圆,分别交AC于A1,交BC于A2、交DB于A3.∵∠B=30°,∠C=90°,∴∠A=60°且AD=A1D,∴△AA1D是等边三角形,∴①旋转角m=∠ADA1=60°.②在Rt△BDA2中,∵BD=AD,且∠B=30°,∴BC与圆相切于A点,∴∠BDA2=60°,旋转角m=∠ADA2=180°﹣∠BDA2=120°.③当旋转到A3时,刚好旋转了180°,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60°或120°.10.如图,△ABC中,∠ACB=90°,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到△A1B1C的位置,A1B1交直线CA于点D.若AC=6,BC=8,当线段CD的长为6或5或时,△A1CD是等腰三角形.【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如下三种情况:①当CD=A1C=AC=6时,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当CD=A1D时,∵∠B=90°﹣∠BCB1=∠ACB1,∠B=∠B1,∴∠B1=∠B1CD,∴B1D=CD.∵CD=A1D,∴CD=A1B1=5时,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③当A1C=A1D时,如图.过点C作CE⊥A1B1于E.∵△A1B1C的面积=×6×8=×10×CE,∴CE=4.8.在△A1CE中,∠A1EC=90°,由勾股定理知A1E==3.6,∴DE=6﹣3.6=2.4.在△CDE中,∠CED=90°,由勾股定理知CD==.故当线段CD的长为6或5或时,△A1CD是等腰三角形.11.如图,P是正三角形ABC内的一点,且PA=6,PB=8,PC=10.若将△P AC 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后,得到△P′AB,则点P与P′之间的距离为6,∠APB=15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连接PP′,如图,∵△P A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后,得到△P′AB,∴∠P AP′=60°,P A=P′A=6,P′B=PC=10,∴△P AP′为等边三角形,∴PP′=PA=6,∠P′PA=60°,在△BPP′中,P′B=10,PB=8,PP′=6,∵62+82=102,∴PP′2+PB2=P′B2,∴△BPP′为直角三角形,且∠BPP′=90°,∴∠APB=∠P′PB+∠BPP′=60°+90°=150°.故答案为6,150°.12.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得到正方形AB′C′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设B′C′与CD交于点E,连接AE.在△AB′E与△ADE中,∠AB′E=∠ADE=90°,∵,∴△AB′E≌△ADE(HL),∴∠B′AE=∠DAE.∵∠BAB′=30°,∠BAD=90°,∴∠B′AE=∠DAE=30°,∴DE=AD•tan∠DAE=.=2S△ADE=2××=.∴S四边形AB′ED﹣S四边形AB′ED=1﹣=.∴阴影部分的面积=S正方形ABCD13.如图,在Rt△ABC中,已知:∠C=90°,∠A=60°,AC=3cm,以斜边AB的中点P为旋转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Rt△A′B′C′,则旋转前后两个直角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cm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设A′B′交BC于D,在直角△DPB中,BP=AP=AC=3,∵∠A=60°设PD=x,则BD=2x,∵DP2+BP2=BD2,∴x2+32=(2x)2,∴DP=x=,∵B′P=BP,∠B=∠B′,∠B′PH=∠BPD=90°,∴△B′PH≌△BPD,∴PH=PD=,∵在直角△BGH中,BH=3+,∴GH=,BG=,=××=,S△BDP=×3×=,∴S△BGH∴S DGHP==cm2.14.如图所示,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CB绕着30°角的顶点B顺时针旋转,使得点A落在CB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则∠BDC的度数为15度.【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根据旋转的性质△ABC≌△EDB,BC=BD,则△CBD是等腰三角形,∠BDC=∠BCD,∠CBD=180°﹣∠DBE=180°﹣30°=150°,∠BDC=(180°﹣∠CBD)=15°.故答案为15°.15.如图,在Rt△ABC中,∠ACB=90°,AC=5cm,BC=12cm,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BDE,连接DC交AB于点F,则△ACF与△BDF的周长之和为42cm.【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BDE,∴△ABC≌△BDE,∠CBD=60°,∴BD=BC=12cm,∴△BCD为等边三角形,∴CD=BC=CD=12cm,在Rt△ACB中,AB==13,△ACF与△BDF的周长之和=AC+AF+CF+BF+DF+BD=AC+AB+CD+BD=5+13+12+12=42(cm),故答案为:42.16.如图,在△ABC中,∠A=70°,AC=BC,以点B为旋转中心把△ABC按顺时针旋转α度,得到△A′BC′,点A′恰好落在AC上,连接CC′,则∠ACC′=11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A=70°,AC=BC,∴∠BCA=40°,根据旋转的性质,AB=BA′,BC=BC′,∴∠α=180°﹣2×70°=40°,∵∠CBC′=∠α=40°,∴∠BCC′=70°,∴∠ACC′=∠ACB+∠BCC′=110°;故答案为:110°.17.如图,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中,E是对称轴A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E运动过程中,DF的最小值是 1.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如图,取AC的中点G,连接EG,∵旋转角为60°,∴∠ECD+∠DCF=60°,又∵∠ECD+∠GCE=∠ACB=60°,∴∠DCF=∠GCE,∵AD是等边△ABC的对称轴,∴CD=BC,∴CD=CG,又∵CE旋转到CF,∴CE=CF,在△DCF和△GCE中,,∴△DCF≌△GCE(SAS),∴DF=EG,根据垂线段最短,EG⊥AD时,EG最短,即DF最短,此时∵∠CAD=×60°=30°,AG=AC=×6=3,∴EG=AG=×3=1.5,∴DF=1.5.故答案为:1.5.18.如图,在△ABC中,AB=2,BC=3.6,∠B=60°,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当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时,则CD的长为 1.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D=AB,∵∠B=60°,∴△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AB=2,BC=3.6,∴CD=BC﹣BD=3.6﹣2=1.6.故答案为:1.6.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对△AOB 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三角形①,②,③,…,那么第⑤个三角形离原点O最远距离的坐标是(21,0),第2012个三角形离原点O最远距离的坐标是(8049,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点A(﹣3,0),B(0,4),∴OB=4,OA=3,∴AB=5,∵对△OAB连续作如图所示的旋转变换,∴△OAB每三次旋转后回到原来的状态,并且每三次向前移动了3+4+5=12个单位,而2012=3×670+2,∴第⑤个三角形和第2012个三角形都和三角形②的状态一样,∴2012个三角形离原点O最远距离的点的横坐标为670×12+9=8049,纵坐标为0.第⑤三角形离原点O最远距离的点的横坐标为12+9=21,纵坐标为0.故答案为(21,0),(8049,0).20.已知△ABC是边长为1cm的等边三角形,以BC为边作等腰三角形BCD,使得DB=DC,且∠BDC=120°,点M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作∠MDN 交AC边于点N,且满足∠MDN=60°,则△AMN的周长为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证明:如图,在AC延长线上截取CM1=BM,∵△ABC是等边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ABC=∠ACB=60°,∠DBC=∠DCB=30°,∴∠ABD=∠ACD=90°,∴∠DCM1=90°,∵BD=CD,∵在Rt△BDM≌Rt△CDM1中,BD =CD ∠ABD =∠DCM 1=90°CM 1=BM ,∴Rt △BDM ≌Rt △CDM 1(SAS ),得MD =M 1D ,∠MDB =∠M 1DC ,∴∠MDM 1=120°﹣∠MDB +∠M 1DC =120°,∴∠NDM 1=60°,∵MD =M 1D ,∠MDN =∠NDM 1=60°,DN =DN ,∴△MDN ≌△M 1DN ,∴MN =NM 1,故△AMN 的周长=AM +MN +AN =AM +AN +NM 1=AM +AM 1=AB +AC =2.故答案为:2.21.如图,△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45°得到△AB ′C ′,若∠BAC =90°,AB =AC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45°得到△AB ′C ′,∠BAC =90°,AB =AC =,∴BC =2,∠C =∠B =∠CAC ′=∠C ′=45°,∴AD ⊥BC ,B ′C ′⊥AB ,∴AD =BC =1,AF =FC ′=sin45°AC ′=AC ′=1,∴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S △AFC ′﹣S △DEC ′=×1×1﹣×(﹣1)2=﹣1.故答案为:﹣1.22.已知:在△ABC中,∠CAB=70°,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A点旋转到△AB′C′位置,且CC′∥AB,则∠BAB′的度数是4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CC′∥AB,∠CAB=70°,∴∠C′CA=∠CAB=70°,又∵C、C′为对应点,点A为旋转中心,∴AC=AC′,即△ACC′为等腰三角形,∴∠BAB′=∠CAC′=180°﹣2∠C′CA=40°.故填:40°.23.如图,在等边△ABC中,D是边AC上一点,连接BD.将△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AE,连接ED.若BC=10,BD=9,则△AED的周长是1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BC=10,∵△BAE由△BCD逆时针旋旋转60°得出,∴AE=CD,BD=BE,∠EBD=60°,∴AE+AD=AD+CD=AC=10,∵∠EBD=60°,BE=BD,∴△BDE是等边三角形,∴DE=BD=9,∴△AED的周长=AE+AD+DE=AC+BD=19.故答案为:19.24.如图:已知△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 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AE=CF;②∠APE=∠CPF;③△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④EF=AP;⑤S四边形AEPF=S△ABC.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A,B重合),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序号有①②③⑤.【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AB=AC,∠BAC=90°,点P是BC的中点,∴∠EAP=∠BAC=45°,AP=BC=CP.①在△AEP与△CFP中,∵∠EAP=∠C=45°,AP=CP,∠APE=∠CPF=90°﹣∠APF,∴△AEP≌△CFP,∴AE=CF.正确;②由①知,△AEP≌△CFP,∴∠APE=∠CPF.正确;③由①知,△AEP≌△CFP,∴PE=PF.又∵∠EPF=90°,∴△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正确;④只有当F在AC中点时EF=AP,故不能得出EF=AP,错误;⑤∵△AEP≌△CFP,同理可证△APF≌△BPE.=S△AEP+S△APF=S△CPF+S△BPE=S△ABC.正确.∴S四边形AEPF故正确的序号有①②③⑤.三.解答题(共6小题)25.通过类比联想、引申拓展研究典型题目,可达到解一题知一类的目的.下面是一个案例,请补充完整.原题: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45°,连接EF,则EF=BE+DF,试说明理由.(1)思路梳理∵AB=AD,∴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可使AB与AD重合.∵∠ADC=∠B=90°,∴∠FDG=180°,点F、D、G共线.根据SAS,易证△AFG≌△AFE,得EF=BE+DF.(2)类比引申如图2,四边形ABCD中,AB=AD,∠BAD=90°点E、F分别在边BC、CD 上,∠EAF=45°.若∠B、∠D都不是直角,则当∠B与∠D满足等量关系∠B+∠D=180°时,仍有EF=BE+DF.(3)联想拓展如图3,在△ABC中,∠BAC=90°,AB=AC,点D、E均在边BC上,且∠DAE=45°.猜想BD、DE、EC应满足的等量关系,并写出推理过程.【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AB=AD,∴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可使AB与AD重合.∴∠BAE=∠DAG,∵∠BAD=90°,∠EAF=45°,∴∠BAE+∠DAF=45°,∴∠EAF=∠F AG,∵∠ADC=∠B=90°,∴∠FDG=180°,点F、D、G共线,在△AFE和△AFG中,∴△AFE≌△AFG(SAS),∴EF=FG,即:EF=BE+DF.(2)∠B+∠D=180°时,EF=BE+DF;∵AB=AD,∴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可使AB与AD重合,∴∠BAE=∠DAG,∵∠BAD=90°,∠EAF=45°,∴∠BAE+∠DAF=45°,∴∠EAF=∠F AG,∵∠ADC+∠B=180°,∴∠FDG=180°,点F、D、G共线,在△AFE和△AFG中,∴△AFE≌△AFG(SAS),∴EF=FG,即:EF=BE+DF.(3)猜想:DE2=BD2+EC2,证明:把△AE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连接DE′,∴△AEC≌△ABE′,∴BE′=EC,AE′=AE,∠C=∠ABE′,∠EAC=∠E′AB,在Rt△ABC中,∵AB=AC,∴∠ABC=∠ACB=45°,∴∠ABC+∠ABE′=90°,即∠E′BD=90°,∴E′B2+BD2=E′D2,又∵∠DAE=45°,∴∠BAD+∠EAC=45°,∴∠E′AB+∠BAD=45°,即∠E′AD=45°,在△AE′D和△AED中,∴△AE′D≌△AED(SAS),∴DE=DE′,∴DE2=BD2+EC2.26.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1),易证BM+DN=MN.(1)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2),线段BM、DN和MN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猜想,并加以证明;(2)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DN和MN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BM+DN=MN成立.证明:如图,把△ADN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则可证得E、B、M三点共线(图形画正确).∴∠EAM=90°﹣∠NAM=90°﹣45°=45°,又∵∠NAM=45°,∴在△AEM与△ANM中,∴△AEM≌△ANM(SAS),∴ME=MN,∵ME=BE+BM=DN+BM,∴DN+BM=MN;(2)DN﹣BM=MN.在线段DN上截取DQ=BM,在△ADQ与△ABM中,∵,∴△ADQ≌△ABM(SAS),∴∠DAQ=∠BAM,∴∠QAN=∠MAN.在△AMN和△AQN中,∴△AMN≌△AQN(SAS),∴MN=QN,∴DN﹣BM=MN.27.阅读与理解:图1是边长分别为a和b(a>b)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ABC和C′DE叠放在一起(C与C′重合)的图形.操作与证明:(1)操作:固定△ABC,将△C′DE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连接AD,BE,如图2;在图2中,线段BE与AD之间具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2)操作:若将图1中的△C′DE,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任意旋转一个角度α(0°≤α≤360°),连接AD,BE,如图3;在图3中,线段BE与AD之间具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猜想与发现:根据上面的操作过程,请你猜想当α为多少度时,线段AD的长度最大是多少?当α为多少度时,线段AD的长度最小是多少?【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操作与证明:(1)BE=AD.∵△C′DE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BCE=∠ACD=30°,∵△ABC与△C′DE是等边三角形,∴CA=CB,CE=CD,∴△BCE≌△ACD,∴BE=AD.(2)BE=AD.∵△C′DE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为α,∴∠BCE=∠ACD=α,∵△ABC与△C′DE是等边三角形,∴CA=CB,CE=CD,∴△BCE≌△ACD,∴BE=AD.猜想与发现:当α为180°时,线段AD的长度最大,等于a+b;当α为0°(或360°)时,线段AD的长度最小,等于a﹣b.28.(1)如图1,在△ABC中,BA=BC,D,E是AC边上的两点,且满足∠DBE=∠ABC(0°<∠CBE<∠ABC).以点B为旋转中心,将△BEC 按逆时针旋转∠ABC,得到△BE′A(点C与点A重合,点E到点E′处)连接DE′,求证:DE′=DE.(2)如图2,在△ABC中,BA=BC,∠ABC=90°,D,E是AC边上的两点,且满足∠DBE=∠ABC(0°<∠CBE<45°).求证:DE2=AD2+EC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1)证明:∵∠DBE=∠ABC,∴∠ABD+∠CBE=∠DBE=∠ABC,∵△ABE′由△CBE旋转而成,∴BE=BE′,∠ABE′=∠CBE,∴∠DBE′=∠DBE,在△DBE与△DBE′中,∵,∴△DBE≌△DBE′(SAS),∴DE′=DE;(2)证明:如图所示:把△CBE逆时针旋转90°,连接DE′,∵BA=BC,∠ABC=90°,∴∠BAC=∠BCE=45°,∴图形旋转后点C与点A重合,CE与AE′重合,∴AE′=EC,∴∠E′AB=∠BCE=45°,∴∠DAE′=90°,在Rt△ADE′中,DE′2=AE′2+AD2,∵AE′=EC,∴DE′2=EC2+AD2,同(1)可得DE=DE′,∴DE2=AD2+EC2.29.图中是一副三角板,45°的三角板Rt△DEF的直角顶点D恰好在30°的三角板Rt△ABC斜边AB的中点处,∠A=30°,∠E=45°,∠EDF=∠ACB =90°,DE交AC于点G,GM⊥AB于M.(1)如图①,当DF经过点C时,作CN⊥AB于N,求证:AM=DN;(2)如图②,当DF∥AC时,DF交BC于H,作HN⊥AB于N,(1)的结论仍然成立,请你说明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1)证明:∵∠ACB=90°,D是AB的中点.∴CD=AD=BD,又∵∠B=90°﹣∠A=60°,∴△BCD是等边三角形.又∵CN⊥DB,∴DN=DB.∵∠EDF=90°,△BCD是等边三角形,∴∠ADG=30°,而∠A=30°.∴GA=GD.∵GM⊥AB,∴AM=AD.又∵AD=DB,∴AM=DN.(2)解:(1)的结论依然成立.理由如下:∵DF∥AC,∴∠1=∠A=30°,∠AGD=∠GDH=90°,∴∠ADG=60°.∵∠B=60°,AD=DB,∴△ADG≌△DBH,∴AG=DH.又∵GM⊥AB,HN⊥AB,∴∠GMA=∠HND=90°,∵∠1=∠A,∴Rt△AMG≌Rt△DNH,∴AM=DN.30.如图,等腰直角△ABC中,∠ABC=90°,点P在AC上,将△ABP绕顶点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CBQ.(1)求∠PCQ的度数;(2)当AB=4,AP:PC=1:3时,求PQ的大小;(3)当点P在线段AC上运动时(P不与A重合),请写出一个反映PA2,PC2,PB2之间关系的等式,并加以证明.【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由题意知,△ABP≌△CQB,∴∠A=∠ACB=∠BCQ=45°,∠ABP=∠CBQ,AP=CQ,PB=BQ,∴∠PCQ=∠ACB+∠BCQ=90°,∠ABP+∠PBC=∠CPQ+∠PBC=90°,∴△B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CQ是直角三角形.(2)当AB=4,AP:PC=1:3时,有AC=4,AP=,PC=3,∴PQ==2.(3)存在2PB2=PA2+PC2,由于△B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Q=PB,∵AP=CQ,∴PQ2=PC2+CQ2=P A2+PC2,故有2PB2=PA2+PC2.。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A解析:A【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后与原图重合.2.以原点为中心,将点P(3,4)旋转90°,得到的点Q所在的象限为()A.第二象限B.第三象限C.第四象限D.第二或第四象限D 解析:D【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以原点为中心,将点P(3,4)旋转90°,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到点Q 所在的象限.【详解】Q,如图,点P(3,4)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点1Q,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点2得点Q所在的象限为第二、四象限.【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旋转的性质.注意分类讨论.3.以下四幅图案,其中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A解析:A【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逐一分析即可.【详解】解:A、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ABC中,AB=6,AC=4,以BC为对角线作正方形BDCF,连接AD,则AD长不可能是()A.2 B.4 C.6 D.8D解析:D【分析】将△AB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º得△ECD,AB=EC,DE=AD,等腰Rt△ADE中2AD,在△ACE中由三边关系得,CE-AC<AE<CE+AC,即2<2AD<10求出AD的范围即可.【详解】将△AB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º得△ECD,AB=EC=6,DE=AD,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得2AD,在△ACE中由三边关系得,CE-AC<AE<CE+AC,即2<2AD<10,<,2<AD<52=508【点睛】本题考查AD 的范围问题,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旋转性质,由条件分散,将已知与未知化归一个三角形中,利用旋转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ACE 实现转化,利用三边关系确定AE 的范围是解题关键.5.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60B ∠=︒,1BC =,A B C ''由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其中点A '与点A 、点B '与点B 是对应点,连接AB ',且点A 、B '、A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A '的长为( )A .3B .3C .4D .45解析:A【分析】 先利用互余计算出∠BAC =30°,再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AB =2BC =2,接着根据旋转的性质得A 'B '=AB =2,B 'C =BC =1,A 'C =AC ,∠A '=∠BAC =30°,∠A 'B ' C =∠B =60°,于是可判断CA A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CA A '=∠A '=30°,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计算出∠B 'CA =30°,可得B 'A =B 'C =1,然后利用A A '=A B '+A 'B '进行计算.【详解】解:∵∠ACB =90°,∠B =60°,∴∠BAC =30°,∴AB =2BC =2×1=2,∵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A'B'C,∴A'B'=AB=2,B'C=BC=1,A'C=AC,∠A'=∠BAC=30°,∠A'B'C=∠B=60°,∴CA A'为等腰三角形,∴∠CA A'=∠A'=30°,∵A、B'、A'在同一条直线上,∴∠A'B'C=∠B'AC+∠B'CA,∴∠B'CA=60°﹣30°=30°,∴B'A=B'C=1,∴A A'=A B'+A'B'=2+1=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也考查了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6.若点P(-m,m-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第二象限内的点,则m满足( )A.m>3 B.0<m≤3C.m<0 D.m<0或m>3C 解析:C【分析】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m,m-3)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是P′(m,3-m),再由第二象限内的点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正数,可得m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点P(-m,m-3)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是P′(m,3-m),∵P′(m,3-m),在第二象限,∴30 mm<⎧⎨->⎩,∴m<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注意掌握: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7.如图,点E,F,G,H分别为四边形ABCD四条边AB、BC、CD、DA的中点,则关于四边形EFG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是平行四边形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D.当AC=BD时,它为矩形C 解析:C【分析】先连接AC,BD,根据EF=HG=12AC,EH=FG=12BD,可得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当AC⊥BD时,∠EFG=90°,此时四边形EFGH是矩形;当AC=BD时,EF=FG=GH=HE,此时四边形EFGH是菱形,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连接AC,BD,如图:∵点E、F、G、H分别为四边形ABCD的四边AB、BC、CD、DA的中点,∴EF=HG=12AC,EH=FG=12BD,∴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故选项A错误;∴四边形EFGH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项B错误;当AC⊥BD时,∠EFG=90°,此时四边形EFGH是矩形,当AC=BD时,EF=FG=GH=HE,此时四边形EFGH是菱形,故选项D错误;∴四边形EFGH可能是轴对称图形,∴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FGH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点四边形的运用,解题时注意: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8.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若∠CAE=65°,∠E=70°,且AD⊥BC,∠BAC的度数为().A.60 °B.75°C.85°D.90°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知,∠EAC=∠BAD=65°,∠C=∠E=70°.如图,设AD⊥BC于点F.则∠AFB=90°,∴在Rt△ABF中,∠B=90°-∠BAD=25°,∴在△ABC中,∠BAC=180°-∠B-∠C=180°-25°-70°=85°,即∠BAC的度数为85°.故选C.考点: 旋转的性质.9.