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 物 理 课 堂 作 业 本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材解读—授课课件
虽然重力是由万有引力产生的,但重力大小不一定等于万有引力的大小。
物 体形状改变其重心不一定会改变,D错误。
答案:C
五、重力的由来
牛顿的观点 牛顿认为,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 吸引它附近物体使物体下落的力是同一种力。 万有引力的提出 牛顿提出: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 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的由来 水向低处流、抛出的石块落向地面等现象的产生,正是因为地 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力的作用。万有引力产生了重力,重 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
砌墙时,利用铅垂线 来检查所砌墙壁是否 竖直
利用水平仪检查桌 面、窗台等是否水 平
利用铅垂线检查 相框是否挂正
【例4】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 B.物体放在支持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 C.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支撑法:在杆状物体上找一个点,将其支撑起来,如果杆状物体平 衡,那么这个点就是它的重心。
【例5】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物体的重心都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B.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C.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能不在物体的中心
D.物体重心的位置一定会随物体形状改变而改变
解析: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之外,如空心球体的重心在 球心上,不在球体上,A错误;重心可以看成物体重力集中于一点而 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B错误;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但质地不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就
对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理解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所在地的水平面,近似指 向地心。 (2)重力的方向与运动状态无关,不管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 动,重力的方向不变。
逸佳精英私塾寒假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2二力平衡
个性化课程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科目年级初二课时进度:
授课时间课时3课时授课老师
教学课题8.2二力平衡
教学
目标
1.知道力的平衡和平衡状态。
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3.会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实验探究过程,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会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
学
内
容
第一部分:以思维导图复习近期知识重难点
第二部分:本次课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知识巩固、总结
学生
课堂
表现
课
后
练
习。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时教案(全册_共54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时教案(全册共54页)目录6.1物体的质量6.2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6.3物质的密度6.4密度知识的应用6.5物质的物理属性7.1走进分子世界7.2静电现象7.3探索更小微粒7.4 宇宙探秘8.1力弹力8.2重力力的示意图8.3摩擦力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9.1 二力平衡9.2牛顿第一定律9.3 力与运动的关系10.1压强(课时1)10.1压强(课时2)10.2液体的压强10.3大气压强10.4浮力10.5物体的浮与沉《6.1物体的质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知道质量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3.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质量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天平使用方法.2.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三、教学资源牙膏、药品的包装盒、小金属块、托盘天平四、教学设计1.导入:从教室内物品引入,针对P2图理解物体和物质的区别与联系.学生讨论后举例。
结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2.质量的单位要求学生根据拿出牙膏、药品的包装盒等,通过观察,寻找有关质量的标志.提问:我们平时所买的物品上是否都标有质量值?引出质量的单位.(1)国际单位:千克(kg)(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学生活动:回顾小学学的重量单位进行对比单位换算练习(学生展示):一头蓝鲸的质量约为150吨,合____千克;蜜蜂的翅膀的质量是0.1毫克,合___千克;红血球的质量为5.0×10-11千克,合___克.3.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学生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以及注意事项.观察天平构造,对照书本,指出每一组成部分.(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秤;杆秤;台秤;电子秤.(2)实验室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帮助学生了解天平的构造.(4)介绍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5)学生对照说明书演示测量小金属块的质量(学生讨论并操作).4.探究物体的形状、状态和地理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指导学生讨论概括:物体的形状、状态和地理位置发生变化时,质量并不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5.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内容.6.完成巩固案五、教学反思《6.2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2.知道怎样测量小于天平感量的细小物体质量.3.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4.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托盘天平的使用.2.正确使用游码,正确读出游码指示的质量数.三、教学资源托盘天平和砝码、烧杯两个,两盒大头针,水.四、教学设计1.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让学生说出天平的主要构成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天平的“铭牌”.明确:铭牌上标的:“称量”和“感量”是什么意思?(称量表示天平每次最多允许称的物体质量;感量表示天平能称出的最小质量,天平的感量越小,它的准确度就越高.)2.问题探究:怎样称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书中哪位同学说的可行?你的方法又是什么?阅读课本,分小组讨论探究的过程,得出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实验得出: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用“测多求少”的方法,根数越多,误差越小.让学生明白:设计和填写表格是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重要环节.3.问题探究:怎样用托盘天平测量水的质量?合理的顺序应该是:(1)测空杯的质量(2)把水倒入杯中(3)再称杯和水的总质量(4)计算出杯中水的质量(M水=M总—M杯)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测量液体质量时,由于托盘上不可直接盛放液体,这就要先测容器的质量,即先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再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最后把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即为水的质量.这种方法对于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或牛奶、油等黏性液体同样实用.先测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出后测空烧杯的质量,最后两者相减.说说这种方法的不妥之处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学生思考后回答.(容器内会留有少量液体,测量结果会偏小)4.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5.完成巩固案五、教学反思《6.3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2.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和生活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2.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换算以及密度的测量.三、教学资源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铝块、刻度尺、托盘天平.四、教学设计1.明确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学生思考并举例,提出各自的见解.如:颜色、质量、体积、气味等.教师手拿两个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能单凭体积来鉴别它们的种类吗?教师再拿出一个小铁块和一个较大铝块,问:你能单凭质量来鉴别它?那么我们能通过比较什么来鉴别金属块的种类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来鉴别金属的种类,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设计出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和实验表格:(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2)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边长,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3)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寻找规律.质量(g)2.