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卷的变化与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卷的变化与启示
作为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山东省今年的高考开始实行“3+3”模式,历史等六个等级考科目也开始自主命题。
尽管如此,作为高考科目的命题,在“一核四层四翼”的考查宗旨和原则方面,山东卷肯定要与全国卷保持一致,但在试卷类型、试卷结构、材料选用、问题设计、能力考查等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
这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值得关注。
一、值得关注的四个变化
山东省一直走在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前沿。
2004年,是首批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四个试验省区之一,高考方案实行“3+X+1”模式,自主命题始于2007年高考。
从2016年开始,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使用全国卷。
在延续九年的自主命题过程中,历史学科的命题逐渐形成“鲁派风格”。
2017年,继上海和浙江之后,山东成为第二批实施新高考方案的省份,2020年再度进行自主命题。
由于时代背景和高考方案已经变化,因此,原来的“鲁派风格”也必然会跟进改革,其中值得关注的变化很多,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试卷结构的变化:
不管是2007年后的山东卷,还是2016年后的全国卷,历史学科的高考都是文科综合形式。
但是,今年实行的新高考方案,历史等六个等级考科目都采取单科卷的形式。
尽管卷面总分还是100分,但考试时间由原来的平均50分钟变为90分钟,因此相应带来很多变化。
2020年历史全国Ⅰ卷与山东卷的试卷结构比较
2.选修内容的变化:
就山东而言,2007年后的山东卷和2016年后的全国卷,历史必修和选修模块都是单独
命题,选修内容以“三选一”的选做题形式出现。
但是,山东卷和全国卷命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全国卷一直坚持脱离教材的方式,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都不在教材上,因此命题有较大的自由空间,这一做法也逐渐被一线师生认可,形成惯例。
但是,山东卷一直保持依托教材的做法,因此命题的空间日趋狭窄,最后走进“死胡同”。
因为,一线师生可以摸排近年考查的知识点,逐渐找到命题规律和考查趋势。
当时,北京卷和天津卷取消选做题、把选修内容融入必修内容的做法,曾经要成为山东命题的改革方向。
但是,2016年山东采用全国卷以后,这一计划没有实施。
今年,山东再度进行自主命题,这一改革计划终于落实:试卷不再分必做题和选做题,选修模块的考查均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其中第4题考查“改革模块”的王安石变法,第12题、14题考查“战争与和平模块”的一战和二战的相关内容,分值共9分,比全国卷的15分少6分,赋分比例明显下降。
3.命题材料的丰富:
近年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已经是高考命题的常态。
但是,由于地域方面的综合因素,高考命题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风格,如庄重大气的“京派风格”,灵活精致的“海派风格”等等。
基于此前九年自主命题的经验、四年全国卷的沉淀反思,山东卷今年重出江湖,全新登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中,丰富多彩的命题材料和情境创设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亮点。
相比较而言,全国Ⅰ卷共计17道试题,采用了1幅图片、2个表格,基本以文字材料为主;山东卷共计19道试题,采用了7幅图片、3个表格。
此外,第18题采用的材料是“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形式新颖简短,语言通俗易懂,甚至还有令大家会心一笑的几个错别字,非常生活化,十分接地气。
4.能力考查的开放:
选择题主观化、材料题自主化,突出问题意识,重点考查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等能力,目前已成为高考命题的新常态。
在全国Ⅰ卷中,以第42题为代表的开放性论证题不仅是高考命题的试验田,更是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风向标,近年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
这一命题趋势,在今年的山东卷中有较为充分的体现,特别是非选择题创新力度很大,亮点不少,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在山东卷的四道非选择题中,第17、18、19题这三道题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开放性论证题的考查特点。
下面,重点说一下设问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开放性。
在问题设计方面,第17题的要求是“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第18题的要求是“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从设问形式看,这和全国卷的第42题非常相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19题第一小题的创新色彩尤其明显:“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
”并且,在题后跟进提出明确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在参考答案方面,以上三道试题都没有统一明确的论述,而只是提供了作答的基本角度,强调主题和观点要明确,逻辑要清晰,这就为考生提供了较大的个性化思维空间,体现出鲜明的开放性。
同时,试题的立意方面也有亮点,如第17题,在谋求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强调少年的责任与担当;第18题,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以改革亲历者的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笔记为切入点,梳理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的历程,突出第一手史料的史料价值,落实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无论是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还是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其教学导向都是值得肯定的。
