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六大板块

合集下载

六大板块

六大板块
由于“极移动曲线”和海底扩大等提供的证据,大陆漂移的确是正在发生的事实。1965年,科学家运用计算 机使地球各个大陆以现有的形状恰好拼合在一起。再者,海地地形、地震位置、火山等活跃部位都连接成为带状, 于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革命性的见解应运而生。
来源
1915年魏格纳在《大陆与大洋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大陆漂移的概念,然而他们提出的证据未能使地学界相 信大陆漂移的真实性。60年代初H.Hess提出了海底扩张的概念,并得到古地磁学、地球年代学以及海洋地质学和 地球物理等方面一系列新证据的支持。三种不同的现象:熔岩序列中磁极性转向的年代;深海岩心中剩余磁化转 向的深度,以及平行于海洋中脊的线状磁异常的宽度,都以同样的比率变化着,都是由于扩张海底的地壳从洋中 脊迁移而造成的。地学界普遍接受了活动论的观点,并逐渐形成了板块运动学说。
01
亚欧板块
02
非洲板块
04
太平洋板块
06
南极洲板块
03
印度洋板块
05
美洲板块
-北大西洋东半部、欧洲及亚洲(包括中南半岛,不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非洲、南大西洋东半部及印度洋西侧。
-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大部分的太平洋(包含美国南加州海岸地区)。(几乎都是大洋)
感谢观看
-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兰、南美洲与南大西洋西半部。
-南极洲与南美洲西侧太平洋。
其他小板块
此外还有至少二十个小板块,如阿拉伯板块、科克斯板块及菲律宾海板块等。在板块边界的地震和火山爆发 发生异常频繁,将震央—点出即可明显看出板块的边界何在。
板块构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 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 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 的转换型板块边界。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内部相对稳定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

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

1968年,剑桥大学的麦肯齐(D.P.Mckenzin)和派克(R.L.Parker),普林斯顿大学的摩根(W.J.Morgan)和拉蒙特观测所的勒皮雄(X.Lepichon)等人联合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学说,它是海底扩张学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又根据大量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底地貌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提出的学说。

因此有人把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称为全球大地构造理论发展的三部曲。

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

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又译“欧亚板块”) [1]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

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

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

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_板块运动知识

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_板块运动知识

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_板块运动知识地球的陆地板块是相连接在⼀起,随着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逐渐形成现在的形态,适时的抛出如果继续运动下去,造成地球表⾯的地形也在不断变化。

下⾯店铺给你分享⼀下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_板块运动知识吧。

⽬录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洋板块因位置较低,密度较⼤,俯冲到⼤陆板块之下,这⾥往往形成海沟;⼤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脉。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状形成了太平洋西部的岛弧,海沟,海岸⼭脉。

板块运动的含义板块运动⼀般是指地球表⾯⼀个板块对于另⼀个板块的相对运动。

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顺把地球的岩⽯层划分为六个⼤板块,所有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

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发⽣相应的⽔平运动。

板块运动变化(1)板块运动地球坚硬的地壳位于地表以下70-100公⾥厚的岩⽯层也不像蛋壳那样完整。

⽆论是在⼤洋底下或⼤陆底下的岩层,原来都是由⼀块块⼤板块构成的。

在这些⼤板块之间不是⼤洋中脊的裂⼝,就是⼏千⽶深的海沟或者是巨⼤的断层。

全球六⼤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除了太平洋板块全部侵没在海洋底部外,其他五个板块上,既有⼤陆也有海洋。

随着研究的深⼊,有⼈在这些⼤板块中⼜分出⼀些较⼩的板块,例如,把美洲板块分为北美洲板块和南美洲板块;从太平洋板块中分出东太平洋板块;从亚欧板块中分出以中国⼤陆为主体的东亚板块等等。

还有据⼀些科学家们说(1)印度洋板块和⾮洲板块发⽣张裂,红海不断扩张(2)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发⽣挤压碰撞,地⾯隆起,喜马拉雅⼭不断升⾼(3)地中海会消失,南极⼤陆向北漂……板块运动相关学说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块,⽽是由板块拼合⽽成。

全球⼤致分为六⼤板块,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较活跃。

据地质学家估计,⼤板块每年可以移动1-6厘⽶距离。

最新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板块

最新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板块

最新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板块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板块同学们对地理中板块的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此知识点的内容哦。

板块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上面对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是对地理中,关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的总结,希望给同学们的复习学习很好的帮助。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通过上面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下面是对地理的学习中,关于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知识的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哦。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2.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

4.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线。

(5)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板块边界与分布判断技巧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板块边界与分布判断技巧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板块边界与分布判断技巧一、专题讲解1.板块边界与分布判断技巧(1)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2)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处于生长边界。

