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同步检测及答案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是编年体史书,以时为经,以事为纬。
B.周代有公、侯、伯、子、男等五等爵位,如文中的“郑伯”的“伯”。
C.壮即壮年,古时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成人,其后称为“壮”。
D.版本指筑墙的夹板,后也指版筑的工事,设版即修筑防御工事。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两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并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表明烛之武起初不愿意为郑伯出使秦国劝说秦伯退兵。
C.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秘密拜访秦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利害,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
D.秦、晋围郑是因为其“无礼于晋”,晋文公认为进攻秦军“不仁”“不知”“不武”,可见《左传》重视“礼”。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测试及参考答案
周末测试一、选择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A.细腻nì硝xiāo烟凫niǎo水B.撅juē着嘴打点diǎn脱缰jiāngC.菱líng角虾篓lǒu苇wéi眉D.吮sǔn指头嘱zhǔ咐白洋淀diàn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A.缠绞虾篓打点气喘吁吁B.惦记瞄把晌午藉断丝连C.震荡泅水撅嘴欢天喜地D.麦垛穿梭凫水铜墙铁壁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印度政府拟增拨1000亿粮食补贴引发争议,媒体批其“杯水车薪....”.B.任何改革都难以单兵突进,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与变化都和其他领域存在藕断丝...连.的联系,都需要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制度支撑和协同配合.C.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D.大伙一阵夸奖,竟把他这个老实人弄得惊慌失措.....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3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向东评价政府工作报告称“离百姓很近”,囊括了大气污染、户籍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等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B.尽管有CBA历史上最大牌的外援麦蒂的加入,青岛双星队还是遭遇了尴尬的“十二连败”,而麦蒂则认为失败的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C.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对“反腐”的决心,看到他们“实干兴邦”的工作态度,这也让我们备感欣慰.D.虽然莫言获奖,不能说他已经参与了世界文明标准规则的建设,但至少可以说他开始影响西方文明,这就是文学的力量.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一连好几天,,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秦军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B.越国以鄙bǐ远君之薄bó也共gōng其乏困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è失其所与yǔD.若不阙jué秦,将焉取之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7.下列句子,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越国以鄙边邑远C.行李之往来,共同“供”,供给其乏困D.阙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8.选出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A.①无能为也已②且贰于楚也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B.①共其乏困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何厌之有C.①秦伯说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①敢以烦执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失其所与,不知9.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0.“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以为得之矣11.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D.郑既知亡矣1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例:晋军函陵A.秦伯说,与郑人盟B.因人之力而敝之C.朝济而夕设版焉D.既东封郑1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无事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无礼于晋吾祖死于是B.以其无礼于晋扶苏以数谏故C.许之高可二黍许D.吾其还也吾视其辙乱15.选出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C.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D.朝济而夕设版焉焉用亡郑以陪邻16.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17.下列几项中,不是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兵理由的一项是A.郑是小国,对秦无多大用处B.亡郑对秦有害而无益C.放过郑国对秦有益而无害D.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必将犯秦1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19.选出与例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例:以乱易整A.敢以烦执事B.越国以鄙远C.焉用亡郑以陪邻D.阙秦以利晋E.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0.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将焉取之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21.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③又欲肆其西封④吾其还也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2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A.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B.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C.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D.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2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24.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二、名句填写1、辞曰:“,;, ”2、,行李之往来,,君亦无所害.,许君焦、瑕,,君之所知也.3、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亦去之.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履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邻居有烛而不逮逮:②衡乃与其佣作佣:③资给以书资:以:④遂成大学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得来的成语:1.答案:B.解析:A凫fú水C苇wěi眉D吮shǔn指头2.答案:B 解析:把”应为“靶”3.解析选A.B项,藕断丝连:藕已断开,但丝还连接着.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此处应用“千丝万缕”.C项,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此处使用对象错误.D项,惊慌失措:指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语义较重.这里应用“手足无措”.4.解析选A.B项,“失败的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句式杂糅;C项,“通过……让我们……”主语残缺;D项,“虽然”应放在“不能说”前面,语序不当.5.解析选C.①②句意思相同,②句倒装,意在强调,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故选②;③句“望它们”与下句顶真相连,更为连贯;根据语境“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寂寞”等,故应选与之照应的⑤.参考答案DBBCADABBDBACADDACB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共其乏困且君尝为晋军赐矣朝济而夕设版焉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邻居有烛而不逮逮:及,达到②衡乃与其佣作佣:做佣人③资给以书资:供给,资助以:把④遂成大学大学:大学问家,有大学问的人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匡衡于是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借光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得来的成语:韦编三绝秉烛夜读悬梁刺股废寝忘食囊萤映雪译文: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不识字,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学有所成.