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中华文化——中西文化的对比
圣诞节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彌撒”的缩写。彌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 式。耶诞节是一个宗节我们把它当作耶苏的诞辰來庆祝,因而又名耶 诞节。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日 子。与春节一样圣诞节也表示新的一年即将到来。12月25日这一天, 各教会都会分别举行崇拜仪式。天主教与东正教举行圣诞弥撤,新教 举行圣诞礼拜。有些教会的庆祝活动从午夜零点就开始。除崇拜仪式 外,还演出圣诞剧,表演耶稣降生的故事。
关于“鬼”
清明VS万圣节
戴 柳 条 帽 放 风 筝 荡 秋 千 。
灭 出 寒 食 后 从 宫 中 传 出 新 火 。 清 明 还 要 插 柳 枝
日 曹 操 改 为 一 天 唐 改 为 清 明 前 三 天 所 有 火 都 得
往 坟 上 扬 添 坟 。 以 前 清 明 也 叫 寒 食 节 曾 长 达 百
圣诞PARTY:圣诞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 人式的各种歌样PARTY。一种友情,亲情,爱情聚会的好时光。戴 着圣诞帽,唱着圣诞歌,说说大家的圣诞愿望。圣诞大餐:圣诞节 作为一个隆重庆祝节日,不能少了好吃美味食品。圣诞节火鸡大餐 就是例牌主菜了,当然还有姜饼、糖果等等了。圣诞卡:是祝贺圣 诞及新年的贺卡,上面印着关于耶稣降生故事的图画,以及“庆祝 圣诞、新年快乐之类的祝愿的话。报佳音:圣诞夜挃12月24日晚至 25日晨。教会组织一些圣诗班(或由信徒自发地组成)挨门挨户地在门 口或窗下唱圣诞颂歌,叫作“报佳音”,意思是再现当年天使向伯 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告耶稣降生的喜讯。
又 称 鬼 节 清 明 要 上 坟 同 时 有 踏 青 的 习 俗 把 新 土
, , ,
,
, ,
, ,
,
, ,
, ,
中西文化比较最新版课件1.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形成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二、农业生产对中华民族的影响(3)
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和作物生长规律性强的特点,反映了自然规律决定农业 生产活动这一基本准则。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或对自然已提供的条 件进行改良或改善,或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自然规律带来的不利影响。任 何仅凭主观意志和意愿改变自然规律的做法,都注定是失败的。由于必须 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不能凭借主观意志改变自然规律,所以中华民族养 成了安分守己、恪守本分的心理素养,并且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自我克 制能力。任何强求他人、使人感到勉为其难的行为,都被视为是缺乏修养 和道德的。
农业生产的一些鲜明的特点:
• 第一,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与季节的变化关系密切。 这一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必须严格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适时 劳作。
• 第二,农作物生长具有规律性强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农业生 产者必须严格按照作物生长规律,适时从事相应的劳动。
• 第三,降水、光照、温度等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乃至收 成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二、畜牧业生产对西方民族的影响(2)
➢ 畜牧民族所具有的冒险精神、自我中心意识和对自由权力的崇尚、对个性 化的追求,还促成了西方民族“难耐沉寂”、不习惯平庸生活的性格特征。 他们喜欢通过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寻求冒险、刺激等方式,打破沉寂、 平庸,充分表现自我,显示自我的价值。所以西方的娱乐方式多冒险、刺 激,多彰显个体的价值,这也是其社会心态的一种显现。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发达的畜牧业占据着社会经济的主流。 所以,畜牧业生产对西方民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包括饮食和生 活习俗、观念和意识、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
中西文明起源之比较篇
思维方式差异
中国哲学思想注重整体思维和辩 证思维,强调天人合一;西方哲 学思想注重逻辑推理和分析思维, 强调理性主义。
社会功能差异
中国宗教与哲学思想注重社会伦 理和道德教化,强调集体主义; 西方宗教与哲学思想注重个人信 仰和自由意志,强调个人主义。
05
中西文明交流与影响
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背景
古代丝绸之路
中西城市与国家起源的比较
中西城市与国家的起源在时间上存在差异。中国城市的起源要早于西方, 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而西方城市的起源则要晚得多,可以追溯到 公元前8世纪左右。
中西城市与国家的起源在原因上也有所不同。中国城市的起源主要与农 业生产、水利建设和宗法制有关,而西方城市的起源则主要与工商业发
海洋文明
西方文明起源于海洋文明,其经济形态以贸易和航海为主。 随着贸易的繁荣,城邦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也日益加强,地理环境
中国文明起源于大河平原,而西方文明则起源于海洋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文明在资源利用、生产方式和 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03
增进国际了解
中西文明交流有助于增进国际了解和友谊。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价值观,促进世界的和
平与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经济形态
中国文明以农耕经济为主,而西方文明则以贸易和航海为主。这种经济形态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文明在价值观念、社会 结构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不同。
社会结构
