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原子物理试题集及答案
【9A文】原子核物理第二版-习题答案-杨福家-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1-3.试计算核素He和Li,并对比结合能之差别作讨论。
1-4.试计算Zr,Zr,Zr,三个核素的中子分离能;比较这三个分离能,可得出什么重要结论?1-5.求出U的平均结合能;如果近似假定中等质量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为8.5MeV,试估计一个U核分裂成两个相同的中等原子核时,能放出多少能量?1-6.试由质量半经验公式,试计算Ca和Co的质量,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1-7.利用质量半经验公式来推导稳定核素的电荷数Z与质量数A的关系式,并与β稳定线的经验公式作比较?1-8.试利用镜核(A相同,中子数N和质子数Z互换的一对核)N和C质量差以及质量半经验公式来近似估算原子核半径参量r。
1-11.在核磁共振法研究原子Mg的基态(Iπ=5/2+)的磁特性实验中,当恒定磁场的强度B0=5.4×103Gs以及高频磁场的频率为v=1.40MHz时,发现了能量的共振吸收,试求gI因子及核磁矩。
1-12.假定核电荷Ze均匀分布在两个主轴分别为a和c(c沿对称轴)的旋转椭球内,试推导公式(1.6.6)。
(Q=2Z(c2-a2))5第二章2-1.核力有哪些主要性质?对每一种性质,要求举一个实验事实。
2-3.试计算从N 715O 816F 917中取出一个质子所需的能量;并进行比较,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2-4.由质量半经验公式估算O 17和F 17的基态质量差,并与实验值比较。
(r0取1.4fm )2-5.根据壳层模型决定下列一些核的基态自旋和宇称:He 23,Li 37,Mg 1225,K 1941,Cu 2963,Kr 3683,Sb 51123,Pb 82209.2-6.实验测得He 25的最低三个能级Iπ为3/2-(基态),1/2-和3/2+;测得Ni 2857的最低4个能级的Iπ为3/2-(基态),5/2-,1/2-和7/2-,试与单粒子壳模型的预言相比较,并对比较结果作出定性说明。
第三章3-1.一个放射性核素的平均寿命为10d ,试问经过5天衰变的数目以及在第五天内发生衰变的数目是原来的多少(百分比)?3-2.已知1mg U 238每分钟放出740个α粒子,试计算1g U 238的放射性强度(T=4.5R10^9年)。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完整答案

F 2Ze 2 / 4 R2和F0 2Ze 2r/ 4 R 3 。可见,原0 子表面处粒子所受的斥力最大,越
靠近原子的中心粒子所受的斥力越小,而且瞄准距离越小,使粒子发生散射最强的垂 直入射方向的分力越小。我们考虑粒子散射最强的情形。设粒子擦原子表面而过。此时受
力为F 2Ze 2 / 4 R2 。可0 以认为粒子只在原子大小的范围内受到原子中正电荷的作
Z2
Li
Z
2 H
9
c) 第一激发能之比:
E
2 He
E He
1
E2H E 1 H
22 E1 22
E
1
12 22
E1 E
22
12 12 1 12
4
E
2 Li
E Li
1
E2H E 1 H
22 E1 32
E
1
12 22
E1 E
32
12 12 1 12
9
d) 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广义巴耳末公式:
{ v~ Z R (2
达到的最小距离多大又问如果用同样能量的氘核(氘核带一个 e电荷而质量是质子的 两倍,
是氢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代替质子,其与金箔原子核的最小距离多大
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80 。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两
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
1 Mv2 K 2
解:设 粒子和铅原子对心碰撞,则 粒子到达原子边界而不进入原子内部时的能量有 下式 决定:
1 Mv2 2
2Ze 2 / 4 R 10016 焦耳 103电子伏特
由此可见,具有106 电子伏特能量的粒子能够很容易的穿过铅原子球。粒子在到达原子
原子物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原子物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原子的最内层电子称为:A. 价电子B. 建筑电子C. 寄生电子D. 核电子答案:D2. 原子核由以下粒子组成:A. 质子和中子B. 质子和电子C. 电子和中子D. 电子和反电子答案:A3.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能通过放射射线来跃迁到基态,这种现象称为:A. 加速B. 衰变C. 俘获D. 减速答案:B4. 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称为:A. 元数B. 核数C. 溶液D. 中性答案:B5. 薛定谔方程用于描述:A. 电子的运动B. 质子的运动C. 中子的运动D. 原子核的运动答案:A二、填空题1. 波尔模型中,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所产生的谱线称为________。
答案:光谱线2. 在原子核中不存在电子,否则将引起能量的________。
答案:不稳定3. 原子核的质子数称为原子的________。
答案:原子序数4. 核力是一种____________,它使质子和中子相互_________。
答案:强相互作用力,吸引5. 电子云代表了电子在空间中的________分布。
答案:概率三、简答题1. 什么是原子物理学?答案: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及其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原理以及与辐射的相互作用等的学科。
它主要探索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内的粒子、原子的能级结构、原子的光谱以及原子的物理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2. 描述一下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
答案: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种情况。
它具有价带和导带两个能带,两者之间由能隙分隔。
在室温下,半导体材料的价带通常都被电子占满,而导带中几乎没有电子。
当外加电场或光照射时,价带中的电子可以跃迁到导带中,从而形成电流。
3. 解释原子的放射性衰变现象。
答案:原子的放射性衰变是指具有不稳定原子核的放射性同位素经过一系列放射性衰变过程,最终转化为稳定同位素的现象。
衰变过程中放出的射线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
这种衰变过程是由于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和中子的改变导致了核内部的不稳定性,从而通过释放射线来恢复稳定。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练习题及答案1、在电子偶素中,正电子与负电子绕共同质心运动。
在n=2状态下,电子绕质心的轨道半径等于2m。
2、氢原子的质量约为938.8 MeV/c2.3、一原子质量单位定义为原子质量的1/12.4、电子与室温下氢原子相碰撞,要想激发氢原子,电子的动能至少为13.6 eV。
5、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首先是由XXX完成的。
特别重要的是他还发现了电荷是量子化的。
6、氢原子n=2.l=1与氦离子He+ n=3.l=2的轨道的半长轴之比为aH/aHe+=1/2,半短轴之比为bH/bHe+=1/3.7、XXX第一轨道半径是0.529×10-10 m,则氢原子n=3时电子轨道的半长轴a=2.12×10-10 m,半短轴b有两个值,分别是1.42×10-10 m,2.83×10-10 m。
8、由估算得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 m,将此结果与原子大小数量级10-10 m相比,可以说明原子核比原子小很多。
9、提出电子自旋概念的主要实验事实是XXX-盖拉赫实验和朗茨-XXX。
10、钾原子的电离电势是4.34 eV,其主线系最短波长为766.5 nm。
11、锂原子(Z=3)基线系(柏格曼系)的第一条谱线的光子能量约为1.19 eV。
12、考虑精细结构,形成锂原子第二辅线系谱线的跃迁过程用原子态符号表示应为2P1/2 -。
2S1/2.13、如果考虑自旋,但不考虑轨道-自旋耦合,碱金属原子状态应该用量子数n。
l。
XXX表示,轨道角动量确定后,能级的简并度为2j+1.14、32P3/2 -。
22S1/2与32P1/2 -。
22S1/2跃迁,产生了锂原子的红线系的第一条谱线的双线。
15、三次电离铍(Z=4)的第一玻尔轨道半径为0.529×10-10 m,在该轨道上电子的线速度为2.19×106 m/s。
16、对于氢原子的32D3/2态,其轨道角动量量子数j=3/2,总角动量量子数J=2或1,能级简并度为4或2.20、早期的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量大小排列,但是钾K(A=39.1)排在氩Ar(A=39.9)前面,镍Ni(A=58.7)排在钴Co(A=58.9)前面。
4420201原子物理计算题

28-29
计算题
2011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高中物理综合库》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综合库》原子物理》原子核》质能方程
试题内容
28.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氘,完全可充当未来的主要能源。两个氘核的核反应为: + → + n,其中氘核的质量为2.013u,氦核的质量为3.0150u,中子的质量为1.0087u.(1u=931.5Mev).