如图,在△ABC中,AB=2.2,BC=3.6,∠B=60°,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DE,若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时,则CD的长为()A.1.5 B.1.4 C.1.3 D.1.2B解析:B【分析】运用旋转变换的性质得到AD=AB,进而得到△ABD为等边三角形,求出BD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得:AD=AB,且∠B=60°,∴△ABD为等边三角形,∴BD=AB=2,∴CD=3.6﹣2.2=1.4.故选:B.【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变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几何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牢固掌握旋转变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已知△ABC与△CDA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过点O任作直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则下则结论:①点E和点F,点B和点D是关于中心O的对称点;②直线BD必经过点O;③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④四边形DEOC与四边形BFOA的面积必相等;⑤△AOE 与△COF成中心对称.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2 B.3 C.4 D.5D解析:D【分析】由于△ABC与△CDA关于点O对称,那么可得到AB=CD、AD=BC,即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由于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可根据上述特点对各结论进行判断.【详解】△ABC与△CDA关于点O对称,则AB=CD、AD=BC,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因此点O就是▱ABCD的对称中心,则有:(1)点E和点F;B和D是关于中心O的对称点,正确;(2)直线BD必经过点O,正确;(3)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正确;(4)四边形DEOC与四边形BFOA的面积必相等,正确;(5)△AOE与△COF成中心对称,正确;其中正确的个数为5个,故选D.【点睛】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如图.面积为8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数轴上,点A表示实数2-,正方形ABCD绕点A旋转时,顶点B的运动轨迹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___或﹣【分析】先由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B=再根据点A表示实数即可求出顶点B的运动轨迹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详解】解:∵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8∴AB=∵点A表示实数∴顶点B 的运动轨迹与数轴的交点表示2或﹣32【分析】先由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B=22A表示实数2-,即可求出顶点B的运动轨迹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详解】解:∵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8,∴AB=22, ∵点A 表示实数2-,∴顶点B 的运动轨迹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为2-+22=2或2-﹣22=﹣32, 故答案为:2或﹣32.【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面积、实数和数轴、旋转的性质、算术平方根、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1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点E 在边CD 上.以点A 为中心,把ADE 顺时针旋转90︒至ABF 的位置,若2DE =,则FC =________.8【分析】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证明CBF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又知BF =DE =2可得FC 的长【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C =∠D =90°AD =AB 由旋转得:∠ABF =∠D =90°BF 解析:8【分析】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证明C 、B 、F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又知BF =DE =2,可得FC 的长.【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C =∠D =90°,AD =AB ,由旋转得:∠ABF =∠D =90°,BF =DE =2,∴∠ABF +∠ABC =180°,∴C 、B 、F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F =BC +BF =6+2=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变换的性质,难度适中.由旋转的性质得出BF =DE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如图,在ABC 中,4AB =, 5.8BC =,60B ∠=︒,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得到ADE ,当点B 的对应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时,则CD 的长为________.【分析】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详解】由旋转的性质得: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旋解析:1.8【分析】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B AD =,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4BD AB ==,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详解】由旋转的性质得:4AB AD ==,60B ∠=︒,ABD ∴是等边三角形,4BD AB ∴==,5.8BC =,5.84 1.8CD BC BD ∴=-=-=,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4,6P -与点()4,1Q m -+关于原点对称,那么m =______.5【分析】先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规律可得一个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再解方程即可得【详解】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规律: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则解得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规律熟解析:5【分析】先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规律可得一个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再解方程即可得.【详解】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规律: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则610m -++=,解得5m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规律,熟练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规律是解题关键.15.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将射线A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α度(0<α≤360°),得到射线AE,点M是点D关于射线AE的对称点,则线段CM长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和为_____.﹣1【分析】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AM=AD故此点M在以A圆心以AD为半径的圆上故此当点AMC在一条直线上时CM有最小值【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M∵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C==∵点D与点M关于A解析:2﹣1【分析】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AM=AD,故此点M在以A圆心,以AD为半径的圆上,故此当点A、M、C在一条直线上时,CM有最小值.【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M.∵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C2222AD CD+=+211∵点D与点M关于AE对称,∴AM=AD=1.∴点M在以A为圆心,以AD长为半径的圆上.如图所示,当点A、M、C在一条直线上时,CM有最小值.∴CM的最小值=AC﹣AM′2﹣1,2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依据旋转的性质确定出点M 运动的轨迹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在ABC 中,AB =2,AC =1,∠BAC =30°,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11AB C △,连接BC 1,则BC 1的长为__________ .【分析】先根据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可得从而可得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详解】由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得:在中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解析:5 【分析】 先根据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可得111,60A AC C CAC ==∠=︒,从而可得190BAC ∠=︒,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详解】由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得:111,60A AC C CAC ==∠=︒,30BAC ∠=︒,1190AC BAC AC B C ∴∠=+=∠∠︒,在1Rt ABC 中,222211215BC AB AC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7.如图,在△ABC 中,AB =6,将△ABC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A 1BC 1,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9【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BC ≌△A1BC1A1B=AB=6所以△A1BA 是等腰三角形依据∠A1BA=30°得到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由图形可以知道S 阴影=S △A1BA+S △A1BC1﹣S △ABC=解析:9【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BC ≌△A 1BC 1,A 1B=AB=6,所以△A 1BA 是等腰三角形,依据∠A 1BA=30°得到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由图形可以知道 S 阴影=S △A1BA +S △A 1BC 1﹣S △ABC=S △A 1BA ,最终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详解】解:∵在△ABC 中,AB=6,将△ABC 绕点 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30°后得到△A1BC1,∴△ABC≌△A1BC1,∴A1B=AB=6,∴△A1BA 是等腰三角形,∠A1BA=30°,∴S△A1BA= 12×6×3=9,又∵S 阴影=S△A1BA+S△A1BC1﹣S△ABC,S△A1BC1=S△ABC,∴S阴影=S△A1BA=9.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运用面积的和差关系解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18.如图,在Rt△ABC中,∠ABC=90°,∠BAC=32°,斜边AC=6,将斜边AC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26°到达AD的位置,连接CD,取线段CD的中点N,连接BN,则BN的长为_________.【分析】设M为AC中点连接ANBMMN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定理得出MB=MN=同时算出∠BMN=90°最后利用勾股定理算出BN的长【详解】解:设M为AC中点连接ANBMMN由旋转可知:AC=AD=解析:32【分析】设M为AC中点,连接AN,BM,MN,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定理得出MB=MN=132AC ,同时算出∠BMN=90°,最后利用勾股定理算出BN的长.【详解】解:设M为AC中点,连接AN,BM,MN,由旋转可知:AC=AD=6,∠CAD=26°,∵∠BAC=32°,∠ABC=90°,∴∠ACB=58°,∵AC=AD,N为CD中点,M为AC中点,∴MB=MC=MN=3,∴∠MBC=∠MCB=58°,∠MCN=∠MNC=(180-26)÷2=77°,∴∠BMC=64°,∠CMN=26°,∴∠BMN=90°,即△B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N=22+=.33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解题的关键是找出AC中点M,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19.如图,在△ABC中,∠C=90°,BC=3,AC=5,点D为线段AC上一动点,将线段BD 绕点D逆时针旋转90°,点B的对应点为E,连接AE,则AE长的最小值为_____.【分析】由旋转的性质可知BD=DE∠C=90°则容易想到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与Rt△BCD全等即过E点作EH⊥AD于点H设CD=x则可用x表示AE的长从而判断什么时候AE取得最小值【详解】设CD=x则解析:2【分析】由旋转的性质可知BD=DE,∠C=90°,则容易想到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与Rt△BCD全等,即过E点作EH⊥AD于点H,设CD=x,则可用x表示AE的长,从而判断什么时候AE取得最小值.【详解】设CD=x,则AD=5﹣x,过点E作EH⊥AD于点H,如图:由旋转的性质可知BD=DE,∵∠ADE+∠BDC=90°,∠BDC+∠CBD=90°,∴∠ADE=∠CBD,∴△BCD ≌△DHE ,∴EH =CD =x ,DH =BC =3.∵AD =5﹣x ,∴AH =AD ﹣DH =5﹣x ﹣3=2﹣x ,∵在Rt △AEH 中,AE 2=AH 2+EH 2=(2﹣x )2+x 2=2x 2+4x +4=2(x ﹣1)2+2,所以当x =1时,AE 2取得最小值2,即AE 取得最小值2.故答案是:2.【点睛】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此题的关键灵活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推理证明. 20.如图,在正方形ABCD 内部有一点P ,PB =1,PC =2,135BPC ∠=︒,则PA = ____.【分析】将△PBA 沿B 点顺时针旋转90°此时A 与C 点重合P 点旋转到E 点连接PE 易证△BP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PE 的长再证明△PCE 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E 的长即可得到PA 的长 解析:6【分析】将△PBA 沿B 点顺时针旋转90°,此时A 与C 点重合,P 点旋转到E 点,连接PE ,易证△BP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PE 的长,再证明△PCE 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E 的长,即可得到PA 的长.【详解】将△PBA 沿B 点顺时针旋转90°,此时A 与C 点重合,P 点旋转到E 点,连接PE ,∴PB=BE=1,PA=EC ,∠BPE=90°∴△PE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EB=∠EPB =45°,∴22,∴∠EPC=135°-45°=90°,∴在直角△PEC 中,EC=()2222226PC PE +=+=, ∴PA=EC 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旋转构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求解.三、解答题21.如图,△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2,﹣4),B (0,﹣4),C (2,﹣1). (1)画出△ABC 关于点O 的中心对称图形△A 1B 1C 1,直接写出点C 1的坐标为 . (2)画出△ABC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90°的△A 2B 2C 2,直接写出点C 2的坐标为 . (3)若△ABC 内一点P (m ,n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180°的对应点为Q ,则Q 的坐标为 .解析:(1)图见解析,()2,1-;(2)图见解析,()1,2;(3)(),m n --【分析】(1)分别画出A ,B ,C 的对应点A 1,B 1,C 1即可.(2)分别画出A ,B ,C 的对应点A 2,B 2,C 2即可.(3)根据中心旋转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1)如图,△A 1B 1C 1即为所求,点C 1的坐标为(﹣2,1).故答案为:(﹣2,1).(2)如图,△A 2B 2C 2即为所求,点C 2的坐标为(1,2),故答案为:(1,2).(3)若△ABC 内一点P (m ,n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180°的对应点为Q ,则Q 的坐标为(﹣m ,﹣n ).故答案为:(﹣m ,﹣n ).【点睛】本题考查作图-旋转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1)问题发现:如图1,ACB △和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当DCE 旋转至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①填空:AEB ∠的度数为______.②线段AD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2)拓展研究:如图2,ACB △和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且90ACB DCE ∠∠==,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若15AE =,7DE =,求AB 的长度.(3)探究发现:图1中的ACB △和DCE ,在DCE 旋转过程中当点A ,D ,E 不在同一直线上时,设直线AD 与BE 相交于点O ,试在备用图中探索AOE ∠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并说明理由.解析:(1)①60°;②AD BE =;(2)AB 的长度为17;(3)60°或120°,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条件易证△ACD ≌△BCE ,从而得到:AD=BE ,∠ADC=∠BEC .由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可求出∠ADC ,从而可以求出∠AEB 的度数.(2)仿照(1)中的解法可求出∠AEB 的度数,证出AD=BE ;由△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及CM 为△DCE 中DE 边上的高可得CM=DM=ME ,从而证到AE=2CH+BE .(3)由(1)知△ACD ≌△BCE ,得∠CAD=∠CBE ,由∠CAB=∠ABC=60°,可知∠EAB+∠ABE=12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AOE=60°.【详解】(1)①如图1,∵ACB △和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CA CB =,CD CE =,60ACB BCE ∠=∠=,∴ACD 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ACD BCE SAS ≌, ∴ADC BEC ∠∠=, ∵DCE 为等边三角形,∴60CDE CED ∠=∠=,∵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120ADC ∠=,∴120BEC ∠=,∴60AEB BEC CED ∠=∠-∠=.故答案为:60°.②∵≌ACD BCE ,∴AD BE =,故答案为:AD BE =.(2)∵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A CB =,CD CE =,90ACB DCE ∠∠==,∴ACD BCE ∠=∠,在ACD △和BCE 中,CA CB ACD BCE CD CE =⎧⎪∠=∠⎨⎪=⎩,∴()ACD BCE SAS △≌△,∴8AD BE AE DE ==-=,ADC BEC ∠∠=,∵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CDE CED ∠=∠=,∵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135ADC ∠=,∴135BEC ∠=,∴90AEB BEC CED ∠=∠-∠=, ∴2217AB AE BE =+=.(3)如图3,由(1)知≌ACD BCE ,∴CAD CBE ∠=∠,∵60CAB CBA ∠=∠=,∴120OAB OBA ∠+∠=,∴18012060AOE ∠=-=,如图4,同理求得60AOB ∠=,∴120AOE ∠=,∵AOE ∠的度数是60°或120°.【点睛】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得出△ACD ≌△BCE (SAS )是解本题的关键.23.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CE BC =,连结CD ,将线段CD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F ,连结EF .(1)补充完成图形;(2)求证:BD EF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补全图形,如图所示;(2)由旋转的性质得到∠DCF 为直角,由EF 与CD 平行,得到∠EFC 为直角,利用SAS 得到三角形BDC 与三角形EFC 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证.【详解】解:(1)补全图形,如图所示(2)由旋转的性质得:CD CF =,90DCF ∠=︒,∴90DCE ECF ∠+∠=︒,∵90ACB ∠=︒,∴90DCE BCD ∠+∠=︒,∴BCD ECF ∠=∠,在BDC 和EFC 中=DC FC BCD ECF BC EC =⎧⎪⎨⎪=⎩∠∠,∴()SAS BDC EFC △≌△∴BD EF =.【点睛】此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4.如图,将矩形ABCD 绕点C 旋转得到矩形EFGC ,点E 在AD 上.延长AD 交FG 于点H .求证:EDC HFE ≅.解析:证明见解析.【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90AB CD A B ADC =∠=∠=∠=︒,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90,90EF AB F A CEF B =∠=∠=︒∠=∠=︒,从而可得,90CD EF EDC F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和差可得DCE FEH ∠=∠,最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详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AB CD A B ADC ∴=∠=∠=∠=︒,由旋转的性质得:,90,90EF AB F A CEF B =∠=∠=︒∠=∠=︒,,90CD EF EDC F ∴=∠=∠=︒,又90,90EDC CEF ∠=︒∠=︒,90CED DCE CED FEH ∴∠+∠=∠+∠=︒,DCE FEH ∴∠=∠,在EDC △和HFE 中,EDC F CD EF DCE FEH ∠=∠⎧⎪=⎨⎪∠=∠⎩,()DC A∴≅.E ASHFE【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矩形和旋转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1)、B(-3,1)、C(-1,4).(1)画出△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A1B1C;(2)画出△ABC关于点P(1,0)对称的△A2B2C2.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分别作出点A、B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对应点,再顺次连接可得;(2)分别作出点A、B、C关于点P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可得.【详解】(1)如图,△A1B1C即为所求;(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旋转变换,中心对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旋转变换的定义和性质.26.在Rt ABC ∆中,,90,,AC BC ACB M N ︒=∠=在直线AB 上,且222MN AM BN =+.(1)如图1,当点,M N 在线段AB 上时,求证:45MCN ︒∠=.(2)如图2,当点M 在BA 的延长线上且点N 在线段AB 上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1)证明见解析;(2)成立,证明见解析.【分析】(1)将ACM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得到'BCM ∆,利用旋转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NBM ∆为直角三角形,可证明'MN M N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可证明()'CMN CM N SSS ∆≅∆,即可证得1'452MCN MCM ︒∠=∠=; (1)仿照(1)中方法将CMA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得到CDB ∆,证明DBN ∆为直角三角形,再证DN=MN ,进而证明()CMN CDN SSS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如图1,,90AC BC ACB ︒=∠=,将ACM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得到'BCM ∆,则'ACM NCM ∆≅∆,',','ACM BCM CM CM AM BM ∴∠=∠==,连接'M N ,'CAM CNM ∠=∠=45°,''90M BN CBM CBA ︒∴∠=∠+∠=,'NBM ∴∆为直角三角形,22222''NM BN BM BN AM ∴=+=+,又222MN AM BN =+,'MN M N ∴=,在CMN ∆和'CM N ∆中''CM CM MC M N CN CN =⎧⎪=⎨⎪=⎩,()'CMN CM N SSS ∴∆≅∆,'MCN M CN ∴∠=∠, 1'452MCN MCM ︒∴∠=∠=, 即45MCN ︒∠=;()2如图2,,90AC BC ACB ︒=∠=,将CMA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得到CDB ∆,CMA CDB ∴∆≅∆,,,135CM CD AM BD CAM CBD ︒∴==∠=∠=,90DBN CBD CBA ︒∴∠=∠-∠=,DBN ∴∆为直角三角形,22222DN BD BN AM BN ∴=+=+,又222MN AM BN =+,DN MN ∴=, 在CMN ∆和CDN ∆中CM CD CN CN MN DN =⎧⎪=⎨⎪=⎩,()CMN CDN SSS ∴∆≅∆,1452MCN DCN MCD ︒∴∠=∠=∠=, 45MCN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旋转性质旋转△ACM 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答的关键. 27.江都大润发超市销售一种利润为每千克10元的水产品,一个月能销售出500千克.经市场分析,销售单价每涨价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千克.针对这种水产品的销售情况,若设单价每千克涨价x元,请解答以下问题:(1)填空:每千克水产品获利元,月销售量减少千克;(2)要使得月销售利润达到8000元,又要“薄利多销”,销售单价应涨价为多少元?解析:(1)(10+x);10x;(2)10【分析】(1)根据获利=原利润+涨价即可得出答案;根据销售单价每涨价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千克即可得出月销售量减少的数量;(2)利用“每千克水产品获利×月销售量=总利润”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1)(10+x),10x;(2)由题意,得:(10+x)(500﹣10x)=8000;化简为:x2﹣40x+300=0;解得:x1=10,x2=30.∵“薄利多销”,∴x=30不符合题意,舍去.答:销售单价应涨价1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正确表示出月销售量是解题的关键.28.在图中网格上按要求画出图形,并回答下列问题:(1)把△ABC平移,使点A平移到图中点D的位置,点B、C的对应点分别是点E、F,请画出△DEF;A B C;(2)画出△ABC关于点D成中心对称的△111A B C(填“是”或“否”)关于某个点成中心对称,如果是,请在图(3)△DEF与△111中画出对称中心,并记作点O.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是,见解析【分析】(1)由题意得出,需将点B与点C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据此可得;(2)分别作出三顶点分别关于点D的对称点,再首尾顺次连接可得;(3)连接两组对应点即可得.【详解】(1)如图所示,△DEF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DEF与△A1B1C1是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故答案为: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旋转变换和平移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旋转变换和平移变换的定义和性质,并据此得出变换后的对应点.。