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不顾匡衡而去.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解析:这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型的标题,题目有三个词语构成,可能考生只抓住了“时间流逝”来写,即便如此,还要注意题目用的是“流逝”,而不是“流失”、“消失”、“消逝”.“流逝”在词典中只有一个意思,就是“像流水一样消逝”,一般都是用来形容时光,如“时光流逝”、“岁月流逝”等.而“流失”有三个义项:①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②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③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单位.“消失”是指“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消逝”就是“消失”的意思.可能有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些词语的差别,将“流逝”等同于“散失”、“消失”或“消逝”.“像流水一样消逝”,意在告诉我们时间的消逝是可见、可感的,“流水落花春去也”,“时光催人老”,“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诸如此类.其实,该题目最为关键的词语应该是“在”,这里的“在”是个副词,作状语,是“正在”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就是“时间正在像流水一样从我们的面前消失了”,“正在”表示一种状态,是进行时态.扣住“正在流逝”,大的方面可以从下面两个角度立意.第一,从我们“怎样看待世间在流逝”的角度立意.考生对“时间”类的命题应该是不陌生的,它往往可以转化成“生命”类命题,毕竟“时间”与“生命”是一对孪生兄弟,能结合命题,谈面对时间的流逝,表达哲理性的思考,这就将写作立意上升到“生命价值”的高度.“时间”与“生命”关联类素材很多,论语中的名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赤壁赋的名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打开思路,如时间在流逝,什东西会改变什么东西不会改变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就是很好的借鉴.顺着这样的思路,作文的立意思路就很容易打开了,但这也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做到的,毕竟要上升到一定的哲理的高度.第二,从“面对时间在流逝,我们怎么办的”角度立意.就这个题目,从“怎么办”的角度入手是最容易的,其实,怎么办的问题本身是明确的.正面立意即时间在流逝,应当珍惜时间,积极有为——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能拓宽生命的宽度,以积极有为的方式对抗时光的流逝,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人生的意义.反面立意自然是批判、否定浪费时间虚度人生的行为,当然通常是将正反两种情况进行对比,从而水到渠成.从“惜时”角度展开,可以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叙述某件事,强调“时间”的重要时间在流逝,折好那满纸的赤胆忠心,我愿枕着它,去做一场崇古清梦,陶醉此间,再不醒来.结尾再次扣题纵使时间流逝,也会花开两岸,风过有痕,记忆,永存.结尾再次扣题名师评析本文抓住记忆中的人物事迹来写,尽管素材比较陈旧,但运用新颖,配合醇化的语言,效果出人意料.每一个故事前都用“时间犹如……”开头,首尾严谨圆合.整篇文章容量大,内容多,很厚重.核心亮点内容厚重气势磅礴。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检测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检测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题目。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讨厌)B.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2.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烛之武退秦师(节选)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文二:东周列国志(节选)佚之狐曰:“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
”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烛武拜,奏曰:“主公召老臣何事?”郑伯曰:“佚之狐言子舌辩过人,欲烦子说退秦师,寡人将与子共国。
”烛武再拜辞曰:“臣学疏才拙,当少年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郑伯曰:“子事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今封子为亚卿,强为寡人一行。
”佚之狐在旁赞言曰:“大丈夫老不遇时,委之于命。
今君知先生而用之,先生不可再辞。
”烛武乃受爵而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安能犯颜进说B.①行李之往来②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C.①敢以烦执事②欲烦子说退秦师D.①共其乏困②寡人将与子共国4.从句式角度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夫晋,何厌之有?A.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齐桓晋文之事》)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以乱易整,不武易:容易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D.老者衣帛食肉衣:穿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故民之从之也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B.提刀而立,为之四顾夜缒而出,见秦伯C.阙秦以利晋樊哙侧其盾以撞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吾其还也3.下列各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以其无礼于晋B.臣之所好者道也是寡人之过也C.若属皆且为所虏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夫晋,何厌之有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晋文之事》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王道主张。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夜缒而出A.越国以鄙远 B.既东封郑C.常以身翼蔽沛公 D.范增数目项王3.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郑既知亡矣 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 D.晋军函陵,秦军汜南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如果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C.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6.下列语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是寡人之过也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佚之狐言于郑伯D.晋军函陵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秦伯说,与郑人盟。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A.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D.敢以烦执事9.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佚之狐)见秦伯 B.(郑伯)许君焦、瑕C.(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偏远B.晋军函陵:军队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何厌之有:厌恶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D.与郑人盟:结盟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二、名篇名句默写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解析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解析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其无礼于晋 B .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 .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解析:A 项,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可译为“来”/连词,因为。
B 项,代词,那/副词,还是。
C 项,均为连词,假如。
D 项,句末语气词/疑问代词,哪里。
答案:C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行李之.往来是寡人之.过也 A .两个“亡”相同,两个“之”不同B .两个“亡”相同,两个“之”也相同C .两个“亡”不同,两个“之”也不同D .两个“亡”不同,两个“之”相同解析:第一组中,前一个“亡”为“灭亡”;后一个“亡”为“使……灭亡”。
