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苏州考察报告3篇.doc
苏州考察报告3篇本文目录苏州考察报告宜阳县首批科级干部赴苏州培训考察报告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县委组织第十二期青干班学员赴江苏考察了苏州工业园。
期间,我们了解了苏州工业园的有关情况,参观了工业园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收获很大。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苏州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
我们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十年来,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大幅改善,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0万个。
XX年,园区以中央领导多次视察园区和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成立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为动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服从和主动适应宏观经济调控,在加快开发建设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增长42%;进出口总额达281亿美元,其中出口119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99%;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增长39%;新增合同外资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50%;新增注册内资174亿元,成为了国内开发速度较快、协调发展较好、竞争力较强的开发区之一。
二、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1、形成了完整科学的规划体系。
关于赴苏州、昆山考察学习报告(精)
关于赴苏州、昆山工业园区考察报告为了贯彻落实全市“项目年”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步伐,2007年4月15日至20日,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委主任AA 同志带队、各县(市)区分管工业的县(市)长、经济局局长参加的考察组,赴“长三角”地区实地学习和考察了苏州、昆山的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现将学习考察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苏州市及苏州、昆山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1、苏州市基本情况苏州市毗邻上海,国土面积8800多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0多万,现有企业120000多户,其中内资民营企业110000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0多户。
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00多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500多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600亿美元,为江苏省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
主要产业结构分为IT 产业占全部工业35%以上,纺织服装占全部工业15%左右,医药工业占5%;地区三产比重为1:66:33。
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为江苏省的50%以上,引资总量同上海市不分上下。
2、苏州工业园区基本情况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7万,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为80平方公里。
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1994年2月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实施启动。
三年完成“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排污、雨水、通讯、有线电视畅通及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98年跨国公司开始进驻。
园区开发建设十多年来,在中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有65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投资项目101个,其中投资额上亿美元项目 60个,投资额 10亿美元项目 6个;项目平均投资额超 3000万美元。
主要产业为半导体、光电、汽车和航空零部件。
主要投资商来自欧美、日韩、港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美投资接近50%。
截止2006年末,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累计上交各种税收546亿元。
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近期,我们学院组织了一次赴苏州进行学习考察的活动。
此次活动的目标是提高我们的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这对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意义。
活动中,我们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太湖新城高端人才创新中心、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苏州中文创新中心等地,深入了解苏州的工业发展和文化创新。
在苏州工业园区,我们了解到园区内拥有70%以上的国际企业,包括知名的美国微软、英国劳斯莱斯等,这展现了园区的强大实力和全球影响力。
在园区内,我们参观了许多先进的企业,包括世界500强企业阿尔卡特朗讯、华为、三星等,深度了解了它们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和应用方向。
这是我们课堂上所无法获得的宝贵知识。
太湖新城高端人才创新中心是国家级的高端人才创新平台,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为苏州提供了丰富的战略性支持。
在此,我们与该中心的科研人员交流了解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对我们的学科研究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是苏州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是苏州举办各类国际、国内展览和会议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苏州创新文化展,了解了苏州在文化创新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同时,在苏州的创新中心和创客空间里,我们看到了苏州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一些新型的科技产品如虚拟现实眼镜、智能家居、3D打印等也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次学习考察活动,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苏州的工业发展和文化创新状况。
苏州的快速发展,其经验和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同时,此次活动也增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此次赴苏州学习考察活动为契机,我们信心满满,努力迈向更高的坐标。
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和苏州工业园考察报告
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和苏州工业园考察报告经XX统一安排,我于XX月XX日至XX日,赴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和苏州工业园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活动。
现将学习所得汇报如下:一、两个园区的基本情况1、张江高科技园区。
2、苏州工业园区。
二、两个园区的成功经验这次选择的两个开发区在体制上各不相同: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政府间的合作模式,上海张江是公司化管理。
但是,他们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创新能力、产业规模等方面创造的突出业绩,探索的成功经验却有着很多相同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体制创新。
“凡适应世界经济特别是科技园区的发展潮流,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一切好的做法,在张江都可以大胆的试、大胆的闯。