八年级数学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八年级数学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情景再现:你对以上图片熟悉吗?请你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汽车中的乘客在乘车过程中,身高、体重改变了吗?乘客所处的地理位置改变了吗?(2)传送带上的物品,比如带有图标的长方体纸箱,向前移动了20米,它上面的图标移动了多少米?(3)以上都是我们常见的平移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还能举一些平移的例子吗?1.如图1,面积为5平方厘米的梯形A′B′C′D′是梯形ABCD经过平移得到的且∠ABC=90°.那么梯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A′B′C =________.图12.在下面的六幅图中,(2)(3)(4)(5)(6)中的图案_________可以通过平移图案(1)得到的.图23.请将图3中的“小鱼”向左平移5格.图34.请欣赏下面的图形4,它是由若干个体积相等的正方体拼成的.你能用平移分析这个图形是如何形成的吗?§3.1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填空:1、如下左图,△ABC 经过平移到△A ′B ′C ′的位置,则平移的方向是______,平移的距离是______,约厘米______.2、如下中图,线段AB 是线段CD 经过平移得到的,则线段AC 与BC 的关系为( ) A.相交 B.平行 C.相等 D.平行且相等3、如下右图,△ABC 经过平移得到△DEF ,请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______,互相平行的线段______,相等的角______.(在两个三角形的内角中找)4、如下左图,四边形ABCD 平移后得到四边形EFGH ,则:①画出平移方向,平移距离是_______;(精确到0.1cm )②HE=_________,∠A=_______,∠A=_______. ③DH=_________=_______A=_______.5、如下右图,△ABC 平移后得到了△DEF ,(1)若∠A=28º,∠E=72º,BC=2,则∠1=____º,∠F=____º,EF=____º;(2)在图中A 、B 、C 、D 、E 、F 六点中,选取点_______和点_______,使连结两点的线段与AE 平行.6、如图,请画出△ABC 向左平移4格后的△A 1B 1C 1,然后再画出△A 1B 1C 1向上平移3格后的△A 2B 2C 2,若把△A 2B 2C 2看成是△ABC 经过一次平移而得到的,那么平移的方向是______,距离是____的长度. 二、选择题:7、如下左图,△ABC 经过平移到△DEF 的位置,则下列说法:①AB ∥DE ,AD=CF=BE ; ②∠ACB=∠DEF ; ③平移的方向是点C 到点E 的方向; ④平移距离为线段BE 的长. 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个 B.2个 C.3个 D.4个8、如下右图,在等边△ABC 中,D 、E 、F 分别是边BC 、AC 、AB 的中点,则△AFE 经过平移可以得到( ) A.△DEF B.△FBD C.△EDC D.△FBD 和△EDC三、探究升级:1、如图,△ABC 上的点A 平移到点A 1,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A 1B 1C 1.3、 △ABC 经过平移后得到△DEF ,这时,我们可以说△ABC 与△DEF 是两个全等三角形,请你说出全等三角形的一些特征,并与同伴交流.4、如下图中,有一块长32米,宽24米的草坪,其中有两条宽2米的直道把草坪分为四块,则草坪的面积是______.5、利用如图的图形,通过平移设计图案,并用一句诙谐、幽默的词语概括你所画的图形.§3.3图形的平移与旋转§3.2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填空、选择题:1、图形的旋转是由____和____决定的,在旋转过程中位置保持不动的点叫做____,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叫做_____.2、如下图,如果线段MO绕点O旋转90°得到线段NO,在这个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是_______,旋转角是_______,它时______°.3、如图,在下列四张图中不能看成由一个平面图形旋转而产生的是()4、请你先观察图,然后确定第四张图为( )4、如下左图,△ABC绕着点O旋转后得到△DEF,那么点A的对应点是_______,线段AB 的对应线段是_____,_____的对应角是∠F. 6、如下中图,△ABC与△BDE都是等腰三角形,若△ABC经旋转后能与△BDE重合,则旋转中心是________,旋转了______°.7、如下右图,C是AB上一点,△ACD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如果△ACE经过旋转后能与△DCB重合,那么旋转中心是_______,旋转了______°,点A的对应点是_______.二、解答题:8、如图11.4.7,△ABC绕顶点C旋转某一个角度后得到△A′B′C,问:(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角是什么?(3)如果点M是BC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了什么位置?9、观察下列图形,它可以看作是什么“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旋转而得到的?三、探究升级10、如图,△ACE、△ABF都是等腰三角形,∠BAF=∠CAE=90°,那么△AFC是哪一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多少度之后能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点F的对应点是什么?一、选择题1.平面图形的旋转一般情况下改变图形的()§3.4图形的平移与旋转A.位置B.大小C.形状D.性质 2.9点钟时,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夹角是( )A.30° B .45° C.60° D.90°3.将平行四边形ABCD 旋转到平行四边形A ′B ′C ′D ′的位置,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B =A ′B ′B.AB ∥A ′B ′C.∠A =∠A ′D.△ABC ≌△A ′B ′C ′ 二、填空题4.钟表上的指针随时间的变化而移动,这可以看作是数学上的_______.5.菱形ABCD 绕点O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四边形D C B A '''',则四边形D C B A ''''是________.6.△ABC 绕一点旋转到△A ′B ′C ′,则△ABC 和△A ′B ′C ′的关系是_______.7.钟表的时针经过20分钟,旋转了_______度. 8.图形的旋转只改变图形的_______,而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 三、解答题9.下图中的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请你指出可以通过绕点O 旋转而相互得到的图形并说明旋转的角度.10.在图中,将大写字母H 绕它右上侧的顶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请作出旋转后的图案.11.如图,菱形A ′B ′C ′D ′是菱形ABCD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你能作出旋转前的图形吗?12.Rt △ABC ,绕它的锐角顶点A 分别逆时针旋转90°、180°和顺时针旋转90°, (1)试作出Rt △ABC 旋转后的三角形; (2)将所得的所有三角形看成一个图形,你将得到怎样的图形?13.如图,将右面的扇形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分别作出旋转下列角度后的图形: (1)90°;(2)180°;(3)270°.你能发现将扇形旋转多少度后能与原图形重合吗?14.如图,分析图中的旋转现象,并仿照此图案设计一个图案.看一看:下列三幅图案分别是由什么“基本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而得到的?1.§3.5图形的平移与旋转2.3.试一试:怎样将下图中的甲图变成乙图?做一做:1、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F 是BA 延长线上的一点,AF =21AB , (1)△ABE ≌△ADF .吗?说明理由。

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如下字体的四个汉字“立”“德”“树”“人”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点(6,﹣3)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6,3)B.(6,﹣3)C.(﹣6,3)D.(﹣6.﹣3)3.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斜边的长为()A.17B.7C.14D.134.若y=(m﹣1)x2﹣|m|+3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则m的值为()A.1B.﹣1C.±1D.±25.关于①与②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都是有理数B.①是无理数,②是有理数C.①是有理数,②是无理数D.①②都是无理数6.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0,2)绕原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A.()B.()C.()D.()7.已知一次函数y1=2x+m与y2=2x+n(m≠n)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与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个数为()A.0个B.1个C.2个D.无数个8.小聪步行去上学,5分钟走了总路程的,估计步行不能准时到校,于是他改乘出租车赶往学校,他的行程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假定总路程为1,出租车匀速行驶),则他到校所花的时间比一直步行提前了()分钟.A.16B.18C.20D.24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9.若函数y=﹣2x+m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10.已知点P(m+2,2m﹣4)在x轴上,则m的值是.11.点A(﹣3,m)、B(2,n)都在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则m n(填“>”或“=“或“<”).12.已知一次函数y=ax+b,且2a+b=1,则该一次函数图象必经过点.13.如图,△ABC中∠C=90°,D是BC上一点,∠1=∠2,CB=10,BD=6,则D到AB的距离为.14.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mx﹣n与y=2x﹣4的图象交于x轴上一点,则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15.直线L与直线y=2x+1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与直线y=﹣x+2的交点的纵坐标为1,则直线L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16.如图,A,B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b=.17.如图,函数y1=﹣2x与y2=ax+3的图象相交于点A(m,2),则关于x的不等式﹣2x ≤ax+3的解集是.18.一次函数y=kx+b,当﹣3≤x≤1时,对应的y的值为1≤y≤9,则kb的值为.三、解答题(共66分)19.(1)计算:;(2)解方程:4(x﹣1)2=920.已知z=m+y,m是常数,y是x的正比例函数.当x=2时,z=1;当x=3时,z=﹣1,求z与x的函数关系式.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m,2m+3).(1)若点M在x轴上,求m的值;(2)若点M在第二象限内,求m的取值范围;(3)若点M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求m的值.22.下图是北京市三所大学位置的平面示意图,图中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若清华大学的坐标为(0,3),北京大学的坐标为(﹣3,2).(1)请在图中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北京语言大学的坐标:;(2)若中国人民大学的坐标为(﹣3,﹣4),请在坐标系中标出中国人民大学的位置.23.如图,在△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且BD=DF.(1)求证:CF=EB;(2)试判断AB与AF,EB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4.已知一次函数y=kx+b过点(﹣2,5),和直线y=﹣x+3,分别在下列条件下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1)它的图象与直线y=﹣x+3平行;(2)它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和直线y=﹣x+3直线与y轴的交点关于x轴对称.25.如图,直线y=2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1)求A、B两点的坐标;(2)过B点作直线BP与x轴交于点P,且使OP=2OA,求△ABP的面积.26.寒假即将到来,外出旅游的人数逐渐增多,对旅行包的需求也将增多,某店准备到生产厂家购买旅行包,该厂有甲、乙两种新型旅行包.若购进10个甲种旅行包和20个乙种旅行包共需5600元,若购进20个甲种旅行包和10个乙种旅行包共需5200元.(1)甲、乙两种旅行包的进价分别是多少元?(2)若该店恰好用了7000元购买旅行包;①设该店购买了m个甲种旅行包,求该店购买乙种旅行包的个数;②若该店将甲种旅行包的售价定为298元,乙种旅行包的售价定为325元,则当该店怎么样进货,才能获得最大利润,并求出最大利润.27.如图,直线y=﹣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B,A两点,动点P在线段AB上移动,以P为顶点作∠OPQ=45°交x轴于点Q.(1)求点A和点B的坐标;(2)比较∠AOP与∠BPQ的大小,说明理由.(3)是否存在点P,使得△OPQ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2.解:点(6,﹣3)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6,3).故选:A.3.解:由勾股定理可得:斜边=,故选:D.4.解:∵函数y=(m﹣1)x2﹣|m|+3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2﹣|m|=1,m﹣1≠0.解得:m=﹣1.故选:B.5.解:①是有理数,②是无理数.故选:C.6.解:将点A(0,2)绕原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1),故选:B.7.解:∵一次函数y1=2x+m与y2=2x+n(m≠n)是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关于x与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故选:A.8.解:小聪步行的速度为:÷5=,改乘出租车后的速度为:(﹣)÷(7﹣5)=,小聪到校所花的时间比一直步行提前的时间=﹣5﹣=20(分钟),故选:C.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9.解:∵函数y=﹣2x+m是正比例函数,∴m=0,故答案为:0.10.解:∵点P(m+2,2m﹣4)在x轴上,∴2m﹣4=0,解得m=2.故答案为:2.11.解:∵一次函数y=﹣2x+3,∴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点A(﹣3,m)、B(2,n)都在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上,∴m>n,故答案为:>.12.解:∵2a+b=1,∴相当于y=ax+b中,当x=2时,y=1,∴一次函数图象必过点(2,1),故答案为:(2,1).13.解:∵CB=10,BD=6,∴CD=10﹣6=4.∵∠1=∠2.所以D点到AC和AB的距离相等.∵CD表示D点到AC的距离,∴D到AB的距离为4.故答案为4.14.解:因为一次函数y=mx﹣n与y=2x﹣4的图象交于x轴上一点,所以令y=0,把y=0代入y=2x﹣4得出x=2,所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故答案为:,15.解:在直线y=2x+1中,令x=2,解得y=5.在y=﹣x+2中,令y=1,解得x=1.则直线L经过点(2,5),(1,1).设直线L的解析式是y=kx+b,根据题意,得,解得,故直线L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4x﹣3.16.解:由题意可知:a=0+(4﹣2)=2;b=0+(2﹣1)=1;∴a+b=3.故答案为:3.17.解:∵函数y1=﹣2x过点A(m,2),∴﹣2m=2,解得:m=﹣1,∴A(﹣1,2),∴不等式﹣2x<ax+3的解集为x≥﹣1.故答案为:x≥﹣1.18.解:由一次函数的性质知,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得,解得k=2,b=7.即kb=14;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得,解得k=﹣2,b=3.即kb=﹣6.所以kb的值为14或﹣6.三、解答题(共96分)19.解:(1)原式=9﹣9+3=3;(2)4(x﹣1)2=9(x﹣1)2=,故x﹣1=±,解得:x1=,x2=﹣.20.解:设y=kx,则z=m+kx,根据题意得,解得.所以z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z=﹣2x+5.21.解:(1)∵点M在x轴上,∴2m+3=0解得:m=﹣1.5;(2)∵点M在第二象限内,∴,解得:﹣1.5<m<0;(3)∵点M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m=2m+3,解得:m=﹣3.22.解:(1)北京语言大学的坐标:(3,1);故答案是:(3,1);(2)中国人民大学的位置如图所示:23.(1)证明:∵AD是∠BAC的平分线,DE⊥AB,∠C=90°,∴DC=DE,在Rt△FCD和Rt△BED中,,∴Rt△FCD≌Rt△BED(HL),∴CF=EB;(2)解:AB=AF+2BE,理由如下:在Rt△ACD和Rt△AED中,,∴Rt△ACD≌Rt△AED(HL),∴AC=AE,∴AB=AE+BE=AF+FC+BE=AF+2BE.24.解:(1)根据题意得:k=,∴y=﹣x+b,把(﹣2,5)代入得:3+b=5,解得:b=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直线y=与y轴的交点为(0,3),∴所求直线与y轴的交点为(0,﹣3),设所求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所求直线经过点(﹣2,5)和(0,﹣3),∴,解得:,∴所求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4x﹣3.25.解:(1)令y=0,得x=﹣,∴A点坐标为(﹣,0),令x=0,得y=3,∴B点坐标为(0,3);(2)设P点坐标为(x,0),∵OP=2OA,A(﹣,0),∴x=±3,∴P点坐标分别为P1(3,0)或P2(﹣3,0).∴S△ABP1=×(+3)×3=,S△ABP2=×(3﹣)×3=,∴△ABP的面积为或26.解:(1)设甲种旅行包每个进价是x元,乙种旅行包每个进价是y元,可得:,解得,答:甲、乙两种旅行包的进价分别是160元,200元;(2)①设购进甲种旅行包m个,则乙种旅行包个;②设购进甲种旅行包m个,可得:w=(298﹣160)m+(325﹣200)×=38m+4375,∵m=40时,时,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5895元.27.解:(1)∵直线y=﹣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B,A两点,令x=0,则y=0+1=1,∴A(0,1),令y=0,则0=﹣x+1,解得:x=1.∴B(1,0).(2)∠AOP=∠BPQ.理由如下:过P点作PE⊥OA交OA于点E,∵A(0,1),B(1,0).∴OA=OB=1,∴∠OAB=∠OBA=45°,∵PE⊥OA,∴∠APE=45°,∵∠OPQ=45°,∴∠OPE+∠BPQ=90°,∵∠AOP+∠OPE=90°,∴∠AOP=∠BPQ.(3)△OPQ可以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如图,过P点PE⊥OA交OA于点E,(ⅰ)若OP=OQ,则∠OPQ=∠OQP,∴∠POQ=90°,∴点P与点A重合,∴点P坐标为(0,1),(ⅱ)若QP=QO,则∠OPQ=∠QOP=45°,所以PQ⊥QO,可设P(x,x)代入y=﹣x+1得x=,∴点P坐标为(,),(ⅲ)若PO=PQ∵∠OPQ+∠1=∠2+∠3,而∠OPQ=∠3=45°,∴∠1=∠2,又∵∠3=∠4=45°,∴△AOP≌△BPQ(AAS),PB=OA=1,∴AP=﹣1由勾股定理求得PE=AE=1﹣,∴EO=,∴点P坐标为(1﹣,),∴点P坐标为(0,1),(,)或(1﹣,)时,△OPQ是等腰三角形.。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旋转》测试(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旋转》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面四个图案是常用的交通标志,其中为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2.下列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3.下列图形一定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正六边形B .线段()213y x x =-+≤≤C .圆D .抛物线2y x x =+4.以下四幅图案,其中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5.如图,将等边AB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得到A B C '',旋转角为()060αα︒<<︒.若160BDA '∠=︒,则α的大小是( )A .20°B .40°C .60°D .80°6.下列四个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7.如图所示,把ABC 绕C 点旋转35︒,得到A B C ''',A B ''交AC 于点D ,若90A DC '∠=︒,则A ∠等于( )A .35︒B .65︒C .55︒D .45︒8.如图,把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得到A B C ''',A B ''交AC 于点D ,若105A CB '∠=︒,则ACB '∠度数为( )A .45︒B .30C .35︒D .70︒ 9.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等边三角形B .平行四边形C .正五边形D .菱形 10.如图,在Rt △ABC 中,AB=AC ,D ,E 是斜边BC 上两点,且∠DAE=45°,将△AB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CF ,连接DF ,则下列结论中有( )个是正确的.①∠DAF=45° ②△ABE ≌△ACD ③AD 平分∠EDF ④222BE DC DE +=A .4B .3C .2D .111.如图,△ABC 的顶点在网格中,现将△ABC 绕格点O 顺时针旋转α角(0°<α<360°),使旋转后所得三角形的顶点也在格点上,则当旋转前后的图形形成轴对称图形时,符合条件的α角的度有( )A .1个B .3个C .6个D .8个12.如图,已知△ABC 与△CDA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过点O 任作直线EF 分别交AD,BC 于点E,F,则下则结论:①点E 和点F,点B 和点D 是关于中心O 的对称点;②直线BD 必经过点O;③四边形ABCD 是中心对称图形;④四边形DEOC 与四边形BFOA 的面积必相等;⑤△AOE 与△COF 成中心对称.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2B .3C .4D .5二、填空题13.如图,O 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M 是ABCD 内一点,90DMC ∠=︒,将DMC 绕O 点旋转180°后得到BNA .若3MD =,4CM =,则MN 的长为______.14.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将射线AC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α度(0<α≤360°),得到射线AE ,点M 是点D 关于射线AE 的对称点,则线段CM 长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和为_____.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ABC ≌△DEF 关于点H 成中心对称,则对称中心H 点的坐标是_________.16.如图所示,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CB 绕30角的顶点B 顺时计旋转,使得点A 落在CB 的延长线上的点E 处,则BCD ∠的度数为______.17.△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O 是三条高的交点.若△ABC 以点O 为旋转中心旋转后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则△ABC 旋转的最小角度是____________.18.如图,△ABC 、△B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 =BC ,BD =BE ,AC =4,DE =22.将△BDE 绕点B 逆时针方向旋转后得△BD'E',当点E'恰好落在线段AD'上时,则CE'=_______.19.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OP 沿x 轴正方向作无滑动的连续反转,点P 依次落在点1P ,2P ,32020P P 的位置,则点2020P 的坐标为______.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 (﹣3,2)绕点Q (﹣1,0)顺时针旋转90°,所得到的对应点P '的坐标为____.三、解答题21.如图,等腰Rt △ABC 中,∠A =45°,∠ABC =90°,点D 在AC 上,将△ABD 绕点B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CBE .(1)求∠DCE 的度数;(2)若AB =4,CD =3AD ,求DE 的长.22.如图,△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 (0,1),B (3,3),C (1,3).(1)画出△ABC 关于点O 的中心对称图形△A 1B 1C 1.(2)①画出△ABC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90°的△A 2B 2C 2;②直接写出点B 2的坐标为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4的正方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的正半轴上,点O 在原点.