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合集下载

一些沉积岩岩石及描述

一些沉积岩岩石及描述
• 成因: 在水流动荡环 境形成
26 燧石条带灰岩 (碳酸 盐岩类)
• 新鲜面 :深灰色
• 隐晶质结构,条带状 构造。 矿物成分:
• 方解石含量 < 0.005mm。滴盐酸起 泡,燧石化学成分为 Si质,石灰岩与燧石 呈条带状相间排列。 成因:化学成因 (碳 酸盐岩)形成。
27 虫孔灰岩(碳酸盐岩 类)
19 油页岩 (粘土岩类)
• 新鲜面:褐黑色
• 泥状结构,层理构造。 矿物成分:
• 沥青含量15% ±,粒 度<0.005mm。比重 小、具有弹性和滑腻 感。藻类和浮游生物 的遗体在还原条件下 堆积而成。
• 成因:湖泊、海湾 、 沼泽沉积形成。(具 有储油层位)。
20 石灰岩(碳酸盐岩类)
• 新鲜面: 黑灰色
紫红色,被铁质氧化。 呈圆状、 次圆状。 胶结物 :含量30%, Si质、 铁质胶结。 成因:砾岩碎屑搬运 距离较近,碎屑物快 速堆积,分选差,磨 圆较好。
4.燧石质砾岩 (陆源 碎屑岩)
• 新鲜面:灰色
• 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70%。 燧石 含量80%,粒度1014mm,圆状、次圆状, 分选较差,磨圆较好。
沉积岩幻灯片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地质调查与找矿专业 编辑:任东辉
2007年5月6日
1.洞穴角砾岩(陆源碎屑 岩)
• 新鲜面: 土褐色
角砾状结构, 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 含量60%。其
中石灰岩角砾 90%±,
粒度 8cm-4cm。石灰岩
角砾灰色呈次棱角状,溶
蚀 后呈次园状,磨圆分
选性较差。石英角砾含量
• 方解石+白云石含量 60% ,泥灰岩有各种 颜色(紫红色、灰绿 色、黄色)等。粘土 矿物 含量40% 。 粒 度<0.005mm。 成因 :浅海化学成因 形成。

沉积岩的地质观察与分类

沉积岩的地质观察与分类

沉积岩的地质观察与分类沉积岩是由岩屑、化学物质或有机物质在地壳表面或水体中沉积形成的岩石。

通过地质观察和分类可以了解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环境条件以及地球历史的演变。

本文将介绍沉积岩的地质观察和分类方法。

地质观察是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实验分析,观察沉积岩的特征来了解其形成过程。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岩石的颜色来推测沉积环境。

例如,红色岩石通常是在干燥和高氧环境中形成的,而灰色或黑色岩石则更可能是在湿润和低氧环境中形成的。

其次,沉积岩的结构也可以提供有关形成环境的信息。

例如,层理是指沉积岩中由沉降速度不同形成的水平分层。

观察层理的方向和倾角可以得出沉积物的流向和沉积速度。

另外,断层和褶皱等构造特征也可以揭示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

沉积岩的颗粒组成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根据颗粒的大小,我们可以将沉积岩分为粗粒和细粒沉积岩。

粗粒沉积岩主要由沉积物颗粒直接沉积形成,如砂岩和砾岩。

细粒沉积岩则是由细小的颗粒在水体中悬浮沉积形成的,如泥岩和页岩。

分类沉积岩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其组成物质。

例如,碳酸盐岩是由碳酸钙或碳酸镁主要组成的岩石,例如石灰岩和白云岩。

这些岩石通常在海洋环境中形成,因为海洋中存在大量的碳酸盐。

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化石也可以对沉积岩进行分类。

化石是生物在过去生活的痕迹,可以提供关于古地理环境以及生物演化的信息。

例如,化石的种类和分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沉积岩所形成的时代和环境条件。

分类沉积岩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岩石的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是指岩石在长时间地压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例如,随着岩石在地壳深处的埋藏,孔隙中的水会被挤出,形成含有丰富矿物质的岩石,如透镜状构造和变质岩。

最后,我们还可以根据沉积岩的环境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海相沉积岩是在海洋环境中形成的,通常具有明显的海洋化石和碎屑物质的沉积构造。

湖相沉积岩则是在湖泊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湖泊沉积特征,如泥岩和煤。

河相沉积岩是在河流环境中形成的,常见的有砂岩和砾岩。

沉积岩实验报告

沉积岩实验报告

沉积岩实验报告沉积岩实验报告引言:沉积岩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们形成于地壳表面的沉积过程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沉积过程,观察和分析沉积岩的特性和形成机制。

实验一:沉积物的颗粒分选在实验一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粒径的砂子和泥浆,模拟了沉积物在水流中的运动过程。

首先,将不同粒径的沉积物加入水槽中,然后通过调整水流速度,观察沉积物的分选现象。

实验结果显示,较大粒径的沉积物在水流中具有较高的沉积速度,往往首先沉积下来。

而较小粒径的沉积物则具有较低的沉积速度,往往会被水流带走,形成悬浮态。

这种分选现象是沉积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之一。

实验二:沉积岩的成分分析在实验二中,我们采集了不同地点的沉积样本,并进行了成分分析。

通过对样本中的矿物和有机物进行鉴定和测量,我们可以了解沉积岩的成分组成及其来源。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地点的沉积样本具有不同的成分组成。

一些样本中富含石英和长石等矿物,表明它们可能来自于附近的岩石风化和侵蚀。

而另一些样本中富含有机物和碳酸盐矿物,表明它们可能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遗骸。

实验三:沉积岩的岩性描述在实验三中,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沉积岩进行了岩性描述。

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质地、结构和成分等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它们的沉积环境和形成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沉积岩的岩性特征与其形成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粗砂岩通常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和砂粒之间的孔隙,表明它们可能在河流或海滩等高能环境下形成。

而泥岩则具有细腻的质地和均匀的颜色,表明它们可能在湖泊或海洋等低能环境下形成。

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沉积岩的特性和形成机制。

沉积岩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沉积物的来源、水流的能量、气候条件等。

不同的沉积环境和过程会导致不同类型和特征的沉积岩的形成。

此外,沉积岩在地质学和石油勘探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沉积岩的特性和分布,我们可以了解地球历史的演变过程,预测地下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分布,以及评估石油和天然气的潜力。

