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专项训练:力的概念(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中考物理专项训练: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含解析)

【2020】中考物理专项训练: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含解析)

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测力计A和B 的示数分别为()A.1N,0B.0,1NC.2N,1ND.1N,1N2.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12NB.6NC.3ND.03.一人利用左右两手水平向两端拉一支弹簧秤,若两手所施的拉力都是20N,则弹簧秤的示数为()A.0NB.20NC.40ND.不可确定4.如图所示,将两只弹簧测力计A、B挂钩在一起,然后用手水平地左右拉弹簧测力计的圆环,当左边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为8N时,右边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及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分别是()A.8N,8NB.8N,16NC.0N,16ND.16N,8N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轻质弹簧,所挂物体相同,重力均为1N,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甲乙的示数分别为()A.1N,2NB.0N,1NC.1N,0 ND.1N,1N6.甲、乙两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水平拉测力计,测力计静止时示数是15N,则甲用的力是() A.7.5N B.30N C.15N D.无法确定7.用一对3N的水平拉力沿相反方向拉下图中的弹簧测力计,则测力计的示数是()A.3NB.6NC.0ND.无法确定8.如图所示,弹簧秤的称钩和提环上分别用细绳绕过定滑轮后吊着A、B两个物体且处于静止状态.A和B的质量都是1千克,则弹簧秤的读数为()g=10N/kg.A.0NB.10NC.20ND.无法确定9.两人各用100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A.200N B.100 N C.0 D.50N10.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同一只弹簧测力计,各用力5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10NB.5NC.2.5ND.0N11.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完全相同的两根弹簧,将甲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压甲的右端,在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两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两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则()A.L甲>L乙B.L甲<L乙C.L甲=L乙D.无法判断12.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的拉力作用,F1、F2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C.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F1、F2是一对平衡力1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开,F1=F2=5N,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受力平衡,乙对甲的拉力是5N,甲的示数是5NC.乙受力平衡,甲对乙的拉力是5N,乙的示数是10ND.甲和乙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14.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不计,物重G=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A.1 N,0B.1N,2NC.2N,1ND.1N,1N15.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上L甲、L乙、L丙、L丁,则()A.L乙=L丁<L甲=L丙B.L甲=L乙<L丙=L丁C.L丁<L乙<L甲<L丙D.L甲=L乙=L丙=L丁二.填空题(共10小题)16.甲、乙两同学各用2N的力在水平桌面上沿相反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为 N.17.如图所示装置中,物块甲重5N,物块乙重3N,甲、乙两物块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滑轮与细绳之间无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18.如图所示,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然后用手水平地左右拉弹簧测力计的吊环,当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左边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N,则右边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拉力F2的大小为.19.两个物体A、B,其重力分别为G A=25N,G B=60N现用轻质细绳将两物体通过两个定滑轮分别连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如图所示,B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此时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N.20.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物重5N,乙物重3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秤的自重.则甲物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 N和N.21.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甲重16N.乙重12N.静止时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22.如图2所示,一同学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如图1所示,把两只相同自重为2N的弹簧测力计甲和乙串接起来,甲挂在支架上,乙的秤钩上吊一重10N的物体,当物体静止时,则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3.如图所示,甲、乙二人用大小相同的力F1和F2沿相反方向水平拉一弹簧测力计,若F1=F2=10N.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24.如图所示,三只相同的弹簧秤连接起来,在第3只弹簧秤下挂一重物,第1只弹簧秤的示数为3N,第2只弹簧秤的示数为2.5N,则物体的重力为 N,第3只弹簧秤的示数为25.如图,一个轻质弹簧秤,两端通过定滑轮悬挂质量均为100g的重物A和B,则弹簧秤的示数为 _N,弹簧秤受到的合力为N.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测力计A和B 的示数分别为()A.1N,0B.0,1NC.2N,1ND.1N,1N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当弹簧测力计受到平衡力时静止,在挂钩和拉环上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时,测力计示数显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定滑轮的工作特点是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解答:解:对A来说,由重物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F A=G=1N,则弹簧秤A的读数为1N.对B来说,由左侧重物(或右侧重物)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F B=G=1N,则弹簧秤B的读数为1N.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得出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从而得出测力计的示数,同时涉及到了定滑轮的特点.2.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12NB.6NC.3ND.0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肯定会发生形变,所以弹簧测力计一定有示数;我们通常所说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由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大小决定的.解答: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时候都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受到的就一定是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力,题中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受到了6N的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我们研究各种力学实验时都要用到的,是我们研究力学的基础,需要掌握.3.一人利用左右两手水平向两端拉一支弹簧秤,若两手所施的拉力都是20N,则弹簧秤的示数为()A.0NB.20NC.40ND.不可确定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弹簧测力计都是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弹簧测力计受到的一定是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解答:解:弹簧测力计受平衡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力的大小,但弹簧测力计两端都受到了力的作用.