中国文明的社会结构以家庭为单位,注重家族和血缘关系;而西方文明则以城邦为单位,注重个人和契 约关系。这种社会结构的差异对中西文明的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也是 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海上丝 绸之路,中国与东南亚、印度、中东等 地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和文化往来。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比较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考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比较及产生差异的原因1.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比较:2.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拓展点)①东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古代东方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主要从事采集与农耕,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产生了保家卫国的思想。
西方文明起源于希腊半岛,希腊半岛三面环海,海上贸易和工商业发达,人们主要从事海外贸易,在航海和掠夺战争中,养成了冒险精神。
这说明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
②东西方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
古代东方各国经济上以村社为单位的农业经济为主,政治上是奴隶主专制制度,从而形成“人治”的传统。
西方在经济上大多是以城邦为单位的商业经济为主,政治上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它比奴隶主专制统治要进步,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易错微析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共同点的理解易错。
这里所说的古代东西方文明都是奴隶社会的文明,都产生了奴隶制度,并取得了辉煌的文明成果。
例题1 世界文明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也有起源于海洋的。
下列文明起源于海洋的是()A.古希腊B.古埃及C.古印度D.古代中国答案:A解析:世界文明发源地大体有两种,一种起源于大河流域,一种起源于海洋。
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则发源于海洋,故选A。
例题2 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果将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雅典文明作比较,你会发现这两种文明有许多不同。
下列对其不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不同,埃及处于大河流域,雅典环居大海发展B.社会经济结构不同,埃及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雅典以工商业和海外贸易为主C.政治体制不同,埃及实行专制统治,雅典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D.社会性质不同,埃及处于奴隶社会,雅典处于封建社会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雅典文明的差异,A、B、C三项说法正确。
它们都是奴隶社会,D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1.“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中西文化差异
在现代生理营养科学上,中西已逐渐趋向双方之 融合,西方的餐桌上蔬菜的种类及份量明显在增 加,而中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和牛奶及 乳制品在饮食结构中的比重也在大大增加。
中国古代服装
清代服装
春秋战国服装
汉 代宋 服代 装服
装 唐代服装
元 代 服 装
西欧古代服装
中山装的创始人是孙中山先生
这件衣服有其深刻的意义。衣服外的四 个口袋代表“四维(即礼、义、廉、 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 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 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 (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 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 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 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 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 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 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西:比较单一
饮食餐具的差异
中:筷子、瓷器为主,品种较少,主要是碗、 盘、筷子、勺子和酒杯等 ,大大小小、各式各 样的宴会都适用。 西:刀叉、餐具种类较多,用法各异,他们的 餐具可以分为五大类:银器、金属器、瓷器、 玻璃器皿、上菜盘和厨房用具。
饮食内容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饮食从先秦开始就以谷物 为主 ,植物类占主导地位 ,谷类蔬菜居多 ,肉食比较少。 西方国家秉承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 ,以渔 猎、养殖为主 ,荤食比较多 ,以牛肉、羊肉,鱼等为 主食。
中西 文化的差异
通信15-1 刘春根
中西文化差异的历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
在两种文化的历史渊源中,中华文化即“道”, 是教化的工夫。“仁者爱人”,血缘的亲情是 割不断的,在宗法社会的基础上成为中华文化 的第一基石。而西方的一切学说都始于哲学。 哲学的定义即“爱智慧的学问”。亚里士多德 的逻辑,阿基米德的几何,都是智慧的产物。
中西方文化差异
1.欧洲文化起源于希腊和古罗马,因此在 谈判时欧洲人喜欢辩论,而亚洲文化的主要特 征是趋于和平,以人为本,讲究和睦。其中, 亚洲文化以中国文化为代表。 2.欧洲人在谈判过程中多采用逻辑推理的 方法,而中国人在谈判时将重点只放在核心问 题上。 3.中国人重视集体和领导权威,西方人强 调个人自由和创新。 4.中国人关注系统和整体性,西方人关注 细节。
