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一、物质的构成与组成12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关键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标准,并将分类系统化,从整体上掌握彼此的归属和特征。
2.几组概念比较(1)混合物与纯净物。
区别: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只由一种分子构成),性质确定,有固定的熔点、沸点、密度等;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由分子构成的混合物,分子不止一种),无固定的熔点、沸点,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2)单质与化合物。
区别: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氦气、铁、铜等;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
联系:单质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都由一种物质组成。
某些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化合生成化合物,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成单质。
(3)无机物与有机物。
区别:组成上,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含碳化合物属于无机物外,无机物一般都不含碳元素,而有机物必含碳元素;性质上,无机物与有机物往往有较大的差异。
联系: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两大类,一定条件下,两者可相互转化。
三、化学式的确定要想写出某物质的化学式必须知道两个量:一是元素的种类,二是原子个数比。
确定化学式的一般方法有(或化学式确定的题型):1.由化合价原则确定化学式:正价左、负价右,将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约最简后,将其交叉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下角。
2.由元素质量比确定原子个数比,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化学式。
3.由化学方程式或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原子个数,确定化学式。
4.由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大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据化合价来确定化学式。
四、元素化合价判断的方法化合价判断的原则是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常见的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方法:1.根据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2.根据根(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求其中某一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教学讲义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教学讲义一、物质的组成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01离子构成的。
①元素:具有□02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原子是□0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04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06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07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4)同素异形体二、物质的分类1.常见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2.分散系(1)概念:□05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3)三种分散系比较(4)胶体的性质及应用①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27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②聚沉a.概念:使胶体粒子聚集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b.方法:加入□28电解质溶液、加热、搅拌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
c.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
③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29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
④渗析胶体粒子□30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应用:提纯胶体;血液透析。
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
2.化学反应的分类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指明错因。
(1)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的原子。
(×)错因: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种类不变。
“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表示”教学设计说明
“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表示”教学设计说明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现在与各位评委老师进行交流的是《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表示》教学设计说明。
《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表示》本节内容的复习,是学生在复习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两个专题之后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表示方法进行的归纳、总结和复习。
通过前面两个专题的复习,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些化学基本观念——物质组成的元素观、物质分类观和构成物质的微粒观。
知道物质的多样性和造成物质多样性的原因,知道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并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本节课重点学习如何从宏观的角度描述和表示物质的组成,如何从微观的角度描述和表示物质的构成,帮助学生建立起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间内在联系的思维方式。
为顺利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设计始终围绕重点、难点和核心内容,通过问题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归纳总结、课堂检测、巩固练习等学习方式,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单元知识网络,了解学情。
本教学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复习的重点知识,对本单元知识形成系统的网络,了解学情,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本单元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促进学生对“元素观、微粒观、物质分类观”等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的宏观组成、微观构成和化学符号间内在联系的思维方式。
二、依据课标,设计学习目标。
人生没有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前进的动力,学习更是如此。
为实现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达到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的目的,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制定学习目标。
并把“掌握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用化学符号表示构成物质微粒的方法,建立起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间内在联系的思维方式。
”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核心内容。
三、依据学情和学习目标,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从宏观上讲:物质由元素组成。
概念:具有相同数(即数)的同一类原子(包括单核离子)的总称存在形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称游离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称化合态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多是个(氦为个),化学性质分类:金属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较易电子,形成离子。
非金属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较易电子,形成离子。
表示方法:元素符号(记住常见的26种元素符号)1.不同的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决定的。
3.地壳中含量在前四位的元素: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5.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6.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7.形成气体单质最轻的元素8.形成单质熔点最高的元素二.从微观上讲: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概念:保持物质的的最小粒子基本性质:①②③④表示方法:化学式构成的物质多数非金属单质(如、等)1.分子共价化合物(如、等)相对分子质量定义:总和气体扩散、液体挥发、物质溶解的原因:解释现象物质的三态变化、气体体积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原因:一般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运用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构成的物质混合物:构成的物质概念:中的最小粒子基本性质:①②原子核①元素种类由原子的决定构成②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决定 2. 原子③元素的化合价由原子决定表示方法:元素符号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所有的金属单质(如、等)稀有气体(如、等)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所得的数值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单位:或。