”张江人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实现两年经济总量超过前八年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创出了高科技园区发展之路。
实施“聚焦张江战略”,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张江园区5年完成25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和产业布局。
然而,按常规开发模式,若以平均每开发1平方公里土地投入7亿元资金匡算,就需投入175亿元,巨额开发资金靠政府和开发公司投入显然不可能。
2001年初,张江园区领导小组做出重要决策:打破国家级高科技园区单靠政府和开发公司投资的局面,实行体制创新,开发主体转向多元。
即搭建一个开放型、多元化的高科技园区开发平台,加快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进程。
从这一年起,张江园区先后大胆引入社会、民间和海外资本4.5亿元,相继组建了各具特色的四大基地开发公司,按照园区产业布局,分别承担起园区信息安全、微电子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四大功能基地的开发任务。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着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
管委会是园区的管理主体,下设15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并通过树立“亲商亲民”理念、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等途径,初步形成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科学、规范、透明”的法制化环境。
工业园视察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视察背景为了解我国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近期,市人大、市政协及相关部门组成视察组,对全市工业园区进行了实地视察。
现将视察情况总结如下:二、视察内容1. 工业园区建设规模和布局视察组一行先后走访了双莲工业园、西部工业园、县工业园、西峰区工业园区和宁县工业园区等五个工业园区。
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了各园区的建设规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招商引资等情况。
2. 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视察组对各园区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重点关注了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也关注了园区内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情况。
3.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视察组对园区内的道路、供水、供电、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情况。
4. 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视察组对各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重点关注了项目落地、建设进度、投资规模、产业带动作用等方面。
5. 工业园区发展环境视察组对各园区营商环境、政策支持、人才引进、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考察,了解了园区发展环境的优化情况。
三、视察发现的主要问题1. 部分园区产业定位不够清晰,产业布局有待优化。
2.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
3. 招商引资力度不够,优质项目引进不足。
4.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
5. 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储备不足。
四、视察建议1. 明确产业定位,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各园区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明确产业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园区供水、供电、排水、通讯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3. 深化招商引资,引进优质项目。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优质项目,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力。
4.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水平。
建设城市化的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建设城市化的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报告发展园区经济是全区上下当前的主要任务,亦是区政协今年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着力点。
为了在发展园区经济方面发挥政协智囊团献计献策的作用,8月中旬,杨肖英主席亲自率领政协常委考察团一行20多人,赴苏州工业园考察。
苏州工业园位于苏州古城东郊美丽的金鸡湖畔,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大合作项目,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行政辖区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50万,计划吸引各类投资1000亿美元。
9年多来,园区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融新加坡国际化理念和苏州文化底蕴于一体,建成区内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资近1亿美元,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高等级道路、高标准设施和一批大容量源头厂,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着年均50%左右的增幅。
目前,园区已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开发水平最高、吸引外资最多的开发区之一。
2002年全区GDP达到252亿元,比94年增长21倍;完成财政收入32.6亿元,增长82倍;进出口总额从几百万美无增长到57.4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职工年均工资2.3万元,分别增长了1.6倍和3.2倍;新增就业岗位6万余个。
目前,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比重均在15%左右,成为苏州市经济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苏州工业园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天津开发区和浦东开发区,有成熟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1、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化建设相结合的理念。
苏州市把工业园的建设纳入到整个城市化建设的大范畴来考虑。
苏州市有两个园区,一个是苏州工业园,位于苏州古城的东郊,一个是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古城的西郊。
两个园区与苏州古城有机结合,一体两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既保留了苏州“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又展现出现代化城市的新貌。
两个工业园区便是两座新城,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学校、体育场馆、医院、商住区、商场、酒店等社会各项配套设施应有尽有。
赴苏州外出学习考察报告
赴苏州外出学习考察报告(20XX年11月19日)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开拓思路,凝聚力量,11月11日至14日,我区由带队,组织各镇、区直部门和驻区单位科级以上干部70多人,赴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和苏州高新区等地参观考察,学习了苏州加快科学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措施。
考察采取实地参观、座谈交流、对口访谈、开会总结等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二、考察开发区的概况(一)苏州工业园区。
位于苏州古城东郊金鸡湖畔,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大合作项目,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行政辖区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常住人口XXX万。
建区18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XX%左右。
