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一)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摘要】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即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接着说明了劳动价值论的历史背景,指出其在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演变过程。
正文部分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探讨了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经济学中的地位,分析了劳动价值论的相关研究成果,讨论了劳动价值论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劳动价值论与价值创造的现实意义。
结论部分总结了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启示,强调了劳动价值论的现实应用,展望了劳动价值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整篇文章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全面探讨了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及其对现代经济的启示意义,为读者提供了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市场经济,价值创造,现实意义,当代启示,现实应用,未来发展1. 引言1.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来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斯多亚哲学,但在近代经济学中得到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发展。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在劳动价值论的框架下,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些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这意味着劳动是一种创造价值的劳动,只有经过劳动的加工和生产,商品才能获得价值。
劳动价值论强调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的是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它决定了这种商品的价值。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这种商品的价值就会高于其实际价值;反之则会低于其实际价值。
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的创造性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重要性,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商品价值的形成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为我们理解经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1.2 劳动价值论的历史背景劳动价值论的历史背景可追溯至古代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探讨。
简述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简述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劳动价值论主张,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里的“劳动”是指一般人类劳动,即在一定社会生产条件下,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强度下的劳动。
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
1.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商品二重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粮食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等;价值则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劳动价值论指出,商品价值是劳动的凝结,揭示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2.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3.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按照劳动价值论,我们应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结构,提高劳动生产
率,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促进国际贸易公平:劳动价值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价值规律,从而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总之,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公平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引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形成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劳动价值论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分析。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还具有交换价值(通过交换获得其他商品的能力)。
而交换价值则由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
二、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与劳动价值论密切相关。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得的超过工人工资的部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工人创造了商品的劳动价值,但只能获得其中一部分作为工资,而剩下部分则归资本家所有。
三、劳动价值论的实证研究劳动价值论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时间与商品价格的关系、劳动价值转化问题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劳动价值差异等。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学者们发现,总体上符合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然而,在具体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求关系、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商品价格可能与其劳动价值存在一定偏离。
四、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尽管劳动价值论能够解释商品交换和剩余价值形成的基本原理,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商品价格波动和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差异。
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很多产品已不再是简单地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其价值。
还有一些其他经济学派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不同的批评和质疑。
五、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与实践意义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劳动价值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根本原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劳动价值论提醒我们关注工人阶级的权益和劳动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还可以为我们探索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经济制度提供启示。
结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基本原理,并与剩余价值理论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篇1: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理解论文时代的发展变化促使我们进一步深化发展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提出的劳动价值论的观点。
