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物理电子教案模板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高中物理教案1【课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课时】1学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库仑定律的发现活动一:思考与猜想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5篇)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5篇)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5篇)篇一:高中物理教案模板范文精选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解释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解释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分辨速度与速率。

2、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熬炼使用极限思维。

(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分和辨别,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主动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看法。

(2)主动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一般而言,高一同学在经受了学校阶段的学习后,思维力量得到了较好的进展,抽象规律思维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同学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同学能够根据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行学习;(2)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3)在某种程度下同学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简单接受新事物;(4)同学学习动机由爱好支撑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5)同学之间的沟通对于同学学习具有肯定的影响;关于“速度”的学习,同学在学校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接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同学虽然通过学校阶段的学习具备了肯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里大部分仍旧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学校阶段所接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到达一个新的认知平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当熟悉到同学在学校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同学依据学校阶段的学习积累对于“速度”难以产生正确、客观的熟悉,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转变;二是同学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两个概念可能会有所混淆,老师应当利用课堂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同学进行有效区分。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高中物理教案1【课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课时】1学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库仑定律的发现活动一:思考与猜想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高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第1篇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二是效益的最优化.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为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行高效课堂: 1 实施教学案教学模式提高物理课堂效果1.1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教学案设计重点是引导同学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究,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教学案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的思路吻合同学预习的主要是教材,这打算了教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资料”、“争论沟通”、“进展空间”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化,逐步引导同学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节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2)教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需是层次的教学案中的设置问题要能引起同学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同学更乐观地参加预习和学习过程.教学案的内容既要有简洁的填空,也应当设置一些“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同学供应自主学习、独立思索的空间,让同学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同学的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3)教学案中要设置肯定层次的练习题.练习题一般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难度不大,紧扣基础学问,用以检验同学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同学在预习时完成的;其次个层次是“典型例题”,是经过同学争论和老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同学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智能提升”,是一部分力量强的同学可以完成的.最终还配备了“巩固提高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同学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1.2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1)动员同学动脑、动手,在教学案的指引下仔细预习.鼓舞同学在教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内容的基本学问点,可以是复习巩固已经学习过的学问,在教学案上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依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洁的再现.(2)准时把握同学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力量的同学进行沟通和沟通.从同学的预习状况中了解到:同学已经把握了哪些学问,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肯定要进行提问,尤其是同学通过预习应当把握的基本学问.对于简洁的学问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擅长“察言观色”,同学是课堂的仆人,课堂上要组织同学沟通、研讨.对于同学沟通中消失的问题,老师要急躁地去“倾听”,关注同学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同学自己去解决,即同学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肯定不多说一句话.课堂要抽出时间让同学自己补充详细的重点学问,然后沟通,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老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最终可以留出时间让同学当堂完成几道“课堂练习”题来检查同学本节课把握的状况.1.3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1)教学案的实施让同学感受了自主学习物理的欢乐,尝到了胜利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物理的爱好.提高了同学的科学素养.(2)教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沟通与合作力量,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3)教学案的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老师角色的转变.通过教学案的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课前主动预习、课上乐观参加合作探究活动、课后总结学问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好习惯,学问整合力量、质疑答疑力量等均有所提高.2 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提高物理课堂效果同学由于先天的智力因素及学校物理基本功不同,在高中物理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完成同一物理活动时具有力量的差异,同一同学在完成不同类型的物理活动中表现的力量也有差异.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构就是要为同学制造一个轻松开心的学习氛围,符合同学的学习心理,更能有效的调动同学学习物理的乐观性,有助于同学物理成果的提高.2.1课堂分层次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同学分层是分层次教学的首要前提.同学是课堂的仆人,是分层次教学应用的对象,所以对同学进行分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有效程度.首先,要依据同学的物理基础、学习力量、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等方面的差异,将同学按2:6:2比例划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优秀生基础扎实,接受力量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果优秀;中等生学问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肯定的上进心,成果中等;学困生学问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力量不强,学习乐观性不高,成果欠佳.其次,要留意三层次同学之间的搭配与合作,优秀生在把握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基础上,能主动关心和解答中等生和学困生的难点,学困生结成学习伙伴;中等生能在独立完成练习,在老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乐观向优秀生请教;学困生在老师和优秀生、中等生的关心下把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洁习题.最终,分层时要坚持敬重同学,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2.2教学过程分层是分层次教学的结实保障(1)教学目标分层完成了同学分层以后,要以实现全体同学进展为原则,以物理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依据教材的学问结构和同学的熟悉力量,将学问、力量和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同学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物理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次:识记并领悟、简洁的综合应用、简单的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优秀生要达到全部三个目标;中等生达到前两个目标;学困生要达到第一个目标.(2)课堂教学分层课堂是分层次教学的主阵地,合理的教学设计关系到分层次教学胜利与否,而调动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乐观性是顺当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要照看到不同层次的同学,保证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够参加教学活动,让全体同学都能学有所得.(3)布置作业分层在教完一个物理概念或一节内容后,同学要通过做肯定量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行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要充分考虑同学的力量,让每一个同学的思维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为此要依据不同层次同学的学习力量,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略有提高的题目、有肯定敏捷、综合性的题目.(4)课外辅导分层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长,老师要赐予不同层次的同学针对性指导.对于学困生,要关心他们查漏补缺,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对于优秀生和中等生,则主要培育他们的自学力量,关心他们提高学问的综合应用力量.2.3分层次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取得的效果(1)物理课堂气氛比没有用分层次教学时明显活跃,各层次同学的参加意识明显提高,充分调动了同学学习物理的乐观性和主动性,使绝大多数同学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高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第2篇在语文教学课程中不仅要教会同学如何学习语文,还有真正能领悟语文教材中的真正内涵。

