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简介与

合集下载

丙肝预防和措施课件

丙肝预防和措施课件

第二部分
避免共用针头: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避 免共用针头,以防止丙肝病毒的传播
安全性行为:采取安全性行为,如使用 避孕套等,可以降低丙肝的传播风险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早期发现和治疗:本部分将介绍 早期发现和治疗丙肝的重要性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丙肝相关的 体检,可以早期发现丙肝并进 行及时治疗
第三部分
锻炼身体: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 体健康与免疫能力,减少丙肝的风险
减少酗酒:减少酗酒行为,可以降低肝 脏受损的风险,减少丙肝的机会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丙肝预防和措 施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第一Fra bibliotek分第一部分
简介:本部分将介绍丙肝的定义 和传播途径 什么是丙肝:丙肝是一种由丙型 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第一部分
传播途径: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 共用针头、输血、性传播等方式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预防措施:本部分将介绍丙肝的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接种丙肝疫苗是预防 丙肝的首要措施
就诊医院:就诊时选择正规医院和资质 医生进行治疗,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 性
药物治疗:丙肝有相关的药物治疗方案 ,及时采取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和治 愈丙肝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健康生活方式:本部分将介绍健 康生活方式对丙肝防控的重要 影响 均衡饮食:保持均衡饮食,提高 身体免疫力,有助于对抗丙肝 病毒
第四部分

丙肝分析报告

丙肝分析报告

丙肝分析报告简介丙肝,也称作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肝炎。

丙肝是一种慢性病毒性肝炎,全球范围内感染人数较多。

本文将对丙肝进行分析,包括病因、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1. 病因丙肝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进行传播。

以下为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通过共用注射器进行注射药物 - 通过血液暴露事故,如医疗工作人员被针头刺伤 - 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 - 母婴传播,即孕妇感染后将病毒传给胎儿2. 症状丙肝的潜伏期较长,大约为2周至6个月不等。

一些感染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比较轻微。

以下是一些丙肝感染的常见症状: - 疲劳感和全身乏力 - 肝区不适和上腹痛 - 黄疸(黄疸是由于肝脏受损而导致的黄色病症) - 恶心和食欲减退- 皮肤和眼睛发黄 - 深色尿液和浅色粪便3. 诊断丙肝的确诊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丙肝诊断方法: - 抗体检测: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检测丙肝病毒的抗体,包括IgM和IgG抗体。

- 血液检测:检测病毒的核酸,确认病毒是否存在。

- 肝功能测试:检查肝脏的健康状况。

- 肝穿刺活检:抽取患者的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

4. 治疗丙肝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消除病毒,并减少肝脏损伤。

常用的药物包括干扰素和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

此外,支持性治疗包括休息、饮食调节和避免酒精等。

5. 预防预防丙肝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

以下是一些预防丙肝的措施:- 使用安全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共用。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

- 定期进行丙肝疫苗接种。

- 注意安全性措施,减少工作或生活中发生血液暴露的风险。

结论丙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其传播途径多样,症状也有所不同。

及早发现、确诊丙肝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关键。

预防是避免丙肝感染的最佳措施,因此公众应加强对丙肝的认知和防护意识,同时积极参与病毒检测和疫苗接种。

丙肝预防及防治

丙肝预防及防治

一、丙肝注意事项:•丙肝的注意事项是许多丙肝患者及其家属十分关注的话题,了解丙肝的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治疗。

下面长沙方泰肝病医院王天民主任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

一般,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能喝酒,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吃油腻的食物,不能吃加工过的食物,不能吃发霉变质的食物,不能吃腌制的食物等。

•2、运动:适当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比如打太极、骑自行车、散步、慢跑等,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这也是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之一。

3、治疗:丙肝患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切勿轻信广告,偏方,私自用药,以免用药不当,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病情加剧恶化。

这是最重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

4、心态:丙肝的注意事项还包括丙肝患者一定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对于病情的恢复也是有帮助的。

•最后,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旦患上丙肝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丙肝是大家生活中常听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性是比较大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加上这种疾病的病发率比较高,很多朋友们都受到了伤害,现在都想要赶紧治愈疾病,但是不知道治疗丙肝期间的注意事项是什么,针对于这个问题,下面就听听专家的介绍吧。

1、饮食上,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调节饮食,进行辅助丙肝的治疗。

吃合适的食物,防止加重肝脏的负担,为肝脏恢复提供有利的帮助。

专家建议,丙肝患者应该注意禁食辛辣、刺激性强和油腻的东西,要尽量选择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有利于消化的食物。

2、治疗期间,接受针对性治疗。

由于丙肝具有一定的潜伏期,而且在这期间很容易发生变异,患者在治疗时,应该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这样可以减少并发症对患者身体的危害,避免错过最佳的丙肝治疗时机。

另外,在选择医院的时候,要尽量选择权威、专业的医院。

这将对患者的心理上也会有所帮助。

丙肝健康教育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丙肝健康教育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丙肝健康教育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标题:丙肝健康教育防治知识培训
简介:本文旨在提供关于丙肝的健康教育和防治知识培训,帮助人们了解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

正文:
第一部分:丙肝概述及传播途径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疾病,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了解丙肝的传播途径对于预防感染十分重要。

第二部分:丙肝的危害和预防
丙肝病毒感染后,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预防成为防治丙肝的重中之重。

在此部分,我们将介绍丙肝
的危害,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避免共用针具、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第三部分:丙肝的早期识别和筛查
丙肝的早期识别对于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本部分,我们将介绍一些早期识别的方法,如血液检测、肝功能检查等,并强调定期进行丙肝筛查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丙肝的治疗方法和医疗保障
丙肝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肝移植等。

在此部分,我们将介绍丙肝的常用治疗方法,并提供有关医疗保障方面的信息,以帮助患者获取合适的治疗和医疗资源。

第五部分:丙肝的心理支持和生活护理
患有丙肝的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和生活困扰。

在本部分,我们将介绍一些心理支持和生活护理的方法,如寻求家庭支持、加入支持小组等,以帮助患者积极应对丙肝带来的困难。

结语:
丙肝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但通过健康教育和防治知识的培训,我们可以提高对丙肝的认识和了解,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提高丙肝防治工作的效果,保护公众的健康。