沉积岩观察与描述

沉积岩观察与描述

沉积岩观察与描述实例
标本(236)
新鲜面灰绿色,细粒砂状结构,分选好,磨圆、胶接类型不祥。

可见波状层理,细层由灰绿色纹理显示。

碎屑颗粒:以石英为主,总量应在(长石、石英、岩屑的)95%以上,少量海绿石自生颗粒。

石英:粒状,0.2mm左右;灰—暗灰色,油脂光泽,多具自生边,磨圆不易观察,且构成细层底部不连续的纹理。

海绿石:浑圆状,0.1mm左右;灰—鲜绿色,蜡状光泽,多被海绿石微晶掩盖。

填隙物:以海绿石胶结物为主,总量约占(填隙物的)70%;微—隐晶状,灰绿色,土状或蜡状光泽,纹理状分布,构成细层顶部纹理,胶结较松散。

其次为石英质胶结物,呈石英碎屑的再生边,灰—灰白色,油脂光泽,为无痕状加
大,胶结致密。

定名:海绿石石英砂岩
标本(262)
新鲜面灰色,蜡状光泽,贝壳状或瓷状断口,表面光滑,用小刀刻划有不均匀砂感;固结好,浸水后不泥化,胶结紧密程度高(好);以此应为变泥状结构,块状构造,未见明显的层理或板理。

定名:灰色泥板岩。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沉积岩是分布于地表的主要岩类。

它种类繁多,岩性变化较大。

野外识别沉积岩,其最显著的宏观标志就是成层构造,即层理。

据此,很容易与岩浆岩、变质岩相区别。

根据沉积岩成因、结构和矿物成分,可进一步区分出次一级的类别。

凡具碎屑结构,即碎屑粒径大于2—0.005毫米,被胶结物胶结而成的岩石,是碎屑岩;凡具泥质结构,即粒径小于0.005毫米,质地均匀、较软,有细腻感,常具页理的岩石是粘土岩;凡具化学和生物化学结构,多为单一矿物组成的岩石,是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由于各类沉积岩的岩性差别,因此在鉴定方法上也不相同1、碎屑岩的肉眼鉴定鉴定碎屑岩时着重观察其岩石结构与主要矿物成分。

首要的是看碎屑结构。

抓住这一特征,就不会与其他岩石相混淆了。

要仔细观察碎屑颗粒大小:粒径大于2毫米是砾岩,2—0.05毫米是砂岩,0.05 —0.005毫米是粉砂岩。

粉砂岩颗粒肉眼难以分辩,用手指研磨有轻微砂感。

按砂岩的粒径又可定出粗砂岩(2—0.5毫米)中砂岩(0.5—0.25毫米)和细砂岩(0.25—0.05毫米)。

对于砾岩,还应注意观察其颗粒形状,颗粒外形呈棱角状者是角砾岩,系圆状或次圆状者为砾岩。

其次,看碎屑岩的矿物成分(碎屑颗粒成分和胶结物成分)。

砾岩类的碎屑成分复杂,分选较差,颗粒较大,一般不参与定名;砂岩,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和一些岩石碎屑。

在碎屑岩中,常见的胶结物有铁质(氧化铁和氢氧化铁)、硅质(二氧化硅)、泥质(粘土质)、钙质(碳酸钙)等。

铁质胶结物多呈红色、褐红色或黄色。

硅质最硬,小刀刻不动。

钙质滴稀HCI起泡。

弄清楚了结构和成分,就可为碎屑岩定名。

例如,碎屑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其含量超过50%,长石和岩屑含量均小于25%的砂岩,叫做石英砂岩。

也可按其胶结物命名,如可称某岩石为铁质石英砂岩。

碎屑岩中可见化石,但一般保存较差。

火山碎屑岩的鉴别比较困难。

因为,它在成因上具有火山喷发和沉积的双重性,是一种介于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型岩石。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鉴定内容和方法: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碳酸盐岩: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等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对照教材中所列沉积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

沉积岩是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

沉积岩的特征主要通过其颜色、构造、结构和成分来认识,沉积岩一般呈层状。

按成因及成分可大致分类为:1、碎屑岩类:包括正常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2、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一)沉积岩的颜色:沉积岩的颜色往往反映了岩石的成分和形成的环境。

白色的沉积岩多为纯净的高岭土、石英、方解石、盐类成分组成。

深灰色-黑色一般说明岩石中含有有机成分或散状的硫化铁等杂质。

是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岩石;肉红色或深红色可能含有较多的正长石或氧化铁,是在氧化环境下形成的;含二价铁的硅酸盐组成绿色沉积岩,形成于弱还原环境。

沉积岩的系统分类表:二)沉积岩的构造:层理和层面构造是沉积岩特有的构造。

沉积岩因层理构造显示其非均匀性,层理有:水平的、波状起伏的、倾斜的、交错的等,肉眼看不到层理构造的为块状层理。

层面构造是各种地质作用在沉积物表面留下的痕迹。

常见的有波痕、泥裂、雨痕、虫迹等。

三)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与沉积岩的成因紧密相关可分为: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化学岩具有化学结构、生物成因的生物结构。

