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心理学与我

青春是美丽的,然而又是短暂的,青春只有燃烧,才能绽放出七彩光芒。

——题记心理教育点燃的青春圣火,将是人生的希望之火、追求之火、精神之火。拥有了青春的圣火,我们的头顶上即使是黑暗的天空,也会闪耀着星辰;我们的面前即使没有道路,也会开辟出路来。点燃了青春的圣火,遇到失意和挫折,我们充满自信。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目与教育科目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揭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通过学习职业教育心理学,我学到了很多平日里都不曾注意到的东西。

对我们来说,大学生涯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在这里,不管愿意与否,我们都要开始独立地面对真实的生活,都要自主地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但是,当我们试着以极大的热情去直面生活、力图实现自己的理想之梦时,会发现想要驾驭生活之舟是那么的复杂和艰难。

作为师范生,以后很有可能会当老师,那就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很多关于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学习了职业教育心理学后,我开始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有意识地记录了下来,发现里面有很多问题可以用心理学来解释、解决。

当代职校生的年龄在16-20岁,正出于人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一个由少年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从时代特征来看,当代职校生与以往职校生相比,个性心理面貌从接受转向思考,从闭锁转向开放,从关心书本转向关心社会。在当今社会变革与转型中,当代职校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面貌和心理矛盾。

在当今世界务实避虚的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在升学与择业竞争、完善自我、迎接挑战与适应未来的目标的驱使下,当代职校生的学习越发显得实用,不少学生将学习对自己的将来升学、生活、工作是否有用作为产生学习需要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往往是觉得有用就肯学、想学,觉得没有用就少学、厌学甚至逃学。他们认为:学习是为了将来到社会上能够有用,学了无用,还不如不学。现代生活使得职校生获得了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他们的“成人感”迅速增强,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成人了,开始具自主自立的强烈意识。他们对个性有着独特的理解,渴望拥有“酷毙”的、“帅呆”的鲜明个性,希望自己能够主宰、决定自己的一切,独立地走自己的路。所以他们试图摆脱所谓“独裁专制、家长式”的束缚,对“出自好心”的包办代替和别人的“指手划脚”特别反感。不难理解,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交织的21世纪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多方面都影响着当代职校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系统。“超前”的现代化的物质生活需要、多维自主的社会交往需要、提升自我的学习求知需要、新奇高雅的文化娱乐需要、自我实现的专业成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也理解的需要等,使得他们在需求满足上“似乎没有不需要的”,显得有些贪心不足,表现的甚至有些“贪婪”。越来越多的职校生强调自我与社会融洽,索取与奉献并重,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又比较注重自我,注重实际,这种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成为当代职校生价值

观的主流。毋庸置疑,健康向上、科学合理的心理状态是当代职校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其中也确实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一些消极甚至阴暗的负面心态,如“社会人”的实用心态、“时代人”的浮躁心态、“复杂人”的困惑心态、“无关人”的冷漠心态、“多余人”的悲观心态、”“对立人”的逆反心态。这些负面心态的产生和形成,既有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人格心理等主观原因,也有社会化、家庭影响、教育改革、体制变革等客观原因。这些负面心态岁不是很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很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障碍和过激行为,需要别人进行积极引导。

我们周围的朋友、同学,总会遇到很多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有很多人会产生自卑、自闭、厌学心理。他们会对人产生极强的依赖性,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不是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寻求解决的办法,而是一味地指望别人的帮助。这种帮助一旦失去,他们就会出现心理上和行为上的不知所措。有些人渴望理解并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多数人只是被动地等待他人来理解自己。一旦他们的优点被别人发现后,他们就会积极地处理问题。但不被认可或理解时,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其强烈的逆反心理,寻找各种机会发泄,甚至用过激的言行去伤害他人。有些人会表现出强烈的上进心,但当其良好的愿望难以达成时,他们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出现情绪上的波动。我发现很多人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遇事时不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就是一切听天由命。而且他们尤其注重观察社会的阴暗面,似乎看破了红尘,对一切都无所谓,所以不但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了信心,而且做起事来还会没有自己的原则和主见,放任自流。

我们要试着去了解问题的深层次方面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解决问题。

在与别人的交流过程中,我们要试着去尊重别人,学会真诚待人、宽容别人。

被尊重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尊重的需要是人的五大基本需求之一,它分为自尊和社会尊重两个方面。海伦·克林纳德认为:所有人都有一种被尊敬、被接受的基本心理需求,当这种需求不能被满足时,人们就会被强烈的动机所驱使去实现这种需要。

尊重包括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两个方面。尊重自己就是尊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自重自爱。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工作,尊重他人的感情、愿望、习惯和爱好,尊重别人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在交往中尊重他人,就能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在交际活动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别人就意味着对别人的理解,“理解能博万人心”,有了理解,就有了交往的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缺乏相互的尊重就谈不上理解,甚至会产生曲解,这显然不利于交往。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尊重他人,这既体现了我们内在的素质与修养,也容易成为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人。

常言道:“心诚则灵”。真诚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实践证明,人们在交往中最喜欢的人格品质是真诚。人际交往中真诚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人都有安全的需要。真诚会是人在交往时有明确的可知性和预见性,而不真诚或欺骗,则意味着与之交往的人有受到蒙蔽和侵害的可能,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只有真诚,才能使别人放心,赢得别人的信任,别人也才会与你推心置腹,披肝沥胆。真诚是人最可贵的品质,真才是美,真才可爱。虚假永远无聊乏味,令人生厌。在交往中贯彻真诚原则,就要正直无私,表里如一,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这样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信任,在感情上引起共鸣,是交往关系巩固和发展。

人出于确认和维护自我价值的需要,在与人交往中都有一种希望得到他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