第二组中,前一个“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之”是助词,可译为“的”。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B项,“有益”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都解释为“有利于”;A 项,“行李”,古义为“外交使者”,今义为“出门所带的包裹”;C项,“以为”,古义为“把……作为”,今义为“认为”;D项,“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答案:B4.下列各句中,与“是寡人之过也”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A.邻之厚,君之薄也B.失其所与,不知C.以乱易整,不武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例句与A、B、C三项都是判断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D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先秦史传文学,从最早的《尚书》到《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其“史传”的性质逐渐减弱,而“文学”的性质则逐渐加强。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解析版)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一、夯实基础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佚.()之狐秦军汜.()南夜缒.()而出②共.()其乏困阙.()秦许君焦、瑕.()【答案】①yìfán zhuì②gōng quēxiá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队)是寡人之过.也(过错)B.若不阙.秦(侵损、削减)郑既.知亡矣(既然)C.邻之厚.(增益)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D.何厌.之有(厌烦)失其所与.(结交、结盟)【答案】C【解析】A 项“军”指驻军。
B 项“既”指已经。
D 项“厌”指满足。
3.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普军函陵 B.越国以鄙远C.共其乏困 D.既东封郑【答案】C【解析】A 项“军”是名词作动词,指驻军。
B 项“鄙”是名词作动词,指把……当作边邑。
D 项“封”是名词作动词,指以……为疆界。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舍郑以为东道主C.行李..于晋..之往来 D.以其无礼【答案】D【解析】A 项“夫人”的古义为“那个人”,即秦穆公,今义为“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B 项“东道主”的古义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为“请客的主人”。
C 项“行李”的古义为“外交使者”,今义为“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D 项“无礼”的古义和今义均为“没有礼貌”。
5.下列文学常识中,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寡人”是古代君主的自我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D.“吾不能早用子”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答案】A【解析】《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二、阅读提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文: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秦伯(bó)阙秦(quē)君之薄(báo)B.执事(zhí) 焦瑕(jiā) 佚之狐(yì)C.戍之(shù) 夫人(fū) 夜缒(zhuì)D.敝之(bì) 不知(zhì) 贰于楚(èr)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这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动词,增加C.越国以鄙远鄙:形容词,卑鄙D.与郑人盟盟:动词,结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因人之力而敝之B.晋军函陵C.邻之厚,君之薄也D.烛之武退秦师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⑤君之所知也⑥夫晋,何厌之有⑦因人之力而敝之⑧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⑤/②⑦⑨/⑥/⑧B.①②③/④⑥/⑤⑦⑨/⑧C.①③⑤/②⑦⑨④/⑥/⑧D.①④⑤/③⑨/②⑦⑥/⑧6.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且贰于楚也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过关检测班级:座号:姓名:(用时:30分钟)[基础达标层](一)基础达标(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B.越国以鄙远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2.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3分)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对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朝济而夕设版焉②夜缒而出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④今急而求子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以其无礼于晋B.夫晋,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佚之狐言于郑伯5.下列加点的词按其用法分类。
(9分)①夜缒而出②晋军函陵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越国以鄙远⑤与郑人盟⑥既东封郑⑦阙秦以利晋⑧又欲肆其西封既东封郑(1)名词作状语:(2)名词作动词:(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综合运用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29分)文本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文本二:宫之奇谏假道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同步测试题 教师版含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测试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秦伯说,与郑人盟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失其所与,不知解析: B.“说”通“悦”;C.“共”通“供”;D.“知”通“智”。
答案:A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肆.其西封肆:肆意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C.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D.若不阙.秦阙:缺少解析:A.应解释为“延伸、扩张”;B.应解释为“增加”;D.应解释为“侵损、削减”。
答案:C3.下列各句中的“其”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君知其难也 B.吾其还也C.以其无礼于晋 D.失其所与,不知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知识。
虚词“其”在文言中多作代词(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也作连词,句中语气词和形容词词头。
A、C、D三项中的“其”都作代词用,B句中的“其”作语气词用,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
答案:B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 )A.越国以鄙远 B.既东封郑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解析:词类活用是文言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如A句中的“鄙”就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动用法,意为“把……当作边疆”;B句中的“东”是方位名词,在这里却作了状语,意为“在东边”,“封”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为“使……成为边疆”;D句中的“敝”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损害”。
C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现象,故选C。
答案:C5.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东道主..之往来 B.若舍郑以为C.亡郑而有益....于君 D.敢以烦执事解析:A.“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物品等。
B.“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D.“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
C.“有益”古今同义,意思为有好处,故应选C。
高中语文必修下 2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习题)(解析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秦军氾.南(sì) 夜缒.而出(zhuì) 佚.之狐(yì)B.共.其乏困(ɡònɡ) 若不阙.秦(quē) 许君焦、瑕.(xiá)C.秦伯说.(yuè) 杞.子(qǐ) 杨孙戍.之(shù)D.逢.孙(fénɡ) 微夫.人之力(fú) 失其所与,不知.(zhì)【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
识记字音,平时一定要注意分类归纳,反复记忆。
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项,“氾”应读fán;B项,“共”应读gōng;D项,“逢”应读páng。
