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
口腔科常有病诊断规范口腔外科1.口腔颌面部感染(占常有病的21.1% )。
(一)智齿冠周炎1)临床表现:常以急性炎症性是出现,初期自觉患侧磨牙后去肿胀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张口活动时悲伤加重。
病情发展后呈自觉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
口腔局部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智齿周围软组织不相同程度的肿胀。
智齿冠周炎可引起周边组织器官或筋膜缝隙感染。
2)临床诊断:依照病史、临床表现和口腔检查3)办理: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局部冠周冲洗。
对于不能够萌出的阻生牙应尽早拔出。
(二)眶下缝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
肿胀去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
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波及颠簸感,口腔前庭肿胀明显,压痛,扪及颠簸。
2)临床诊断:依照临床表现不难判断3)办理:于口腔前庭上颌尖牙及前磨牙粘膜转折处切开脓肿充分引流。
(三)颊缝隙感染1)临床表现:颊部皮下或粘膜下脓肿,进展迟缓,肿胀及脓肿的范围较为限制。
感染波及颊脂垫时,炎症发展迅速,波及整个颊部,并向其相通的缝隙扩散。
2)临床诊断:依照临床表现即可3)办理:脓肿形成后,切开充分引流。
(四)颞缝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可仅限制或同时有腮腺咬肌区,颊部眶部颧部等区广泛肿胀,有凹陷性水肿,压痛咀嚼痛和不相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脓肿形成后,颞浅缝隙脓肿可波及颠簸感。
2)临床诊断:颞浅缝隙可依照临床表现,聂深缝隙脓肿需穿刺抽出脓液才能证明3)办理:手术切开引流(五)咬肌缝隙感染1)临床表现: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明显张口受限。
2)临床诊断:依照临床表现即可3)办理:咬肌缝隙蜂窝织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用物料疗法或外服中药;一旦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据下颌下缘2cm 处切开,长约 3-5cm)。
(六)化脓性颌骨骨髓炎1)临床表现:多发于强壮年,男性很多,以下颌骨多发。
口腔科临床诊疗纲要及操作规范
口腔科临床诊疗纲要及操作规范一、前言为了规范口腔科临床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口腔医学诊疗规范,制定本纲要及操作规范。
本纲要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口腔科医生的诊疗活动。
二、诊疗前的准备1. 接诊时,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主诉、病史、治疗需求等,并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应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并向患者充分解释诊疗方案、风险及预后。
3. 医生应确保诊疗设备的清洁、消毒和维护,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能。
三、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1. 医生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前,应确保自身穿着整洁,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2. 医生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诊疗,防止交叉感染。
3. 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耐心、细致,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4. 若发生意外情况,如出血、患者不适等,医生应立即停止操作,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四、诊疗后的跟进与保健指导1. 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如饮食、口腔清洁等。
2. 医生应定期进行术后随访,及时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3. 医生应向患者提供口腔保健知识,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意识。
五、持续质量改进与培训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口腔科医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医生的诊疗技能和理论知识。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口腔科诊疗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
3. 鼓励医生参与学术交流,了解口腔医学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六、结语遵循本口腔科临床诊疗纲要及操作规范,有助于提高口腔科医生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口腔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各级医疗机构和口腔科医生应严格遵守本纲要及操作规范,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口腔医疗服务。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在口腔科的诊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操作规范不仅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还能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口腔科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是指在开展各项口腔科诊疗技术时应当遵守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这些规范旨在保障医疗质量,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同时也是医生职业道德约束的一部分。
首先,对于口腔科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我们应该从基础建设和环境规范出发。
诊疗区域应保持干净整洁,设备设施要齐全,消毒灭菌措施要到位。
医生和助手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手卫生和穿戴防护用品,以确保术前准备工作的充分和细致。
此外,临床医生还需要对诊疗技术进行充分的学习和培训,并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交流,以提高技术水平。
其次,对于每个具体的口腔科诊疗技术,都应有相应的操作规范。
例如,对于口腔检查,医生应该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如口镜、探针等,并按照先远后近、先外后内的原则进行检查。
