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5页,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对比例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对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概念,通过对比复习,使学生明确它们的区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利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敢于质疑的精神,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清知识间的结构,主动建构知识网络,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袋教学过程:一、回忆知识点1、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对比例这一单元进行了整理,现在请拿出整理出来的内容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对整理出来的内胎能不能再完善一下?2、师:刚才同学们很认真地进行了交流,在比例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小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适时板书知识点。
3、小结:整理好的知识更条理、更系统了,我们每学完一部分知识都可以系统的整理,使之形成知识网络。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
让学生按照提示的学习方法独立整理知识,把“比例”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二、对比辨析(一)、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认为哪些内容较难、易混、易出错?(学生随便说,可能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正反比例分辨不清(也就是分析正反比例的相同与不同)2、比和比例容易混淆(也就是找出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3、比例尺的单位问题……(一人提出,全班一起举例分辨)2、师:下面请小组合作,通过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辨。
合作要求:1、小组合作。
2、先交流,再记录。
3、完成学习单3、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对易错点、易混点的比较辨析是整理复习课的关键环节,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争辩中解决疑难,形成知识新的生长点,达到巩固提高、融会贯通的目的。
此环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其他同学介绍经验和感受来帮助同学们查漏补缺,通过对正反比例的比较和找出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对比和比例、正反比例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使学生在复习中达到了知识结构的重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内容: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比例的有关知识,能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知识间的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网。
难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复习过程: (一)回忆知识点 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对比例这一单元进行了整理。
现在请拿出你整理出来的内容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对整理出来的内容能不能再完善一下? 师:刚才同学们很认真地进行了交流。
在比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意义、基本性质、用比例解决问题、正、反比例(板书) 师:同学们的整理能力真不错。
(二)复习比例的意义 师:原来,在比例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了这么多的内容。
比例跟我们上个学期学的比一样吗?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师:什么叫做比呢? 师:比例又是怎样的?(课件出示:比和比例的意义) 师:还有什么不同吗?(基本性质不同) 师:比的基本性质怎么说的?这可是我们上个学期学习的内容,还记得这么清楚,真不错。
再说一下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 师:形式上也有不同,比a:b,比例a:b=c:d (三)复习比例尺 师:看来,比和比例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
这里有一个1:40000000,请你判断一下,他叫什么? 生:比。
师: 1:40000000在地图当中你知道又叫什么吗? 生:比例尺。
师:什么叫比例尺? 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板书) 师:在这幅地图上,如果告诉你们,从浙江到风景如画的四川实际距离是2400千米,你会求出什么? 生:图上距离。
师:在这幅地图中,测得浙江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你又会求出什么? 生:实际距离。
师:拿出我们刚才发的练习纸,写在反面。
(表格出示) 图上距离 3.5厘米。
小学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比例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比例尺计算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巩固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与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比例尺运用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与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及运用。
2.教学难点:通过生活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地图上,并标出两个地点A和B,问学生两地之间的距离应该如何表示。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比例关系,在地图上标注比例关系。
2.学习比例尺(15分钟)a.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发放小册子,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比例尺的学习,并在小组讨论中解决疑惑。
b.教师讲解:学生阅读小册子后,教师重点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数学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地图上精确地计算距离。
比例尺的格式为1:n,其中n表示实际长度与地图上表示长度的比值。
3.比例尺计算(30分钟)a.实例分析:教师出示一张地图和一个实际距离,学生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表示长度。
b.练习巩固: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计算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熟练运用比例尺。
4.拓展运用(20分钟)a.地图比例尺:教师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份地图,并设置比例尺,然后学生交换地图进行测量距离。
b.实际问题解决: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比例尺计算解决问题,如地图上的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建筑物的实际高度等。
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2.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五、板书设计: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地图上表示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值。
比例尺的格式:1:n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主动思考和讨论。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复习课程——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内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涉及教材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以及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和比例尺的理解。
教学重点:比的换算和比例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思考,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问题。
2.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应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的经验。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比例尺以及相关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一桶水有18升,倾斜后流入另一个容器中,流入的量是原来的3/4,求另一个容器的容量。
(2) 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因故障停车修理了20分钟,之后继续行驶,最终在5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求汽车修理处的距离。
2. 答案:(1) 另一个容器的容量为12升。
