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胶囊的制备工艺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胶囊的制备工艺报告

前言

胶囊剂(capsules)系指药物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胶囊剂具有下列特点:(1)可掩盖药物不适的苦味及臭味,使其整洁、美观、容易吞服。

(2)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3)提高药物稳定性。如对光敏感的药物,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可装入不透光胶囊中,防护药物不受湿气和空气中氧、光线的作用,从而提高其稳定性。(4)能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5)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硬胶囊剂系将固体药物填充于空硬胶囊中制成。硬胶囊呈圆筒形,由上下配套的两节紧密套合而成,其大小用号码表示,可根据药物剂量的大小而选用。硬胶囊剂的制备一般分空胶囊的制备和填充物料的制备、填充、套合、封口、包装等工艺过程[1]。

1.空胶囊

1.1囊材的选择

明胶是空胶囊的主要成囊材料,是由骨、皮水解而制得的。由酸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A 型明胶,等电点pH7~9;由碱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B型明胶,等电点pH4.7~5.2。

以骨骼为原料制得的骨明胶,质地坚硬,性脆且透明度差;以猪皮为原料制得的猪皮明胶,富有可塑性,透明度好。为兼顾囊壳的强度和塑性,采用骨、皮混合胶较为理想。

还有其他胶囊,如淀粉胶囊、甲基纤维素胶囊、羟丙甲纤维素胶囊等,但均未广泛使用。

为增加韧性与可塑性,一般加入增塑剂,如甘油、山梨醇、CMC-Na、HPC、油酸酰胺磺酸钠等。

为减小流动性、增加胶冻力,可加入增稠剂琼脂等。

对光敏感药物,可加遮光剂二氧化钛(2%~3%)。

为美观和便于识别,加食用色素等着色剂。

为防止霉变,可加防腐剂尼泊金等。

以上组分并不是任一种空胶囊都必须具备,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1.2空胶囊的制备工艺

溶胶→蘸胶(制胚)→干燥→脱模→裁割→套合等六个工序,主要由自动化生产线完成[1]。生产环境应达10000级,温度10~25℃,RH35%~45%。

2.HPMC用作硬胶囊剂

该剂是由身、帽紧密套合的胶壳内填充药物而成,可装填粉末、颗粒,亦可填充油状液、混悬液、糊状物,在各种药物剂型中,其产值已与片剂、注射剂相近。

胶壳以往一般以明较作基质,其是哺乳动物骨、皮中不溶性纤维蛋白胶朊,并含有一定

的脂肪,具有合适和理想的性质。然后明胶有一些缺点,会影响产品的实用性。而用HPMC 作为胶囊壁材料作为明胶的替代物,具有非动物性的组成,提高的机械特性,更好的温湿度稳定剂,并可用于含醛基、羧基的药物而不会象明胶膜一样导致不溶。

按其成形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2]:

热凝成形:

即利用HP MC的不同凝胶温度来成形。可将蘸有HPMC溶液的胶囊模子,用高于凝胶温度的热空气或热溶液进行迅速加热,将HPMC热凝于模子上,随即进行高温干燥,干透后进行脱模。也可以将胶囊模子进行预热,至HPMC凝胶温度20—3O℃以上,然后将模子插入HPMC溶液45—60秒,让HPMC热凝在模子上,然后取出模子,在75℃干燥3O分钟,然后即可脱模。

胶凝成形:

即在HPMC溶液中加入胶凝剂,利用其凝结能力,将HPMC凝成全膜。适合的胶凝剂包括合成胶(天然海藻胶、天然种子胶、植物胶、果胶、生物合成加工的纤维素材料),也可混合使用,以产生效同性能,可包括:瓜尔豆胶、角豆胶、角叉菜脑、刺云实胶、汉生胶、果胶、魔芋甘露聚糖产碱植菌多糖、出芽短梗孢糖。

这些胶的量为0.01—2.00重量%。然后可用浇铸、蘸塑及挤塑等方法制备。在成形所用HPMC溶液中,还可根据需要,加入增塑剂。

以HPMC重量计,0—40%适用的增塑剂是聚乙二醇、甘油、山梨醇、蔗糖、柠檬酸酯、甘油酯及其混合物。

着色计,以HPMC重量计,0—10%,可选自偶氮、靛系染料、铁氧化物、二氧化钛或天然色素及其混合物。

3. 中药硬胶囊制备

中药硬胶囊中的药料,除特殊规定外,一般均要求是混合均匀的细粉或颗粒。其制备方法[3]为:以中药为原料的处方中剂量小的或细料药等,可直接粉碎成细粉,过100~120目筛,混匀后填充;剂量较大者可先将部分粉性药材粉碎成细粉,余药经提取浓缩成稠膏后与细粉混匀,干燥,研细,过筛,混匀后填充;如处方中含有结晶性或提取的纯品药物时,亦应先研成细粉后再与群药细粉混匀后填充入囊。

经改进后,新的工艺方法为[4]:取处方中除细料药,待提取的中药原料之外的中药以一定的比例(通常是各单味药处方总量的1/5~1/4)粉碎成细粉, 剩下的(即各单味药处方总量的4/5~3/4) 水煮浓缩成稠膏再与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处方中细料药可直接粉碎成细粉,过100~120)目筛,对处方中需用有机溶媒提取的中药,可视细粉量多少酌情回收,

然后再与细粉混匀,制颗粒(必要时加适量75%~95%乙醇便于制粒),过20~40目筛,干燥,整粒,得硬胶囊填充药料。

两种工艺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将部分粉性药粉碎成细粉,利用含大量淀粉的药味作赋形剂,便于吸收稠浸膏;而后者则是将处方中细粒药及待提纯中药及含结晶药物之外所有药味部分粉碎成细粉,余再提取浓缩成稠膏,保证大多数药味受热与未受热机会均等,从而保证原处方组方功效。

制剂过程中,部分药味长时间加热,其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基团变化生成另外一种物质,而未受高温处理的药味仍保持饮片疗效,结果制成的半浸膏粉疗效与处方汤剂疗效有可能不同,新改进的工艺方法考虑到了这些而使大多数药味受热机会均等,从而避免疗效改变。因此,新改进的工艺方法所制备的胶囊疗效比较好。

参考文献

[1]龙晓英,房志仲等.药剂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20-224.

[2]乐晓磊.HPMC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J].纤维素醚工业,2003,11(4):20-22.

[3]曹春林.中药药剂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46-148.

[4]李克荣,王洪军.中药硬胶囊药料合理制备浅探[J].基层中药杂志,2002,16(4):46-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