密度概念的建立从表格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如何建立密度的概念?联系对速度的定义方法(比值定义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2)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 g/cm3=103kg/m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其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3)叙述密度的物理意义(结合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并能叙述其物理意义.3.例题(学生板演)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4.课堂小结:密度的定义;密度单位及换算;密度的计算;5.完成巩固案五、教学反思《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能熟练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熟练掌握密度单位的换算.2.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用量筒和天平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2.密度知识的应用.三、教学资源小石块、盐水、烧杯、托盘天平.四、教学设计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出示一个小石块和一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学生阅读课本量筒(或量杯)的使用说明.1.量筒的使用方法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那么1L=____mL=____dm3提问: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液面的底部齐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凸液面的顶部齐平.)2.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教师巡视并与学生探讨.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步骤: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学生实验3.提问:测液体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两种方案的比较:学生讨论方案并对比优劣4.密度知识的应用(例题讲解)有一体积为30厘米3的铜球,质量为89克,则该铜球为实心吗?空心部分体积有多大?若在空心部分装满水,则注入水后球的总质量是多少?组织学生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内容(1)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质量公式:由ρ=m/v得m=ρv可算出质量.(2)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体积公式:由ρ=m/v得v=m/ρ可算出物体的体积.(3)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公式:ρ=m/v.5.组织学生归纳本节内容6.完成巩固案五、教学反思《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密度、硬度、弹性、导电性、磁性等都是物质的属性.2.会根据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3.感受自然界中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物质的各种属性,并且知道各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物理属性各不相同.2.了解物质的各种属性.三、教学资源铁钉、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铜钥匙、铅笔芯、金属勺子、塑料勺子、烧杯、热水.四、教学设计1.引入新课介绍已学过的物质的状态、密度都是物质的属性.2.组织学生探究物质的硬度.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铁钉、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铜钥匙、铅笔芯这七种物质的硬度,并将它们按顺序摆放好.组织学生分析并讨论、收集合理的实验方案.补充说明:用硬度小的物质在硬度大的物质上刻画时一般不会留下痕迹,根据这一规律可以辨别硬度相近的物质的硬度大小.要求学生将硬度和生活中物质的有关应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2、组织学生讨论物质的其他属性.3.组织学生探究“金属、塑料谁的导热性能好?”(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收集合理的实验方案.(4)组织学生进行实验.(5)引导学生由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集体讨论出实验方案:将金属勺子和塑料勺子的一端插入热水中,两手分别捏住另一端,哪一只手感到热就表明这把勺子的导热性能好.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检验猜想是否正确.4.阅读“生活·物理·社会”,谈谈体会.5.课内小结学生归纳出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哪些?6.完成巩固案五、教学反思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过程与方法⑴能从课堂内外的活动中猜想出物质的结构模型,并从中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⑵知道分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液、气三态的性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分子模型的建立和理解.三、教学资源炭笔、放大镜、高锰酸钾颗粒、烧杯、酒精、水、吸管、一端开口的玻璃管(长60cm、内径5mm)肥皂水、中间系有细线的圆形铁丝圈、水银、铅块.四、教学设计师:一支粉笔可以折成两段、四段、八段……甚至粉末,这些粉末是什么形状?生:回答.师:我国古代著名的学者庄子在他的《天下篇》提出一个命题,“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针对这句话,请同学来翻译一下,并说明庄子所表达的观点?在上面所列举的几个例子中,当这些微粒分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肉眼将不能看到,科学家是如何探索这些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领域的.介绍物理方法:建立模型法实验1用肉眼和放大镜分别观察炭笔在白纸上的划痕.师:通过观察得到什么结论?师:这些微小的颗粒是如何构成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的呢?猜想一下.实验2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个分组实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师:水怎么变成紫色的呢?能不能具体描述一下水变成紫色的过程. 师:再过段时间,烧杯中的水会怎样?实验3师: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一半是上了颜色的水,另一半是酒精,在液面的上端用橡皮筋做了记号(先把橡皮筋拨上去,让学生看清界面,再拨下来),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与混合前有什么不一样呢?(气泡在缓缓的上升,界面不存在了,总体积比原来要小,绕着学生走一圈)师:以上是我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对物质微观结构提出的猜想,科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时,按照这样的研究方法提炼出了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完善的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呢?模型 1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2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模型 3 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师:为什么不选模型1、模型3呢?生:各个颗粒之间有空隙,并不是紧靠在一起的,所以模型1不成立,而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说明液体不是连成一片的,不仅是固体,液体之间也有空隙,所以模型3也不成立,应选模型2师:这样我们就从宏观现象入手,通过一次次的猜想和论证建立了物质的微观模型: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而这颗粒究竟可以分到怎样的程度?打个比方,学校可分为三个年级,每个年级由若干个班构成,每个班级由50多个学生组成,到这里我们再划分下去对学校的构成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学生个体是构成学校组织的最小单位.同样物质划分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再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这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一杯水分下去是小水滴,小水滴分下去是小水珠,一直分到水分子,如果再继续分下去,就不具备水的性质了.也就是说水分子还是水,再分就不是水了.内容:一些图片,包括现代显微镜和原子分子图片.师:放大镜、各种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在科学家收集证据、认识物质微观世界性质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拓展了人们的视力范围,收集了更多证据,支持了科学家提出的模型.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而我们人眼所能分辨的最小距离仅为0.1mm,由此可见,分子不借助于高级的仪器仅凭肉眼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反之能被我们肉眼看到的显然也不是分子,而是小微粒.板书: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例1: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无规则运动知识来解释的是()A. 春天,柳絮飞扬B. 夏天,槐花飘香C. 秋天,落叶飘零D. 冬天,雪花飘飘例2: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A.稻花香里说丰年 B.美酒飘香歌声飞C.墙里开花墙外香 D.亲戚远来香让学生再一次的回顾实验二师:请同学们观察面前的烧杯,看到整杯水都变成了紫红色,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分子之间有空隙造成的,除此之外这个实验还能说明什么呢?教师可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些例子,同时让学生也展开思维,列举与相关的现象,共同说明分子是在不停的运动的.师:在手帕上洒些香水,问同学们能闻到吗?说明:实验时,特意离一些同学近一些,然后问近处和远处的同学闻到没有,这个时间差证明了分子运动到远处需要时间.介绍二氧化氮和空气,硫酸铜和水,铅片和金片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扩散的速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学生分析诗句: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所蕴含的物理意义.