(3)新西兰南、北二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处于消亡边界。

(4)北美洲的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二、同步训练1.图一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图二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

完成下题。

图一中四地与图二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甲②—丙③—乙④—丁B.①—乙②—丁③—甲④—丙C.①—丙②—甲③—乙④—丁D.①—丁②—乙③—甲④—丙[思维探究][答案] C2017年6月12日,爱琴海海域发生6.4级地震。

下图为震中(图中黑点)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2~3题。

2.此次地震位于(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B.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此次地震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3.关于图中两个海域面积变化的组合正确的是( )A.M海域——面积扩大,消亡边界B.N海域——面积缩小,生长边界C.M海域——面积缩小,生长边界D.N海域——面积扩大,生长边界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M海域是地中海,位于板块与板块相互碰撞的消亡边界,面积缩小;N海域是红海,位于板块与板块张裂的生长边界,面积扩大。

下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与图中板块A、B对应恰当的是(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D.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答案 A解析据图可知,图中的板块是陆地板块之间的碰撞现象,且有大小之分,小板块在与大板块碰撞后,前端向下俯冲,后端随之隆起,大板块则呈现出一系列的隆起,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似,故A项正确。

板块模型PPT课件

板块模型PPT课件

地壳向两侧推移。
03
板块构造学说
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被分
割成若干巨大的刚性板块,即岩石圈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对流的作用
下不断运动,发生相互碰撞或张裂。
03
板块模型与地震活动
地震产生原因及类型
地震产生原因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岩石受力超过其承受极限而突然破裂、释放能量所引起的 自然现象。板块运动是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板块间的相互碰撞、挤压、 分离等。
两个板块沿水平方向相对 滑动,形成转换断层和地 震活动带,如圣安德烈斯 断层。
板块运动方式
01
02
03
04
扩张运动
在离散边界,板块向两侧扩张 ,形成新的洋壳。
俯冲运动
在汇聚边界,一个板块向下俯 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形成海
沟和火山弧。
碰撞运动
在汇聚边界,两个板块相互碰 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和地震
活动带。
深海探测与板块构造
随着深海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 揭示更多关于海底板块构造的细节和机制

板块构造与资源环境
深入研究板块构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有 助于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以及环
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地震预测与防灾减灾
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于减 轻地震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跨学科综合研究
板块构造学说发展历程
01
大陆漂移学说
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
一的巨大陆块(联合古陆),在新生代又分裂漂移成现在的海洋和陆地

02
海底扩张学说
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

地壳板块是怎样形成的

地壳板块是怎样形成的

地壳板块是怎样形成的地球板块漂移地球板块构造学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

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

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陆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

但这种水平运动并不象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

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如把美洲大板块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板块,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也可作为独立的小板块。

按照赫斯的海底扩张说来解释,认为大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涌出的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壳向外推移,自中脊向两旁每年以0.5~5厘米的速度扩展,不断为大洋壳增添新的条带。

因此,洋底岩石的年龄是离中脊愈远而愈古老。

当移动的大洋壳遇到大陆壳时,就俯冲钻入地幔之中,在俯冲地带,由于拖曳作用形成深海沟。

大洋壳被挤压弯曲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发生一次断裂,产生一次地震,最后大洋壳被挤到700 公里以下,为处于高温溶融状态的地幔物质所吸收同化。

向上仰冲的大陆壳边缘,被挤压隆起成岛弧或山脉,它们一般与海沟伴生。

现在太平洋周围分布的岛屿、海沟、大陆边缘山脉和火山、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

所以,海洋地壳是由大洋中脊处诞生,到海沟岛弧带消失,这样不断更新,大约2~3亿年就全部更新一次。

因此,海底岩石都很年轻,一般不超过二亿年,平均厚约5~6公里,主要由玄武岩一类物质组成。

而大陆壳已发现有37亿年以前的岩石,平均厚约35公里,最厚可达70公里以上。

除沉积岩外,主要由花岗岩类物质组成。

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及其划分

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及其划分

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及其划分胡经国一、基本概念㈠、板块构造说1、概念板块构造学说(Theory of Plate Tectonics),又叫做板块构造理论,简称板块构造说,是指从全球角度研究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的形成、结构、运动和演化规律等的一种新兴而重要的大地构造学说。

它是现代地球科学重要理论之一;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在大量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和海底地貌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大地构造学说。

它源于加拿大地球物理学家威尔逊(J.T. Wilson,1908-)提出的“板块”(Plate)概念。

1965年,他指出,大洋中脊、转换断层和岛弧-海沟系是三种类型的构造活动带;它们首尾相接、连绵不辍,从一种活动带转换成另一种活动带,形成地壳运动;地壳被这些活动带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板块”。