近几年,各大报刊杂志发表了许多深化认识劳动价值论的文章。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观点:一是从价值源泉人手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提出了物化劳动(或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二是坚持价值源泉一元论,从扩大生产劳动内涵上拓宽劳动价值论的新境界。
我针对这两种观点谈谈自己不同的看法,并提出深化认识的思路。
一、对价值创造多元论的质疑在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方面,学术界有学者提出物化劳动(或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甚至提出如果不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就“有碍人们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
这种观点认为:“物化劳动具体表现为机器设备、厂房建筑、原材料、零配件及燃动力和各种辅助材料。
”“如果物化劳动真的不创造价值,也就是先进的设备、材料和工艺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剩余产品、剩余价值,那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第一生产力这个大命题就不能成立。
”我认为这种深化认识思路是值得商榷的。
这是因为这种深化认识的观点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这种观点的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与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观点是一致的。
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是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另一种比较晦涩的提法。
其意图是为了回避马克思已经批判了的“三位一体论”。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种观点在试图说明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时,还得借助物化劳动的载体—生产要素(机器等)来说明。
(二)此观点作为已破产的经济学观点从经济学说史上可以查证。
麦克库洛赫就是一个代表。
在面对理论和现实的差距时,李嘉图的追随者—麦克库洛赫一方面坚持劳动创造价值.但另一方面认为劳动包括直接劳动和积蓄的劳动即资本等生产要素。
这样,他表面上是维护劳动价值论,实际上是否定了李嘉图认为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这一科学的内核。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是“积蓄劳动创造价值”的翻版。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之一,也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剖析。
其基本内容是指劳动的价值是商品价值的根源,劳动价值是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大小,劳动价值决定着商品的交换比例。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商品形成和价值转化的经济规律,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劳动价值论首先关注的是商品的价值形成。
商品是社会生产和交换的基本形式,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方面。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的其中一种需要,而交换价值则是商品在市场上能够兑换成其他商品的量的大小。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基础。
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能创造价值,只有具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以一定的劳动强度进行生产所必需的时间。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商品交换中的潜在矛盾和矛盾的解决方式。
马克思指出,由于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工资。
由于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剥削关系导致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矛盾的根源。
因此,劳动价值论不仅揭示了商品交换中存在的不公平和剥削,还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支持。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还在于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指出,无论是商品价值还是货币价值,都是劳动价值的表现形式。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必须通过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改变商品交换的性质,消除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实现劳动价值的真正体现。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造,实现生产和分配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实现劳动价值的彻底体现。
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科学原理和指导,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
总之,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劳动的价值是商品价值的根源,劳动价值是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大小,劳动价值决定着商品的交换比例。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问题
按劳 分配 与按 生产 要素 分配 相结合 。 而 在市 场经 济条件 下 , 这种 分 配 方 式 必然 要 通 过 市 场机 制 来 实现 。 因而 要 承 认 市 场 分 配 的 作 用 。 在 这种 新 的 经 济条 件 下 , 怎 样 认 识 和 把 握马 克思 主 义关 于 劳 动 和 劳动 价 值理论 , 出 现 了不 同的见 解 和 争 论。 有 的学 者 提 出 , 按 劳分 配是 以 马 克思 的劳动 价值 论为 理论基 础 的 。 现在 既 然 实行多 种 分配 方式并存的 制 度 , 鼓励 生 产要 素参 与 收 人 分配 , 这 就 表 明 , 认为 只 有 劳动 创 造 价值 的理 论 , 与现 实 不 相 符了。 它不能说明按生 产要素分配的根 据。 实行按 要 素分 配 , 就 得 承 认 各种 生 产 要 素都 参 与价值 的创造 。 有的学 者根 据劳 动概念 的 范 围 , 认 为物化 劳动 也创造 价值 , 或社 会劳 动 创造 价值 。 至 于非 物质 生产部 门如 服务行 业 的劳 动是 否创造 价值的讨论 , 已经 经 历 了很 长 时间 了。
( 责任 编 辑 : 夏 添 )
否 也创造 价值 在个人 收人 分配 中要不 要 向 有 较 大 贡 献 的科 技工 作 者 和 企业 经 营管 理 人 员 倾斜 事 实上 也 存 在 不 同 的看 法 。 “ 十五 ” 计划建 议 , 特别 以此 问题 为重点 , 从生 产 和 分 配 两个角 度提 出指导性 意见 : “ 随着 生产 力的 发 展 , 科 学技术 工 作 和 经 营管 理作为 劳 动 的 重要形式 , 在 社会 生 产 中起 着 越 来越 重 要 的 作用 。 在 新 的历 史 条 件下 , 要 深化 对 劳 动和 劳动价值 理论 的认识 。 建 立健全 收人 分配 的 激励 机制 和 约束机制 。 对 企业领 导人 和 科技 骨 干实行年 薪制 和 股 权 、 期 权试 点 。 ” 这 个 问 题能 否在理 论 上 和实 践 中解 决 得 好 , 关 系 到 我 国能否用 好 人 才 、 留住 人 才 以及 我 国 的改 革 和发展 大业能 否顺 利和有效 推 进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引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它对于理解商品价值形成和资本主义剥削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1.1劳动价值论的定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价值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观点。
通过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揭示了劳动和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理论基础。
1.2商品和使用价值商品是劳动的产物,具备两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所能满足的人们的实际需求,而价值则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抽象劳动量。