内科学_各论_症状:抗-HCVAg阳性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症状:抗-HCVAg阳性_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抗-HCVAg阳性>>>
病因:
1.冷球蛋白血症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冷球蛋白血症指血清中存在4℃时呈可逆 性沉淀的γ-球蛋白,因组分不同而分为3 型:Ⅰ型冷球蛋白为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 等单克隆γ-球蛋白病变而产生的单克隆 免疫球蛋白;Ⅱ型冷球蛋白为混合性冷球 蛋白,由多克隆IgG及针对IgG Fc段的单 克隆IgM组成,
内科学症状部分:抗-HCVAg阳性>>>
病因:
性MPGN患者没有检测到HCV 抗原。现认为 HCV的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为HCV免疫复合 物介导所致,HCV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 积于内皮下及系膜,激活补体而继发细胞 增殖及炎症细 胞浸润。但HCV抗原是否独 立于冷球蛋白而介导肾小球损害尚不明确。 HCV感染性肾小球肾炎分类如下:
内科学症状部分:抗-HCVAg阳性>>>
诊断:
有轻度肾功能减退。20%的患者表现为肾 病综合征,另有20%~30%的患者在起病初 期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伴镜下血尿或 肉眼血尿、蛋白尿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 肾脏组织最常见的病理改变为弥漫增生和 渗出性肾炎,与膜增生性肾炎(MPGN)相类 似。常伴有血管腔内血栓、肾小球内单核 细胞浸润、肾小
内科学症状部分:抗-HCVAg阳性>>>
病因:
994年首先报道,后用针对特异性HCV抗原 的单克隆抗体在冷球蛋白症性MPGN患者肾 组织切片上检测到HCV相关蛋白,在12例 HCV阳性的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患者中有8 例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系膜区测及HCV 抗原沉积,而在8例HCV阴性的冷球蛋白血 症性MPGN患者没有检测到HCV 抗
诊断:
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肾炎表现或表现为 肾病综合征。症状不典型,常伴肝脏肿大, 病情多变,起病时以肾炎表现为主,一段 时间后又转为以肾病表现为主,无一定规 律可循。血清补 体正常或降低,循环免 疫复合物阳性,有的在肾小管内皮细胞中 找见乙肝病毒,肾穿刺活检或免疫电镜可 协助确诊。多数乙肝肾炎病例

丙肝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丙肝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丙肝的科普知 识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引言 丙肝的诊断 丙肝的治疗 结语
引言
引言
丙肝简介:介绍丙肝的基本情 况,如传播途径、感染方式等 。
丙肝的危害:介绍丙肝对人体 健康的危害,如肝硬化、肝癌 等。
引言
预防丙肝:介绍如何预防丙肝感染,如 注重个人卫生、避免高危行为等。
丙肝的诊断
丙肝的诊断
检查项目:介绍丙肝的诊断需 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如血清学 检查、核酸检测等。
诊断标准:介绍丙肝的诊断标 准,如血清丙型肝炎抗体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
丙肝的诊断
诊断误区:介绍可能会影响丙肝诊断结 果的误区,如药物影响、检测方法不当 等。
丙肝的治疗
丙肝的治疗
治疗方式:介绍丙肝的治疗方 式,如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 等。
治疗原则:介绍丙肝治疗的原 则,如早期治疗、适度用药、 合理饮食等。
丙肝的治疗
治疗效果:介绍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 果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
结语
结语
强调预防:再次强调预防丙肝 的重要性。 呼吁关注:号召社会各界关注 丙肝患者的权益,促进丙肝病 人的康复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专家论坛・解读《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李梦东作者单位:410038 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作者简介:李梦东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丙型肝炎病毒(HC V )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下称指南)[1],对我国丙肝的防治起到了推动和指导作用。

但是,在指南中仍有几个问题存在争议,值得提出来加以讨论。

一、HC V 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及其亚型 HC V 属于黄病毒科,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易变异。

S imm onds 把HC V 分为6个基因型(同源性在56%~72%),11个主要亚型(同源性74%~86%),可能还会发现新的亚型。

分型方法有型特异性引物PCR 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经型探针杂交法、直接测序法及基因芯片法等[2]。

当前在较保守的5’非编码区(5’NC 区)已证明至少有12a 、b 、c ,22a 、b 、c ,32a 、b ,4、5及6等6个大的基因型。

美国大多数分离株为基因1a 型(60%)及1b 型(20%)[3]。

王宇等调查证明,我国北方地区(沈阳、哈密及兰州)3型感染率为30%~50%,南方地区(南京、南宁、成都)则以2型感染为主(90%~100%),而杜绍财等的报告则认为北方(北京、西安)2型感染者为80%~85%,3型感染者为15%~19%;南方(重庆、武汉、广州、广西)2型感染者为80%~100%,3型感染者为0~13%[4]。

[指南]中认为我国1b 型(约占60%~80%)和2a 型较常见,其中以1b 型为主,某些地区有1a 、2b 和3b 报道,6型主要见于香港、澳门地区及南方边境省份,在[指南]中提到有3c 型,是很特殊的,但均未说明其地区分布及频率,显然与以往的结果出入较大,而无法参与对比。

也可能因研究方法的不同,所得结果混乱,很难进行正确评估。

喝咖啡能提高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

喝咖啡能提高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

喝咖啡能提高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简介丙肝,即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疾病。

它是一种慢性肝炎,能导致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目前,丙肝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等多种手段。

而喝咖啡作为一种常见的饮品,近年来被研究发现与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关。

本文将对喝咖啡能提高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阐述。

咖啡中的活性成分咖啡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咖啡因。

咖啡因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能够对抗丙肝病毒的侵害。

此外,咖啡还包含多种多酚类化合物,如儿茶素和咖啡酸等,这些物质也具有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可以提高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

咖啡与肝病进展的关系丙肝患者的肝脏病变常常伴随着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进展。

研究发现,适量饮用咖啡可以减缓肝纤维化的进程,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咖啡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发生。

此外,咖啡因还能够调节线粒体功能,促进肝细胞的代谢活性,有助于保护肝脏免受病毒和损伤的侵害。

咖啡与抗病毒治疗的关系抗病毒治疗是丙肝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可以增强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咖啡因能够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和感染,减少病毒在肝细胞中的增殖。

此外,咖啡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还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作用,能够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研究表明,同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和适量饮用咖啡可以提高丙肝患者的病毒清除率,缩短治疗时间。

咖啡对肝功能的影响丙肝患者常常伴有肝功能损害,如肝功能异常、黄疸等。

研究发现,适量饮用咖啡可以改善丙肝患者的肝功能。

咖啡中的咖啡因能够促进肝脏的解毒代谢功能,增加胆汁酸的合成和排泄,减轻肝脏负担。

此外,咖啡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还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能够防止肝细胞的损伤和坏死。

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可以降低丙肝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改善肝功能。

咖啡的饮用量和频率适量饮用咖啡对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有益的,但过量饮用可能会产生反效果。

丙、甲、丁肝

丙、甲、丁肝

丙肝由广东省肝病研究院医院转发1.丙肝简介: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

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但它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亚于乙型肝炎。