同时在教室的饮水机中取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放入高锰酸钾颗粒,让学生比较哪杯水先红,进而找出原因.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举例,如:为什么炒菜比腌菜咸的快等.板书: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例3: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盐分子太小,很容易进入青菜中 B.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青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回顾实验3设问:既然本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空隙,为什么在没有混合之前这些分子没有紧密的连在一起,而任凭这些空隙存在呢?实验:肥皂泡实验、水银的聚合结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但是我们又不能无限地压缩任何物体,说明分子间还存在着斥力.板书: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存在排斥力.总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例4:两滴水银接近时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银滴,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有间隙D.物质间有扩散现象例5: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读一读生活物理社会师:仔细阅读短文《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教师再做总结.师:阅读生活物理社会部分回答如下问题.纳米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你所了解的纳米材料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在电视广告中你所了解的有哪些商品宣传中称自己为纳米材料制成的?五、教学反思7.2《静电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知道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知道原子的结构;知道摩擦起电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2.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解释静电现象、认识正负电荷三、教学资源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四、教学设计一、摩擦起电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如: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再如:用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靠近纸屑,纸屑会怎样?----纸屑被吸引了.纸屑为什么能被吸引呢?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即:经过摩擦的绝缘体能吸引轻的物体,用这种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小组探究活动7.5: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结论:自然界仅有两种电荷,一类是正电荷,另一类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活动: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三、原子构成初步及对摩擦起电的解释1.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认识了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3.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四、小结1.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2.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构成;3.摩擦起电的实质.五、作业www 第一题五、教学反思7.3《探索更小微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2.过程与方法知道模型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及原子的结构教学难点:原子行星模型的理解三、教学资源塑料尺、毛皮、纸屑、塑料绳四、教学设计师:由上节课可知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是不是最小的呢?可不可以再分呢?师生共同观察课本P31。
科学课堂作业本八年级下册华师大版电子版
科学课堂作业本八年级下册华师大版电子版1、浮的材料可以用来造船,沉的材料不能用来造船。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新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环保清洁的特点,有些能源还是可再生能源。
所以当今人类要完全舍弃化石能源,多开发利用新能源。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工人师傅搬运杂乱的废钢铁很麻烦,用电磁起重机就省事多了。
电磁起重机搬运废钢铁时,主要是利用电磁铁()这一性质来工作的。
[单选题] *A.承重力强B.同性排斥,异性吸引C.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正确答案)4、下列物质中,传热能力最强的物质是( )。
[单选题] *A.铁(正确答案)B.塑料C.卡纸5、古人“钻木取火”的过程中,能量转化关系是()。
[单选题] *A.机械能转化为动能B.动能转化为化学能C.动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正确答案)6、观察校园生物时要边观察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何一种动植物。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海面上常有十级以上的大风形成,所以海岛上一般不会生长的植物是()。
[单选题] *A.高大的水杉树(正确答案)B.崖壁的苔藓C.低矮的灌木8、下列比较容易找到蚯蚓的是()。
[单选题] *A.黄泥浆里B.菜地里(正确答案)C.沙堆里9、我们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的枝、叶等痕迹,由此可以推测煤是由古代植物变化而成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根据这一成语,可以写出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1、宇宙有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两个星系。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2、一块条形磁铁不小心摔倒了地上断成两截。
其中的一截磁铁上有( ) 个磁极[单选题]A.1个B.2个(正确答案)C.3个13、盐、糖、油都可以在水中溶解。
( ) [单选题] *错(正确答案)14、46 对于宇宙各天体系统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单选题] *.(正确答案)ABC15、下列因素的改变可以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是()。
八年级物理(下)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B.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它具有能
C.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一定大
D.只有做功的物体才具有能量
9.如图是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地球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在降落伞打开后,飞船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飞船的()
A.重力势能不断增加B.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机械能在不断减少D.弹性势能在不断减少
17.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杯子中的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鸡蛋在甲容器中受到的浮力是F1,在乙容器中受到的浮力是F2,则F1___________F2,___________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18.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用起子打开瓶盖时,起子可视为__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利用线切割热鸡蛋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12.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实验,在教室里没有水银,同样可以用水和托里拆利试管来完成此实验
B.乙图实验,帕斯卡裂桶实验,可以说明液体的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C.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减小
C.丙图,使用拔火罐治病D.丁图,孔明灯升空
5.如图所示,一个空的玻璃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橡皮膜的形变情况是( )
A.第一次向外凸起,第二次向内凹陷B.第一次向内凹陷,第二次向外凸起
C.两次都向外凸起,第一次凸起程度更大D.两次都向内凹陷,第二次凹陷程度更大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8-4大气压强 第2课时 大气压的变化及应用 教案