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弹簧测力计的受力分析,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如图所示,将两只弹簧测力计A、B挂钩在一起,然后用手水平地左右拉弹簧测力计的圆环,当左边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为8N时,右边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及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分别是()A.8N,8NB.8N,16N C. 0N,16N D.16N,8N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在平衡状态下使用的,即弹簧测力计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工作的,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解答:解:弹簧秤A的读数为8N时,说明弹簧测力计A的弹簧受力为8N,即左侧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应为8N;而弹簧测力计整体要处于平衡状态,即右边弹簧测力计B对弹簧测力计A的拉力也是8N;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右边弹簧测力计B拉力也应为8N;即右边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8N;故选A.点评:此题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分析,要学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分析弹簧测力计.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轻质弹簧,所挂物体相同,重力均为1N,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甲乙的示数分别为()A.1N,2NB.0N,1NC.1N,0 ND.1N,1N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两种情况下弹簧都是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弹簧受到的一定是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在拉弹簧时,两端同时用力和一端固定,效果是相同的.解答:解: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弹簧不可能只受一个力的作用.图甲中,弹簧静止,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弹簧所受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因此其示数就是1N;图乙中,弹簧也是静止的,因此也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弹簧的示数也等于物体的重力1N.故选D.点评:弹簧不可能仅一端受力而存在示数,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端用力另一端固定,和两端同时拉效果是相同的.6.甲、乙两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水平拉测力计,测力计静止时示数是15N,则甲用的力是() A.7.5N B.30N C.15N D.无法确定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钩子上的受力的大小.解答:解:测力计静止时示数是15N,而读数就为钩子上受力的大小,所以两人是同时用15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读数为钩子上的受力的大小,而不是它受所的合力的大小.7.用一对3N的水平拉力沿相反方向拉下图中的弹簧测力计,则测力计的示数是()A.3NB.6NC.0ND.无法确定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用两个力沿相反方向的力拉弹簧测力计,与将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一个力去拉另一端,效果是等效的.解答:解: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两端拉弹簧测力计,与一端固定,只拉另一端,效果是相同的,弹簧测力计是只可能显示一个3N,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两端拉与一端拉对于弹簧来讲,所受拉力的大小是相同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明确.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有一端有力的情况也是不存在的.8.如图所示,弹簧秤的称钩和提环上分别用细绳绕过定滑轮后吊着A、B两个物体且处于静止状态.A和B的质量都是1千克,则弹簧秤的读数为()g=10N/kg.A.0NB.10NC.20ND.无法确定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根据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可知,生活中静止的物体,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平衡力满足的条件是:同一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根据平衡力具备的四个条件,可求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解答:解: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向左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与向右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而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的是作用在它的挂钩上的力,即B对测力计的拉力;故测力计的示数等于B对它的拉力,即示数等于B的重力G=mg=1kg×10N/kg=10N.故选B.点评:(1)静止的物体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2)二力平衡的条件包括四方面:同物、同线、等大、反向.9.两人各用100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A.200N B.100 N C.0 D.50N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弹簧测力计所受到的一定是一对平衡力.再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可以得出答案.解答:解:弹簧测力计两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100N的拉力,两个拉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挂钩一端所受的拉力(100N)为准,所以,其示数是100N.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弹簧测力计读数的理解和掌握.要注意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区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弹簧所受到的合力的不同.10.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同一只弹簧测力计,各用力5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10NB.5NC.2.5ND.0N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挂钩一端对弹簧的拉力大小.解答:解: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受的力均为5N,处于静止状态,挂钩一端受的力为5N,所以示数为5N.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考查弹簧测力计读数的问题,较为基础,但易错.11.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完全相同的两根弹簧,将甲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压甲的右端,在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两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两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则()A.L甲>L乙B.L甲<L乙C.L甲=L乙D.无法判断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弹簧受到的弹力与其伸长量(弹簧实际长度与原长之间的差值)成正比.解答:解:弹簧受到的弹力与其伸长量(弹簧实际长度与原长之间的差值)成正比;而图甲和乙都是使弹簧压缩的,一侧固定另一侧用力,和两侧同时用力效果相同,两图上的作用力相同,故压缩的长度相同,故有L甲=L乙;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弹簧的形变量取决于作用在弹簧上的力的大小,作用在挂钩上的力都是F,则形变量相同,注意判断弹簧是伸长的还是压缩的.12.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的拉力作用,F1、F2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C.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F1、F2是一对平衡力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力不可能脱离开另一个力而单独存在,两个力分别向两边拉,与一端固定只拉另一端效果是相同的.解答:解: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向两端拉弹簧测力计,与只拉一端效果是相同的;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拉一端时,另一端也必须有力的作用,因此,弹簧测力计不可能显示两边的拉力之和,而只会显示一个力的大小,即3N;因为F1、F2方向相反,都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上且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不动,所以F1、F2是一对平衡力.故选D.点评: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我们要明确,从两端拉测力计和一端固定拉另一端效果是相同的.1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开,F1=F2=5N,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受力平衡,乙对甲的拉力是5N,甲的示数是5NC.乙受力平衡,甲对乙的拉力是5N,乙的示数是10ND.