高中物理教案电子版(精选8篇)

高中物理教案电子版(精选8篇)

高中物理教案电子版(精选8篇)高中物理教案电子版篇1(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

(答:2×104厘米)500微米=______米。

(答:0.0005米)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1.新课的引入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一、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模板
课题:电路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1.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中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2. 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欧姆定律的运用;
2. 串、并联电路的问题解决。

教学资源:教科书、电路模型、示波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通过实例引入电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带领学生思考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和连接方式。

二、讲解电路基本原理(15分钟)
1. 介绍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 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
3. 解释欧姆定律的内涵和应用。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进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
2. 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2. 总结欧姆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习题,巩固串、并联电路和欧姆定律的知识;
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路基本原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未来可以增加更多实验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共5篇)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共5篇)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共5篇〕第1篇:高中物理教案高中物理教案模板【篇1: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精选范文)】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分析^p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根底,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互相联络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

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获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

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络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p磁场的根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矗但磁之间的互相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局部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络,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络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才能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络。

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拟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理解地磁尝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络(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才能。

2、通过实验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互相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

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络事物的才能,培养观察实验才能和分析^p 、推理等思维才能。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搜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复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高中物理电子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电子教案模板
授课时间:

9

3

课题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课时
1
课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
与方法
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举例说明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是什么?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课后反思
17、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
引入: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是物体的一部分和另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是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体现。这里涉及到空间和时间的问题。本节课将探究如何从空间的角度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
2、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与诗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空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正在2000米高的空中飞行,忽然,他发现脸旁好像有一个小东西在飞舞,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于是就伸手轻松地把它抓了过来,仔细一看,把他吓出一身冷汗来。他抓住的不是别的,是德国飞机射向他的一颗子弹。请根据上述信息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并注意体会参考系的选取与运动的相对性。
一、物体和质点
答:①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我们可以生产酒、醋、酸奶、馒头和面包等食品。②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③在工业生产和医药卫生中也都离不开微生物。要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特别是物体各部分的详细运动情况,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物体本身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并不一样。所以引入质点的概念。

高中物理教案详案范文精选6篇

高中物理教案详案范文精选6篇

高中物理教案详案范文精选6篇篇一:高中物理教案详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教学设计--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物理2(必修)》(司南版)第二章第一节动能的改变2、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

动能定理是力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的应用贯穿于以后的许多章节,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是对动能定理的初步研究,是学习整章内容的重要的前期准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即开始培养学生从功和能相互联系的角度定量分析解决力学问题。

所以本节要求学生通过做功转化成其它能量的数学描述。

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打下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中时学生已学过了动能的初步知识,这为本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为实验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做好铺垫。

另外,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探究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经历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等相关知识三、设计思想:“课堂探究教学”并不在于让学生在课堂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而是通过研究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熟悉研究过程、模仿研究方法,提高合作能力和实践习惯。

本课时采用“问题—讨论—分组实验—交流归纳”的教学过程。

从生活中实例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讨论,进而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要的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在知识获取的同时建立一种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课教学流程如下: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动能的概念,实验探究外力(恒力)做功与动能的变化数值关系。

初步认识动能定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主要方法。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和利用已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与他人相互交流讨论。