对于口腔摄影,医生应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光线,保持摄影器材的清洁和正常工作状态,确保所得到的照片清晰可见。
对于口腔拍片,医生应准确确定拍片部位和角度,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防护和定位,以避免过量辐射损伤。
除了基本操作规范外,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还应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和合作。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观察,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告知患者诊疗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在治疗方案确定后向患者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讲解。
此外,医生还应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保持操作的轻柔和迅速,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和侵害。
在术后处理方面,医生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治疗区进行消毒和包扎,给予相应的术后护理指导,如饮食、口腔清洁等,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医生还应将诊疗过程和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汇总,便于对病情进行动态观察和病例回顾。
在实际应用中,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可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是指在口腔科诊疗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指南。
它涉及到口腔科医护人员在诊断、治疗、手术操作等各个环节中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以下是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1. 诊断规范:1.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1.2. 口腔检查:全面检查口腔组织和牙齿的健康情况,包括牙齿、牙龈、颌骨、颞下关节等,并进行必要的X光检查。
1.3. 辅助检查:包括口腔拍片、口腔CT、口腔超声等,以获取更全面的口腔情况。
2. 治疗规范:2.1.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治疗需求,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2.2. 麻醉操作:根据不同治疗手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在操作中严格遵守麻醉操作规范。
2.3. 手术操作: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医护人员应穿戴符合卫生要求的手术服、手套等防护用品,并遵守消毒、无菌操作规范。
2.4. 医疗废物处理:对于使用过的医疗废物,如针头、棉球等,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范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
3. 术后护理规范:3.1. 给予患者术后口腔护理指导:对于进行口腔手术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详细说明术后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和口腔护理方法。
3.2. 定期随访:对于需要长期治疗或复诊的患者,医护人员应与患者保持联系,进行定期随访和观察治疗效果。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口腔科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性。
遵守规范能够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在口腔科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
口腔科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2023年3月目录第一章龋病 (2)第二章牙髓病..............................................................................................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根尖周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牙周病.........................................................................................................................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概述龋病俗称蛙牙、虫牙,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上慢性、进行性破坏在细菌性疾病。
2.0病因目前较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理论,即龋病是宿主、微生物、饮食和时间四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3.0诊断要点3.1龋病的诊断仅限于无牙髓及根尖周病变的活髓牙,表现为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方面的改变。
3.2好发牙位: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第三磨牙、上颌前牙,患龋率最低的是下颌前牙。
好发牙面:咬合面、邻面、颊面3.3分类按情况和进展速度,可分为:急性龋、慢性龋、继发龋按损坏的部位,可分为:窝沟龋、平滑面龋、根面龋、线形釉质龋、隐匿性龋;按病变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上述分类中,按照病变深度分类最常用,不同的类型诊断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患者的感觉也不一样,治疗手段也存在差异,患者的预后也不一样。
4.0主要症状4.1牙齿颜色改变:是龋病最常见的症状,根据发病部位和龋坏程度不同,可出现白恶色、黄褐色、棕褐色、黑色改变。
口腔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1. 简介本规程旨在指导口腔科医务人员进行诊疗工作,确保专业操作规范、安全可靠。
本规程适用于口腔科门诊、口腔科急诊以及口腔科住院患者的诊疗过程。
2. 术前准备在进行口腔科诊疗之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以下的术前准备工作:- 清洁双手,佩戴手套、口罩、帽子和隔离衣;- 检查所需工具和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确保工作区域的整洁和消毒;- 确认患者基本信息,以及过敏史和病史等重要信息;- 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症状和需求。
