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及答案解析(全国Ⅱ卷)

2020年高考语文及答案解析(全国Ⅱ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卷逐题解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卷逐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2020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详析3(语言文字运用)

2020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详析3(语言文字运用)

•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 B.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 C.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 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 ② ,这两组人
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运动 的任务,而另一组只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月后,与拉 伸平衡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开始 和结束时进行的记忆力测试显示, ③ ,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
补写句子
补写句子
补写句子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 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
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
即使进入老年阶段, ① ,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
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的
组成部分。
微阅读
以题判文 对比分析
辨析病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
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
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精品课件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精品课件
3.考查内容及要点方面。如:将文言文当作文学作品来考,“16. 下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浙江卷);高考改 革要求重视传统文化,多套考卷增加了文化常识考查题,而浙江卷则体现 在对《论语》的理解与评价上。
(四)在命题角度、设题形式、考查要求上,努力创新,积极寻求新的突破 如:
2020年III 卷《记忆里 的光》
2020年山东 卷《建水记 》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作者 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情 感把握)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 统摄全文的。(脉络结构)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本文艺术特 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 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选材特点)本文采用空间和时 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线索思路)
选文特点:思想性强,文质兼美;全部为能吏、循吏、清流,不选酷吏;多数为
一人多事,但也有一事多人。
选文变化:2017年以前不选重文,其后,不避熟文、重文。
考查内容
(1)以考查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翻译)、分析概括能力(断句、概括分析内 容和作者观点态度)为主;对鉴赏能力不作考查(浙江卷例外) (2)注重综合考查,强调运用知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文言文的静态知 识和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放在学考中考查。(地方卷仍放在高考卷中考查)
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9.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8.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9.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6分)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全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全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全解析宏观探究从试题内容来看,主要涉及家庭伦理、科技新基建、“冰山”理论、传统文艺等从试题方向来看,传统、未来并重、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倾向能力从试题形式来看,依旧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求稳、主线分明,开合有度的原则。

从试题字数来看,从18年高考语文卷面字数提高到约为8900字开始,三年保持在这个字数附近区间,比之前多了一篇文言文的体量,没有过多增加阅读量。

估计今后几年的卷面阅读字数应该保持在8900字左右。

从试题亮点与不足来看,亮点就是特意强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高考全国一卷依然明确地释放信号,让同学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无限魅力,并从试卷中可知:不读书不行,但读死书不结合实际更不行,不思考不行,两耳不闻窗外事更不行。

不足依然是受“全国一卷”身份的限制,会有一定的政治倾向,会给人略显古板的印象,少了些许文学性和细腻温情,少一些灵动与创新。

但同样根据辩证法,试卷的“亮点”反而可能成为同学们的“路障”,试卷的“不足”反而也可能会成就同学们的“亮点”,全国一卷,更考验你的储备和担当。

微观解析01论述类文本阅读全文讨论的家庭伦理中的“孝”,但立论明确而具体,说理层次清晰易解,和同学们平时练习的论述类文本比起来,难度有所降低。

设题上依然延续了高考的严谨与创新,使用了比较高频的无中生有、表意绝对、曲解文意等陷阱,符合大家练习中掌握的要领。

创新依然表现在第二题,延续2018、2019年高考题的特点,考查大家对引用论证方法文章论证结构、全文论证观点的理解,非常全面,作为试卷中的高能题,很能体现出大家平时在阅读训练中的全文把握能力,对于那些做题只看题不看文的同学来说是个挑战,也是个提示。

02实用类文本阅读本文的三个题可以说是本试卷上最简单的三个题,对于细致用心的同学,基本属于送分题。

因此这篇阅读虽“高大上”,但答题却能“稳易快”,只要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完全能高质量完成。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答案分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答案分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答案分析版)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高中语文 2020年高考全国1卷试卷分析——小说阅读《越野滑雪》(课件26张)

高中语文 2020年高考全国1卷试卷分析——小说阅读《越野滑雪》(课件26张)
2020年高考 全国Ι卷试卷分析
小说阅读部分
邢台市第二中学 李燕
1
小说阅读 “三步解题法”
第一步:认识人物,梳理情节; 第二步:把握主旨,判断正误; 第三步:审读题目,精准作答。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①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
3
③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④“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 我也绊了一跤。”【尼克、乔治在峡谷滑雪,并且都经验丰富。】
⑤“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⑥“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⑦“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11)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 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 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 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 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 色。油漆在剥落。//【来到松林中的客栈,过渡段】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
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7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 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 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2020年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评析及答案解析

2020年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评析及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5套。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试题评析,专家认为,试题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对接课程标准,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

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总体实现了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

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2020年语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2.关注人类未来,拓展国际视野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发展未来,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要求学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

