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学及其产生和发展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节 教育概述⼀、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词源“教”和“育”⼆字最早出现在我国的甲⻣⽂中。

“教”字意含有⼈在执鞭示范演⼘,督促着站在旁边的孩⼦学习;“育”字则如妇⼥养育孩⼦之形。

可⻅,我国古代象形字就赋予了“教育”⼀词“示范”“培育”之义。

⼀般认为,最早将“教”“育”⼆字合起来使⽤的是孟⼦。

(⼆)教育的概念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学论》中指出,只有受过⼀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个⼈。

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即⽣活,教育即⽣⻓,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观点。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指出,教育绝⾮单纯的⽂化传递,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个⼈格⼼灵的“唤醒”过程。

教育不但要把⼈隐藏的能⼒与⾃我的本质挖掘出来,还要使之显现于⼈的有规则的社会⽣活之中,这是教育的核⼼所在。

共性:教育是培养⼈的活动,是促进⼈身⼼健康发展的过程(直接和⾸要⽬的),教育活动是顺应⼈性、社会发展之需要的。

教育的定义⼴义:⼴义的教育泛指⼀切增进⼈的知识与技能及影响⼈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如对⼈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等的培养,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通常指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种有⽬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培养⼈的活动。

含义或特征①教育是⼈类特有的⼀种社会活动。

②教育是以影响⼈的身⼼发展为直接⽬标的活动。

③教育是使⼈的身⼼向着“积极”的⽅向发展。

概念:①教育是培养⼈的⼀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化、传递⽣产经验和社会⽣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②以⼈为对象以促进⼈的发展为直接⽬的的活动都是教育。

这⾥的发展包括丰富的内涵:知识·技能·品德·性格·能⼒·兴趣·情感·意志·身体健康等等。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概念:“教育者”是⼴义教育中的概念,即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品德等⽅⾯起到教育影响作⽤的⼈,都可称为教育者。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五)加强教育学的元理论研究
元研究是对某类研究活动本身存在问题(原问 题)的研究,其目的不是增加某一学科领域的 具体知识,而是反思该学科的研究行为,如科 学哲学、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都具有元研究 的性质。
第二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教育学的地位
教育学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课程体系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所有师范生共同 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师范专业课程,为成 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奠定基础。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匠如何修理。 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 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 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 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 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时陶先 生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等在门口。
说说你的看法
“有人没有上过师范院校,却能成为一名 好教师。但是,很多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却 不一定称职。可见,教育学理论并不是成为 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对此你有什么看 法?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领会教育真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三)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四)帮助总结经验,从教育教学中研究 (五)培植教育理想,养成教育情怀 (六)为学习其他教育学知识提供理论指导
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 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 王友:“为你诚挚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 糖......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 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 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包括教育的基本规律、目的、制度、师生关系、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课外校外教育、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的主要章节。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是一种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

教育的属性是育人性,即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目的性、社会性和育人三个方面。

教育的定义可以从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两种角度来看。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是德育,即思想品德课。

个体角度上,教育等同于个体研究与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和生产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教育的普及规律、发展规律、差异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

教育的普及规律是指教育的普及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育的差异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不同于地区、不同于个体;教育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指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才。

教育制度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教育的类型、层次、阶段和课程设置等。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学生是教育实践的客体。

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知识、教育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应当具备自主研究、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五章课程课程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

课程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

第六章教学教学是教育实践的核心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0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0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新增考点1: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出来的,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共六条。

具体内容如下:(1)循序渐进。

有三个意思,即读书按一定次第,前后不要颠倒;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安排并遵守读书计划;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2)熟读精思。

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

(3)虚心涵泳。

“虚心”指虚怀若谷,静心思考,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

涵泳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4)切己体察。

读书必须身体力行,见诸行动。

(5)着紧用力。

读书要抓紧时间,反对悠悠然;读书要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

(6)居敬持志。

居敬指读书要精神专注,持志指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意志力坚持下去。

新增考点2:教育的形态从教育系统的空间特性来看,可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类型。

教育的最早独立形态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出现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产之后,学校教育形态出现最晚。

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考点1:教育的概念【常考题型:单选、判断】最早提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