板块构造说囊括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张、转换断层、大陆碰撞等地球科学概念,为解释全球地质作用提供了颇有成效的格架。

2、发展简史1912年,德国A.L.魏格纳首先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1960至1962年期间,美国H.H.赫斯、R.S.迪茨,在大陆漂移和地幔对流说的基础上创立了海底扩张说。

随后 F.J.瓦因和英国 D.H.马修斯等,通过海底磁异常的研究,对海底扩张说作了进一步论证。

1965年,加拿大J.T.威尔逊提出了转换断层的概念;并且首先指出,连绵不绝的活动带网络将地球表层划分为若干刚性板块。

1967至1968年期间,美国W.J.摩根、D.P.麦肯齐、R.L.帕克与法国X.勒皮雄,将转换断层概念外延到球面上,定量地论述了板块运动,确立了板块构造说的基本原理。

1968年,美国B.L.艾萨克斯、J.奥利弗和L.R.赛克斯,进一步阐述了地震与板块活动之间的联系;并且将这一新兴理论称作“新全球构造”。

现今常用的术语“板块构造”术语,是麦肯齐和摩根在1969年提出的。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学说逐步渗透到地球科学的许多领域。

板块边界

板块边界

转换断层的提出为证 实板块构造学奠定了重要 的理论基础。岩石圈板块 在地球表面运动的轨迹就 是转换断层,其运动特征 符合欧勒定律。岩石圈板 块运动的转换断层具共同 转动极,证明岩石圈板块 运动具球面刚体转动性质。
灾难的回顾:
团结就是力量

人类 我

资源0901班李晓超主讲 班李晓超主讲 资源
6607天线宝宝 6607天线宝宝2队 天线宝宝2
板块边界
Company
LOGO
探讨问题:
地球上有哪几种板块边界,各有什 地球上有哪几种板块边界, 么特点? 么特点?
Company
LOGO
板块边界
1
地球上存在的板块种类 2 3 4
my content
三种类型的板块边界
三种板块边界定义及特点
带来的灾害及其深思
5
地球板块
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 块
Company
LOGO
三种类型的板块边界
天线1 天线1号 天线2 天线2号 奇 天线3 天线3号 龙 鄙人
离散边界 汇聚边界 转换边界
岩石圈板块之间的接触边界
天线4号甲 天线5号江 天线6号凯
代表
洋中脊 岛弧海沟系 转换断层
典型的代表
释疑:
不同板块之间的 结合部位,表现为持 续活动的火山带和地 震带,是全球地质作 用最板块边缘类型为 活跃的地区。可分为 三种类型:洋中脊代 表的离散边界、俯冲 带代表的汇聚边界和 转换断层代表的转换 边界。一般认为缝合 带代表古板块的汇聚 和碰撞边界。
பைடு நூலகம்

六大板块名称

六大板块名称

、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

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3)高纬环流: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

【冷门考点】关于高考地理六大板块知识点总结的最全整理

【冷门考点】关于高考地理六大板块知识点总结的最全整理

【冷门考点】关于高考地理六大板块知识点的最全整理六大板块萨维尔·勒皮雄(法国地质学家)在1968年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七大洲全球按照海陆分布格局,大陆和周围岛屿合称一个大洲的标准,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非洲、大洋洲七个大洲。

亚洲: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是面积最大、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

欧洲:欧罗巴洲的简称,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是不存在热带的大洲。

非洲:阿非利加洲的简称,意为阳光灼热的大地。

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家和地区数量最多的大洲。

美洲: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以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维斯普奇的名字命名。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

大洋洲:意为大洋中的陆地。

是面积最小的大洲,纵跨南北半球,横跨东西半球。

南极洲:因位于南极地区而得名。

是跨经度最广、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是降雨量最小的大洲,有“白色荒漠”之称。

四大洋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大西洋:形状略呈“S”形学习地球常识主要还是靠图片来记忆哦由于板块交界处位于海洋地带,明确的地名做分界,再加上七大洲、四大洋轮廓的思维定式,此类试题做起来并非得心应手,容易把板块的位置、名称弄混。

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笔者介绍几种方法:一、把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位置、范围、轮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

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

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

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

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无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亚洲及其北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百科名片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 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

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目录[隐藏]历史的回顾基本内容划分运动原因区别移动板块边界为不稳定地带历史的回顾基本内容划分运动原因区别移动板块边界为不稳定地带[编辑本段]历史的回顾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930)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极为相似。

此后经研究、推断,他在1912年发表《大陆的生成》,1915年发表《海陆的起源》,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该学说认为在古生代后期(约三亿年前)地球上存在一个“泛大陆”,相应地也存在一个“泛大洋”。