3. 诊疗常规流程口腔科诊疗常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口腔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口腔检查,包括口腔内部的组织、牙齿及牙周组织等的观察和评估。
2. 临床诊断:根据口腔检查的结果,进行病情诊断,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3. 制定治疗计划:根据病情诊断,制定相应的口腔治疗计划,并与患者进行沟通,明确治疗方案。
4. 手术准备:准备所需的手术工具和材料,确保无菌状态。
5. 手术操作:根据治疗计划进行手术操作,包括牙齿的拔除、根管治疗、修复和口腔外科手术等。
6. 术后处理:对手术区域进行处理,进行止血、缝合等操作,并给予患者必要的术后指导。
4. 技术操作规范口腔科技术操作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消毒措施:对手术区域、工具和设备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 麻醉技术: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麻醉技术,确保手术过程的舒适和安全。
- 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准确使用手术工具和设备,避免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和意外发生。
- 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应确保手术环境的安全,正确使用防护设备,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 病历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口腔诊疗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病情诊断、治疗方案、手术操作等。
5. 总结口腔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是口腔科医务人员进行诊疗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
遵循规程的要求,能够确保口腔诊疗过程的规范、安全,提高诊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健康。
口腔科疾病诊疗规范目录
口腔科疾病诊疗规范目录第一章牙体牙髓病第一节龋病一、浅龋二、中龋三、深龋第二节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一、畸形中夹尖二、牙内陷三、四环素着色牙四、氟牙症五、先天性梅毒牙六、磨损七、楔状缺损八、牙本质过敏症九、牙隐裂十、牙根纵裂十一、牙震荡十二、牙脱位十三、牙折第三节牙髓病第四节根尖周病第二章牙周病第一节牙龈疾病第二节牙周炎第三章儿童口腔病第一节牙的发育异常一、萌出异常(一)萌出过早(二)萌出过迟(三)异位萌出二、形态结构异常(一)畸形结节(二)融合牙(三)过小牙(四)过大牙(五)弯曲牙三、数目异常(一)多生牙(二)先天性缺牙第二节龋病一、乳牙龋病二、年轻恒牙龋病第三节牙髄病一、乳牙牙髓病(一)急性牙髓炎(二)慢性牙髓炎(三)牙髓坏死与坏疽二、年轻恒牙牙髓病(一)可复性牙髓炎(二)不可复性牙髓炎(三)牙髓坏死与坏疽第四节根尖周病一、乳牙根尖周病(一)乳牙慢性根尖周炎二、年轻恒牙根尖周病(一)年轻恒牙急性根尖周炎(二)年轻恒牙慢性根尖周炎第五节牙外伤一、乳牙外二、年轻恒牙外伤第六节牙周组织疾病一、牙龈炎(一)萌出性龈炎(二)(三)口呼吸引起的增生性龈炎(四)牙列拥挤性龈炎第七节粘膜病一、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二、口角炎三、婴幼儿创伤性溃疡四、疱疹性口炎五、地图舌第八节牙列异常一、乳牙列异常(一)乳前牙反牙合(二)后牙反牙合(三)深覆牙合二、混合牙列异常(一)第一恒磨牙前移导致间隙不足(二)正中间隙(三)开牙合(四)前牙反牙合(五)牙列拥挤(六)前牙深覆盖第四章口腔黏膜病一、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二、创伤性溃疡三、白塞病四、口腔单纯疱疹五、带状疱疹六、口腔念珠菌病七、药物过敏性口炎八多形性红斑九、天疱疮十、良性黏膜类天疱疮十一、口腔扁平苔藓十二、盘状红斑狼疮十三、口腔白斑十四、口腔红斑十五、口腔黑斑十六、肉芽肿性唇炎十七、舌乳头炎十八、地图舌十九、口角炎二十、梅毒二十一、艾滋病在口腔的表现第五章口腔颌面外科第一节口腔颌面部感染性疾病一、根尖脓肿二、干槽症三、拔牙后感染四、智牙冠周炎五、颏下间隙感染六、眶下间隙感染七、颊间隙感染八、颞间隙感染九、颞下间隙感染十、咬肌间隙感染十一、翼下颌间隙感染十二、舌下间隙感染十三、咽旁间隙感染十四、下颌下间隙感染十五、口底多间隙感染十六、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十七、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十八、新生儿颌面骨骨髓炎十九、放射性颌骨坏死(骨髓炎)二十、面颈部淋巴结炎二十一、面颈部淋巴结核二十二、颌面骨结核二十三、面部疖、痈(一)疖(二)痈二十四、颌面部放线菌病二十五、坏疽性口炎(走马疳)第二节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类肿瘤疾病一、色素痣二、皮脂腺囊肿三、皮样、表皮样囊肿四、甲状舌管囊肿(瘘)五、鳃裂囊肿(瘘)六、牙源性颌骨囊胂七、非牙源性发育性囊肿八、非牙源性颌骨囊胂九、动脉瘤样骨囊肿十、乳头状瘤十一、角化棘皮瘤十二、角化棘皮瘤十三、牙龈瘤十四、纤维瘤十五、纤维组织细胞瘤十六、脂肪瘤十七、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十八、假性动脉瘤及损伤性动静脉痿十九、淋巴管畸形二十、神经鞘瘤二十一、神经纤维瘤二十二、损伤性神经瘤二十二、损伤性神经瘤二十四、肌母细胞瘤二十五、牙瘤二十六、二十七、牙骨质瘤二十八、成牙骨质细胞瘤二十九、化牙骨质纤维瘤三十、成釉细胞瘤三十一、成釉细胞纤维瘤三十二、牙源性腺样瘤三十三、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三十四、牙源性钙化囊肿三十五、牙源性黏液瘤三十六、外生骨疣三十七、骨瘤三十八、软骨瘤三十九、骨化性纤维瘤四十、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四十一、畸形性骨炎四十二、家族性颌骨肥大四十三、巨细胞瘤四十四、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四十五、畸胎瘤及错构瘤(一)畸胎瘤(二)错构瘤四十六、颈动脉体瘤四十七、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四十八、牙龈癌四十九、舌癌五十、口底癌五十一、唇癌五十二、颊黏膜癌五十三、腭癌五十四、上颌窦癌五十五、口咽癌五十六、皮肤及附件癌五十七、中心性颌骨癌五十八、转移癌五十九、恶性黑色素瘤六十、骨肉瘤六十一、软骨肉瘤六十二、软组织肉瘤六十三、浆细胞肉瘤六十四、恶性淋巴瘤六十五、朗格汉斯细胞病六十六、翼腭窝及颞下窝恶性胂瘤第三节口腔颌面部创伤一、颜面部软组织创伤(一)擦伤(二)挫伤(三)刺伤(四)裂伤(五)咬伤二、牙槽突骨折三、下领骨骨折四、上颌骨骨折五、颧骨、颧弓骨折六、鼻骨骨折七、面中2/3多发性骨折八、口腔颌面部火器伤九、口腔颌面部烧伤十、异物第四节颞下颌关节病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二、颞下颌关节脱位(一)急性前脱位(二)复发性脱位(三)陈旧性脱位三、颞下颌关节强直(一)关节内强直(二)关节外强直四、急性化脓性颞下颌关节炎第五节唾液腺疾病一、涎石病二、急性化脓性唾液腺炎三、流行性腮腺炎四、假性腮腺炎五、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六、慢性阻塞性腮腺炎七、唾液腺结核八、唾液腺良性肥大九、舍格伦综合征十、涎痿十一、黏液腺囊肿十二、舌下腺囊肿十三、腮腺囊肿十四、多形性腺瘤及肌上皮瘤十五、Warthin瘤(腺淋巴瘤)十六、其他唾液腺良性肿瘤十七、腺样囊性癌十八、黏液表皮样癌十九、其他唾液腺恶性胂瘤第六节口腔颌面部畸形及缺损一、唇裂二、腭裂三、腭咽闭合功能不全四、牙槽突裂五、面横裂六、正中裂七、面斜裂八、先天性唇窦九、双唇十、唇、舌系带畸形十一、宽面综合征(下颌角、咬肌肥大)十