小题数
2
【题目1】
写出射线轰击铍核的核反应方程。
【题目2】
试根据上面所述的各种情况,通过具体计算说明该射线是由中子组成,而不是射线。
题号:2
22
计算题
2012届江苏省高三高考压轴物理试卷
高中物理综合库》原子物理
试题内容
22.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能量E1=-13.6eV,已知电子电量e,电子质量m,氢的核外电子的第一条可能轨道的半径为r1,已知氢原子各定态能量与基态能量之间关系为 ,式中n=2、3、4、5……
评分标准
2.13MeV
试题解析及建议
(1)由△E=△mc2可知释放的核能E=(2mH-mHe-mn)c2=2.14MeV
(2)把两个氘核作为一个系统,碰撞过程系统的动量守恒,由于碰撞前两氘核的动能相等,
其动量等大反向,因此反应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即mHevHe+ mnvn=0
反应前后系统的总能量守恒,即
评分标准
【题目1】 【题目2】
试题解析及建议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库仑力作向心力,有
(1分)
根据电流强度的定义 得 (1分)
氢原子处于n=2的定态时能级为 ,要使处于n=2的氢原子电离,需要吸收的能量值为 ,即电离能为 .(2分)
高二物理原子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物理原子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答案】AB【解析】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选项A正确;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选项B正确;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原子核式结构,选项C错误;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选项D错误;故选AB【考点】考查原子物理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实际上本题算是一个物理史实问题,对物理史实问题要注意积累和记忆2.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B.随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C.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D.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答案】AC【解析】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黑体辐射的强度越大.故A正确,B错误.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读图的能力,点评:只要认真分析是较为容易的找出答案的.3.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频率太小D.按照波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加【解析】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A错;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B错;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对原子光谱的研究开辟了深入探索原子结构的道路B.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说明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是错误的【答案】AC【解析】由于原子光谱是线状谱,而不是经典电磁理论认为的连续谱,因此否定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鼓励人们进一步探索新的原子结构A项正确。
[必刷题]2024高二物理上册原子物理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高二物理上册原子物理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b19a9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1.png)
[必刷题]2024高二物理上册原子物理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关于玻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是按经典力学的规律进行的B. 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轨道是不连续的C.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能量是连续的D. 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不会吸收或放出光子2. 在氢原子中,电子由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的动能增大B. 电子的势能减小C. 电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增大D. 电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减小3. 下列关于原子的能级跃迁,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放出光子B. 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会放出光子C. 电子在跃迁过程中,原子的能量不变D. 电子跃迁时,原子的能量会增大4.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放出的光子能量是()A. 10.2 eVB. 12.75 eVC. 13.6 eVD. 3.4 eV5. 下列关于天然放射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α射线是高速电子流B. β射线是高速氦核流C. γ射线是高速中子流D.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环境无关6.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C. 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会发生光电效应D. 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截止频率时,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反比7. 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动量越大,其德布罗意波长越长B. 物体的动量越小,其德布罗意波长越短C. 任何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德布罗意波D. 德布罗意波长与物体的速度成正比8. 在康普顿效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入射光子的波长越长,散射角度越大B. 入射光子的波长越短,散射角度越小C. 散射光子的能量不变D. 散射光子的频率不变9. 关于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时准确地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可能的B. 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越准确,其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小C. 测量一个粒子的动量越准确,其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小D. 不确定性原理适用于所有微观粒子10. 关于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子只具有波动性B. 电子只具有粒子性C.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D. 波粒二象性与观察者的主观意识有关二、判断题:1.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会放出光子,其频率比n=4跃迁到n=2时放出的光子频率高。
高二物理3-5:原子物理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高二物理3-5:原子物理一、光的波粒二象性一、单项选择题1.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如果光的频率不变,而减弱光的强度,则() A.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B.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C.逸出的光电子数不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D.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数值,就没有光电子逸出了2.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A.改用频率更小的紫外线照射B.改用X射线照射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3.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器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B.硅光电池中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电子都能逸出C.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D.任意频率的光照射到硅光电池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4.如图所示是光电管使用的原理图.当频率为ν0的可见光照射至阴极K上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A.若将滑动触头P移到A端时,电流表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B.若将滑动触头P逐渐由图示位置移向B端时,电流表示数一定增大C.若用紫外线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D.若用红外线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5.用不同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钨和锌的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可得到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随入射光频率ν变化的E k-ν图像,已知钨的逸出功是3.28eV,锌的逸出功是3.34eV,若将二者的图线画在同一个E k -ν坐标系中,如图所示,用实线表示钨,虚线表示锌,则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是()6.