甲和乙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在平衡状态下使用的,即弹簧测力计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工作的,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不同是: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解答:解:水平面上甲、乙两个测力计在拉力F1和F2作用下处于静止,则测力计受力平衡;所以,测力计甲在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乙对甲的拉力与甲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乙对甲的拉力为5N,甲的示数为5N;测力计乙在拉力和甲对乙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甲对乙的拉力与乙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甲对乙的拉力为5N,乙的示数为5N;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相互作用力,合力为0,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为0.由此分析可知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分析,要学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分析弹簧测力计.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与相互作用力的不同之处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会利用相互作用力判断力的大小关系.14.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不计,物重G=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A.1 N,0B.1N,2NC.2N,1ND.1N,1N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弹簧秤测量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弹簧秤A和B的读数.解答:解:对A弹簧秤:由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作用,则弹簧的拉力大小F A=G=1N,则弹簧秤A的示数为1N.对B弹簧秤:由左侧重物(或右侧重物)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F B=G=1N,则弹簧秤B 的示数为1N.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弹簧秤读数意义的理解,容易产生的错误是:认为B弹簧秤读数为2N.15.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上L甲、L乙、L丙、L丁,则()A.L乙=L丁<L甲=L丙B.L甲=L乙<L丙=L丁C.L丁<L乙<L甲<L丙D.L甲=L乙=L丙=L丁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弹簧受到的弹力与其伸长量(弹簧实际长度与原长之间的差值)成正比.解答:解: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其伸长量(弹簧实际长度与原长之间的差值)成正比;而图甲和丙都是使弹簧伸长的,图乙和图丁都是让弹簧压缩的,图甲和图丙上的作用力相同,故伸长的长度相同;图乙和图丁上的作用力相同,故压缩的长度相同,故有L乙=L丁<L甲=L丙;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评:弹簧的伸长量取决于作用在弹簧上的力的大小,作用在挂钩上的力都是F,则伸长量相同,注意判断弹簧是伸长的还是压缩的.二.填空题(共10小题)16.甲、乙两同学各用2N的力在水平桌面上沿相反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为 2N.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弹簧测力计在平衡状态下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挂钩一端的力的大小.解答:解: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测力计挂钩一端所受的力也就是2N.故答案为:2.点评:这是很容易出错的题目,容易把测力计示数算成4N,实际上测力计的示数等于一端的力的大小.17.如图所示装置中,物块甲重5N,物块乙重3N,甲、乙两物块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滑轮与细绳之间无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3N.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弹簧测力计读数时,多数都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下使用的,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受到的这两个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合力就是零.解答:解:乙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左的3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就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甲也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3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这个力,等于3N;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是一道力学的综合题,根据力的知识认真的分析,还是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结论的.18.如图所示,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然后用手水平地左右拉弹簧测力计的吊环,当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左边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N,则右边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3N ,拉力F2的大小为 3N.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在平衡状态下使用的,即弹簧测力计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工作的,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解答:解:弹簧测力计甲的读数为3N时,说明左侧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应为3N;而弹簧测力计整体要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右边弹簧测力计乙对弹簧测力计甲的拉力F2也是3N,则右边弹簧测力计乙的读数是3N;故答案为:3N;3N.点评:此题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分析,要学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分析弹簧测力计.19.两个物体A、B,其重力分别为G A=25N,G B=60N现用轻质细绳将两物体通过两个定滑轮分别连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如图所示,B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5N,此时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 35N.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分析A的受力,求出A对弹簧的拉力,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小,就是弹簧秤的示数.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对B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求出B受到的地面的支持力.解答:解:(1)物体A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 A=25N,竖直向上的弹簧对A的拉力F A而静止,则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F A=G A=25N.A对弹簧的拉力等于弹簧对A的拉力,大小为25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2)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受A的拉力、B的拉力而静止,则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B对弹簧的拉力也是25N.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对B的拉力是F B=25N.物体B 受竖直向上的拉力F B、竖直向上的地面的支持力F N、竖直向下的重力G而静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F B+F N﹣G=0,F N=G﹣F B=60N﹣25N=35N.故答案为:25;35.点评:对物体正确受力分析,是解这道题的前提与关键.解力学题时,要养成对物体正确受力分析的良好习惯.20.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物重5N,乙物重3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秤的自重.则甲物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 0N和 3N.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合力就是零;(2)弹簧测力计读数时,多数都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下使用的,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解答:解:由于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而静止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弹簧测力计受到乙对它一个向左的拉力,这个拉力就等于乙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这个拉力,即等于乙的重力3N.故答案为:0;3.点评:(1)会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且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2)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其中一个力的大小.21.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甲重16N.乙重12N.静止时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12N.。