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

潜伏期约为2~26周,平均7.4周。

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 天。

2.丙肝诊断:诊断丙型肝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是否为阳性,二是有无肝脏损害及损害的严重程度。

病毒标志物主要包括血清抗—HCV(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HCV 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肝脏损害的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B超及肝脏病理组织学的检查。

丙肝病毒指标阳性加上肝功能损害的指标,即可明确诊断为丙型肝炎。

3.丙型肝炎病毒核醣核酸(HCVRNA定量,表示病毒繁殖的指标)HCVRNA的正常值应是1*10的三次方, 或者小于5.0+024.丙肝免疫力:人类对丙肝病毒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产生能力较差,能再感染不同株,甚至同株的丙肝病毒。

这可能与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在血中的水平低及其基因变异有关。

因此,丙肝病毒感染后不能使机体立即产生对它的抗体,或产生的抗体非常低,以致人类目前采用的方法不能发现这些抗体的存在。

因此,感染丙肝病毒后也像感染艾滋病一样有一个较长的“窗口期”。

尽管人们不断更新检测方法,使“窗口期”从原来的平均15周缩短到平均11周,但比起甲肝和戊肝的30天还是显得长多了。

如果在这种“窗口期”内去献血,丙肝病毒是完全可能蒙混过关的。

4.预防方法:目前丙型肝炎的疫苗在积极研制中,但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可供使用。

目前尚没有针对丙型肝炎的高效价的免疫球蛋白,普通丙种球蛋白也不能预防丙型肝炎。

5.症状:丙肝病人可表现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

如果其肝功能异常,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抗-HCV)和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CV-RNA)阳性,可诊断为急性丙型肝炎;如果丙肝病程超过6个月,或无肝炎病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抗-HCV)和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CV -RNA)阳性,可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

丙肝简介

丙肝简介

丙肝简介主讲人月日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 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丙型肝炎主要有以下几个传播途径:1,血液传播⑴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⑵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

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

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

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其他途径: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

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V RNA。

通常潜伏期2-26周,平均50天;输血感染者潜伏期较短为7~33天,平均19天。

出现临床症状时,仅50%~70%患者抗-HCV阳性,3个月后约90%患者抗-HCV阳转。

疾病预防:(一)丙型肝炎疫苗预防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丙型肝炎。

(二)严格筛选献血员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推行无偿献血。

HCV简介

HCV简介

1. 为何要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所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

从严重程度看,丙型肝炎有可能只出现几周轻微症状,也可能终身患有严重肝病,并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癌。

丙肝具有高隐匿性、高漏诊、高慢性化三大特点。

目前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丙肝。

全球每年有三、四百万人感染丙肝病毒。

约有1.5亿人患有慢性丙肝,并面临发生肝硬化和/或肝癌的风险。

每年有35万余人死于与丙肝相关的肝脏疾病。

丙型肝炎的监测方法有多种,包括丙肝病毒抗体酶免疫反应,重组免疫杂交法,和丙肝病毒核糖核酸定量测定。

其中,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定量测定,可以在病毒感染1-2周之内就检测出病毒RNA的存在。

然而抗体则需要感染以后很长时间才能被检测到。

根据病毒RNA的存在,丙肝病毒感染并存在体内6个月以上的称为慢性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通常在感染病毒的前几十年没有表征,因此它的发现通常是因为检测到相关肝脏酶水平的升高,或者对高危易感人群的筛查。

但是检测无法区分慢性与急性。

对婴儿的检测更加困难,因为母体抗体可以在婴儿体内存在长达18个月。

(/liver/info-progress/show-60538_35.html) 由于HCV复制所依赖的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致使其基因组发生突变的频率较高,从而更容易逃避机体的免疫识别。

HCV的高度变异性,使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患者、甚至同一患者的不同病程中均呈现不同基因型。

通过测序技术检测丙肝病毒的不同突变称为丙肝病毒的分型。

丙肝病毒有六个基因型,而不同的基因型可能会对治疗产生不同的反应。

因此,在开始治疗前需要认真筛检,以确定最适当的治疗方案。

不同型别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伤程度不同,导致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

对HCV基因进行分型有助于了解HCV感染的分布特征、变异及进化演变情况,有助于丙肝疫苗的研制。

丙肝症状哪个年龄发病比较高

丙肝症状哪个年龄发病比较高

丙肝症状哪个年龄发病比较高引言丙肝,全称为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疾病。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肝炎类型之一,而且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较高。

丙肝的症状和发病年龄与多种因素相关,本文将探讨丙肝症状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

丙肝症状简介丙肝的潜伏期长,患者可能在感染之后多年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在早期感染丙肝病毒后,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即所谓的无症状感染。

然而,如果病毒继续存在体内,肝脏可能会逐渐受损,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和并发症。

丙肝症状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丙肝的发病年龄分布较广,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感染。

下面将详细讨论丙肝症状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

婴幼儿期婴幼儿感染丙肝病毒的机会相对较低,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一般不会接触与血液有关的传播途径,比如被针头刺伤或输血。

然而,在母亲怀孕期间感染丙肝病毒的婴儿,可能会在出生后出现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包括黄疸、肝肿大、食欲不振等。

因此,对于有丙肝病史的孕妇,应该采取措施来降低传染给婴儿的风险。

儿童和青少年期随着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交范围扩大,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儿童和青少年期的丙肝症状可能与成年人类似,包括疲劳、肝肿大、食欲不振等。

然而,由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免疫系统较为健全,他们更有可能在感染后自身清除病毒,因此相对较少出现丙肝慢性肝炎的情况。

成年人成年人是丙肝的主要感染人群。

在成年期感染丙肝病毒后,患者可能长期处于无症状状态,也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典型的丙肝症状包括疲劳、腹部不适、食欲不振、肝肿大等。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和全身瘙痒的症状。

如果丙肝病毒感染持续时间较长,肝脏可能会逐渐受损,发展成为慢性肝炎,进而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下降,老年人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老年人患丙肝后的症状可能与成年人相似,但由于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可能较差,他们可能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肝炎症状和并发症。

丙肝健康教育

丙肝健康教育

丙肝健康教育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输血、共用注射器以及性接触等途径。

丙肝病毒可以在人体内长期潜伏,导致慢性丙型肝炎。

尽管丙肝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感染会导致肝脏炎症、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增加患者患肝癌的风险。

为了预防丙肝的扩散和传播,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刮胡刀、牙刷等个人用品,以及注射器、针头等针刺工具。

2. 及时接种疫苗:目前已经有丙肝疫苗可供接种,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丙肝的感染。