二、下颌前突十三、下颌后缩十四、颏部后缩十五、上颌前突十六、上颌后缩十七、单侧颌骨肥大畸形十八、单侧颜面发育不全畸形十九、进行性单侧颜面萎缩征二十、长面综合征二十一、短面综合征二十二、斜颈二十三、鞍鼻二十四、鼻缺损二十五、唇、颊缺损二十六、耳缺损二十七、颌骨缺损二十八、颧、眶骨缺损第七节口腔颌面部神经疾患一、面瘫二、面肌痉挛三、三叉神经痛四、舌咽神经痛五、非典型性面痛六、味觉性出汗综合征七、流涎症第八节口腔颌面部其他疾病一、着色性干皮病二、石骨症三、溶骨症四、异位甲状腺五、淀粉样变性六、结节病七、颈推横突肥大八、茎突舌骨综合征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第六章口腔修复第一节牙体缺损第二节牙列缺损第三节牙列缺失一、全口义齿二、即刻全口义齿第四节颌面缺损的修复一、获得性上颌骨缺损的修复二、获得性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一)耳修复(二)鼻修复(三)眼球缺失的修复(四)眼眶缺损的修复第五节牙周炎(牙周夹板治疗)第六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第一章牙体牙髓病第一节龋病一、浅龋【诊断要点】1、龋损部位色泽变棕黑,或表现为龋白斑,呈白垩色改变。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行为。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提供口腔诊疗服务。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口腔诊疗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诊疗场所与设备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口腔诊疗场所,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第六条口腔诊疗场所应当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照明和消毒条件。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与口腔诊疗服务相适应的设备、器械、药品和消毒用品。
第八条口腔诊疗设备、器械应当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其安全、有效运行。
第三章诊疗行为规范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口腔诊疗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确保诊疗行为规范、安全。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口腔科医生,并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
第十一条口腔科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口腔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并在诊疗前向患者充分告知诊疗过程、风险和费用等相关信息,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第十二条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医生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确保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
第十四条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对口腔诊疗服务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口腔诊疗服务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对发生的医疗纠纷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八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口腔诊疗行为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
口腔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1. 引言
1.1 目的和范围
1.2 定义和缩略语
2. 口腔科基本知识
2.1 口腔解剖结构
2.2 常见口腔疾病
2.3 口腔卫生和预防
3. 诊断和评估
3.1 病史采集
3.2 口腔检查
3.3 辅助检查
4. 治疗方案
4.1 非手术治疗
4.1.1 药物治疗
4.1.2 牙周治疗
4.1.3 修复治疗
4.2 手术治疗
4.2.1 拔牙术
4.2.2 根尖手术
4.2.3 种植手术
4.2.4 其他口腔外科手术
5. 特殊人群的口腔护理
5.1 儿童口腔护理
5.2 老年人口腔护理
5.3 孕妇口腔护理
5.4 特殊疾病患者口腔护理
6. 术后管理和随访
6.1 术后护理
6.2 并发症处理
6.3 随访和评估
7. 医疗质量和安全
7.1 感染控制
7.2 医患沟通
7.3 不良事件报告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9.1 常用药物
9.2 操作规范清单。
口腔科治疗口腔炎诊疗规范
口腔科治疗口腔炎诊疗规范疱疹性口炎【诊断】1.多发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2.急性发病,常有严重全身反应,表现为发病前2―3天发热、淋巴结肿大、流涎、拒食。
3.查体:口唇周围皮肤粘膜交界处以及口腔内任何部位黏膜出现红斑基础上丛集成簇的帽针头大小的透明小水泡,常双侧分布。
水疱极易破裂,初破裂时表面可见白色微隆的疱壁覆盖。
不久丛集的水疱融合成大小不等的溃疡。
4.病程较短,一般为10天左右。
【鉴别诊断】1. 口疮性口炎:损害为散在性的溃疡,多好发于角化较差的区域但无口唇部的皮肤损害。
2.手-足-口病:前驱症状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然后在手掌、足底与口腔黏膜发生散在水泡、丘疹或斑疹,数量不等。
口腔损害较皮肤严重,约经5T0H愈合。
对症治疗为主。
【治疗】1.全身治疗:抗病毒,合并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2.局部治疗:含漱液、金甘油、雾化治疗。
口腔白色念珠球菌病:又称鹅口疮。
【诊断】1.系口腔黏膜的白色念珠球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
2. 口腔黏膜损害呈乳白色,可单独或并发口角区损害,表现为充血与戟裂,即感染性口角炎。
3.检查要点:鹅口疮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的一处或数处,早期呈白色针状斑块,轻度隆起,感染严重时可融合成条索或丝绒状斑块。
急性期由于损害区黏膜充血,白色损害非常鲜明。
陈旧性损害常呈白色或淡黄色。
发生口角炎时有以下特点:双侧口角损害较多,口角区的皮肤-黏膜充血潮红,伴皴裂、糜烂与少量渗出,可结成淡黄色或合并血性痂皮,启口受限,张口稍大感疼痛或引起少量溢血。
【鉴别诊断】口角炎:多见于寒冬干燥季节或伴舔唇与舔口角习惯;凡由维生素B族缺乏所引起的口角炎往往伴有舌背丝状乳头或兼有菌状乳头萎缩,甚至并发眼结合膜炎或皮炎。
【治疗】局部盐酸洗必太清洗,制霉菌素甘油涂抹,注意口腔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球菌性口炎【病史采集】病因: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症状:在溃疡或糜烂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假膜特点较厚为粘膜突出表面,致密光滑,擦拭假膜可见溢血的糜烂面,围粘膜充血水肿,患者唾液增多,疼痛明显,有炎性口臭。
口腔科患者诊疗流程规范与管理制度