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B.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C.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宏观现象中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在微观高速运动的现象中是统一的D.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7.如果一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和一个中子的相等,则它们的______也相等.()A.速度B.动能C.动量D.总能量二、多项选择题8.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A.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B.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C.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D.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9.产生光电效应时,关于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同种金属,E k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B.对于同种金属,E k与照射光的波长成反比C.对于同种金属,E k与光照射的时间呈正比D.对于同种金属,E k与照射光的频率呈线性关系E.对于不同种金属,若照射光频率不变,E k与金属的逸出功呈线性关系10.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由图可知()A.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4.27×1014HzB.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5.5×1014Hz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11.从光的波粒二象性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是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每个光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B.光的频率越高,光子的能量越大C.在光的干涉中,暗条纹的地方是光子不会到达的地方D.在光的干涉中,亮条纹的地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三、高考题型练习题1.关于光电效应,有如下几种陈述,其中正确的是A.金属电子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2. (多选)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电效应显示了光的粒子性 B.玻尔理论可以解释所有原子的光谱现象C.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特性D.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提出电磁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3、(多选)如图所示,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光照射到阴极上时,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其原因可能是A. 入射光太弱;B. 入射光波长太长;C. 光照时间短;D. 电源正负极接反。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复习有答案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复习有答案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原子物理内容知识点学习水平说明物质原子的核式结构A物质的放射性A原子核的组成A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A放射性元素的衰变B只要求写出简单的核反应方程,不涉及衰变定律。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B核能的应用核电站A我国核工业发展A宇宙的基本结构A天体的演化A一.原子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做了用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
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3.为了解释实验结果,卢瑟福提出了如下的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原子的半径大约是10-10米,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0-15~10-14米。
α粒子散射实验【典型例题】1.下面有关物理史实及物理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A)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完全能解释α粒子散射现象(B)麦克斯韦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预言光是电磁波(C)双缝干涉图样的中央明纹又宽又亮(D)用紫光照射某金属表面能产生光电效应,那么用红光照射该金属也可能发生光电效应2.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C )(A)汤姆生(B)玻尔(C)卢瑟福(D)查德威克3.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原子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右面平面示意图中的四条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可能轨迹,在图中完成中间两条α粒子的运动轨迹。
4.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A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5.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C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6.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A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7.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CD )(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8.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B )原子中的质量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C )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质量都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D )原子中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很小的区域范围内二.原子核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天然放射性)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物理学习题标准答案(褚圣麟)很详细

hcRH(12
12)
其中hcRH13.6电子伏特
1
n
E1
13.6
(1
1) 10.2
电子伏特
22
E2
13.6
(1
12) 12.1
电子伏特
3
E3
13.6
(1
12)
12.8
电子伏特
4
其中E1和E2小于12.5电子伏特,E3大于12.5电子伏特。可见,具有
12.5电子伏特能量的
电子不足以把基态氢原子激发到n4的能级上去,所以只能出现n3的能级间的跃迁。
A,漫线系第一条的波长为
8193A,
基线系第一条的波长为
18459A,主线系的系限波长为
2413
A。试求
、
、
、
4F
各
3S
3P
3D
谱项的项值。
解:将上述波长依次记为
p max,d max,f max,p,
即p max5893 A,d max8193 A,f max18459 A,p2413 A
容易看出:
(1.60
10
19)2
1.14 1013
米
106
1.60
10
19
由上式看出:rmin与入射粒子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用相同能量质量和相同电量得到核
代替质子时,其与靶核的作用的最小距离仍为
1.14 1013米。
1/14
1.7能量为3.5兆电子伏特的细粒子束射到单位面积上质量为1.05 102公斤/米2的银
箔上,粒
解:设靶厚度为t'。非垂直入射时引起粒子在靶物质中通过的距离不再是靶物质的
厚度t',而是t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难题汇编及解析(3)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难题汇编及解析(3)一、选择题1.太阳内部发生核反应方程,该反应出现了质量亏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是负电子,反应过程放出能量B .x 是正电子,反应过程放出能量C .x 是负电子,反应过程吸收能量D .x 是正电子,反应过程吸收能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半径的大小B .玻尔理论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也能完美解释所有原子光谱规律C .γ射线是穿透能力极强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几厘米的铅板D .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不能准确测量物体的位置或动量的值B .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 .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不受温度压强影响,但与元素的状态有关D .氢弹的原理是核聚变,同等情况释放的能量大于原子弹4.关于原子、原子核以及核反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且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B .