《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推介中国》:在论证和 表述上,我们可能更多地强调说理,某些必要的语句 成分或事实背景常常被忽略,而西方人更多地强调逻 辑推理的完整以及事实检验,强调用数据说话;要尽量 减少意识形态色彩浓郁的词语,多一些“民间色彩” 的叙事方式。(孙明泉,光明日报,2009.12.31) 《东西方思维大比拼》:东亚人在大背景下观察 物体,西方人则更关注眼前;东亚人在判断时对周围 环境的依赖性更强,西方人在判断时则更独立;东亚 人更倾向于整体思维,西方人则更善于分析。在跨文 化商业领域,东亚人希望与生意伙伴建立关系,西方 人则希望与生意伙伴保持距离。(美国《福布斯》5月11
日,《参考消息》6月17日13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东西方文明起源的特点
东西方文明起源的特点概述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东西方文明是世界上两大不同的文明体系。
它们在起源、发展和形态上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东西方文明起源的特点。
起源背景文明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
东方文明起源于亚洲大陆,西方文明起源于欧洲。
两者在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上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文明特点。
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1.东方文明注重家族和社会集体,强调集体主义,重视家庭、亲属和社区的联结。
政治制度多为君主制或专制制度,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手中,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2.而西方文明则倡导个人主义,重视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政治制度多为民主制度,注重公民的参与和自由选择,推崇人民的平等和权力分散。
宗教与哲学思想1.东方文明的起源地亚洲是多神教和印度教的诞生地,东方文明在宗教与哲学方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个体精神的开发,并重视神灵的角色。
2.西方文明的起源地欧洲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西方文明在宗教与哲学方面注重个体的赎罪和救赎,重视道德伦理,追求智慧和真理。
科技和经济发展1.东方文明在古代取得了较大的科技突破,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数学、医药等。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进步逐渐放缓,且以农业经济为主导。
2.西方文明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了一系列科学与技术进步,并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
现代的西方文明以工业化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文化与艺术表达1.东方文明以思想深邃、抽象性强的文化艺术形式为主,如中国的诗词、书画、戏曲等,印度的古典舞蹈和音乐等。
东方文明注重内涵和意境的表达,追求心灵的升华。
2.西方文明以逻辑性强、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为主,如音乐、绘画、雕塑、戏剧等。
西方文明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表达,追求美的享受和视觉的冲击。
教育和价值观念1.东方文明强调孝道、忠诚、尊卑有序的价值观念,并以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为重要手段。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文献综述引言:茶文化是中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比中西方茶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了中西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起源与历史中西方茶文化的起源和历史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关于茶的记载,茶被视为一种药物和饮品。
而在西方,茶的起源相对较晚,直到16世纪才从中国传入欧洲。
最早的茶叶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后来逐渐在欧洲各国流行起来。
二、茶的种类与制作方法中西方茶文化对茶的种类和制作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茶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
每种茶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品饮方式。
而在西方,茶的种类相对较少,主要有红茶、绿茶和花草茶等。
西方人一般将茶泡在热水中,饮用时加入糖或牛奶。
三、茶文化的社交与礼仪中西方茶文化在社交与礼仪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茶具有较高的礼仪性,茶艺表演被视为一种文化艺术,茶席上的主人会向客人献茶,表示尊敬和好客。
而在西方,茶的社交功能相对较弱,茶一般被视为一种饮料,人们在喝茶时更注重放松和享受。
四、茶文化的象征意义中西方茶文化在象征意义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茶被视为一种高尚的文化象征,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茶具有清心、宁神的作用,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而在西方,茶的象征意义相对较弱,茶被视为一种普通的饮料,人们喝茶更多是为了解渴或享受。
五、茶文化的影响与传承中西方茶文化在影响和传承方面也有所差异。
在中国,茶文化深深地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茶文化被视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符号,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而在西方,茶文化的传承相对较弱,茶在西方国家的地位相对较低,人们更多地选择咖啡作为日常饮品。
结论:通过对比中西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可以看出中西方茶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东西方文明起源时期的比较
