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

一、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紧迫性

当代高中生普遍具有独立意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一直片面追求知识积累的人才培养模式,青少年的问题越来越多。据权威教育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由于受改革浪潮的冲击,目前我国高中生十分注重个人的价值实现,重视物质条件享受。在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表现上呈现出尖锐的矛盾。更有甚者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其自我意识极大膨胀,要求社会给予尊重和物质上的满足,却不愿履行自己对集体与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我们常常可以在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体中,看到有的青少年诚信缺失、道德沦丧和因性格缺陷而酿成了悲剧,有的青少年理想信念淡薄、耐挫能力下降、失去了奋斗目标、缺乏纪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不懂得尊敬师长、偏激极端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因自己过分的要求被父母拒绝而痛下杀手、因迷恋网络游戏而偷盗抢劫---触目惊心的案例,让人不寒而栗。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心痛的同时,也应该深思:如何改变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地理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优势

1.地理学科内涵的人文素养丰富。

人文素养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关于人类生存目的的教育。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我们的学生尽管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生活,可总有一天都会走入现实的社会生活,学校教育就是要增强学生将来的生存与生活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地理教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这是对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还包括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爱国情感、环境伦理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和其它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全球意识等,这些都属于人文素养的范畴。

2. 地理学科教学材料丰富。

地理教材使用彩图印刷,教材分为正文、图表、阅读材料和活动部分。挂图、地球仪等教学用具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提供直观认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也为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硬件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多种地理形象的引入,给学生以丰富生动的美的直观享受,我们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各种地图、景观图、标本、多媒体等直观性的地理媒介,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理事物的声色形,利于提高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效果。

3.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涵盖范围广。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学科渗透,为学生建立全面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地理学科本身以其特有的学科体系及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特色,所内涵的人文素养是不言而喻的,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地理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育,包含“教书”和“育人”两方面的内容。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重视“教书”,忽视了“育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素养问题在理论和政策上已经得到普遍重视。但是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得现实当中“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学习对终身有用的知识”等要求往往只停留在口号上。一方面,教师观念陈旧、认识不足,对素质教育的推行存在种种质疑。另一方面,教育评价机制以成绩为主的考核,让教师存在种种顾虑,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尝试真正的“教育”。一个优秀的教师,若具有深厚、广阔和丰富的人文素养,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而且也会具有把知识融合变通的能力。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区别于其他社会角色的职业特征,也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作为地理教师,除了广泛了解、学习与地理学科有关的多门自然科学,还应重点补充与其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地理教师开阔视野,更好地组织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学透学活,更能充分体现基础课程改革理念,体现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综合性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及综合素质形成的时代要求。人文素养对地理教师的其它素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一种心理背景,其陶冶作用是其他教育措施所不能代替的,也是挖掘教师另一半潜能的基础。因此,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中学地理教师必不可少的。也唯有此,才能做到文理渗透、古今贯通、中外融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亲其师信其道”。地理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是一种精神。广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真正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所以仅有人文科学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应修身养性,在思想品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成为新时代的“为人师表”。教育是具有道德性的活动,它要关心人、帮助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一个个具有感性的鲜活生命,通过教育活动,成长为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地理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一名承担者,其工作最能体现道德性,

这就是一种最好的人文素养。

(二)充分挖掘教材

地理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充分发掘地理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地理学科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两个部分。人文地理知识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是指有关“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国家意识、地理美学等内容。地理学科是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课题。培养人文素养就是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就是学会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学生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成长不仅是地理技能层面的问题,更是观念层面的问题。学生的思想情感、人文素质只有内化到个人化的情感领域或个人化的经验领域中,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情感和人文素养。因此新课标下中学地理教学应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人文资源,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