碎屑结构:按碎屑颗粒的直径大小又可分为:砾状结构:>2mm砂状结构:0.05—2mm之间粉砂状结构:0.O05—0.05mm之问.泥质结构:<0.005mm。

化学结构:矿物是通过胶体溶液或真溶液中以化学方式沉淀而生成的结构,它可以是隐晶的,也可以是显晶的。

生物结构:岩石中几乎全部或大部分由生物遗体(如贝壳等)所组成.四)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有二十多种,各类沉积岩中的矿物成分有较大差别。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鉴定内容和方法: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碳酸盐岩: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等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对照教材中所列沉积岩地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地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沉积岩是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地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地.沉积岩地特征主要通过其颜色、构造、结构和成分来认识,沉积岩一般呈层状.按成因及成分可大致分类为:、碎屑岩类:包括正常地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一)沉积岩地颜色:沉积岩地颜色往往反映了岩石地成分和形成地环境.白色地沉积岩多为纯净地高岭土、石英、方解石、盐类成分组成.深灰色黑色一般说明岩石中含有有机成分或散状地硫化铁等杂质.是还原环境下形成地岩石;肉红色或深红色可能含有较多地正长石或氧化铁,是在氧化环境下形成地;含二价铁地硅酸盐组成绿色沉积岩,形成于弱还原环境.沉积岩地系统分类表:二)沉积岩地构造:层理和层面构造是沉积岩特有地构造.沉积岩因层理构造显示其非均匀性,层理有:水平地、波状起伏地、倾斜地、交错地等,肉眼看不到层理构造地为块状层理.层面构造是各种地质作用在沉积物表面留下地痕迹.常见地有波痕、泥裂、雨痕、虫迹等.三)沉积岩地结构:沉积岩地结构与沉积岩地成因紧密相关可分为: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化学岩具有化学结构、生物成因地生物结构.碎屑结构:按碎屑颗粒地直径大小又可分为:砾状结构:>砂状结构:—之间粉砂状结构:—之问.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矿物是通过胶体溶液或真溶液中以化学方式沉淀而生成地结构,它可以是隐晶地,也可以是显晶地.生物结构:岩石中几乎全部或大部分由生物遗体(如贝壳等)所组成.四)沉积岩地矿物成分:沉积岩中地常见矿物有二十多种,各类沉积岩中地矿物成分有较大差别.碎屑岩由碎屑颗粒(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组成.碎屑矿物主要为不易风化地石英、长石和白云母,而易风化地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则少见.常见地胶结物有碳酸盐、氧化硅、氧化铁、泥质等.根据硅质硬度大,泥质较松软,钙质加稀盐酸起泡,铁质呈红褐色(三价铁)或灰绿色(二价铁)等持征,可将上述四种胶结物区别开.化学及生物岩地矿物成分很多,常见地有铁、铝、锰、硅地氧化物和氢痒化物、碳酸盐(方解石和白云石)、硫酸盐(石膏等)、磷酸盐、卤化物等.但某一种岩石地成分比较单一,往往以某一种化学组分为主.二、沉积岩地肉眼鉴定方法和步骤:、碎屑岩:具有典型地碎屑结构,观察描述以下内容:)颜色:要求指出岩石地总体颜色,并要区别新鲜面和风化面地颜色.)构造:看有无微层理和层面构造,一般以块状构造常见.)结构:碎屑岩具有典型地碎屑结构,由两部分组成:、碎屑部分:描述碎屑颗粒地大小及含量,若为粗碎屑岩,描述砾石或角砾地大小、形态、磨圆度等.、胶结部分:常见地胶结物有:黏土质:土状,岩石较松散,小刀可以刻动,并在水中可以泡软.铁质:使岩石呈紫红色或褐色.硅质:白色,硬度大于小刀,往往胶结紧密.钙质:白色加稀盐酸强烈起泡.)碎屑成分:常见地有:石英、长石、白云母及岩屑碎屑,确定碎屑成分及含量. )命名:碎屑岩按碎屑颗粒地大小先定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岩,基本名称,再按碎屑粒级、成分细分.、泥质岩:泥质岩由黏土矿物组成,矿物颗粒非常细小,故在手标本中肉眼鉴定其成分是困难地.主要观察描写泥质岩地颜色和物理性质.)颜色:一般地泥质岩往往为浅色,混入有机质则显黑色,混入氧化铁呈褐色,含绿泥石、海绿石等为绿色.)物理性质:观察岩面断口、硬度、可塑性,在水中易否泡软,吸水性强弱等.)构造:观察岩石中有无层理、波痕、结核、泥裂等.)是否含有生物化石.)泥质岩易和粉砂岩混淆:肉限鉴定一般用手研磨岩石粉末,有无砂感予以区别.若无砂感者定为泥质岩.)命名:泥质岩本身地进一步分类根据固结程度、有无页理构造分为黏土、泥岩和页岩,有地还可根据颜色、硬度和滴酸起抱等进一步分为铁质、硅质和钙质页岩等.、化学及生物化学岩:)颜色:灰灰白色居多,但往往随混入物而变化.)构造:应注意有无微细层理和层面构造,有无化石等.)结构:若为结晶粒状,要按粒度划分粗、中、细粒及其含量;若为生物碎屑,要分清生物种属及其含量.)断口:可反映岩石地固结程度和结构、构造.如岩石由显微粒状方解石或白云石组成,固结差地为土状断口,固结致密地为贝壳状断口,颗粒较粗大而均匀地则呈“砂糖状断口”颗粒较小不均匀而含有生物碎屑地则呈不平坦断口,若有显微层理则呈阶状断口.)硬度:一般小于小刀,如混入硅质,硬度增加.)遇酸反应:加酸起泡程度.)命名: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主要根据物质组成进—步分类命名,其中碳酸盐类岩还应根据钙、镁和黏土物质地百分含量(即与盐酸反应难易程度)以及碎屑地成分与结构进一步细分类.(二)沉积岩肉眼鉴定描述举例对岩石标本,依上所述步骤观察、描述完毕,最后应给予命名.为便于从岩石名称中反映出岩石特征,往往用岩石地全名称.一般顺序是:颜色构造结构成分.号标本:新鲜面为白色,风化面为灰白色;具层理构造;粗粒砂状结构,粒度—般为左右,有>地砾石,磨圆较好,多呈浑圆状,分选也较好;硅质胶结.碎屑矿物主要为石英,其含量大于,可见少量长石,风化后呈高岭土.根据定名原则,号标本全名为:白色含砾粗粒石英砂岩.号标本:黄绿色,带少量褐色斑点,泥质结构,岩石致密,硬度低,指甲可刻动,断口粗糙,表面光泽暗淡,可见细小云母片,含三叶虫和圆货贝化石碎片,具有平行地簿层状页理构造,滴盐酸起泡.号标本可定为:黄绿色含生物钙质页岩.号标本:灰白色,泥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具贝壳状断口,固结致密,小刀可刻动,局部有粗晶地方解石颗粒,直径—左右,解理面闪闪发光,加盐酸剧烈起泡.故号标本可定为:灰白色泥晶灰岩.单成分细砾角砾岩:暗褐绿色.细砾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角砾全为变质细砂岩碎块,呈暗灰绿色,近等轴状,圆度很差,尖棱状,大小极不均匀,可从粗砂过渡到中砾,最大约,以为主,其中角砾呈多泥颗粒支撑,含量约.角砾间被砂泥质混基充填,其中砂粒成分与角砾相同,含量约.b5E2R。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岩石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天然物质,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固态物质,广泛存在于地壳中。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是一种对岩石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和描述的过程,以了解岩石的成分、结构、形态、纹理等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和命名。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岩石以及它们的观察与描述。

