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安全PPT课件
![生物安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9abab303d8ce2f006623c1.png)
(3)人为无意识带入 ➢ 如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适应性
极强,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疯长,排挤其它物种,目 前已在上海地区随处可见,难以根除,造成严重的 生态问题。
22
(4) 贸易产品中夹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
如一年蓬和毒麦,已成为广布的农田有害杂草。
(5) 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实 现自然扩散
17
2.2 生物入侵的途径
外来种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入侵,主要 的途径有: ➢ (1) 人为有意识的引进 ➢ (2) 随轮船压仓水进入 ➢ (3) 人为无意识带入 ➢ (4) 贸易产品中夹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 ➢ (5) 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 实现自然扩散
(1)人为有意识的引进
➢ 如水葫芦,学名凤眼莲, 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 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后逸为 野生,分布广泛,在河流、湖泊和水塘中,其无 性繁殖速度极快,往往形成单优群落。
➢ 水葫芦已经疯长成令人头痛的恶性杂草,不仅在 江河成片聚集堵塞河道,更成为了破坏江河生态 平衡的罪魁祸首,使鱼类种数急剧减少。我国每 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
珠江口
恩平农村
(2) 随轮船压仓水进入 ➢ 如我国沿岸海域的一些有害赤潮生物,如血红裸甲
藻和具尾鳍藻,这些毒藻在海洋生态环境中适应性 强、传播快、分布广,严重危害海洋渔业。
2.1 概念
本地种(Native species)
➢ 指自然起源于一特定地域的物种,或指石器时代前,没有人 类干扰就到达某一地方的物种。
外来种(Exotic species)
➢ 指借助于外力作用而越过不可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在原产 地之外的新栖息地生长繁殖并建立稳定种群的物种。
极强,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疯长,排挤其它物种,目 前已在上海地区随处可见,难以根除,造成严重的 生态问题。
22
(4) 贸易产品中夹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
如一年蓬和毒麦,已成为广布的农田有害杂草。
(5) 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实 现自然扩散
17
2.2 生物入侵的途径
外来种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入侵,主要 的途径有: ➢ (1) 人为有意识的引进 ➢ (2) 随轮船压仓水进入 ➢ (3) 人为无意识带入 ➢ (4) 贸易产品中夹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 ➢ (5) 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 实现自然扩散
(1)人为有意识的引进
➢ 如水葫芦,学名凤眼莲, 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 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后逸为 野生,分布广泛,在河流、湖泊和水塘中,其无 性繁殖速度极快,往往形成单优群落。
➢ 水葫芦已经疯长成令人头痛的恶性杂草,不仅在 江河成片聚集堵塞河道,更成为了破坏江河生态 平衡的罪魁祸首,使鱼类种数急剧减少。我国每 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
珠江口
恩平农村
(2) 随轮船压仓水进入 ➢ 如我国沿岸海域的一些有害赤潮生物,如血红裸甲
藻和具尾鳍藻,这些毒藻在海洋生态环境中适应性 强、传播快、分布广,严重危害海洋渔业。
2.1 概念
本地种(Native species)
➢ 指自然起源于一特定地域的物种,或指石器时代前,没有人 类干扰就到达某一地方的物种。
外来种(Exotic species)
➢ 指借助于外力作用而越过不可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在原产 地之外的新栖息地生长繁殖并建立稳定种群的物种。
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27343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0.png)
生物因子识别
识别实验室涉及的生物 因子种类,包括病毒、 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
实验活动分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气溶胶、飞溅物、
污染物等。
人员操作风险
评估实验人员的操作技 能、安全意识、防护措
施等。
设备设施风险
检查实验室设备设施的 运行状态、维护情况、
防护效果等。
风险等级划分
01
02
03
低风险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包括实验室进出管理、个人防护、废弃物处 理等。
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伦理规范等。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考试评估
通过闭卷或开卷考试形式,检验学员对培训 内容的掌握情况。
操作评估
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操作,评估 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案例分析
组织学员进行案例分析,评估其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组建评估团队
包括生物安全专家、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人 员等。
制定评估计划
明确评估的时间安排、评估方法、所需资源等。
实施评估
通过现场检查、资料审查、人员访谈等方式收集信 息。
分析评估结果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识别存在的风险 。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识别与分析
消毒方法
对感染性废弃物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化学消毒等方法处理,确保无害化。
包装与标识
废弃物应使用专用包装袋进行密封包 装,并贴上明显的标识,注明废弃物 名称、来源、性质等信息。
运输与处置
按照相关规定将废弃物运送至指定地 点进行集中处置,确保不对环境和人 类健康造成危害。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3647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4.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立、运行、监督等方面的管理要求,是实验室生物 安全管理的核心法规。
国际相关标准与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 物安全指南》
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建议和 最佳实践,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指南。
《联合国实验室生物安全 手册》
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者和监管机构, 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全面指导。
讲解生物安全基本概念、法规和 标准等内容。
实践操作
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应急处 理等实际操作训练。
培训方式与要求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实验人员对生物安全 事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培训方式与要求
01
培训要求
02
03
04
所有实验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并 考核合格。
培训过程中要认真听讲、积极 互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紧急处理措施
01
紧急预案
实验室应制定紧急预案,包括生 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人员受
伤的急救措施等。
03
培训与演练
实验人员应接受紧急处理措施的 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应对能力。
02
紧急处置物品
实验室应备有必要的紧急处置物 品,如消毒剂、急救箱、灭火器
等。
04
报告与上报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实验人员应 及时报告并按照预案采取相应措 施,确保事故得到妥善处理。
快速有效应对。
实验后处理
实验器材清洗与保养
及时清洗实验器材,确保下次 使用时安全可靠。
废弃物分类处理