第二部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2.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社会平均劳动力水平进行生产所需的时间。
只有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范围内创造的价值,才是被社会所认可的。
2.2价值转化和剩余价值马克思提出了价值转化和剩余价值的概念。
价值转化是指劳动价值在交换过程中转换为货币价值的过程,而剩余价值则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所获得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2.3劳动价值论与相对剩余价值马克思将相对剩余价值作为商品生产中增加资本家剩余价值的手段。
相对剩余价值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延长工人劳动时间而实现,进一步加剧了工人被剥削的程度。
第三部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3.1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思想工具。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剥削的本质,为我们理解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3.2理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通过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认识到价值的创造和分配是如何影响社会生产和财富分配的。
3.3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模式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提供了启示。
浅论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 2 按劳分配与按要 素分 配相结合 的分 配制度 , 由各种 生 是 产要素在财 富的创造过程 L所做出的贡献决定 的。威廉 ・ } 】 配第 曾 经 指 出 :劳动是财 富之母 , “ 土地 是财富之父 ”马 克思也 曾经 在 , 《 资本论》 哥达纲领批判》 和《 等文献 中多次指 出劳 动并 非一切财 富的唯一源泉。现实 的常识告诉我们仅仅有劳动者而没有资本、 土 地 等 其 他 生 产 要 素 的参 与 , 不 可 能 创 造 价 值 和 财 富 的 , 生 是 在 产过程  ̄- 者缺 一不可 ( - 应该注意 这并 不意味着资 本 、 土地 也创 造价值 ) 。对此 马克 思曾经论 述到 :没 有 自然界 , “ 没有感性 的外 部世界 ,工人就什么也不 能创造 。它是工人用来 实现 自己的劳 动, 在其 中展开劳动 活动 , 由其 中生 产出和借 以生产出 自己产 品 的原材料 。” 此外 , 随着经济 的发展 , 知识 、 技术 、 信息和管理 才能 等过去不被重视的要素在现代 的生产和经营 中 占据越来越重要 的地位 , 他们也要 求参与分 配 。马克 思在《 哥达 纲领批 判》 中指 出, 由于“ 消费资料 的任何一种 分配 , 都不 过是生产 条件本 身分
动复杂程度 不断提 高的情况下 , 不少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产生 了怀疑 。在这种新 的时代背景下 , 我们该 如何看待 马克思的 劳动价值论? 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不重视脑力劳动 , 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劳 动指 的就是体力劳动 。因而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候他们提出 , 商 品巾所含的体力劳动的成分越来越少了 , 因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 论也不再适 用了 , 品价值应该从 由劳动和劳动时间决定变为由 商 “ 知识含量 ” 决定 、 由知识来计量 。事实上 , 马克思从 来就没有忽 略过脑 力劳动 。马克思在《 资本论 》 中清楚 地论述到 : 每当人生 “ 产某种使用 价值 时就运用体力和智力 的总和 ”也就是说 , , 无论是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的深刻解释。
其基本内容包括劳动价值的概念、劳动价值的决定因素、商品交换中劳动价值的体现以及劳动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等。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换句话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量。
这就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因此,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本质,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规律。
劳动价值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劳动时间是指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则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来增加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不公平和矛盾的根源。
第三,劳动价值在商品交换中得到体现。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交换是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的。
而等价交换的基础就是劳动价值。
只有当两种商品的劳动价值相等时,它们才可以进行交换。
因此,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劳动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劳动价值是劳动者获得报酬的基础。
劳动者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收入,而这种收入是与其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成正比的。
其次,劳动价值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基础。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从而实现财富的积累。
总的来说,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规律,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对我们理解和改变社会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劳动价值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解放提供有力理论支持。
如何认识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
如何认识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包括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价值量、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要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同时两者之间又存在着矛盾。
即商品一定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无论是商品的生产者还是购买者都无法同时拥有两者。
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可以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来说明,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同一劳动,同一方面,它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具体形式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人类劳动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永恒条件,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则体现劳动的社会属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同一的。
一方面,二者是同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另一方面,二者又是有差别有矛盾的。
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这一角度来考察的,它们在性质上各不相同;而抽象劳动是抽调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一角度来考察的。
