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与教学设计的辨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与教学设计的新辨析
一、研究缘由
教学设计是指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念、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1]然而传统的备课它却是以个体经验为基础, 以知识传递为任务的教学准备。比起教学设计来说,备课才是教师的一种日常活动,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准备。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各类知识不断的踊跃,科学技术的不停的突飞猛进,进一步要求人们在有限的学校时间内学习大量的信息内容,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传统的备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这种需要。促使教师的在“备课”中逐渐引入“教学设计”的理念,改革和完善教师的“备课”。
二、从零碎化向系统化
传统备课中,主要是个人备课,我们总是把备课和写教案划等号,总是借助教师个人的经验预设教学。现在所倡导的“备课”,它也逐渐形开始系统化,除了所谓的个人备课,还包括集体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备。主要模式就是教师钻研教材、个体初备(基础)→中心发言、集思广益(深化)→形成预案、二次备课(创新)→教后反思、理论提升(提升)”。[2]还有一种常用的模式“独立钻研→集体研讨→教后反思→试点试教→集体商议→独立施教→个人反思。[3]其中的二次备课和教后反思是对传统备课的一个突破,是基于“教学设计”理论的一个学习成果。教师除了注重课前和课中,还更加的注重课后,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其实是特别重要和有益的,教师可以记下些教学心得,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然后再改写教案,对教案中选择的教学方法,安排的教学步骤等进行改革和完善。这样会使得教师的每次备课都更加意义和创新。这样的一个备课过程,是教师们对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不断探索和追求的过程。这种方式的备课使相关学科教师在一起,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和问题,通过教师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形式,使教学得到系统设计的一种准备活动,更是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遇到的普遍、典型、复杂的教学问题,通过共同协商和参与,系统科学的研究,以达到解决问题,促进教学进步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借助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不停的实践,不断提高认识,备课也会形成自己理论系统。同时教学论对“备课”的研究,不仅从理论上描述了它的基本内涵和要义,更强调备课是对课与教学“二次开发”和“深度开发”,这种开发,就是教师将每次备课都看做是对课程进行再度学习与研究的过程,是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特点、自身风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师“要实现教学重心下移,要变传播、灌输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联系学生一切,都不是现成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能够提供的,都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场景进行设计和开发”。[4]与传统的备课相比较,如今的备课已逐渐开始发展起来,其中集体备课最为突出,但是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实际操作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很多学校对集体备课的管理存在着要求过多,统得过死,在备课中统一教学模式,统一设计要求等,甚至在集体备课中严格规定了“四定” (定人、定时、定地点、定内容)、“四备” (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五明确” (明确考点、重点和难点;明确能力提升点;明确掌握障碍点;明确指示交叉点;明确新旧知识连接点)、“六统一” (统一认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测验)等等管理。
[5]这些都太过于死板,使得教师为集体备课而集体备课,很多东西只能流于形式,使集体备课缺乏及时性和灵活性,原本为了交流思想、共享理念和方法的集体备课变成了僵化的、作秀式的负担,慢慢失去其初衷和本意,与教学设计相比,还是相差太大,不够系统和成熟。
三、从“我们的教学”到“他们的学习”
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学习而进行的相关情境、活动、方法预设。学习任务分析也是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学习任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提供决策依据。这
也是教师备课时必须转变的一个态度,传统的备课是为了确定学生已学了什么,为复习旧知识提供依据;如今的备课最根本出发点是从学习者自身出发,通过分析,为有效的设计提供依据。体现好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对象。当前备课过程中,要求教师一定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做好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备课,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次的备课,教师们都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活动经验、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备课设计,设计问题时要因材施教,对基础性的提问与练习可以让一般的学生参与,拓展性的问题可设计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参与,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传统的备课中考虑教法、教具、组织策略只是涉及了其中的几个方面,并且考虑的出发点也都是教师,而不是学习者。”如今,备课的重心逐渐从“我们的教学”到学生“他们的学习”,重点体现在“备学生”这个环节。备课主要就是研究学生、研究如何把教与学联系起来,既要考虑到教师怎样做,更主要的是研究学生如何学,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接受能力、思想实际、心理特征等,做到与学生心理换位,进行学法指导设计。教师教最终是为了学生学,只备教师、不备学生是不完整的备课,教学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学不是我教你学;教学不是先教后学;教学更不是教授教材;同时教学也不仅是教师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学也不是教师自己的讲课。教学是应运而生的;教学是教基于学;教学是教为了学;教学是教学生学;教学是教学生会学;教学是师生互教互学。这样的理解很清晰地告诉我们,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有效的学习,才是教学的真义。所以备课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起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各种教学情境、教学活动等,比如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一般要由低到高、分阶段、有计划的实施。所有中间目标的选择应该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达到这样的层次要求,然后再逐渐向高的目标进发。这些相关理论的提出,都体现了备课已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是,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实践和认识,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四、从片面性目标到综合性目标
教学设计的本质性指导思想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包括知识的增长, 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所以,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 都是以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为基础设计教学情境、教学问题与教学活动, 设计各种评价活动。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参与,体验和获得。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行为、思想和品德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与传统的备课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统“备课”关注的是学科知识的增长。通过备课, 大多数就是备教材,教师把书本知识变为教师知识, 然后再传递给学生, 变为学生知识。这样仅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已经脱离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今的备课,是以学生为本,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是以提高未来公民基本地理素养为宗旨。除了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一些规律和方法,形成理性认识。这和教学设计的实质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培养出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五、总结
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依照当前的一个趋势,备课只有以教学设计理论为基础,才能逐步得到完善。只有教师把课备好了,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蔡铁权等编著.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李树国,常荣.改进集体备课操作方式,引领校本教研深入开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5)
[3]郑胤强.集体备课要“实”[J] .教育科研论坛,2006,(3)
[4]吴亚萍,王芳编著.备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曹金彩.新课标下的集体备课[J].河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