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 对不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实验室清洁与消毒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立、运行、监督等方面的管理要求,是实验室生物 安全管理的核心法规。
国际相关标准与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 物安全指南》
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建议和 最佳实践,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指南。
《联合国实验室生物安全 手册》
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者和监管机构, 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全面指导。
讲解生物安全基本概念、法规和 标准等内容。
实践操作
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应急处 理等实际操作训练。
培训方式与要求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实验人员对生物安全 事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培训方式与要求
01
培训要求
02
03
04
所有实验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并 考核合格。
培训过程中要认真听讲、积极 互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紧急处理措施
01
紧急预案
实验室应制定紧急预案,包括生 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人员受
伤的急救措施等。
03
培训与演练
实验人员应接受紧急处理措施的 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应对能力。
02
紧急处置物品
实验室应备有必要的紧急处置物 品,如消毒剂、急救箱、灭火器
等。
04
报告与上报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实验人员应 及时报告并按照预案采取相应措 施,确保事故得到妥善处理。
快速有效应对。
实验后处理
实验器材清洗与保养
及时清洗实验器材,确保下次 使用时安全可靠。
废弃物分类处理
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 对不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实验室清洁与消毒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完整ppt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b015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a.png)
BSL-2:适用于对人体 、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 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 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 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 造成严重危害。有效的 预防和治疗措施。
BSL-3:适用于主要通 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 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 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 疫苗。艾滋病病毒的研 究(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 室中进行。
06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与考核
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设计
培训目标
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 全意识,确保实验室工作 的安全进行。
培训内容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实验 室操作规范、应急处理措 施等。
培训方式
线上课程学习、线下实践 操作、定期考核评估。
考核标准、方法和结果反馈机制
考核标准
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包括理论知识 掌握程度、实践操作技能等。
、防护服、护目镜等。
穿戴防护用品前需检查其完好 性,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按照正确顺序穿戴防护用品, 确保身体各部位得到有效防护
。
在实验过程中如感到不适或发 现防护用品破损,应立即停止
实验并更换防护用品。
实验后废弃物处理及消毒灭菌操作
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如感染 性废弃物、化学废弃物等。
按照相关规定将废弃物运送至指定地 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结果反馈机制
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实验室人员, 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改进。
考核方法
采用笔试、面试、实操等多种方式进 行考核。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持续改进方向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 ,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考核方式,提 高培训效果。
目标设定
设定明确的改进目标,如提高实验室 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水平、降低实验 室事故发生率等,并制定相应的实施 计划和措施。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8d828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2.png)
02 生物安全基本原则
防止交叉感染
总结词
措施
交叉感染是指病原体在不同宿主之间 传播,导致原本无病的人群被感染。
实验人员应接受培训,掌握正确的消 毒和防护方法,了解常见病原体的传 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
在生物安全培训中,应强调防止交叉 感染的原则,确保实验人员遵循严格 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避免病原体在 不同宿主之间传播。
BSL-1级别
BSL-2级别
BSL-3级别
BSL-4级别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 度和传播途径,将实验室 生物安全分为四个级别, 分别为BSL-1、BSL-2、 BSL-3和BSL-4,级别越 高,生物安全防护要求越 高。
适用于对人类和环境不 构成严重危害的病原体 ,如细菌、病毒等。
适用于具有一定危害程 度、通过直接或间接途 径传播的病原体,如炭 疽杆菌、SARS冠状病毒 等。
无害化处理
介绍动物尸体、组织、血液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 理方法。
环保要求
强调动物实验废弃物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 对环境造成污染。
05 公共场所生物安全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与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制定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包括空 气质量、水质、噪声等方面,确 保公共场所环境安全。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明 确卫生管理责任,加强日常卫生 检查和监督。
实验动物选择
实验前准备
实验操作流程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 的动物种类、品系、年
龄和体重等。
包括实验动物的饲养、 适应环境、麻醉方法等。
详细介绍实验操作的步 骤、注意事项和安全防
护措施。
实验后护理
关注实验动物的恢复和 观察,确保动物福利。
《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生物安全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f1d45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e.png)
详细描述:综合运用多种技术与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现 场隔离、样本采集、消毒灭菌等,全面提升应急处置效 果。
详细描述:关注应急处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积极引入 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
应急处置后的评估与改进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处置效果 、存在问题、经验教训等,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案例三:某地区重大疫情的防控与处置