商品价值的表现--商品的价值量同样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来计量。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是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率先减少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使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它就有较大的可能在竞争种取得优势。
考研政治劳动价值论
考研政治劳动价值论1. 劳动价值论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是马克思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分析和批判的重要内容。
劳动价值论主要探讨劳动力商品在交换中所体现的价值,以及劳动力商品价值如何决定其他商品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剥削关系以及社会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2. 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被当作一种特殊的商品进行交换。
与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具有特殊性和独特性。
首先,劳动力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能力。
其次,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具有使用期限,并且需要通过交换来实现其使用效果。
3. 劳动力商品如何决定其他商品的价值根据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他认为其他一切物品都是通过人类社会劳动创造的。
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其他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主要通过劳动力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平均水平下所需要的时间来创造一定数量产品。
4.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密切相关。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其工资报酬部分。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剥削关系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家通过对工人进行剥削获取利润。
5. 劳动力商品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力成为一种可以买卖和交换的商品,并受到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调节。
通过市场交换,雇佣者购买到了工人提供的劳动能力,并将其用于生产过程中获取利润。
6. 劳动力商品与社会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和市场机制存在,在劳动力商品交换中存在着不平等和剥削现象。
雇佣者通过购买劳动力商品,将工人的劳动能力转化为商品,从而获取利润。
而工人则只能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活所需。
7. 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劳动价值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分析工具,更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分配关系的深刻揭示。
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指的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用的劳动量决定的理论。
下面详细介绍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
1. 商品的价值商品是指以货币形式交换的物品。
商品的价值是衡量商品在市场中的交换价值的标准。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真实的,是生产商品所使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者的劳动力相应的垫支决定的。
例如,一件物品的劳动时间为10小时,那么该商品的价值就相当于10小时的劳动价值。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的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以相应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技能水平,生产该商品所必须的劳动时间。
即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 抽象劳动劳动价值论中的抽象劳动是指不考虑各类专业技能等差异的、抽象的、普通劳动。
即只有在进行抽象劳动的时候,才能将各种具体的劳动转化为可以比较和交换的劳动价值。
4. 劳动力价值劳动力价值是指雇佣工人所必须支付的工资,是劳动者为生产商品而提供的劳动力价值。
雇佣工人的劳动所生产的价值超过了他们获得的工资,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利润来源。
劳动价值论起源于解释商品交换价值的形成。
在当今市场经济中,劳动价值基本仍旧是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
了解劳动价值理论,可以更好地听懂财经新闻,对于商品价格的变动、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2. 帮助分析商品的生产要素了解劳动价值论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分析商品的生产要素,比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的结构,并为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投资规划提供依据,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指导。
3. 促进人们理性消费了解商品的劳动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可以促进人们理性消费。
意识到每一个商品背后所付出的劳动代价,就能更好地权衡价值和质量,使消费更加理性、有价值。
4. 批判现代资本主义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对于批判现代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本主义追求大量生产,更快、更便宜地满足消费需求,但容易忽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者利益,劳动价值论提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原则,有助于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劳动者的本质。
浅谈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生 产 和生 活方 式 。 以信 息 技 术 和 知 识 为 核 心 的 现 代科 学 技 术 和 现代 经 成 为 商 品 , 须 同 时具 备 3个 条 件 : ) 有 一 定 的 效 用 ( 使 用 价 值 ) 必 (具 1 即 , 营 管理 成 了除 资 本 、劳 动 力 和 土 地 之 外 的 另 两 项 重 要 的 生 产 要 素 , 而 能 够 满 足 消 费 者 的某 种 需 要 ; ) 费 人 类 一 定 量 的 劳 动 能 力 , 有 一 f耗 2 具
且 在生 产 过 程 中发 挥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用 。 显 而 易 见 , 代 社 会 劳 动 定 的 价 值 ; ) 过 以价 值 和 使 用 价 值 为 基 础 的 交 换来 满 足 消 费 者 的需 现 f通 3 的 形 式 已 经 发 生 了深 刻 的 变 化 ,劳 动 支 出 由 体 力 为 主 变 成 了脑 力 为 求 。 主。 脑力 劳 动 又 可 分 为 理 论 研 究 型 、 识 应 用 型 、 知 技术 创 新 型 和 经 营 管 恩 格 斯 曾 经 指 出 :价值 是 生 产 费用 对 效 用 的 关 系 。 值 首 先是 用 “ 价 理 型等 。 新 世 纪 里 , 代 劳 动 的 知 识 含 量 空 前 增 大 , 动 的 创 造性 日 来 解 决 … … 这 种 物 品 的 效用 是 否能 抵 偿 生 产 费 用 的 问 题 。 … 如果 两 在 现 劳 …
主要 由科 学 技 术 劳 动 、 营 管理 劳 动和 熟 练 操 作 劳 动 三 部 分 复 杂 劳 动 费 用相 等 时 . 品效 用 是 影 响 比较 价 值 的 决 定 性 因 素 . 经 商 构 成 。 同层 次 的复 杂 劳 动 , 创 造 价 值 中 各 自发 挥 着 不 同 的作 用 。 不 在 在 “ 用 ”一 般 而 言 是 指 商 品 能 够 满 足 人 类 需 要 的 物 质 属 性 。现 在 效 . 外延上 , 随着 科 技 发 展 和 生 产 分 工 的 细 化 , 间接 生 产 劳 动 将 会 越 来 越 看 来 , 种 笼 统 的表 述 还 是 不 够 的 ,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 商 品 效 用 还 这 在 对 多 地 从 直 接 生 产 劳 动 中 分 离 出来 , 它在 生 产 劳 动 整体 中 的 比 重 会 越 来 应 该 作 进 一 步 的分 析 。 赞 成 郑 志 国副 教 授 在 《 值 增殖 规 律 探 究 》 我 价 一 越 大 。过 去 只 把 直 接 生 产 劳 动看 作 价 值 源 泉 已不 符 合 实 际 了 , 在 应 书 中 把 商 品 效 用 区分 为绝 对 效 用 和 相对 效 用 的 观 点 。 绝对 效 用 是 指 现 该 明确 : 论 是 直 接 劳 动 还 是 间接 劳动 ( 不 包括 服 务 性 劳 动)都 是 劳 动 整 “ , 由商 品 的物 质 技 术 性 能 决 定 的 能 够 满 足 人 类 需 要 的 具 体 属 性 ” 相 对 ; 体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效 用 是 指 “ 品适 应 市 场 或 消 费 者 需 要 的 程 度 ” 绝对 效 用和 相 对 效 用 商 。