【中考物理】2020-2022近三年上海市宝山区统考一模知识点真题专项练习—力学(基础题)含解析

【中考物理】2020-2022近三年上海市宝山区统考一模知识点真题专项练习—力学(基础题)含解析

【中考物理】2020-2022近三年上海市宝山区统考一模知识点真题试卷专项练习—力学(基础题)一、单选题1.(2022·上海宝山·统考一模)在日常生活中,大型平板车的轮胎多而宽,其目的是为了()A.增大压力B.减小压力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2.(2022·上海宝山·统考一模)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阿基米德D.托里拆利3.(2022·上海宝山·统考一模)在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离心式水泵B.船闸C.用管子吸饮料D.吸尘器4.(2022·上海宝山·统考一模)如图所示,两个圆柱形容器A、B,盛有体积相同的同种液体且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分别为F A、F B,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 A、p B,则它们的关系是( )A.F A=F B、p A>p B B.F A=F B、p A<p BC.F A>F B、p A=p B D.F A<F B、p A=p B5.(2021·上海·统考一模)下列实例中。

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坦克装有履带B.在铁轨下铺设枕木C.刀刃磨得锋利D.滑雪时人站在雪橇上6.(2021·上海·统考一模)一支粉笔使用一段时间后,这支粉笔的质量、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A .质量变小,密度变小B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C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D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7.(2021·上海·统考一模)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倒入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B .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C .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D .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8.(·上海宝山·统考一模)首先用实验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A .帕斯卡B .牛顿C .阿基米德D .托里拆利9.(·上海宝山·统考一模)下列各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是A .密度B .质量C .重力D .体积10.(·上海宝山·统考一模)下列现象或做法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 .医用针头针尖很细B .高架公路的桥板通常是空心的C .图钉的钉帽面积较大D .大型载重卡车按有较多车轮11.(·上海宝山·统考一模)容器中的0 ℃冰块(如图所示)遇热全部化成0 ℃水,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 .容器内物体的质量B .容器内物体的体积C .容器底部所受压力D .容器底部所受压强12.(·上海宝山·统考一模)同一物体先后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上(),若受到的ρρ甲乙<浮力分别为、,F 甲F 乙A .一定小于B .一定等于F 甲F 乙F 甲F 乙C .一定大于D .可能小于F 甲F 乙F 甲F 乙13.(·上海宝山·统考一模)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各自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1和p 2,若把甲叠放在乙上面,如图所示,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A .p 1+p 2B .p 12+p 22C .D .331221p p p +331222p p p +二、填空题14.(2022·上海宝山·统考一模)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表示每立方米冰的⨯___________为0.9103千克.一 块质量为1.8千克的冰的体积为_________米, 若它完全熔⨯化成水,其密度____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15.(2022·上海宝山·统考一模)重为10牛的木块漂浮在水中,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牛,浮力的方向为______;若用力将木块全部压入水中,则它受到的浮力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中考物理】2020-2022近三年上海市杨浦区统考一模知识点专项练习—力学(基础题)含解析

【中考物理】2020-2022近三年上海市杨浦区统考一模知识点专项练习—力学(基础题)含解析

【中考物理】2020-2022近三年上海市杨浦区统考一模知识点真题试卷专项练习—力学(基础题)一、单选题1.(2022·上海杨浦·统考一模)下列各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A.质量B.体积C.密度D.电阻2.(2022·上海杨浦·统考一模)下列生活器件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密度计B.茶壶C.抽水机D.注射器3.(2022·上海杨浦·统考一模)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尖锐的逃生锤尖B.较宽的书包带C.宽大的骆驼脚掌D.有很多轮子的拖车4.(2022·上海杨浦·统考一模)九年级第一学期物理练习册共有70页,平放在水平桌面中央时,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A.1帕B.35帕C.70帕D.140帕5.(2022·上海杨浦·统考一模)小球漂浮在酒精中,排开酒精的质量为0.2千克。

若该小球漂浮在水中,则排开水的质量( )A.一定大于0.2千克B.可能小于0.2千克C.一定等于0.2千克D.一定小于0.2千克6.(2022·上海杨浦·统考一模)相同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内装有完全相同物块A、B,物块A与容器甲底部用一根细绳相连。