希腊的城邦制度是以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城邦宗教为主导的,由宗教产生国家,国家维持宗教,二者融为一体。因此,城邦总揽一切权力,公民的个人自由是不存在的,必须在一切事务上服从城邦。“国家认为,公民的精神和身体都属于它,所以它要塑造他们的精神与身体,使之对国家有益”(库朗热:《古代城邦》)。这一点从斯巴达的政治、军事体制以及国家总揽教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接受集体的军事生活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具体的反映。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他论述了国家的规模和结构,认为国家的规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大城邦是永远治理不好的,人数过多就不能有秩序。一个国家应该是大到足够可以自给,但又不能过大而不能实行宪政;它的领土应该小到站在一个山顶上可以把全貌一览无余,使公民能够认识彼此的性格,否则选举与诉讼就不能做到公正。至于国家的政治结构,首先是产生了家庭,再产生国家。家庭先于国家,国家却在性质上优于家庭,也优于个人,这正像每一事物只有充分发展时才能体现其性质一样,人类社会的充分发展就是国家。亚里士多德论述了奴隶制度的合理性,认为有些人生来就应该服从,另外一些人生来就应该统治。一个天生就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别人的人,生来就是一个奴隶;奴隶不应该是希腊人,而应该是其他精神低劣的下等种族(参见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册)。可见,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想就是奴隶制的城邦国家。
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确信,所谓西方自古以来就有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人文主义传统的说法,纯粹是近代欧洲哲人的想象。这些观念是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结果,但是,他们却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到了古人身上。
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3月22日 �东西方文明起源时期的比较
姜芃
对人文主义的研究应该从对文明的研究开始。因为,人文主义是与价值观念和世界观等意识形态问题相联系的,而意识形态又与一定的哲学体系分不开,所以,对人文主义的研究首先应该从对特定文明的哲学体系的研究开始。其次,一定的哲学体系又与一定的历史进程,主要是政治制度相联系,所以,要准确地说明特定哲学体系产生的原因,还要在哲学与历史进程的关系上说明问题。再次,各种文明的特性早在文明的起源时期就已经基本奠定,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那一时期所形成的特性将对以后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对文明的研究还必须从文明的起源时期开始。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异同
contents
一、
文化的概念
目 录
二、 文化的起源及差异原因
三、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四、
文化的作用
五、 当下对中西文化差异思考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特点:
1、广泛而抽象 2、很难准确定义
通常的理解: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 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 活动产品。
二、文化的起源及差异原因
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 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
1、美国高铁建设困难重重 2、个人成就首先集体 3、从电影《战狼》和赌城拉 斯维加斯枪击案看个人英雄 主义
4、美国赋予公民合法拥有枪 支的权利
三、性格上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含蓄内
敛、谦虚谨慎,不偏 不倚
西方人主张个性张
扬、直接
分歧较大:谦虚在中 国是种美德,在西方 人认为是虚伪
1、中国文化的地理起源于黄河
可以说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流域和长江流域属于大陆型文化。
铸成了中西方文化发轫形式、定 型
2、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 方式的差异,同时导致后来发展
岸,属于海洋型文化
路向的差异
一、起源于大陆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造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
1、中国传统文化是大陆型的农耕社会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是注重人文教化的道德型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是追求和谐统一的文化
2、西方人形成了个性张扬奔放,喜欢探索 和斗争,崇尚独立、自由、平等的文化观念。
三、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思维模式的不同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 性思维;
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 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使我国近代自然 科学相对西方有所落后
古代中西方文化差异渊源
略谈中西方教育思想差异渊源姓名:许斌学号:120612116摘要:教育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的发展诞生了人类的教育文明,教育文明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类社会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文明,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文化。
