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

合集下载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 策略、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心理特点和 规律。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教育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的总称,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作为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方针、任务、 管理体制等,是制定其他教育法规的依据。
班级组织活动的类型
班级组织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社会实践等形 式,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选择。
班级组织活动的实施
班级组织活动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意安全和效果。
少先队工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和 任务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预备队。少先队的根本任务是引导 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 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 劳动意识、审美意识,锻炼强健体魄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为集体服务 的能力。
学习评价与反馈
教师需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和进步 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学业发展。
03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基础
01 02
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 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 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 究法等,是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手 段。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知识点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包含了广泛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在教育领域,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并且需要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技能。

本文将围绕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展开讨论,从知识储备、能力要求和专业素养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知识储备1.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知识。

对于从业人员来说,了解教育理论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常见的教育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要求从业人员掌握这些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2. 课程与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课程与教学设计能力。

这不仅包括制定教材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3. 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是教育的理论基础,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 教育测评教育测评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测评能力,包括测评工具的选择、测试的设计与实施、测评结果的分析与反馈等方面的能力。

5.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检索、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这有助于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二、能力要求1. 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核心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

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2. 学生管理能力学生管理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生管理能力包括课堂管理、学生情绪管理、学生行为管理等方面。

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分析学生行为的能力,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

3. 团队协作能力在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中,团队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
小学教育的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包括:
1. 语言和阅读能力:包括识字、拼音、词汇量的扩大、理解句子和段落、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2. 数字与数学能力:包括数的概念、计数、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几何等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能力。

3. 自然科学与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实验、观察、探究的能力。

4. 社会与历史常识:包括国内外的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

5. 艺术与美学素养: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欣赏、表达和创造能力。

6. 健康与体育能力:包括身体健康的养成、体育锻炼、口腔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能力。

7. 社会与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与他人相处、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8. 信息素养与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网上信息搜索与评价、使用数字工具和应用程序等数字化技术能力。

以上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当然还有其他知识点和能力需要根据具体学校和年级的要求来确定。

2023年中学教育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汇总

2023年中学教育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汇总

2023年中学教育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
与能力》重点汇总
本文汇总了2023年中学教育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内容。

一、教学设计
考查候选人对教学设计和评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中重点包括:
- 完善教学设计的要素和流程
- 掌握教材解读的方法和技巧
- 熟悉教材的内涵和外延,融会贯通
二、教学实施
考查候选人教学实施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其中重点包括:
- 熟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工具,合理运用
- 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学情
- 具备独立教学能力,获得学生信赖和支持
三、教育评价
考查候选人对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中重
点包括:
- 掌握多元化评价方法和工具,科学评价学生研究成果
- 熟悉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理解评价目标和标准
- 具备优秀的教育评价能力,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四、教育教学知识
考查候选人对教育教学知识体系和各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重点包括:
- 熟悉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科教学基本
规律
- 理解和运用教育教学相关理论,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
- 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知识,拥有综合素质
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能够在备战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顺利通过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涉及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系统地创设条件,对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引导和促进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内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的总称。

•教育方法: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多种形式。

2. 学习理论•传统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接受外界刺激和机械重复来形成条件反射和习惯性反应。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反馈对学习的影响,重视奖惩机制,以及通过模仿和反应来促进学习。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来理解世界和获取新知识。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社会互动的结果,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对话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3. 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教育机构整体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教育测量: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心理特征和发展过程进行度量。

•评价标准:评价过程中使用的量化或定性的指标和标准,包括成绩、行为表现、态度、情感等维度。

•评价方法:评价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如考试、问卷调查、观察等。

4.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研究学习过程、动机和条件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学习策略等问题。

•认知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揭示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转折点。

•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人格与情感发展理论:研究个体人格、情绪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探讨个体发展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5. 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管理:组织、指导和协调教育活动的过程,包括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等环节。

•教育领导:以教育为目的,通过影响他人行为来实现组织教育目标的过程,包括领导风格、沟通和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2023年初中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复习

2023年初中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复习

2023年初中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
力》重点复习
本文档旨在帮助准备2023年初中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考生进行重点复。

以下是重点内容的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研究与记忆的基本原理
-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研究特点
- 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方法与策略
二、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改革
- 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 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与实践经验
- 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与挑战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 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关系与应用
四、课程标准与教材解读
-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与解读方法
- 教材的编写原则与教材解读方法
- 课程标准与教材解读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五、教育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
- 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 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与工作内容
- 教育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的关系与应用
以上是2023年初中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重点复习内容。