第二课时大气压的变化及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知道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2.了解气体的压强跟高度的关系,知道大气压强值可用气压计来测量.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感知人类对大气压强的利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通过对大气压强的认识,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重点难点【重点】能够应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难点】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大气压的变化【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4,完成以下问题:1.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2 000 m以内,大约每升高12 m,大气压减小133 Pa.2.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合作探究】1.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怎样的?答:(1)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由于越向高空,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由于大气层密度变化是不均匀的,因此压强随高度的变化也是不均匀的.在海拔2 000 m以内,每升高12 m,大气压减小133 Pa.(2)天气、气候影响大气压.一般来说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晴天的气压比阴雨天的高.2.大气压和水的沸点存在什么关系?答: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 ℃,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会降低.3.大气压与体积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它的压强就增大;体积增大,它的压强就减小.打气筒打气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教师点拨】大气压强受海拔高度、天气变化的影响.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同一地区的大气压强随天气、季节变化有一定幅度的波动.知识点二大气压的应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1-72,完成以下问题:大气压的典型应用是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合作探究】1.你知道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吗?答:抽水机也叫水泵,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装置.使用时,若提起活塞,阀门A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而关闭,活塞的下面空气稀薄,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于是,低处的水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推开阀门B进入圆筒(图甲);当压下活塞时,阀门B被水压下而关闭,水被阻不能向下流动,于是冲开阀门A进入圆筒的上部(图乙);再提起活塞时,活塞上面的水迫使阀门A关闭,从出管流出.与此同时井里的水又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开阀门B 进入圆筒(图丙).2.离心式水泵是怎样工作的?答:如图所示,由泵壳、叶轮、泵轴、泵架等组成.起动前应先往泵里灌满水,起动后旋转的叶轮带动泵里的水高速旋转,水作离心运动,向外甩出并被压入出水管.水被甩出后,叶轮附近的压强减小,在转轴附近就形成一个低压区.这里的压强比大气压低得多,外面的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冲开底阀从进水管进入泵内.冲进来的水再随叶轮高速旋转中又被甩出,并压入出水管……叶轮在动力机带动下不断高速旋转,水就源源不断地从低处被抽到高处.【教师点拨】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常见的应用实例除去离心式抽水机、活塞式抽水机之外,还包括吸管吸饮料、吸盘、钢笔吸墨水、圆珠笔等.【跟进训练】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A)A.小王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C.小李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课堂小结1.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2)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2.大气压的应用(1)活塞式抽水机(2)离心式水泵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讲义第1讲-运动和力(知识点、例题、答案与解析)
初二春季讲义运动和力学生姓名:上课时间:运动和力知识点睛知识点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2.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力的出现必须是成对的,即必须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4.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要相互接触,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5.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6.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题精讲【例1】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A. 0.1NB. 1NC. 10ND. 100N【例2】(多选)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B.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有力的作用C.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D.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相互作用【例3】(多选)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B.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例4】(多选)下列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A.运动的汽车减速行驶B.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C.停在车站内的火车D.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例5】用手通过一根绳子提起一重物时,会感到手受到一个向下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A.重物B.地球C.绳子D.绳子和重物【例6】图中甲、乙都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甲表示________________,乙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例7】(多选)用脚踢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脚是施力物体,所以它不受力B.脚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C.脚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足球D.脚踢足球的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同时发生【例8】小明用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桨B.船C.小明D.水【例9】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例10】不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A.力的作用点B.力的方向C.力的大小D.力的单位课堂检测【题1】下列物体间没有发生力的作用的是()A.手提水桶B.相互靠的很近的同名磁极C.马路上的红灯和绿灯D.蚂蚁搬运食物【题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力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C.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D.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题3】如图24-2所示,运动员用网球拍击打飞过来的网球时,网球拍击打网球的力应该( ) A.比球撞击球拍的力更早产生。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年级下学期物理教学⼯作总结在教学⼯作总结上,教师们⼀般会有什么样的经验呢?让我们来⼀起看看其他教师们是怎么样总结的吧!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年级下学期物理教学⼯作总结_物理教师⼯作总结范⽂,欢迎阅读!⼋年级下学期物理教学⼯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初⼆(289)、(290)、(291)三个班的物理学科的教学任务。
为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作,严格要求学⽣,尊重学⽣,努⼒构建和谐的师⽣关系,使学⽣乐于所学、学有所得;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学习同⾏的优点取长补短。
利⽤业余时间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充实⾃⼰,努⼒使⾃⼰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从⽽不断提⾼⾃⼰的教育教学⽔平。
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作总结如下:(⼀)提⾼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每⼀节课;为了上好课,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努⼒做好下⾯的⼯作: (1)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适当的搜集、补充资料;(2)了解学⽣的知识现状和他们⾝⼼发展的特点,从他们的兴趣、需要⼊⼿,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等出发,精⼼设计好每节课;(3)根据学⽣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法;(4)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调动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的情感,使他们产⽣愉悦的⼼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氛。
(5)注意引发学⽣学物理的兴趣。
采⽤⼩实验、⼩⾃作、⼩故事引⼊新课。
(⼆)提⾼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好课后辅导⼯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甚⾄抄袭作业。
针对这种问题,要抓好学⽣的思想教育,要加强学⽣的养成教育,引导他们形成良好地学习习惯,还要做好对学⽣学习的辅导和帮助⼯作,尤其在后进⽣的转化上。
对后进⽣努⼒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所有的⼈都渴望得到别⼈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后进⽣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之前,先谈谈⾃⼰⼯作的不⾜,加强师⽣交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物理八年级下册的课件7篇
物理八年级下册的课件7篇物理八年级下册的课件7篇课件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初中物理教学课件(共含7篇),欢迎阅读。
物理八年级下册的课件(精选篇1)物理教学是科学过程在教学上的一种特殊形式,如何在建构物理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改变传统物理课重理论、轻实践,重动脑、轻动手,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局面,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按学生主动性程度划分,物理教学的开展有三种形式: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提示点拨,学生自主探究。