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新时代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的新挑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它随着客观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自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问世以来,世界上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了新时代。
(一)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劳动形态和财富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要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需要着重依靠现代劳动群体,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劳动的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现代的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
其中,科技不仅作用于生产,而且涌现出大量的高科技产业;管理不仅有企业的微观经济管理,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而且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行业管理或中介组织管理;服务不仅有为生活提供的服务,而且越来越为生产提供服务。
劳动形态的变化导致财富的构成也发生重大转移:价值构成的主体已经不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而是知识经济时代一大批智能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管理劳动不仅创造价值,而且在价值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服务劳动不仅构成了财富的主要来源,而且积聚了大量的劳动人口。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服务业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60%-70%,服务业的劳动人口占就业人口的70%以上。
劳动形态和财富构成的重大变化,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劳动的内涵是什么?活劳动作为价值创造的惟一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否有了新的变化?劳动的形态和财富的构成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一种劳动创造的价值最大?如何增加国家的财富?目前,中国财富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的农业和工业,创造财富的劳动力仍然积聚在工业和农业两大部门。
深化对马克思价值论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确认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依靠现代劳动群体,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推动生产力发展,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要求必须深化认识马克思国际价值和国际市场价格理论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直接投资的迅猛增加和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点认识摘要:劳动价值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枢纽和支柱,就是对价值形成过程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与革命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而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真理性受到质疑与挑战,按劳分配已经不再是唯一标准,按生产要素分配已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正确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临的挑战,也要积极看待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挑战;意义1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源泉及主要内容1.1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源泉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他提了由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共同形成商品价值,但物化劳动只是转移自身价值并不创造价值的观点。
大卫・李嘉图比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更加坚定地坚持了劳动是“唯一原则”的观点。
他批判地继承了斯密的观点,同时根据劳动价值论对斯密、萨伊等人关于非劳动价值论的错误观点进行批判。
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观点,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某种使用价值进行的特定的生产活动,它体现了包含在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中原有价值向新商品中的转移,并创造出不同质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由于劳动二重性的发现,才解开了物所掩盖的社会生产关系,彻底揭示出了商品经济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明确阐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者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他提出,商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二重属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这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属于历史的范畴。
马克思认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所固有的基本规律,价格除了受价值决定,还要受到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和看法
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和看法1. 什么是劳动价值劳动价值是指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劳动价值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劳动是商品的唯一源泉,所有的商品价值都来自于劳动。
随后,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劳动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时间越多,价值越高。
2. 劳动价值的基本原理2.1 劳动时间决定劳动价值根据劳动价值论,劳动时间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基本因素。
劳动时间包括直接劳动时间和间接劳动时间。
直接劳动时间是指直接用于生产商品或服务的时间,而间接劳动时间则包括生产资料、技术、管理等非直接的劳动时间。
总体来说,劳动时间越多,商品的价值越高。
2.2 劳动的社会必要性影响劳动价值劳动的社会必要性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
当某种商品的供给超过需求时,这种商品的劳动价值就会下降;相反,当供给不足时,劳动价值就会上升。
因此,劳动的社会必要性是影响劳动价值的重要因素。
3. 劳动价值的意义和价值判断3.1 劳动价值的意义劳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它确定了商品的价格。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往往是基于劳动价值确定的,这使得商品的交换具有了基本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劳动价值的存在还能促进劳动者自发地追求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生产,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3.2 社会公正与劳动价值劳动价值理论强调了劳动对商品价值的决定作用,它主张按照劳动的贡献来分配社会资源和物质财富。