最早解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做出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1)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广义的教育: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考点2:教育的属性【常考题型:单选、判断】(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历史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3)继承性—不同时期有共同点;(4)长期性—时间周期较长;(5)相对独立性—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可以“超前”或“滞后”;(6)生产性—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7)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本质1.“教育”一词的由来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一)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

(二)学校教育三要素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总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招教考试高频考点速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

招教考试高频考点速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词源(1)中国合用:“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分用:许慎在《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2)西方法国涂尔干:社会本位论思想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对教育最初的意义的解释都是:引导、引出,导出2、教育的概念(1)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含义:目的性(非偶然)、育人性(非动物,积极的非消极的)社会性(后天行为人的行为)(3)地位:质的规定、区别其他活动的根本特征。

(4)人和动物的区别:社会性,意识性(目的性)(5)其他用法过程:“我从这部电影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中的“教育制度:“教育是振兴经济的基础”中的“教育”方法:“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等拓展: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中指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有其相对稳定的质的特点:(1)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2)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3)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总之,教育是有目的地引导受教育者能动地学习与自我教育以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活动3、教育的定义①广义的教育:是指能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或者: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教育)拓展社会教育——最早出现的教育类型,最早的教育独立形态;然后是家庭教育形态,学校教育形态出现最晚。

学校教育——最具有计划性的教育;家庭教育——影响最长远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 是指学校教育. 特点: 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 广义的教育和狹义的教育的区别在于有无计划性.更狭义的教育: 是指德育 (德育为首,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2) 个体角度; 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3) 社会+个体角度: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4) 谢弗勒教育的定义规定性定义: 即作者白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话情垃中始终是同一的. 描述性定义: 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 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仕么的界定.4 教育的属性(1) 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 (本质特点, 根本特征, 与其他活动的根本区别等)(2) 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继承性. 阶级性. 长期性. 相对独立性.生产性. 民族性. 社会性. 超前性和滯后性.教育相对独立性: 育人性 (或者: 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不平衡性继承性 (内容. 方式. 理论. 经验的继承)拓展一:根本属性: 教育社会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教育的社会性:是指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进行, 而语言和文字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为人类社会所特有。

第一章第二节幼儿教育学的产生和演变

第一章第二节幼儿教育学的产生和演变

列表 比较
我国幼儿园教育机构的发展
我国近代第一所幼儿园诞生是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
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名为武昌蒙养院)在戊戌维 新运动的推来,为了满足民众变 革的要求以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创办了“湖北幼稚园“后 来,在北京,上海也相继成立了蒙养院,
夸美纽斯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欧洲近代教育理论的探索者。 生于磨坊主家庭。10岁时 父母双亡。 22岁起就担任一所文法学校的校长、 后又曾任“捷克兄弟会”
(捷克的一个民主教派.其成员多为贫苦
农民、手工业者 和小商人)的牧师和主教 。他于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被称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 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
约翰·洛克
约翰·洛克,是英国的哲学家。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刚出生的儿童
既不是善良,也不是邪恶的,
而是一块“干净的白板”, 在上面留下的是家庭,社会,
学校甚至世界的印记。洛克是欧洲第一批
教育家之一,他是第一位从幼儿的角度去 观察问题,而非只通过集体教育讨论 个别差异的教育家。
让-雅克·卢梭
.陈鹤琴 1892-1982 年,于 1923 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
幼儿教育实验 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 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 民化、科学化的幼儿 教育道路。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
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因创办了世界上第 一个幼儿园而被 誉为“幼儿园之父” 。他出身于一个乡村牧师家庭,自幼丧母, 继母对 他虐待、苛刻,他的童年很不幸,也没受过严格的教育。中学毕业后从 事过几年林业工作。1799 年进入耶拿大学两年后又因贫困而失学。此后 他 一边工作一边自学。1805 年他受聘担任一所学校的教师,从此开始 了他的教育生涯。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因采用特殊的教育方法进行了举 世闻名的教育实验并取得了教育的奇迹而被誉为 20 世纪初的“幼儿园改 革家” 。这套特殊的教育方法就是至今仍风靡全球的“蒙台梭利 “ 教育 法” 她还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她还 去罗马大学附属医院里做一名精神病学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 弱 智儿童。1870 年 8 月 31 日玛利亚 ·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地 区 的基亚拉瓦莱小镇。父亲是一个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 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 女的蒙 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 自律、自 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0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0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水乎提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步分离,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国家机器产生。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