现将正方形OABC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θ,当点A 第一次落在直线y x =上时停止旋转,旋转过程中,AB 边交直线y x =于点M ,BC 边交x 轴于点N .(1)若30θ=︒时,求点A 的坐标;(2)设MBN △的周长为P ,在旋转正方形OABC 的过程中,P 值是否有变化?请证明你的结论;24.如图,△ABC 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4、4),B (-2,2),C (3,0), (1)画出它的以原点O 为对称中心的△A'B'C'(2)写出 A',B',C'三点的坐标.(3)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看作1,试求△ABC 的周长.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C 是矩形,点(0 0)O ,,点(10 0)A ,,点(0 6)B ,.以点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AOBC ,得到矩形ADEF ,点O ,B ,C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D ,E , F .(Ⅰ)如图①,当点D 落在BC 边上时,求点D 的坐标;(Ⅱ)如图②,当点D 落在线段BE 上时,AD 与BC 交于点H .①求证ADB △≌BCA ;②求出ABH 面积.26.如图,在7×7的正方形网格中,选取14个格点,以其中3个格点为顶点画出△ABC .(1)请你以选取的格点为顶点再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所画的三角形与△ABC 组成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2)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请猜想新得到的中心对称图形是什么特殊图形(不用证明),并求出它的面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解析:C【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图形旋转180度之后不能与原图形重合,故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 、图形旋转180度之后不能与原图形重合,故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 、图形旋转180度之后能与原图形重合,故是中心对称图形;D 、图形旋转180度之后不能与原图形重合,故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2.C解析:C【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A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 3.D解析:D【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得.【详解】A 、正六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此项不符题意;B 、线段()213y x x =-+≤≤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点(2,0),此项不符题意;C 、圆是中心对称图形,此项不符题意;D 、抛物线2y x x =+是关于直线12x =-轴对称的,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此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抛物线的图象等知识点,熟练掌握概念是解题关键.解析:A【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逐一分析即可.【详解】解:A 、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B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A【分析】利用旋转的性质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ABC 和A B C ''均为等边三角形,∴60A A '∠=∠=︒由旋转得,旋转角为ACA α'∠=,∵160BDA '∠=︒∴160DOA A ''∠+∠=︒∴100DOA '∠=︒∵DOA COA '∠=∠,180ACA CAA COA ''∠+∠+∠=︒ ∴20ACA '∠=︒∴α的大小是20°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旋转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正确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关键.6.B解析:B【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各图特点即可解答.【详解】解: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B 中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而A 、C 和D 中的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B .【点睛】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7.C解析:C【分析】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35A A ACA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 '∠的度数,由此即可得.【详解】由旋转的性质得:,35A A ACA ''∠=∠∠=︒,90A DC '∠=︒,18055A A DC ACA '''∴∠=︒-∠-∠=︒,55A A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8.C解析:C【分析】先根据旋转的定义可得35BCB ACA ''∠=∠=︒,再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详解】由旋转的定义得:BCB '∠和ACA '∠均为旋转角,35BCB ACA ''∴∠=∠=︒,105A CB '∠=︒,35ACB BCB A A CB CA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定义,熟练掌握旋转的概念是解题关键.9.D解析: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A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B 、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C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D 、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10.B解析:B【分析】①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出∠BAE=∠CAF ,由∠BAC=90°、∠DAE=45°可得出∠CAD+∠CAF=45°,即可判断①;②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出△BAE ≌△CAF ,不能推出△BAE ≌△CAD ,即可判断②;③根据∠DAE=∠DAF=45°,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即可判断③;④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求出△AED ≌△AFD ,推出DE=DF ,求出∠DCF=90°,根据勾股定理推出即可.【详解】∵在Rt △ABC 中,AB=AC ,∴∠B=∠ACB=45°,①由旋转,可知:∠CAF=∠BAE ,∵∠BAD=90°,∠DAE=45°,∴∠CAD+∠BAE=45°,∴∠CAF+∠BAE=∠DAF=45°,故①正确;②由旋转,可知:△ABE ≌△ACF ,不能推出△ABE ≌△ACD ,故②错误;③∵∠EAD=∠DAF=45°,∴AD 平分∠EAF ,故③正确;④由旋转可知:AE=AF ,∠ACF=∠B=45°,∵∠ACB=45°,∴∠DCF=90°,由勾股定理得:CF 2+CD 2=DF 2,即BE 2+DC 2=DF 2,在△AED 和△AFD 中,AD AD EAD DAF AE AF =⎧⎪∠=∠⎨⎪=⎩,∴△AED ≌△AFD (SAS ),∴DE=DF,∴BE2+DC2=DE2,故④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以及旋转的性质,逐一分析四条结论的正误是解题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画出图形,利用图象法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观察图象可知,满足条件的α的值为90°或180°或27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变换,轴对称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2.D解析:D【分析】由于△ABC与△CDA关于点O对称,那么可得到AB=CD、AD=BC,即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由于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可根据上述特点对各结论进行判断.【详解】△ABC与△CDA关于点O对称,则AB=CD、AD=BC,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因此点O就是▱ABCD的对称中心,则有:(1)点E和点F;B和D是关于中心O的对称点,正确;(2)直线BD必经过点O,正确;(3)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正确;(4)四边形DEOC与四边形BFOA的面积必相等,正确;(5)△AOE与△COF成中心对称,正确;其中正确的个数为5个,故选D.【点睛】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延长BN交CM与E判定△NM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NE的长再据勾股定理可计算得MN的长【详解】解:如下图在正方形ABCD中延长BN交CM于E由题意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得∠ABE=∠CDM∠MDC解析:2【分析】延长BN交CM与E,判定△NM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NE的长,再据勾股定理可计算得MN的长.【详解】解:如下图在正方形ABCD中延长BN交CM于E,由题意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得∠ABE=∠CDM,∠MDC与∠MCD互余,∠ABE与∠EBC互余∴∠EBC=∠DCM;同理可得∠MCB=∠ABN又∠ABN=∠CDM∴∠MCB=∠MDC又BC=CD∴△BEC≌△CMD∴∠BEC=∠CMD=90° BE=CM=4 CE=DM=3∴ME=CM-CE=1,NE=BE-BN=1所以△MN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NEM是直角,ME=NE=1,由勾股定理得222+=NE ME2【点睛】此题考查综合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解决问题.其关键是要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找全等条件,证明△BEC≌△CMD.14.﹣1【分析】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AM=AD故此点M在以A圆心以AD为半径的圆上故此当点AMC在一条直线上时CM有最小值【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M∵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C==∵点D与点M关于A解析:2﹣1【分析】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AM=AD,故此点M在以A圆心,以AD为半径的圆上,故此当点A、M、C在一条直线上时,CM有最小值.【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M.∵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C2222+=+2AD CD11∵点D与点M关于AE对称,∴AM=AD=1.∴点M在以A为圆心,以AD长为半径的圆上.如图所示,当点A、M、C在一条直线上时,CM有最小值.∴CM的最小值=AC﹣AM′2﹣1,2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依据旋转的性质确定出点M运动的轨迹是解题的关键.15.(2-1)【分析】连接对应点ADCF根据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则交点就是对称中心H点在坐标系内确定出其坐标【详解】解:如图连接ADCF则交点就是对称中心H点观察图形可知H(2-1)故答案为:(2-解析:(2,-1)【分析】连接对应点AD、CF,根据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则交点就是对称中心H点,在坐标系内确定出其坐标.【详解】解:如图,连接AD、CF,则交点就是对称中心H点.观察图形可知,H(2,-1).故答案为:(2,-1).【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的性质: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确定H点位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6.【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ABC≌△EDBBC=BD求出∠CBD的度数再求∠BCD的度数【详解】解:根据旋转的性质△ABC≌△EDBBC=BD则△CBD是等腰三角形∠BDC=∠BCD∠CBD=180°解析:15【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ABC≌△EDB,BC=BD,求出∠CBD的度数,再求∠BCD的度数.【详解】解:根据旋转的性质△ABC≌△EDB,BC=BD,则△CBD是等腰三角形,∠BDC=∠BCD,∠CBD=180°-∠DBE=180°-30°=150°,∠BCD=1(180°-∠CBD)=15°.2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解题时根据旋转的性质,确定各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已知条件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CB绕着30°角的顶点B顺时针旋转求出即可.17.120°【解析】试题分析:若△ABC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后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根据旋转变化的性质可得△ABC旋转的最小角度为180°﹣60°=120°故答案为120°考点:旋转对称图形解析:120°.【解析】试题分析:若△ABC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后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根据旋转变化的性质,可得△ABC旋转的最小角度为180°﹣60°=120°.故答案为120°.考点:旋转对称图形.18.【分析】如图连接CE′过B作BH⊥CE′于H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BC=BD=BE=2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D′BD=∠ABE′D′B=BE′=BD=2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ABD′=∠C解析:26+【分析】如图,连接CE′,过B作BH⊥CE′于H,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BC=22,BD=BE=2,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D′BD=∠ABE′,D′B=BE′=BD=2,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ABD′=∠CBE′,利用SAS可证明△ABD′≌△CBE′,可得∠D′=∠CE′B=45°,可得出BH=E′H=22BE′=2,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CH的长,进而可得CE′的长.【详解】如图,连接CE′,过B作BH⊥C E′于H,∵△ABC、△B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BC,BD=BE,AC=4,DE=22,∴AB=BC=22,BD=BE=2,∵将△BDE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后得△BD′E′,∴D′B=BE′=BD=2,∠D′BE′=90°,∠D′BD=∠ABE′,∴∠ABD′=∠CBE′,在△ABD′和△CBE中AB BCABD CBE BD BE''=⎧⎪∠=∠''⎨⎪=⎩∴△ABD′≌△CBE′(SAS),∴∠D′=∠CE′B=45°,过B作BH⊥CE′于H,在Rt△BHE′中,BH=E′H=22BE′=2,在Rt△BCH中,CH=22BC CH-=826-=,∴CE′=26+,26【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9.【分析】根据图形的翻转分别得出的横坐标再根据规律即可得出各个点的横坐标进一步得出答案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知的横坐标是1的横坐标是25的横坐标是4的横坐标是依此类推下去的横坐标是2017的横坐标是 解析:(2020,0)【分析】根据图形的翻转,分别得出1P 、2P 、3P ⋯的横坐标,再根据规律即可得出各个点的横坐标,进一步得出答案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知1P 、2P 的横坐标是1,3P 的横坐标是2.5,4P 、5P 的横坐标是4,6P 的横坐标是5.5⋯依此类推下去,2017P 、2018P 的横坐标是2017,2019P 的横坐标是2018.5,2020P 的横坐标是2020,2020P ∴的坐标是(2020,0),故答案为(2020,0).【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坐标与图形性质,根据题意得出1P 、2P 、3P ⋯的横坐标,得出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12)【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观察图象可知P (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利用图象法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解析:(1,2).【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观察图象可知,P '(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利用图象法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21.(1)90°;(2)【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DCE的度数;(2)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根据CD=3AD,可得CD和AD的长,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D=EC,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DE的长.【详解】解:(1)∵△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D=∠BCD=45°,由旋转的性质可知∠BAD=∠BCE=45°,∴∠DCE=∠BCE+∠BCA=45°+45°=90°;(2)∵BA=BC,∠ABC=90°,∴AC==∵CD=3AD,∴AD=DC=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D=EC,∴DE==【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旋转的性质.22.(1)作图见解析;(2)①作图见解析;②(-3,3).【分析】(1)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写出A1、B1、C1的坐标,然后描点即可;(2)①利用网格特点和旋转的性质画出A、B、C的对应点A2、B2、C2即可;②利用所画图形写出B2点的坐标.【详解】解:(1)如图,△A1B1C1为所作;(2)①画如图,△A2B2C2为所作;②点B2的坐标为(﹣3,3).故答案为(-3,3).【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旋转变换: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对应角都相等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线段也相等,由此可以通过作相等的角.23.(1)(2,23);(2)不变【详解】解:(1)如图1,过A作AD⊥y轴,交y轴于点Dθ=︒,正方形OABC的边长是4∵AD⊥y轴,30∴AD=2,OD=23∴A的坐标是(2,23)(2)P值无变化.证明:延长BA交y轴于E点.(如图2)在△OAE 与△OCN 中90?AOE CON OAE OCN OA OC =⎧⎪==⎨⎪=⎩∠∠∠∠∴△OAE ≌△OCN (AAS )∴OE=ON ,AE=CN .在△OME 与△OMN 中45?OE ON MOE MON OM OM =⎧⎪∠=∠=⎨⎪=⎩,∴△OME ≌△OMN (SAS )∴MN=ME=AM+AE ,∴MN=AM+CN ,∴P=MN+BN+BM=AM+CN+BN+BM=AB+BC=8.∴在旋转正方形OABC 的过程中,P 值无变化.【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利用图形旋转的变化规律得出对应边之间关系是解题关键.24.(1)见解析;(2)A′坐标为(-4,-4);B′坐标为(2,-2);C′坐标为(-3,0);(3)2101729++.【分析】(1)找到各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顺次连接可得到△A′B′C′;(2)结合直角坐标系可得出出A′,B′,C′三点的坐标;(3)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 ,AC ,BC 的长,相加即可求得△ABC 的周长.【详解】解:(1)所画图形如下:(2)结合图形可得A′坐标为(-4,-4);B′坐标为(2,-2);C′坐标为(-3,0); (3)2262210AB =+=221417AC =+222529.BC +=.则△ABC 的周长为【点睛】此题考查了旋转作图及中心对称、勾股定理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旋转的三要素,中心对称的性质,得到各点的对应点,难度一般.25.(Ⅰ)(2,6)D ;(Ⅱ)①见解析;②1025. 【分析】(Ⅰ)根据旋转可得AD=OA=10,又因为AC=6,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D 的长度,从而知道BD 的长度,即可求出点D 的坐标;(Ⅱ)①根据AD=BC ,AB=BA ,即可得到Rt Rt ADB BCA ∆∆≌;②设AH BH m ==,则10HC BC BH m =-=-,在Rt AHC ∆中,根据222AH HC AC =+,可以求出m 的值,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三角形ABH 面积.【详解】解:(Ⅰ)(10,0)A ,(0,6)B ,10OA ∴=,6OB =,四边形AOBC 是矩形, 6AC OB ∴==,10OA BC ==,90OBC C ∠=∠=︒. 矩形ADEF 是由矩形AOBC 旋转得到, 10AD AO ∴==.在Rt ADC ∆中,8CD ==,108=2BD BC CD ∴=-=-,(2,6)D ∴.(Ⅱ)由四边形ADEF 是矩形,得到90ADE ∠=︒, 点D 在线段BE 上,90ADB ∴∠=︒.由(Ⅰ)可知,=AD AO BC =,=90C ADB ∠=︒∠,在Rt △ADB 和Rt △BCA 中,=BA AB AD BC ⎧⎨=⎩Rt ADB Rt (HL)BCA ∴∆∆≌.②如图②中,由ADB BCA ∆∆≌,BAD CBA ∴∠=∠,BH AH ∴=.设AH BH m ==,则10HC BC BH m =-=-,在Rt AHC ∆中,222AH HC AC =+,2226(10)m m ∴=+-,解得453m =453BH ∴=, 113410262255ABHS BH A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以及三角形全等,熟练旋转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6.(1)如图所示见解析;(2)是平行四边形,面积是6.【分析】(1)确定出对称中心,然后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作出即可;(2)观察图形,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知新得到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格点的特点,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详解】(1)如图所示:所画的三角形与△ABC 组成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2)观察图形,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知新得到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面积是:123262⨯⨯⨯=.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图,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熟练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是作图的关键,要注意对称中心的确定.。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旋转》检测题(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旋转》检测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15B ∠=︒,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ADE ,当点B ,C ,D 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时,50CAD ∠=︒,则E ∠的度数为( )A .50°B .75°C .65°D .60°2.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下列交通标志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为( )A .B .C .D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3,1)-,将OA 绕原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OA ',则点A '的坐标为( )A .(3,1)B .(3,1)-C .(1,3)--D .(1,3) 4.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但不是轴对称的图形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等边三角形 5.如图,O 是正ABC 内一点,3OA =,4OB =,5OC =,将线段BO 以点B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O ',下列结论:①BO A '△可以由BO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②点O 与O '的距离为4;③150AOB ︒∠=;④633AOBO S '=+四边形 ).A.1个B.2个C.3个D.4个6.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8,点P是边BC上的动点,将△ABP绕A逆时针转60°得到△ACQ,点D是AC边的中点,连接DQ,则DQ的最小值是 ( )A.2 B.23C.4 D.不能确定7.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8.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8,点P是边BC上的动点,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CQ,点D是AC边的中点,连接DQ,则DQ的最小值是( )A.22B.4 C.23D.不能确定9.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等边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正五边形D.菱形10.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若∠CAE=65°,∠E=70°,且AD⊥BC,∠BAC的度数为().A .60 °B .75°C .85°D .90°1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12.如果齿轮A 以逆时针方向旋转,齿轮E 旋转的方向( )A .顺时针B .逆时针C .顺时针或逆时针D .不能确定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点()0,6A ,点()3,4P 将AOP 绕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使OA 边落在x 轴上,则PP '=_______________.14.