3. 注意安全性行为:避免性接触过程中发生不安全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与多个性伴侣关系等,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丙肝病毒感染情况,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5. 避免过量饮酒:酒精的摄入会对肝脏造成负担,增加丙肝患者肝损害的风险。

6. 加强对丙肝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知和预防意识,促进社会对丙肝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总之,通过加强对丙肝的认知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丙肝的传播并保护自己的健康。

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布综述

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布综述

昆碉修忧学 报 2020, 42 (6) : 98 - 101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ISSN 1674 - 5639 CN 53 -1211/G4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布综述马莹莹-李丽娟2*收稿日期:2020 -03 -12作者简介:马莹莹(1995—),女,吉林榆树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通讯作者:李丽娟(1977—),女(白族),云南大理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E-mail :lelejuan@ 126. com.(1.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 大理671000;2.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理大学澜湄人类健康研究中心,云南大理671000)摘要:为探明丙肝发病率和其病毒基因型在全国的地理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使用SPSS23. 0软件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及七大地理区域的丙肝发病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7. 69/10万人)和西北地区(20.51/10万人)的发病率最高;丙肝病毒的基因亚型地理分布差异明显,主要为la 亚型、lb 亚型、2a 亚型、3a 亚型、3b 亚型、6a 亚型.关键词:丙肝;丙型肝炎病毒;地理分布;发病率;基因型中图分类号:R1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639 (2020) 06 -0098 -04DOI : 10. 14091/j. cnki. kmxyxb. 2020. 06. 021Overview of the Distribu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in ChinaMA Yingying 1 , LI Lijuan 2 *(1.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 Dali University , Dali, Yunnan , China 671000;2. Lan Mae Human Health Research Center of Dali University ,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 Dali University ,Dali , Yunnan, China 671000)Abstract : To ascertain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C and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its viral genotype across the country, with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 SPSS 23. 0 was used to collate and analyze the incidence data of hepatitis C in 31 provincialadministrative regions in the mainland , and related literature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incidence rates was in Xinjiang (37. 69/10 million people ) and the northwest region (20. 51/10 million people ) ; the genetic sub-type of hepatitis C virus showed significant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 mainly subtype 1 a , subtype 1 b , subtype 2a, subtype 3a, subtype 3b, subtype 6a.Key words : hepatitis C ; HCV ;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 incidence rate ; genotype目前,全球约有1.85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 ),其中慢性感染者约为 1. 3 ~ 1.7亿人.每年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丙肝)的新发病例约为3.5万例.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新增了近175万丙肝病人,患者总数达到了 7 100万人,其中美洲区域有7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东地中海区域有1 500万、西太平洋区域有1 400万、欧洲区域有1400万、东南亚区域有1 000万、非洲有1 100万,患者数量以东地中海地区、西太平洋地区和欧洲居多,丙肝流行情况在各国之间和国家内部之间差异较大.反观我国,仅2015年传染病网报系统中报道的丙肝患 者就超过了 20. 79万人,约占2015年全球新增病例的11.88%,可想而知其丙肝流行程度更为严 重.因此,清楚地了解丙肝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对其第6期马莹莹,李丽娟: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布综述99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资料与方法1.1资料资料主要来源于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查阅了这3个数据库中2012—2018年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丙肝流行特征的相关文献,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学数据公布的2004—2015年的丙肝发病数据.1.2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SPSS23.0软件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及七大地理区域的发病人数、发病率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2结果2.1发病率分布2004-2015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丙肝发病率排名前3位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河南省,如表1.中国七大地理区域发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西北、东北、华南、华中、华北、西南、华东,如表2.从各省市发病率的分布情况来看,与孙海泉等⑴的研究结果:国内丙肝的地理分布主要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基本吻合.表12004-2015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丙肝发病率情况地区发病总人数平均粗发病率/(10万)“地区发病总人数平均粗发病率/(10万)"新疆9602637.69重庆24032 6.92青海1672124.97天津14697 6.82河南26899723.78四川66846 6.81甘肃7155522.97宁夏5058 6.79吉林7325722.36贵州29260 6.68内蒙5627219.25河北54515 6.43山西6389015.33安徽33918 4.64广西8659415.27福建20762 4.47广东15924713.60江西21144 4.00海南1375813.37浙江23876 3.84辽宁6723213.00北京5549 3.79黑龙江5833612.72上海8964 3.70陕西5475612.20江苏24570 2.65云南6066911.11山东25075 2.21湖南740519.49西藏2050.59湖北58218&42合计163805010.26表22004—2015年全国七大地理区域丙肝发病率情况地理分区发病总人数平均粗发病率/(10万)“西北地区24432120.51东北地区19882515.25华南地区25959914.10华中地区42241013.49华北地区19492310.16西南地区1808077.81华东地区137165 3.35合计163805010.26对2012-2018年知网、维普和万方3个数据库中我国丙肝流行情况方面文章进行梳理,得到18个省以及直辖市的最新丙肝地理分布情况,这18个省(直辖市)丙肝发病率或发病人数排名前3的市(区)分别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阿勒泰市、喀什市)⑵;甘肃省(金昌市、武威市、张掖市)[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⑷;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松原市)⑸;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深圳市)[61;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柳州市、梧州市I®;河南省(郑州市、焦作市和济源市)⑻;湖南省(怀化市、邵阳市、衡阳市)⑼;湖北省(孝感市、武汉市和荆州市)[,0];江西省(萍乡市、南昌市、九江市)[,1];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2];天津市(南开区、滨海新区、红桥区)[13];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房山区)[,4];云南省(普洱市、怒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51;重庆市(渝中区、巴南区、南岸区)[,6];安徽省(阜阳市、亳州市、淮州市)M;福建省(莆田市、福州市、泉州市)[,8];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阳】.2.2基因型分布从全国范围来看,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也有南北差异,且各基因型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有所不同.国内主要流行的丙肝病毒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1型、2型、3型和6型;其亚型流行情况依次是:lb亚型、2a亚型、6a亚型、3b亚型、3a亚型和la亚型.lb亚型:lb基因亚型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从时空分布上来看,该亚型最早岀现在北方并逐渐向南方迁移.2a亚型:2a亚型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0】.100昆明学院学报2020年12月从时空分布上来看,最早出现在西北地区,然后逐渐向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和华中地区迁移.6a亚型:6a亚型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华南地区8). 6a亚型主要是从越南流入我国,因此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最先出现感染者,其次由于广东省的人口流动,6a亚型逐渐向海南省、福建省和湖南省等省份迁移.