疫情概述
某地区爆发一起重大疫情 ,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 人数多。
防控措施
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包括 大规模检测、隔离、追踪 接触者等,有效控制了疫 情的传播。
经验总结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公共卫 生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 发疫情的能力和水平,确 保公众健康安全。
THANKS
外部恶意攻击
针对实验室的网络攻击、物理 破坏等。
生物安全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和程序。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 人为失误。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时发 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不同风险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
案例二:某医疗机构感染事件调查
事件概述
某医疗机构发生一起院内感染事 件,多名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某
种病毒。
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感染事件的发生与医院 在患者收治、隔离措施以及医疗废 物处理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有关。
改进措施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 力。
05 生物安全教育与 培训
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详细描述:关注应急处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积极引入 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
应急处置后的评估与改进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处置效果 、存在问题、经验教训等,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案例三:某地区重大疫情的防控与处置
疫情概述
某地区爆发一起重大疫情 ,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 人数多。
防控措施
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包括 大规模检测、隔离、追踪 接触者等,有效控制了疫 情的传播。
经验总结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公共卫 生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 发疫情的能力和水平,确 保公众健康安全。
THANKS
外部恶意攻击
针对实验室的网络攻击、物理 破坏等。
生物安全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和程序。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 人为失误。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时发 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不同风险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
案例二:某医疗机构感染事件调查
事件概述
某医疗机构发生一起院内感染事 件,多名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某
种病毒。
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感染事件的发生与医院 在患者收治、隔离措施以及医疗废 物处理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有关。
改进措施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 力。
05 生物安全教育与 培训
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dde1febb4cf7ec4bfed02c.png)
空气扩散,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
气感染发病的。
9
10
11
生物气溶胶无色无味、无孔不入,不易 发现,实验人员在自然呼吸中不知不觉 吸入而造成感染。若治疗控制不及时会 造成严重后果。
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的微生物特别是高 致病性病毒常常发生变异,尤其是其抗 原性、致病性都可能发生改变,在空气 中存活力增强。
事故调查:事故起因系该所实验人员多次违规将未完全 灭活 的sars病毒从P3实验室带出至普通实验室操作而引起。
处理措施: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李立明引咎辞职。
台湾实验人员感染非典病毒事故
2003年12月台湾一位实验人员在 P3 实验室做病毒实验
7
实验室感染途径
亲切握手-- 手口传播 热烈交谈-- 空气传播 粗心与意外-- 针刺、器皿破碎、离心、穿拖鞋
培训人:XXX
1
目录
一 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
二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三 手卫生
2
3
4
(一)、实验室感染事件 (二)、气溶胶与实验室感染
5
(一)、实验室感染事件
1、美国CDC医务人员感染HIV数据统计
污染源情况
47 HIV+血液 1 HIV+带血体液 1 HIV+其他体液 3 HIV+病毒液
(实验室)
27
CLASS II 二级生物安全柜
层流负压柜
CLASSII级生物安全柜适用于1、2、3级生物 安全水平的实验。它们可以安全的保护样品
、人员和环境。
CLASS II 级生物安全柜根据结构以及气流分 配的不同,主要是外排气流,分为:
A型
(30%排在实验室内 )
B型
B1 (70%接管道外排)
2024版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
![2024版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789e7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7.png)
维护制度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 的维护档案,记录维护情 况和维修历史,确保设施 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培训制度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 物安全培训,提高其生物 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 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05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事故案例回顾
国内某实验室病毒泄漏事故
01
实验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病毒泄漏,造成多人感染。
使用注意事项
操作前需进行紫外线消毒,保持安 全柜内空气流通,避免物品堵塞风 口,定期检测过滤器效果并及时更 换。
通风与空气净化系统介绍
通风系统
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用于排除 实验室内的有害气体和微生物气溶胶,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空气净化系统
通过高效过滤器、活性炭等材料去除空 气中的颗粒物、异味和有害气体,提供 洁净的实验室环境。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个人防护装备选择与穿戴要求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和实验操作 需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 实验服、隔离衣、手套、口罩、护目 镜等。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时,应遵循正确的 穿戴顺序和方法,确保装备能够有效 防护。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前,需检查装备是 否完好无损、符合规范,如有破损或 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更换。
P4实验室
最高级别防护实验室,适用于对人体、动植物或环 境具有高度危害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 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
国内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与标准
国内法规与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国内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与标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 国际法规与标准