如图,直角ABC 中,60ACB ∠=︒,在水平桌面上ABC 绕C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ECD 位置,且点B 、C 、E 在一条直线上,那么旋转角是______度.15.已知点()2,3A x -与点()4,5B y -关于原点对称,则xy 的值等于______. 16.如图,△AOB 中,∠B=30°,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到△A′OB′,若∠A′=40°,则∠B′= °,∠AOB= .17.△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O 是三条高的交点.若△ABC 以点O 为旋转中心旋转后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则△ABC 旋转的最小角度是____________.18.如图,BD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E 平分∠DBC ,交DC 与点E ,将△BCE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DCF ,若CE =1 cm ,则BF =__________cm .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 (﹣3,2)绕点Q (﹣1,0)顺时针旋转90°,所得到的对应点P '的坐标为____.20.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cm ,BC =8cm .将Rt 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Rt AB C ''△,使点C '落在AB 边上,连结BB ',则BB '的长度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E 、F 分别是AB 、BC 边上的点,且∠EDF=45°,将△DAE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 .若AE=1,求FM 的长.2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MNC 中,90CNM ∠=︒且CN MN =,将MN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60︒,得到ABC ,连接AM .(1)判断CAM 的形状并证明;(2)若32AB =,求AM 的长.23.如图将三角形绕点B 顺时针旋转得到A BC ''△,使点A '落在AC 上,已知45,4,2,//C BC A A C C BC '∠==︒'=求:(1)A BC '∠的度数;(2)AC 的长度.24.如图,在97⨯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为1个单位长度,我们把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 B C E F 均为格点,请按要求仅用一把无刻度的直尺作图.(1)将ABC ∆绕点O 旋转180︒得到BAD ∆,请画出点O 和BAD ∆;(2)将格点线段EF 平移至格点线段MN (点,E F 的对应点分别为,M N ),使得MN 平分四边形ABCD 的面积,请画出线段MN ;(3)在线段AD 上找一点P ,使得AOP BOD ∠=∠,请画出点P .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4的正方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的正半轴上,点O 在原点.现将正方形OABC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θ,当点A 第一次落在直线y x =上时停止旋转,旋转过程中,AB 边交直线y x =于点M ,BC 边交x 轴于点N .(1)若30θ=︒时,求点A 的坐标;(2)设MBN △的周长为P ,在旋转正方形OABC 的过程中,P 值是否有变化?请证明你的结论;26.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Rt 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点A 的坐标为()6,1-,点B 的坐标为()3,1-,点C 的坐标为()3,3-.(1)将Rt ABC 先沿x 轴正方向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沿y 轴负方向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111Rt A B C △,请在图上画出111Rt A B C △并标明相应字母,并写出点1A 的坐标; (2)若Rt ABC 内部一点P 的坐标为(),a b ,则按(1)中的方式平移后点P 的对应点1P 的坐标是 ;(3)将Rt AB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180︒得到222RtA B C ,请在图上画出222Rt A B C 且标明相应字母,并写出点2A 的坐标.【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由旋转的性质得出AD=AB ,∠E=∠ACB ,由点B ,C ,D 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则△BAD 是底角为15°的等腰三角形,求出∠BAD=150°,可得100BAC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ADE ,∴AD=AB ,∠E=∠ACB ,∵点B ,C ,D 恰好在同一直线上,∴△BAD 是底角为15°的等腰三角形,∴∠BDA=15B ∠=︒,∴∠BAD=150°,∵50CAD ∠=︒,∴100BAC ∠=︒∴1801001565BCA -∠=︒-=,∴65∠=.E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判断出三角形ABD是等腰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2.D解析:D【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定义可得答案.【详解】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关键是掌握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3.D解析:D【分析】根据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的点坐标变换规律即可得.【详解】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的点坐标变换规律:先将横、纵坐标互换位置,再将纵坐标变为相反数,A-,(3,1)A,(1,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的点坐标变换规律,熟练掌握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的点坐标变换规律是解题关键.4.A解析:A【分析】根据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的概念,结合选项进行判断.【详解】A、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B、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等边三角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但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5.C解析:C【分析】证明△BO′A≌△BOC,又∠OBO′=60°,所以△BO′A可以由△BO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故结论①正确;由△OBO′是等边三角形,可知结论②正确;在△AOO′中,三边长为3,4,5,这是一组勾股数,故△AOO′是直角三角形;进而求得∠AOB=150°,故结论③正确;S四边形AOBO′=S△AOO′+S△OBO′=12×3×4+34×42=6+43,故结论④错误.【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可知,∠1+∠2=∠3+∠2=60°,∴∠1=∠3,又∵OB=O′B,AB=BC,∴△BO′A≌△BOC,又∵∠OBO′=60°,∴△BO′A可以由△BO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故结论①正确;如图,连接OO′,∵OB=O′B,且∠OBO′=60°,∴△OBO′是等边三角形,∴OO′=OB=4.故结论②正确;∵△BO′A≌△BOC,∴O′A=OC=5.在△AOO′中,三边长为3,4,5,这是一组勾股数,∴△AOO′是直角三角形,∠AOO′=90°,∴∠AOB=∠AOO′+∠BOO′=90°+60°=150°,故结论③正确;S 四边形AOBO′=S △AOO′+S △OBO′=122④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变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勾股数3、4、5所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是本题的要点. 6.B解析:B【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即可得到∠ACQ =∠60B =°,当DQ ⊥CQ 时,DQ 的长最小,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DQ 的最小值.【详解】解:由旋转可得∠ACQ =∠60B =°.因为点D 是AC 的中点,所以CD =4.当DQ ⊥CQ 时,DQ 的长最小,此时∠CDQ =30︒. 所以122CQ CD ==,DQ ==所以DQ 的最小值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7.D解析: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A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 、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 、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8.C解析:C【分析】依据旋转的性质,即可得到∠BCQ=120°,当DQ⊥CQ时,DQ的长最小,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DQ的最小值.【详解】如图,由旋转可得∠ACQ=∠B=60°,又∵∠ACB=60°,∴∠BCQ=120°,∵点D是AC边的中点,∴CD=4,当DQ⊥CQ时,DQ的长最小,此时,∠CDQ=30°,∴CQ=1CD=2,2∴22-=,4223∴DQ的最小值是3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旋转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9.D解析: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10.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知,∠EAC=∠BAD=65°,∠C=∠E=70°.如图,设AD⊥BC于点F.则∠AFB=90°,∴在Rt△ABF中,∠B=90°-∠BAD=25°,∴在△ABC中,∠BAC=180°-∠B-∠C=180°-25°-70°=85°,即∠BAC的度数为85°.故选C.考点: 旋转的性质.11.C解析:C【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12.B解析:B【分析】根据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详解】齿轮A以逆时针方向旋转,齿轮B以顺时针方向旋转,齿轮C以逆时针方向旋转,齿轮D 以顺时针方向旋转,齿轮E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点睛】此题考查旋转问题,关键是根据图示进行解答.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则△PO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P=OP´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P的长进而可求得PP´的长【详解】解:∵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使边落在x轴上∴∠POP´=∠A解析:【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AOP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则△PO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P=OP´,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P的长,进而可求得PP´的长.【详解】解:∵AOP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使OA边落在x轴上,∴∠POP´=∠AOA´=90°,OP=OP´,∴△PO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坐标为(3,4),∴5=,∴PP´=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换-旋转变换、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旋转的性质,结合旋转的角度得到△PO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答的关键.14.120【分析】首先要确定旋转中心再找到一对对应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就是旋转角求出这个角即可【详解】∵直角△ABC在水平桌面上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EDC的位置∴点B的对应点就是D点则旋转解析:120【分析】首先要确定旋转中心,再找到一对对应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就是旋转角,求出这个角即可.【详解】∵直角△ABC在水平桌面上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EDC的位置,∴点B的对应点就是D点,则旋转角等于∠BCD,又∵在直角△ABC中,∠ACB=60°,∴∠ACB=∠ECD=60°,所以∠BCD=180°-60°=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要注意旋转的三要素:①定点-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解答此题要熟悉旋转的定义并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15.-4【分析】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点的性质求出xy 的值进而求出答案【详解】解:∵点与点关于原点对称∴x-2=-4y-5=-3∴x=-2y=2∴xy=(-2)×2=-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解析:-4【分析】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点的性质求出x ,y 的值,进而求出答案.【详解】解:∵点()2,3A x -与点()4,5B y -关于原点对称,∴x-2=-4,y-5=-3,∴x=-2,y=2,∴xy=(-2)×2=-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点的性质,根据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纵坐标,横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得出x ,y 的值是解题关键.16.30°110°【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利用∠AOB=∠A′OB′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AOB 中∠B=30°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到△A′OB′∠A′=40°∴∠B=∠B′=解析:30°, 110°【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利用∠AOB=∠A′OB′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AOB 中,∠B=30°,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到△A′OB′,∠A′=40°,∴∠B=∠B′=30°,∠A′=∠A=40°,则∠B′=30°,∠AOB=180°-∠A-∠B=110°.故答案为30,110.考点:旋转的变换17.120°【解析】试题分析:若△ABC 以O 为旋转中心旋转后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根据旋转变化的性质可得△ABC 旋转的最小角度为180°﹣60°=120°故答案为120°考点:旋转对称图形解析:120°.【解析】试题分析:若△ABC 以O 为旋转中心,旋转后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根据旋转变化的性质,可得△ABC 旋转的最小角度为180°﹣60°=120°.故答案为120°.考点:旋转对称图形.18.2+【详解】过点E作EM⊥BD于点M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AC=45°∠BCD=90°∴△DE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平分∠DBCEM⊥BD∴EM=EC=1cm∴DE=EM=cm由解析:2+2【详解】过点E作EM⊥BD于点M,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AC=45°,∠BCD=90°,∴△DE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平分∠DBC,EM⊥BD,∴EM=EC=1cm,∴DE2EM2cm.由旋转的性质可知:CF=CE=1cm,∴BF=BC+CF=CE+DE+CF22cm.故答案为219.(12)【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观察图象可知P(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利用图象法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解析:(1,2).【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观察图象可知,P'(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利用图象法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0.4【分析】由勾股定理得到AB=10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求出△BB′C′的边长最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B′即可【详解】∵在Rt△ABC中∠C=90°AC=6cmBC=8cm∴又由旋转的性质知AC′=AC=解析:5【分析】由勾股定理得到AB=10,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求出△BB′C′的边长,最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B′即可.【详解】∵在Rt△ABC中,∠C=90°,AC=6cm,BC=8cm,∴2210AB AC BC+=.又由旋转的性质知,AC′=AC=6,B′C′=BC=8∴BC′= AB-AC′=4∵B′C′⊥AB,∴在Rt△BB′C′中,2245BB B C BC=+''=''.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此题实际上是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将所求线段BB'与已知线段AC、BC的长度联系起来求解的.三、解答题21.5 2【分析】由旋转可得DE=DM ,∠EDM 为直角,可得出∠EDF+∠MDF=90°,由∠EDF=45°,得到∠MDF 为45°,可得出∠EDF=∠MDF ,再由DF=DF ,利用SAS 可得出三角形DEF 与三角形MDF 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出EF=MF ;则可得到AE=CM=1,正方形的边长为3,用AB-AE 求出EB 的长,再由BC+CM 求出BM 的长,设EF=MF=x ,可得出BF=BM-FM=BM-EF=4-x ,在直角三角形BEF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即为FM 的长.【详解】解:∵∆DA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E ,∴∠FCM=∠FCD+∠DCM=180°,∴F 、C 、M 三点共线,∴DE=DM ,∠EDM=90°,∴∠EDF+∠FDM=90°,∵∠EDF=45°,∴∠FDM=∠EDF=45°,在∆DEF 和∆DMF 中,DE DM EDF FDM DF DF =⎧⎪∠=∠⎨⎪=⎩∴∆DEF ≌∆DMF(SAS),∴EF=MF ,设EF=MF=x ,∵AE=CM=1,且BC=3,∴BM=BC+CM=4,∴BF=BM-MF=BM-EF=4-x ,∵EB=AB-AE=3-1=2,在Rt∆EBF 中222EB BF EF +=即2222(4)x x +-=解得x=52, ∴FM=52【点睛】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22.(1)CAM 为等边三角形;见解析;(2)AM 6=.【分析】(1)根据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进行证明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1)CAM 为等边三角形.证明:∵MN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60︒,得到ABC ,∴CA CM =,ACM 60∠=︒∴CAM 为等边三角形;(2)∵NC 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 A =∴AC 6=== ∵CAM 为等边三角形∴AM 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23.(1)22.5︒;(2)4【分析】(1)根据平行和旋转的性质证明ABC 和ABA '△是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 BC ∠''的度数,就可以求得A BC '∠的度数;(2)由(1)知ABC 是等腰三角形,可得AC=BC=4.【详解】解:(1)∵//AC BC ',∴AA B A BC '''∠=∠,∵旋转,∴AB A B '=,∴A AA B '∠=∠,∴A A BC ''∠=∠,∵ABC A BC ''∠=∠,∴A ABC ∠=∠,∵45C ∠=︒,∴1804567.52A BC ABC ︒-︒''∠=∠==︒, ∵//AC BC ',∴45C CBC '∠=∠=︒,∴67.54522.5A BC A BC CBC ''''∠=∠-∠=︒-︒=︒;(2)由(1)知A ABC ∠=∠,∴AC=BC=4.【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旋转和平行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这些性质定理进行求解.24.(1)如图所示,见解析;(2)如图所示,见解析;(3)如图所示,见解析.【分析】(1)依据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以及旋转中心,即可得到△BAD.(2)依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即可得到MN;(3)延长QO与AD的交点即为点P.【详解】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平移变换以及旋转变换作图,作图时要先找到图形的关键点,分别把这几个关键点按照几何变换确定对应点后,再顺次连接对应点即可得到几何变换后的图形.25.(1)(2,23);(2)不变【详解】解:(1)如图1,过A作AD⊥y轴,交y轴于点Dθ=︒,正方形OABC的边长是4∵AD⊥y轴,30∴AD=2,3∴A的坐标是(2,3(2)P 值无变化.证明:延长BA 交y 轴于E 点.(如图2)在△OAE 与△OCN 中90?AOE CON OAE OCN OA OC =⎧⎪==⎨⎪=⎩∠∠∠∠∴△OAE ≌△OCN (AAS )∴OE=ON ,AE=CN .在△OME 与△OMN 中45?OE ON MOE MON OM OM =⎧⎪∠=∠=⎨⎪=⎩,∴△OME ≌△OMN (SAS )∴MN=ME=AM+AE ,∴MN=AM+CN ,∴P=MN+BN+BM=AM+CN+BN+BM=AB+BC=8.∴在旋转正方形OABC 的过程中,P 值无变化.【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利用图形旋转的变化规律得出对应边之间关系是解题关键.26.(1)见解析,()11,0A ;(2)()7,1a b +-;(3)见解析,()26,1A - 【分析】(1)把三角形顶点向右平移7个单位,再沿y 轴负方向平移1个单位长度,连接各点,画出Rt △A 1B 1C 1的图形,进而写出点A 1的坐标;(2)根据三角形向右平移7个单位,再沿y 轴负方向平移1个单位长度,三角形上每个点都向右平移7个单位,向下平移1个单位,进而得到点P 的对应点P 1的坐标; (3)直接画出关于原点对称的三角形,进而写出点A 2的坐标即可.【详解】(1)如图,111Rt A B C △即为所求作三角形.点1A 的坐标为:()11,0A ; (2)三角形向右平移7个单位,再沿y 轴负方向平移1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点P 的对应点P 1的坐标为:()7,1a b +-,故答案为:()7,1a b +-;(3)如图,222Rt A B C 即为所求作三角形.点2A 的坐标为:()26,1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平移变换作图以及旋转变换作图的知识,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此题难度不大.。