一、火山岩火山岩是由于火山活动所形成的岩石,包括玄武岩、安山岩等。

观察火山岩时,首先可以看到它们具有明显的斑点状、片状结构,呈现出分层状的特征。

火山岩的颜色常常是黑色或暗灰色,由于其物质成分主要由铁镁质矿物组成。

其次,火山岩的表面通常具有颗粒状的凹凸纹理,这是由于岩浆喷发时的迅速冷却造成的。

例如,玄武岩上常见的小晶体称为斑岩,它们是火山岩中的迷微晶组成的。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物质沉积、堆积而成的岩石,包括砂岩、页岩、泥岩等。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最明显的特点是它们的层理结构,表现为平行的层、线或片状结构。

此外,沉积岩常常具有明显的控制面、岩层交错和水平裂缝等特征。

例如,砂岩通常由粗砂粒、细砂粒和细粒质物质组成,观察砂岩时可以看到其中含有的沙粒是由扇状河流、海滩或沙丘等地质环境形成的。

三、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包括片岩、石英岩、云母片岩等。

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中,可以看到岩石中晶粒的颗粒状或板状结构,典型的片岩就是以平行排列的片状麦饭石晶粒为特征。

此外,变质岩在观察时还可以根据矿物质成分的变化来判断其形成的深度和变质程度。

例如,石英岩中富含二氧化硅石英,通常呈现出灰白色或粉红色,晶粒细腻且质地坚硬。

四、岩浆岩岩浆岩是由火山喷发或者地壳深层的岩浆结晶而成的岩石,包括花岗岩、辉绿岩等。

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中,可以看到岩石中大颗粒的结构特点,由于岩浆的冷却速度较慢,导致其中的矿物质有足够的时间形成较大的晶粒。

例如,花岗岩的观察中可以发现其中晶粒粗大、斑状矿物颗粒可见,而辉绿岩则具有绿色的背景色,其中富含的辉石和斜长石形成了较大的晶粒。

沉积岩的描述方法

沉积岩的描述方法

沉积岩的描述方法沉积岩的描述方法1 碎屑岩碎屑岩按粒度分为砾岩砾岩砾岩(粒径粒径粒径>>2mm 占30%30%以上以上以上)、砂岩砂岩砂岩(0.05mm 0.05mm 0.05mm~~2mm 占50%50%以上以上以上)、粉粉砂岩砂岩(0.005mm 0.005mm 0.005mm~~0.05mm 占50%50%以上以上以上)。

按岩石的颜色颜色颜色、、结构结构、、构造构造、、矿物成矿物成份份及含量及含量、、次生变化次生变化等等顺序描述。

(1)颜色要求指出岩石的总体颜色,并要区分新鲜面新鲜面新鲜面和风化面风化面风化面的颜色,同时推断其成因。

(2)结构砾岩具砾状结构砾岩具砾状结构,砂岩具砂状结构砂岩具砂状结构砂岩具砂状结构,粉砂岩具粉砂状结构粉砂岩具粉砂状结构粉砂岩具粉砂状结构。

(3)构造标本上有微细构造时应加以描述,显均一构造时定为块状构造块状构造块状构造。

沉积岩的特征是成层构造,按厚度把层(岩层)分为:块状层块状层(>(>(>1m)1m)1m)、、厚层(1-0.5m)0.5m)、、中厚层中厚层(0.5(0.5(0.5--0.1m)0.1m)、、薄层薄层((0.10.1--0.01m)0.01m)、、页片层或极薄层页片层或极薄层((0.01m 0.01m --0.001m 0.001m))、显微层显微层显微层((<0.001m)0.001m)。

(4)矿物成份及含量① 先描述碎屑颗粒碎屑颗粒碎屑颗粒成份、粒度大小(最大、最小,一般)、碎屑形状、磨园度、分选及百分含量。

碎屑颗粒成份包括石英石英石英(浅色、透明或半透明、因磨蚀而呈毛玻璃状、油脂光泽);长石长石长石(肉红色或灰白色,新鲜者具闪光的解理面,玻璃光泽,蚀变者则为浅,具碎屑轮廓,以此与粘土杂基相区别);云母云母云母(片状,珍珠光泽,多为白云母)。

碎屑颗粒占整个岩石组份的50%以上,主要是陆地上搬运来的物质,称为陆源碎屑。

沉积岩描述实例

沉积岩描述实例

沉积岩描述实例一、引言沉积岩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们是通过岩浆喷发、风化和侵蚀等自然过程形成的。

沉积岩是地球历史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地球各个时期的环境和地质演变。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的沉积岩描述实例为例,深入探讨沉积岩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二、实例一:砂岩2.1 描述砂岩是一种以石英颗粒为主要成分的沉积岩。

它的颗粒粒度在0.0625毫米到2毫米之间,颗粒形状通常呈圆球状或半球状。

砂岩通常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表面光滑,质地坚硬。

2.2 形成过程砂岩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碎屑物质来源:砂岩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岩石的风化和侵蚀,也可能包括有机物质、骨骼等。

2.侵蚀和输运:碎屑物质被水流、冰川或风力等外部力量侵蚀和输送到沉积盆地。

3.沉积和堆积:碎屑物质随着水流或其他沉积介质的流速减慢而沉积下来,逐渐在沉积盆地中堆积形成砂岩层。

4.压实和胶结:随着上层沉积的增加,下层的碎屑物质受到上方重力的压实作用,使得砂岩变得更加致密。

同时,胶结物质如碳酸盐、铁氧化物等也充当着胶结剂的角色,将颗粒粘结在一起。

2.3 应用和意义砂岩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石材、玻璃等行业。

由于其颗粒较大、孔隙度相对较高的特点,砂岩也常被用作地下水和石油储层的藏层。

三、实例二:页岩3.1 描述页岩是一种主要由粘土和石英等细粒颗粒组成的沉积岩。

它的颗粒粒度小于0.0625毫米,颗粒形状通常呈片状或鳞状。

页岩可以分为灰色、黑色、褐色等不同颜色。

3.2 形成过程页岩形成的过程相对复杂,其中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粘土矿物来源:页岩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粘土矿物,它们来自于海洋和湖泊沉积物中的细粒颗粒。