探寻两千多年前的东西方教育文化,则以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文化为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从孔子、墨子、孟子开始,特别是孔孟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在西方,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三哲”,他们对西方二千多年教育思想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思想的起源,折射出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教育思想差异中西方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中对人文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其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它是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各个历史阶段社会现实生活的缩影,同时也是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人、自然和社会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
古代中西方虽然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这两个地方几乎同时诞生了不同的思想文化,教育思想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一、中西方教育思想发源时期的比较古代希腊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
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以后两千多年西方,主要是以欧美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后世发展了的许多重要教育观点都可以从古希腊三哲的思想中找到最初的痕迹。
从生至死,三位哲人共经历147年。
几乎与此同期,中国古代出现三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孔孟的儒家教育思想对以后的两千多年的中华民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孔子、墨子、孟子,三位哲人共经历262年。
西方教育的始祖苏格拉底和中国的孔子一样“学无常师”,听过哲学家德蒙和阿那克萨哥拉的讲学,还有阿尔克劳、普罗泰戈拉的讲学,还听过诗歌和音乐教师的讲演。
苏格拉底曾三次奉命从军,人选为五百人会议成员。
他一生的主要事业是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当时没有学校,没有教科书,他以在各种场合进行演讲、交谈为主要教育活动形式。
中西方文化比较(1)
第一章●第一位从文化人类学的高度对人类文化现象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是英国学者泰勒,他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明确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比较方法强调以对象间的可比性为前提,它要求参与比较的材料应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在某一方面具有矛盾的同一性,例如相近的或历史背景,相同的学科范畴或近似的命题,相似的内容和倾向或同类型的历史人物等第二章中西方文化寻根●正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在《自由与文化》中指出的那样:“在人类早期的历史中,文化条件简直就像生理条件一样,影响并决定人的意志。
文化条件被视为‘自然的现象,它们的变动反而被认为违反自然。
●中西方文化的自然环境基础的比较:一、中国文化的自然基础:1、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曾经遭受过多次外族的入侵而终究能保持文化的延续与完整,未曾像其他古老文明那样遭致毁灭或中断,正是赖干这不可多得的广阔内陆基地。
2、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正是这些千姿百志的自然景观滋养了中华文化众彩纷呈的特色,为华夏多民族、多源流、多侧面的亚文化系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气候温暖湿润。
气候湿润,雨量充沛。
加上由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资源十分丰富,为各种植物的生长和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优厚的自然条件。
4、半封闭的边缘地形。
一方面,它所面对的水域是浩渺无际的太平洋,海对于上古的中国人只意味着陆地的尽头,自然的天限,因而这些海洋就不能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
另一方面,在内陆地区的外缘,有西部的崇山峻岭和充满烟瘴的热带大林莽,它使中国与东南地区的文化交往与传递变得艰难。
积极影响:促使中国文化能够沿着自己的方向独立发展,创造与众不同的文化品格和文明成果,并能保持自成一体的延续性。
消极影响: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自我封闭的保守意识和自诩世界中心,妄自尊大的大国心态,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华夏文明的不断进步。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节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带来欢乐和喜悦,也是传承文化的
重要方式。
但是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中
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一、节日的起源
中西方的节日起源不同。
中国的节日源于古代农民的生产生活,如春节、清明节、端
午节、中秋节等都与农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西方节日则大多源于宗教信仰,如圣诞节、
复活节、感恩节等。
二、节日的时间
中西方的节日时间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以农历日期来确定的,例如春节
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起点。
而西方节日则大多是以公历日期来确定的,如圣诞节是在每年
的12月25日。
三、节日的庆祝方式
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也有很大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以重视家庭为主,大多数人都
会回家团聚,并进行一些传统活动,例如贴春联、包饺子、放烟花等。
而西方人则更注重
社交方面,一些节日如万圣节、情人节等则更多是为了和朋友聚会、交流感情。
四、节日的文化意义
中西方的节日文化有着不同的意义体现。
中国的节日文化中更多的是强调家庭和谐、
亲情友情、感恩和传统文化等方面。
在西方,节日文化也承载了宗教信仰的内容,例如圣
诞节的重要含义是庆祝耶稣的诞生。
总的来说,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在起源、时间、庆祝方式和文化意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但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坚持传统文化同时也融合新文化,让节日文化更加多