一个氢原子从n =3的能级发生跃迁,可能只辐射1种频率的的光子C .10个23592U 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5个23592U 原子核没发生衰变 D .核泄漏事故污染物铯(Cs)137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其衰变方程为1371375556Cs Ba+x ,由方程可判断x 是正电子5.某一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通过电场后分成三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射线1的电离作用在三种射线中最强B .射线2贯穿本领最弱,用一张白纸就可以将它挡住C .放出一个射线1的粒子后,形成的新核比原来的电荷数少1个D .一个原子核放出一个射线3的粒子后,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比原来少2个6.对原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 .原子核的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C .原子核的电荷数就是核中的质子数D .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与电子电荷大小的比值7.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 .核聚变反应方程,表示质子 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氦原子光谱的特征8.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C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 .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9.由于地震、山洪等原因将大量的金丝楠及其他树种深埋,经千万年碳化、氧化、冲刷形成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植物“木乃伊”,又叫碳化木,俗称乌木,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 与12C 的比例与大气中相同,生命活动结束后,14C 衰变为14N ,14C 的比例持续减少,其半衰期约为5700年,现通过测量得知,某乌木样品中14C 的比例恰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
《第十三章 原子结构》试卷及答案_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_沪科版_2024-2025学年

《第十三章原子结构》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C、原子核的体积比整个原子的体积大得多。
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2、下列关于玻尔理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玻尔理论提出了量子化的轨道,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不会辐射能量。
B、玻尔理论认为电子在量子化轨道上运动时,其能量是量子化的。
C、玻尔理论预言了氢原子的光谱线。
D、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所有原子的结构。
3、下列关于原子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是由电子和质子组成的。
B、原子核的质量数与核外电子数相同。
C、原子核外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D、原子核带正电,因为其中存在质子和中子。
4、关于原子半径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通常定义为原子核中心到最外层电子轨道的距离。
B、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增。
C、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D、同一主族中,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5、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电子在第n轨道上的轨道半径是:A、与n的平方成正比B、与n的三次方成正比C、与n的平方根成正比D、与n的平方成反比6、下列关于Beta衰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eta衰变是原子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同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B、Beta衰变是原子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同时释放出一个负电子C、Beta衰变是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质子D、Beta衰变是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负电子7、以下关于原子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在核外空间高速运动。
B. 原子核的体积比原子大很多,电子云几乎占据了整个原子的空间。
C.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物理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试计算氢原子的第一玻尔轨道上电子绕核转动的频率、线速度和加速度。
解:电子在第一玻尔轨道上即年n=1。
根据量子化条件,πφ2h nmvr p ==可得:频率 21211222ma hma nh a v πππν===赫兹151058.6⨯=速度:61110188.2/2⨯===ma h a vνπ米/秒加速度:222122/10046.9//秒米⨯===a v r v w试由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计算基态氢原子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
解:电离能为1E E E i -=∞,把氢原子的能级公式2/n Rhc E n -=代入,得:Rhc hc R E H i =∞-=)111(2=电子伏特。
电离电势:60.13==eE V ii 伏特 第一激发能:20.1060.134343)2111(22=⨯==-=Rhc hc R E H i 电子伏特 第一激发电势:20.1011==eE V 伏特 用能量为电子伏特的电子去激发基态氢原子,问受激发的氢原子向低能基跃迁时,会出现那些波长的光谱线解:把氢原子有基态激发到你n=2,3,4……等能级上去所需要的能量是:)111(22nhcR E H -= 其中6.13=H hcR 电子伏特2.10)211(6.1321=-⨯=E 电子伏特1.12)311(6.1322=-⨯=E 电子伏特8.12)411(6.1323=-⨯=E 电子伏特其中21E E 和小于电子伏特,3E 大于电子伏特。
可见,具有电子伏特能量的电子不足以把基态氢原子激发到4≥n 的能级上去,所以只能出现3≤n 的能级间的跃迁。
跃迁时可能发出的光谱线的波长为:οοολλλλλλAR R A R R A R R H H H H H H 102598)3111(1121543)2111(1656536/5)3121(1322322221221==-===-===-=试估算一次电离的氦离子+e H 、二次电离的锂离子+i L 的第一玻尔轨道半径、电离电势、第一激发电势和赖曼系第一条谱线波长分别与氢原子的上述物理量之比值。
原子核物理(修订版)习题答案 卢希庭

29328U的半径
r0 1.45 fm
R 2.3 fm R 6.88 fm R 8.99 fm
1.5 解:
当原子能级的电子的总角动量j大于核自旋I时 , 能级分裂为2I+1条。 所以有 2I+1=6 即 I=5/2
故241Am 和 243Am 核的自旋均为5/2
1.6
解:由原子核半径
1
R r0 A 3
2
R
RB
其中 U=1000 V R=0.182 m B=0.1 T
故可解得: v 1.099105 m / s
2qU
由 m v可2 解得
m 2.6531026kg
离子质量数 A m 16 1u
1.3 解:由 1 mv2 qU和
2
mv2 qvB R
对质子: mp eR12B12 / 2U1
2.14
解:
130Te 130I 130Xe
则此两核素基态的能量差为:
E E(130Te) E(130Xe) (130Te) (130Xe) 87.353MeV (89.881)MeV 2.53MeV
2.15 解: n235U f1 f2 2 ~ 3n Q(Q 210MeV )
[1.007825 1.008665 2.014102]u 931.494MeV
2.224MeV
比结合能 同理依次为:
B
A
2.224MeV
2
1.112MeV
40C:a B 342.05Me比V 结合能
B A 8.551MeV
: 197Au B 1559.363M比eV结合能
: C 197 f
取出一个中子后变为12B ,Z=5,N=7 奇奇核,稳定性 较小,结合能B(Z-1,A)非常小,结果Sp(Z,A)非常 大,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部分试题精编

B. h = 1 mc2, p= p' 2
C. h = mc2+ Ek, p=-p'
D. h
1
=
(mc 2+ Ek )
, p=- p'
2
答案: C
24.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
e )而获得了 2002 年度诺贝尔物理
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
615 t 四氯乙烯( C2Cl 4)溶液的巨桶,
微子的最小能量为( )
A. 1. 33 MeV
B. 0. 82 MeV
C.0. 51 MeV
D.0.31 MeV
答案: B
25.已知氦离子 He 能级 En 与量子数 n 的关系和氢原子能级公式类似, 处于基态的氦离子
- 5 - / 11
He 的电离能力为 E=54. 4 eV .为使处于基态的氦离子 He 处于激发态,入射光子所需的最
B. 射线和 射线的轨迹是抛物线
C. 射线和 射线的轨迹是圆弧
D.如果在铅盒和荧光屏间再加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则屏上的亮斑可能只剩下
b
答案: AC
3.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该学说
包括的内容有( )
A.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B.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集中在原子核内
C.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答案: ABC
4.在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中, 某一 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
近时的轨迹如图所示.图中 P、 Q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经过 P、Q两
点并与轨迹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和轨迹将平面分为四个区域.不考虑
原子物理学第三次作业答案 (10)