从吴涛等⑺]对海南省慢性HCV感染者的基因型调查研究结果可知,6a亚型已经超过2a亚型成为发病率第2高的HCV基因亚型.3b亚型:3b亚型与6a亚型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其都是近几年开始增多的HCV基因型,但云南省的3b亚型比例明显高于贵州省和四川省,贵州省丙型肝炎的3b亚型例数已超过6a亚型〔旳,广西壮 族自治区丙肝病例中位列第3的亚型是3b亚型叫3a亚型:3a亚型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炉).我国周边主要流行3a亚型的国家是巴基斯坦.la亚型:la亚型在我国丙肝病例中较少出现,其有可能是由国外流入我国.此外,我国各省市发病情况有所不同,陕西省la亚型的比例排在3b 亚型后,且较6a亚型多⑵〕;山东省g亚型比例位列全省病例数的第3,且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㈤).此外,苏迎盈等刖研究表明,我国北方丙肝的基因型种类较南方少,如黑龙江省的丙肝基因型只有lb亚型、2a亚型和少量的lb和2a的混合型皿】.3讨论综合我国许多学者对丙肝的研究结果可知,我国丙肝流行较为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从基因型的地理分布来看,丙肝病毒基因型1型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分布,且该基因型丙肝的治愈率和好转率较低;2)从发病率的地理分布来看,我国丙肝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西北地区,原因可能是西北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近1/3,但其经济、交通相对落后,群众健康意识较差,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相对落后所致.整体来看,我国目前关于丙肝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鼓励直接有效治疗药物的研制和上市,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检和管理,加强对民众丙肝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3】.但是我国丙肝病毒基因型的地理分布南北差异较大.如龚卫锋等"9〕对陕西地区丙肝病毒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6型中只有6a亚型,而云南省楚雄州的6型丙肝病毒除6a亚型外还有6n,6u,6v[34].此外,丙肝发病的地理分布为北髙南低,城镇高于农村.以上两点都说明我国各地区丙肝发病情况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我国丙肝防控措施和政策,在具体实施时除了按国家统一方法防治外,还要依据各地区间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做出调整,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和临床抗病毒治疗.丙肝还多与其他疾病相关联,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艾滋病.我国最早出现艾滋病的地区是云南省,随后其一类聚集区逐渐变为整个西南地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二类聚集区是西北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这与丙肝的主要流行地区和城镇高于乡村的趋势相同白].由此可见,我国丙肝防治还需与其他疾病联防联控,在丙肝高发的地区建立与艾滋病等其他相关疾病的综合防治体系,提高筛检准确率.此外,我国丙肝病毒的基因型主要为1型、2型、3型、6型4种类型,未出现4型和5型的流行趋势,但是在国境口岸的入境人群中发现了较多携带4型和5型丙肝病毒的病例;珀,因此应加强对外籍人员的检查,避免新型病毒型流入我国造成流行.就丙肝这一传染性流行病来看,研究发病率的地理分布有利于对各地整体发病情况的把握,而分析基因型的地理分布可以为临床治疗和不同传播途径提供有力的防治依据,因此地理分布对丙肝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对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基因型的地理分布进行综述.地理分布中,由于各地区发病率的文献资料不齐全,只能根据已有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因此尚未全面覆盖全国各个省市,相关工作有待下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参考文献][1]孙海泉,肖革新,郭莹,等.中国2008—2012年丙肝流行规律及空间聚集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3):286-289.[2]刘同中,马鑫,刘万里,等.新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 42(23):4237-4239,4264.[3]蒋小娟,孟蕾,刘新凤,等.甘肃省2009-2013年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时空聚集性探测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8):867-870.第6期马莹莹,李丽娟: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布综述101[4]赵立华,靳峰,陈晓颖,等.2005-2014年宁夏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11):1270-1272,1277,1350. [5]彭月华,戚潇丹.吉林省2005-2014年丙型肝炎流行状况分析[J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5(4):366-367. [6]付笑冰,林鹏,李艳,等.广东省2005-2013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5(5):435-43&[7]谭超,王学燕,陈钦艳,等.2004-2015年广西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应用预防医学,2016,22(4):321-323.[8]李洁,杨文杰,王哲.河南省2004-2012年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8):1066-106&[9]刘源,刘富强,陈立章,等.湖南省2010-2015年丙型肝炎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与短期发病趋势预测[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2):146-150. [10]刘雷,张连生,汤恒,等.湖北省2004-2012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732-734.[11]龚正华,尹梅,杨晴,等.江西省2005-2013年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1):99-100.[12]李澄.1997—2010年内蒙古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2):184-185.[13]陈静.天津市丙型肝炎疫情分析及报告质量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6.[14]高建华,苏宁,黄若刚.北京市2010—2015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6,23(5):308-310.[15]崔文庆,张琬悦,张秀劭,等.云南省2011-2016年丙型肝炎疫情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7(5):343-346.[16]唐路,张燕,幸奠国,等.基于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的重庆市丙型肝炎发病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1):80-84.[17]崔利利,王建军,曹琛,等,安徽省外省报本地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及其报病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2):2116-2120.[18]连巧龄,吴韶彬,陈亮.2005-2015年福建省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I-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1):56-59.[19]祁寅乐.江苏省HCV分子流行病学与种系地理学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3.[20]Lil L,WANG M,XIA W J,et al.Migration patternsof Hepatitis C Virus in China characterized for five majorsubtypes based on samples from411volunteer blooddonors from17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J].Journal of Virology,2014,88(13):7120-7129. [21]王敏,许茹,戎霞.等.中国HCV2a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J-广东医学,2018,39(12):1789-1794.''{22]袁国盛,赖静兰,周元平.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与挑战[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8):509-511.[23]吴涛,王家健,许小珍,等.海南省163例汉族HCV慢性感染者中的基因型分布[J].中国热带医学,2016,16(9):873-876.[24]周攀,唐敏,邓正华,等.丙型肝炎病毒3b、6a基因亚型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分布及变化[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6):763-766.[25]杨兴林,梁跃东,李勇富,等.贵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亚型分布状态[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39(4):486-489.[26]朱明月,苏明华,江建宁,等.广西地区不同传播途径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与基因型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9):3534-3538.[27]聂滨.张开炯,刘靳波,等.中国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回顾及Meta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0):2876-2881.[28]杨松,鞠威,冯胜虎,等.中国大陆地区基因la亚型丙型肝炎病毒系统进化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4(4):5-7.[29]龚卫锋,张养民,郭晓波,等.陕西地区丙肝患者分型与疗效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8,39(8):64-68.[30]孙雯雯,王秀芹,陈冬哲,等.山东地区448例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分型状况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6):2338-2339.[31]苏迎盈,刘慧鑫,汪宁.中国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1):80-84.[32]张怡,陈思.黑龙江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3);3365-3366.■[33]刘孟嘉,陈文,蒋虹丽.消除丙型肝炎的全球进展[J].中国卫生资源,2020,23(1):43-48.[34]王志勇,李应,徐升,等.云南楚雄丙型肝炎基因型分布的特点[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5-11.[35]钱莎莎,郭巍,王丽艳,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我国艾滋病聚集性流行的空间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6):1064-1067.[36]田绿波,陈肖潇,贺黎铭,等.国境口岸入境人群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研究[J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2):903-907.。