元化和丰富化,体现出我们丰富而多彩的文化生活。
关于西方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对比
关于西方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对比,他们刚刚处于战国时代这两天看到有人说,现在的地球乱得像中国的春秋时代。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我忽然发现,以前对历史的认知发生了偏差,现在的西方社会,虽然科技发达,但是在人文政治上,却正属于战国时代末期,顶多是个网络化的战国而已。
说到西方文化,我们避免不了谈希腊,这个西方文化的起源。
他的意义,相当于中国的夏代,是文化的发源地,起始点。
希腊将埃及文明和中亚的两河文明继承并进行了发展,形成了独到的体系。
这点正如同夏代,将炎黄九黎东夷的文化合起,形成了中华文明的起点。
这两个文明时代,都对未来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基调。
然后再说的就是罗马,西方的罗马继承了希腊文明,并结合自己的文化,进一步的演化,为未来文明彻底指定了方向,比如罗马字母,就是根基之一。
而对应中国的,则是商代,商灭了夏,并继承了华夏文明,至于甲骨文的出现,是否如同罗马字母继承希腊字母一样是夏代文明的延续,还没有考古验证。
然后出场的,是北欧的日耳曼人,这些维京海盗,前后上千年的侵略,彻底结束了罗马,并继承延续了罗马的文明,起码是之一,基督教。
对应的是周代,武王灭商兴周800年,时间要短得多,但是也是继承和延续了商的文明。
下边是重头戏了。
日耳曼人接受了基督教,接受了教皇的册封,成为基督王国了属民,从此,欧洲各国,不管人种民族,开始有了共同的联系,同一个教皇。
对应的是周朝大封诸侯,诸侯也有了共同的联系,同一个王。
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意味着王权的衰落,各国的独立性渐渐增强,但是各诸侯国还是在道义上遵从周天子,春秋时期开始了,这是个人性张扬的时代,这是个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百花齐放的时代,这是个人文科技文化大开花的时代。
而欧洲各国,则是在东罗马帝国灭亡后,文艺复兴兴起,人们对神权产生怀疑,神权开始衰落。
文艺复兴,也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也一样百家争鸣,各种人文的科学的思想百花齐放。
春秋时期,各国都有征战,但是都是为了道义,为了尊王,讨伐不敬。
东西方文化的几点比较
○朱鸿雁 刘晓洁东西方文化的几点比较 东西方国家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渊源。
西方文化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和罗马的艺术、哲学、政体以及基督教的道德和法律传统。
中国的文化,基础是儒家、道教、佛教的伦理标准。
不同的渊源造就了不同特色的文化。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日益频繁,我们有必要对东西方文化作深入的了解,这有利于我们进行国际间的交往。
实践已经证明,许多国际商务和国际关系的失败,原因往往不是经济的,也不是政治的,而是文化方面的。
因此,学习和掌握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语言、词汇之比较在不同的语言中,具有相同语言定义的词,会有不同的含义。
如汉语中“奶奶”和英语中的“granny”在语言定义上是相同的,都是“奶奶”的意思,但在中国,对年龄大的妇女称“奶奶”表示尊敬,而在西方国家,又有显示老年人“精力、体力、能力下降”的意义,所以西方妇女更喜欢人们称其为“Miss”“Lady”“G irl”等。
又如,“老师”和“teacher”,在语言定义上是“老师”的意思,而在中国含有尊重的意思,无论对何种职业的人,称其老师则表示尊敬;而在西方国家,“teacher”只表示一种职业,如对方不是教师,却称其老师,会令人难以理解。
中国的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四字成语内容是极为丰富和生动的,如“如虎添翼”、“鬼斧神工”、“勾心斗角”、“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等。
但对西方人来说,即使这四个字中的每一个都认识,却不一定明白其意。
如刚提到的马马虎虎,对西方人来讲怎么也不会明白“两匹马,两只老虎”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怒发冲冠”中国人是表示发怒。
而英语中的“hair on end”则表示害怕。
但是无论是东方人也好,西方人也好,都面对生与死,爱与恨,希望和恐惧,工作和娱乐。
即使受到不同种族、文化或政治的影响,他们的基本需要和思想体系也有相通之处。
东方“黄色文明”与西方“蓝色文明”文化渊源探析
东⽅“黄⾊⽂明”与西⽅“蓝⾊⽂明”⽂化渊源探析2019-10-25我们经常说,传统的西⽅⽂化是蓝⾊⽂化,传统的中国⽂化是黄⾊⽂化。
那么,这两种⽂化背后更为深刻的涵义和内在必然性是什么?本⽂拟从对中西⽅⽂化的⾊彩象征意义加以分析,从地理学、⼼理学和⾏为学三个学科⾓度阐述其⽂化渊源。
⼀、⾊彩的地理学意义要了解⾊彩的⽂化意蕴,⾸先必须从⽂化起源的⾃然环境谈起。
⾊彩中的⽂化内涵,⾸先是从这些⾃然环境中逐渐积淀下来的。
中西⽅⽂化在⾊彩上的差异:⼀为蓝⾊,⼀为黄⾊,也正是各⾃不同⾃然背景的产物。
中国⽂化发源于黄河流域的黄⼟⾼原,西⽅⽂化则发源于古希腊的爱琴海海滨。
在黄⼟⾼原,⼈们⾯对的是⼤⽚⼤⽚的黄⼟地,是沉默稳固厚实可靠的⼤地。
黄⼟和中国的⽂化联结得⾮常紧密。
⽽古希腊在地理上是⼀个半岛,三⾯临海,其⼤部分居民⼜⽣活在东南沿海的爱琴海海滨。
在这种环境下,⼈们⾯对的⾸先是浩瀚、神秘莫测的⼤海,海⽔与西⽅⽂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种不同的现实和意象对古希腊⽂化和中国⽂化都打上了深刻的印记。
在中国最古⽼的史籍和神话传说当中,我们发现,中国的原始初民们普遍存在着⼀种“恐⽔症”。
⼀种对⽔的强烈的畏惧⼼理。
在他们⼼⽬中,海洋是在中国以外的异⼰存在,海洋的形成本⾝也是不正常的灾变的结果。
⼤禹之所以能作为⼀位令⼈景仰的君主,其主要功绩就在治⽔;“精卫填海”中的⼩姑娘被海⽔淹死后,变成⼀只鸟,还执着地到西⼭衔来树枝和⽯块,发誓要把⼤海填平;⼈类的始祖⼥娲,同时也是⼀位补天的英雄,⽽补天的⽬的也正是为了治⽔。
和恐⽔相反,中国⼈对于“⼟”则表现了强烈的眷恋和依赖⼼理,我们称它为“恋⼟情结”。
⾯对着汹涌的洪⽔,先民们⾸先想到的是⽤⼟去对付⽔。
“⼟”是坚实可靠的,⽽⽔是给⼈带来灾难的,是与⼈作对的。
在中国⼈所崇拜的诸神中,有⼀位受⼈爱戴的神叫⼟地神。
这位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地公公,正是中国先民们⼼⽬中的⼟地的形象。
在中国历史上,帝王的权⼒总是⾸先表现在⼟地所有权上。
中西方文化起源及历史发展
Since then, our ancestors
元谋人以及北京人。
evolved, integration with
other types of the primitive,
formed the early tribe. The
most famous is cavemen,
man, and from Beijing.