口腔科患者诊疗流程规范与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更好地供应优质的口腔科诊疗服务,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本规章制度订立。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口腔科,对于患者的初诊、检查、治疗以及后续的复查等流程进行规范和管理。
第三条患者的诊疗流程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敬重患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并保护患者的隐私。
第二章初诊流程第四条患者来院初诊,应前往医院门诊大厅进行挂号,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表,并供应有效的身份证明。
第五条初诊时,患者需搭配口腔科医生进行病史询问和口腔检查。
医生将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做出初步诊断,并供应相应的治疗建议。
第六条初诊结束,医生将向患者说明诊断结果、治疗方案、费用及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
患者应当了解并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确保明确理解治疗过程中可能显现的风险和后果。
第三章检查与治疗流程第七条基于初诊结果,医生将为患者布置相应的检查项目,如口腔X线检查、Ct检查等。
检查结果应被记录在病历中,并由医生进行分析和推断。
第八条依据检查结果,医生将订立认真的治疗计划,并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方案及预期效果。
患者应当乐观搭配医生的治疗计划并提出任何疑问。
第九条治疗期间,医生应确保治疗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遵从医疗操作规范,采用符合标准的器械和料子,并保证操作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第十条治疗结束后,医生应向患者认真说明治疗效果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后续的注意事项和复查计划。
患者应依照医生的引导进行日常护理和复查。
第四章复查与追踪管理第十一条患者依照医生的引导进行复查,并将复查的结果及时记录在病历中。
第十二条复查结束后,医生应向患者解释复查结果,并依据患者的病情情况,订立相应的后续治疗方案。
第十三条医生将对治疗效果进行追踪察看,并记录相应的治疗记录。
如需要进一步治疗,应及时通知患者并解释治疗目的、方案及预期效果。
第十四条医院将定期组织医疗质量评估与检查,对各科室的医疗流程进行内部审核,确保诊疗流程规范与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连续改进。
口腔科诊疗规范
口腔科诊疗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口腔科的诊疗行为,提高诊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特订立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本医院口腔科的医务人员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人员。
第三条口腔科医务人员必需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并持有有效的执业证书。
第二章门诊诊疗规范第四条门诊医务人员应依照患者的预约时间和先来先服务的原则对患者进行诊疗。
第五条患者来院后,应在挂号处进行登记,并遵守规定的流程和时间进行诊疗。
第六条门诊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诊疗时间,不得无故耽搁患者的诊疗进程。
第七条门诊医务人员应保证诊疗过程的公正、客观和保密,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第八条门诊医务人员应认真记录患者的病史、诊断、治疗方案等相关信息,并妥当保管。
第九条门诊医务人员应准确使用医疗器械和设备,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条门诊医务人员应为患者供应必需的口腔保健知识和引导,促进口腔健康。
第三章住院诊疗规范第十一条住院患者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评估,符合住院条件后方可入院治疗。
第十二条住院患者的床位布置应符合医疗机构的规定,并在医院内进行合理的调整。
第十三条住院患者应依照医生的嘱托和医院规定进行治疗和护理。
第十四条住院患者的家属应搭配医院工作,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和费用承当协议。
第十五条住院患者的医疗护理记录应详尽、准确,包含病情察看、体征变动、治疗效果等。
第十六条住院患者在出院前,医院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认真解释出院引导和注意事项。
第十七条住院患者应接受医院的社会工作人员相关的服务和帮忙。
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第十八条口腔科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与本科室相关的学术会议和讲座,不绝提高医疗水平。
第十九条口腔科医务人员应遵守医院订立的医疗操作规程,确保诊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第二十条口腔科医务人员应参加医院的医疗质量评估活动,并乐观接受改进看法和建议。
第二十一条口腔科医务人员应依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告医疗意外和不良事件,并乐观处理。
第五章患者权益保障第二十二条口腔科医务人员应敬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权,并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患者接待在患者来院之前,接待员应准备好接待区的一切工作,包括整理好桌面、摆放好宣传材料等。
当患者到达时,接待员应礼貌地问候并引领患者到指定的候诊区域,并向患者询问相关信息,以便于后续的登记工作。
二、信息登记在接待员引导下,患者应填写相关的信息登记表格,并提供身份证明、病史资料等。
接待员应核实患者填写的信息的准确性,并记录在病历中。
同时,接待员应妥善保管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其安全性。
三、就诊前准备接待员应联系相应的医生,并告知其患者的到来。
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在等候期间,接待员应提供相关的宣传材料和口腔健康保护知识,为患者提供相关服务。
四、就诊操作规范1. 沐浴更衣患者进入治疗区域后,应在指导下进行沐浴更衣,带好防护设施,如手术衣、手套、口罩等。
2. 检查操作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口腔内窥检查、X射线检查等,确保对疾病的全面了解。
检查前应告知患者相关操作步骤,以便患者做好配合。
3. 注射麻醉在需要行手术的情况下,医生应用麻醉药物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在操作中,医生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4. 手术操作在完成麻醉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诊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