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设备选择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00890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f.png)
现场处置
根据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疏散 人员、封锁现场、消毒处理等;同时保护好现场,等待专 业人员进行处理。
医疗救治
对于受伤或感染的人员,及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并 向医生说明受伤或感染的原因和涉及的微生物种类。
事故调查与处理
事故处理完毕后,相关部门应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总结 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06
生物恐怖主义与防范
生物恐怖主义定义与危害
定义
生物恐怖主义指利用生物制剂或生物技术手段,故意制造或 释放病原体,以造成人员伤亡、社会恐慌或政治经济动荡的 行为。
危害
生物恐怖主义可能导致大规模人员伤亡、疾病爆发、生态环 境破坏以及社会恐慌等严重后果,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 人民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03
微生物安全与防护
微生物分类与传播途径
微生物分类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等
微生物实验操作规范
01
02
03
实验室准入制度
实验人员需经过培训并获 得准入资格
实验操作规范
穿戴防护用品、规范操作 实验器材、遵守实验室安 全规定等
废弃物处理
分类收集、高压灭菌、安 全处置等
微生物泄漏与污染处理
泄漏处理
后续措施
立即停止实验、撤离人员、封锁现场 、启动应急处理程序等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 教训,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 强人员培训等
污染处理
对污染区域进行彻底消毒、对受污染 物品进行高压灭菌或焚烧处理、对受 污染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和治疗等
04
基因工程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ppt课件
![生物安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e043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f.png)
06
生物安全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生物安全的科技发展
生物安全科技应用
介绍生物安全科技的发展趋势, 以及在防范生物威胁、保护公共 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应
用。
生物安全科技创新
探讨如何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 物安全领域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包括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生物安全科技合作
分析国际科技合作在促进生物安 全领域的进展和作用,以及如何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安
培训与教育
对从事生物安全相关工作 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安全意 识。
生物安全的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
制定生物安全的应急预案 ,明确应对突发情况的流 程和责任人。
应急处理队伍
建立专业的应急处理队伍 ,负责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
应急物资储备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 防护服、消毒剂等,确保 应急处理所需物资的充足 供应。
物安全性。
03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法规体
系、技术体系和监督体系。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和控制实验室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生物因子对实验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和风险,以及涉及 实验室操作的生物危险源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上海市《关于加强本市生物安全防范 工作的实施意见》
该意见于2021年3月31日发布,提出了加强生物安全 防范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对于 提升上海市的生物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04
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
识别可能对生物安全造成威胁的 风险因素,如病原体的泄漏、误
生物安全ppt课件
![生物安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94c03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1.png)
支持。
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将有助于设计 和构建更安全的生物系统,以应
对各种生物安全挑战。
国际生物安全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生物安全挑战 ,分享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
学术交流
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生物安全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提高全球生物安全水平。
政策对话
加强政策对话,促进各国在生物安全领域的政策 协调和合作。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
一级
基本生物安全措施, 适用于对已知无危害
的微生物。
二级
适用于对人或环境有 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三级
适用于对人、动物或 环境有高度危害的微
生物。
四级
适用于对人、动物或 环境有极高危害并且 通常不可救治的微生
提高全民生物安全意识
教育普及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增强 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生物安全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生物安全的 良好氛围。
培训与演练
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生物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在紧 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态失衡风险
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本地生态平衡破坏。
生物恐怖主义风险
恶意使用生物武器或病原体对人类和动物 造成伤害。
生物安全风险的来源
01 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可能导致病原体泄露或传 播。
03 实验室事故
生物实验室操作失误可能
导致病原体泄漏或传播。
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将有助于设计 和构建更安全的生物系统,以应
对各种生物安全挑战。
国际生物安全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生物安全挑战 ,分享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
学术交流
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生物安全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提高全球生物安全水平。
政策对话
加强政策对话,促进各国在生物安全领域的政策 协调和合作。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
一级
基本生物安全措施, 适用于对已知无危害
的微生物。
二级
适用于对人或环境有 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三级
适用于对人、动物或 环境有高度危害的微
生物。
四级
适用于对人、动物或 环境有极高危害并且 通常不可救治的微生
提高全民生物安全意识
教育普及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增强 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生物安全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生物安全的 良好氛围。
培训与演练