第四章 复杂原子的能级结构及光谱复杂原子:除碱金属原子外,核外有两个和两个以上电子的原子。
以最简单的复杂原子He 原子(两个核外电子)为例,受力情况:电子1:库仑力 1f ,1,2f ;)()(1,211t f t f F+=磁场力。
电子2:库仑力2f , 2,1f ;)()(2,122t f t f F+=磁场力。
结论:复杂的受力使原子的相互作用能量计算非常复杂!无法精确求解, 必须采用近似计算方法。
§4.1 复杂原子中电子的本征函数和本征能量4.1.1 平均有心力场近似 回顾: 氢原子和类氢原子:022041r r Ze F n πε-=, ⇒ r Ze r V 2041)(πε-= 碱金属原子:022*041r r e Z F n πε-=,⇒ re Z r V 2*041)(πε-= 共同特点:(1)电子受有心力作用(指向核,属保守力),可以引入作用势能;(2)势能和时间无关,可用定态S. eq 求解;(3)磁场力远远小于库仑力,解定态S. eq 时不考虑磁场力(能量)。
对复杂原子计算的启示:(1)首先,忽略磁场力;(2)假定:每个电子都处于一个“平均有心力场”的作用,则可以引入作用势能,作用势能和时间无关。
电子1:)()(1,211t f t f F +=1112)(r r r F -=, ⇒ )(11r V12Ze 1l 1s2s 2l电子2:)()(2,122t f t f F +=2222)(r r r F -=, ⇒ )(22r V一般地,由N 个电子组成的原子,第i 个电子受力及势能为:iii i i r r r F F )(-=, ⇒ )(i i r V(1)设:u i (r, ϕ,θ) 和 εi 为此第i 个电子的本征波函数和能量本征值,其定态S. eq 为:[μ222i ∇- +V i (r i )] u i (r i , ϕi ,θi ) = εi u i (r i , ϕi ,θi )(2)(2) 式的解为:u i (r i , ϕi ,θi ) =R ni, li (r i )Y li, mi (θi , ϕi )(3)式中,Y li, mi (θ, ϕ):球谐函数,同氢原子;R ni, li (r ):径向函数,不同氢原子。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普朗克曾经大胆假设: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B.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而且粒子的能量ε和动量p跟它对所应的波的频率γ和波长λ之间,遵从关系和C.光的干涉现象中,干涉亮条纹部分是光子到达几率大的地方D.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E.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它稳定元素中,并降低其温度,它的半衰期将发生变化【答案】ABC【解析】普朗克把最小的能量单位叫做能量子,故A选项正确;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故B选项正确;光子到达频率高的区域就是光亮区,故C选项正确;在康普顿效应中,光子动量减小,据可知波长变大,故D选项错误;半衰期不会随外界和是否有杂质而改变,故E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原子物理知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A.人们在研究天然放射现象过程中发现了质子B.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C.设质子、中子、粒子的质量分别为、、,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粒子,释放的能量是D.原子在、两个能量级的能量分别为、,且,当原子从a能级跃迁到b能级时,吸收光子的波长(其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h为普朗克常量)【答案】C【解析】1919年,卢瑟福通过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所以A错误;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为,所以B错误;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当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粒子释放的能量为,所以C正确;根据玻尔原子模型可知,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光子,故D错误。
【考点】原子物理3.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释放核能B.一定强度的入射光照射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增大D.β射线的速度接近光速,普通一张白纸就可挡住⑵一个中子轰击铀核()可裂变生成钡()和氪().已知、、和中子的质量分别是mu 、mBa、mKr、mn,则此铀裂变反应的方程为;该反应中一个裂变时放出的能量为.(已知光速为c)(3)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物块,已知A物块的质量mA=1kg.初始时刻B静止,A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之后与B发生碰撞并一起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规定向右为位移的正方向),则物体B的质量为多少?【答案】(1): AC (2) (mu -mBa-mKr-2mn)C2 (3)3kg【解析】(1): 一定强度的入射光照射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频率越高,电子获得的能量就越大,B错误,β射线可以射穿几毫米的铝板,D错误,(2)方程为,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3)(4分)根据公式由图可知,撞前(1分)撞后(1分)则由(1分)解得:(1分)【考点】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核反应方程的书写点评:在书写核反应方程时,需要注意质子数,质量数守恒4.右图为卢瑟福在实验室里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之原子的结构(含答案、全国通用)-答案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之原子的结构(含答案、全国通用)【答案】1. C2. B3. B4. B5. B6. A7. A8. B9. D 10. B 11. B 12. B 13. B 14. C 15. D 16. C 17. B 18. AD19. 50;8×10-1820. 5021. 汤姆生;原子;正;质子;中子;正电22. 原子核;核外电子23. 1.60×10-19;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B到A24. 原子核;负;电子;不显25. 负;1.6×10-1926. 扩散;引力;质子27. 原子核;核外电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8. 质子;电子29. 电子;质子;中子;电子30. 解:(一)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它们在数量上相等.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个正电荷,则原子核外有50个电子.电子所带的总电荷量:Q=ne=50×1.6×10-19C=8×10-18C;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量相等,所以原子整体对外不显电性,即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二)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1)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酒精气体浓度为0时,R1两端的电压:U 1=U-U2=9V-1V=8V,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流表的示数:I===0.1A;(2)R2的阻值:R2===10Ω;(3)电压表的示数达到3V时,电路中的电流:I′==═0.3A,电路中的总电阻:R===30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此时酒精传感器R1的阻值:R 1′=R-R2=30Ω-10Ω=20Ω.答:(一)它的原子核外有50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有8×10-18库仑的电荷;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二)(1)酒精气体浓度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是0.1A;(2)R2的阻值是10Ω;(3)若电压表的示数达到3V时酒精传感器R1的阻值为20Ω.【解析】1.解:原子核中可以放出质子和中子说明了原子核是可以再分为质子和中子的.故选C.解答本题应掌握:人类研究原子核时发现原子核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本题考查了原子核的结构,应熟记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电子,而原子核又可分为质子和中子.2.解: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选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的组成,及粒子的带电情况,很容易.3.解:①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此选项不符合实际;②1个电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此选项符合实际;③家庭节能灯的功率在20W左右,通过节能灯的电流约为I==≈0.1A=100mA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④一节铅蓄电池的电压约为2V,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B.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4.解:(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①是错误的,②是正确的,⑤也是错误的.(2)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对于整个的原子核而言它是对外显示正电的,所带电量等于质子所带的电量.故③正确,④错误.(3)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是因为核外的电子虽然所占体积很大,质量却是很小,所以几乎整个原子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到了原子核上,故⑥也是正确的.故选B.对于原子核:原子核是有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对外显示正电;原子核和原子相比体积很小,但是它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原子的质量.