“Nuwa created man".
是由古猿,也就是原始人
However, scientists research
经历了上百万年进化而来
shows that human is by apes,
的。在距今180万~20万年
namely the primitive
的大陆上,生活着我们的
evolved through millions of
祖先—— 直立人。此后, years. In 1.8 million ~ 1.8
我们的祖先不断进化,与
million years ago on the
其他种类的原始人进行融
mainland, the life of our
合繁衍,形成了早期部落。 ancestors, homo erectus.
最为著名的是山顶洞人,
随着人类进化,人类文明也随之发展,但 由于地形,气候,人种的各方面差异,人 类文明也显示出鲜明的不同,欧洲地形平 坦多岛屿,气候湿润,逐渐出现爱琴海文 明;而亚洲多内陆,地域广阔,多河流, 形成了独特的大河文明,其中最具有代表 性的就是恒河文明以及黄河文明。
As human evolution, also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but because of the terrain, climate, the difference of various aspects, human civilization also shows a sharp, flat terrain more European island, humid climate, appear the Aegean civilization gradually; While the Asian inland, vast territory, many rivers, formed the unique river civilization,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s the Ganges river and the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
中西方创世说的对比分析
中西方创世说的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B93[文献标识码]:A对于宇宙的起源与形成、天地如何分开这些奥秘,中西方国家一直都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
本文以此为主题,浅析中西文化中关于世界初始、人类起源的异同,通过这些差异进而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所在,从而揭示宇宙与天地的奥妙。
世界是多元化的文明共同体,各民族的神话传说都是智慧的结晶和体现。
中国的神话故事和西方的经典著作《圣经》是中西方文明的标志,对两种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对两种文化中的创世故事进行对比分析,帮助我们理解其中的文化异同,以更好地促进各国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一、中国神话与西方创世之同宇宙是广阔的空间,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物质与奥妙,等待着人们不断的探索与发现。
一直以来,中西方对宇宙的起源与形成有着不同的认识,对各自民族的历史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中西方的不同见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1、混沌环境《艺文类聚》卷一引《五运历年纪》中记载道:“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圣经•创世纪》中记叙:“原始太初,上帝创造了天地,地面一片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只有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中西方都认为宇宙的初始处于混沌无形的状态,自从创世神将其一分为二,隔为天地,世界才形成现在规整有序的样子。
2、恐惧心理根据《圣经》中《诺亚方舟》的典故,我们了解到,为了惩罚人类的懒惰与堕落,上帝发动了一场特大洪水,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类瞬间陷入无限的绝望与痛苦之中,度过了一段艰难可怕的阶段。
同样,中国神话中女娲炼石补天时,“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水浩洋而不息。
”天灾面前,卑微的人类毫无还击之力,恐惧心理充斥着整个人类社会,人们只好向天神女娲低头求助。
女娲出手帮助后,世界得以规整重建,恢复原貌原始时期人们对自然的万分恐惧也由此得到了极致的体现。
因此,中西方在人类对自然长期形成的恐惧心理上是相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132062141
13级金融一班(原13级市场营销一班)
2014-12-12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
(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来自于不同文化间的比较,尤其是本国和其他国家文化
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起源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虽然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在道德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礼仪、关系、个体精神等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当我们在制定决策时或者在跨文化交流的时候,应该时刻记得文化差异,这样才能使文化发展更加主动灵活。
关键词:比较,起源,文化
一、引言
从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就像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各自前进、各自发展,但是伴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迈开资本主义扩张的步伐,中西方文化开始有了拐点,文化的交融伴随着战争的枪炮声,伴随着侵略的文化同化手段,被迫进行交融。
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方式极大便捷,互联网领域急速拓宽等因素使得全球各地的信息传播极快,真正使世界各地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然而,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源自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两种文化真正交融交流之前,它们就已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
也许这种独特性预示着今后的文化交流暗伏着冲突。
中西文化的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在融合两种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出了另一种新的文化,两种文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者,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合流的话,这也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二、大河文明与海洋文化
2.1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幅员辽阔、腹地纵深,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9条),拥有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和雄厚的发展潜能,可以自我调节与更新,这些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完整;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崇山峻岭。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
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
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高东低走势;温暖湿润的气候,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复杂而多样的气候,几乎囊括世界上大多数的气候类型;半封闭的边缘地形,与西方世界相对隔绝,太平洋无法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中西方文化交往与沟通存在艰难,这既使中华文化保留了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但又造成了保守意识、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