有的人把阶级性看作是教育的本质,也有人把生产性看作是教育的本质,这些都是偏颇的认识。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2)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继承性。

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4)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的长期性是指无论从一个教育活动的完成,还是一个个体的教育生长,其时间周期都比较长。

(5)相对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此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而存在教育超前或滞后的现象。

(小学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小学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 研究对象
所谓规律,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教育规律,是指是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 性的必然联系。 • 教育规律是客观的,是教育活动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教育活 动发展的必然性,它存在于教育客观过程之中,这种教育客观过程中 的规律性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办 事。如果仅凭主观热情,盲目地蛮干,不但不能提高教育质量、迅速 发展教育事业,反而会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 我国的教育实践经验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我 们的教育事业就顺利地得到发展,教育工作就能取得很好的成效。否 则,就会遭受挫折,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人。 相传他培养弟子达3000人,其中身通六艺者达72人。他还编订了《诗》、 《书》、《礼》、《易》、《春秋》等文化典籍,并以其为教材教育弟子。 其言论在他去世后,又被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而成《论语》一书(其中 也记载了孔子部分弟子的言行),为儒家经典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 资料。该书对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 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都有重要介绍。
小学教育基础
主讲教师:*** ***
目录
A
第一编 教育基本理论
B
C
第二编 教师论 第三编 课程与教学论
D
E
第四编 德育论
第五编 班级管理与课外活动
F
第六编 教育法
第一章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价值及学习方法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第一章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第一章

---------------------------------------------------------------最新资料推荐------------------------------------------------------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第一章第一章教育及其发展一、什么是教育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前苏联)苏霍姆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古,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一、教育的含义(一)从教育的词源看甲骨文中的教育《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教育的含义(一)从教育的词源看英语、法语、德语中的教育一词,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该名词是由动词educere 转换来的,其前缀e有出的意味,词根ducare的意思是引导,合为引出。

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一、教育的含义(二)从教育1 / 10的起源看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神话起源论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用权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从于神。

评价:教育神话起源论,仅仅是在没有正确认识自然之前对自然界发生现象的一种解释,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这也仅仅是美丽的神话。