本题纯概念性的问题,可能的难度是关于原子核所带的电性,由于原子是不带电的,可能有同学会认为原子核也不带电,实际是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并且所带的电量是相同的,所以正好中和,原子才对外部显电性的.5.解: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于组成物体的分子在永远地运动着,故在0℃时物体内的分子的运动状态也是运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物体所具有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中分子的数量,即物体的质量有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3)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讲,温度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本题考查了分子间动理论的相关知识和原子的结构的相关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6.解: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故选A.解答本题应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各微粒的带电情况.要记清原子的核式结构及三种基本微粒的基本性质.7.解: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这种粒子就是电子,它的发现表明原子是可分的.故选A.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其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8.解:A、原子整体对外不显电性,不带电,不合题意;B、质子带正电,符合题意;C、电子带负电,不合题意;D、中子不带电,不合题意.故选B.根据对粒子带电情况的掌握分析答题: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电子带负电荷.掌握物质结构的知识,即可正确解题,本题是一道基础题.9.解:由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故选D.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基础知识可以确定带负电的微粒是哪一个.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对于解决此类识记性的基础题目非常方便.10.解:原子是由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综上分析故选B.根据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可以确定此题的答案.记住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于解决此类识记性的基础题非常方便.11.解: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核带正电,核外有电子带负电,二者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原子整体呈中性.原子中带正电的微粒是质子.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故选B.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此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的相关基础知识,题目的难度很小,记住相关的基础知识即可解决此题.12.解:质子、原子核都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故选B.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央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知道原子组成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13.解: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时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分子大于原子核;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核大于质子;而夸克则是更小的构成微粒,在这几种微粒中夸克是最小的.故选B.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夸克则是比质子更小的微粒.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构成物质的各种微粒之间正确的关系.14.解: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转运动的电子组成;故电子绕核高速运动;故选C.解答本题应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及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的性质.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及电子的性质,属基本内容.15.解:原子是由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故选D.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央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及粒子的带电情况,是一道基础题目.16.解:A、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此选项正确;B、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所带电荷量是最小的,为1.6×10-19C.此选项正确;C、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导体与绝缘体没有严格的界线,因此用“能或不能”导电来辨别它们是不合适的.此选项错误;D、氦是2号化学元素,在其原子核中有2个质子(即有2个正电荷),核外有2个带负电的电子.此选项正确.故选C.①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富兰克林把它们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②元电荷又称“基本电量”,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③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导体与绝缘体没有严格的界限;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一般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同.此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基础知识的考查.17.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不变的最小微粒,分子可以再分;错误.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用鼻子嗅到各种气味,就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正确.C、磁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这是磁体的性质,不是分子间作用力;错误.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又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系,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错误.故选B.(1)分子动理论认为: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2)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它还可以再分,只是如果再分,就不是原来的物质了;(3)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宇宙的知识和分子动理论的知识.18.解: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应该具有物质的性质,所以最小的应该是分子和原子.故选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或原子.本题考查原子、及物质的组成,属识记内容,要求学生牢记.19.解:金属锡的原子核外带有50个电子.电子所带的总电荷Q=ne=50×1.6×10-19C=8×10-18C.故答案为:50;8×10-18.所有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中原子又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金属锡的原子核外带有50个电子.元电荷e=1.6×10-19C,根据电子数可以求出电子所带电荷的总量.本题考查电荷量的计算、原子结构及物体带电情况,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20.解: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原子内带正电的质子数和带负电的电子数相等,两者相互抵消对外不显电性,由此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个电荷量与电子相等的正电荷,金属锡的原子核外带有50个电子.故答案为:50.所有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中原子又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本题考查了对原子结构、与原子带电情况的了解,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21.解:根据课本基础知识可知: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原子由内层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外层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答案为:汤姆生;原子;正;质子;中子;正电.根据课本中提到的物理学史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原子核的组成,原子的核式结构要牢记,并记住原子核的组成,理解原子结构,属于基础题.22.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两者所带电荷量相等,对外不显电性.故答案为:原子核;核外电子根据原子的构成和构成原子的微粒所带电量和电性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构成和带电性质即可解答.23.