同时往两容器内注水,直至水平,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B.此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C.此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D.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甲=F水乙7.(2022·上海杨浦·统考一模)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

现沿水平方向均切去相同厚度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则( )A.m甲> m乙,p甲> p乙B.m甲< m乙,p甲> p乙C.m甲> m乙,p甲< p乙D.m甲< m乙,p甲< p乙8.(2021·上海·统考一模)首先用实验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A.帕斯卡B.牛顿C.阿基米德D.托里拆利9.(2021·上海·统考一模)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抽水机B.密度计C.吸尘器D.液位计10.(2021·上海·统考一模)一包医用口罩(10只装)的质量约为( )A.0.03千克B.3千克C.30千克D.300千克11.(2021·上海·统考一模)以下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载重卡车有很多车轮B.书包背带较宽C.针尖做得很尖锐D.铁轨铺在枕木上12.(2021·上海·统考一模)有一轻质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10牛重的水。

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力(考点及配套真题详解)

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力(考点及配套真题详解)

力考点、考题与提升训练对本章考点提炼总结,对考题进行解析【考点提炼】本章是力学部分最基础、最基本的内容,同时也对本章其他部分学习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对力的概念、的理解作为最基本的知识,需要学生好好掌握。

本章的常考热点有:力的概念、重力、弹力三个方面。

1.力的概念★本考点常考方向有:一、力的概念及与的作用效果;二、力的三要素与力的示意图。

力的概念及与的作用效果:力是本章最基础、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同时也对本章其他部分学习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对力的概念的理解作为最基本的知识,需要学生好好掌握。

本节知识点是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根据历年中考,对“力”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力的相互作用:考查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考查方法是用力的知识解释常见现象。

★本考点考题形式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形式。

选择题:考查力的概念及与的作用效果以选择题为主,填空题为辅。

考查内容主要有: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力的估测;二、力的作用效果。

这些知识点经常作为选择题的一条题干,并与其他知识点结合共同组成考题。

解答此考点内容需要学生很好的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加强练习,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间的作用以示例形式牢记在心中。

另一方面,对于力的估测,应先把生活中常见对物体质量的估测作为重点加强记忆,对于力只要在质量基础上乘以10即可。

填空题:填空题出现的概率要少于选择题,其内容与备考策略与选择题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力的三要素与力的示意图:力的三要素指的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示意图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的图示方法。

学习力就必须知道力的三要素并能很好地把三个要素表示出来。

所以,考查力的三要素用力的图示法是最恰当不过的表示形式;中考中考查此考点的考题也会经常出现,考题形式主要是作图题。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项训练:运动和力(含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项训练:运动和力(含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项训练:运动和力1.(2020南京,15)重100N的木箱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板上,用水平推力F推木箱。

F=15N时,没推动,木箱所受摩擦力为______N;F=30N时,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F=50N 时,木箱做加速运动,它所受摩擦力为______N;撤去F,木箱做减速运动,它所受摩擦力为______N。

2.(2020河南,3)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求驾驶员和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如图所示。

汽车匀速行驶时,坐在座位上的乘客相对于汽车是______的。

如果不系安全带,汽车一旦发生碰撞突然停止运动,乘客由于______继续向前运动,就会与车身发生碰撞,对人身造成伤害。

行驶的汽车受到碰撞停止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3.(2020泸州,15)泸州云龙机场用传送带为顾客运送行李,主要有水平运送和沿斜面运送两种形式,甲为水平传送带,乙为倾斜传送带,如图所示。

当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甲传送带上的行李所受的摩擦力______(选填“等于零”或“不等于零”),乙传送带上的行李所受的摩擦力______(选填“等于零”或“不等于零”)。

如果乙传送带上的行李随传送带向下做匀速运动,则行李在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

4.(2020甘孜州,17)如图7所示,用尺子快速打击下面的棋子,棋子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 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惯性__▲(选填“会”或“不会”)随着一起飞出。

5.(2020齐齐哈尔,18)如图所示,一个木箱放在各处粗糙程度均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对木箱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15N的拉力,使木箱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过程中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N,方向水平向(选填“左”或“右”)。

6.(2020淮安,16)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堆放一摞相同的书,所有书的总重力为30N,最下面书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0.06m2,此时书对桌面的压强为Pa.若从这一捆书中水平抽出A或B中任一本书,抽出书更容易。

2020年中考物理浮力计算题专题训练(精选解析版) (9)

2020年中考物理浮力计算题专题训练(精选解析版) (9)