操作前医生应给予患者合理的解释,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5. 输液操作在需要给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医生应准备好相应的药物和输液设备,并采用无菌操作,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性。
六、术后护理在手术治疗结束后,医生应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工作。
包括清洗口腔、更换伤口包扎、嘱咐患者注意事项等。
同时,医生还应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并告知患者回访的时间和方式。
七、病历归档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应将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归档,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同时,医生还需为患者出具相关的医疗证明、处方等,满足患者的需求。
八、清洁消毒在患者治疗结束后,医生和护士应对治疗区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环境的干净整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诊断操作规范1.严格遵守患者信息保密原则,确保患者隐私。
2.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口腔内部和外部的观察。
3.使用牙周探针等仪器进行牙周检查,记录各项指标。
4.可根据需要拍摄口腔X光片或CT片,确保正常曝光和解读。
二、治疗操作规范1.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详细记录治疗计划。
2.使用标准的治疗器械,确保器械的消毒或无菌化。
3.在治疗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情况,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4.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痛感情况及时止痛,注意患者的卫生习惯和术后护理。
5.治疗结束后,向患者解释治疗效果,提供术后注意事项。
三、消毒操作规范1.对工作椅、治疗台、灯光等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2.使用高温高压消毒器具,对治疗器械进行高温蒸气消毒或采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3.消毒过程中,严格遵守消毒的时间和温度要求。
4.对消毒器具进行记录,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四、设备使用规范1.使用前检查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确保操作安全。
2.操作设备前,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手册和操作步骤。
3.操作设备时,严格遵守设备的使用规范,确保操作正确、准确、安全。
4.设备使用完毕后,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准备下一次使用。
五、废物处理规范1.对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棉球、一次性口罩等,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包装。
2.废弃物应当放置在封闭的垃圾桶中,并定期清理和更换。
3.废弃物分类包装后,送往专业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处理,确保废物的无害化。
以上即为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
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提高口腔科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隐私。
中医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介绍本文档旨在制定中医口腔科的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为中医口腔科医生提供一致性和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和操作指导。
中医口腔科是一门经典中医学与现代口腔医学相结合的学科,其独特的理论与方法在口腔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具有独特优势。
诊疗指南1. 患者评估与诊断- 完整患者病史记录和口腔症状描述。
- 综合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 采用结合中西医检查手段进行全面口腔检查,包括视诊、触诊、摄影、X光片等。
2. 微观诊断与中医辨证- 采用显微镜、组织病理学等手段进行微观诊断。
- 根据中医经络学理论,进行望、闻、问、切四诊,确定中医辨证,包括气血虚实、阴阳盛衰等。
3. 中医药治疗与中西医结合- 根据中医辨证,选取中药或方剂进行治疗。
- 结合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并适当结合现代口腔医学的治疗手段,如针刺、艾灸等。
4. 饮食调理与生活惯指导- 根据中医辨证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调理方案。
-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惯,并提供口腔保健知识。
5. 疗效评估与随访- 定期进行复诊评估疗效,并根据患者的反馈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 定期随访,密切关注口腔症状的变化和身体状况的整体改善。
操作规范1. 诊室环境和设备- 保持诊室整洁和通风良好。
- 配备必要的口腔检查设备和中医诊疗相关器械。
2. 诊疗记录和信息管理- 规范患者的病历记录,包括病史、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
- 严格保护患者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
3. 预防交叉感染- 严格遵守感染防控规范,如洗手、消毒等。
- 卫生标准化操作,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4. 医学伦理和专业行为- 遵守中医伦理要求,尊重患者权益和隐私。
- 保持专业素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医术水平。
结论本文档为中医口腔科医生提供了中医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旨在提高中医口腔科的诊疗效果和服务质量,促进中医口腔科的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中医辨证加以灵活运用。
口腔诊疗 地方标准
口腔诊疗地方标准一、概述口腔诊疗是指通过对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保护口腔健康,恢复口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口腔诊疗的目标是对口腔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并给予患者科学的口腔保健建议,以预防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二、口腔检查1. 检查方法:包括口腔病史询问、口腔外观检查、口腔内窥检查、口腔X线摄影等。
2. 检查内容:包括龋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的检查,以及对咬合情况、牙齿畸形等的评估。