这三种形式中,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主体性与创造性程度不相同。
物理教学中具体采用哪一种形式,一方面要看学生的技能、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还要看客观条件(如时间、实验设备)情况。
但是不管哪一种探究,都要做好如下设计工作。
1设计好认知措施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对接、整合,实现有效的同化和有准备的顺应,达到认知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任课教师非常有必要在课前对学生关于新知识的适应情况作全面调研。
在传统教学中,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那么,究竟作哪些调研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哪些新知识可以通过同化进行认知,要调研学生新旧知识间的差距或台阶,是否具有表象基础、是否学过类似的方法,数学知识是否具备等方面。
如由速度概念来建立对加速度的理解,前者表示位置变化的快慢,后者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这里方法相同,容易迁移,但后者物理意义更难以理解;磁场概念可以运用电场的表象同化来建立,但要注意它们有区别。
二是哪些知识必须运用顺应,这是我们常常所说的难点。
一般地,新旧知识在方法、表述上相差太大的,或者本身无法被同化时,则要通过顺应让学生接受,如电磁感应现象,初中是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高中描述为“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这两种表述差别较大,需要顺应学习。
2021上海泸教版八下物理上课辅导讲义(解析版):05-机械功 功率
7/17
2、关于做功估算错误的是 (
)
A.将两个鸡蛋举高1米做功约1焦
B.将一袋10千克大米扛到肩上做功约150焦
C.重500牛的人上一层楼,重力做功约3000焦
D.将500毫升矿泉水从地上拿到桌上做功约5焦
【难度】★ ★
【答案】C
3、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方向的力拉着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
1 知识梳理 2 例题解析 3 随堂检测 4 课堂总结 5 课后作业 6 能力提升
版块
教学安排
同步
时长 25 分钟 30 分钟 30 分钟 20 分钟 25 分钟 20 分钟
初二物理春季课程
机械功 功率Biblioteka 1/17机械功 功率
知识梳理
一、机械功
1、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着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则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 简称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做功的情况有三种: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拉而不动、搬而未起,劳而无功) (2)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移动了一段距离(冰块在光滑的冰面上靠惯性滑动)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同时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搬运工扛 着货物在平地上行走)
方 法 功率的计算公式:P=W/t=Fv;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多
与 技
少不仅与功率有关,还与做功的时间有关。
巧
随堂检测
1、李明同学快速地由一楼跑到三楼的过程中,他的功率与下列哪个值最相近 (
)
A.5W
B.50W
C.500W
2021上海泸教版八下物理上课辅导讲义(解析版):09-温度 温标
【答案】A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重庆冬季的最冷温度
3、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的示数是 8℃
B.它的分度值是 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难度】★
【答案】D
4、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短不同之异
B.体温计内有一特细的弯曲处,普通温度计没有
C.使用体温计需用力甩动,把液柱甩到 35℃以下,一般温度计不能甩动
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观察示数,一般温度计不能离被测物体
【难度】★
【答案】A
初二物理春季课程
温度温标
7 / 15
5、用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25℃房间中一盆沸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面经过28℃这一刻度时,
A.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B.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时间
C.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估计被测液体温度
E.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
三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度值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水银
使用方法
【答案】1、玻璃泡;水银、酒精;玻璃管
2、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3、测人的体温;-20℃~110℃;35-42℃;1℃;0.1℃;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和其他简单机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0422
第2节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和其他简单机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轮组的结构、特点和应用,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2.了解其他简单机械如轮轴和斜面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组、斜面和轮轴的实际使用.2.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探究滑轮组的特点,会按要求组装.【教学难点】了解轮轴和斜面的工作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弹簧测力计、扳手、水龙头、长木板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现实生活中我们除了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还使用了其他简单机械,如我们可以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装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简单机械,并研究它的特点和组装方式,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简单机械.生:扳手、水龙头等.教师提示: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常见的简单机械,比如汽车在蜿蜒盘旋的公路上行驶到山顶便是利用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而汽车使用方向盘改变方向、开门时使用门把手将门打开便是利用了轮轴这种简单机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滑轮组、斜面、轮轴这三种简单机械吧.【进行新课】知识点1 滑轮组师我们知道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那能否把二者的优点都利用起来,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机械呢?生讨论、交流.师请同学们按你们的设想,将刚才的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合起来,看哪一组做的又好又快,并且进行实验,来验证是否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交流实验结论.师像这样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是滑轮组,当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拉力与物重之间有何关系?请大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找出其关系.教师参与实验指导,并在黑板上画出甲、乙两组不同的滑轮组,并演示组装,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将同一个钩码提起来.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说说甲、乙两个滑轮组中动滑轮的绕线方法有何不同.师两次示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承担钩码的绳子段数不同.师你能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钩码吗?学生观察、讨论后进行回答:甲有2段,乙有3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数绳子段数的方法:数绕在动滑轮上和固定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就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实验中得出的拉力并不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而是稍大于这个值.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股数分别是2、3、4、5的滑轮组的绕法图,如图所示,让学生数数是几段绳子吊着物体,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让学生体会相同数目的滑轮采用不同的绕线方式,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不同,导致省力多少不同.)教师让学生观察四个不同的绕法图,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得出关于绳子绕法的结论:奇动偶定(绳子的固定端在动滑轮上,则为奇数段绳子;绳子的固定端在定滑轮上,则为偶数段绳子),并且进一步总结出绳子自由端拉力移动距离s 和物体移动距离h 之间的关系:s=nh.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滑轮组的组装”,并讲解.滑轮组的组装(多媒体课件)组装滑轮组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由滑轮组的省力情况1F G n =或1F G G n=+动(),可得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G G G n n F F+==动或,n 应取整数,且要采用进位法.也可以根据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与物体上升高度h 之间的关系确定,即s n h=. (2)确定滑轮个数.当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 为偶数时,按照每个动滑轮有2段绳子承担,则动滑轮个数为n/2,定滑轮个数为12n -,即比动滑轮少1个,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再加一个定滑轮,这时动滑轮和定滑轮个数相等.