(2) 汽车修理处的距离为150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发现部分学生在比例尺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此方面的讲解和练习。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肖典喜: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2)自由展示
①能主动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辩论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得2—4分。
②能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的学生得1分。若又能正确的回答问题的再加1—3分。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比例的整理与复习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规定展示(对老师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展示点评分主要是下列几项分值的累加)
①小组轮流的A、B层同学展示的得1分,若由C层学生展示的得2分;
②板书工整、正确,点评时大方、声音洪亮、语言精练、规范等,得3—5分;板书欠工整、正确,点评时不够大方、声音不够洪亮、语言欠精练、规范等,得1—3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节课将采取通过学生温习旧知,教师梳理引导而知新;学生知新,教师引导设计而强化旧知;学生强化理解知识点,教师设计针对性的题量进行量化训练;学生知识得到巩固,教师进一步适当进行拓展,以达到灵活运用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4、引导学生对比识别正反比例的图象异同。
5、学以致用,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6、全课总结,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对本单元的知识收获?(教师课件出示本课重难点知识结构)
1、学生区分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试着用正反比例的概念去解决问题。
2、学生要试着去找正、反比例的关键点,学会确定正反比例的方法。
3、学生动手绘制正反比例的图象,比较异同点。
3、细化概念的理解。
本小节通过与多媒体课件的手段整合,梳理学生的知识点的理解网络,深化学生对比例各知识点的概念理解。
六年级《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六年级《比和比例》复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95—99页内容。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激发成功研究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研究的系统性,培养自我复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1)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
(2)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复:教师给大家两个数字2和3,让学生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学生说出很多,教师选择有价值的板书:2:3、2÷3,教师再出示6和9,请同学们用这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式子,生说出2:3=6:9,教师由此引入:比和比例。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自主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成果,教师提出要求:(1)把你整理的方法告诉同学(2)讲解清楚,语言简洁(3)在别人讲解时要认真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质疑。
2、全体交流让部分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评价自己的作品,然后其他学生评价,最后教师再进行评价。
3、交流矫正,优化再建教师带领学生整理比和比例的区别,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实际运用和计算,培养了自我复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师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三、重点复,强化提高:师:现在我有一些数学问题,你们能用你们刚才复的知识来解决它们吗?比例当两个比相等时,我们称之为比例。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附设计意图)_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附设计意图)_---------------------------------------【教材分析:】《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
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情分析:】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在上课之前对比和比例已经进行了复习,而以前我布置的复习作业往往是无效的,难得有学生自己去复习数学,现在是他们自己把这部分知识分成四部分,然后抽签决定每一组的提问范围,在我的要求下设计五个问题,为了想好这几个问题,他们小组聚在一起讨论、分析,最主要的是他们对此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设计的问题被采纳了,高兴劲和成功感就油然而生。
课堂的学习被延伸至课前、课外,课堂上的被动接受成为课外的主动复习,而课堂上的问答便是解决学生在学习时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和最难的地方,更因为这些问题都来自学生自己,他们就很在意别人的回答,在这种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理解和掌握了比和比例的一些基本概念。
【设计理念:】一、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去梳理知识点。
复习过程中,老师不是一味地向学生出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机械地回答,而是给学生提供了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的内容及要求自己去整理,可同位合作,也可小组间交流,也可自己独立完成,通过比一比,赛一赛,说一说,议一议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让知识植入学生的脑海之中。
如复习比和比例的区别,师出示表1:在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时,师出示了表2:上述两个表格基本上涵盖了比和比例相关的知识点,学生掌握此表中的内容,对本单元的知识也就了然于心了。
六年级比例尺教案(必备10篇)
六年级比例尺教案(必备10篇)六年级比例尺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比例尺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求图上距离的解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例尺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世界、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复习1、复习提问: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相邻的进率是多少?2、什么叫做比?3、化简下面各比。
0.4/0.6 1/4:8 10厘米:101厘米 2米:140厘米一、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
师:地图或其他平面图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方大一定的倍数画面的。
利用这张地图,我可以很快告诉你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你想知道哪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呢?请同学们出题考老师。
学生提问,老师用直尺在地图上量出图上距离,再心算出实际距离后回答。
师:仅靠这把直尺是早不出两地实际距离的,还要用地图上的比例尺去计算。
地图的这个尺与手中的尺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上的尺――比例尺。
(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掌握老师刚才的本领了。
二、教学1. 教学例4,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读题、理解题意。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什么意思?图上距离是多少?实际距离是多少?它们的比呢?长度单位相同吗?单位不同怎么办?(2)学生边口答,师边板书如下: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米/10厘米=1010/10=101/11、归纳总结:根据刚才例4,说说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比,它不带计量单位。
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一定要先化成同级单位后再化简。
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如例4的比例尺应写成1:101或101/1。
有时放大的比例尺后项为1。
3、练习。
(1)下面这段话中的各比,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把一块长5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一幅平面图上,长画25厘米,宽画5厘米。
《比例尺》备课教案
《比例尺》备课教案比例尺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场景。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比例尺画图及测量实际距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解决测量和绘图的困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笔记本电脑。