20XX年创造了GDP超千亿、累计上交各种税收超千亿、实际利用外资超千亿、注册内资超千亿“四个超千亿”的成绩。
(本文出自先.生.网)20XX 年实现生产总值1XX.X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XX.X亿元,利用外资19.35亿美元,进出口总值770亿美元。
园区以占苏州市XX.X%的土地、XX.X%的人口创造了占苏州XX%左右的经济总量,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二)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
于20XX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辖澄阳产业园、苏相合作区、北桥街道三大板块,总面积91.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XXX万,外来人口9.XXX万。
20XX年实现生产总值XX.X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XX.X亿元,固定资产投资XX.X亿元。
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兴材料三大主导产业,累计引进外资企业XXX家,思想汇报专题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46亿美元,引进内资企业XXX家,注册资本XXX亿元。
(三)苏州高新区。
于1990年11月开发建设,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223.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XXX万人。
20XX年被国务院批准成立出口加工区。
赴苏州学习考察情况报告
赴苏州学习考察情况报告第一篇:赴苏州学习考察情况报告9月15日至28日,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笔者在苏州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四川省南充市招商引资专题班”培训。
期间,听取了苏州市各层次、各方面领导、专家对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经验的介绍,实地参观考察了苏州市新加坡工业园区、苏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苏州市规划馆、昆山市经济开发区、张家港市、盛泽镇、华西村、三得利啤酒集团、海澜集团等,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苏州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思路。
苏州的经验和成就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同时也让笔者深思,苏州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秘诀是什么?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现将我们的学习考察情况和一些体会汇报于下。
一、苏州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幅员面积8488平方公里,总人口达900万,其中户籍人口598.85万,暂住人口300万左右,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工业园区、高新虎丘区。
最近几年,苏州市已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经济实力强。
2005年9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十强县中,苏州占了4个,财政收入均超过80亿元,占全国的40%(其中昆山第一,张家港第四,常熟第五,太仓第十)。
2004年苏州市新增注册外资147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95亿美元,占全国当年利用外资的1/12,居全国第一位;2004年工业产值956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进出口总额1032亿美元,占全国8.94%,居全国第三位;实现GDp3450亿元,人均GDp57992元,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居江苏第一位,全国第四位;社会固定投资1409亿元,居全国第五位;财政收入58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19.6亿元,居全国第六位。
(二)发展速度快。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14%,苏州工业园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更是高达45%。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工业园区”)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先导区域之一。
工业园区于1994年由中央政府批准设立,占地面积为288平方公里,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工业园区之一。
工业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科技项目,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创新资源。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推动工业园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对工业园区内企业、政府部门和相关专家的采访与交流,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和意见,形成本次报告。
三、调研内容1. 工业园区发展概况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观察,对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布、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整体概述,并分析其发展趋势和优势。
2. 产业发展情况通过与部分入驻企业的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不同产业领域在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并对各个领域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发展前景进行详细分析。
3. 政策支持与服务调研政府相关部门对工业园区的支持政策和服务措施,包括税收优惠、项目审批流程、人才引进等方面。
对政策的适用性、实施效果以及企业满意度进行评估。
四、调研发现及建议根据对工业园区的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整理出以下发现和建议:1. 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但在配套服务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建议加大力度加快优质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公共服务的建设。
2. 工业园区涵盖多个产业领域,其中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大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这两个领域的支持和引导。
3. 政府在政策支持和服务方面积极主动,但仍有一些繁琐的审批手续和不够便捷的服务流程,建议进一步简化政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五、总结工业园区作为江苏省乃至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全面了解了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
苏州工业园区的考察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的考察报告毕节地区政协学习考察组2010-07-29经地委同意,6月上旬,由政协毕节地区工委主任杨继红率领的、由政协工委秘书长和各县市政协主席组成的毕节地区政协学习考察组,赴苏州考察学习了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经验,并结合毕节地区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议。
现将考察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1、苏州市基本情况。
苏州市毗邻上海,国土面积8800多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30多万,现有企业120000多户,其中内资民营企业110000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0多户。
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740.2多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041.5亿美元,为江苏省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
主要产业结构分为IT产业占全部工业35%以上,纺织服装占全部工业15%左右,医药工业占5%;三产比重为1:66:33。