阳离子(带电)==3.离子=阴离子电荷数== -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如、等)[自主检测]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60B、O2C、HD、Cu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A、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B、酒香不怕巷子深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4.下列方框中,符合2N2的意义的示意图是……………………………()A B C D5.下列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6.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B、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个分子“散步”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D、这种分子组成物质是一种单质7.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维生素C不属于氧化物B、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6:1:12C、每个维生素C分子中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D、青少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补维生素C,切忌偏食二、填空题:8.描述下列符号的意义:2H +_____________ SO 42-_____________ 3NH 3_____________462O S Na _____________ Al 3+_____________ 3Cl_____________ 9.目前我国某些水域中的“水华”现象,其原因是水中某些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疯狂生长:⑴某种藻类的主要化学成份为C 106H 263O 110N 16P 成分中C 、N 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你认为导致藻类疯长的营养元素有___________。
高一化学物质的组成知识点
高一化学物质的组成知识点在高一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组成,这是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物质的组成主要包括化学元素和化学化合物两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质组成的相关知识点。
一、化学元素的组成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一类原子组成,每一类原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8种,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化学元素的组成可以用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来表示,通常使用元素符号来代表化学元素。
化学元素符号是一种简化的表示方法,通常使用元素的拉丁名字的缩写来表示。
例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氢元素的符号为H,铁元素的符号为Fe等等。
通过化学元素的符号,我们可以方便地表达元素的存在和反应。
二、化学化合物的组成化学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纯物质。
化学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得到或分解得到。
化学化合物的组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1. 分子式分子式是用元素符号和下标来表示化学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数量比例。
在分子式中,元素符号的下标表示该元素在化学化合物中的原子数目。
例如,水的分子式为H2O,表示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2. 结构式结构式是用化学键来表示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
化学键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等。
结构式可以直观地表达化学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键的类型。
例如,甲烷的结构式为CH4,表示四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与一个碳原子相连接。
三、化学反应和物质组成的关系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它导致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
化学反应中,化学元素和化学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是通过原子的重新排列和化学键的重新组合来实现的。
化学反应可以根据物质组成的变化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化学平衡等。
1.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在合成反应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化学物质。
例如,2H2 + O2 → 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初中化学物质的构成
初中化学物质的构成
物质的构成指的是物质由哪些更基本的粒子组成。
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不同,物质的构成也有所不同。
1.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元素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分解的物质,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例如氢、氧、碳等。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分解成不同的元素。
例如水(H2O)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以物理方式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
混合物的组成可以是不固定的,各组分可以保持各自的性质和特征。
例如空气就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总结起来,物质的构成可以是单一元素的原子,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合物,以及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不同的构成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的构成 说课稿
41物质的构成说课稿标题:41物质的构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深入探讨“物质的构成”这一重要主题。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提醒大家,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是基于课本知识,并尝试通过互动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它。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导入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导入今天的主题。
请看这个装满水的玻璃杯,我将加入一小粒食盐,你们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让我们看到了物质的构成。
那么,是什么使得食盐能够溶解在水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物质构成。
二、新课导入1、物质构成的介绍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元;而离子则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带电粒子。
2、物质构成的表示方法物质的构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化学式可以告诉我们一个分子由哪些原子组成,也可以表示出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
例如,食盐的化学式是NaCl,它告诉我们每个食盐分子由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组成。
3、物质构成与性质的关系物质的构成决定了它的性质。
例如,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由于它们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大相径庭。
石墨是软的,而金刚石则是硬的。
三、物质的构成与分类1、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水、食盐、氧气等。
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泥水等。
2、分子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分子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蔗糖等。
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如食盐、氢氧化钠等。
四、巩固与拓展1、生活中的例子让我们来看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以更好地理解物质构成的概念。
例如,我们每天喝的水,它的化学式是H2O,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再比如,我们吃的面包,它是由小麦粉、水、酵母等构成的,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物质。
但实际上,面包还包含了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如盐、糖等。
化学常识: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化学常识: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化学常识: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一、化学常识:高中化学百科知识点: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⒈ 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 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二、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高中化学百科知识点: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基”、“根”、“碳正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2)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基本粒子。
(3)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4)原子的概念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哲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
目前人类对原子结构的“HSO3—”亚硫酸氢根离子,它们各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根”与“基”的区别在于是否带电荷。
“根”与“基”的电子式也不同。
如羟基—OH的电子式为,甲基的电子式为,而氢氧根OH-的电子式为,甲基正离子CH3的电子式为。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课件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课件一、引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是化学科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