后来,在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泛大陆的花岗岩层分离并在分布于整个地壳中的玄武岩层之上发生漂移,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海陆分布。

该学说成功解释了许多地理现象,如大西洋两岸的轮廓问题;非洲与南美洲发现相同的古生物化石及现代生物的亲缘问题;南极洲、非洲、澳大利亚发现相同的冰碛物;南极洲发现温暖条件下形成的煤层等等。

但它有一个致命弱点:动力。

根据魏格纳的说法,当时的物理学家立刻开始计算,利用大陆的体积、板块构造学说示意图密度计算陆地的质量。

再根据硅铝质岩石(花岗岩层)与硅镁质岩石(玄武岩层)摩擦力的状况,算出要让大陆运动,需要多么大的力量。

物理学家发现,日月引力和潮汐力实在是太小了,根本无法推动广袤的大陆。

因此,大陆漂移学说在兴盛了十几年后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海洋探测的发展证实海底岩层薄而年轻(最多二、三亿年,而陆地有数十亿年的岩石);另1956年开始的海底磁化强度测量发现大洋中脊两侧的地磁异常是对称的。

小学科学课堂认识地球的板块运动

小学科学课堂认识地球的板块运动

通过研究板块运动,可 以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 历史和地球生命的起源, 促进地球科学和生命科 学的发展。
感谢 您的观看
汇报人:
地震的分布和成因
地震分布:地震带是板块运动的重要证据,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
地震成因:板块运动导致地壳应力变化,当应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地震
板块运动与地震的关系:地震是板块运动的结果之一,通过研究地震可以了解板块运动 的规律
地震对板块运动的影响:地震可以改变地壳的应力分布,从而影响板块运动
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等。
火山喷发的成因和影响
成因: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应力变化,导致岩浆上涌形成火山 影响: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气体和灰烬,影响气候和环境 实例: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引发海啸和全球气候变化 结论: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深远,需要深入研究并合理应对
板块运动的影响
添加项标题
影响地形地貌:板块运动导致地壳的抬升和下沉,形成山脉、 河流、湖泊等不同地形地貌。
添加项标题
影响地震活动:板块运动过程中,地壳的应力会不断积累,当 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地震。
添加项标题
影响火山活动:板块运动过程中,地壳的裂缝和薄弱地带容易 形成火山,火山喷发也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平衡。
添加项标题
影响资源分布:板块运动导致地壳的变动,使得一些矿产资源 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影响,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PART THREE
板块运动的证据
地壳地貌的特征
地形地貌:板块运动导致地壳的抬升和沉降,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海底扩张:通过海底岩石的年龄和磁性研究,发现海底正在不断扩张。 大陆漂移:科学家发现大陆的边缘与海底的形态一致,表明大陆曾经发生过漂移。 地震带分布:地震带与板块边界的分布密切相关,是板块运动的重要证据之一。

世界六大板块

世界六大板块

世界六大板块六大板块,大小先后排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全球六大板块大致分割:太平洋板块:近4/5的太平洋都在此板块内;美洲板块:整个美洲以及吻合美洲的部分太平洋、大西洋;亚欧板块:几乎整个亚洲以及欧洲,但属于亚洲的印度不在此板块内,还有一部分大西洋;南极洲板块:整个南极洲以及除北冰洋外的三大洋的边缘部分;非洲板块:整个非洲以及一部分大西洋;印度洋板块:澳大利亚东、北、南的部分大洋洲国家,绝大部分印度洋,以及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半岛都在此板块内.大西洋不是单独存在于某个板块内,它被几个板块“瓜分”了.只有太平洋比较完整地单独存在于一个板块内.补充一下,北冰洋也是被亚欧板块、美洲板块“瓜分”了.太平洋面积南北长约15 千米,东西最小宽度约19 千米,面积17 万平方千米.占到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占到地球总面积的35%.太平洋就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小、最深和岛屿、珊瑚礁最少的海洋.大西洋面积9 .3万平方千米,约占海洋面积的25.4%,约为太平洋面积的一半,为世界第二大洋.印度洋面积 7 .7万平方千米.约占到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为世界第三大洋.北冰洋面积 1 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太平洋面积的1/14.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4.1%,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洋.亚洲面积:万平方千米(包含附近岛屿),约占到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就是世界第一大洲.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相连,齐名亚欧大陆,总面积5 万平方千米,亚洲大陆约占到4/5.非洲面积:约3 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欧洲面积:万平方千米,约占到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就是世界第六大洲.大洋州面积: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约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南美洲面积:约1 万平方千米(包含附近岛屿),约占到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北美洲面积:.8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南极洲面积:总面积约1 万平方千米,约占到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