患丙肝皮肤有什么表现

患丙肝皮肤有什么表现

患丙肝皮肤有什么表现简介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

除了对肝脏有明显的影响外,丙肝还可能表现出一些皮肤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患丙肝时可能出现的皮肤表现,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些症状。

皮肤症状1. 皮肤黄疸由于丙肝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患者往往会出现黄疸的皮肤表现。

皮肤和眼白部分会呈现黄色,这是由于胆红素在血液中的积累导致的。

黄疸的程度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它往往是丙肝患者皮肤最明显的症状之一。

2. 皮疹丙肝患者也可能在皮肤上出现不同类型的皮疹。

这些皮疹可能包括红疹、斑丘疹、水疱等。

皮疹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的。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会释放一些细胞因子来抵御病毒感染,但有时候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导致皮肤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皮疹。

3. 瘙痒丙肝患者还经常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炎症反应或胆红素积累导致的。

瘙痒的程度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它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的影响。

4. 皮肤萎缩和萎缩性纹理长期患有丙肝的患者,在肝功能逐渐受损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皮肤萎缩的现象,尤其是在四肢和躯干部位。

皮肤萎缩通常伴随着萎缩性纹理的出现,这是由于弹性纤维的破坏所导致的。

这些皮肤变化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对自身形象的不满和焦虑。

5. 皮下出血和瘀斑由于丙肝影响了凝血功能,患者往往更容易出现皮下出血和瘀斑。

这些出血点和瘀斑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如腿部、手臂和躯干。

严重的情况下,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内脏出血的情况。

6. 黄色瘤黄色瘤是指在皮肤表面形成的黄色肿块。

虽然黄色瘤并非丙肝的特异性表现,但这种表现在丙肝患者中较为常见。

黄色瘤的形成与肝功能损害和代谢紊乱有关,是患者长期发展到肝硬化的一个标志。

7. 手足症候群手足症候群是指患者手脚发凉、发绀、水肿等症状的综合征。

丙肝患者可能会经历这种症状,尤其是在肝硬化发展的后期。

手足症候群的发生与肝功能衰竭、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

丙肝抗原+抗体联合检测

丙肝抗原+抗体联合检测
不受非特异性IgG抗体干扰、特异性强 标本无需稀释,增强检测敏感度 双抗原一步法、节省检测时间,快速
检测方法
温育时间:15min+10min 结果判定:比较抗原孔及抗体孔S/CO,输出较大的S/CO作为最终结果
S/CO≥1有反应性,S/CO<1无反应性
检测方法
LiCA-HCV Ag/Ab KIT
5’-非编码区
背景简介
丙型肝炎
全球卫生问题 完全治愈时代
2019年 某省血液透析感染(69例)
DAA(2011年) 直接抗病毒药物
背景简介
WHO 2030
消除丙肝目标
为实现WHO 2030消除丙肝目标, 中国政府出台《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 规划(2017-2020年)》,重点强调 以下两点
阴性参考品符合率 阳性参考品符合率
5/
灵敏度
≤15%
精密度
要求 29/30 29/30 ≥2/4,L4阴性 ≤15%
检测结果 29/30 30/30
3/4,L4阴性 ≤15%
分析性能(2)——临床比对
确认阳性样本检测流程
检测
结果+
判定+
结果-
复测
结果+
结果-
比对流程
随机样本检测流程
检测
结果-
判定-
0.36 (0.36/0.21 ) 0.37 (0.37/0.20 ) 0.39 (0.39/0.20 )
0.44 (0.44/0.20 ) 0.36 (0.36/0.19 ) 0.86 (0.86/0.19 ) 8.86 (8.86/0.18) 3.71 (3.71/0.17) 5.49 (5.49/0.18) 5.75 (5.75/0.20) 7.44 (7.44/0.23)

肝炎综述

肝炎综述

肝炎综述肝炎(Hepatitis)是肝脏的炎症。

肝炎的原因可能不同,最常见的是病毒造成的,此外还有自身免疫造成的。

酗酒也可以导致肝炎。

肝炎分急性和慢性肝炎。

各型肝炎的病变主要是在肝脏,都有一些类似的临床表现,可是在病原学、血清学、损伤机制、临床经过及预后、肝外损害等方面往往有明显的不同。

简介肝炎,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和毒物、酒精等,侵害肝脏,使得肝脏的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它可以引起身体的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这只是“肝炎”家庭中一个最重要的分支,而上文中所说的肝炎则是指广义上的肝炎,并不仅仅限于病毒性肝炎。

有时人体营养不良、劳累,甚至一个小小的感冒发烧,都有可能造成肝功能的一过性受损。

肝炎通常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病因来分,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根据病程长短来分,可以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慢性肝炎又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等。

临床上对肝炎的诊断,通常是结合了上述多种方法分类的,早期肝炎一般用五味子的养肝片可以恢复缓解。

现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甲型肝炎的感染常因年龄与地区的不同而异,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且农村高于城市,一般为50%~80%。

据此推算,中国有7亿~8亿人感染过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根据对黑龙江、河北、河南及湖南四省10484人的调查发现为58%。

据此推算,有6亿~7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

至于丙型肝炎,在中国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但在输血后的肝炎中,国内为60%~80%。

丁型肝炎几乎都发生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上。

根据对全国17个地区1764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组织开展的检查发现,丁型肝炎抗体阳性者有167例,检出率为9.47%。

由于戊型肝炎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尚未普及,因此其在国内流行情况尚不清楚。

丙肝2a型的治疗方案

丙肝2a型的治疗方案

丙肝2a型的治疗方案简介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一种肝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丙肝被分为六个基因型,其中2a型是其中之一。

丙肝2a型的治疗方案是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少肝脏损伤以及避免疾病进展的关键。

丙肝2a型的特点丙肝2a型是常见的丙肝病毒基因型之一。

和其他基因型相比,2a型具有一些特点:1.对部分抗病毒药物敏感。

2.治疗后的病毒学应答率较高。

3.在肝脏病变方面与其他基因型相比较轻。

基于以上特点,我们可以制定一种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案来管理丙肝2a型患者的病情。

2a型治疗方案1. 评估患者的合并症和肝功能状态在制定治疗方案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特别是必须评估以下因素:•肝功能状态:包括转氨酶水平,凝血功能和肝脏纤维化程度。