八年级上册潍坊数学全册全套试卷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潍坊数学全册全套试卷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潍坊数学全册全套试卷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1.(1)如图1,在Rt△ABC 中,AB AC=,D、E是斜边BC上两动点,且∠DAE=45°,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 ,连接DF.(1)试说明:△AED≌△AFD ;(2)当BE=3,CE=9时,求∠BCF 的度数和DE的长;(3)如图2,△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D是斜边BC所在直线上一点,BD=3,BC=8,求DE 2的长.【答案】(1)略(2)∠BCF=90° DE=5 (3)34或130【解析】试题分析:()1由ABE AFC≌,得到AE AF=,BAE CAF∠=∠,45,EAD∠=45,BAE CAD∴∠+∠=45,CAF CAD∴∠+∠=即45.DAF∠=EAD DAF∠=∠,从而得到.AED AFD≌()2由△AED AFD≌得到ED FD=,再证明90DCF∠=︒,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3过点A作AH BC⊥于H,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14.2AH BH BC===1DH BH BD=-=或7,DH BH BD=+=求出AD的长,即可求得2DE.试题解析:()1ABE AFC≌,AE AF=,BAE CAF∠=∠,45,EAD∠=90,BAC∠=45,BAE CAD∴∠+∠=45,CAF CAD∴∠+∠=即45.DAF∠=在AED和AFD中,{AF AEEAF DAEAD AD,=∠=∠=.AED AFD∴≌()2AED AFD≌,ED FD∴=,,90.AB AC BAC =∠=︒45B ACB ∴∠=∠=︒,45ACF ,∠=︒ 90.BCF ∴∠=︒设.DE x =,9.DF DE x CD x ===- 3.FC BE ==222,FC DC DF +=()22239.x x ∴+-=解得: 5.x =故 5.DE = ()3过点A 作AH BC ⊥于H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1 4.2AH BH BC === 1DH BH BD =-=或7,DH BH BD =+= 22217AD AH DH =+=或65.22234DE AD ==或130.点睛:D 是斜边BC 所在直线上一点,注意分类讨论.2.如图,AB=12cm ,AC ⊥AB ,BD ⊥AB ,AC=BD=9cm ,点P 在线段AB 上以3 cm/s 的速度,由A 向B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BD 上由B 向D 运动.(1)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当运动时间t=1(s ),△ACP 与△BPQ 是否全等?说明理由,并直接判断此时线段PC 和线段PQ 的位置关系;(2)将 “AC ⊥AB ,BD ⊥AB ”改为“∠CAB=∠DBA ”,其他条件不变.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使△ACP 与△BPQ 全等. (3)在图2的基础上延长AC ,BD 交于点E ,使C ,D 分别是AE ,BE 中点,若点Q 以(2)中的运动速度从点B 出发,点P 以原来速度从点A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E 三边运动,求出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答案】(1)△ACP ≌△BPQ ,理由见解析;线段PC 与线段PQ 垂直(2)1或32(3)9s 【解析】【分析】(1)利用SAS 证得△ACP ≌△BPQ ,得出∠ACP=∠BPQ ,进一步得出∠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 (2)由△ACP ≌△BPQ ,分两种情况:①AC=BP ,AP=BQ ,②AC=BQ ,AP=BP ,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3)因为V Q <V P ,只能是点P 追上点Q ,即点P 比点Q 多走PB+BQ 的路程,据此列出方程,解这个方程即可求得.【详解】(1)当t=1时,AP=BQ=3,BP=AC=9,又∵∠A=∠B=90°,在△ACP 与△BPQ 中,AP BQ A B AC BP =⎧⎪∠=∠⎨⎪=⎩,∴△ACP ≌△BPQ (SAS ),∴∠ACP=∠BPQ ,∴∠APC+∠BPQ=∠APC+∠ACP=90°,∠CPQ=90°,则线段PC 与线段PQ 垂直.(2)设点Q 的运动速度x,①若△ACP ≌△BPQ ,则AC=BP ,AP=BQ ,912t t xt=-⎧⎨=⎩, 解得31t x =⎧⎨=⎩, ②若△ACP ≌△BPQ ,则AC=BQ ,AP=BP ,912xt t t =⎧⎨=-⎩解得632tx=⎧⎪⎨=⎪⎩,综上所述,存在31tx=⎧⎨=⎩或632tx=⎧⎪⎨=⎪⎩使得△ACP与△BPQ全等.(3)因为V Q<V P,只能是点P追上点Q,即点P比点Q多走PB+BQ的路程,设经过x秒后P与Q第一次相遇,∵AC=BD=9cm,C,D分别是AE,BD的中点;∴EB=EA=18cm.当V Q=1时,依题意得3x=x+2×9,解得x=9;当V Q=32时,依题意得3x=32x+2×9,解得x=12.故经过9秒或12秒时P与Q第一次相遇.【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与运算.3.已知△ABC中,AB=AC,点P是AB上一动点,点Q是AC的延长线上一动点,且点P从B运动向A、点Q从C运动向Q移动的时间和速度相同,PQ与BC相交于点D,若AB=82,BC=16.(1)如图1,当点P为AB的中点时,求CD的长;(2)如图②,过点P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为E,当点P、Q在移动的过程中,设BE+CD=λ,λ是否为常数?若是请求出λ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答案】(1)4;(2)8【解析】【分析】(1)过P 点作PF ∥AC 交BC 于F ,由点P 和点Q 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得出BP=CQ ,根据PF ∥AQ ,可知∠PFB=∠ACB ,∠DPF=∠CQD ,则可得出∠B=∠PFB ,证出BP=PF ,得出PF=CQ ,由AAS 证明△PFD ≌△QCD ,得出,再证出F 是BC 的中点,即可得出结果;(2)过点P 作PF ∥AC 交BC 于F ,易知△PBF 为等腰三角形,可得BE=12BF ,由(1)证明方法可得△PFD ≌△QCD 则有CD=12CF ,即可得出BE +CD =8. 【详解】解:(1)如图①,过P 点作PF ∥AC 交BC 于F ,∵点P 和点Q 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BP=CQ ,∵PF ∥AQ ,∴∠PFB=∠ACB ,∠DPF=∠CQD ,又∵AB=AC ,∴∠B=∠ACB ,∴∠B=∠PFB ,∴BP=PF ,∴PF=CQ ,又∠PDF=∠QDC ,∴△PFD ≌△QCD ,∴DF=CD=12CF , 又因P 是AB 的中点,PF ∥AQ ,∴F 是BC 的中点,即FC=12BC=8, ∴CD=12CF=4; (2)8BE CD λ+==为定值.如图②,点P 在线段AB 上,过点P 作PF ∥AC 交BC 于F ,易知△PBF 为等腰三角形,∵PE ⊥BF∴BE=12BF ∵易得△PFD ≌△QCD ∴CD=12CF ∴()111182222BE CD BF CF BF CF BC λ+==+=+== 【点睛】 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熟悉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1)如图(1),已知:在△ABC 中,∠BAC=90°,AB=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CE ⊥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 、E .求证:DE=BD+CE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 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D 、E 是D 、A 、E 三点所在直线m 上的两动点(D 、A 、E 三点互不重合),点F 为∠BAC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 ,若∠BDA=∠AEC=∠BAC ,求证:△DEF 是等边三角形.【答案】(1)见解析;(2)成立,理由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分析】(1)因为DE=DA+AE ,故通过证BDA AEC ≅△△,得出DA=EC ,AE=BD ,从而证得DE=BD+CE.(2)成立,仍然通过证明BDA AEC ≅△△,得出BD=AE ,AD=CE ,所以DE=DA+AE=EC+BD.(3)由BDA AEC ≅△△得BD=AE ,=BDA AEC ∠∠,ABF 与ACF 均等边三角形,得==60BA AC ︒∠F ∠F ,FB=FA ,所以=BA BA AC AC ∠F +∠D ∠F +∠E ,即FBD FAB ≅∠∠,所以BDF AEF ≅△△,所以FD=FE ,BFD AFE ≅∠∠,再根据=60BFD FA BFA =︒∠+∠D ∠,得=60AF FA =︒∠E +∠D ,即=60FE =︒∠D ,故DFE △是等边三角形.【详解】证明:(1)∵BD ⊥直线m ,CE ⊥直线m∴∠BDA =∠CEA=90°,∵∠BAC =90°∴∠BAD+∠CAE=90°,∵∠BAD+∠ABD=90°∴∠CAE=∠ABD ,又AB=AC ,∴△ADB ≌△CEA∴AE=BD ,AD=CE ,∴DE=AE+AD= BD+CE(2)∵∠BDA =∠BAC=α,∴∠DBA+∠BAD=∠BAD +∠CAE=180°—α∴∠DBA=∠CAE ,∵∠BDA=∠AEC=α,AB=AC∴△ADB≌△CEA,∴AE=BD,AD=CE∴DE=AE+AD=BD+CE(3)由(2)知,△ADB≌△CEA, BD=AE,∠DBA =∠CAE∵△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ABF=∠CAF=60°∴∠DBA+∠ABF=∠CAE+∠CAF,∴∠DBF=∠FAE∵BF=AF,∴△DBF≌△EAF∴DF=EF,∠BFD=∠AFE∴∠DFE=∠DFA+∠AFE=∠DFA+∠BFD=60°∴△DEF为等边三角形.【点睛】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线段相等是证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5.如图,A(0,4)是直角坐标系y轴上一点,动点P从原点O出发,沿x轴正半轴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以P为直角顶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PB.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1)若AB∥x轴,如图1,求t的值;(2)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连接A′B,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OA′B的度数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OA′B的度数,若改变,请说明理由.(3)如图2,当t=3时,坐标平面内有一点M(不与A重合)使得以M、P、B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P全等,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答案】(1)4;(2)∠OA ′B 的度数不变,∠OA ′B =45︒,理由见解析;(3)点M 的坐标为(6,﹣4),(4,7),(10,﹣1)【解析】【分析】(1)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证明△AO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得答案;(2)根据对称的性质得:PA =PA '=PB ,由∠PAB +∠PBA =90°,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OA 'B =45°;(3)分类讨论:分别讨论当△ABP ≌△MBP 、△ABP ≌△MPB 、△ABP ≌△MPB 时,点M 的坐标的情况;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得点M 的坐标即可.【详解】(1)∵AB ∥x 轴,△A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AB =∠PBA =∠APO =45°,∴△AO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A =OP =4.∴t =4÷1=4(秒),故t 的值为4.(2)如图2,∠OA ′B 的度数不变,∠OA ′B =4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A ′,∴PA =PA ',又AP =PB ,∴PA =PA '=PB ,∴∠PAA '=∠PA 'A ,∠PBA '=∠PA 'B ,又∵∠PAB +∠PBA =90°,∴∠PAA '+∠PA 'A +∠PA 'B +∠PBA '=180()PAB PBA ∠∠︒-+180=︒-90°=90°,∴∠AA 'B =45°,即∠OA 'B =45°;(3)当t =3时,M 、P 、B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P 全等, ①如图3,若△ABP ≌△MBP ,则AP =PM ,过点M 作MD ⊥OP 于点D ,∵∠AOP =∠PDM ,∠APO =∠DPM ,∴△AOP ≌△MDP (AAS ),∴OA =DM =4,OP =PD =3,∴M 的坐标为:(6,-4).②如图4,若△ABP ≌△MPB ,则AB PM =,过点M 作M E ⊥x 轴于点E ,过点B 作BG ⊥x 轴于点G ,过点B 作BF ⊥y 轴于点F ,∵△A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MPB 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AP =∠MPB=45︒,PA PB =∵139023∠+∠=︒=∠+∠, ∴12∠=∠∴Rt AOP Rt PGB ≅∴34BG OP PG AO ====,∵BG ⊥x 轴BF ,⊥y 轴∴四边形BGOF 为矩形,∴3OP BG ==,则431AF OA OF =-=-=347BF OG OP PG ==+=+=在Rt ABF 和Rt PME 中∠BAF =45︒+1∠,∠MPE =45︒+2∠,∴∠BAF =∠MPE∵AB PM =∴Rt ABF Rt PME ≅∴71ME BF PE AF ====,∴M 的坐标为:(4,7),③如图5,若△ABP ≌△MPB ,则AB PM =,过点M 作M E ⊥x 轴于点D ,过点B 作BG ⊥x 轴于点E ,过点B 作BF ⊥y 轴于点F ,∵△A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MPB 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P =∠MPB=45︒,PA PB =∵139023∠+∠=︒=∠+∠,∴12∠=∠∴Rt AOP Rt PEB ≅∴34BE OP PE AO ====,∵BE ⊥x 轴BF ,⊥y 轴∴四边形BEOF 为矩形,∴3OP BG ==,则431AF OA OF =-=-=347BF OE OP PE ==+=+=在Rt ABF 和Rt PMD 中∵BF ⊥y 轴∴42∠=∠∵42ABF PMD ∠∠∠+=∠+∴ABF PMD ∠∠=∵AB PM =∴Rt ABF Rt PMD ≅∴17MD AF PD BF ====,∴M 的坐标为:(10,﹣1).综合以上可得点M 的坐标为:(6,﹣4),(4,7),(10,﹣1).【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第(3)小题要注意分类讨论,作此类型的题要结合图形,构建适当的辅助线,寻找相等的量才能得出结论.二、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6.已知在△ABC中,AB=AC,射线BM、BN在∠ABC内部,分别交线段AC于点G、H.(1)如图1,若∠ABC=60°,∠MBN=30°,作AE⊥BN于点D,分别交BC、BM于点E、F.①求证:∠1=∠2;②如图2,若BF=2AF,连接CF,求证:BF⊥CF;(2)如图3,点E为BC上一点,AE交BM于点F,连接CF,若∠BFE=∠BAC=2∠CFE,求ABFACFSS的值.【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2【解析】【分析】(1)①只要证明∠2+∠BAF=∠1+∠BAF=60°即可解决问题;②只要证明△BFC≌△ADB,即可推出∠BFC=∠ADB=90°;(2)在BF上截取BK=AF,连接AK.只要证明△ABK≌CAF,可得S△ABK=S△AFC,再证明AF=FK=BK,可得S△ABK=S△AFK,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①证明:如图1中,∵AB=AC,∠ABC=60°∴△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D⊥BN,∴∠ADB=90°,∵∠MBN=30°,∠BFD=60°=∠1+∠BAF=∠2+∠BAF,∴∠1=∠2②证明:如图2中,在Rt△BFD中,∵∠FBD=30°,∴BF=2DF,∵BF=2AF,∴BF=AD,∵∠BAE=∠FBC,AB=BC,∴△BFC≌△ADB,∴∠BFC=∠ADB=90°,∴BF⊥CF(2)在BF上截取BK=AF,连接AK.∵∠BFE=∠2+∠BAF,∠CFE=∠4+∠1,∴∠CFB=∠2+∠4+∠BAC,∵∠BFE=∠BAC=2∠EFC,∴∠1+∠4=∠2+∠4∴∠1=∠2,∵AB=AC,∴△ABK≌CAF,∴∠3=∠4,S△ABK=S△AFC,∵∠1+∠3=∠2+∠3=∠CFE=∠AKB,∠BAC=2∠CEF,∴∠KAF=∠1+∠3=∠AKF,∴AF=FK=BK,∴S△ABK=S△AFK,∴ABFAFCS2S∆∆=.【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30度角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坐标为()6,0-,点A是y轴正半轴上一点,且10AB=,点P是x轴上位于点B右侧的一个动点,设点P的坐标为()0m,.(1)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__;(2)当ABP△是等腰三角形时,求P点的坐标;(3)如图2,过点P作PE AB⊥交线段AB于点E,连接OE,若点A关于直线OE的对称点为A',当点A'恰好落在直线PE上时,BE=______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答案】(1)()0,8;(2)()4,0或()6,0或7,03⎛⎫⎪⎝⎭;(3)425【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出AO的长,则可得出A的坐标;(2)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的情况,得出点P的坐标;(3)根据PE AB⊥,点A'在直线PE上,得到EAG OPG,利用点A,A'关于直线OE对称点,根据对称性,可证'OPG EAO,可得'8OP OA,82AP,设BE x =,则有6AEx ,根据勾股定理,有:22222BP BE EP AP AE解之即可.【详解】 解:(1)∵点B 坐标为6,0,点A 是y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10AB =, ∴ABO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有: 22221068AO AB BO ,∴点A 的坐标为()0,8;(2)∵ABP △是等腰三角形,当BP AB 时,如图一所示:∴1064OP BP BO ,∴P 点的坐标是()4,0;当AP AB =时,如图二所示:∴6OP BO∴P 点的坐标是()6,0;当AP BP =时,如图三所示:设OP x =,则有6AP x∴根据勾股定理有:222OP AO AP +=即:22286x x解之得:73x = ∴P 点的坐标是7,03; (3)当ABP △是钝角三角形时,点A '不存在;当ABP △是锐角三角形时,如图四示:连接'OA ,∵PE AB ⊥,点A '在直线PE 上,∴AEG △和GOP 是直角三角形,EGA OGP ∴EAG OPG ,∵点A ,A '关于直线OE 对称点, 根据对称性,有'8OA OA ,'EAEA ∴'FAO FAO,'FAE FAE∴'EAG EAO 则有:'OPGEAO ∴'AOP 是等腰三角形,则有'8OP OA , ∴22228882AP AO OP ,设BE x =,则有6AEx ,根据勾股定理,有: 22222BP BE EP AP AE 即:2222688210x x 解之得:425BEx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有:解方程,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对称等知识点,能分类讨论,熟练运用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知识背景:我们在第十一章《三角形》中学习了三角形的边与角的性质,在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中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在第十三章《轴对称》中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在一些探究题中经常用以上知识转化角和边,进而解决问题.问题:如图1,ABC 是等腰三角形,90BAC ∠=︒,D 是BC 的中点,以AD 为腰作等腰ADE ,且满足90DAE ∠=︒,连接CE 并延长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试探究BC 与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图1发现:(1)BC 与CF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探究:(2)如图2,当点D 是线段BC 上任意一点(除B 、C 外)时,其他条件不变,试猜想BC 与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图2拓展:(3)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在备用图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BCF 的形状.备用图【答案】(1)BC CF =;(2)BC CF =,证明见解析;(3)画图见解析,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BC CF =;(2)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D ACE SAS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角对等边即可证明;(3)作出图形,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易证()ABD ACE SAS ∴≌,进而根据角度的代换,得出结论.【详解】解:(1)BC CF =.∵△ABC 是等腰三角形,且90BAC ∠=︒,AB AC ∴=,45B ACB ∠=∠=︒.90DAE ∠=︒,DAE BAC ∴=∠∠,DAE DAC BAC DAC ∴∠-∠=∠-∠,BAD CAE ∴∠=∠.ADE 是以A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D AE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SAS ∴≌,45ACE B ∴∠=∠=︒.45ACB =︒∠,90BCF ACB ACE ∴∠=∠+∠=︒,90B F ∴∠+∠=︒,45F ∴∠=︒,B F ∴∠=∠,BC CF ∴=.(2)BC CF =. 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且90BAC ∠=︒,AB AC ∴=,45B ACB ∠=∠=︒.90DAE ∠=︒,DAE BAC ∴=∠∠,DAE DAC BAC DAC ∴∠-∠=∠-∠,BAD CAE ∴∠=∠.ADE 是以A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D AE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SAS ∴≌,45ACE B ∴∠=∠=︒.45ACB =︒∠,90BCF ACB ACE ∴∠=∠+∠=︒, 90B F ∴∠+∠=︒,45F ∴∠=︒,B F ∴∠=∠,BC CF ∴=.(3)B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提示:如图,ABC 是等腰三角形,90BAC ∠=︒,AB AC ∴=,45B ACB ∠=∠=︒.90DAE ∠=︒,DAE BAC ∴=∠∠,DAE DAC BAC DAC ∴∠+∠=∠+∠,BAD CAE ∴∠=∠.ADE 是以A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D AE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SAS ∴≌,45ACE B ∴∠=∠=︒.45ACB =︒∠,90BCF ACB ACE ∴∠=∠+∠=︒,90B BFC ∴∠+∠=︒,45BFC ∴∠=︒,B BFC ∴∠=∠,BCF ∴是等腰三角形,90BCF ∠=︒,B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角度等量代换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10AB AC BC ===厘米,M 、N 分别从点A 、点B 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 的速度是1厘米/秒的速度,点N 的速度是2厘米/秒,当点N 第一次到达B 点时,M 、N 同时停止运动.(1)M 、N 同时运动几秒后,M 、N 两点重合?(2)M 、N 同时运动几秒后,可得等边三角形AMN ∆?(3)M 、N 在BC 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 为底边的等腰AMN ∆,如果存在,请求出此时M 、N 运动的时间?【答案】(1)10;(2)点M 、N 运动103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 ∆;(3)当点M 、N 在BC 边上运动时,能得到以MN 为底边的等腰AMN ∆,此时M 、N 运动的时间为403秒. 【解析】【分析】(1)设点M 、N 运动x 秒后,M 、N 两点重合,1102x x ⨯+=;(2)设点M 、N 运动t 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 ∆,如图①,1AM t t =⨯=,102AN AB BN t =-=-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得102t t =-;(3)如图②,假设AMN ∆是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证ACB ∆是等边三角形,再证ACM ∆≌ABN ∆(AAS ),得CM BN =,设当点M 、N 在BC 边上运动时,M 、N 运动的时间y 秒时,AMN ∆是等腰三角形,故10CM y =-,302NB y =-,由CM NB =,得10302y y -=-;【详解】解:(1)设点M 、N 运动x 秒后,M 、N 两点重合,1102x x ⨯+=解得:10x =(2)设点M 、N 运动t 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 ∆,如图①1AM t t =⨯=,102AN AB BN t =-=-∵三角形AMN ∆是等边三角形∴102t t =- 解得103t = ∴点M 、N 运动103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 ∆. (3)当点M 、N 在BC 边上运动时,可以得到以MN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由(1)知10秒时M 、N 两点重合,恰好在C 处,如图②,假设AMN ∆是等腰三角形,∴AN AM =,∴AMN ANM ∠=∠,∴AMC ANB ∠=∠,∵AB BC AC ==,∴ACB ∆是等边三角形,∴C B ∠=∠,在ACM ∆和ABN ∆中,∵AC AB C B AMC ANB =⎧⎪∠=∠⎨⎪∠=∠⎩,∴ACM ∆≌ABN ∆(AAS ),∴CM BN =,设当点M 、N 在BC 边上运动时,M 、N 运动的时间y 秒时,AMN ∆是等腰三角形, ∴10CM y =-,302NB y =-,CM NB =,10302y y -=- 解得:403y =,故假设成立. ∴当点M 、N 在BC 边上运动时,能得到以MN 为底边的等腰AMN ∆,此时M 、N 运动的时间为403秒.【点睛】考核知识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把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是关键.1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右侧作射线CP,∠ACP=α(0°<α<60°),点A关于射线CP 的对称点为点D,BD交CP于点E,连接AD,AE.(1)求∠DBC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2)在α(0°<α<60°)的变化过程中,∠AEB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请直接写出变化的范围;如果不发生变化,请直接写出∠AEB的大小;(3)用等式表示线段AE,BD,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AEB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且∠AEB=60°;(3)【答案】(1)∠DBC60αBD=2AE+CE,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如图1,连接CD,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C=DC,∠DCP=∠ACP=α,由△ABC是等边︒+,BC=DC,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三角形可得AC=BC,∠ACB=60°,进一步即得∠BCD=602α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结果;(2)设AC、BD相交于点H,如图2,由轴对称的性质可证明△ACE≌△DCE,可得∠CAE=∠CDE,进而得∠DBC=∠CAE,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AEB=∠BCA,即可作出判断;(3)如图3,在BD上取一点M,使得CM=CE,先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进而得△CME是等边三角形,可得∠MCE=60°,ME=CE,然后利用角的和差∠BEC60关系可得∠BCM=∠DCE,再根据SAS证明△BCM≌△DCE,于是BM=DE,进一步即可得出线段AE ,B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详解】解:(1)如图1,连接CD ,∵点A 关于射线CP 的对称点为点D ,∴AC=DC ,∠DCP =∠ACP =α,∵△ABC 是等边三角形,∴AC=BC ,∠ACB =60°,∴∠BCD =602α︒+,BC=DC ,∴∠DBC =∠BDC ()1806021806022BCD αα︒-︒+︒-∠===︒-;(2)∠AEB 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且∠AEB =60°.理由:设AC 、BD 相交于点H ,如图2,∵点A 关于射线CP 的对称点为点D ,∴AC=DC ,AE=DE ,又∵CE=CE ,∴△ACE ≌△DCE (SSS ),∴∠CAE =∠CDE ,∵∠DBC =∠BDC ,∴∠DBC =∠CAE ,又∵∠BHC =∠AHE ,∴∠AEB =∠BCA =60°, 即∠AEB 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且∠AEB =60°;(3)AE ,B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BD =2AE +CE .证明:如图3,在BD 上取一点M ,使得CM=CE ,∵∠BEC =∠BDC +∠DCE =6060αα︒-+=︒,∴△CME 是等边三角形,∴∠MCE =60°,ME=CE ,∴60260BCM BCD MCE DCE ααα∠=∠-∠-∠=︒+-︒-=,∴∠BCM =∠DCE ,又∵BC=DC ,CM=CE ,∴△BCM ≌△DCE (SAS ),∴BM=DE ,∵AE=DE ,∴BD=BM+ME+DE =2DE+ME =2AE+CE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轴对称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并运用上述知识解题的关键.三、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解答题压轴题(难)11.材料:数学兴趣一小组的同学对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研究:因()20a b -≥,将左边展开得到2220a ab b -+≥,移项可得:222a b ab +≥.数学兴趣二小组受兴趣一小组的启示,继续研究发现:对于任意两个非负数m 、n ,都存在2m n mn +≥m 、n 的和一定存在着一个最小值. 根据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2225x y +≥__________(0x >,0y >);221x x ⎛⎫+≥ ⎪⎝⎭___________(0x >);(2)求()5602x x x+>的最小值; (3)已知3x >,当x 为何值时,代数式92200726x x ++-有最小值,并求出这个最小值.