解:元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是1.60×10-19C;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仪器;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作的.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A验电器带负电荷,B不带电,拿一根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B两个验电器连接起来,A上的电子经金属棒转移到B,这时B因多余电子带负电.故电子从A→B,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电流方向是从B到A.故答案为:1.60×10-19C;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B到A.元电荷是指小的电荷量,任何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作的,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量越多,其张角越大;金属依靠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而导电;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本题考查了元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和电流方向的规定等知识,识记性内容;要明确: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24.解:原子结构中,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为绕核转动的电子,电子带负电;由于核外电子的数量与原子核所带正电的数量相等;故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故答案为:原子核;负;电子;不显.解答本题应掌握: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及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的数值相等,故原子一般情况下呈现电中性.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应明确原子的结构特点及呈现电中性的原因.25.解: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其中电子是带有负电荷的粒子.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称为元电荷,大小为1.6×10-19C.故答案为:负; 1.6×10-19.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电子带负电.同时了解元电荷e=1.6×10-19C.本题考查自然界中电荷的存在以及元电荷的大小,属基础题.26.解:(1)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2)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是由于分子间引力的作用;(3)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故答案为:扩散;引力;质子.(1)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力;(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扩散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27.解: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指: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答案为:原子核;核外电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答本题应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原子的组成.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原子的组成,属基础内容.28.解: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故答案为:质子,电子.解决本题应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是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29.解: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故答案为:电子,质子,中子,电子.解答本题应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各微粒的带电性.要记清原子的核式结构及三种基本微粒的基本性质.30.(一)所有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中原子又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金属锡的原子核外带有50个电子.元电荷e=1.6×10-19C,根据电子数可以求出电子所带电荷的总量.(二)由电路图知,电压表测电阻R2的两端电压;(1)由串联电路特点求出电阻R1的电压,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电流;(2)已知R2的电压与流过电阻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可求出电阻的阻值;(3)已知电阻R2的阻值及它两端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可求出电路电流;由串联电路特点求出R1的两端的电压,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1的阻值.本题考查了电荷量的计算、原子结构、元电荷与带电情况以及欧姆定律公式及导出公式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特点,通过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改变电路的阻值和电流.本题体现了物理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原子核物理(卢希庭)课后习题答案全

观测分量是 1 ,试计算相应的磁矩的最大可观测分量(用核磁子表示)。 2
解:设质子密度均匀,匀速转动
角动量
L
r0 2
r 2drd (r sin )2
r 2dr sin 3 d d r 2
8 r0 5
00 0
3
2 1
得:
I
9 2
2
对
2S
1 2
分裂为
2
1 2
1
2个子能级
2
D
3 2
分裂为
2
3 2
1
4个子能级
2S 1和 2D3谱线分裂的总子能级为 6个。
2
2
1-6原子核半径
Rx
1
r0 A3
1 3
1
r01893
解出A 7
Z
A
2 解出Z 3
பைடு நூலகம்
1.98 0.0155A 3
1-7
原子核同位旋量子 T满数足下列关系
15
m 4 r 2 3 3m 4 r 2
L 2 r0 2 m 3
5
2
1
5 3 2 r0 4 m
0
2
r0
sin T
r0 d
( r0
sin
)2
其中
e 4 r0 2
,
T
2
0
e 2 r0 s in r0 d 4 r0 2 2
( r0
sin
)2
2-14
解:E E(130Te)E(130Xe) (130Te)(130Xe) (87.353) (89.881) 2.53MeV
精选2019-2020年沪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9.1 原子练习题六十二

精选2019-2020年沪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9.1 原子练习题六十二第1题【单选题】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C、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只有排斥力D、当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母亲节,小秦为妈妈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C、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D、面条没有粘到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飘零D、冬天雪花飘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禽流感病毒H7N9在空气中的运动是分子的热运动,能传染到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的是( )A、花开时香味扑鼻B、扫地时尘土飞扬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D、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形成电流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C、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有电流D、原子核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 )A、气体容易被压缩B、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C、气体会无限地扩散D、用糨糊可以把纸粘在墙上【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很小【答案】:第9题【单选题】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扫地时,灰尘四起B、花开时,花香满园C、下雪时,雪花飘飘D、刮风时,黄沙扑面【答案】:【解析】:第10题【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B、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存在D、通过一段电阻丝的电流越小,该电阻丝的电阻越大【答案】:第11题【填空题】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____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______电的原子核和带______电的核外电子构成.(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______(甲/乙/丙/丁).【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如图所示,有两个瓶子,其中一个瓶子是空气,另一个瓶子装着密度更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使这两个瓶子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______(均匀/不均匀),这个现象叫______,在实验开始前,______(A/B)瓶子里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这样可以避免受______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填空 1、()实验否定了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形。