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82.2亿美元,为江苏省的50%以上。
2、苏州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2.7万,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为80平方公里。
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1994年2月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实施启动。
三年完成“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排污、雨水、通讯、有线电视畅通及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1998年跨国公司开始进驻。
1994年至今,国务院八次发文,在目标规划、管理授权、政策扶持等重大问题上给予直接指导和具体帮助,并明确“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园区先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在园区试行”,为园区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
多年来,园区开发建设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取得了GDP超千亿元、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超千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超千亿元、注册内资超千亿元“四个超千亿”的发展业绩,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
工作报告之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篇一:苏州工业园区的考察报告】苏州工业园区的考察报告毕节地区政协学习考察组2010-07-29经地委同意,6月上旬,由政协毕节地区工委主任杨继红率领的、由政协工委秘书长和各县市政协主席组成的毕节地区政协学习考察组,赴苏州考察学习了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经验,并结合毕节地区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议。
现将考察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1、苏州市基本情况。
苏州市毗邻上海,国土面积8800多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30多万,现有企业120000多户,其中内资民营企业110000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0多户。
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740.2多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041.5亿美元,为江苏省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
主要产业结构分为it产业占全部工业35%以上,纺织服装占全部工业15%左右,医药工业占5%;三产比重为1:66:33。
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82.2亿美元,为江苏省的50%以上。
2、苏州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2.7万,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为80平方公里。
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1994年2月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实施启动。
三年完成“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排污、雨水、通讯、有线电视畅通及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1998年跨国公司开始进驻。
1994年至今,国务院八次发文,在目标规划、管理授权、政策扶持等重大问题上给予直接指导和具体帮助,并明确“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园区先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在园区试行”,为园区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
多年来,园区开发建设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取得了gdp超千亿元、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超千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超千亿元、注册内资超千亿元“四个超千亿”的发展业绩,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
关于赴深圳、南昌、苏州工业园区学习考察的报告
专业的公文在线写作平台
关于赴深圳、南昌、苏州工业园区学习考察的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示范工业园区建设,**年**月**日至**月**日,由**带领部分区县**工业园区负责人,分别考察了深圳高新区、南昌高新区、苏州工业园等三个工业园区。
通过本次考察学习,大家深入学习了先进地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找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对今后抓好我市**个示范工业园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学习考察情况如下:
一、所考察园区的基本情况
(一)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
(二)苏州工业园区。
(三)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
二、所考察园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所考察的三大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惊奇的业绩,他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始终坚持思想解放、更新观念。
三大园区之所以发展的规模大、膨胀的速度快,成为全国知名园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着力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形成了先发优势。
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
赴苏州外出学习考察报告
赴苏州外出学习考察报告报告标题:赴苏州外出学习考察报告一、考察目的本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苏州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情况,探讨其成功的经验和模式,为我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考察时间和路线考察时间:2022年5月1日-5月3日考察路线:苏州市区主要景点、苏州工业园区三、考察内容和结论1. 景点考察在苏州市区考察了著名的园林景点拙政园、狮子林和虎丘。
这些景点都展示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通过对园林建筑、植被、景观布局等方面的观察,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苏州园林追求自然和谐、注重细节、注重空间布局的特点。
2. 苏州工业园区考察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几家企业,深入了解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苏州工业园区注重引进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打造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高端人才集聚区。
同时,苏州工业园区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3. 经济发展情况考察通过与苏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座谈,了解了苏州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苏州市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经济结构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苏州市致力于打造创新型城市,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结论:苏州以其独特的园林文化、创新创业环境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
我们应当学习苏州在经济发展、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