2020年中考物理浮力计算题专题训练91.为寻找失联的MH370航班,启用了“蓝鳍金枪鱼”简称“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进行深海搜寻其外形与潜艇相似如图所示,相关标准参数为:体积、质量750kg,最大潜水深度4500m,最大航速可达不考虑海水密度变化,密度取它在最大深度所受的海水的压强是多少?假设“金枪鱼”上有面积为的探测窗口,该探测窗口在最大深度处承受海水的压力是多少?“金枪鱼”搜寻任务完成后,变为自重时恰能静止漂浮在海面上,此时它所受的浮力是多少?2.如图是我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它满载时的排水量达,吃水深度为10m,已知,求:辽宁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辽宁舰底部所受海水的压强。

3.小明郊游时捡到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石头为了测定它的密度,小明称出石头和一个盛满水的容器的质量分别为、,然后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又测出了容器的总质量为石头吸水不计,取求:石头的密度;若石头吸水,所测石头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4.将质量为、体积为的长方体木块放入盛有某种液体的容器中,木块漂浮在液面上,现用力缓慢向下压木块,当力的大小为2N时,木块刚好浸没在液体中,如图所示,求:求木块的密度;液体的密度;当压木块的力为时,木块露出液面的体积5.家住菏泽市区的小刚一家,星期天早8:00开车去某乡村的采摘园采摘,8:30到达采摘园.从菏泽市区到该采摘园全程共20km,车和人总重,车轮与地面总接触面积。

他们又去天香公园,划船时小船排开水的体积是,取求:该车在水平路面上静止时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大?若汽车在某高速公路上以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汽车所受阻力是车和人总重的倍,则该汽车牵引力的功率是多大?小船所受的浮力是多少?6.如图所示是某水上打捞船起吊装置结构示意简图。

某次打捞作业中,该船将沉没于水下深处的一只密封货箱以的速度匀速打捞出水面,已知该货箱体积为,质量是200t。

取,忽略钢缆绳重及其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考虑风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

专题03 叠放物体的受力分析(解析版)-2021年中考物理力学提优特训专题

专题03 叠放物体的受力分析(解析版)-2021年中考物理力学提优特训专题

中考力学提优特训专题3:叠放物体的受力分析【原题再现】(2020·襄阳)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紧靠着平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推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

若将A、B叠放到该桌面上,用水平力F2拉着B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拉力F2=______N;此时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N。

【答案】12 0【解析】(1)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所以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即f=F1=12N将A、B叠放到该桌面上,用水平力F2拉着B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变,因此B受到的摩擦力也不变,仍为12N,即f′=12N,AB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所以拉力F2=f′=12N(2)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因此,A、B都受平衡力,木块A在水平方向不受拉力,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因此A所受的摩擦力为0N。

【难点突破】一、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把指定研究对象在特定物理情景中所受外力找出来,并画出示意图的方法.初中阶段的受力分析,主要是通过平衡状态分析力的大小、方向;或通过物体所受力的大小、方向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受力分析步骤的一般步骤(一)明确研究对象一般都选择所需要求解的力的受力物体做为研究对象。

选取受力分析对象的特殊方法:1.整体法:把几个有相互作用的物体当作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

(在用整体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不考虑该“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隔离法:将研究对象同周围物体隔离开来,单独分析它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方法。

(在用隔离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只需考虑研究对象的受力和状态即可)(二)确定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三)按顺序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每分析找出一个力都要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来.每个力都要有相应的名字,避免重复和遗漏。

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集中专项训练第6练力学实验_测液体密度含解析

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集中专项训练第6练力学实验_测液体密度含解析

第6练力学实验-测液体密度一、选择型实验专练1.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量杯质量为40gB.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D.该液体密度为2g/cm3【答案】B【解析】(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可得:ρ×20cm3+m杯=40g,……①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可得:ρ×80cm3+m杯=100g,……②①-②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故CD错误;代入①得m杯=20g,故A错误;(2)当液体的体积V3=40cm3,液体质量:m3=ρ×V3=1g/cm3×40cm3=40g,故B正确。

2.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油的体积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答案】A【解析】由于在本实验中,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就等于取出油的质量,这与空烧杯的质量是多少没有关系,所以不需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这个实验同样也能进行,故选A 。

二、填空型实验专练3.某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天平和一个小塑料杯测量酸奶的密度。

实验过程如下: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塑料杯的质量为5 g ,将塑料杯中装满水,测出塑料杯和水的总质量为77 g ;再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净擦干后装满酸奶,测出塑料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95 g ,则塑料杯中酸奶的质量为 g ,酸奶的密度为 g/cm 3。