考生可以根据以上概述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加强自己在教学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掌握。

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202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

202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析题)(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教师资格证重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重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重点总结一、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学基本理论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如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教育过程、教育规律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教育学家的思想理论。

2. 教育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是指与所教学科相关的教育学知识。

教师需要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发展趋势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要善于将教育学理论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3. 教育教学设计与评价教育教学设计与评价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会涉及到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相关的知识。

要熟悉教育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教学方案。

二、教育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主要考察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育法律法规教师需要熟悉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了解教师的权益和职责,掌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法律法规问题。

例如,教育法、教师法、学校条例等。

了解教育法律法规,是保障教师权益和维护教育公平正义的基础。

2. 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在职业道德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教师资格证考试会涉及到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等。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起到榜样和引导作用。

三、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主要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总结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知识能力 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能力 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能力知识点总结在当今社会,教育知识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个人的教育知识能力决定了他的终身发展,因此,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教育知识能力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从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对该主题进行探讨。

一、认知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其认为一个人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感觉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分别对应儿童的学龄前和学龄期,这些阶段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认知模式与教育实践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知识的获取和加工是通过一系列认知过程完成的,其中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保持学习目的、控制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成果而采取的行为和活动,包括记忆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复习策略等。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指导其选择和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4. 认知心理学与教育改革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倡导教育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业成就,推动教育改革朝着更科学、更人性化、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包括生理、感知、认知、情感、社会等各个方面。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知识,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科学地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

2. 教育心理学与教学管理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态度等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过程,为教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了解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涵义和地位主要是单选题为主。

大家识记即可。

师生关系的内容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真正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

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师生关系的内容主要以单选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例如,教学上师生是什么关系?人格上师生是什么关系?社会道德上师生是什么关系?简述师生关系的内容。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1.尊师爱生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信赖,学生对教师的这种尊敬与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2.民主平等民主平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3.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4.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教育是培养与发展人类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教育知识与能力则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

本文将对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

一、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知识点:1.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等各个阶段。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针对性地开展相应教育活动。

1.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学生如何获得、组织和应用知识与技能。

其中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习理论的指导,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智力与智能智力与智能是学生在认知方面的重要能力。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不同智力类型和测试方法,以便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教育教学法教育教学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教育教学法方面的知识点:2.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工作者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教学设计的要素、原则和步骤,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2.2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评估方法和工具,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2.3 教学沟通教学沟通是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需要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的能力,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基础性工作。

以下是几个与课程与教材建设相关的知识点:3.1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构建有机整合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活动的过程。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概念和意义1.概念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

,它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简言之,学法指导即教学生学会学习,或者说是教育者对学习者的学习方法的信息进行的一种反馈控制。

2.意义(1)学法指导是培养跨世纪的一代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我们正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

人们只有具备获取新知识和新能力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不至于落后,才能为社会的发展作一份贡献。

因此,世界各国为了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都在进行教育改革,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学法指导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使教法学法化,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融处,真正体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统一(3)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

学习方法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成分。

法国数学家笛卡儿说过:“具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学法指导,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4)学法指导是促使学生发挥内因作用的有效措施。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接受信息,理解、消化知识,并不断发展能力。

主要是要靠学生自己这个内因的努力,而教师的学法指导正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充分发挥内因作用。

总之,教师采取各种形式,就是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动El、动手、动脑,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讨。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教育知识是指对教育相关理论、方法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知识的总称。

教育知识和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是保证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

下面我将从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教育理论1.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根本特性和内在属性。

在教育的定义中投入术语纷繁,但对于教育的本质,德国教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费说:教育是建立在对幸福公平、正义、人质共存环境的根本尊重和热爱之上,而且是在保护该种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所起的作用和所具有的效果。

传统上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主要分生产功能、社会功能、发展功能和人格修养功能等。

2.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目标是指教育的确定目标和标准。

教育的目标要根据当今社会的特点和各个时期,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来确定。

教育的任务是指教育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所承担的社会功能。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任务主要是要发展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3. 教育的原则和规律教育的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符合一定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教育的规律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和不可忽视的普遍性和内在规律性。

教育原则主要包括自由发展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活动性原则和差别教育原则等。

4.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内容是指教育活动应该包括的教学内容。

教育的内容应该以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来确定。

教育的方法是指教育活动的方法和手段。

现代教育方法包括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信息技术法等。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学习是指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个体通过感知、认知、思维、想象、觉知等心理过程,使行为、态度、价值观、技能等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