二、需要思考的四个启示
1.关于试卷结构和教学内容:
近年来,由于全国卷的日渐成熟和稳定,以及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高考备考的经验也不断深入,在试卷的结构、考点的分布、答题的规范等方面,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科学的复习思路和教学策略,例如“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在高考前发表的深圳七中关于12道选择题命题规律的分析就很好;再如,大家熟知的,在必做题的考点和赋分比例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的呈现三足鼎立的特点就比较客观,也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但是,我们也需要知道,高考命题是有一定随机性的,有时会出现一些微调,特别是非选择题是命题的重点,命题过程中,这些大题确定后要与选择题的考点进行平衡,才能有较为合理的覆盖率。
例如全国Ⅰ卷中世界史的四道选择题,尽管2014-2019年都是古代史1道、近代史1道、现代史2道,但是今年却是近代史2道、现代史1道;再如,中国古代史的4道题一般是先秦、秦汉、唐宋、明清时期各1道,但是今年却没有秦汉时期的,第25、26题都是唐宋时期的;再如,今年中国古代史内容仍占28分,但是中国近现代史却占41分,而世界史只有16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三个板块、三足鼎立”的格局。
山东卷也是如此。
为了平稳过渡,山东在高考之前组织过两次模拟考试,其试卷结构两次是不一样的。
当然,第二次模拟卷是基于广泛调研和信息反馈而做出的相应调整,但是高
考卷与二模卷的考点分布差别也很大。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根据非选题的考点变化,2021年山东卷选择题的考点分布,也会与今年有较大不同。
因此,我们就要明确,高考的命题规律一定有,一定也可以总结分析,一定对教学有指导意义,但是不能过于迷信,不能过于拘泥,不能搞本本主义。
严格落实课程标准,切实落实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制胜法宝。
2.关于选修内容的教学:
目前的高二年级,是学习必修模块、选修模块的最后一级;2021年山东卷高考也是选修内容考查的最后一年;2022年高考,将完成“三新一旧”的过渡期,实现新高考方案、新课程改革的并轨,统编版教材将正式进入高考的等级考范围。
作为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暑假开学后的新高三在选修内容的教学时,可以从今年的山东卷得到启发:一是选修内容整体比例下降,从全国卷的15分降至9分。
因此,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可以适当缩减一些。
二是不能太拘泥于今年的考卷结构,今年选修内容的考查只有三个选择题,但不排除明年会融合在非选择题之中,毕竟非选择题有四道,内容选择和命题实验的空间相对较大,这一点可以参考北京卷和天津卷。
3.关于命题材料的问题:
其实,这不是一个新的挑战,只是一个新的趋势。
因为,近二十年以来,高考命题都是“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并且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已是“清一色”的材料题了,大家对此并不陌生,在课堂教学和日常训练之中都已习惯。
只是,今年山东卷的命题材料比较丰富,新颖活泼,这给我们的启示也很清楚: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要尽量实现史料类型的多样化,如图片类、表格类、文字类的史料,要分类进行训练,并跟进整理和总结规律,形成规范的思路和答题规范。
4.关于思维开放的问题:
这是一个新趋势,更是一个新挑战。
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日常教学都习惯围着课本转。
尽管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都已耳熟能详,但是很少能“跳出课本看课本”,基本的教学程序还是复习课本、落实课本,即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很多史料,但是史料的类型相对单一,基本都是课本注释性质的,其思维方式仍是封闭式的、一元化的,这已经不能适应新高考的命题趋势!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当中,我们的努力方向是:一要有“换个角度看历史”的明确意识,二要尽量多选不同观点的史料,对史料展开多元的理解,注重提升学生多元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以不同的视角去组织教学。
最后,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今年的山东卷。
作为新高考方案实施和自主命题的第一年,由
于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原因,今年山东卷也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这是在所难免的。
特别是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被考懵,反对意见、批评意见一时比较集中,例如吐槽考语文的倾向、严重脱离教材、选择题找不出正确选项、恶意挖坑太多等等。
但是,等第二天大家看到真题后,感觉远没有网络上、学生们说的那么不堪。
客观地讲,与全国卷相比,山东卷的命题技术还是有一些差距的,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向、创新性上还不够成熟;在“以史育人、增强立德树人时代气息”方面,不如全国卷那么主题鲜明、亲切自然;在开放性论证题方面,尽管形式和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在思维的开放性上还有很多限制,实际的开放空间还不够充分等等。
但是,瑕不掩瑜,作为自主命题的新起点,今年的山东卷毕竟开始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在命题改革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对高中历史教学还是具有很好的教学导向。
有道是: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