北京卷作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答案分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答案分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答案分析版)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答案及解析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是为了证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错误,应该是为了证明“实物”不能等同于“原物”,根据第二段“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可见,“原物”要探究其原始绘画形式、空间,而故宫博物馆的《早春图》已经不再具备这些,以实例来证明“实物”并非“原物”。
C项,“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错误,应是“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
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的能力。这种题型属于对人物形象的一种局部考查,作答时,首先通读文本,掌握小说情节变化,然后仔细揣摩文中对人物语言、肖像、心理等的刻画,从而把握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
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他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说明橡树林是老董职业的起点,面对这个职业起点,老董心里充满了对旧时光的感慨之情。
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指给“我”爷爷作画的地方,并且他还清晰记得爷爷当时说的话语,这些都表明老董对前辈的深切怀念。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精品解析)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精品解析)

2020年全国新高考I 卷语文高考真题(精品解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详解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详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 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 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 致的”错误,“《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说明孝道是天地常规通则,目的是为了 论证“‘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而“《郭店楚简 ·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 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是论证“孝”成为社会伦理制度的哲 理根据。
D. 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 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 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 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错误;从第三段“‘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 的伦理制度”中可见,“社会伦理制度”在家庭伦理规范之上。
C. 新基建意味着对基础设施体系进行战略性调整, 将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所凸显的原有 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
D. 中国将借助新基建带来的机会,有效地应对传统 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为中国 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数字动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筛选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 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 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 断正误。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1)(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1)(含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卷)(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卷)(解析版)
故选D。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摘自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共同责任,随着对贫困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反贫困实践的有效推进,贫困概念和反贫困的理论不断发展。精准扶贫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以人为本、赋权提能、参与合作的反贫困思想,并将该思想具体化、可操作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
(摘编自谢玉梅《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设计参与扶贫——基于江口的考察》,《光明日报》2019年5月8日)
材料四:
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1200多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这里拥有成片的古茶园,其中不乏树龄在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居住在这一流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世代以茶为生,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近年来,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扶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区域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个品牌。与此同时,为解决云南茶叶销路不畅、困扰茶农与消费者的卖难买难问题,云南从省里到市、县都在努力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助力茶产业成长壮大。

高中语文 2020年高考全国1卷试卷分析——小说阅读《越野滑雪》(课件26张)

高中语文 2020年高考全国1卷试卷分析——小说阅读《越野滑雪》(课件26张)
11
②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 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 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尼克滑雪的感受】
(10)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 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 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 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 的白雪中。【在尼克眼中,乔治动作优美】
(陈良廷译,有删改)
9
主要人物:尼克、乔治 主要情节:峡谷滑雪、客栈小憩 第1~2段,尼克滑雪的感受;3~8段,峡谷滑雪,经验丰富, 彼此欣赏。9~10段,尼克技术娴熟,乔治动作优美。 第11段,过渡段。12~最后,客栈小憩,主要是两人对话, 一再相约,希望能一起滑雪。 主旨:滑雪的快乐,相约滑雪的愿望。
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 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19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 松林里。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 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至上素养为王——2020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题分析邯郸市教科所一、总体评价2020年高考全国语文I卷和2019年全国I卷相比,题型保持不变。

与往年试题稳中求新、稳中求变不同,今年可谓以稳取胜。

在考查导向上,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考试功能;在考查内容上,突出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在考查形式上,则以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考查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可以说,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在破解模式化、套路化备考上下足了功夫,真正体现了“情境至上、素养为王”的考查意图,对今后的语文教学、高考备考有着鲜明的指导意义。

模式化、套路化备考正在走向式微!如果说以前长时间、大强度的模式化、套路化备考对高考有效果,那么现在这种备考方式已无法应对当下高考。

只要我们研究一下新课标、新教材,只要我们研究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就会发现“考学科素养”绝不是一句空话,它已经真切的落实在高考考题中!高考试卷一再启示我们:语文学科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核心。

但“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已经习惯于刷题、习惯于套路化,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它裹挟着在错误的道路上奋勇前进!殊不知,如果方向错了,用的力越大,受的损害越大!低头拉车,还需抬头看路。

所以,如果以前我们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复习备考,那么今后我们应该缩短备考时间,延长正常教学时间。

认认真真搞好语文学科教学,扎扎实实做好阅读、写作实践探索。

学科教学应该少一些功利之心,少一些浮躁之气,多一些方法探究,多一些素养养成!二、试题分析为了说明上述观点,下面我对全国语文I卷试题逐一进行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材料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文章肯定了“孝”的普遍意义,也指出了它的内涵变化,体现了思辨精神,彰显了传统文化。

第1题[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C级。

[试题分析]A由文中信息可知社会伦理制度比家庭伦理规范范围更广,但并没有对二者谁更重要进行比较,所以,A项错在无中生有;B“‘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中“特有”二字无中生有;D“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文中说“‘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二者程度不同。

其实,B 、D选项表述并不符合常识,如果学生有一定的在逻辑思辨能力,不结合文本也能发现们它在表述上存在的问题。

第2题[参考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 A 选项说“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理解错误。