【答案】(1)20xy ,2;(2)153)当92x =时,代数式92200726x x ++-的最小值为2019.【解析】【分析】(1)根据阅读材料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阅读材料介绍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3)把已知代数式变为926201326x x -++-,再利用阅读材料介绍的方法,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0x >,0y >,∴()()222522520x y x y xy +≥⨯⋅=,∵0x >, ∴221122x x x x ⎛⎫+≥⋅= ⎪⎝⎭; (2)当x 0>时,2x ,52x 均为正数,∴562x x +≥=所以,562x x+的最小值为 (3)当x 3>时,2x ,926x -,2x-6均为正数, ∴92200726x x ++- 92x 6201326x =-++-20132013≥= 2019= 由()20a b -≥可知,当且仅当a b =时,22a b +取最小值, ∴当92626x x -=-,即92x =时,有最小值.∵x 3> 故当92x =时,代数式92200726x x ++-的最小值为2019.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阅读材料所介绍的方法.12.把代数式通过配凑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式,再运用完全平方式是非负性这一性质增加问题的条件,这种解题方法通常被称为配方法.配方法在代数式求值、解方程、最值问题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若代数式M =a 2﹣2ab +2b 2﹣2b +2,利用配方法求M 的最小值:a 2﹣2ab +2b 2﹣2b +2=a 2﹣2ab +b 2+b 2﹣2b +1+1=(a ﹣b )2+(b ﹣1)2+1.∵(a ﹣b )2≥0,(b ﹣1)2≥0,∴当a =b =1时,代数式M 有最小值1.请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在横线上添上一个常数项使之成为完全平方式:a 2+4a + ;(2)若代数式M =214a +2a +1,求M 的最小值; (3)已知a 2+2b 2+4c 2﹣2ab ﹣2b ﹣4c +2=0,求代数式a +b +c 的值. 【答案】(1)4;(2)M 的最小值为﹣3;(3)a +b +c=122. 【解析】【分析】(1)根据常数项等于一次项系数的一半进行配方即可;(2)先提取14,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配成完全平方,即可得答案; (3)将等式左边进行配方,利用偶次方的非负性可得a ,b ,c 的值,从而问题得解.【详解】(1)∵a 2+4a+4=(a+2)2故答案为:4;(2)M =21a 4+2a+1 =14(a 2+8a+16)﹣3 =14(a+4)2﹣3 ∴M 的最小值为﹣3(3)∵a 2+2b 2+4c 2﹣2ab ﹣2b ﹣4c+2=0,∴(a ﹣b )2+(b ﹣1)2+(2c ﹣1)2=0,∴a ﹣b =0,b ﹣1=0,2c ﹣1=0∴a =b =1,1c=2 , ∴a+b+c=122.. 【点睛】本题考查了配方法的应用,解题时要注意配方法的步骤.注意在变形的过程中不要改变式子的值.13.任何一个正整数n 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n =p ×q (p 、q 是正整数,且p ≤q ).如果p ×q 在n 的所有这种分解中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p ×q 是n 的最佳分解,并且规定F (n )=p q .例如18=1×18=2×9=3×6,这时就有F (18)=3162.请解答下列问题:(1)计算:F (24);(2)当n 为正整数时,求证:F (n 3+2n 2+n )=1n . 【答案】(1)23;(2) 1n. 【解析】 分析:(1)根据最佳分解的意义,把24分解成两数的积,找出差的绝对值最小的两数,求比值即可;(2)根据(1)的求法,确定差的绝对值最小的两数的特点,然后根据要求变形即可. 详解:(1)∵24=1×24=2×12=3×8=4×6,其中4与6的差的绝对值最小,∴F(24)=46=23. (2)∵n 3+2n 2+n =n(n +1)2,其中n(n +1)与(n +1)的差的绝对值最小,且(n +1)≤n(n +1),∴F(n 3+2n 2+n)=()n 1n n 1++=1n.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实数的运算,理解最佳分解的定义,并将其转化为实数的运算是解题的关键.14.仔细阅读下面例题,解答问题:例题:已知二次三项式2x 4x m -+有一个因式是()x 3+,求另一个因式以及m 的值. 解:设另一个因式为()x n +,得()()2x 4x m x 3x n -+=++则()22x 4x m x n 3x 3n -+=+++ {n 34m 3n +=-∴=.解得:n 7=-,m 21=- ∴另一个因式为()x 7-,m 的值为21-问题:仿照以上方法解答下面问题:已知二次三项式22x 3x k +-有一个因式是()2x 5-,求另一个因式以及k 的值.【答案】()4,x + 20.【解析】【分析】根据例题中的已知的两个式子的关系,二次三项式2x 4x m -+的二次项系数是1,因式是()x 3+的一次项系数也是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另一个因式.所求的式子22x 3x k +-的二次项系数是2,因式是()2x 5-的一次项系数是2,则另一个因式的一次项系数一定是1,利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另一个因式.【详解】解:设另一个因式为()x a +,得()()22x 3x k 2x 5x a +-=-+则()222x 3x k 2x 2a 5x 5a +-=+-- {2a 535a k -=∴-=-解得:a 4=,k 20=故另一个因式为()x 4+,k 的值为20【点睛】正确读懂例题,理解如何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是解本题的关键.15.探究题:观察下列式子:(x 2-1)÷(x -1)=x +1;(x 3-1)÷(x -1)=x 2+x +1;(x 4-1)÷(x -1)=x 3+x 2+x +1;(x 5-1)÷(x -1)=x 4+x 3+x 2+x +1;(1)你能得到一般情况下(1)(1)n x x -÷-的结果吗?(n 为正整数)(2)根据(1)的结果计算:1+2+22+23+24+…+262+263.【答案】(1)12n n x x --++…+1;(2)6421-. 【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的式子可得到的式子是关于x 的一个式子,最高次数是n-1,共有n 项; (2)把2当作x ,即可把所求的式子看成是两个二项式的商的形式,逆用(1)的结果即可求解.【详解】由题意可得:(1)()()1211n n n x x x x ---÷-=++ (1)(2)()()234626364641222222212121+++++⋯++=-÷-=-. 【点睛】 考查了多项式与多项式的除法,观察所给式子,发现运算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四、八年级数学分式解答题压轴题(难)16.某一项工程,在工程招标时,接到甲、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施工一天,需付甲工程队工程款1.5万元,乙工程队工程款1.1万元,工程领导小组根据甲乙两队的投标书测算,可有三种施工方案:(1)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刚好如期完成;(2)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要比规定日期多用5天;(3)若甲、乙两队合作4天,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也正好如期完成.据上述条件解决下列问题:①规定期限是多少天?写出解答过程;②在不耽误工期的情况下,你觉得那一种施工方案最节省工程款?【答案】规定期限20天;方案(3)最节省【解析】【分析】设这项工程的工期是x 天,根据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刚好如期完成,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要比规定日期多用5天,若甲、乙两队合做4天,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也正好如期完成以及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可列方程求解.再看费用情况:方案(1)、(3)不耽误工期,符合要求,可以求费用,方案(2)显然不符合要求.【详解】解:设规定期限x 天完成,则有:415x x x +=+, 解得x=20.经检验得出x=20是原方程的解;答:规定期限20天.方案(1):20×1.5=30(万元)方案(2):25×1.1=27.5(万元 ),方案(3):4×1.5+1.1×20=28(万元).所以在不耽误工期的前提下,选第三种施工方案最节省工程款.所以方案(3)最节省.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即①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②列出方程③解出分式方程④检验⑤作答.注意:分式方程的解必须检验.17.已知分式 A =2344(1)11a a a a a -++-÷-- (1)化简这个分式;(2)当 a >2 时,把分式 A 化简结果的分子与分母同时加上 4 后得到分式 B ,问:分式 B 的值较原来分式 A 的值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试说明理由;(3)若 A 的值是整数,且 a 也为整数,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 a 值的和.【答案】(1)22a a +-;(2)原分式值变小了,见解析;(3)11 【解析】【分析】(1)根据分式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化简即可得;(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622a a A B a a ++-=--+,化简可得16(2)(2)A B a a -=-+,结合a 的范围判断结果与0的大小即可得;(3)由24122a A a a +==+--可知,2a -=±1、±2、±4,结合a 的取值范围可得. 【详解】 解:(1)A=2344(1)11a a a a a -++-÷-- =221311(2)a a a a ---⨯-- =2(2)(2)11(2)a a a a a +--⨯-- =22a a +-; (2)变小了,理由如下: ∵22a A a +=-, ∴62a B a +=+, ∴261622(2)(2)a a A B a a a a ++-=-=-+-+; ∵2a >,∴20a ->,24a +>,∴0A B ->,∴分式的值变小了;(3)∵A 是整数,a 是整数, 则24122a A a a +==+--, ∴21a -=±、2±、4±, ∵1a ≠,∴a 的值可能为:3、0、4、6、-2;∴3046(2)11++++-=;∴符合条件的所有a 值的和为1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18.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小王上班由自驾车改为乘坐公交车.已知小王家距离上班地点27km ,他乘坐公交车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比他自驾车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的2倍还多9km .他从家出发到上班地点,乘公交车所用的时间是自驾车所用时间的37. (1)小王用自驾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上周五,小王上班时先步行了6km ,然后乘公交车前往,共用43小时到达.求他步行的速度.【答案】(1)小王用自驾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27km ;(2)小王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6km .【解析】 【分析】(1))设小王用自驾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xkm ,则他乘坐公交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29x km +.再利用乘公交车的方式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比他自用驾SS 式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的2倍还多9千米和乘公交车所用时间是自驾车方式所用时间的37,列方程求解即可;(2)设小王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ykm ,然后根据“步行时间+乘公交时间=小时”列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解(1)设小王用自驾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xkm ,则他乘坐公交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29x km +.根据题意得:27327297x x=⋅+ 解得:27x =经检验,27x =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所以小王用自驾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27km ;(2)由(1)知:小王乘坐公交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29227963x +=⨯+=(km ); 设小王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ykm ,根据题意得:62764633y -+= 解得:6y =.经检验:6y =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所以小王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6km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答的关键在于弄清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并解答.。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07双等腰旋转模型(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07双等腰旋转模型(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7 双等腰旋转模型【模型说明】【例题精讲】例1.(基本模型)在V ABC 中,AB =AC ,点D 是直线BC 上一点(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一边在AD 的右侧作V ADE ,使AD =AE ,∠DAE =∠BAC ,连接CE .(1)如图1,当点D 在线段BC 上,如果∠BAC =90°,则∠BCE = 度; (2)设BAC a Ð=,BCE b Ð=.①如图2,当点在线段BC 上移动,则a ,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在直线BC 上(线段BC 之外)移动,则a ,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答案】(1)90;(2)180a b +=°,见解析;②180a b +=°或a b=【详解】解:(1)∵90BAC Ð=°,∴90DAE BAC Ð=Ð=°,∵AB =AC ,AD =AE ,∴45B ACB Ð=Ð=°,45ADE AED Ð=Ð=°,∵DAE BAC Ð=Ð,∴BAD CAE Ð=Ð,在BAD V 和CAE V 中BAD CAEAD AE ïÐ=Ðíï=î\BAD CAE @V V ,∴45ACE B Ð=Ð=°,∴90BCE ACB ACE Ð=Ð+Ð=°(2)αβ180+=°或a b =.理由:①∵BAC DAE Ð=Ð,∴BAC DAC DAE DAC Ð-Ð=Ð-Ð.即BAD CAE Ð=Ð.在BAD V 和CAE V 中AB AC BAD CAE AD AE =ìïÐ=Ðíï=î,∴ABD ACE △≌△.∴B ACE Ð=Ð.∴B ACB ACE ACB Ð+Ð=Ð+Ð.∴B ACB b Ð+Ð=.∵180B ACB a +Ð+Ð=°,∴180a b +=°.②如图:∵BAC DAE Ð=Ð,∴BAC BAE DAE BAE Ð-Ð=Ð-Ð.即BAD CAE Ð=Ð.在BAD V 和CAE V 中BAD CAE AD AE ïÐ=Ðíï=î,∴ABD ACE △≌△. ∴ABD ACE Ð=Ð.∵+ABD ACB a Ð=Ð,ACE ACB b =Ð-Ð,ACE ABD b a \=Ð-Ð+,a b \=.综上所述:点D 在直线BC 上移动,α+β=180°或α=β.例2.(坐标系综合)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B 在第二象限,将OB 绕O 点顺时针转60°至OA .(1)如图1,试判定△ABO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图1,若点E 为y 轴的正半轴上一动点,以BE 为边作等边△BEG ,延长GA 交x 轴于点P ,问:AP 与AO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2,若BC ⊥BO ,BC =BO ,作BD ⊥CO ,AC 、DB 交于E ,补全图形,并证明:AE =BE+CE .【答案】(1)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2)AP =2AO ,证明见解析;(3)见解析【详解】解:(1)如图1,△AOB 为等边三角形,理由是:∵将绕OB 绕O 点旋转至OA ∴∠AOB=60°,∵AO =AB∴△AOB 为等边三角形;(2)AP =2AO ,理由为:证明:∵△AOB 与△BGE 都为等边三角形,∴BE =BG ,AB =OB ,∠EBG =∠OBA =60°,∴∠EBG+∠EBA =∠OBA+∠EBA ,即∠ABG =∠OBE ,在△ABG 和△OBE 中,BE BG ABG OBEAB OB =ìïÐ=Ðíï=î∴△ABG ≌△OBE (SAS ),∴∠BAG =∠BOE =60°,∴∠GAO =∠GAB+∠BAO =120°,∵∠GAO 为△AOP 的外角,且∠AOP =90°,∴∠APO =30°在Rt △AOP 中,∠APO =30°,则AP =2AO .(3)补全图形,在AC 上截取AM =EC ,连接BM ,可得AM+EM =CE+EM ,即AE =CM ,∵△AOB 为等边三角形,△BO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C =90°,∠ABO =60°,∵D 为CO 的中点,∴BD 平分∠OBC ,即∠CBD =∠OBD =45°,∴∠ABD =105°,∠ABC =150°,∴∠BAC =∠BCA =15°,∴∠AEB =15°+45°=60°,在△ABE 和△CBM 中,∵AB CB BAE BCMAE CM =ìïÐ=Ðíï=î∴△ABE ≌△CBM (SAS ),∴BM =BE ,∴△BEM 为等边三角形,∴BE =EM ,∴AE =AM+EM =CE+BE ;例3.(培优综合)在Rt △ABC 中,∠ACB =90°,CA =CB ,点D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连接CD ,将线段CD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 ,连接EB .(1)操作发现如图1,当点D 在线段AB 上时,请你直接写出AB 与BE 的位置关系为 ;线段BD 、AB 、EB 的数量关系为 ;(2)猜想论证当点D 在直线AB 上运动时,如图2,是点D 在射线AB 上,如图3,是点D 在射线BA 上,请你写出这两种情况下,线段BD 、AB 、EB 的数量关系,并对图2的结论进行证明;(3)拓展延伸若AB =5,BD =7,请你直接写出△ADE 的面积.【答案】(1)AB ⊥BE,AB=BD +BE ;(2)图2中BE =AB +BD ,图3中,BD =AB +BE ,证明见解析;(3)72或2【详解】解:(1)如图1中,∵∠ACB =∠DCE =90°,∴∠ACD=∠BCE,∵CA=CB,CD=CE,∴△ACD≌△BCE(SAS),∴AD=BE,∠CBE=∠A,∵CA=CB,∠ACB=90°,∴∠A=∠CBA=45°,∴∠CBE=∠A=45°,∴ABE=90°,∴AB⊥BE,∵AB=AD+BD,AD=BE,∴AB=BD+BE,故答案为AB⊥BE,AB=BD+BE.(2)①如图2中,结论:BE=AB+BD.理由:∵∠ACB=∠DCE=90°,∴∠ACD=∠BCE,∵CA=CB,CD=CE,∴△ACD≌△BCE(SAS),∴AD=BE,∵AD=AB+BD,AD=BE,∴BE=AB+BD.②如图3中,结论:BD=AB+BE.【课后作业】1.如图,在ABC V 中,(),060AB AC BAC a a =Ð=°<<°,点D 在ABC V 内,BD BC =,60DBC Ð=°,点E在ABC V 外,150,60ECB ABE Ð=Ð=°°.(1)ADB Ð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2)小华说ABE △是等腰三角形,小明说ABE △是等边三角形,___________的说法更准确,并说明理由;(3)连接DE ,若,10^=DE BD DE ,求AD 的长.∵∠BCE=150°,∠DCB=60° ∴∠DCE=90°,∵∠EDB=90°,∠BDC=60° ,∴∠EDC=30° ,∴152EC DE==.∵△ABD≌△EBC,∴AD=求证:AH=12BC.[拓展]:(2)如图2.在△ABC和△ADE中,AB=AC,AD=AE,且∠BAC=∠DAE=90°,点D、B、C在同一条直线上,AH为△ABC中BC边上的高,连接CE.则∠DCE的度数为________,同时猜想线段AH、CD、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应用]:(3)在图3、图4中.在△ABC中,AB=AC,且∠BAC=90°,在同一平面内有一点P,满足PC=1,PB=6,且∠BPC=90°,请求出点A到BP的距离.AD 的右侧作ADE V ,使AD AE =,DAE BAC Ð=Ð,连接CE .(1)如图,当点D 在线段BC 上,如果90BAC Ð=°,则BCE Ð=______度.(2)设BAC a Ð=,BCE b Ð=.①如图,当点D 在线段BC 上移动时,a 、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②如图,当点D 在线段BC 的反向延长线上移动时,a 、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答案】(1)90;(2)①180a b +=°,理由见解析;②a b =,理由见解析【详解】(1)∵AB=AC ,∠BAC=90°,∴∠ABC=∠ACB=45°,∵∠DAE=∠BAC ,∴∠BAD=∠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ìïÐ=Ðíï=î,∴△BAD ≌△CAE (SAS )∴∠ABC=∠ACE=45°,∴∠BCE=∠ACB+∠ACE=90°,故答案为:90;(2)①180a b +=°.理由:∵∠BAC=∠DAE ,∴∠BAC-∠DAC=∠DAE-∠DAC .即∠BAD=∠CAE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ìïÐ=Ðíï=î,∴△ABD ≌△ACE (SAS ),∴∠B=∠ACE .∴∠B+∠ACB=∠ACE+∠ACB .∵∠ACE+∠ACB=β,∴∠B+∠ACB=β,∵α+∠B+∠ACB=180°,∴α+β=180°;② 当点D 在射线BC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a b =.理由如下:∵DAE BAC Ð=Ð,∴DAB EAC Ð=Ð,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ìïÐ=Ðíï=î,∴△≌△ADB AEC (SAS),∴ABD ACE Ð=Ð,∵ABD BAC ACB Ð=Ð+Ð,ACE BCE ACB Ð=Ð+Ð,∴BAC ABD ACB Ð=Ð-Ð,BCE ACE ACB Ð=Ð-Ð,∴BAC BCE Ð=Ð,即a b =.4.(1)如图①,在直角ABC V 中,90BAC Ð=°,AB AC =,点D 为BC 边上一动点(与点B 不重合),连接AD ,将AB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ACE V ,那么,CE BD 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2)如图②,在ABC V 中,90BAC Ð=°,AB AC =,D ,E (点D ,E 不与点B ,C 重合)为BC 上两动点,且45DAE Ð=°.求证:222BD CE DE +=.(3)如图③,在ABC V 中,120CAB Ð=°,AB AC =,60DAE Ð=°,3BC =+D ,E (点D ,E 不与点B ,C 重合)为BC 上两动点,若以,,BD DE EC 为边长的三角形是以BD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BE 的长.∴ABD ACED @D ∴ACE 45B Ð=Ð=°且CE=BD∵ACB 45B Ð=Ð=°∴ECB=4545=90а+°°,即CE ⊥BD故答案为:CE ⊥BD ;CE=BD ;(2)如图②,把ACE 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 D ,连接DG ,则ACE ABGD @D ∴AG=AE ,BG=CE ,ABG ACF 45Ð=Ð=°∵BAC 90Ð=°,GAE 90Ð=°∴GAD DAE 45Ð=Ð=°在ADG D 和ADE D 中,AG AE GAD DAEAD AD =ìïÐ=Ðíï=î∴ADG ADED @D ∴ED=GD∵GBD 90Ð=°∴222BD BG DG +=即222BD EC DE +=(3)如图③,把AEC 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AFB D ,∴AEC AFBD @D ∴AF=AE ,ABF ACB Ð=Ð,EC=BF ,EAF 120Ð=°∵CAB 120Ð=°,AB=AC∴ABC ACB ABF 30Ð=Ð=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生活中的实例,不是旋转的是()A.传送带传送货物B.螺旋桨的运动C.风车风轮的运动D.自行车车轮的运动2.下列图形绕某点旋转90°后,不能与原来图形重合的是()A.B.C.D.3.已知点A的坐标为(2,3),O为坐标原点,连接OA,将线段OA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AB,则点B的坐标为()A.(5,1)B.(﹣3,2)C.(﹣1,5)D.(3,﹣2)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B.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平分C.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是对称点连线的中心D.中心对称图形绕对称中心旋转180°后,都能与自身重合5.下列英语单词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SOS B.CEO C.MBA D.SAR6.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3,﹣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3,﹣5)B.(3,5)C.(5,﹣3)D.(﹣3,5)8.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02月04日~2022年0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在会徽的图案设计中,设计者常常利用对称性进行设计,下列四个图案是历届会徽图案上的一部分图形,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9.将图绕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可得到的图形是()A.B.C.D.10.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BC=15,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BDE,连接DC交AB于点F,则△ACF与△BDF的周长之和为()A.48B.50C.55D.60二.填空题11.与电子显示的四位数6925不相等,但为全等图形的四位数是.12.若数字串“000”和数字串“101”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数字串“110”是图形(填写“轴对称”、“中心对称”).13.如图,在△ABC中,AB=4,AC=3,∠BAC=3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B1C1,连接BC1,则BC1的长为.14.如图,是4×4正方形网格,其中已有4个小方格涂成了黑色,现在要从其余12个白色小方格中选出一个也涂成黑色,使整个黑色部分图形构成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白色小方格有个.15.如图,△ABC与△DEF关于O点成中心对称.则AB DE,BC∥,AC=.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4)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17.时钟从上午9时到中午12时,时针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度.18.时钟的时针在不停地转动,从上午6时到上午9时,时针旋转的旋转角为度,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时针旋转的旋转角为度.19.如图,把这个“十字星”形图绕其中心点O旋转,当至少旋转度后,所得图形与原图形重合.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的坐标为(,),将线段OP1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再将其长度伸长为OP1的2倍,得到线段OP2;又将线段OP2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长度伸长为OP2的2倍,得到线段OP3;如此下去,得到线段OP4,OP5,…,OP n(n为正整数),则点P2020的坐标是.三.解答题21.