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

1.《论语》孔子(春秋公元前551-前479)

2.《道德经》老子(春秋生卒年不详)

3.《庄子》庄子(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4.《孟子》孟子(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5.《墨子》墨子(战国约公元前468-前376)

6.《荀子》荀子(战国约公元前313-前238)

7.《韩非子》韩非(战国公元前280-前233)

8.《孙子兵法》孙武(春秋生卒年不详)

9.《左传》左丘明(春秋生卒年不详)

10.《楚辞》屈原(战国约公元前340-前278)

11.《吕氏春秋》吕不韦(战国?-公元前235)

12.《史记》司马迁(西汉约公元前145-前87?)

13.《汉书》班固(东汉32-92)

14.《论衡》王充(东汉27-约97)

15.《嵇康集》嵇康(三国·魏约223-约263)

16.《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约365-427)

17.《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403-444)

18.《文心雕龙》刘勰(南朝·梁约465-约532)

19.《六祖坛经》慧能(唐代638-713)

20.《韩昌黎文集》韩愈(唐代768-824)

21.《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1019-1086)

22.《苏东坡全集》苏轼(北宋1037-1101)

23.《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南宋1130-1200)

24.《传习录》王阳明(明代1472-1529)

25.《焚书》李贽(明代1527-1602)

26.《日知录》顾炎武(明末清初1613-1682)

27.《明夷待访录》黄宗羲(明末清初1610-1695)

28.《读通鉴论》王夫之(明末清初1619-1692)

29.《龚自珍全集》龚自珍(清代1792-1841)

30.《人间词话》王国维(清末民初1877-1927)

国学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各历史时期文化精髓的学术。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国立学校,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分类方式

按四库分

国学的分类方法其一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1.“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道德经》《诗经》、《孝经》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

著作,如《尔雅》。

2.“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

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3.“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法家的《韩

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

4.“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

《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按属性分

另一种是按内容属性分类,开始分为三类:义理之学、考据之学及辞章之学。

1.义理之学,阐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学;

2.考据之学,从事历史研究,也就是史学;

3.辞章之学,从事诗词散文以及章奏、书判等实用文体创作的,就是文学,及今天所说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后

来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两个以补其不足:一是经世之学,即治国驭民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

二是科技之学,即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知识。

国学经典

经部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史部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

子部

子部分为“儒家类”、“道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

集部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

国学精髓

国学精髓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精华语。

1.孔子——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

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此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

2.老子——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道者,

万物之奥。”“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寡欲是养心第壹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

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3.庄子——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敬畏,

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4.孟子——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

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5.荀子——概括为七个方面:一是蜕:学习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应该不断地有所发明,有所进展,日渐而月

进,并且使之产生质变。二是虚:虚指的是学习态度。虚者,虚心、谦虚也。三是一:“一”是专一、专心致志的学习,“学之道,贵以专”。四是静:“静”,指的是心要静,而摒弃一切杂念。五是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六是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七是友:荀子提出,学者应“亲友”,以求得在治学上的“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即不断地得到批评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6.孙子——文韬武略。中国的韬略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史遗产之精华。韬略犹

如双刃古剑。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若藏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愿学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发扬古道,利国利民。教练不是知识训练或者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拓展信念与视。

7.管子——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教练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当事人的真实现状和局限,同时引发对方看到更多的可

能性,给对方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教练的使命就是——因成就他人而成功!

8.韩非子——统驭理论:“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制度为体,文化为魂”,带你修炼六个

方面的能量,帮你完成从攻城略地到运筹帷幄、从创业有成到基业长青的惊险一跃,成长为新经济时代的新型领袖。

9.鬼谷子——权谋,是指在争夺、巩固、发展权力的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灵活应变的手段。权力,是指能够直接支

配他人,使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力量。权力带来财富、地位、荣耀。权谋天然地不受一切仁义道德、公平正义的约束;它甚至没有任何原则可言,唯壹的原则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权谋的合理性取决于权谋的结果,即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也。

10.大学——修身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过程。格物就是探究弄清事物的发展之道;致知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