答:(α粒子散射)。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 )。
3、夫兰克—赫兹实验证明了() 答原子能级的存在。
4、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是() 答电子衍射实验。
选择题1、原子核式模型的实验依据是:(只选一个) (A )α粒子散射实验。
(B )光电效应,(C )康谱顿效应,(D )夫兰克—赫兹实验。
答(A )2、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得到的结果:(A )绝大多数α粒子的偏转角大于90。
,(B )只有1/800的α粒子平均在2—3度的偏转角。
(C )只有1/800的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
,其中有接近180。
的。
(D )全部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
答(C ) 第二章 填空1、光谱的类型()光谱、()光谱,()光谱。
答:线状、带状,连续。
2、巴耳末线系的可见光区中的四条谱线颜色是()、()、()、() 答;(红、深绿、青、紫)3、氢原子光谱的前4个谱线系是()、()、()、()。
答“(赖曼系,巴巴耳末、帕邢、布喇开)4、玻尔理论的三个假设是(1)、( (2)() (3)()5、能级简并是指(n 个状态的能量是相同的状况)6、氢原子和类氢离子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时能级是(简并)的,简并度为(n )7、当氢原子和类氢离子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时,在n=3的能级中可能有多少个不同状态的椭圆轨道?(答案3个)(可作填空或选择)8、氢原子的玻尔半径a 0=0.529A,在n=2能级的椭圆轨道半长轴为()A ,半短轴分别为()A 、()A 。
解:根据半长轴2a a n Z=可得: 2.116a =A因1,2n φ= 由n b anφ=得b 1=1.053A,b 2=2.116A9在气体放电管中,用能量为12.1eV 的电子去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此时氢原子所能发射的光子能量中能是 (A )12.1eV,(B)10.2Ev. (C )12.1eV 、10.2eV 、19eV ,(D )12.1eV 、10.2eV 、3.4eV. 答案(C)10在气体放电管中,用能量为12.1eV 的电子去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此时氢原子所能发射的普线有()条 答案(3) 问答5、玻尔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学那三方面的基础上? 答(1)光谱的实验资料和经验规律,(2)以实验基础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3)从黑体辐射的事实发展出来的量子论。
6、在玻尔氢原子中,势能为负值,其绝对值比动能大,它说明什么含义?答说明电子被原子核所束缚得很紧,电子具有的动能不能挣脱原子核束缚而离开变为自由电子。
7、对处于第一激发态(n=2)的氢原子,如果用可见光照射能否例之电离?为什么? 答不能。
因为根据玻尔能级跃迁公式,)121(122∝-=H R λ得 =⨯==72100967758.142R λ而可见光中最短波长是所不能使之电离。
8、轻原子被激发到某一能级后,跃迁回到基态一共放出三条谱线,(1)试确定被激发到的能级的主量子数,(2)用能级跃迁图把这三条谱线表示出来,(3)并说明是属于什么线系? 答:(1)n=3. 巴尔末系 赖曼系9⎰⎰==ϕϕd L Ld nh π2hnL =∴得证。
R10、用量子化通则证明普朗克能量量子化。
证明;因为谐振子的坐标为:t A q ωcos =,动量:t mA q m p ωωsin -== 由量子化通则得:T A m tdt m A pdq nh T22022221sin ωωω===⎰⎰ 而谐振子能量是2221A m E ω=νnh TnhE ==∴得证。
第三章1、波函数的标准条件是:()、()、()。
答(单值的、有限的、连续的)。
2、一个光子的波长为300A ,测量此波长的精确度为10-6倍,此光子的位置的不确定量是 ()mm 。
答23.9mm(解:λhp =由πλλλλ4)11(212h xhxh p x ≥∆∆=-∆=∆∆得 mm x 9.2342=∆≥∆λπλ3、若一个电子处于原子中某能态的时间为10-8s ,则该能态的能量最小不确定量是()。
答案eV 8103.3-⨯ 解:π4hE t ≥∆∆eV th E 8103.34-⨯=∆≥∆π 4、一维简谐振子在n=2能级的量子化能量是() 答:νh n )21(+=ννh h 25)212(=+ 5、已知德布罗意波函数为ψ,在t 时刻,单位体积内发现一个粒子的几率是() 答:*ψψ或2ψ6、若质量为m 的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λ,(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则它的动能为()。
答案222λm h7为使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λ,需要的加速电压为()。
答案222λme h U = 7、波函数为什么要归一化? 答:因为粒子必定要在空间中某一点出现,所以粒子在某时刻在空间的各点出现的几率总和等于1,所以波函数要归一化。
选择2玻恩对实物粒子的德布罗意波波涵数),,(z y x ψ的统计解释:答案(B ) (A )),,(z y x ψ表示t 时刻,(R ,R ,z )处单位体积内发现粒子的几率。
(B )2),,(z y x ψ表示t 时刻,(R ,R ,z )处单位体积内发现粒子的几率。
(C )τd z y x ),,(ψ表示t 时刻在体积τd 中发现一个粒子的几率表达为(D )以上都不对。
3、从玻恩对实物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观点看粒子(电子)衍射结果是:答案(D ) (A )亮纹处是粒子|R|2小到达几率小的地方,暗纹处是粒子|R|2大到达几率大的地方。
(B )亮纹处是粒子|R|2小到达几率大的地方,暗纹处是粒子|R|2大到达几率大的地方。
(C )亮纹暗纹处都是粒子|R|2大到达几率一样的地方。
(D )亮纹处是粒子|R|2大到达几率大的地方,暗纹处是粒子|R|2小到达几率小的地方。
4、若α粒子(电荷为2e )在磁感应强度为B 均匀磁场中沿半径为R 的圆形轨道运动,则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是: (A )eRB h 2,(B )eRB h ,(C )eRBh 21,(D )eRBh1。
答案(A )过程R v m eBv 22=meBRv 2=eRB h p h 2==λ。
计算:8、求氢原子中电子在第二能级(n=2)的轨道角动量大小?(结果用 表示) 解:n=2时,1,0=l所以由轨道角动量 )1(+=l l L 得:2100=→==→=L l L l9、电子和光子的波长都是2A,它们的动量和总能量下面哪一个是对的[]答C (A )电子、光子的动量和总能量都不相等。
(B )电子、光子的动量和总能量都相等。
(C )电子、光子的动量相等,总能量不相等。
(D )电子、光子的动量不相等,总能量相等。
第四、五指章1、碱金属光谱一般易观察的四个线系是()、()、()、() 答:(主线系、第一辅助线系、第二辅助线系、柏格曼线系)2、碱金属原子能级与氢原子能级的差别(引起主量子数亏损)的原因是()、()。
答:(原子实的极化,、轨道贯穿)3、碱金属原子的能级中S 能级是(),其余能级是()。
答(单层的、双层的)3、第二族元素的光谱结构(),它们的能级分两套分别是()和()的结构。
答(相仿,单层,三层) 4、泡利原理()。
答:在一原子中,不能有两个电子处于同一状态。
5、标志电子态的量子数是(s l m m s l n ,,,,)五个量子数。
选择1R 标志电子态的量子数各表示的意义下面哪一个是正确的[]答D (A )n 为轨道量子数。
(B )l 为主量子数。
(C )S 为轨道取向量子数。
(D )s l m m ,分别为轨道和自旋空间取向量子数。
1、氦原子能级跃迁特点下面那一个不正确:[]答B(A )氦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之间能量相差很大有19.77eV(B )三重态(三层能级)与单一态(单层能级)之间可以相互跃迁。
(C )第一激发态3S 1不可能自发跃迁到基态1S 0。
(D )两套能级之间没有相互跃迁,而各自内部跃迁产生各自谱线。
2、判断下列各态中那一个原子态是存在的[]答A(A )1S ,(B )1P 2,(C )2D 2,(D )5F 0。
3、判断下列各态中那一个原子态是存在的[]答A(A )3F 2,(B )5F 0,(C )3D 1/2,(D )6P 1/2。
4、感金属元素的原子光谱的共同特点下面那一个是错的[]答D (A )原子光谱具有相仿结构,只是波长不同。
(B )一般都能易观察到四个线系。
(C )碱金属原子光谱线的波数也可表达为二光谱项之差 (D )碱金属原子光谱项可表达为:*n R T =5、碱金属原子能级发生精细分裂的原因是下面那一个是对的[]答A (A )电子自旋与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
(B )原子实极化。
(C )原子轨道贯穿。
(D )电子的椭圆轨道运动。
6、计算:某金属的原子态是32D 3/2表示下面那一个是对的:[]答C (A )2,2/3,3===j l n 的原子态。
多重数是2 (B )2/3,1,3===j l n 的原子态。
多重数是2 (C )2/3,2,3===j l n 的原子态。
多重数是2(D )2/3,2,9===j l n 的原子态。
多重数是1 7、LS 耦合下的洪特定则下面表达那一个是错的[]答D 从同一电子组态形成的各能级中:(A ) 那重数最高的,即S 值最大的能级位置最低。
(B ) 具有相同S 值的能级中,具有最大L 值的位置最你。
(C ) 对于同科电子,不同J 值的各能级顺序是:电子数小于闭壳层电子占有数的一半时,最小J 值的能级为最低。
(D ) 对于同科电子,不同J 值的各能级顺序是:电子数大于闭壳层电子占有数的一半时,最小J 值的能级为最低。
8、下列原子态中那些态之间可能发生跃迁的,请画出能级跃迁图252323212222,,,D D P P解图:212323252222P P D D9、下列原子态中那些态之间可能发生跃迁的,请画出能级跃迁图232525272222,,,D D F F232525272222D D F F第六章 填空1、原子总磁矩是由()、()、()合成的。
答(电子轨道磁矩、电子自旋磁矩、原子核磁矩)2、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电子的原子总磁矩大小计算式是() 答(J g P meg2=μ) 3、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使原子能级分裂成()层。
答(2J+1)4、塞曼效应是()。
答5、拉莫尔旋进是()答在外磁场B 中,原子磁矩J μ受磁场力矩的作用,绕B 连续进动的现象。
选择1、原子态2P 3/2的g 因子是:[]答A (A )4/3,(B )17/15(C )28/15,(D )0。
2、原子态4D 1/2的g 因子是:[]答D (A )-5,(B )3,(C )8,(D )03、外磁场对原子4F 3/2能级分裂成几层[]答C (A )-5,(B )3,(C )4,(D )04、外磁场对原子3P 2能级分裂成几层[]答A (A )5,(B )3,(C )4,(D )05下面那一个是史特恩—盖拉赫实验证明证确的[]答案A(A ) 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电子自旋假设是正确的,而且自旋量子数S=1/2 (B ) 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但不能证明电子自旋假设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