在14×9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ABC与△A′B′C′的位置如图所示;(1)请说明△ABC与△A′B′C′的位置关系;(2)若点C的坐标为(0,0),则点B′的坐标为;(3)求线段CC′的长.22.如图所示的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且每个角都是直角,小明用n个这样的图形,按照如图(2)所示的方法玩拼图游戏,两两相扣,相互间不留空隙.(1)用含a、b的式子表示c;(2)当n=2时,求小明拼出来的图形总长度;(用含a、b的式子表示)(3)当a=4,b=3时,小明用n个这样的图形拼出来的图形总长度为28,求n的值.23.(1)计算:+﹣2﹣1;(2)一串有趣的图案按一定规律排列.请仔细观察,按此规律画出的第10个图案是;在前16个图案中有个;第2008个图案是.24.在△ABC中,∠B+∠ACB=30°,AB=4,△ABC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与△ADE重合,且点C恰好成为AD中点,如图(1)指出旋转中心,并求出旋转角的度数.(2)求出∠BAE的度数和AE的长.25.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就称这个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转动的这个角称为这个图形的一个旋转角.例如:正方形绕着它的对角线的交点旋转90°后能与自身重合(如图),所以正方形是旋转对称图形,它有一个旋转角为90度.(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在相应的括号内填上“真”或“假”).①等腰梯形是旋转对称图形,它有一个旋转角为180度.()②矩形是旋转对称图形,它有一个旋转角为180°.()(2)填空:下列图形中,是旋转对称图形,且有一个旋转角为120°的是(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①正三角形;②正方形;③正六边形;④正八边形.(3)写出两个多边形,它们都是旋转对称图形,都有一个旋转角为72°,并且分别满足下列条件:①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4,0),点B(0,3),把△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得△A′BO′,点A、O旋转后的对应点为A′、O′,记旋转角为a.(1)如图1,若a=90°,求AA′的长;(2)如图2,若a=120°,求点O′的坐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传送带传送货物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旋转.故选:A.2.解:A、绕它的中心旋转90°能与原图形重合,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绕它的中心旋转90°能与原图形重合,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绕它的中心旋转90°能与原图形重合,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绕它的中心旋转120°才能与原图形重合,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解:如图,过A作y轴的平行线,过B作x轴的平行线,交点为C,由∠C=∠ADO,∠BAC=∠AOD,AB=OA,可得△ABC≌△OAD,∴AC=OD=2,BC=AD=3,∴CD=5,点B离y轴的距离为:3﹣2=1,∴点B的坐标为(﹣1,5),故选:C.4.解: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是对称点连线的交点,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可知A、C、D正确,B错误.故选:B.5.解: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故选A.6.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7.解:点M(3,﹣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5),故选:D.8.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9.解:将图绕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的图形是.故选:A.10.解:∵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BDE,∴△ABC≌△BDE,∠CBD=60°,∴BD=BC=15,∴△BCD为等边三角形,∴CD=BC=BD=15,∵AB===17,∴△ACF与△BDF的周长之和=AC+AF+CF+BF+DF+BD=AC+AB+CD+BD=8+15+15+17=55,故选:C.二.填空题11.答:5269.12.解:根据对称图形的概念,知110仅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正中水平直线.13.解:∵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B1C1,∴AC=AC1=3,∠CAC1=60°,∴∠BAC1=90°,∴BC1===5,故答案为:5.14.解:如图所示:1,2,3位置即为符合题意的答案.故答案为:3.15.解:∵△ABC与△DEF关于O点成中心对称∴△ABC≌△DEFAB=DE,AC=DF又∵BO=OE,CO=OF,∠BOC=∠FOE∴△BOC≌△EOF∴∠BCO=∠OFEBC∥EF故填:=,EF,DF16.解:点(﹣3,4)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4).故答案为:(3,﹣4).17.解:从上午9时到中午12时,时针就从指向9,旋转到指向12,共顺时针转了3个“大格”,而每个“大格”相应的圆心角为30°,所以,30°×3=90°,故答案为:90.18.解:从上午6时到上午9时时针转过3个大格,所以,3×30°=90°,上午9时到下午5时时针转过8个大格,所以,8×30°=240°.故答案为:90;240.19.解:把这个“十字星”形图绕其中心点O旋转,当至少旋转360°÷4=90°后,所得图形与原图形重合,故答案为:90.20.解:∵点P1的坐标为(,),将线段OP1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再将其长度伸长为OP1的2倍,得到线段OP2;∴OP1=1,OP2=2,∴OP3=4,如此下去,得到线段OP4=23,OP5=24…,∴OP n=2n﹣1,由题意可得出线段每旋转8次旋转一周,∵2020÷8=252…4,∴点P2020的坐标与点P4的坐标在同一直线上,正好在y轴的负半轴上,∴点P2020的坐标是(0,﹣22019).故答案为:(0,﹣22019).三.解答题21.解:(1)△ABC与△A′B′C′成中心对称;(2)根据点C的坐标为(0,0),则点B′的坐标为:(7,﹣2);(3)线段CC′的长为:=2.22.解:(1)由图(1)可得,c=;(2)观察图形可知:当2个图(1)拼接时,总长度为:2a﹣2c=2a﹣2×=a+b;(3)结合(2)发现:用n个这样的图形拼出来的图形总长度为:a+(n﹣1)b,当a=4,b=3时,4+3(n﹣1)=28,解得:n=9.∴n的值为9.23.解:(1)原式==2;(2)根据分析,知应分别为,5,.24.解:(1)在△ABC中,∵∠B+∠ACB=30°,∴∠BAC=150°,当△ABC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与△ADE重合,∴旋转中心为点A,∠BAD等于旋转角,即旋转角为150°;(2)∵△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0°后与△ADE重合,∴∠DAE=∠BAC=150°,AB=AD=4,AC=AE,∴∠BAE=360°﹣150°﹣150°=60°,∵点C为AD中点,∴AC=AD=2,∴AE=2.25.解:(1)等腰梯形必须旋转360°才能与自身重合;矩形旋转180°可以与自身重合.①等腰梯形是旋转对称图形,它有一个旋转角为180度.(假)②矩形是旋转对称图形,它有一个旋转角为180°.(真)(2)①只要旋转120°的倍数即可;②只要旋转90°的倍数即可;③只要旋转60°的倍数即可;④只要旋转45°的倍数即可.故是旋转对称图形,且有一个旋转角为120°的是①、③.(3)360°÷72°=5.①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正五边形,正十五边形;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正十边形,正二十边形.26.解:(1)∵点A(4,0),点B(0,3),∴OA=4,OB=3.在Rt△ABO中,由勾股定理得AB=5.根据题意,△A′BO′是△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900得到的,由旋转是性质可得:∠A′BA=90°,A′B=AB=5,∴AA′=5.(2)如图,根据题意,由旋转是性质可得:∠O′BO=120°,O′B=OB=3过点O′作O′C⊥y轴,垂足为C,则∠O′CB=90°.在Rt△O′CB中,由∠O′BC=60°,∠BO′C=30°.∴BC=O′B=.由勾股定理O′C=,∴OC=OB+BC=.∴点O′的坐标为(,).。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 图形的平移-章节测试习题(1)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 图形的平移-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运动属于平移的是()A.风车的转动B.石头从山顶滚到山脚的运动C.急刹车是汽车在地面上滑行D.足球被踢飞后的运动【答案】C【分析】判断是否是平移现象,要根据平移的性质进行,即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解答】A、B、D中,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不断的旋转,不是平移;C、急刹车是汽车在地面上滑行符合平移的性质,是平移.选C.2.【答题】如图所示,在5×5方格纸中将(1)中的图形N平移后的位置如图(2)中所示,那么正确的平移方法是()A.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1格B.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2格C.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1格D.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2格【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由平移的概念求解.【解答】根据平移的概念,图形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1格或先向左移动1格,再向下移动2格.结合选项,只有C符合.选C.3.【答题】在下面的六幅图中,(2)(3)(4)(5)(6)中的图案______(填数字)可以通过平移图案(1)得到的.【答案】4【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结合图形特征,即可得到结果.【解答】由图可知图案(4)可以通过平移图案(1)得到.4.【答题】如图,△ABC经过一次平移到△DFE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点C的对应点是点______,∠D=______,BC=______;(2)连接CE,那么平移的方向就是点C到点E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就是线段______的长度;(3)连接AD、BF、BE,与线段CE相等的线段有线段______和______.【答案】(1)E,∠A,EF;(2)CE;(3)AD、BF【分析】(1)根据平移前后的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填写;(2)根据平移的性质进行解答;(3)根据平移的性质,对应点的连线相等进行解答.【解答】(1)观察图形可知,点C与点E是对应点,∠D与∠A是对应角,BC与EF是对应边;故答案为:E,∠A,EF;(2)根据对应点的连线就是平移的方向,线段的长度等于平移的距离,故答案为:点C到点E的方向,CE,2;(3)对应点的连线都等于平移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AD、BF.5.【答题】如图,要为一段高为5米,水平长为13米的楼梯铺上红地毯,则红地毯至少要______米.【答案】18【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地毯的长度实际是所有台阶的长加上台阶的高,因此结合题目的条件可得出答案.【解答】根据平移不改变线段的长度,可得地毯的长=台阶的长+台阶的高,则红地毯至少要13+5=18米.6.【答题】如图,AB//CD,∠A=∠B=90°,AB=3m,BC=2cm,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______cm.【答案】2【分析】根据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定义解答.【解答】∵四边形是矩形,∴BC⊥AB. BC的长就是AB与CD之间的距离.即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2cm.7.【答题】如图所示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方向平移得到.如果,,,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cm2.【答案】26【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梯形ABEH的面积,AB=DE=8cm,再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果。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

课题概述八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在七年级学习了平行线与相交线,但是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证明很简单,本学期学习连续学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三章,图形变化较多,学生在寻找图形边角关系上还存在问题,证明也有一定难度,只能见一个图形硬性记一个图形,所以本节课设计意图就是将看似分隔的图形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图形的不同变换形式,而实质是不变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内在联系。

对于以后学习旋转规律图形也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学习目标阐述(1)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过程,探究发现图形变化的实质,从而抓住本质规律,找到证明全等的条件.(2)通过观察几何画板的图形变换的演示,将看似分割的图形整合到一起,抓住事物本质.完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用旋转的角度理解两个三角形能重合,所以全等,进而理解边角关系,找到证明条件。

完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意移动点C,B位置,发现不同图形式可以整合到一起,从而将图形统一,抓住图形本质。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刚刚学习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三章,三大章几何连在一起学习,学生的几何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还不能熟练辨析图形之间的关系,对于图形的变换还比较陌生,对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方法的选择以及利用等边三角形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也还有一定难度。

教学策略选择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到新奇,创意无限,喜欢探索。

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图形的变化过程及变换的实质,让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创设背景,由学生发挥想象和创意改变图形,发现图形规律和内在联系,并由学生尝试总结规律,给出证明。

教学资源与工具的设计和使用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几何画板V5.05演示正方形旋转过程,通过观察发现题目本质,引导学生观察P点的变化范围,其轨迹像在荡秋千,引导学生观察P在AE’上,P标最大,需使直线AE’倾斜程度最大,那么倾斜NMD ECBA 教学评价与反馈设计1.如图,四边形ACDE,BCMN 为正方形,AM_____BD, ∠MAC_____∠BDC(填<,=,>)第1题 第2题2.如图,在ABC 中,D 在AB 上,且ΔCAD 和ΔCBE 都是等边三角形,(1)DE______AB ,(2)∠EDB=_________°3. 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E 是AC 延长线上任一点,选择一点D ,使得△CDE 是等边三角形,如 果M 是线段AD 的中点,N 是线段BE 的中点.则∠CMN=_____________°第3题 第4题4.已知:如图,△ABC 和△ADE 是有公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求证:BD=CE 且BD ⊥CE总结与帮助放飞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等边三角形B .平行四边形C .圆D .五角星2.以原点为中心,将点P (3,4)旋转90°,得到的点Q 所在的象限为( ) A .第二象限 B .第三象限 C .第四象限 D .第二或第四象限 3.如图所示,把ABC 绕C 点旋转35︒,得到A B C ''',A B ''交AC 于点D ,若90A DC '∠=︒,则A ∠等于( )A .35︒B .65︒C .55︒D .45︒4.如图,正方形ABCD 内一点P ,5AB =,2BP =,把A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得到CBP ',则PP '的长为( )A .22B .23C .3D .32 5.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将其绕顶点C 旋转,得到正方形CEFG ,在旋转过程中,则线段AE 的最小值为( )A 32B 2-1C .0.5D 51-6.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90ACB ∠=︒,将ABC ∆绕顶点C 逆时针旋转得到A B C ∆'',M 是BC 的中点,P 是A B ''的中点,连接PM .若2BC =,30A ∠=︒,则线段PM 长的最大值是( )A .4B .3C .2D .1 7.若点P(-m ,m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第二象限内的点,则m 满足( ) A .m >3 B .0<m≤3 C .m <0 D .m <0或m >3 8.以下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范宣传图标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9.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等边三角形B .平行四边形C .正五边形D .菱形10.如图①是3×3正方形方格,将其中两个方格涂黑,并且使得涂黑后的整个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约定绕正方形ABCD 的中心旋转能重合的图案都视为同一种,例②中四幅图就视为同一种,则得到不同共有( )A .4种B .5种C .6种D .7种 11.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且只有两条对称轴的四边形是( ) A .正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矩形或菱形 12.下列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13.下列图标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14.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15.下列图形是我国国产品牌汽车的标识,在这些汽车标识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16.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点()0,6A ,点()3,4P 将AOP 绕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使OA 边落在x 轴上,则PP '=_______________.17.已知点(,2)A m m 在直线3y x 上,则点A 关于原点对称点B 的坐标为______. 18.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3AB =,点E 在CD 边上,1DE =,把AD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 '△,连接EE ',则线段EE '的长为______.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等边OBA △,其中A 点坐标为()1,0,将OBA △绕顶点A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11AO B ;将得到的11AO B 绕顶点B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112B AO ;然后再将得到的112B AO 绕顶点2O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222O B A …按照此规律,继续旋转下去,则2014A 点的坐标为________.20.如图,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CB 上,将DCE 绕点D 顺时针旋转90˚到ADF 的位置,连接EF ,过点D 作EF 的垂线,垂足为点H ,于AB 交于点G ,若4AG =,3BG =,则BE 的长为___________.21.如图,把△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A 'B 'C ',此时A ′B ′⊥AC 于D ,已知∠A =50°,则∠B ′CB 的度数是_____°.2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O 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过O 点的三条直线将菱形分成阴影和空白部分,若菱形的面积为20cm 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cm 2.23.在直角坐标系中,点(﹣1,2)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24.如图,在△ABC 中,AB =6,将△ABC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A 1BC 1,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25.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BE 平分∠DBC 交CD 于点E ,将△BCE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DCF ,延长BE 交DF 于G ,则BF 的长为_____.26.若点()3,5B n +与点()4,A m 关于原点O 中心对称,则m n +=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7.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F 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ABE ,如图所示,如果AF=4,AB=7,求:(1)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2)求DE 的长度;(3)BE 与DF 的位置关系如何?28.如图1,等腰Rt ABC 中,90A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AD AE =,连接DC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PM 与PN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 (2)探究证明:把ADE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MN ,BD ,CE ,判断PMN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 绕点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8AD =,20AB =,请直接写出PMN 面积的最大值.29.如图,在一个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ABC 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在网格中画出ABC ∆向下平移4个单位,再向右平移6个单位得到的111A B C ∆. (2)在网格中画出ABC ∆关于点P 成中心对称得到的222A B C ∆.(3)若可将111A B C ∆绕点О旋转得到222A B C ∆,请在正方形网格中标出点O ,连接12A A 和12B B ,请直接写出四边形2211A B A B 的面积.30.如图,已知ABC 和A B C ''''''△及点O .(1)画出ABC 关于点O 对称的A B C ''';(2)若A B C ''''''△与A B C '''关于点O '对称,请确定点O '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初中二年级
〔初二年级数学上册旋转测试题(答案)
[1]〕
《旋转》训练题
1、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沿相同方向转动了,
任意一对对应点与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
的距离相等.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形旋转后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B、旋转不改变图
形的形状和大小;C、旋转后对应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经
过旋转中心;D、旋转形成的图形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
决定的.
3、要使正十二边形旋转后能与自身重合,至少应将它绕中
心逆时针方向旋转()
A、30°
B、45°
C、60°
D、75°
4、如图1所示的五角星旋转多少度能与自身重合?
5、如图2所示,若正方形ABCD可由正方形CDEF旋转后得到,则图形所在平面上可以作为旋转中心的共有几个?
6、(2010年天津市)如图3,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3,为边上一点,.以点为中心,把△顺时针旋转,得△,连接,则的长等于 .
7、图4中的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请你指出图中可以通过绕点O旋转而相互得到的图形并说明旋转的角度.
8、如图5,△ACE、△ABF都是等腰三角形,∠BAF=∠CAE=90°,那么△AFC是以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度之后能与另三角形重合,点F的对应点是.
9、如图6,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CB绕着30°角的顶点B顺时针旋转,使得点A与CB的
延长线上的点E重合.则(1)三角尺
旋转了度;(2)连接CD,可
判断△CDB的形状是三角形;
(3)∠BDC的度数是度.
10、如图7,四边形A/B/C/D/是四边形ABCD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请你作出旋转前的图形ABCD.
11、如图8所示,四边形ABCD绕某点旋转后成四边形
A/B/C/D/,请你帮助找出它们的旋转中心.
12、如图9,∠AOB=90°,∠B=25°,△A/OB/可以看做是由△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α角度得到的,若点A/在AB上,
则旋转角α的大小可以是()
A、25°
B、30°
C、45°
D、50°
13、如图10,在△ABC中,∠CAB=70°.在同一平
面内,将△ABC绕点A旋转到△AB/C/的位置,使得CC/∥AB,则∠BAB/=( )
A、30°
B、35°
C、40°
D、50°
14、两块完全一样的含30°角的三角板重叠在一起,若绕长直角边的中点M转动,使上面一块的斜边刚好过下面一块的直角顶点,如图11,∠A=30°,AC=10,则此时两直角顶点
C、C/间的距离是.
15、如图12,在等边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PA=10,PB=8,PC=6.求∠BPC的度数.
16、如图13所示,观察图(1)和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述由图(1)变换成图(2)的形成过程?
(2)若AD=3,BD=4,△ADE与△BDF的面积和是多少?17、(2008湖北咸宁)如图,在Rt△ABC 中,,D、E是斜
边BC 上两点,且∠DAE=45°,将△绕点顺时针旋转90 后,得到△,连接,下列结论:①△≌△;②△≌△;③;
④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B.①④;C.②
③;D.①③.
18、(2008年浙江省嘉兴市)如图,正方形网格中,△ABC
为格点三角形(顶点都是格点),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