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三种。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认知活动和信息处理的心理学分支。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记忆、思维、知觉、语言、智力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考试内容和要求,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

以下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具体内容:
1. 教育学基础知识
- 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
- 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 教育学发展的历史
-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学设计与评估
-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 教学评估的概念与目的
- 教学评估的方法与工具
- 教学反思与改进
3. 教育心理学
-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 -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 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4. 课程与教学
- 课程的概念与分类
- 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 课程标准与评估
- 教学方法与策略
-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 学生个性与发展
- 个性的概念与特点
- 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 学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 教师对学生个性的了解与引导 - 学生问题的识别与解决方法6. 教育法律法规
-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
- 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与适用范围
- 教育法律法规的遵守原则
- 教育管理制度与规定
- 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学校管理规定
通过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详细学习和理解,考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提高通过率,达到获取教师资格证书的目的。

希望广大考生认真对待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切实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为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完整版精华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完整版精华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完整版精华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核心素质。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整理了这份完整版精华。

本文档将涵盖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方法、学生评价、课程设计等方面,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教学的定义与目标教育教学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在社会中能够独立、自主地生活和发展。

2. 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启发引导: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1. 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这些方法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现代的教学方法现代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

这些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评价1. 学生评价的原则(1)客观公正:评价结果应客观、公正,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2)全面综合:评价应涵盖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3)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 学生评价的方法学生评价的方法包括课堂观察、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的原则(1)科学性:课程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教师资格证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证书之一,对于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

其中,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点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点。

第一,教育学知识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点之一。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是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石。

教师应具备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基本素养,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教育学知识方面,教师应具备教育人的本质特征、教育的基本任务、教育的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心理学知识也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点。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等内容。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心态、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应具备心理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第三,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的法律和相关法规,教师应了解学校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

教师应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学生权益保护、学校安全管理、教育处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同时,教师应了解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职能和管理规定,了解学校的章程和教育行政规定。

除了上述的教育知识方面,教育能力也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点之一。

教育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评价能力等方面。

首先,教师应具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其次,教师应具备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能力,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最后,教师应具备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力,能够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重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重点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1.根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的三大内涵:职位、职责、职权。

2.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3.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选择功能。

4.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5.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互相衔接的关系。

6.我国在世界各地开设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说明教育具有文化传播功能。

7.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知道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8.只有建立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马卡连柯。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出自孔子的《论语》10.学生以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合作学习。

11.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习文化的重要构成,课程类型而言属于隐性课程。

1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强调了课程结构要体现均衡性。

13.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

14.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特点和需要,各地可以对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小学课程结构进行相应调整,体现课程具有可变通性。

15.《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和利用,该课程属于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16.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小学英语教师所拥有的英语学科指示属于本体性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析题)(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他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这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桑代克(美)、沛西·能(英)教育史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史教科书》,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西周时期出现了“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培养体格强壮的军人和武士;雅典教育目的是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综合能力,成为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埃及教育最典型特征。

封建社会教育:春秋战国,私学大兴,儒家、墨家私学成为当时显学;汉朝,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朱熹)成为国学西方封建社会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会学校(培养教士和僧侣)和骑士学校(培养皇室之外的贵族子弟)。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

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教育学是一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牢记)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

专谈教育。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与政治关系)。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

长善救失。

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循序渐进)。

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墨翟:“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陶行知:人民教育家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苏格拉底:问答法著名,又称“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教育”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政治学》,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儿童心里发展的自然特点。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模仿-理论-学习三阶段)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1632年,《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最早提出并论述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卢梭:《爱弥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康德:教育学最早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提出了“四阶段教学理论”;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

“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学的教育。

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克鲁普斯卡娅: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一般发展的原则。

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

在流浪儿和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弗雷什中学》,论述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被称为“活动教育学”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四)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包括:1. 按作用的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 按作用的性质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呈现的形式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3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制约学校机构;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的性质;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4影响部分教育内容促进作用: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与社会文化制约: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促进: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与人口(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2)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五)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1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1.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2.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不搞“一刀切”3.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4.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互补性,扬长避短,长善救失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3个体身心发展动因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1.孟子:“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2.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力。

3.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而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4.格赛尔:“成熟努力说”,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期决定作用,双生子的爬梯实验。

5.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而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荀子:“人之初,性本恶”2.洛克:“白板说”3.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4.斯金纳:集成华生的观点,人的行为乃至人格都可以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