优秀高中物理教案模板7篇

优秀高中物理教案模板7篇

优秀高中物理教案模板7篇物理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依据同学学问的渐渐积累和力量的不断提高,渐渐扩大范围和增加难度。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优秀高中物理教案模板7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把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试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同学试验,留意观看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外形。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绽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外形。

让同学沟通试验观看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试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外形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外形,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外形,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肯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高二物理教案电子版(8篇)

高二物理教案电子版(8篇)

高二物理教案电子版(8篇)高二物理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互感和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

学习它们的重要性在于他们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同时对自感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也加深了对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理解。

2学情分析互感现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一个成功试验就是互感现象。

学生前面探究感应电流条件中也做过类似的试验,已有感性认识。

教学要求是知道互感现象。

因此教学中教师可做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成因分析,明确尽管两个线圈之间并没有导线连接,却可以使能量由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这就是互感现象自感现象学生从前面学习的中知道当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些结论都是通过实验观察得到的,没有理论证明。

但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都是外界的磁场引起的回路磁通量的变化,善于动脑筋的同学就会产生这样的思考:当变化的电流通过自身线圈,使自身回路产生磁通量的变化,会不会在自己的回路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呢所以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上产生的必然探求欲望,教师应抓住这一点。

设计探究性课例。

自感电动势对电流变化所起的“阻碍”作用,以及自感电动势方向的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为突破难点,教师应通过理论探究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使效果明显,本人特自制教学仪器。

3教学设计思路为突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在技术、社会领域的应用,本人设计了让学生体验自感触电,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估算自己的触电电压约壹五0V使学生有真实感。

学生分组实验,模拟利用自感点火,使学生知道物理知识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以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2能够通过电磁感应的有关规律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成因,并能利用自感知识解释自感现象。

3了解自感电动势的计算式,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

4初步了解磁场具有能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人体自感实验,增强学生的体验真实感。

高一物理教案电子版(精品6篇)

高一物理教案电子版(精品6篇)

高一物理教案电子版(精品6篇)高一物理教案电子版篇11、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知道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4、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学习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学习难点】平均速度计算【指导】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链接】【自主探究】知识点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阅读】P15“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A级1、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表示,Δx的大小表示,Δx的正负表示【思考与交流】1、汽车在沿x轴上运动,如图1—3—l表示汽车从坐标x1=10m,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2=30m处,则Δx=,Δx是正值还是负值?汽车沿哪个方向运动?如果汽车沿x轴负方向运动,Δx是正值还是负值?2、如图1—3—l,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怎么表示?3、绿妹在遥控一玩具小汽车,她让小汽车沿一条东西方向的笔直路线运动,开始时在某一标记点东2m处,第1s末到达该标记点西3m处,第2s末又处在该标记点西1m处。

分别求出第1s内和第2s内小车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知识点二:速度【阅读】P10第二部分:速度完成下列问题。

实例:北京时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21岁的上海小伙刘翔像闪电一样,挟着狂风与雷鸣般的怒吼冲过终点,以明显的不可撼动的优势获得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约翰逊1993年8月20日在德国斯图加特创造的世界纪录,改写了奥运会纪录。

那么请问我们怎样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呢?试举例说明。

【思考与交流】1、以下有四个物体,如何比较A和B、B和D、B和C的运动快慢?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末了位置(m)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XX0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00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1250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102500A级1、为了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用跟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3篇(高中物理课件模板)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3篇(高中物理课件模板)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3篇(高中物理课件模板)下面是分享的高中物理教案模板3篇(高中物理课件模板),供大家赏析。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4、树立严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5、渗透物理学“建立理想化模型”、“化繁为简”“等效代替”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柯受良飞越黄河精彩视频和生活中常见抛体运动的图片引入到抛体运动,在对抛体运动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回忆以前学过的抛体运动;对抛体运动进行分类。

由抛体运动引入平抛运动。

(一)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是平抛运动?1.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方向上抛出,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1)有水平初速度,(2)只受重力作用。

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时,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

(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问题1:平抛运动是怎样的运动?问题2:怎样分解平抛运动?探究一: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学生演示,提醒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演示实验】同时释放两个相同小球,其中一个小球从高处做平抛运动,另一个小球从较低的地方同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现象:在初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小球都会撞在一起(学生回答)结论: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师生共同总结)探究二: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分组探究,提醒:a小球是带有小孔的小球;b装置靠近水槽;c观察两小球落到水槽中的情况)【分组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前方小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后方小球被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两小球球同时落地。

(学生回答)结论: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师生共同总结)课后小结小结一、平抛运动1、平抛运动的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2、条件: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只受重力的作用。