2. 教学材料:比例尺例题、实际测量数据。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比例尺的概念,通过提问和示意图介绍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比例尺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定义比例尺:比例尺是指图形或模型的线段长度与实际物体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2.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标明比例的方法,如1:100、1 cm:2 m等。
3.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和实际操作讲解如何计算比例尺。
Step 3:实例练习(20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
2. 给出绘图题,让学生根据比例尺合理安排图纸上的线段长度。
3.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分享解题思路。
Step 4: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生活中使用比例尺的案例,如地图、建筑图纸等,让学生理解比例尺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Step 5:归纳总结(10分钟)总结比例尺的相关知识点和计算方法,并强调比例尺在测量和绘图中的作用。
五、教学延伸1. 提供更多的比例尺实例练习,巩固学生对比例尺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2.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收集使用比例尺的案例,并写一篇小结。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增加更多的实例练习,加强对比例尺应用的讲解,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我还将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1〕认真审题 ,分析数量关系 ,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 ,注明单位名称。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并解答。
〔4〕检验。〔5〕写答句。
4.上面的第〔1〕、〔2〕题还有其他解法式吗?生答师板书。
〔1〕90×20÷15 〔2〕90÷20×15 90× 90÷
板
书
设
全班练习 ,指名个别板演 ,后集体订正。
题〔1〕因为每天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定〕
所以每天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解:设实际每天安装X米。
15X=90×20
X=120答: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题〔2〕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每天工作量〔一定〕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能正确进行判断。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教
学
流
程
一、比、比例的意义
1.什么是比?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指名口答 ,出示表格填空。
1.说一说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通过回忆与交流 ,学生概括出解决答步骤。如:
〔1〕找出相关联的两种量。
〔2〕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用等量关系表示数量关系。
〔4〕解设 ,并解比例
〔5〕检验。
2.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4题。
三、稳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第4、5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比和比例_复习课》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比和比例_复习课》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3. 能够解决涉及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进行计算的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比和比例的概念,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比和比例的知识。
四、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和比例进行计算。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比和比例的概念,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比和比例的知识。
四、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和比例进行计算。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比和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步骤”部分,因为这一部分详细描述了课堂教学的流程,包括导入、新课导入、课堂练习、小组合作和总结等环节。
这些环节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和比例复习课》人教新课标(2023秋)
2.教学难点
-比例性质的灵活运用:学生往往在应用比例性质解决问题时,不能灵活变通。
-举例:当比例问题涉及到三个或更多项时,学生可能会混淆如何使用比例性质。
-解比例中的代数思维:对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接触代数的学生来说,将字母与数字结合进行运算是一个挑战。
-举例:在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可能不理解它们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可能在处理多个部分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时,难以理解分配原则。
-举例:将一定数量的物品按照给定的比例分配给不同的人或组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直观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例题和练习,以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比和比例的知识。
-举例:解决含有未知数的比例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设置方程。
-比例尺的转换:在处理不同比例尺之间的转换时,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
-举例:将1:1000的比例尺转换为1:500的比例尺时,学生可能不熟悉转换方法。
-正反比例的实际应用:将正反比例关系应用于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识别问题和建立数学模型。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简要总结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提醒学生若有疑问可以随时提问。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后反馈,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和比例复习课》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比和比例复习课》为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人教新课标(2023秋)第五章内容。本节课将复习以下知识点:
比例尺教学设计(21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21篇)《比例尺》教案1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并动手实践,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此理念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设疑、激趣,引发探究欲望。
上课伊始,通过“中国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进一步了解并理解比例尺做好铺垫。
2.操作、计算,探究比例尺的内涵。
因为名称的缘故,“比例尺”很容易被学生误认为是一种尺,所以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计算,逐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本质——是一个比,而不是一种尺。
3.测量、换算,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加强了灵活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尝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第1课时认识比例尺⊙激趣导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如此伟大的祖国,怎能不让我们感到自豪呢!今天老师把咱们的祖国搬进了课堂,你们猜是什么?(中国地图) 师:咦,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为什么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呢?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引入新知。
师:在现实生活中,有时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画到图纸上。
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你知道这是把实际物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比例尺的意义。
⊙新知探究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21页淘气和笑笑画的图)(1)观察图片,判断其合理性。