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生物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在紧 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态失衡风险
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本地生态平衡破坏。
生物恐怖主义风险
恶意使用生物武器或病原体对人类和动物 造成伤害。
生物安全风险的来源
01 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可能导致病原体泄露或传 播。
03 实验室事故
生物实验室操作失误可能
导致病原体泄漏或传播。
《生物安全》PPT课件
![《生物安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be0f7958f5f61fb6366617.png)
• 生物技术在生物迁地保护的的作用。 – 动物迁地保护生物技术如人工授精、选择性育种、 胚胎移植、胚胎切割、克隆、短期圈养繁殖和再 引入自然以及长期圈养繁殖、冷冻保存等等。
安全ppt
15
• 解决外来种问题。
– 运用雄性不育产品、基因工程产品、特定宿主的 病原体、人工诱导遗传负荷、抑制免疫性、调控 繁殖的遗传基础和性引诱剂等,可能会在10年内 消除大多数的外来种。
• 常称转基因生物或工程生物。
安全ppt
5
二、转基因生物的诱人前景
• 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 节省费用。
– 减轻管理工作的强度; – 减少化学农药。
玉米由于欧洲玉米螟而遭受的损失每年达10 亿美元,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后,1996年和1997 年两年的平均产量都提高了9%。
• 解决小种群问题。
– 在小种群中,遗传变异的丧失和有害突变的固定 是不可逆的和不可避免的。经过插入和诱导遗传 突变,可以补偿由遗传漂变而造成的后果。同时, 应用生物技术能够阻止基因的有害突变,并恢复 遗传多样性。
安全ppt
16
四、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
• 1.《生物多样性公约》与生物安全 • 2. 遗传修饰生物体释放的生态风险
安全ppt
11
三、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
•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技术的基础 • 生物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中的作用
安全ppt
12
1.生物多样性是生物技术的基础
• 生物多样性的开发利用是生物技术创新的最重要的 源泉。
• 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地球肆无忌惮地利用和破坏,带 来的后果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毁灭。
安全ppt
17
1.《生物多样性公约》与生物安全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条,就地保护的款写道: “制定或采取办法酌情管制、管理或控制由生物 技术改变的活生物体在使用和释放时可能产生的 危险,即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到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也要考虑到对人 类健康的危险” 。
安全ppt
15
• 解决外来种问题。
– 运用雄性不育产品、基因工程产品、特定宿主的 病原体、人工诱导遗传负荷、抑制免疫性、调控 繁殖的遗传基础和性引诱剂等,可能会在10年内 消除大多数的外来种。
• 常称转基因生物或工程生物。
安全ppt
5
二、转基因生物的诱人前景
• 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 节省费用。
– 减轻管理工作的强度; – 减少化学农药。
玉米由于欧洲玉米螟而遭受的损失每年达10 亿美元,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后,1996年和1997 年两年的平均产量都提高了9%。
• 解决小种群问题。
– 在小种群中,遗传变异的丧失和有害突变的固定 是不可逆的和不可避免的。经过插入和诱导遗传 突变,可以补偿由遗传漂变而造成的后果。同时, 应用生物技术能够阻止基因的有害突变,并恢复 遗传多样性。
安全ppt
16
四、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
• 1.《生物多样性公约》与生物安全 • 2. 遗传修饰生物体释放的生态风险
安全ppt
11
三、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
•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技术的基础 • 生物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中的作用
安全ppt
12
1.生物多样性是生物技术的基础
• 生物多样性的开发利用是生物技术创新的最重要的 源泉。
• 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地球肆无忌惮地利用和破坏,带 来的后果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毁灭。
安全ppt
17
1.《生物多样性公约》与生物安全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条,就地保护的款写道: “制定或采取办法酌情管制、管理或控制由生物 技术改变的活生物体在使用和释放时可能产生的 危险,即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到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也要考虑到对人 类健康的危险” 。
生物安全ppt课件
![生物安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89a5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9.png)
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操作。
实验操作过程
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 规范,包括穿戴防护服、使用 生物安全柜、避免产生气溶胶 等。
实验后处理
对实验废弃物进行高压蒸汽灭 菌处理,对实验场所进行彻底 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室环境 的安全。
应急处理措施
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对实验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 及时处理,包括人员受伤、微
生物安全ppt课件
目录
• 生物安全概述 • 生物安全实验室 •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 • 生物安全法规与标准 • 生物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 生物安全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生物安全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生物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生物因子对人类、动植物及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综合性措施。
重要性
04
• 完善生物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确保 生物技术的安全和可控。
谢谢聆听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规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等活动的安全管理 制度和措施。
生物安全法规的执行与监管
生物安全执法机构
各国设立专门的生物安全执法机构, 负责监督和管理生物安全法规的执行 情况,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惩罚。
生物安全监管体系
社会参与和监督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物安全管理 和监督,提高公众对生物安全问题的 认识和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 支持生物安全的良好氛围。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生物安全不仅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 命安全,也影响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因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生物安全的发展历程
01
实验操作过程
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 规范,包括穿戴防护服、使用 生物安全柜、避免产生气溶胶 等。
实验后处理
对实验废弃物进行高压蒸汽灭 菌处理,对实验场所进行彻底 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室环境 的安全。
应急处理措施
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对实验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 及时处理,包括人员受伤、微
生物安全ppt课件
目录