这种分配方式与按需分配、按能力分配等其他分配原则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公正的角度看,劳动价值理论能够确保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的回报。
3.3 现实中的劳动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劳动价值往往被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所影响。
由于一些因素的存在,商品的价格可能与劳动时间不成比例,导致劳动价值被低估或高估。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价值被创造出来,劳动价值在总体上可能不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用辩证思维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心得
用辩证思维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心得1.引言1.1 概述概述劳动价值论作为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从马克思时代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然而,对于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和应用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和困惑。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劳动价值论,本文将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化研究和探讨。
辩证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强调从多个角度和全面的透视问题,以获取更准确的认识或解决方案。
通过运用辩证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剖析和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从辩证思维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展开对劳动价值论的初步认识。
然后,通过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最后,我们将总结辩证思维对于劳动价值论的作用,并展望辩证思维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辩证思维与劳动价值论相结合的研究观点,并为进一步思考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社会分配的合理性,为构建更公正、更可持续的社会经济秩序提供有益的思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每个部分的内容如下:1. 引言:本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介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目标。
1.1 概述:首先对劳动价值论的概念进行简要的阐述,指出它在社会和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同时还可以提及劳动价值论与辩证思维之间的关联,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做铺垫。
1.2 文章结构:在这一部分,将详细陈述文章的整体结构,说明每个部分和子部分的内容安排。
通过明确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框架。
1.3 目的:明确文章撰写的目的和意义,即通过运用辩证思维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可以阐述辩证思维在扩展观点、解决矛盾、提出新观点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来激发读者的兴趣。
2. 正文:本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子部分,分别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概念、对劳动价值论的初步认识和辩证思维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理解。
劳动价值论的新认识
劳动价值论的新认识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它认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虽然这个理论在马克思经济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现实生活和经济学学科中,却存在许多质疑和反对声音。
近年来,随着经济理论、经济学研究方法以及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出现,人们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进展。
一般来说,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劳动价值论本身的反思,二是对在新的背景下重新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尝试。
首先,在对劳动价值论本身的反思中,人们认识到这个理论的局限性和问题。
一方面,劳动价值论的前提是货币经济和工业生产的生产方式,但现实中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早已经不再局限于这些。
比如,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互联网经济等新兴的产业形式,在这些领域中,劳动的定义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同时生产和销售环节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
另一方面,劳动价值论难以考虑人类自然和环境资源的限制,以及不公等社会制度因素的影响。
所以,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框架并不能完全解释现代社会中的复杂经济现象。
在对劳动价值论反思的基础上,人们也开始尝试在新的背景下重新理解劳动价值论。
首先,随着社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认识到人类的价值已经不再局限于生产和劳动,人类创造和创新的能力不断被重视。
因此,在新的角度下,劳动价值论需要重视人类的创造和创新能力,而非仅仅是简单的生产劳动力的时间。
其次,人们也开始思考如何在劳动价值论中考虑环境和社会责任的问题。
在新的背景下,环境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劳动价值论也需要在考虑生产过程的同时,考虑人类对于环境的消耗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总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价值论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只有在对其进行反思和尝试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劳动价值论。
我们相信,在新的背景下,人们能够从劳动价值论中发掘更多珍贵的经验和启示,并用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浅析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浅析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劳动决定价值,是威廉·配第最初提出的,亚当·斯密是第一个提出较为系统的劳动价值论的人,并使他的全部经济学说和他的劳动价值论有了联系。
李嘉图批判地继承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坚持了正确的一面,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也克服了他的错误,时古典经济学达到了比较科学的程度。
学习西方经济学史,准确把握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很有必要的。
一、李嘉图劳动价值论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一)劳动价值论产生的条件劳动价值论是说明商品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价值量是怎么决定的理论,它的产生需要必要的社会经济条件,也就是说,它不是在任何的条件下都能产生的。
资本主义最开始会死出现在流通领域的,然而,它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是由于资本主义在生产领域中成立,由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由商人和小生产者变成产业资本家来实现的。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总的生产过程就包括了流通,所以,人们的视野就从流通领域转向阿勒生产领域。