2.沉积物输送:粘土颗粒通过河流、湖泊或海洋等运输介质输送到沉积盆地。

3.沉积和压实:粘土颗粒在水中沉积下来,逐渐形成页岩层。

随着上层沉积的增加,下层的粘土颗粒受到上方重力的压实作用,使得页岩变得更加致密。

沉积岩描述

沉积岩描述

沉积岩描述沉积岩,作为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于地球的地质历史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岩石记录了地球表面的历史变迁和地质活动,同时也为生物和环境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以下是关于沉积岩的详细描述。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长时间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形成的。

这些沉积物包括了从无机到有机物的各种物质,如岩屑、化学溶液、生物遗骸等。

这些物质在沉积岩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颗粒状、层状、结核状等。

沉积岩的分类根据其形成方式和沉积物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类:碎屑岩、粘土岩和生物骨架岩。

碎屑岩是由各种大小的岩石碎片组成的,包括了砾岩、砂岩、粉砂岩等;粘土岩则主要由粘土质沉积物组成,如片状滑石、高岭石等;生物骨架岩则是由生物遗骸或生物活动形成的,如石灰岩、珊瑚礁等。

沉积岩的层理是沉积岩的一个重要特征。

由于沉积物的堆积是逐渐形成的,因此形成了明显的层理。

这些层的厚度从几厘米到几米不等,而且每一层都有其特殊的矿物和化石组合,可以提供关于沉积时期的生物和环境信息。

沉积岩中常常含有化石,这些化石对于地层年代的确定和古生物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化石的种类繁多,从微小的昆虫和植物到大型的恐龙和哺乳动物都有。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生物群落和古环境,以及地球历史的地质事件。

沉积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们的多层性和不均一性。

由于沉积物的来源、堆积速度和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沉积岩在地层中往往呈现出复杂的层次结构和横向变化。

这些变化反映了地球表面形态、气候、生物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对于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岩在地球表面广泛分布,从海洋底部的深海平原到高山之巅都可以发现。

这些岩石记录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质活动,如地壳抬升、侵蚀、火山喷发等,同时也记录了生物和环境的演化历史。

通过对沉积岩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物理和化学风化过程、河流和海洋的搬运作用、以及生物群落的变化和环境的互动关系。

沉积岩对于人类也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沉积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

沉积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

(3)鲕粒:是一种球状—椭球状的颗粒,由一圈或多圈规则的同心纹,围绕 一个核心组成,直径限定于2mm—0.05mm间,大于2mm的类似颗粒称为豆粒。 鲕粒可分为:正常鲕(真鲕)、薄皮鲕、复鲕、假鲕、变形鲕、负鲕及变晶鲕 等。鲕粒典型形成于动荡水中,由于潮汐、风暴水流、波浪作用,常呈沙浪、 沙丘及沙纹被搬运,形成紧靠台地边缘的浅滩。 (4)团粒(球粒):指次球状、椭球状和杆状的颗粒,由泥晶碳酸盐组成, 不具内部结构。常成群出现,其外形和大小均一,在0.03—0.2mm。多数属粪 便成因的粪团鲕。 (5)团块:由几个碳酸盐岩颗粒被灰泥粘在一起,或被藻类粘结在一起形成 的,无核心或有多个不规则的核心。
<0.005mm 泥(粘土)
岩石的命名是以占优势的某一粒级来定名的。分属两种不同粒级时,综合命名,
如“中细砂岩”、“细—粉砂岩”;分属三种不同粒级时,一般以“不等粒砂岩”
描述。
分选程度:颗粒大小均匀程度——分选程度或分选性。
好:(颗粒大小接近或主要粒级成份>75%)
中: (主要粒级成份含量50-75%)
2、生物骨架结构:原地生长的造礁生物(珊瑚、层孔虫、海绵等)构造成的岩 石骨架,常具生物骨架结构。
原地的群体生物化石构成岩石的坚固骨架,其间充填灰泥杂基及胶结物、生物屑 等,构造各种抗浪的生态礁,称为骨架岩。
原地的茎状生物如珊瑚、海绵等,对灰泥基质起着障碍或遮挡作用,从而使灰泥 堆积下来,构成生物丘或灰泥丘,称为障积岩。
5、胶结类型和颗粒接触关系: 胶结类型: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混合式 颗粒接触类型:点接触、线(面)接触、弯曲缝合线接触。
三、结构
二)碳酸盐岩的结构:指各组份部分的大小、形态、内部构造特征以及颗粒之间 的组合关系。常见的结构如下: 1、粒屑结构: 2、生物骨架结构 3、晶粒结构

沉积岩具体描述

沉积岩具体描述

沉积岩粉砂岩释文:一种细碎屑岩,其中粒径为0 025~0 0039毫米的粉砂的含量占50%以上,其余为砂、粘土或化学沉淀物。

粉砂的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白云母和长石,岩屑少见,重矿物含量比砂岩多,可高达2%~3%。

碎屑的磨圆度不好,常呈棱角状。

胶结物以钙质、铁质为主。

红层及煤系地层中经常遇到粉砂岩,黄土也是一种疏松或半固结的粉砂沉积物岩屑砂岩释文:一种岩屑含量大于25%的砂岩。

岩屑多为隐晶质的细粒岩石,如喷出岩、板岩、千枚岩、泥页岩,胶结物多为硅质及隐晶质碳酸盐质等,属不稳定的及成熟度低的组分。

当岩石杂基的含量大于15%时,则属岩屑杂砂岩;当砂粒中石英的含量超过75%时,则过渡为岩屑石英砂岩。

岩屑砂岩是一种不成熟的快速堆积物,是构造变动强烈地区的产物,常在山前冲积扇、山间盆地及河流相中产出石英砂岩释文:又称正石英岩。

砂岩中石英的含量大于90%,仅含少量的长石及其他岩屑和重矿物。

碎屑颗粒以单晶石英为主,磨圆度和分选性都比较好,因此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是砂岩中最好的。