• 生物安全概述 • 生物安全实验室 •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 • 生物安全法规与标准 • 生物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 生物安全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生物安全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生物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生物因子对人类、动植物及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综合性措施。
重要性
04
• 完善生物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确保 生物技术的安全和可控。
谢谢聆听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规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等活动的安全管理 制度和措施。
生物安全法规的执行与监管
生物安全执法机构
各国设立专门的生物安全执法机构, 负责监督和管理生物安全法规的执行 情况,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惩罚。
生物安全监管体系
社会参与和监督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物安全管理 和监督,提高公众对生物安全问题的 认识和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 支持生物安全的良好氛围。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生物安全不仅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 命安全,也影响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因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生物安全的发展历程
01
2024全新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2024全新生物安全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fd3d9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7.png)
生物安全背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安全问 题日益凸显,如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 等新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以及传染病、 生物恐怖主义等现实威胁。
法律法规与伦理原则
法律法规
包括《生物安全法》、《人类遗传 资源管理条例》等,规定了生物安 全管理的法律责任、监管措施和处 罚办法。
伦理原则尊重生命、保护来自物多样性、维护 生态平衡等,是生物安全领域必须 遵循的伦理规范。
鉴定技术
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 清学试验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准确 鉴定。
微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流程,准备好所需试 剂、仪器和培养基等。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 杂菌污染。
个人防护
穿戴实验服、手套、口罩等防 护用品,确保实验安全。
实验后处理
及时清洗实验器具,处理废弃 物,保持实验室整洁。
菌种复苏方法
在无菌操作下,将保存的 菌种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 中,进行复苏培养。
菌种保存记录
详细记录菌种的名称、来 源、保存方法、保存日期 等信息,以便后续使用和 管理。
微生物接种、培养和鉴定技术
接种技术
掌握平板划线法、倾注法、涂布 法等接种方法,确保接种过程无
菌操作。
培养技术
了解不同微生物的生长条件,选择 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培养。
性化治疗。
基因治疗
通过导入正常基因或修复缺陷基 因,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后天
性疾病。
生物医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白 药物、抗体药物等,用于疾病治
疗。
基因工程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潜在风险
基因污染、基因武器、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安全问 题日益凸显,如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 等新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以及传染病、 生物恐怖主义等现实威胁。
法律法规与伦理原则
法律法规
包括《生物安全法》、《人类遗传 资源管理条例》等,规定了生物安 全管理的法律责任、监管措施和处 罚办法。
伦理原则尊重生命、保护来自物多样性、维护 生态平衡等,是生物安全领域必须 遵循的伦理规范。
鉴定技术
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 清学试验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准确 鉴定。
微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流程,准备好所需试 剂、仪器和培养基等。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 杂菌污染。
个人防护
穿戴实验服、手套、口罩等防 护用品,确保实验安全。
实验后处理
及时清洗实验器具,处理废弃 物,保持实验室整洁。
菌种复苏方法
在无菌操作下,将保存的 菌种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 中,进行复苏培养。
菌种保存记录
详细记录菌种的名称、来 源、保存方法、保存日期 等信息,以便后续使用和 管理。
微生物接种、培养和鉴定技术
接种技术
掌握平板划线法、倾注法、涂布 法等接种方法,确保接种过程无
菌操作。
培养技术
了解不同微生物的生长条件,选择 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培养。
性化治疗。
基因治疗
通过导入正常基因或修复缺陷基 因,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后天
性疾病。
生物医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白 药物、抗体药物等,用于疾病治
疗。
基因工程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潜在风险
基因污染、基因武器、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生物安全》课件
![《生物安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06225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4.png)
1 2 3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
根据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风险,将实验室划分为 四个生物安全级别,分别为BSL-1、BSL-2、 BSL-3和BSL-4。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
为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应配备适当的生 物安全设施,如生物安全柜、防护服、手套、口 罩、护目镜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严格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实验 前准备、实验操作、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确保实 验过程的安全可控。
生物恐怖袭击
详细描述
2001年,美国发生了炭疽袭击事件,有人通过邮寄方式散布炭疽杆菌,导致5人 死亡。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恐怖袭击事件。
寨卡病毒传播事件
总结词
区域性流行病
详细描述
寨卡病毒主要在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传播,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可导致胎儿神经管缺陷和小头症等问题。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基因编辑风险
01
02
03
基因编辑定义
基因编辑是指通过修改基 因序列来改变生物体的遗 传性状。
基因编辑的风险
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引发脱 靶效应、基因突变等风险 ,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造成潜在威胁。
防范措施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规范 ,建立严格的伦理和法律 监管机制,确保基因编辑 技术的安全可控。
生物多样性丧失
防疫措施
预防接种