3. 诊断标准:根据口腔病史、疾病症状和检查结果,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指南,进行疾病的准确诊断。
三、常见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 龋病诊断:根据龋坏的部位、形态、大小等进行诊断。
治疗:包括洁牙、填充、补牙、根管治疗等方法。
预防:定期口腔检查、科学刷牙、少食含糖食物等。
2. 牙周病诊断:根据牙龈炎、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症状进行诊断。
治疗:包括洁牙、牙周疾病手术、植牙等方法。
预防:定期口腔检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戒烟等。
3. 口腔黏膜病诊断:根据口腔黏膜颜色、形态、疼痛等进行诊断。
治疗:包括口腔清洁、口腔漱口药物、局部药膏等方法。
预防:避免烟酒刺激、定期口腔检查等。
4. 牙齿畸形诊断:根据牙齿拥挤、牙齿不齐等进行诊断。
治疗:包括矫正、牙齿拔除等方法。
预防:定期口腔检查、正确咬合、避免不良咀嚼习惯等。
四、口腔保健建议1. 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早晚各一次,使用含氟牙膏,注意正确刷牙方法。
2. 使用牙线:每天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齿间的食物残渣。
3. 限制含糖食物摄入:减少糖分摄入量,尤其是粘性糖分,避免经常吃零食。
4. 戒烟限酒: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会增加口腔疾病的风险。
5. 定期口腔检查:每6个月定期前往口腔诊所进行口腔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问题。
6. 科学饮食: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口腔健康。
7.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咬硬物,减少口腔外伤的发生。
五、口腔诊疗的技术要求1. 诊疗机构:具备符合卫生标准的诊疗场所和设备,有合格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口腔外科1.口腔颌面部感染(占常见病的21.1%)。
(一)智齿冠周炎1)临床表现:常以急性炎症性是出现,初期自觉患侧磨牙后去肿胀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
病情发展后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
口腔局部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智齿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的肿胀。
智齿冠周炎可引起邻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感染。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口腔检查3)处理: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局部冠周冲洗。
对于不能萌出的阻生牙应尽早拔出。
(二)眶下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
肿胀去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
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肿胀明显,压痛,扪及波动。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不难判断3)处理:于口腔前庭上颌尖牙及前磨牙粘膜转折处切开脓肿充分引流。
(三)颊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颊部皮下或粘膜下脓肿,进展缓慢,肿胀及脓肿的范围较为局限。
感染波及颊脂垫时,炎症发展迅速,波及整个颊部,并向其相通的间隙扩散。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3)处理:脓肿形成后,切开充分引流。
(四)颞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可仅局限或同时有腮腺咬肌区,颊部眶部颧部等区广泛肿胀,有凹陷性水肿,压痛咀嚼痛和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脓肿形成后,颞浅间隙脓肿可触及波动感。
2)临床诊断:颞浅间隙可根据临床表现,聂深间隙脓肿需穿刺抽出脓液才能证明3)处理:手术切开引流(五)咬肌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明显张口受限。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3)处理:咬肌间隙蜂窝织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用物料疗法或外服中药;一旦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据下颌下缘2cm 处切开,长约3-5cm)。
(六)化脓性颌骨骨髓炎1)临床表现:多发于强壮年,男性较多,以下颌骨多发。
急性期特点:全身发热、寒战、疲倦无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增多;局部有剧烈跳痛,口腔黏膜及面颊部软组织肿胀、充血,可继发颌周急性蜂窝织炎,病原牙扣痛及伸长感慢性期特点:全身症状轻,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全身消瘦,贫血、机体呈慢性中毒消耗症状。
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口腔内或面颊部可出现多数瘘道孔溢脓,肿胀牙松动。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病因、临床表现及X线片可确诊3)处理:急性颌骨骨髓炎首先全身支持及药物治疗,同时应配合必要的外科手术治疗。
慢性颌骨骨髓炎有死骨形成,必须用手术去除已形成的死骨和病灶牙2.颌骨骨折(占常见病10%)(一)下颌骨骨折1)临床表现:骨折段移位、咬合错乱、骨折段异常动度、下唇麻张口受限、牙龈撕裂。
2) 临床诊断:了解受伤原因、部位及伤后的临床表现,重点了解伤力的防线和作用的部位,手法检查局部。
可用手指放于可疑骨折两侧的牙列上和下颌缘处两手做相反方向的移动,了解有无异常动度和骨摩擦音。
辅助检查:X线平片下颌骨CT及三维CT重建3)处理:①新鲜骨折冰球以为不大的线性骨折,于局麻下手法复位②手法复位效果不满意或伤后2-3周骨折已纤维性愈合者行颌间牵引、颅颌牵引、手术付切开复位(二)上颌骨骨折1)临场表现:骨折线、骨折段移位、咬合关系错乱、眶及眶周变化颅脑损伤2)临床诊断:面部畸形如面中部呈“盘行面”“马面”内眦间距增宽,鼻根塌陷等畸形,眼球移动、运动受限、张口受限等情况。
咬合错乱。
摇动上颌前牙,上颌骨有浮动感。
辅助检查:X线平片,下颌骨CT及三维CT重建2) 处理:①新鲜骨折冰球以为不大的线性骨折,于局麻下手法复位,②手法复位效果不满意或伤后2-3周骨折已纤维性愈合者行颌间牵引、颅颌牵引、手术付切开复位(三)颧骨及颧弓骨折1)临床表现:颧面部塌陷畸形、张口受限、复视、神经症状、瘀斑2)临床诊断:可根据病史、临床特点和X线片检查明确诊断辅助检查:X线平摄片(鼻颏位和颧弓切线位)下颌骨CT及三维CT重建3)处理:仅有轻度移位,畸形不明显,无张口限制,复视及神经受压等功能障碍者,可作保守治疗。
如有功能或畸形者应手术治疗。
3.口腔颌面部肿瘤(一)舌下腺囊肿(占常见病15.4%)1)临床表现:常见于口底舌下腺,表现为口底粘膜呈指状突起,粘膜色泽正常,无扪压痛,破溃后流出蛋清样液体。
2)临床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术后病理3)鉴别诊断:表皮样囊肿4)处理:局麻下切开粘膜层,切除包括舌下腺在内的囊壁粘连组织,术中注意保护颌下腺导管及舌神经。