电子版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电子版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电子版高中物理优秀教案主题:牛顿三定律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牛顿三定律的内容,能够应用三定律解决相关物理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 掌握如何应用三定律解决力的平衡和不平衡问题;3. 能够分析和解释一些常见物理现象,如飞行器的飞行原理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牛顿三定律的概念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2. 实验器材:推拉力测量器、物体组合、斜坡等;3. 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视频引入牛顿三定律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首先讲解牛顿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 介绍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表述和物理意义;3. 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每一定律的具体内容。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如用推拉力测量器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重力加速度等;2. 利用斜坡等道具演示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状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三定律的应用。

四、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飞行器的飞行原理等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应用牛顿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三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堂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就课堂所学内容展开讨论,澄清疑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和深化本节课所学内容,加强对牛顿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七、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充分利用了理论讲解、实验演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下一步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增加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优秀教案电子版高中物理

优秀教案电子版高中物理

优秀教案电子版高中物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和分类。

难点: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不同质量的物体、水平桌面。

3.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

教学步骤:
1. 引入(5分钟):
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力,分类的力有哪些,力的作用有什么。

2. 知识讲解(10分钟):
利用PowerPoint课件,详细介绍力的概念和分类,包括接触力、拉力、压力等。

并举例说明。

3. 实验操作(15分钟):
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计算出所受力,引导学生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4. 练习(10分钟):
设计一些力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5. 总结(5分钟):
对力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力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一种力的应用场景,并写出相关计算题目。

教学反思:
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力的概念和分类,还能够应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继续强调力的应用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范文(精选5篇)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范文(精选5篇)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范文(精选5篇)在上课前准备教学教案是很重要的,能让课堂变得更顺利和高效率,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案模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高中物理教案模板范文精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解释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解释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认速度与速率。

2、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锻炼使用极限思维。

(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分辨,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积极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

(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一般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行学习;(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容易接受新事物;(4)学生学习动机由兴趣支撑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5)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关于“速度”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接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里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接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达到一个新的认知平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格式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格式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格式课题:xxxx教材:xxxx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xxxx的概念和原理- 理解xxxx的应用场景- 学会xxxx的计算方法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xxxx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1. xxxx的概念和原理2. xxxx的应用场景3. xxxx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xxxx的理解和应用2. xxxx的计算方法3. xxxx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1. 部分导入(5分钟)- 引入xxxx的实际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xxxx的概念和原理- 分析xxxx的应用场景3. 实验设计(10分钟)- 设计实验探究xxxx的相关现象- 分工合作,提出实验假设4. 实验操作(20分钟)-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实验假设5. 计算练习(15分钟)-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 总结反思(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存在问题课堂作业:1. 完成xxxx的练习题2. 思考xxxx的实际应用场景,并进行展示板书设计:1. xxxx概念和原理2. xxxx应用场景3. xxxx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xxxx,难点是xxxx。

通过设计实验和计算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xxxx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中物理电子教案范例

高中物理电子教案范例

2022 3 827复习1、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知道它的轨迹;2 会利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研究未知的迁移能力。

掌握正确研究平抛运动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

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正交分解”的思想。

②了解凡是合外力为恒力,且初速度与合力垂直的运动,称为类平抛运动,都遵循与平抛运动相类似的规律。

处理平抛运动的方法是解决曲线运动的普通方法。

通过复习知道物理走进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处理技巧;学会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平抛运动的规律。

适当的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突破难点查阅资料,阅读书籍,先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习题,老师精心审阅,发现问题组织教学教学过程引入:高考中物理实验题类型大体有:器、多用电表等;选器材类:像选取什么量程的电表和滑动变阻器等阻的再造等。

源于课本不拘泥课本向来是高考命题与课标理念所倡导的,所以熟悉课本实验、抓住实验的灵魂---原理是我们复习的重中之重。

误差分析、改良方案,甚至开放性实验等于课标的一标多本思路是交汇的。

像设计型、开放型、探讨型实验等都是不同程度的创新,比如利用所学可以设计出不少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案。

2、本专题要点 ———三个实验(要求学生一定要详细复习) 本节课的复习的第一个实验: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目的:用伏安法间接测定某种金属导体的电阻率;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l 实验原理:根据电阻定律公式 R= πS,只要测量出金属导线的长度l 和它的直径 d ,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 S ,并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 R ,即可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实验器材:被测金属导线,直流电源( 4V),电流表(0-0.6A),电压表( 0-3V),滑动变阻器( 50Ω),电键,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米尺。

实验步骤:①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 d ,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 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