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 疫力,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的传播。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 告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 疫情,为防控工作提供科 学依据。
隔离与治疗
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采 取隔离措施,同时提供及 时有效的治疗,以控制疫 情的扩散。
基因编辑的伦理和法规
尊重人类基因组
生物安全ppt课件
![生物安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c703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e.png)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生物安全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生物安全概述 • 实验室生物安全 • 生物安全柜与防护设备 •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控 • 生物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生物安全概述
生物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生物安全定义
其他防护设备与用品介绍
01
02
03
防护服
选用符合要求的防护服, 确保操作者皮肤不直接接 触有害物质。
手套
选用无粉、低蛋白的手套 ,确保操作者手部不受化 学物质和微生物侵害。
呼吸防护器
在高危实验操作过程中, 选用合适的呼吸防护器, 保护呼吸系统免受有害物 质侵害。
PART 04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控
PART 05
生物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生物安全培训内容与方式
基础知识培训
包括生物安全法律法规、 危险生物因子分类、个人 防护装备选择等。
技能培训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生物样品处理、意外事 故应对等。
培训方式
线上课程学习、专家讲座 、实践操作等。
生物安全意识提升途径与方法
定期宣传
通过海报、宣传册等形式,定期 向员工传达生物安全知识和意识
风险监控手段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对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 。
生物安全风险应急处理预案制定与实施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可能发生的生物安全风险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通讯联络、应急资源和救援力量等。
应急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水平,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风险事件。
ONE
KEEP VIEW
生物安全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生物安全概述 • 实验室生物安全 • 生物安全柜与防护设备 •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控 • 生物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生物安全概述
生物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生物安全定义
其他防护设备与用品介绍
01
02
03
防护服
选用符合要求的防护服, 确保操作者皮肤不直接接 触有害物质。
手套
选用无粉、低蛋白的手套 ,确保操作者手部不受化 学物质和微生物侵害。
呼吸防护器
在高危实验操作过程中, 选用合适的呼吸防护器, 保护呼吸系统免受有害物 质侵害。
PART 04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控
PART 05
生物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生物安全培训内容与方式
基础知识培训
包括生物安全法律法规、 危险生物因子分类、个人 防护装备选择等。
技能培训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生物样品处理、意外事 故应对等。
培训方式
线上课程学习、专家讲座 、实践操作等。
生物安全意识提升途径与方法
定期宣传
通过海报、宣传册等形式,定期 向员工传达生物安全知识和意识
风险监控手段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对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 。
生物安全风险应急处理预案制定与实施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可能发生的生物安全风险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通讯联络、应急资源和救援力量等。
应急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水平,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风险事件。
生物安全法培训ppt课件
![生物安全法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d5103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5.png)
速、有效地应对。
生物安全法实践的挑战和问题
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
生物安全涉及多个领域,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知识支持,但目前这 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法规和标准不健全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生物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但还不够完 善,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监管力量有限,一些企业和实验室可能存在违规操作和安全隐 患。
目标
确保生物技术的健康发展,防止 生物武器和有害生物的扩散,降 低生物技术应用的风险,保障人 民生命健康和生态安全。
生物安全法的历史和发展
起源
生物安全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随着生物 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需要制定相关法规来 规范这一领域的发展。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 ,不断完善生物安全法体系。同时,国际社会也加强了合作 ,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协议,共同维护全球生物安全。
03
某地区生物安全应急响应案例
该案例涉及地区性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展示了政府、企业、科研
机构等多方协作应对生物安全事件的重要性。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
制,加强多方协作和信息共享。
06 结论和建议
对生物安全法的总结和评价
总结
生物安全法是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生 态安全,防止生物武器和病原体的传 播和扩散,规范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 用而制定的法律。
生物安全法实践的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01 02
某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案例
该案例涉及实验室感染事件,暴露出实验室管理存在漏洞和操作不规范 等问题。应加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
某企业生物安全违规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转基因螨的释放申请就遭到有关科
学家联盟(Union Concerned
Scientist,简称UCS)的抵制。指出:目
前已有相当数量的转基因节肢动物正在
研究或者将提出释放申请,包括地中海
果蝇、蚊子、蜜蜂以及棉铃虫等昆虫,
这些转基因节肢动物存在着巨大的潜在
.
15
欧共体15个国家中,释放量最大的 是法国93个GMO,其次为比利时59、 英国50、荷兰44等等。根据欧共体 下设的欧洲专门事务委员会签发的 “GMO审慎地向环境释放”的命令, 要商业化必须经大多数成员国的同意。 到1995年底只有部分申请报告被批 准,其中3个是疫苗,1个是抗除草 剂烟草。
☻总之,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广阔,它在疾病诊 断、药物生产、环境保护及解决人口不断增长 对粮食的需求方面将发挥较大的作用,并将产 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
19
9.2 GMO潜在的风险
☻从重组DNA技术研究一开始就有人提出潜在 的风险问题。尽管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批准 GMO产品上市,但争论及反对之声始终不断。 1995年12月,Gene Exchange上登载着当 美国环境保护署批准抗虫转基因玉米和棉花 商业化后,就受到环境保护团体及有组织农 民的强烈反对。原因是抗虫基因均来自细菌
Rhizobium meliloti已投入市场。
.