胶结物中都为硅质,有次生加大,钙质和铁质次之,杂基很少或没有,颗粒支撑。

可分为硅质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砂岩、沉积石英岩杂砂岩释文:指杂基含量多(>15%)的砂岩。

这种砂岩中的碎屑一般呈棱角状,分选性差,结构成熟度低,属密度流沉积。

其特征是暗色、坚韧、固结很好,含有多种岩屑,主要为粉泥质岩屑和低变质岩屑,酸性火山岩屑亦常见,石英含量高达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长石以钠长石为主,含有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等包裹体。

碎屑颗粒呈棱角状,分选性极差。

为浅变质、分选极差的岩屑砂岩。

此岩多产于构造运动活跃的沉积盆地复理石建造中白云岩释文:一种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岩。

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

色白、浅黄或浅粉红,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滴稀盐酸(5%)极缓慢地微弱发泡或不发泡。

形成于某些特殊的沉积环境或石灰岩经白云石化作用而成。

白云岩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溶沟,且较石灰岩坚韧。

沉积岩描述实例

沉积岩描述实例

沉积岩描述实例
x
沉积岩描述实例
一、沉积岩的定义
沉积岩是指由现有物质曾经以沉积和结晶的形式构成的岩石,其中包括碎屑岩、砂岩、灰岩、火成岩、贝壳等。

沉积岩是地壳上最为普遍的类型,大多数是碳酸盐岩。

二、沉积岩描述实例
1. 碎屑岩:
碎屑岩是由物质被流体运输,经过搅拌运动和堆积而形成的岩石。

它的组成以石英、长石和粘土为主,常见的碎屑岩有砂岩、砾岩、灰岩和淤泥岩。

2. 火成岩:
火成岩是由火山口爆发时熔岩飞溅或喷出经过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它的组成以玄武岩、花岗岩、安山岩和斜长石岩为主,常被用于建筑材料及雕刻石材。

3. 贝壳岩:
贝壳岩是由物质运输到深海中,通过连续堆积而形成的岩石。

它的组成以珊瑚、贝壳、缂粒等为主,常被用于装饰材料或者做古生物学的研究。

- 1 -。

岩石的野外观察和研究

岩石的野外观察和研究

岩⽯的野外观察和研究沉积岩的野外观察和研究(⼀)沉积岩野外观察和研究的内容1、主要观察内容(1)颜⾊:原⽣⾊、次⽣⾊。

(2)矿物成分;主要成分、次要成分。

(3)结构:①粒度(单位:mm):0.00→0.03 → 0.06 → 0.25 → 0.5 → 2 → 4 → 16 → 64 → 126 → 256 →泥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细砾中砾粗砾细卵卵漂砾②圆度:⾼棱⾓状→棱⾓状→次棱⾓状→次滚圆状→滚圆状→⾼滚圆状③分选度:分选差→分选中等→分选好→分选很好④成熟度:成熟度低→成熟度中等→成熟度⾼⑤胶结类型:基底式、空隙式、接触式、镶嵌式(4)沉积构造(表10—1):(5)次⽣变化:铁质氧化造成的次⽣颜⾊;长⽯风化粘⼟矿;海绿⽯风化成褐铁矿。

2、主要岩⽯类型(1)陆源碎屑岩:泥岩、粉砂岩、砂岩、砾岩和⾓砾岩。

(2)⽣物化学—⽣物有机岩:⽯灰岩、⽩云岩、硅质岩、磷块岩、煤。

(3)化学沉积岩:铁质岩、蒸发岩、锰质岩、铝⼟质岩。

(4)⽕⼭碎屑岩:凝灰岩、集块岩、⾓砾岩。

(⼆)正常沉积岩的野外观察及描述1、砾岩(1)砾岩野外观察和描述的内容表10—1 沉积构造分类表①颜⾊:⽩、灰⽩、绿、黄褐、红、杂⾊等。

②岩层厚度:薄层状、中层状、厚层状、巨厚层状等。

③砾⽯成分:岩屑、⽯英、燧⽯、⽯灰⽯及其含量等。

④杂基或胶结物:杂基成分、含量;胶结物成分、结构及类型。

⑤砾岩结构:粒度、圆度、分选度、成熟度。

⑥沉积构造:平⾏层理、交错层理、叠⽡构造等。

(2)砾岩野外⾁眼观察和描述举例①颜⾊:为淡黄绿⾊,风化后呈黄褐⾊,砾⽯含量占85%,充填物占15%。

②砾⽯成分:⽯英岩—灰⽩⾊,风化后呈黄褐⾊,约占砾⽯的50%;板岩—⿊⾊、暗绿⾊,致密光滑,约占10%;脉⽯英—灰⽩⾊,透明,浑圆状,约占15%;⽯英砂岩—灰⽩⾊,风化后呈黄褐⾊,约占10%;粉砂岩—黄绿⾊,磨圆度较⾼,表⾯较光滑,占10%;燧⽯—⿊⾊,纹层理,砾⽯⼀砾⽯⼀般较⼩,有较明显的棱⾓,占5%。

沉积岩鉴定与描述

沉积岩鉴定与描述

灰 质 白云岩
硅 质 灰 岩 硅 质 白云岩
微弱起泡,靠近耳边可听 立即起泡,泡较 到声音,反应微弱也不跳。 小。
微弱起泡。
起泡较大,但不 强烈。 起泡小、弱。
不起泡。
不起泡。 硬石膏
不起泡。
泥灰岩
灰质50-75 泥质25-50
炭质粉砂岩
炭质粉砂岩 主要矿物: 石英、粘土 矿物 结构: 粉砂结构
泥质粉砂岩
颜色 一般为浅灰、灰白色,如含高价铁则呈红、褐、黄、紫等
色; 含低价铁则呈黑、灰绿等色; 成分 主要描述方解石(CaCO3)和白云岩(CaMg(C03)2)、硅质 (SiO2)、 泥质、砂粒、生物碎屑、有机骨架生物的含量; 颗粒 碳酸盐岩的颗粒指内碎屑、鲕粒、生物颗粒、球粒、藻粒; 一 般应描述其颜色、形态、成分、圆度、分选、保存程度、 包裹 物、分布情况; 晶粒 描述粒度、透明度、形状、晶间和晶内孔隙; 泥 指泥级的碳酸盐质点,主要描述其含量及分布均匀程度等; 构造特征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生物化学等成因的构造如裂 缝、 溶洞、缝合线、纹理、叠层石及其它生物沉积构造的形态、 大、小、内部结构等,以及其它构造如鸟眼、斑状、豹皮 状, 竹叶状、豆状、鲕状、针孔状、蜂窝状等。
泥 质 粉 砂 岩
高岭石
蠕 虫 状 高 岭 石
(GO)
岩石描述
颜色:岩石颗粒、基质胶结物、次生矿物、含有物的颜色及其分布 变化状况等; 矿物成份:单矿物成份或岩块及其含量; 结构:粒度、圆度、分选性; 构造:层理、层面特征、接触关系、生物扰动等; 胶结:胶结物成份,胶结程度、类型; 晶粒:指碳酸盐岩的晶粒大小、透明度、形状以及晶间、晶内孔 隙; 缝洞情况:类型、分布和数量统计; 化石及含有物; 物理性质:硬度、断口、光泽等; 化学性质:指与盐酸反应情况及各种染色反应情况; 含油气情况:包括含油气岩心的显示颜色、级别、产状、含油面积 百分比、原油性质、油气味、滴水试验、荧光、含油 气试验(放入水中)。