同时,也要加强与苏州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四、参考建议1. 加强与苏州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苏州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2. 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培养的投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3. 加强对园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文化品牌。
4. 增加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营商环境和城市品质。
五、总结通过本次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苏州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情况,对其成功的经验和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苏州工业园考察报告
苏州工业园考察报告1. 引言本次考察报告将介绍苏州工业园的情况。
苏州工业园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占地面积约288平方公里。
该园区有着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先进的科技创新环境,是中国乃至全球的一颗璀璨明珠。
2. 考察目的我们此次考察苏州工业园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1. 了解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探索其成功之道; 2. 考察园区内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了解其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 3. 分析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 考察过程和结果3.1 考察过程我们在苏州工业园度过了两天的考察时间,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企业和科研机构。
我们与企业管理层和科研团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他们的发展历程、产品技术和创新理念。
3.2 考察结果通过考察,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3.2.1 发展历程和经验苏州工业园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园区于1994年成立,凭借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政策支持和产业布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入驻。
园区积极引进人才、技术和资本,鼓励企业创新。
同时,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环境治理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源。
3.2.2 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苏州工业园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出色。
我们参观了多家高科技企业,了解到他们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和突破。
园区内有完善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孵化平台,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
3.2.3 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园区内的企业带动了周边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园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园区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发展。
4. 结论苏州工业园作为中国最早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绩。
其成功经验主要包括政府的支持、产业布局的合理和创新环境的营造。
园区通过吸引人才、技术和资本的引进,发展了高科技产业,为苏州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园区考察报告格式范文模板
园区考察报告1. 背景1.1 考察目的本次园区考察旨在调研某地区的园区发展情况,分析其优势和劣势,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和发展建议。
1.2 考察范围本次考察主要集中在某地区的工业园区,包括园区的规模、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调研。
1.3 考察方法本次考察采用了实地走访、座谈会、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与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2. 分析2.1 园区规模该园区总占地面积为XX平方公里,由XX个产业园区组成。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占地XX平方公里,传统产业园区占地XX平方公里。
园区内有XX家企业入驻,总员工数达到XX人。
2.2 产业结构该园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多元化,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占园区产值的XX%,生物医药产业占XX%,新材料产业占XX%。
2.3 创新能力园区内设有XX个研发机构和创新中心,聚集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和创新资源。
园区的创新能力较强,每年有大量的科研项目得到资助和支持。
同时,园区还与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2.4 基础设施该园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各项配套设施。
园区内还设有生活配套设施,如食堂、宿舍、医疗中心等,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3. 结果通过对园区的考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该园区拥有较大的规模和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
2.园区的创新能力较强,科研成果丰富,但仍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技术转移。
3.基础设施完善,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4. 建议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园区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
2.园区应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3.园区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QC/RE-KA2090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标准范本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工作汇报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标准范本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
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县委组织第十二期青干班学员赴江苏考察了苏州工业园。
期间,我们了解了苏州工业园的有关情况,参观了工业园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收获很大。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苏州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
我们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十年来,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大幅改善,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0万个。
XX年,园区以中央领导多次视察园区和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成立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为动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服从和主动适应宏观经济调控,在加快开发建设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增长42%;进出口总额达281亿美元,其中出口119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99%;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增长39%;新增合同外资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50%;新增注册内资174亿元,成为了国内开发速度较快、协调发展较好、竞争力较强的开发区之一。