14
1991~1994年间,欧共体国家有311种 GMO经法律批准向环境中释放,包括油 菜、玉米、马铃薯、小麦等作物种类和桉 树、杨树等共17个物种共291个GMO。 释放作物最多的是油菜,计95次,其次为 玉米58次,马铃薯41次,甜菜36次等等。 释放的微生物共7种20个GMO,数量最 多的是Pseudomonas 7次,其次有5次 等等,还包括转基因噬菌体M13 1次。
第九章生物安全
.
1
.
2
.
3
.
4
.
5
.
6
.
7
第九章 生物安全
► 20世纪53年,Watson和Crick对 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带来了70年 代的重组DNA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和 转基因生物等基因工程技术。人们利 用重组DNA技术鉴定和分离特有的基 因,把它们增强并插入到其他生物体 的遗传物质中去,从而改变这些生物 体的遗传组成(转基因技术)。
Bacillus thuringiensis(Bt),(bt基因是指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 的伴胞晶体蛋白基因。 )在1995年春天时批 准的抗虫转基因马铃薯的抗虫基因也来自Bt , 这样势必加速对Bt抗性的发展。
.
20
又如前面提到的第一个遗传工程节肢动
.
16
我国的抗除草剂、抗病毒、抗虫、耐盐 等转基因作物有烟草、番茄、马铃薯、甜 椒和大豆等等,并都已陆续向环境释放。 突出的例子是1987年培育成功抗病毒烟 草—PK-873转基因烟草,8年来在国内 11个点作大田试验,生长面积已超过 3000ha(zhu等 1996)。抗烟草花叶病 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双抗转基因烟草在 1992年已达到8000ha大田面积(Zhou 等 1995)。
.
9
他们认为生物技术产品,尤其是基因工 程产品将可能给环境及人类健康甚至伦 理道德各方面带来危机。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生物安全” 这个专门名词出现了,并列入到1992年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条款中。 《公约》生效后,在两次缔约国大会上 生物安全的问题都是大会的主要议题。 由此可见,生物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关 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物体;
.
11
LMO(Living modified organism)是 指经过遗传修饰的活生物体。虽然个 名词不一样,但可广义理解为我国常 称谓的转基因生物或工程生物。
Rissler等在1993年报道,当时美国
尚无一个转基因作物的产品被批准进
入市场,虽然正在开发的已为数不少,
其中包括水稻、玉米、棉花、大豆、
.
17
☻根据Krattiger(1994)的报道, 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 已批准为商业目的而大规模释放转基 因植物。中国释放烟草面积已占整个 烟草种植面积的5%,达100万ha。 这是转基因作物在生产上大面积获得 应用并且其抗病性状表现良好的第一 个例子。
.
18
☻作为医疗目的或作物生物反应器目的的转基因 动物研究也有很大进步(钱迎倩等 1995)。 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向美国农业部 申请要求释放第一个转基因的节肢动物—螨。 这种螨是草莓及花卉害虫—蜘蛛螨的饲料。转 基因螨内含有可杀死害虫的一种细菌的基因。
.
8
50年来,基因工程发展迅速。二十 一世纪将是生物技术产品销售的黄金 时期。按保守的计算,2001年美国 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超过60亿美 元,2006年将可达到200多亿美元。
早在20世纪的70年代生物技术发展 的早期,一些科学家就已对于重组 DNA技术研究有关的生物学和生态 学危机和对环境所带来的潜在影响表 示担心。
花生、油菜以及南瓜、黄瓜和马铃薯
等等。
.
12
在美国,基因工程的农产品要商业化 得经过3个部门的审批,即美国农业 部(USDA)、药物和食物管理署 (FDA)和环境保护署(EPA)。
经过USDA和 FDA批准的第一个投放 市场的产品是1994年由美国加州的 生物技术公司Calgene用8年时间、 耗费2000万美元、商品名为Flavr Savr的转基因番茄。
.
13
☻到1995年,经过上述3个部门批准或
无异议的能步入商业化的转基因生物
或疫苗迅速增加,还有1种抗除草剂
的转基因油菜、2种抗除草剂的转基
因玉米、1种雄性不育转基因玉米,2
种抗玉米钻心虫(Bt毒素)的转基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玉米、2种抗不同除草剂的转基因棉
花、1种改变成熟期的转基因番茄以
及1种能提高固氮能力的转基因
.
10
9.1 基因工程的诱人前景
首先介绍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个名词:
GEO(Genetic engineering organism)是指经过遗传工程处理的 生物体;
GMO(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是指经过遗传修饰的生物
体,其含义比GEO更广泛,但目前多
数还是理解为经过遗传工程处理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