2.2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独特的地理位置,西、南、北三面环海,东接亚洲,就像黑格尔的预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的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
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大海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们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里,把他卷入到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为的有限的圈子。
”
三、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
3.1华夏土地上的农耕文明推崇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古语言“父母在,不远游”,故而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上的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则主张防守、和平。
如万里长城用来防守游牧文明的进攻的,杜甫曾写过“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这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
3.2古代希腊罗马的工商业文明产生因素包括历史地理基础: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岛和基克拉迪群岛的新石器时代向金属(青铜)时代的过渡,航海技术兴起,地域多山,人口增加,农业无法满足需求;拥有契约意识基础,希腊克里特迈锡尼人和意大利半岛的工商业者发展培育了西方人的契约意识(账目、收支报表),使得后来西方人都是以商品贸易经济来体现人际关系,而为了弄清楚各自的商品归属需要出现契约,所有西方人之间的关系演变成了契约关系,家庭也是建立在契约之上的亲情关系,婚姻也是以契约体现在教堂的婚礼中。
四、家国与城邦
4.1中国传统社会以血缘家庭为纽带,集血缘承继、婚姻结合、生产经营、财政消费、社会教化、礼法管制等多功能统一体的社会单元、宗法制的社会结构和世代相续盘根错节的家族集团。
个人的家族地位,依照关系网络中的位置而定。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家天下”的宗主统治,例如“天下为家”的父系王位继承,“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汉书·高帝集》)。
具有“事君如事父”的忠孝原则,例如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俗语说:“百善孝为先”。
故而中国传统文化重社稷,轻科学,政治统帅一切,官本位体制色彩浓厚。
4.2 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建立起城邦和民主政治体制。
城邦制是近代欧洲政治制度的楷模,其中克里特岛辉煌的城市和宫殿、雅典卫城和城堡都可称典型。
不同姓氏的居民向城市聚集,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
城邦经济以工商业为重点(斯巴达、雅典)。
在民主政治体制方面,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和平民力量崛起向世袭贵族挑战引发了政治民主改革(雅典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
公元前5世纪,达到雅典民主制的全盛时期。
虽然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共和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因为享有充分民主权利的是男子,妇女、外乡人、奴隶、被释放奴隶不能享有公民权,但是雅典与罗马的民主政治体制对西方文化的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五、“人文”和“科学”精神
5.1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
儒家孔子的“仁学”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
“礼乐教化”的道德理性注重个体人格的自我修养,“修己以安人”立德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文精神”发展与人伦社会的思想学说,却忽略了对客观自然的认识,忽略了认识体系和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
5.2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
康有为语:“中国人重仁,西方人重智”,伊壁鸠鲁语:“一个人没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就不能享受无疵的快乐。
”受海洋文明的影响,西方有着严密的分类的科学学科体系。
西方“科学精神”的主要特征包括理性精神、客观态度、探求真理、宗教渗透,爱因斯坦曾说:“真正的宗教已被科学知识提高了境界而且意义也更加深远了。
”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有着合理的认识手段,如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注重实验与实证;注重逻辑推导、抽象思辨;注重观察与经验;注重执著的态度,不迷信权威,采用怀疑的眼光审视前人的成果,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反对终极真理。
六、结论
通过分析中国与西方主流文化在基本精神、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及差异,明确了中西文化的不同起源;把握中西哲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
增加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同时能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要,认识世界文化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注社会现实,既为祖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现代化问题贡献力量,同时也树立起全球性的宽广视野,自觉地去参与、推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及合作。
参考文献
[1]梁淑溟,1999,《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
[2]罗素:《中西文化之比较》,参见《中西文化研究论集》。
[3]郁龙余,1989,《中西文化异同论》,三联书店,
[4]杨伯峻,1980,《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5]杨伯峻,1960,《孟子译注》, 中华书局
[6]卢梭,1980《社会契约论》, 商务印书馆
[7]孟德斯鸠,1961《论法的精神》, ,商务印书馆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ZhaoHe
(Schoo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bstract:Culturalof origin, which plays a big part in our efforts of culture development, comes from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different cultures, especially betwee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ultures. Though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s have much in common, they differ in value and morality concepts, Social customs, etiquette, relations, the spirit of individuality and so on. We should bear in mind this cultural awareness when making cultural policies, or hav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which enables us to become more active in culture development.
Key:Comparison,origin,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