文中引用文献的目的是用于论述“孝”在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哲理依据,并且中国古今经典对“孝”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

其实,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只要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提取能力,抓住每段文字开头的关键句,就能理清文章结构,自然就会知道答案错误之所在。

第3题[参考答案] 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于文无据,文中说“孝”是家庭伦理规范,也是社会伦理制度,恰恰说明孝不是“一直是自觉自愿的”,并且“一直是自觉自愿的”这种表述也不符合常识,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目的性非常明确,文本材料基于一定的逻辑谋篇布局。

考生在阅读时应该认识到材料背后的逻辑架构,对其行文内容进行分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

本试题由三个材料构成,三个材料的内容围绕“新基建”这一主题展开。

材料一主要解释了“新基建”的内涵,材料二阐释了“新基建”按下“快进键”的原因,材料三指出中国为摆脱疫情危机而出台的经济扶持计划是理性而审慎的。

第4题[参考答案] B[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 C级。

[试题分析]B选项说,在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投资,“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于文无据,也不符合常识。

第5题[参考答案] 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材料中相关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文中表述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而A选项表述为,抓住这一机遇,“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

原文说的是顺应大趋势,选项说的是改变大趋势,学生只要稍作比较分析就能有清晰的判断。

第6题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

②疫情期间线上需求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了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

③我国重点投资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谨慎选择。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很明显,这道题答案的前两点就来自材料二的第二段,第三点来自材料三。

答案前两点基本不需要加工,照搬原文即可,而第三点有些牵强,学生基本答不出来,所以这道题的区分度很小。

其实,这道题的答案就是两点,一是新基建对疫情的作用,一是疫情对新基建的反作用,如果非要答三点,那第三点可以是对疫情和新基建关系的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出自海明威小说《越野滑雪》。

这篇小说选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故事集《尼克·亚当斯故事集》,此小说集主要讲述了尼克·亚当斯的一生。

尼克也被认为是海明威笔下最接近作者本人的角色,所以,小说带有鲜明的自传色彩。

前几年全国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均是中国小说,今年选用外国小说,中外小说特点不同,给学生还是带来了一些困扰。

尤其是海明威,他的小说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比如电报体的语言,叙述简洁凝练不赘余;比如他强调写作的客观性与主题思想的隐晦含蓄,他常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用有限的形式表达无尽的内涵。

小说的陌生化、多义性,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这篇小说的情节比较简单,主要写了尼克和乔治二人在野外滑雪和客栈聊天两个情节。

我读了多遍,细细揣摩了二者的对话,感觉小说节选的这一部分表达的是“理想与现实”“自由和束缚”的关系。

一方面人们崇尚自由、憧憬理想的生活,一方面往往为现实束缚,身不由己,我们不甘平庸的生活有时又不得不和平庸的生活和解。

第7题[参考答案] D[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表现手法、赏析作品的内涵、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D级。

[试题分析] 第7题D选项考查的是对小说主旨的理解。

D选项说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塑造了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其实,如果我们读懂了这篇小说,就会知道小说不仅写了人对自然的挑战、超越平庸生活的渴望,也写了现实对人的束缚和羁绊,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老人与海》中“硬汉”形象不同。

当然,要做好这道题学生还需对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有所了解。

“硬汉”形象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这道题需要学生对小说有整体把握鉴赏的能力,能读懂小说,还需要学生有广博的学识。

第8题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参考答案]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综合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通过把握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这道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逐句分析体会,不遗漏答案要点即可;加之学生答案也不必非要和参考答案一样,和参考答案近义的表述也是可以的。

所以,这道题不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障碍,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析不全、概括不准。

这道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

第9题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参考答案]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思想内涵与艺术特征的综合认识能力。

能力层级为F级。

[试题分析] 这道题题干设置了一种情境,引入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夜之死》中提出的。

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如果学生知道“冰山”理论的内涵,答这道题不会太困难;如果不清楚“冰山”理论的内涵或者对第9题设置的情境理解不准确,都会造成严重失分。

答这道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理论知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素养积淀、广博的学识,需要学生读懂小说。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关于苏轼的这段文字选自《宋史·苏轼传》。

苏轼是中国古代百年乃至千年一遇的“大才子”,他的一生融儒释道为一体,诗文词书画俱佳,备受后人敬仰和推崇。

选文中的苏轼为文才思敏捷、才华横溢,为官耿直谏言、造福一方。

此文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彰显了立德树人之教育真谛,适合作为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使用。

第10题[参考答案] 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学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题首先需要学生对整个语句有较强的感知、理解能力。

如果学生能大致知道这个句子写了苏轼在主持礼部贡举时的两件小事,那就能知道“使得尽技”的主语承上,是“士子”,“巡铺内侍”启下,是下一个句子的主语,就排除了D项。

如果学生知道“噤”这个关键实词的意思是“闭口不作声”,就能知道它和“未能言”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排除了B C项。

所以,这道题不需要太多技巧,要的是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的是学生丰厚的文言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