当n 为奇数时,如不需要改变力的方向,则动滑轮和定滑轮个数相等,均为12n -;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再加1个定滑轮,即动滑轮个数为12n -,定滑轮个数为12n +.滑轮组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可按“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的方法确定.(3)确定绳子的起点.当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为偶数时,绳子的起点在定滑轮上;当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 为奇数时,绳子的起点在动滑轮上.即按“奇动偶定”的方法确定.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做匀速移动,如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A.F 甲<F 乙<F 丙B.F 甲>F 乙>F 丙C.F 甲>F 乙=F 丙D.F 甲=F 乙>F 丙解析:甲图为一个定滑轮,因为定滑轮不省力,故拉力大小等于阻力f ,即F 甲=f ;图乙是动滑轮,省一半的力,故拉力F 乙=1/2f ;图丙由一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有三段绳子承担,故拉力F 丙=1/3f.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B 项.答案:B例题2(用多媒体展示)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无论严冬还是盛夏都要绷直,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这就必须对高压线施加恒定的拉力.为此,工程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恒定拉力系统,其简化原理图如图所示.实际测量得到每个水泥块的体积为1.5×10-2m 3,共悬挂20个水泥块.已知水泥块的密度为2.6×103kg/m 3,g 取10N/kg.(1)请指出图中的动滑轮、定滑轮;(2)每个水泥块的重力是多少?(3)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是多大?解:(1)图中C是动滑轮,A、B是定滑轮.(2)每个水泥块质量m1=ρV=2.6×103kg/m3×1.5×10-2m3=39kg.每个水泥块的重量为G1=m1g=39kg×10N/kg=390N.(3)水泥块对钢丝绳的拉力为F1=20G1=20×390N=7.8×103N.由图可知,动滑轮由3段绳子承担,所以滑轮组对高压输电线的拉力为F2=3F1=3×7.8×103N=2.34×104N.师我们通过学习杠杆,知道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省距离,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但要费二倍的距离.大家思考,有没有一种机械既省力,又省距离呢?生思考、交流、讨论:省力的机械就必定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必定费力,没有一种机械既省力又省距离.知识点2 轮轴和斜面1.轮轴师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P83页《科学世界》及图12.2-5中实例,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出轮轴的概念.生1: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并能绕共同的轴线转动的简单机械叫轮轴.生2:轮轴上中间靠近转动轴线半径较小的是轴,离轴线较远半径较大的是轮.生3:动力一般是作用在轮上,阻力作用在轴上,因此,轮轴是省力机械.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轮轴也相当于一个杠杆.(如图)轮和轴的中心O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F1是动力,作用在轴上的力F2为阻力,轮半径为R,轴半径为r,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1R=F2r,R>r,F1<F2,所以轮轴省力.板书: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的轴线转动的简单机械,实质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注意:轮轴使用时,当轮半径是轴半径的n倍时,在不计摩擦情况下,作用在轮上的力的大小为作用在轴上的力的大小的n分之一.师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有很多,你发现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轮轴?生1:用螺丝刀拧螺丝时,手抓的木柄较粗的部分是轮,金属杆部分较细的是轴,因此螺丝刀拧螺丝是轮轴.生2:拖拉机或汽车用人工发动时使用的摇把也是一个轮轴.生3:电视中见过以前农村常用的辘轳也是轮轴.生4:卷扬机的摇杆也是轮轴.2.斜面师了解了轮轴,再来讨论斜面为什么也是简单机械,这种简单机械对我们有什么用呢?请同学们想想骑自行车上坡直线行驶和弯曲行驶时的情景,然后按教材P84页图12-2-6的模拟实验做一做.(学生操作、讨论,然后交流)生1:使用斜面看起来是费了距离,但是省了力,如果从山下直通山顶需要很大的力,不容易爬下去,而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行走就可以用较小的力爬上山顶.生2:我们常见的螺丝钉就可以认为是一种斜面.板书:斜面:是一个费了距离但能省力的简单机械.注意:斜面长是斜面高度的n倍时,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所用的推力为物重的n分之一.师斜面在生活和生产中也有许多的应用,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题3人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如图甲是使用扳手拧螺母,它其实是一个_____,当作用在手柄上的力为F1时,则拧开螺母的力F2_____F1(选填“>”、“=”或“<”).如图乙是工人师傅将货物搬运到车上的情形,工人师傅这么做利用的科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图甲中的扳手可以看成是一个轮轴,当动力作用在轮上时可以省力,即在手柄处用一个较小的力可以在螺母处产生一个较大的力.图乙中的装置是一个斜面,使用它可以省力.答案:轮轴>斜面省力【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滑轮组的特点和组装;了解了轮轴和斜面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我们还知道省力的机械就必定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必定费力,没有一种机械既省力又省距离.总之,使用机械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方便.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尤其是在进行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适时地引导学生,做到既要避免放羊式课堂,又要使每个学生参与教学中,动手探究,感受到自己在探究中求得知识,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轻松、快乐.总之,教师要想熟练地驾驭课堂教学非一日之功,要经常不断地积累和锤炼.2.对于阅读材料的教学把握,我认为应在完成本节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并且时间充裕的条件下,教师才适当进行教学,通常还是留给学生课后自学处理.1.滑轮组(1)定义:由两个以上的滑轮组合而成的装置叫滑轮组.(2)好处:既省力又改变用力的方向.(3)缺点:多移动距离;结构复杂,需要较多的滑轮.(4)滑轮组中拉力F、物重G与绳子股数n的关系:1.=F Gn.(5)物体移动的距离h、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绳子股数n的关系:s nh2.轮轴和斜面(1)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的轴线转动的简单机械,实质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2)斜面:是一个费了距离但能省力的简单机械.。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有哪些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有哪些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有哪些古诗文是初中语文必学内容,每学期语文课本内的.古诗文内容都比较多,是考试必考内容。
虽然课内古诗文是学习过的内容,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做课内古诗文题目时仍然要出错。
既然是学习过而考试又要考的内容,就说明是重点内容,同学们就必须花时间巩固,考试争取不丢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八下课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八下课内)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八下课内)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八下课内)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八下课内)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八下课内)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李白(八下课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下课内)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课时同步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
第十章浮力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10.1浮力 (1)10.2阿基米德原理 (4)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7)第十章综合检测题 (10)10.1浮力一、填空题1.一个1N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87N,这个钩码受到的浮力是() N.2.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铁球,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1.9N,把铁球浸没在水中时,铁球受到浮力是4.9N,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3、正方体的边长10cm,上表面离水面20cm,(g=10N/kg)求:①水对上表面的压力____,方向______;②水对下表面的压力____,方向______。
4、恰好浸没水中的正方体的边长10cm,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强4000Pa,压力_____N。
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____ Pa,压力____N。
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N。