沉积岩的观察描述

沉积岩的观察描述

沉积岩的观察2009.03.15一砾(角砾)岩1.颜色。

①应描述岩石整体的颜色,若碎屑与填隙物颜色不均匀时,将岩石标本置于距眼睛0.5m以远处,观察描述其整体颜色。

②分别描述新鲜面与风化面的颜色。

2.砾石。

应逐项观察描述下列内容:①砾石的组成。

注意砾石常为岩石碎屑,由单矿物组成的砾石一般较少,且多为细小的砾石。

②粒度(或称砾径)。

指砾石长轴(A轴)的大小。

应从平均砾径和砾径范围两个方面描述。

③分选性。

指砾石大小相对集中的程度。

④磨圆度。

以大部分砾石所具有的圆度为准,必要时可作粗略统计,如次圆状约60%,次棱角状约40%,圆状约10%。

⑤观察砾石的形状(扁平状、球状、条带状等)。

若以扁平状砾石为主,应注意砾石是否呈定向排列。

3.填隙物。

指砾石之间的杂基(粘土和粉砂)或胶结物。

若填隙物为胶结物,则须进一步判断其化学成分。

常见胶结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识别方法如下:硅质:矿物成分主要为玉髓和自生石英。

一般色较浅,硬度大,抗风化能力强。

钙质: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

硬度较小,加稀盐酸剧烈起泡。

铁质:矿物成分多为赤铁矿(风化后成褐铁矿)。

常呈红、黄、紫、褐等色调。

填隙物为杂基,则应确定其支撑类型(颗粒支撑、杂基支撑);填隙物为胶结物,应确定其胶结类型(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

4.结构。

均为砾(角砾)状结构。

可根据砾石的大不作进一步划分,如中砾砾状结构、中-细砾砾状结构。

5.构造。

砾岩中常见的原生沉积物构造为叠互状构造。

如果砾石或颜色分布较均匀,可称之为块状构造。

6.命名。

一般原则为:颜色+砾石大小+砾石成分+基本名(砾石或角砾岩)。

如:灰白色中粗砾石英岩质砾岩;深灰色中-细砾复成成砾岩。

7.描述举例(砾岩):颜色:浅灰色。

砾石:砾石成分以白云岩为主,灰白色,粉末加稀盐酸起泡;次为硅质岩,深灰-黑色,致密坚硬。

白云岩砾石以次圆状为主,硅质岩砾石以次棱角状为主。

砾径最大20mm,最小2mm,以10-15mm为主。

大小不均匀,分选中-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
一、砾岩、角砾岩、砂岩
常见岩石类型:
砾岩、角砾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杂砂岩、铁质砂岩、海绿石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

1、鉴定方法和步骤
(1)鉴别确定岩石中的碎屑成分并估计其含量。

(2)实际测量(薄片中)和估测(手标本上)碎屑颗粒的粒径(最大、最小和一般的)。

(也可利用粒度管或粒度盘以及较标准的标本进行对比)。

并确定岩石的分选程度。

(3)鉴别碎屑颗粒的磨圆度。

(4)鉴别填隙物的成分
硅质胶结物:白色、致密状、硬度大于小刀、加HCl不起泡。

铁质胶结物:岩石往往呈紫红色。

碳酸盐质胶结物:浅灰一浅绿色、加HCl起泡。

海绿石胶结物:暗绿色,风化后使岩石带绿色斑痕。

泥质杂基:灰色、褐色、硬度小、岩石易破碎松散、加HCI不起泡。

(5)区分岩石的支撑性质并尽可能地区分出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等胶结类型。

2.描述实例
(1)砾岩(河北宣化)
灰色、砾状结构、胶结紧密、标本呈块状构造。

其中砾石占70%,填隙物占30%。

砾石大小不一,粒径一般在2-20mm,以2-10mm为主。

砾石呈圆状及次圆状,少数次棱角状,断面多呈椭圆及长条形。

砾石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还有少量喷出岩和硅质岩。

填隙物浅灰绿色,多为与砾石成分相同的砂及粉砂、砂及粉砂间有钙质、泥质等填隙物。

属基底式胶结类型。

(2)紫褐色中粒铁质砂岩
暗紫褐色、颜色分布不均匀。

中粒砂状结构,标本呈块状构造。

碎屑含量占整个岩石85%左右,胶结物约占15%。

砂粒几乎都是石英,粒径0.15-1mm左右,分选性好,大小比较一致。

胶结物主要为氧化铁,分布不均匀,局部聚集成团块。

岩石为颗粒支撑,呈孔隙式胶结。

二、粉砂岩、泥质岩
此类岩石的主要类型:细粉砂岩、粗粉砂岩、粘土、泥岩、含粉砂泥岩、砂质页岩、铁质页岩、钙质页岩、黑色页岩、碳质页岩、油页岩、硅质页岩。

1、鉴定方法与步骤
(1)粉砂岩的观察方法与砂岩基本相同。

(2)泥质岩因矿物颗位非常细小、,肉眼无法鉴定,因而要注意其颜色及各种物理性质的观察。

(3)要注意观察泥页岩的断口和手触摸时的感觉,据此来判断其结构类型以及与粉砂岩相区别。

(4)正确区分层理和页理,利用颜色、条痕以及加酸起泡与否等区别各种不同类型的页岩。

2.描述实例
(1)含粉砂泥岩
浅灰色。

含粉砂泥质结构,块状均造。

断口不太平滑,手摸之略有粗糙感。

在水中不易泡软,加盐酸不起泡。

由此推断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少量粉砂。

(2)红色页岩(河北下花园)
砖红色。

泥质结构,页理构造。

由于岩石受到轻微变质,使其页理不甚明显。

断口呈贝壳状。

岩石主要由铁质及粘土矿物组成。

三、火山碎屑岩类
火山碎屑岩在我国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在辽东、辽西和大兴安岭地区分布较广。