通过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本课件将系统地介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相关知识,并提供实例加深理解。
二、物质的组成1. 基本粒子1.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1.2 元素:一种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1.3 分子:由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成对结合而形成的物质单位。
2. 化学式2.1 组成式: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化合物或分子的组成。
2.2 结构式:用线条和原子符号表示分子的结构和键的连接方式。
三、物质的结构1. 四种基本结构类型1.1 离子晶体: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晶体。
1.2 共价晶体:由共价键连接的原子或分子形成的晶体。
1.3 金属晶体:由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结合而形成的晶体。
1.4 分子晶体:由分子通过共享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晶体。
2. 晶格结构2.1 立方晶系:晶体中的原子或离子排列成正方体的结构。
2.2 六方晶系:晶体中的原子或离子排列成六边形的结构。
2.3 斜方晶系:晶体中的原子或离子排列成长方形的结构。
2.4 其他晶系:包括三斜晶系、四方晶系和六斜晶系。
四、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关系1. 物质性质1.1 化学性质:与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结构有关,包括化学反应的性质。
1.2 物理性质:与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结构无关,包括物质的颜色、形状、密度等。
2. 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1 分子形状:分子的几何形状影响分子的性质,如极性与非极性。
2.2 结晶结构:晶体的结构影响晶体的性质,如硬度、熔点等。
五、实例分析1. NaCl的组成与结构1.1 基本粒子:钠离子(Na+),氯离子(Cl-)。
1.2 化学式:NaCl。
1.3 结构类型:离子晶体。
1.4 结构示意图:图示Na+与Cl-的排列方式。
2. H2O的组成与结构2.1 基本粒子:氧原子(O),氢原子(H)。
中考化学备战 如何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素材
如何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一、理顺关系即理顺物质(指纯净物,下同)、元素、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这是正确描述物质组成和构成的提前。
下图较好的概括了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
由图可知: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如水、蔗糖等;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铁、氖气、碳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氯化钠、氯化钾等。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5.原子和离子之间可以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
6.物质、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分子、原子和离子属于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二、掌握方法1.物质组成的描述从宏观角度看,物质的组成应用元素来描述,说明该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铁由铁元素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不能说"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二个氧元素组成的。
"2.物质构成的描述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的构成应用分子、原子或离子来描述,说明物质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形成过程先由原子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不能直接说该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不能说"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只能说"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分子构成的描述从微观角度看,分子的构成只能用原子来描述,说明该分子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
如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分子、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在描述分子的构成时,要注意将个数与个数相对应,即当指明分子的个数时,构成分子的原子也必须指明个数;当未指明分子个数时,构成分子的原子也不指明个数。
如:可以说"氮分子由氮原子构成"、"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但不能说"1个氮分子由氮原子构成"、"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小学五年级科学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小学五年级科学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科学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事物,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基础。
在小学五年级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本文将介绍科学物质的组成以及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
一、科学物质的组成科学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
微粒分为原子和分子两种。
原子是最小的、无法再分的微粒,它们构成了所有物质。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微粒,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原子和分子组成。
二、物质的性质1.固体的性质固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有硬度、形状和质量等性质。
例如,钢铁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它具有硬度大、形状稳定、质量较重的特点。
此外,固体还具有不可压缩性和可保持形状的性质。
2.液体的性质液体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气体之间的物质状态,它具有流动性和不可压缩性。
水是一种常见的液体,它可以流动且不可压缩。
此外,液体还具有所谓的“到处都是”性质,即液体可以填满容器的所有部分。
3.气体的性质气体是一种无定形的物质状态,具有无固定形状和无定形体积等性质。
空气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它具有可压缩性、可扩散性和可膨胀性等特点。
与固体和液体不同,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较远,能够自由运动。
4.物质的燃烧性燃烧性是物质的一种重要性质。
可燃物质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产生火焰和热量,释放出能量。
例如,木材是一种可燃物质,当受热或遇到明火时就会燃烧。
5.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是物质的溶解能力。
一些物质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溶解于水或其他溶剂中,形成溶液。
例如,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溶液。
6.物质的导电性导电性是物质的导电能力。
金属是一种良好的导电体,可以将电流迅速传递。
非金属物质的导电性较差,不能有效地传导电流。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科学物质的组成由原子和分子构成。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原子和分子组合形成。
物质还有不同的性质,如固体的硬度、形状和质量,液体的流动性和不可压缩性,气体的无固定形状和无定形体积等。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总结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概念讲解与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总结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概念讲解与案例分析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变化规律。
在高中教学中,化学的学习是学生对世界认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概念进行详细讲解,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探讨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优化。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概念讲解1. 物质的组成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它由元素组成。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
化学中常见的元素有氧、氢、碳、氮等。
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类。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 物质的结构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
无机物是指不含有机物质的物质,如金属、无机酸、无机盐等;有机物是指含有碳的物质,通常与生物有关,如葡萄糖、脂肪酸等。
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和用途。
无机物的结构较为简单,如金属具有金属结构,非金属则有离子结构、共价结构等。
有机物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碳原子与其他元素原子形成的键可以是单键、双键或三键。
二、案例分析: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优化1. 引入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可以针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概念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亲自动手,观察物质变化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通过分解水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水由氢和氧构成的结构,进一步认识到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2. 结合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案例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饮料中的成分,了解其中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从而认识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实际案例,如药物的组成、塑料的结构等,加深学生对物质组成与结构的理解。