师:观察这两幅图,⊙预设生1:我认为淘气画得不合理,因为淘气画的这三条线段的长度基本上是相同的,在图上没有显示出三个地方到学校的。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案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案教案主题: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理解比和比例的定义;2.能够根据所给的图形或情境,计算相应的比和比例;3.能够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复习比和比例的定义;2.比的应用:根据所给的情境绘制比例尺,比较物体的大小;3.比例的应用:根据所给的图形计算相应的比例尺;4.求解实际问题:根据所给的情境,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Step 1: 复习比和比例的定义(10分钟)-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或下对应的定义,复习比和比例的定义。
-比:比较两个或多个数的大小关系,用冒号(:)表示。
-比例: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的等比关系,用两个冒号(::)或一个等号(=)表示。
-举例说明:比如2:5表示2和5的比是2比5,2::5或2=5表示2和5成比例。
Step 2: 比的应用(20分钟)-给学生出示一个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图形的大小关系,画出相应的比例尺。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比例尺的应用,如地图、建筑图纸等。
Step 3: 比例的应用(30分钟)-给学生一个图形,让学生计算相应的比例尺。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需要计算比例尺,如地图、城市规划等。
Step 4: 求解实际问题(30分钟)-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和比例的关系,如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根据比例关系计算数量等。
Step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比和比例的概念进行总结和复习。
-拓展比例的应用,如图形的相似、利润的分配等。
教学资源:1.展示比和比例的定义的PPT或白板;2.给学生的练习题。
教学评估:1.在步骤2和步骤4中观察学生对图形和情境的理解和计算能力;2.在步骤5中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答、讨论,检查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复习了比和比例的定义,并能够在图形和情境中应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_比例整理与复习(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内容。
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比例的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回顾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
3.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善于归纳总结、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归纳整理有关比例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复习一下,好吗?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到哪些知识呢?能否与同学们交流。
2、学生交流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比例》整理与复习二、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1、上册我们学习了比,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同学们交流后出示下面的表格让学生填完整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提示2、课件出示:用两种方法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学生判断后,展评,问:这两种方法的依据分别是什么?)3、解比例(1)、出示: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2)、解下面的比例:(分组解比例,男生做前两道题,女生做后两道题。
)654=x 4:3221:=xx 35.22.1= 4:25.3:5.6=x 三、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1、提问什么是正比例,什么是反比例?(学生回答)2、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指导学生完成下表)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提示完成表格 (小结: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相关联)3、出示教材第65页第3题和教材第66页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核对)3、下面每个表中的两个量,哪些成正比例关系?哪些成反比例关系?(1)、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240km,汽车行驶的速度与时间如下表。
(2)、圆锥的高是10cm,它的体积与底面积如下表。
(3)、圆的半径与圆的面积如下表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之间是否有比例关系?如果有,成什么比例关系?(1)、比例尺一定,两地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比例尺的复习教案与反思
比例尺的复习教案与反思-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比例尺的复习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比例尺。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图上距离两个已知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3.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图上距离两个已知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图上距离两个已知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山东地图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教师谈话提问:前几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例尺,谁还记得什么是比例尺吗?在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比例尺”让学生举例,并说一说比例尺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就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师板书课题:比例尺的复习2、认真看“自主练习”上面的内容,重点看解题过程,边看书边思考:什么是比例尺,你会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吗?怎么求实际距离在求实际距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你能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吗?在图上画出一个具体地点的位置需要注意什么问题?10分钟后,比比谁能汇报上述问题,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3.看一看学生根据“复习指导”开始自学,师目光巡视每一个学生,并适时指导。
4.说一说(1)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大家刚才根据复习指导对课本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下面在小组内交流,看看大家都是用什么方式进行整理的。
学生把自学情况在小组中交流,合作形成小组整理成果。
教师巡视了解,找出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准备全班交流展示。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案《比例整理与复习》
后雁门中心小学秦沙沙
学生活动 学生判断 同桌交流 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得到提高。
后雁门中心小学秦沙沙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比例:1.比例的意义
2.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4.比例的应用①比例尺
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③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后反思:
子叫做比例。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1)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依据是什
么 (在比例中,整理与复习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在组织交流订正。交流时让学
生说说每个比例式的內项和外项分别是什么。
3.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用字母