(二)皮样或表皮样囊肿(占常见病2.3%)1)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生长缓慢,呈圆形。
囊肿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囊肿坚韧有弹性,似面团样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穿刺检查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有时大体标本可见毛发。
3)鉴别诊断:皮脂腺囊肿4)处理:手术摘除(三)甲状舌管囊肿1)临床表现:多见于1-10岁的儿童,其可发生于颈正中线任何部位,以舌骨上下最常见。
生长缓慢,圆形,质软,界清,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囊肿部位随吞咽移动3)鉴别诊断:舌异位甲状腺4) 处理:手术彻底切除囊肿或瘘管(四)牙源性颌骨囊肿(占常见病18%)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青壮年,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长时间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形成面部畸形。
囊肿更大时骨质变薄,扪诊时可有乒乓球样感觉,并有羊皮纸样脆裂声,最后骨板吸收,可有波动感。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
穿刺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3)鉴别诊断:成釉细胞瘤4)处理:外科手术摘除(五)牙龈瘤(占常见病8.1%)1)临床表现:多见于女性,多发生于牙龈乳头部。
最常见前磨牙区,肿块较局限,呈圆球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大小不一,。
在女性妊娠期可能迅速增大。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3) 鉴别诊断:牙龈增生4)处理:局麻下手术切除(六)纤维瘤1)临床表现:生长缓慢,无痛肿块、质地硬、大小不等、表面光滑、边缘清楚,与周围无粘连,移动度可。
呈球形或结节状,切面呈灰白色。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3)处理:手术完整切除,牙槽突的纤维瘤,除需拔除有关牙外,有时还需将肿瘤所侵犯的骨膜一并切除。
手术时需做冷冻切片,如是恶性是,应按恶性肿瘤治疗原则处理。
(七)成釉细胞瘤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青壮年,以下颌体积下和较为常见。
生长缓慢,逐渐使颌骨膨大,造成畸形,面部不对称,可影响颌骨运动度,压迫神经等症状。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特点(早期呈蜂房状,后期形成多房性囊肿样阴影。
)。
3)鉴别诊断:颌骨囊肿及其他牙源性肿瘤。
4)处理:手术切除。
肿瘤周围的骨质至少在0.5cm处切除。
(八)血管瘤(占常见病3.68%)1)临床表现: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一个月之内)。
可自发性消退,病程分为增生期、消退期及消退完成期。
增生期约婴儿4周以后,生长快速,四周以晕状白色区域,迅即变为红斑并高出皮肤,高低不平似杨梅状。
一年后进入消退期,缓慢可留下色素沉着。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
3) 鉴别诊断:与其他脉管瘤相鉴别4)处理:婴儿期可使用泼尼松口服或瘤腔注射,如激素不敏感者可手术切除。
(九)舌癌1)临床表现:最常见的口腔癌。
多发生于舌缘,常为溃疡型或浸润型。
恶性程度高,生长快,浸润强。
早期常发生颈淋巴转移。
2)临床诊断:临床表现及病理切片3) 处理:早期可选用间质内放射治疗,待原发灶控制后再实施颈淋巴清扫术。
晚期首选手术治疗,对波及的组织切除及颈淋巴清扫术。
(十)牙龈癌1) 临床表现:男性多于女性,生长较慢,以溃疡型为最多见,下牙龈癌比上牙龈癌淋巴结转移早。
2)临床诊断:临床表现及病理切片3)处理:外科手术为主。
下颌牙龈癌一般应同时进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十一)颊粘膜癌1.临床表现:常发生于磨牙区附近,呈溃疡型或外生型,生长较快,向深层浸润,。
癌细胞成转移至下颌下及颈深上淋巴结。
2.临床诊断:临床表现及病理切片3.处理:小的颊粘膜癌可放射治疗。
对放射不敏感以及较大的肿瘤应行手术治疗,术前可先化疗。
4.唾液腺疾病(一)急性化能行腮腺炎1)临床表现:常为单侧受累。
早期赛先区有轻微疼痛、肿大、压痛。
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
化脓期时疼痛加剧,呈持续性疼痛或跳痛,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更为明显,耳垂被上抬。
进步法展炎症扩散周围组织,伴蜂窝织炎,皮肤发红、水肿,成硬性浸润,触痛明显,可伴轻度张口受限。
轻按摩纤体可见腮腺导管口脓液溢出。
病人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可高达40℃以上,脉搏、呼吸增快,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比例明显上升,核左移,可出现中毒颗粒。
2)临床诊断:依靠病史及临床检查3)鉴别诊断:流行性腮腺炎及咬肌间隙感染4)处理:纠正病因,选用有效抗生素,其他保守治疗以及切开引流。
(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1)临床表现:儿童复发性腮腺炎以5岁左右最常见,腮腺反复肿胀,伴不适,肿胀不如流行性腮腺炎,仅有轻度水肿,皮肤可潮红。
挤压腺体可见到关口有脓液溢出。
2)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显示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排空迟缓,主导管及腺体内导管无明显异常)。
3)鉴别诊断:儿童复发性腮腺炎需和流行性腮腺炎鉴别,成人复发性腮腺炎需于舍格伦综合症继发感染相鉴别。
4)处理:复发性腮腺炎具有自愈性,增强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减少发作为原则。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中年,男性多于女性,多单侧受累。
病人不明确起病时间,因腮腺反复肿胀而就诊。
检查腮腺稍增大,能扪到肿大的腮腺轮廓,中等硬度,轻微压痛。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呈腊肠样改变)。
3)鉴别诊断:成人复发性腮腺炎及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
4)处理:以去除病因保守治疗为主。
(四)涎石病和下颌下腺炎1)临床表现:以20-40岁中青年多见。
小的涎石不造成导管阻塞,无症状。
导管阻塞时则出现排唾障碍及继发感染症状及体征,进食时腺体肿大,有胀感及疼痛,疼痛剧烈是呈针刺样称为“涎绞痛”,导管口粘膜红肿,导管内的涎石,双手触诊时常可触及硬块有压痛,涎石阻塞引起腺体继发感染。
2临床诊断:根据进食时下颌下腺肿胀及伴发疼痛的特点,导管口溢脓以及双手触诊可扪及导管内结石;辅助诊断:X线平片,3)鉴别诊断:舌下腺肿瘤,下颌下腺肿瘤,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下颌下淋巴结炎,下颌下间隙感染。
4)处理:去除结石,消除阻塞原因,当腺体功能丧失或腺体功能不可能逆转是,则应将病灶清除(五)舍格伦综合征1)临床诊断: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主要症状有眼干、口干、唾液腺及泪腺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
①眼部表现:泪腺受累,泪液减少,引起干燥性角、结膜炎,泪腺肿大致睁眼困难,眼裂缩小,外侧部肿大时呈三角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