【答案】90;1.25【解析】知道空塑料杯的质量和装满水、牛奶时的总质量可求水、牛奶的质量,同一个杯子的容积相等,装满不同液体时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ρ=m V得出等式即可求出牛奶的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的概念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B.磁铁吸引小铁钉时,只有铁钉受到磁铁的吸引力作用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D.不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2.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接触时一定会产生力B.单独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C.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一定受力的作用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B.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弹力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会有力的作用D.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4.对力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B.摩擦起电的带电体能够吸引纸屑,但纸屑不能吸引带电体C.杠杆平衡时受到的动力和阻力大小相等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不一定会发生弹性形变5.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①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②两个物体相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③力的产生至少涉及两个物体;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⑤力的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⑥②④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③⑤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7.用绳子从井中提一桶水,提绳子的手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水桶C.手D.绳子8.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A.书本桌面B.桌面书本C.地球书本D.书本地球9.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的作用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这两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同时是受力物体10.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C.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1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1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A.帕斯卡(Pa)B.瓦特(W)C.焦耳(J)D.牛顿(N)1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B.一定既有受力物体,又有施力物体C.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D.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同时受到力14.1牛顿的力大约等于()A.拿起一支钢笔所用的力B.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C.提起一个书包所用的力D.拉动一辆人力车所用的力15.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里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水桶C.绳子D.水16.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B.受力物体,一定不是施力物体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施力物体,一定不是受力物体17.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B.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发生力的作用时,可能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D.马拉车,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而车对马没有力的作用18.如图所示,手对桌子作用一个力F1,桌子也对手作用一个力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的施力物体是桌子,受力物体是手B.F2的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子C.F1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桌子D.F2的施力物体是桌子,受力物体是手19.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B.两个物体相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C.一对平衡力三要素一定完全相同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20.下列关于力的看法,错误的是()A.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存在力C.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可以产生力的作用D.两个物体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就一定不存在力二.填空题(共9小题)21.重力为400N的某学生站在静止的电梯里受到和,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和,该同学受到电梯地板对他向上的作用力大小为 .22.用电线悬挂着的电灯静止在空气中,电灯受到电线拉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力的作用,此力的施力物体是 .23.手托起2个鸡蛋的力大约是 N,当用脚踢球时,球受到力的施力物体是;同时脚也感到疼,说明脚也受到力的作用,脚受到力的施力物体是,这现象说明 .24.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称为,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 .25.如图所示,用球拍击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击球时球拍面发生了弹性形变因而具有能.26.足球运动员用头将足球顶向球门,这时施力物体是;同时,头部会感到疼,此时施力物体是;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27.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攻门,球飞入网窝.这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运动员的头也感到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8.轮船前进时受到水的阻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9.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力有:①走路时,鞋与地面间有力;②人拉板车时,人对车有力;③用锤子锤钉子,锤对钉子有力;④把木板放入水中,水对木板有力;⑤在绷床上跳的人受到绷床给他的力;⑥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力…三.解答题(共1小题)30.人踢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力的概念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B.磁铁吸引小铁钉时,只有铁钉受到磁铁的吸引力作用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D.不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考点:力的概念.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至少两个物体;物体间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不能有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吸引小铁钉时,磁铁也受到铁钉的吸引力作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物体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体吸引铁块,该选项说法正确;D、物体间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体吸引铁块,故D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相互性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2.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接触时一定会产生力B.单独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C.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一定受力的作用考点:力的概念;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3)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什么运动状态,可能静止,可能匀速直线运动,但不能误解为“一定”.(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物体受到不平衡力时运动状改变,物体受到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改变.解答:解:A、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例如:两个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并接触的木块间没有推、拉、挤、压等作用,没有发生力的作用;故A错误.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故B错误;C、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可以保持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一定受力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D.点评:理清力和运动关系要知道以下知识:(1)运动状态不变是指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变化是指速度大小变化或运动方向变化;(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变化一定是受力的结果,而且受的是不平衡力;(3)运动状态不变可能有两种情况,要么不受任何力,要么受平衡力.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B.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弹力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会有力的作用D.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考点:力的概念.专题:运动和力.分析: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知产生力的条件必须满足两个:一是必须要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二是物体间要发生作用;②力的作用方式有两种:直接接触,如推、拉、压;不接触,如吸引;③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解答:解:A、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故A错;B、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能发生弹性形变,所以不存在弹力.故B错;C、由力的概念可知,物体间要产生力,物体间必须要发生作用.如果只接触但不发生作用,就不会产生力,故C错;D、不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和磁体间的磁力,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和产生弹力的条件.对于物理课本上的概念,我们不能只凭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概念所描述的内容.4.对力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B.摩擦起电的带电体能够吸引纸屑,但纸屑不能吸引带电体C.杠杆平衡时受到的动力和阻力大小相等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不一定会发生弹性形变考点:力的概念;弹力;杠杆的平衡条件;摩擦起电.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做出判断;(4)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磁力、重力都可以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发生,因此并非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A错误;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带电体能够吸引纸屑,纸屑也能吸引带电体,故B错误;C、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只有杠杆的力臂相等时,其受到的动力和阻力大小才会相等,故C错误;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不一定会发生弹性形变,也可以是改变了运动状态,也可能是发生了塑性形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的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等,属基础知识的考查.5.