生物起源论认为,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教育现象就已存在,人类的教育活动根植于人的生物本性;人类出现之后,继承了动物早已形成的教育形式,只不过对这种形式不断改善,使之更加复杂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形式没有本质差异,像老猫教小猫抓老鼠,老虎教虎子捕猎小动物,母鸡教小鸡觅食等与人类教育后代一样,都属于教育现象。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发展历程讲解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发展历程讲解
n 中国玄奘, 根据个人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 详尽的介绍了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人文,历 史、地理
n 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广泛的介绍东 方文化,开创了欧洲认识东方文化的新时期。
n 认识:
n 比较教育很早就存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 之中,对教育起积极作用
n 古典教育的终结是旧教育消失促使新教 育产生的必然结果。
n 20世纪70年代:开展教育战略研究,倡 导以社会整体进化为特征的宏观立体性 教育战略决策
n 打破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后又实现了多样 化的统一性,促进教育与经济的互动。
2 比较教育学科时代创新 以科技为主、教 育科研与生产相推动的现代教育体系。
n 美国:学习德国创建适应美国经济发展 的高等教育,如 颁布《增地学院法》,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n 德国:建立系统的中等教育体系,实行 分流型的三类中学教育体制。
n 因素分析法的比较特征
1 适应多元教育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改革 服务
20世纪70年代后教育的转型,刺激了比较 教育的发展,
特点:
研究的领域大大拓宽,
学科方法论有重大发展,提出了更为严 谨的学科研究方法
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比较教育学术派别和 理论体系
n 变通性教育策略的形成
1 因素分析法框架的困境 局限:不能从分析达到对整体的把握和对
规律的洞察,重视数量但难以从总体发 展的模式上指导数量的发展
育为重点的“现代化运动”
(三)因素分析法面临的时代嬗变
1 因素分析法过于追求具体教育发展指标,不能 解决教育发挥协调战后社会迅速发展与旧体 制对立的作用。
2 因数分析法由于缺乏把握宏观教育发展的整体 功能,难以回应战后世界教育现代化提出的 新任务。
3 因素分析法受偏重具体教育数量指标的局限, 对长远教育发展缺乏统筹力。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7/10/2014
30
• 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 “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 枪、下棋、吟诗。 • 欧洲封建社会的僧侣教育和骑士教育都脱离生产 劳动,为封建地主统治阶级服务。
7/10/2014
31
4.资本主义教育
• 14世纪以后,欧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并很快发展 起来,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谋取他们的经济利益 和政治地位,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旗帜, 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创造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 复兴运动。这场运动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 性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 平等反对等级观念,重视现实生活,肯定现实生 活的幸福和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对当时和后世 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新的文化和世界观 被称为“人文主义”。
• 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 •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10/2014
25
2)西方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
•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 的教育体系。 • 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 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 教育目的: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 和商人。 • 教育内容:三艺(哲学、文法、修辞)
7/10/2014
10
• (三)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中介) • 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沟通作 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 • 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
7/10/2014
11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 相互独立、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教育 活动系统;
7/10/2014
38
樊迟问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3.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增加↑ ←多样化→
3. 学前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出现
二、学前教育在近现代的发展—福禄培尔
❖ 幼儿园之父 ❖ 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
▪ kindergarten儿童的花园
福禄培尔 (1782—1852)
德国教育家 “幼儿园之父”
二、学前教育在近现代的发展—福禄培尔
❖第一个阐明游戏价值的人 ▪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 ▪ 为儿童专门设计的一套玩具— —恩物
福禄培尔 (1782—1852)
德国教育家 “幼儿园之父”
德国布兰肯堡 福禄培尔创办的第一所幼儿园
“保姆养成所”“游戏与作业教育所” 1837年 ,儿童的花园 1840年 ,幼儿园
二、学前教育在近现代的发展—福禄培尔
➢ 幼儿自我发展原理
❖ 尊重儿童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
➢ 第一个阐明游戏价值的人
第一章 学前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学前教育在近现代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Q1:最初的学前教育出现在什么时候?
A1: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学前教育。
❖Q2:家庭教育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 A、知觉教育 B、智力教育 ▪ C、感觉教育 D、思维教育
❖ 4.蒙台梭利说:“我的教学法就是要培养和保护儿童 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以下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要 点归纳中,反映了这句话中所表达观念的是( ) ▪ A、儿童自我学习之法则 ▪ B、重视环境教育的作用 ▪ C、重视感觉教育
练一练
❖ 多选
福禄培尔
➢ 亲子教育
(1782—1852) ❖ 父母多给孩子爱的教育

第一章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

第一章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

孔子,(公元前551年9
月28日——公元前
479年4月11日)名 丘,字仲尼,春秋晚 期鲁国陬邑(今山东 曲阜县)人。中国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 孔子思想的精髓,即:以“仁”为核心,以“礼” 为形式,重在修身。孔子一生主要从事私人讲学, 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之称。他在教育上 主张实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 知之” 等,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树立了继往开来 的丰碑。
Company Logo
❖孟子 (前372年-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 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县)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 孟子主张性本善,即人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他 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学问之道无 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认为人有“四心”;他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 培养的最高目标是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 人从“现实世界”走向“理想世界”的重要途径
是教育。
Company Logo
❖ 《理想国》中国家化的教育思想 理想国家的建立和稳定依赖于教育,教育是建
立理想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教育应 由国家负责,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应受到国家的严 格控制;国家的教育应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 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我们应当重视 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 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 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 ❖ 揭示教育规律 ❖ 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 以及因材施教。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我们的教育把学生当成物,而不是有自由意志、有丰富敏感的 内心和有独特判断需要与能力的活的人。肖川博士认为,超强 社会 化的消极后果,一是消除独特性,压抑创造性,进而泯灭个性,使人 变得平庸、卑琐、谨慎和盲从,缺乏冒险、开拓、创新 的意识和能 力,缺乏责任承担能力;二是造成人格的分裂,使人具有以掩饰真实 的自我为代价的过强的“社会适应力”,造成言 不由衷,表里不一。 某教育家曾极为尖刻地疾呼: “教育不把人训练成废物就不收场!” 当然,笔者坚信中国教育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和宝贵的经验,但也绝 非无懈可击。 最有资格比较中西方教育的人应该是那些在中西方生活多 年、 有着丰富感性体验并熟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们。他们仔细比 较中美两国的教育,得出这样的认识与判断:中国教育更强调把孩子 培养成现实社会的价值趋向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具有强大的社会功利 性,而缺乏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美国教育更强调按照孩子自我固有的 兴趣、爱好,甚至能力倾向,把被教育者培养和发展成对个人和社会 而言均具有最大和最好可能利益的人。
3、研究范围
教育学与教育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 生 教 师 课 程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德 育 学生评价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
教育实践理论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问题的选择、教育研究热点领 域及教育研究方法等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教综知识梳理