(g=10N/kg)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海中游泳的人受到海水对他的浮力B、在空中漂浮的氢气球受到空气对他产生的浮力C、将石块抛入水中,石块在下沉过程中不受浮力D、在水中上升的木块受到浮力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的浮力越大B.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大C.重的物体受的浮力小D.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受的浮力一样大3.质量相同的实心铝块A为长方体,B为梯形, C为正方形,D为圆球体,如图12—4所示,且C的表面很光滑与容器底密闭接触,在这四种情况下一定受到浮力的是()A.A、B、CB.A、B、DC.A、C、DD.B、C、D三、计算题1.一质量为5千克的铝块,用弹簧秤吊住它,将其置于酒精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30N。
则酒精对铝块的浮力是多少?cm,质量为300g。
用细绳拉着浸没于盛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的2.木块A的体积为5003cm,容器内水面高度为30cm,g取10N/kg,求:底面积为1002(1)木块受到的浮力;(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3)绳子的拉力F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0.13 2、173、20N 向下 30N 向上【解析】:(1)20cm=0.1m S=0.1×0.12m =0.012m上表面所受压强为:1P =ρg 1h =2×310pa 1F =1P S=2×310×0.01N=20N 同理,下表面所受压强为30N 4、40N 0 Pa 0N 40N 二、选择题 1、C【解析】石块在下沉过程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2、D【解析】 A 选项:物体浸没在水中,无论深度如何,V 排不变,水的密度不变,F 浮不变.A 选项不正确.B 选项: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B 选项不正确.C 选项:重力的大小对物体所受的浮力无影响.例如:大铁块比小铁块要重一些,但将两者浸没于水中,大铁块受的浮力反而大些,因为大铁块的V 排大.C 选项不正确.D 选项: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浸没于水中,V 排相同,水相同,F 浮铁=F 浮木,铁块和木块受的浮力一样大. 答案 D 3、B【解析】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产生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C 中没有产生向上的压力差所以不会产生浮力 三、计算题 1、19N【解析】G=mg= 5kg ×9.8N/kg =49N 浮F =G-拉F = 49N -30N =19N2、(1)5N (2)3×310Pa (3)2N【解析】(1)因木块浸没在水中:则343105500m cm V V -⨯===物排,木块受到的浮力kg V F 3100.1g ⨯==排水浮ρ/N m 103⨯/kg N m 510534-=⨯⨯.(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kg gh P 3100.1⨯==水ρ/N m 103⨯/kg Pa m 31033.0⨯=⨯(3)木块受到浮力浮F 、重力木G 和绳的拉力F 三力平衡,即木浮G F F -=。
八下科学作业本
八下科学作业本1. 引言本文档是八下科学作业本的使用指南。
八下科学作业本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八年级科学课程知识而设计的,通过做作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
本作业本按照课本内容编排,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和实验模拟题,以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科学知识。
2. 作业本结构八下科学作业本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对应一章课本内容。
每个单元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单元概览该部分简要介绍了该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知识点总结该部分对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总结回顾和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
练习题该部分提供了一系列的练习题,涵盖了本单元的各个知识点。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练习题检测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通过解题来巩固学习成果。
实验模拟题该部分提供了实验模拟题,通过这些模拟题,学生可以了解和实践科学实验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总结与复习该部分总结了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并提供了针对性的复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加深理解。
3. 使用方法八下科学作业本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学生只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首先,打开作业本,翻到相应单元的开始页。
2.阅读单元概览,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3.阅读知识点总结,回顾和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
4.完成练习题,尽量独立思考并解答每一个问题。
5.完成实验模拟题,按照模拟题的要求进行实验模拟,并记录实验结果。
6.阅读总结与复习,巩固和回顾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7.根据需要,可以查阅课本和其他参考资料,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8.完成作业本后,可以交给老师检查或自行批改,并对自己的答题情况和理解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
4. 注意事项在使用八下科学作业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完成练习题和实验模拟题时,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思考问题,合理解答。
•在解答练习题时,可以借助课本和其他参考资料,但要注意参考而不是抄袭,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5.3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5.3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命题点:1. 温度计的选用、使用及读数方法(2021年2次、2021年1次)2. 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提高初温、减少水的质量)3. 实验装置中,烧杯上面加一纸板的作用(防止加热时水蒸发吸热,造成实验时间过长;如果加的是厚板会使烧杯内气压升高,从而沸点提高,影响实验结果)(2021年1次)4. 气泡的变化(2021年1次、2021年1次)5. 撤去酒精灯加热,水中的气泡会慢慢消失,而不是马上消失(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较高,还可以向烧杯中的水提供热量)6. 分析数据和图像(2021年1次、2021年2次)7. 总结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2021年2次、2021年1次、2021年3次)8. 沸点及其与气压的关系(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高)(2021年2次、2021年1次,2021年3次)9. 产生的“白气”(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10. 多次实验的目的(排除偶然性,使实验具有可靠性)实验结论: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实验器材和材料】秒表×1,铁架台×1,大铁圈×1,小铁圈×1,酒精灯×1,石棉网×1,烧杯×1,温度计×1,中间带小孔的硬纸板×1,火柴,坐标纸,水.【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装置图,按自下向上的顺序安装实验器材.2.在烧杯里加入适量的冷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烧杯上沿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 3.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盛了冷水的烧杯加热.4.当水温至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5.实验过程中应边观察边记录,将时间和温度记录在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6.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关系曲线. 7.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实验现象】刚开始给冷水加热时,不久,在烧杯的器壁出现了许多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变大,并脱离烧杯器壁开始上升.而在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随着水的温度继续升高,发生了变化,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这时水就沸腾了.在水沸腾前,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稳定了,即使继续加热温度也不改变.如果把酒精灯撤掉以后,沸腾很快停止.实验拓展:(1)由表格数据知水沸腾时温度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时的大气压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2)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3)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_____(填物体变化名称)形成的.(4)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时烧杯中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3中的___图所示【易错警示】【例题】(2021・武汉)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单元第一节力教学课件共29张PPT含两个视频
D
6、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 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 的形变,如果F1=F3=F4〉F2,那么
•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 __(__a和) 图____(;b)
•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 __(__a和) 图____(;c)
•
1.发生力的作用需要几个物体,力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吗?
两个物体,不能。
2.这两个物体一定要接触吗?
不一定
C
探究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总结1: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形状,使 物体发生形变。
看看力的作用效果还有哪些?