•合并症:如肝硬化、肝癌等。

•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史。

这些评估结果将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2. 抗病毒治疗目前,丙肝2a型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抗病毒药物治疗。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Ledipasvir):是直接作用于丙肝RNA聚合酶的一种新型抑制剂,通过干扰病毒RNA的复制过程,从而抑制病毒的生长和复制。

剂量为每日一片,连续12周。

•达卡他汀(Daclatasvir):是一种丙肝特异性的直接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RNA复制酶来抑制病毒的增殖。

剂量为每日一片,连续12周。

•草酰胺(Sofosbuvir):是一种口服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可以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

剂量为每日一片,连续12周。

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所以在使用之前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评估。

3. 个体化治疗针对丙肝2a型患者的治疗方案应该是个体化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疾病进展、合并症、病毒学应答结果等,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和随访,以监控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如果病情稳定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医生可能会考虑减少治疗药物的剂量或停止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型肝炎简介及乙肝防控策略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第一部分丙型肝炎简介引言肝炎是肝病中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其致病因素可以是:生物因子或非生物因子两大类。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是长期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严重程度居各类传染病之首。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第一单元病毒性肝炎的分类与病原学特征病毒性肝炎的分类名称发现核酸科属代表株甲型肝炎197+RN微小肝炎病毒属甲型肝炎乙型肝炎196DNA嗜肝正嗜肝乙型肝炎丙型肝炎198+RN黄病毒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197-RNA?δ病毒属丁型肝炎戊型肝炎198+RN?戊型肝炎戊型肝炎五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及临床特征名称传播途径我国流行率临床预后疫苗甲肝粪-口80.90%急性、良好有乙肝皮、粘膜损伤57.63%急性、慢性有丙肝皮、粘膜损伤 3.20%急性、慢性无丁肝皮、粘膜损伤 1.15%急性、慢性无戊肝粪-口17.20%急性、良好无丙型肝炎病毒理化特性氯仿,1:1000福尔马林,β-丙内酯,紫外线照射,100℃6分钟,60℃10小时等条件下病毒均可灭活。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据WHO报道,全球HCV感染率为3%,大约有1.7亿人感染,每年新发感染病例约3.5万人左右。

世界各地感染率差异较大,美国的感染率在1.3%-1.6%;而埃及为15%。

我国的丙型肝炎抗体标化阳性率为:3.2%,总体上北方(3.6%)略高于南方(2.9%)。

上海最低:0.9%,辽宁最高为5.1%。

我省抗-HCV阳性率为2.38%。

丙型肝炎传播传染源:HCV感染者,即急、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

平均潜伏期为6-9周。

传播途径:经体液传播:主要途径。

丙型肝炎可以通过献血(特别是单采血浆)造成一定范围的暴发。

在河北的固安县就曾发生过由于献血或献血浆引起的较为严重的丙型肝炎暴发。

经血传播:通过输入污染HCV的血液或血制品;献血或反复透析过程中的交叉感染;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均可造成HCV传播。

输入含HCV的血液最易感染,也可通过反复接触微量血液传播。

共用注射器也是目前的重要途径。

研究显示:在静脉吸毒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28.68%。

性接触传播:从丙型肝炎感染者的精液、阴道分泌液中极易检测到HCV-RNA,其配偶HCV感染率高于家庭其他成员和一般人群,说明HCV存在性接触传播的危险,多性伴或男性同性恋者感染的危险性更高。

如果存在HIV 感染或性病感染几率将大大增加。

研究显示:在卖淫女中抗-HCV 阳性率为9.83%(正常人群为2.28%)。

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方式确实存在,但一般认为传播机率远比乙肝为低,转归相对较好。

传播几率在2%-5%之间,但是如果同时伴有HIV 感染,传播几率可达20%。

易感性:人群对HCV 普遍易感,但感染多见于青壮年。

儿童感染后常呈无症状感染状态,但40岁以上中、老年易呈急性肝炎。

感染或病后免疫持久性尚不清楚,但已证实可发生反复感染。

注射免疫球蛋白不能使机体免于HCV 感染。

第二部分 乙肝防控策略 肝 癌 病 人一、 HBV 流行病学乙肝的流行特征我国是HBV 感染高流行区,慢性乙肝现患人数为2000万。

电镜下外周血中乙肝病毒形态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中有3种形态颗粒: 小球形颗粒(22nm )世界中国20亿 6.9亿 3.5亿 1.2亿 75万28万曾受到HBV 感染的人数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死于HBV 感染引起的疾病人数管形颗粒 (22×50—500nm)完整的病毒颗粒,又称为Dane 氏颗粒(42nm) 3种颗粒中以小球形颗粒为多乙 型 肝 炎 病毒HBV 的抵抗力HBV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30-32℃时可存活至少6个月,在-20℃时可存活15年。

60℃加热1h ,98℃加热1min ,乙醚或pH2.4处理6h 均不能完全灭活HBV 。

在121℃高压20min 、100℃干烤1h 、100℃直接煮沸2min 、0.1%高锰酸钾2-5min 、1:4000甲醛37℃ 72h 、2%戊二醛10min 、0.5%过氧乙酸、3%漂白粉溶液、5%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处理可灭活HBV 。

灭活后的HBV 无感染性,但免疫原性仍可保留。

乙型肝炎的传播模式完整的H B V 颗粒管状颗粒 小球形颗粒注:全国乙肝血清学调查24681012140510152025303540455055年龄(岁)H B s A g 阳性率(%)1992年2006年不同地区人群HBsAg 流行率15岁以下儿童HBsAg 携带率结果比较--控制乙肝2468101~45~1415~59年龄(岁)H B s A g 流行率(%)东部中部西部传播途径不同体液中乙肝病毒的浓度乙肝的传播途径体液交换 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围产期传播)水平传播 医源性传播 生活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在我国这种传播方式最为重要,有1/3左右的ASC 为此途径感染。

母婴传播包括3个阶段: 宫内传播:出生前已被感染。

产程传播:分娩时被感染。

高 中低 血液精液 尿液 血清 阴道分泌液 伤口渗出液 唾液汗液 泪液 乳汁 羊水产后(哺乳期)传播:抚养过程中被感染。

宫内传播生殖细胞携带有HBV;妊娠期末,胎儿体积迅速增大、活动,造成胎盘损伤,使母血直接进入胎儿体内;宫内传播的机率<5%。

目前,宫内传播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产程传播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的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染。

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

产前或产程中胎儿吸入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而感染。

哺乳期传播出生后通过哺乳、日常看护、清洗等等密切生活接触的造成的水平传播HBV的传播途径医源性传播它主要是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物品,或意外地接触污染的血液或体液等途径,使HBV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而感染。