3. 培养实践能力化学实践能力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关键。
化学教案: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化学教案: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一、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所组成。
要正确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对于化学科学的学习十分重要。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二、物质的组成1. 原子的发现和相关概念在化学的发展历史中,原子学说的提出是至关重要的里程碑。
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即物质构成的基本单位。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绘一些重要的实验装置,如托马斯·托马森的阴极射线管实验和卢瑟福的散射实验,以了解原子的发现历程。
2. 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在认识物质的组成中,学生还需要理解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区别。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
通过对不同元素和化合物的实际例子进行观察和讨论,学生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3.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类物质的颗粒混合而成的物质。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过滤、蒸发、沉淀等。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加强对物质组成的理解。
三、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形状、颜色、硬度、熔点、沸点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了解如何通过这些性质来鉴别和区分不同的物质。
引导学生进行物质性质的实验,让他们亲自观察和记录数据,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2.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观察物质的燃烧性、酸碱性、氧化性等,来判断和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思维能力。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各种变化,包括物态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或其他条件下的状态变化以及化学反应的特征。
通过示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从化学角度理解物质的组成——物质构成奥秘化学教案探究
从化学角度理解物质的组成——物质构成奥秘化学教案探究教案章节一:物质与元素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元素的概念和特性。
3. 理解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 元素的概念和特性。
3. 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物质的日常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特征。
2. 通过讨论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物质。
3. 介绍元素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元素的原子结构。
4. 分析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物质由元素组成。
教案章节二:原子与分子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结构和组成。
2. 掌握分子的概念和特性。
3. 了解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原子的结构。
2. 分子的概念和特性。
3. 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1. 通过模型和图片,展示原子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原子核和电子。
2. 引入分子的概念,讨论分子的特性,如大小、运动和相互作用。
3. 分析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分子由原子组成。
教案章节三:离子与化合价教学目标:1. 掌握离子的概念和形成。
2. 了解化合价的概念和计算。
3. 理解离子和化合价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离子的概念和形成。
2. 化合价的概念和计算。
3. 离子和化合价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离子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引入化合价的概念,解释化合价的计算方法。
3. 分析离子和化合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化合价对离子化合物的影响。
教案章节四:化学键与晶体结构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
3. 了解化学键和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
2. 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
3. 化学键和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1. 介绍化学键的概念,讨论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如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通过模型和图片,展示不同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如立方体、六方晶体和正方晶体。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物质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
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等等,都是物质。
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元素是宏观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无数量名词,因此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组成时不使用数量词,即使用元素概念时“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如五氧化二磷不能说成是由二个磷元素和五个氧元素组成的,只能说五氧化二磷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如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物质的构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在分别用它们描述物质的构成时,不同粒子的描述不同的。
1.原子是微观有数量名词,通常在描述分子构成时,原子“既讲种类,又论个数”。
如“1个水(H2O)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或“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1个水(H2O)分子”。
2.很多物质是由无数分子积聚在一起构成的,因此用分子描述物质的构成时,不指明分子的数量。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用离子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由于化学式只表示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例关系,故也不指明离子的数目。
如“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铝[Al2(SO4)3]是由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冯革成
一. 理顺关系
即理顺物质(指纯净物,下同)、元素、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这是正确描述物质组成和构成的提前。
下图较好的概括了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
物质 元素 宏观概念: 讲种类,不讲个数
微观概念: 分子 原子 离子 讲种类、也讲个数 组成 构成 得电子 得、失电子 构成 质子数 相同
构成 构成 由图可知:
1.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如水、蔗糖等;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铁、氖气、碳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氯化钠、氯化钾等。
4.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5. 原子和离子之间可以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
6. 物质、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分子、原子和离子属于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二. 掌握方法
1. 物质组成的描述
从宏观角度看,物质的组成应用元素来描述,说明该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铁由铁元素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不能说“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二个氧元素组成的。
”
2. 物质构成的描述
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的构成应用分子、原子或离子来描述,说明物质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形成过程先由原子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不能直接说该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不能说“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只能说“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 分子构成的描述
从微观角度看,分子的构成只能用原子来描述,说明该分子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
如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分子、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在描述分子的构成时,要注意将个数与个数相对应,即当指明分子的个数时,构成分子的原子也必须指明个数;当未指明分子个数时,构成分子的原子也不指明个数。
如:可以说“氮分子由氮原子构成”、“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但不能说“1个氮分子由氮原子构成”、“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