(1)投球手把静止 的棒球投掷出去;
静止 运动
(2)棒球被接 球手接住;
运动 静止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102021/8/102021/8/102021/8/ 108/10/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10日星 期二2021/8/102021/ 8/102021/8/10
施
力 服务员 推 车
物 体
体受 力 物
起重机 提 重物
压路机 压 路面
物体 作用 物体
1.力的定义: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 简称牛,符号是N
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就是1N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02021/ 8/10Tue sday, August 10, 2021
JK教科版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 第七章 力 (全章教案 含教学反思)
第七章力教学设计教案1.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3.会分析已知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4.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会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与生活中所说的力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教学活动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
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
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
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钉的力。
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
火车头拉车厢,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课堂作业本学校:平罗县第七中学班级:姓名:分层作业布置:1、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B.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C.踢出去的球再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理由:2.用线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4N。
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的示意图。
3.一位同学沿水平方向用75N的力推箱子,请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4.如图,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能够把另一艘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不动吗?为什么?更正:分层作业布置: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B.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C.使用时指针、弹簧不能与外壳摩擦D.测量力的大小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2、右侧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测量值:。
3、常见的弹力有、、。
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
更正:分层作业布置:1、跳高运动员跳起腾空时,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运动员受到 的作用,这个力是由 施加的。
2、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 A 、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 、重心较低,不易倾倒C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D 、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3.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D.苹果下落是由于苹果受到的重力较大的缘故4、一个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并在水平面上继续滑动。
请分别画出木块在斜面和水平面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5、质量为2kg 的水受到的重力多大?6、一个南瓜所受的重力是30N ,它的质量是多少kg ?7、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61。
若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kg 的航天员到达月球表面,月球对他的引力大约是多少N ?更正:分层作业布置:1、如图所示力的现象中,哪个力不属于弹力()A.运动员对杠铃的力B.手拉橡皮筋的力C.月亮对地球的力D.大象对跷跷板的力2、1N的力大约等于()A.拿起一支钢笔所用的力B.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C.提起一个书包所用的力D.拉动一辆人力车所用的力3、如图所示,两匹马各用1200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并使其保持静止,则此时测力计的读数为()A.2400N B.1200N C.0N D.600N4、如图所示,农夫赶着马车,拉着货物在水平路面上缓缓行驶,马车与马之间产生相互作用。
那么以马车为研究对象,_____是施力物体,______是受力物体,同时,_____也会受到_____对它的作用力,这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
5、如图为在空中飞行的足球,请在图中画出球所受20N重力的图示.6、体积为20cm3的冰块,密度为0.9×103kg/m3,求冰块的重力。
(g=10N/kg)更正:第次作业8.1 牛顿第一定律分层作业布置:1.如图,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这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又落回原位置。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2.分析下列现象是怎样利用惯性的。
(1)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2)标枪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掷标枪前需要助跑。
3.在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挑起,他是否会落在车厢内原来的起跳点?说出你的理由。
4、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每次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小车能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是由于的原因。
(2)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平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滑到底端时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车运动距离越,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3)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更正:第次作业8.2 二力平衡分层作业布置:1.在平直的地面上,一个人沿水平方向用20N的力推一辆小车匀速向西运动,试画出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和方向。
2.质量40kg的小船静止在水面上,它除了受到重力之外,还受到另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的大小等于多少?方向如何?试着画出小船受力的示意图。
4.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太阳能汽车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如图)?为什么说它们是相互平衡的?请在图上画出汽车受力的示意图。
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
ht(1)实验中应该把小车放在(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需要通过调整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F1、F2的大小。
(2)实验中,当小车处于状态时,表明其处于平衡状态。
(3)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保持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是为了验证两个力平衡时是否。
(4)部分同学还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方案.图1和图2两种方案中,方案更合理.原因是:该设计较好地排除了对实验的影响(5)由上述实验可得: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更正:第次作业8.3 力分层作业布置:1、在自行车中有的设计是为了增大摩擦,有的是为了减小摩擦。
请各举两例说明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2、如果上课时教室内的摩擦力突然消失10s ,我们身边的情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描述两个可能出现的场景。
3、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哪些?4、如图所示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以下因素有关:a、接触面上所受到的压力;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接触面的面积.(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长方体木块时,应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的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图与图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比较图甲和图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有关。
(3)利用图甲实验装置验证猜想C,分别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和侧放,然后拉动木块,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每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相等.由此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选填“有关”或“无关”)。
(4)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
更正:第次作业8 运动和力分层作业布置:1、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B.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C.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2、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定是平衡力,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D.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3、如图是壁虎爬在竖直墙面上静止不动时的情景。
则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墙对壁虎的吸引力和壁虎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墙对壁虎的摩擦力和壁虎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壁虎对墙的压力和墙对壁虎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墙对壁虎的摩擦力和墙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在实际问题当中,当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时,物体受到的力是力。
5、冰壶比赛中由于运动员既要滑行,又要在刷冰时用力蹬地,所以滑行脚和蹬冰脚要分别穿上塑料底和橡胶底鞋。
其中,蹬冰脚所穿的橡胶底鞋应是图中的鞋,因为该鞋能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摩擦力。
(选填“增大”或“减小”)。
甲乙更正:第次作业9.1 压强分层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画出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2、解释下列现象: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书包为什么要用宽的背带,而不用细绳?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嘴,这对它的生存为什么特别重要?3、一个图钉帽的面积是0.8cm2,图钉尖的面积是5×10-4cm2,手指对钉帽的压力使20N,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各是多少?4、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P30实验)①猜想及猜想依据②物理方法③设计和进行实验④分析得出结论:比较(a)和(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a)和(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归纳: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更正:分层作业布置:1、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对容器和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③液体的压强随增加而增大,④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有关系;2、如图两个质量相同的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哪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哪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3、工程师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三峡水电站的水库大坝高185m,当水库水位为175m时,坝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大?4、下列表格是某同学“研究液体的压强”的实验部分数据记录:实验次数水的深度/cm 橡皮膜的方向压强计左右水面高度差/cm1 4 朝上 3.22 4 朝侧面 3.23 4 朝下 3.24 10 朝下9.2(1)实验次数1、2、3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橡皮膜分别放入水和盐水中深10cm处时,在中的压强大。
原因是。
更正:第次作业9.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层作业布置:1、如图,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离站台边缘一定距离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
请分析,为什么当列车驶过时,如果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非常危险的。
2、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闯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窗外;请解释以上现象的原因。
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大风为什么能掀翻屋顶?答:大风从屋顶上吹过,屋顶上方空气,,屋内空气流速,压强,所以屋顶受到向上的力向下的力,这种压力差能把屋顶掀翻。
4、右图是机翼的模型,当飞机飞行时,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因而速度,它对机翼的压强;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因而速度,它对机翼的压强。
更正:第次作业9 压强分层作业布置:1.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也正因为如此,山西省的汽车超载现象异常突出,公路损坏严重。
你认为超载汽车对公路的损坏主要取决于()A.汽车的大小B.汽车对公路的压强C.汽车的速度D.汽车的惯性2.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饮料上升B.吸在墙壁上的吸盘,挂毛巾,吸盘不掉C.生物上用滴管吸取液体D.帕斯卡“裂桶实验”3.图1所示的四个容器,不是连通器的是()图14、双休日,晓红一家人去动物园游玩时,晓红给妈妈和小象拍了一张合影,如图2所示,在拍摄现场的沙地上,留下了小象和妈妈的脚印,晓红发现小象的脚印还没有妈妈的脚印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