教综知识梳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及其产生和发展教育的概述:教育的词源:孟子在《孟子·尽心上》最早提出,东汉许慎最早解释。

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思想与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计划,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

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教育措施。

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和学的方式方法,也包括开展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手段。

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即教育质的规定性,指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a.永恒性。

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b.阶级性。

但阶级性并不是教育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特征。

C.历史性。

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历史形态、特征。

d.继承性。

后一时期是对前一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e.长期性。

F.生产性。

G.民族性。

H.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功能:1.按作用对象分:个体和社会功能。

2.按作用的方向分:正向和负向功能。

正向:教育有助于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消极影响和作用。

3.按作用呈现形式: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

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沛能·西(英)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美)4.劳动起源说: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独立的形态。

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没有专门的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内容和场所。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3、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4、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

5、从个人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or教育媒介or教育措施。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作用)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孟禄)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没有把握教育目的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经典语录
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常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二、教育学的创立
(一)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二)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三)教育学创立的过程
(一)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大学》经典语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 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不同观点 (二)同观点
1. 教育现象; 2. 教育规律; 3. 教育事实;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 规律的科学。
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1. 揭示教育规律 2.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3.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其演化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其演化
1. pedagogue---pedagogy---education----educology 2. pedagogue---Padagogik---Erziehungswissenschaft 3. 教育学---教育科学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方法 (“产婆术”)
柏拉图(前427—前347)
阿卡德米学园 国家管理教育 最早提出胎教的人
柏 拉 图 和
他 的 学 生
在 阿 加 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吕克昂学园 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划分教育阶段 "和谐发展"的教育实践
教师的地位、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及其程序等 诸多问题,提出了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因材 施教、循循善诱、不陵节而施、禁于未发、长 善救失、藏息相辅、教学相长、尊师重道等一 系列教育、教学的主张和原则等等。
《学记》经典语录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就贤 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 成俗;其必由学乎。
2. 中国历史上“教育学”概念的出现与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学”是从日文转译而来的, 时间大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
1901王国维《教育学》刊登在《教育世界》译自 日本应花铣三郎讲述的《教育学》。
1902京师大学堂设师范馆并开始讲授教育学。 1909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教科书和中国图
书公司出版的《教育史》作为师范学校教科书发 行。 1929杨贤江《新教育大纲》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 育学著作。
3. 当今中国的教育学,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含义:
一是作为所有教育科学门类的总称,与哲学、经 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等并列;二是指各师 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 也称教育概论、教育原理或教育学原理等;三是 指作为一门课程教材的教育学用书。
1. 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 2. 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
的奠定; 3. 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
(二)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1. 对象——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 2. 概念和范畴——形成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
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体系。 3. 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 结果——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出现了系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 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 终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论语》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三人行 必有我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论语》经典语录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昆体良(35-96)
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雄辩家的培养 西方最早的教授法家 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
中国:
《学记》 《论语》 《孟子》 《老子》 《庄子》 《中庸》 《大学》 《四书集注》
《学记》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 。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
教育学的三层含义 1. 作为一种教材的教育学 2. 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 3. 作为一种学科门类的教育学
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的认识
1. 西方国家中“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西方国家的“教育学”(英 语为pedagogy,法语为pedagogy,德语为 pedagogik)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 (教仆)一词,意思是照看、管理和教养儿童的 方法。 19世纪末,英语国家的人们开始用“education” 和“educology”取代“pedagogy”。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孟子》经典语录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二节 教育学的创立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二、教育学的创立 二、教育学的发展 四、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
一、教育学的萌芽
(一)教育学萌芽时期的特征
以习俗的认识为主 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 没有专门的教育学语言 有关教育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
(二)人类早期的教育智慧
西方:
苏格拉底 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