此类岩石的主要类型:角砾熔岩、熔结凝灰岩(或熔结角砾岩)、火山角砾岩、晶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层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页岩。

野外最常见的火山碎屑岩有: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

火山角砾岩:由50%以上粒度在64-2mm的火山碎屑物组成,具火山角砾结构,斑杂构造。

火山角砾棱角明显,分选差,粒度变化大。

火山角砾岩一般多分布在火山通道附近,也可在离火山口较远的地方堆积,分布范围较集块岩广泛一些。

凝灰岩:由70%以上粒度﹤2mm的火山碎屑物组成,具典型的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颜色浅而多变,多孔疏松,有粗糙感,次生变化显著。

由于粒度细小,常堆积在距火山口较远的地方。

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火山碎屑岩。

1.观察方法与步骤
(1)观察手标本时要注意区分沉积角砾和火山角砾。

火山角砾多为火山岩岩屑、呈棱角状,颜色常为紫红色、灰绿色等,常具斑状结构。

(2)凝灰岩的外貌很象细砂岩、粉砂岩,区别在于颜色较特殊,常为紫红、灰绿色等,有时颜色分布很不均匀。

凝灰岩中晶屑多呈棱角状,破碎及熔蚀现象明显,晶面常有较多的裂纹。

(3)凝灰岩与火山熔岩也很相似,但凝灰岩具火山碎屑结构,表面粗糙、粘舌。

2.描述实例
(1)火山角砾岩(山西临县)
褐红一紫红色。

火山角砾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中火山碎屑占90%以上,其中以粒径在10-2mm的熔岩角砾为主(约占75%),此外含少量长石和石英晶屑和玻屑。

火山角砾外形不规则,呈尖棱角状。

火山角砾为褐红色细小的凝灰质胶结。

岩石次生变化不明显。

(2)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河北)
手标本观察:
白至灰白色。

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极细小的火山凝灰,石英及长石晶屑约占7%左右。

岩石具粗糙感,有粘舌现象。

薄片观察:
主要成分为玻屑,呈楔状,局部已脱玻化变成石英、长石的微晶集合体。

在玻屑中星散分布有酸性斜长石及少量透长石和石英的晶屑。

长石和石英晶屑边缘有熔蚀现象。

四、碳酸盐岩(一)石灰岩
此类岩石的主要类型:砾屑(竹叶状)灰岩、亮晶砂屑灰岩、亮晶(或泥晶)鲡粒灰岩、泥品生物屑灰岩、亮晶生物屑灰岩、泥晶灰岩、结晶灰岩、礁灰岩。

1.方法与步骤
(1)利用显微放像设备或显微投影仪,认识和掌握颗粒的各种类型以及泥晶和亮晶的特征及区别。

(2)用水着湿岩石标本的新鲜面,用放大镜观察各种结构组分并进行描述。

2.描述实例:
(1)砾屑灰岩(竹叶状灰岩)
颜色:灰绿色略带灰红色、颜色分布不均匀。

矿物成分:几乎全由方解石组成,含微量的铁质。

结构组分:颗粒:主要为砾屑,圆度好,断面呈长椭圆形,似竹叶状,大小不一,表面被氧化铁包围。

砾石成分为泥晶灰岩。

还有少量砂屑,其成分也是泥晶灰岩,充填于砾屑之间。

填隙物:主要为泥晶基质,均已不同程度地重结晶。

结构:砾屑结构;颗粒支撑,为孔隙式胶结。

岩石名称:泥晶砾屑灰岩。

(2)鲕粒灰岩(山东箇ge山)
颜色:暗紫红色。

矿物成分:几乎全由方解石组成。

结构组分:颗粒:主要为鲕粒,一般呈球形,少数椭圆形,大小为1—2mm,有同心层圈),
含有铁质,因而成暗红色。

鲕粒约占岩石60%。

还有<5%的生物碎屑。

填隙物:主要为灰白色,但较浑浊的泥晶方解石,与颗粒界限不清晰,约占岩石的20%-25%;有少量灰白色、较干净明亮的方解石,约占岩石10%。

结构:鲕粒结构;基质支撑,为基底式胶结,颗粒互相不接触。

构造:块状构造。

岩石名称:亮晶一泥晶缅拉灰岩
五、碳酸盐岩(二)白云岩、泥灰岩、硅质灰岩及硅质岩
此类岩石的主要类型:碎屑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中一粗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硅质灰岩、硅藻土、燧石岩、碧玉岩。

1、鉴定方法和步骤
同石灰岩
2.描述实例.
(1)泥晶白云岩
暗灰色。

隐晶结构,手标本呈块状构造。

岩石致密,断口呈贝壳状,加盐酸微弱起泡。

岩石由泥晶白云岩组成。

(2)硅质条带石灰岩
灰色。

隐晶一粉晶结构,条带状构造。

岩石由浅灰的粉晶石灰岩(约占岩石70%)和暗灰色的硅质条带(约占岩石30%)组成。

石灰岩由粉晶方解石组成,加盐酸剧烈起泡,断口略粗糙不平。

硅质条带由燧石组成,致密、硬度大于小刀。

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
变质岩的观察与岩浆岩相似,也是从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矿化蚀变特征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

1.变质岩结构的观察内容
变余砂状结构(变质砂岩)
变余辉绿结构(变质辉绿岩)
粒状变晶结构(大理岩或石英岩)
角岩结构(长英角岩)
纤维变晶结构(阳起石片岩)
鳞片变晶结构(绿泥片岩)
斑状变晶结构(石榴白云母片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