产业资本家需要购买工人的劳动进行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劳动的耗费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根据一般情况来说,产业资本家离开劳动谈论价格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商品化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劳动力买卖中,人们已经接受了劳动的平等性,于是,人们从生产与劳动的耗费中寻求价格形成的基础有了可能性。
(二)李嘉图生活的时代在李嘉图生活年代的英国,虽然资产阶级的力量仍在壮大,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然而,封建地主阶级在议会中以及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仍占优势。
地主阶级依靠其政治力量,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特别表现为对谷物法的修订。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急切需要消除封建地主的影响,废除谷物法。
所以在那时的英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矛盾越来越大,一种理论武器对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地主阶级是很有必要的,劳动价值理论就是最锋利的理论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析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一)
【论文关键词】劳动;劳动价值论;知识;知识经济;价值;商品价值;商品效用
【论文摘要】通过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关系,认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认识知识与商品价值的关系,认识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认识知识经济的作用,认识商品价值与商品效用的关系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0引言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
它首当其冲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
因此,我们利用马克思这一理论基石需要联系当代的实际,加以深化和发展,与时俱进,才能继续保持和发挥它的理论生命力。
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1正确认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
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
马克思一再明确指出,劳动(指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这个“劳动”。
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成了除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之外的另两项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显而易见,现代社会劳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支出由体力为主变成了脑力为主。
脑力劳动又可分为理论研究型、知识应用型、技术创新型和经营管理型等。
在新世纪里,现代劳动的知识含量空前增大,劳动的创造性日益提高,脑力劳动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我们对当代社会劳动形式这一新特点,在分析、研究劳动创造价值时必须给予充分的考虑。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价值的劳动作为一个整体,其内涵主要由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熟练操作劳动三部分复杂劳动构成。
不同层次的复杂劳动,在创造价值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在外延上,随着科技发展和生产分工的细化,间接生产劳动将会越来越多地从直接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它在生产劳动整体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过去只把直接生产劳动看作价值源泉已不符合实际了,现在应该明确:不论是直接劳动还是间接劳动(包括服务性劳动),都是劳动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深化认识知识与商品价值的关系
马克思早就肯定了生产力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新发展。
随着现代劳动中的知识含量比重越来越高,知识在商品价值的形成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可见,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条件下,知识与商品价值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密切。
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培养(主体化)和产品生产(客体化)两个方面。
一方面,作为劳动力,知识越丰富,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的价值水平也就越高。
形成劳动力价值的劳动,主要来源于教育部门,此外也部分地来源于劳动者家庭及其本人。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劳动力价值应该是整个社会价值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知识转化为活劳动以后,形成更复杂、更高效率的劳动,它所生产的产品(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等),也就包含着比简单劳动创造出高得多的倍加的价值。
正因如此,社会收人的分配应该向从事复杂劳动的脑力劳动者倾斜,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现实经济活动中的知识有两种存在形态,即活劳动形态和物化劳动形态。
前者主要表现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知识分子的劳动,后者主要表现为有较高知识含量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辅助性用品等。
两种不同形态的劳动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活劳动形态的知识直接创造了商品的价值,而物化劳动形态的知识虽为商品价值的增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条件,但其本身价值则不能增殖,只能转移到活劳动所创造的商品价值中。
活劳动的知识是创造科技含量高的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但这种价值创造必须与物化劳动的知识相结合,才能变成现实。
3知识经济的作用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能源、原材料为基础”的工业经济而提出来的,这是以人的智力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它使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鉴于知识在价值形成中具有首要、高能、高质、高效、创新等特点,因而凝结在劳动(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中的知识含量越高,商品价值也就越大。
科技工作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生产经营中通过提高已有产品的生产效率或发明出新的产品,可以创造出巨大的价值,使全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大大增加。
4正确认识商品价值与商品效用的关系
一般而言,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也就是说,一个东西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1)具有一定的效用(即使用价值),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2)耗费人类一定量的劳动能力,具有一定的价值;(3)通过以价值和使用价值为基础的交换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恩格斯曾经指出:“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
价值首先是用来解决……这种物品的效用是否能抵偿生产费用的问题。
……如果两种物品的生产费用相等,那末效用就是确定它们的比较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恩格斯这个结论告诉人们:(1)商品价值是一个成本范畴:(2)形成商品价值有两个基本要素,即费用和效用两个变量;(3)在商品生产费用相等时,商品效用是影响比较价值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