输血(血浆);Ⅷ因子;白蛋白等。

器官或组织移植医疗器械(有创性诊治);不洁注射;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某些牙科器械消毒不便;职业接触;目前国家检定所批批检的试剂1994年以来国家要求血液筛查试剂批批检定的5种有:HBsAg、HIV、HCV、梅毒及血型试剂。

相关研究举例HBV的职业传播(孙永德等)医学和师范院校学生毕业一年后HBV新感染情况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表明家庭成员中可造成彼此间的传播。

其主要通过:性接触、接吻、共用牙刷、剃须刀、茶餐具等。

唾液作为传播媒介,在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中意义重要唾液本身就可以查出HBsAg。

口腔粘膜、牙龈的破溃出血可混合在唾液中双亲对子女HBsAg感染的影响双亲HBsAg情况被检子女数子女HBsAg阳性数阳性率(%)父母均阳性* 452 199 44.03母阳父阴性* 2697 1035 38.38父阳母阴性2979 536 17.99父母均阴性26173 2049 9.20接触传播在对幼儿园(3—5岁)儿童的HBV感染状况研究中观察到,在HBsAg阳性率高的班级,其易感儿HBsAg年阳转率明显高于HBsAg阳性率低的班级。

原班级HBsAg 易感HBsAg年阳转阳性率(%)儿童数率(%)<10 166 2.49>10 282 4.61性传播异性间传播同性间传播夫妻间传播有HBV携带者的家庭较无HBV携带者的家庭成员中,HBsAg的检出率高6.8倍、Anti-HBs 高2.7倍。

新婚夫妇中,一方HBsAg阳性,另一方未受感染,婚后经过2.25年,原未受感染方有52.6%发生感染,其中14%将变成HBsAg携带者。

相关研究举例HBV的性传播(房孝生等)婚后27个月易感一方HBV感染状况分组性别HBsAg阳性HBV感染性接触传播性接触在乙肝的传播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在卖淫妇女中HBVm阳性率为89.47%;HBsAg阳性率20.24%。

不同年龄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后果HBV 、HCV 病毒感染的转归二、 HBV 感染的血清学标志我国常用的乙肝诊断试剂(1)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是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其物质分子吸收化学能产生光的辐射显性感染慢性感染感染时的年慢性感染显性感1-6月7-12月龄1-4岁较大儿童和成人20406080100 80604020 0现象。

具有特异性佳、灵敏度高、检测快速、重复性好、无放射性等特点,目前应用较广临床。

(2)放射免疫法:对抗-HBs的检测灵敏度优于EIA。

因此,RIA更适于流调和疫苗免疫效果验证。

不适于临床。

(3)酶联免疫法:一般不适于流调。

因抗-HBs检出率较低,难以定量检测。

(4)聚合酶链反应:不作常规诊断,多用于科学研究。

操作要求严格,同时价格昂贵。

(5)胶体金纸片法:用于HBsAg的检测,分辨率可达0.5ng/ml(相当于EIA试剂选),快速易读。

可用于婚检、孕妇筛查,现正推广应用。

目前已有“两对半”的试剂,但特异性和灵敏性还有待加强。

乙肝病毒抗原HBsAg: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PreS蛋白含中和决定簇,并有细胞免疫功能。

HBcAg:有很强的免疫原性,但不能诱生中和抗体。

难以在血液中查到。

HBeAg:血液中常能查到,能诱生HBeAb,不能中和HBV,但能与HBV和管形颗粒凝集。

HBxAg:是一个具有广泛活性的反式调节因子,可能与肝细胞癌有关。

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

2、实验室检查:肝脏功能异常(ALT明显升高)。

3、病原学或/和血清学检测有阳性发现(有以下之一):血清或肝组织内HBsAg阳性或HBcAg阳性血清或肝组织内HBV-DNA(血清HBV-DNA聚合酶阳性)血清HBsAg和抗-HBc IgM阳性无症状HBV(HBsAg)携带者的诊断标准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

肝功能正常。

血清HBV(HBsAg)阳性,并持续6个月以上。

常见乙肝血清学检测指标的主要意义三、HBV感染的预防HBV感染的预防因HBV感染后,产生对健康有严重影响的一般都出现在成年携带者中,然而,感染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发展成慢性携带者的危险性最高。

因此,针对生命早期的预防措施是最为有效和关键的,其中免疫预防措施最为可取。

不筛选孕妇新生儿普种疫苗中国预防及控制乙肝的策略及方法: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早(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疫苗);全程(完成0、1、6个月程序);提高覆盖率;中国1992—2005出生队列不同出生地点HepB首剂接种时间不同的全程免疫儿童的HBsAg流行率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出生后尽早接种:24小时内接种联合使用一剂HBIG:24小时内接种加大疫苗剂量:10µg/剂>5µg/剂全程接种: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接种不同种类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比较血源乙肝疫苗免后10年以上加强免疫效果不同重组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前后抗-HBs阳性率情况乙肝疫苗免疫20年后持久性免疫持久性(抗-HBs浓度≥10 mIU/ml计)未加强组中研究对象的60.5%;第5年加强组中研究对象的83.9%;母亲双阳性未加强组中研究对象的70.6%;第5年加强组中研究对象的92.9%;母亲全阴性未加强组中研究对象的50.0%;第5年加强组中研究对象的81.3%;乙肝疫苗免疫20年后免疫记忆乙肝疫苗重组乙肝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很好在暴露前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HBV感染暴露后及时接种疫苗也可预防HBV感染(预防围产期传播效力)相关资料表明*:接种乙肝接种后至少可保护15-20年(86.6%阳性,60.5%﹥10mIU/ml), 因此,目前不推荐乙肝疫苗加强免疫*:V olume 28.Issue 3/8 January 2010.Page 730-7362010版药典乙肝疫苗标准的提高:酿酒酵母疫苗: 2005版2010版目的种子批要求核酸序列要求: 无与原始批一致保证遗传稳定性活菌率无不低于50% 保证质量稳定性抗原表达率无不低于0.5% 保证质量稳定性生产工艺:原液氨基酸序列无与原始批一致保证遗传稳定性培养物和原液保存时间无小于3个月保证质量稳定性点配置无要求保证成品的抗原量半成品指标:内毒素10EU/ml 5EU/ml 减少不良反应成品指标:内毒素10EU/ml 5EU/ml 减少不良反应硫柳汞30-70µg/ml 无减少有害物质乙肝疫苗常规接种工作乙肝疫苗接种率逐年上升近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呈持续下降趋势总结目前我国是乙肝高感染和高发病的国家,人群总感染率仍大于7%,是我国重大传染性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