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①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②两个物体相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③力的产生至少涉及两个物体;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⑤力的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⑥②④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③⑤考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包括两种:接触力和非接触力;(3)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解答:解:(1)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本书,尽管相互接触,但没有力的作用,因此①错误,②正确.(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时存在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因此③正确,④错误.(3)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所以力的作用不是使物体运动,而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因此⑤错误,⑥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基本概念及运动和力关系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考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专题:运动和力.分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没有物体也就没有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也会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是物体本身具有的特性.正确.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也就没有力的作用,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正确.C、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会有力的作用,例如磁力、重力作用.错误;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基本知识,理解概念是解题的关键.7.用绳子从井中提一桶水,提绳子的手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水桶C.手D.绳子考点:力的概念.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互为受力物体.解答:解:用手通过一根绳子提起一重物时,与手接触的是绳子.手对绳子有一个向上的拉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绳子也会对手有一个向下的拉力.所以手受到一个向下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和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方式包括接触和不接触.8.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A.书本桌面B.桌面书本C.地球书本D.书本地球考点:力的概念.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解答:解:书本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说明书本是受力物体,所受的力是桌面施加的,所以桌面是施力物体.故选B.点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受力物体.9.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的作用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这两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同时是受力物体考点:力的概念.专题:运动和力.分析:①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推、拉、挤、压等)叫做力.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存在力的作用.②要产生力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解答:解: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如竖直靠墙站立的人,与墙壁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此选项错误;B、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对物体的作用.此选项错误;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此选项错误;D、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所以这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力的概念、产生力的作用的条件、力的作用相互性的认识,属于“力”单元的重要内容,需要熟练掌握规律,正确应用.10.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C.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考点:力的概念.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如磁力、地球的吸引力等;解答:解:A、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还必须发生弹性形变.故A错误;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故B正确;C、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力、地球的吸引力等.故C错误;D、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所以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故D错误.故B.点评:对于力的理解要抓住力的“三性”:物质性、相互性和矢量性..1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考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力的定义告诉我们,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至少两个物体;物体间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力是不会单独存在的,所以A正确;B、两个磁铁尽管没有接触,两个磁极间仍然有磁力作用.空中飞翔的小鸟仍受重力作用,所以B错误;C、力可以产生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C 正确;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所以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和对力的理解,属于概念考查题.通过此题可使学生加深对力的理解.1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A.帕斯卡(Pa)B.瓦特(W)C.焦耳(J)D.牛顿(N)考点:力的概念.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以科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简称是牛,符号是N.解答:解:A、帕斯卡(Pa)是压强的单位,故A错误;B、瓦特(W)是功率的单位,故B错误;C、焦耳(J)是功和能量的单位,故C错误;D、牛顿(N)是力的国际单位,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不同物理量的单位,属于基础题.1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B.一定既有受力物体,又有施力物体C.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D.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同时受到力考点:力的概念.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故A正确;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定既有受力物体,又有施力物体,故B正确;C、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如并排放在水平面上的两个球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C错误;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概念的了解与掌握.当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4.1牛顿的力大约等于()A.拿起一支钢笔所用的力B.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C.提起一个书包所用的力D.拉动一辆人力车所用的力考点:力的概念.专题:估算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重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不多见的物理量,我们可以根据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生活经验做出选择.解答:解:重为1N的物体质量约为m===0.1kg=100g;A、一只钢笔的质量约为20g,不符合6题意;B、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2=100g,符合题意;C、书包的质量(包括书)约为4kg,不符合题意;D、拉动一辆人力车的力约为几百至几千牛顿,或更大,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估算题,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15.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里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水桶C.绳子D.水考点:力的概念.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对物体施加力的物体是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是受力物体.解答:解:水桶与绳子相连,水桶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向上运动,绳子是施力物体.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找到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6.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B.受力物体,一定不是施力物体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施力物体,一定不是受力物体考点:力的概念.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解答:解:A、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A错误;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故受力物体一定是施力物体;故B错误;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故受力物体一定是施力物体;故C正确;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故施力物体一定是受力物体;故D错误;故选C.点评:深入理解力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B.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发生力的作用时,可能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D.马拉车,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而车对马没有力的作用考点:力的概念.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存在力的作用.解答:解:A、不接触的物体间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比如重力.故A错误.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B正确.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必须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故C 错误.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车对马也一定有拉力,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概念,要知道力使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甲对乙施加了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必定施加反作用力.18.(2015春•岱岳区期中)如图所示,手对桌子作用一个力F1,桌子也对手作用一个力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