式 子表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活动 (2)完成整理与复习第3题 让学生先判断,并说一说判断的依据,注意让生表 达完整。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4.复习比例的应用 (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怎 样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①独立填写 ②说算理 (3)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这道题中甲乙两个城市的实际距离是不变的量,先 根据第一幅图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 离,再根据实际距离和第二幅图的比例尺计算出 甲乙两地在第二幅地图上的图上距离。 二、学生活动 1.回忆交流比与比例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和区别。 2.交流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解比例的计算练习。 3.回忆并交流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完成整理复 习第三题和练习十二第2题的判断. 4.回忆并交流比例尺的含义,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 距离的方法,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第3题。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三、全班小结 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的知识。我们对这些 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 练习。通过这节复习课时,我们对比例的意义等 相关知识认识更加深刻,让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例尺》备课教案
《比例尺》备课教案比例尺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尺的定义和作用;2.学会计算比例尺;3.能够在地图上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比较;4.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2.在地图上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
三、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概念理解;2.地图上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2.尺子、直尺等测量工具;3.黑板、粉笔。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比例尺,并询问比例尺的作用和意义。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通过示意图解释比例尺的概念,即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一段距离与实际地面上的对应距离的比值。
2.介绍比例的表示方法,如1:50000或1/50000。
步骤三:比例尺的计算(15分钟)1.教师通过实例进行比例尺的计算教学,例如:地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千米。
2.引导学生找到地图上的比例尺,以及地图上的已知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进行计算。
步骤四:实操演练(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练习,在地图上标注两个地点,并测量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2.学生使用比例尺进行计算,并在地图上标注出对应的距离。
步骤五:拓展应用(15分钟)1.教师提供更多的地图和测量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可尝试在地图上测量更复杂的距离,如曲线距离等。
步骤六:总结归纳(5分钟)1.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总结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和使用技巧;2.教师进行简要的概念回顾和技巧指导。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了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地图上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比较。
七、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册完成相关习题;2.自行准备一张地图,测量地图上两个地点的实际距离,并计算对应的比例尺。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地图和概念讲解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操演练和拓展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地理初中比例尺问题教案
地理初中比例尺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2. 能够运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 了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比例尺的概念及其表示形式。
2. 运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1.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比例尺实例图片和地图。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尺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比例尺的概念,解释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三、实例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比例尺实例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解释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地图,用尺子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并计算出实际距离。
2.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结果和其他小组进行比较,讨论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发现和体会。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运用比例尺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地图比例尺,绘制一幅自己家庭的平面图。
2. 让学生调查并报告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尺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1.会求比例尺,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互化;
2.利用比例尺会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可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交流和解决问
题。
重点:
梳理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比例尺知识的理解。
难点:
能灵活运用所学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准备:课堂答题纸
复习过程:
一、知识、过程的重组
1、师: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哪一块的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比例尺”这
一模块。
同学们先想一想在这一模块中存留在自己脑子里的有哪些内容?有哪些让自己最为难忘的过程?
2、(出示幻灯片)要求:
(1).回忆有关比例尺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提纲整理在复习题卡上。
(3分钟)
(2).展示自己整理出的知识结构提纲。
3、师:你喜欢的方式有哪些?
(学生的回答对其他同学有提示作用)。
4、(生自己独立思考,并完成简单的回顾和整理。
教师巡视,并注意收集同学们在整理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所整理的内容。
)(大约3分钟)
5、师:大家现在打开课本,把刚刚自己整理的结构提纲再来做一些简单的补充。
(依教材为依据,重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回顾获得知识的体验。
)(5分钟)
6、展示学生作品,教师评价。
7、归纳总结。
教师出示《比例尺知识结构图》,适当讲解。
8、师:每个同学对“比例尺”这一模块都有了自己的整理和回顾,刚才同学们
的展示、汇报都突出了我们所学的知识点。
我发现有许多同学的提纲优点很多,比如:对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还了举例子和注明了转化方法,利用比例尺画平面图时还把步骤标明……希望同学们下课后取长补短,查缺补漏,完善自己的提纲。
二、复习基础知识
1:刚才同学们都梳理了所学的知识,下面我们来看看你能不能完成练习卡。
2、出示课件,提出要求。
要求:(1).先独立完成填空和判断题。
(4分钟)
(2).全班交流,判断题说明理由。
3、生独立完成,后展示。
4、刚才同学们完成得很棒,下面看看你能否完成更难的题。
(出示课件,提出要求)
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互化
要求:1.同桌交流互化方法。
2.独立完成。
(3分钟)
5、同桌交流方法。
数值比例尺转化线段比例尺,1号说给2号听,2号进行评价。
反之完成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转化。
6、生独立完成后展示练习卡。
师:有什么经验要与大家分享?有什么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师:从刚才的练习中,我发现同学们基础知识巩固得很好,下面看看你能否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课件出示要求。
要求:(1).独立思考,完成复习题卡的三道题。
(过程要完整,步骤要清晰)(9分钟)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能讲解题目的解题思路)
3、学生独立完成。
4、四人小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展示。
6、关于这部分知识还有哪些同学愿意将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四、总结全课。
要求:(1)回忆一下本节课我们是怎样来复习比例尺的知识的?
(2)在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时,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大家特别关注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