二、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1、形成了完整科学的规划体系。
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2、建立了新的开发和管理体制。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著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
管委会是园区的管理主体,下设15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并通过树立“亲商亲民”理念、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等途径,初步形成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科学、规范、透明”的法制化环境。
3、建设了高水准的基础设施。
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基本完成70平方公里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其中30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水准,建设了首期60万千瓦发电厂、日供15万吨自来水厂、日供15万立方米燃气厂、日处理10万吨污水处理厂和每小时供气40吨集中供热厂等基础设施源厂,其中日供20万吨的水厂二期和日处理10万吨的污水厂二期将分别于XX年9月和12月完工。
在开发过程中,园区十分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努力在引进项目质量、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单位投资强度上下工夫,开创了“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避免挖废耕地1.5万多亩;通过取消农村宅基地审批,将原先20平方公里的农村宅基地和村庄用地规划为6平方公里的集镇社区和居住新村,节约用地14平方公里。
4、引进了高质量的投资项目。
园区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累计吸引合同外资1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6亿美元,投资上亿美元项目55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区内项目平均投资额超3100万美元,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14.8亿美元,英飞凌、三星、日立等50余家跨国公司设立了研发机构,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同时累计注册内资512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58亿元,初步构筑了国资、民资、外资齐头并进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5、促进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合作区累计开发各类商住房800万平方米,新建绿地12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试点认证,空气、水体、土壤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具有综合社区服务功能的邻里中心和一批学校、银行、宾馆、商店、公园、医疗诊所、体育设施相继建成投用,园区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在高起点上发展、方兴未艾。
目前,随着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等50多项地面实事工程启动,环金鸡湖地区将建设成为苏州市最重要的现代商业商务文化中心。
6、提高了社会和谐文明程度。
按照区域总体规划,统筹布局社会功能,加快区镇基础设施对接,基本实现了乡镇“两水两气”管网到企入户。
目前,90%农户已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5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转换为具有就业创业技能的新型市民。
园区所辖四镇综合实力均居全市前列,娄葑被评为全国千强镇第四名。
同时,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起覆盖全区的保养安置、社保救助、就业创业三道保障防线,确保群众生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
七、强化了借鉴创新工作。
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园区结合国情,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积极借鉴新加坡经验,累计派出1460多人次赴新学习,编制实施了68项新的管理规章和实施细则,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一站式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建立了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和全新的运行体制机制。
三、苏州工业园区的几点启示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
江宁人整齐划一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观念、一着不让的机遇意识、高屋建瓴的发展思路等等,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启示之一:我们必须坚定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苏州工业园区的实践说明,工业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城市化的主载体、招商的主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
苏州工业园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也是跨跃式发展的前提。
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我们面临的困难更多,发展的难度更大,必须站在更高层次上统一认识,以更加宽广的眼光,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念,重视和加强我县的开发区建设。
启示之二:我们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就是要学习苏州工业园区“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精神,加快我县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
我们工业园区起步晚,就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形成后发优势。
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创造一流的开发环境。
启示之三: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建设思路和办法。
一是要在发展观念上有所突破。
工业园区是“特区”,必须做解决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试验者。
随着园区政策优势的减弱,下一步的发展要更多地取决于园区自身的创新能力。
建设工业园区要打破惯式,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大胆探索。
二是要在市场化运作上有所突破。
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司化运作机制”,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开发区的各项经营和建设,做大做强开发区自身实力,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三是要在经营重点上有所突破。
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
启示之四:我们必须倍加珍视不可多得、稍纵即逝的争先机遇。
当前,尽管宏观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没有变,上级对**加快发展的要求没有变,干部群众对我们加快发展的期望没有变。
机遇弥足珍贵、稍纵即逝,机遇是金、抓住就赢。
视机不见,就必将坐失良机。
余杭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抓住了中国和新加坡加强经贸合作的机遇。
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善于认清机遇,珍视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力争在发展中赢得主动。
此处可填写公司名称/地址/位置Company name / address / location can be filled in this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