故选C。
2.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
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公羊传》《榖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C.“秦晋之好”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后泛指两家联姻。
D.春秋时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
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为伯爵,故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D项,“春秋时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错误,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句中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见:接见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还是D.今急而求子急:着急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之壮也是寡人之过也B.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C.国危矣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故忠臣尽忠于公3.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字形、释义有误的一组是()A.汜南(fán)缒(zhuì)鄙(当作边邑)B.佚之狐(yì)不知(知道)共(gōng,供给)其乏困C.瑕(xiá)何厌(满足)之有逢孙(páng)D.阙(quē,损害)行李(外交使者)失其所与(结交)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左传》的作者,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可能是鲁国的史官。
C.《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论述外交辞令,叙事条理清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左传》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公羊传》《谷梁传》都是对《左传》的解读。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对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文中佚之狐的话,既可看出他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又可以看出他对秦、晋、楚三国形势的深入了解。
C.作为小国使臣,烛之武在说辞中处处为秦国着想,步步深入,层层逼近,具有很强说服力。
D.文章展现了烛之武在国家存亡之际不顾个人安危的品质,这正是左丘明希望褒扬的精神。
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军氾南军:驻扎B.既东封郑封:边邑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7.下列各组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B.以其无礼于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8.下列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0.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附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附答案)《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附答案)一. 基础知识: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B.夫晋,何厌之有?(讨厌)C.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B. 以乱易整,不武(容易)C. 许之(答应)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戍守)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B. 夫晋,何厌之有(发语词,不译)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4. 选出对下列多义词释义有误的一项。
(1)若①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好像)②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③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假如)(2)说①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②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说教)③ 秦伯说,与郑人盟(高兴)(3)辞①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告辞)② 停数日,辞去(告别)③ 不辞劳苦(推托)(4)鄙①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②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偏僻)③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5)微①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②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③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④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6)之① 辍耕之垄上(到,往) ② 子犯请击之(他们,此指秦军)③ 是寡人之过也(的) ④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 亦去之7. 下面两组句子朗读时语气停顿全部正确的一项分别是( )( )(1)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2)A. 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 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 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 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4题。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原卷+解析】
【原卷】《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班级:姓名:一、基础巩固1、选出与“夫晋,何厌.之有”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A、因人之力而敝.之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秦伯说.,与郑人盟D、失其所与,不知.2、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失其所与,不知()④吾其还也()焉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又欲肆其.西封②吾其.还也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④焉.用亡郑以陪邻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二、探究提升晋文公入国,至于河,令弃笾豆茵席,颜色黧黑、手足胼胝..者在后。
咎犯闻之,中夜而哭。
文公曰:“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其.不欲吾反国乎?”对曰:“笾豆茵席,所以..资者也,而弃之;颜色黧黑,手足胼胝,所以执劳苦,而皆后.之。
臣闻国君蔽士,无所取忠臣;大夫蔽游,无所取忠友。
今至于国,臣在所蔽之中矣,不胜.其哀,故哭也。
”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沉璧而盟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晋文公亡时,陶叔狐从。
文公反国,行三赏而不及陶叔狐。
陶叔狐见咎犯曰:“吾从君而亡十有三年,颜色黧黑,手足胼胝..,今君反国,行三赏而不及我也,意者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子试为.我言之君。
”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嘻,我岂忘是子哉?夫高明至贤,德行全诚,耽我以道,说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防我以礼,谏我以义,蕃援我,使我不得为非,数引我而请于贤人之门,吾以为次赏。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烛之武退秦师(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基础过关练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共.其乏困 “共”同“ ”, 2.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同“ ”,3.失其所与,不知. “知”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辞{①辞曰:“臣之壮也……”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2.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动刀甚微 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4.其{①君知其难也 ②共其乏困 ③吾其还也5.以{①敢以烦执事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以其无礼于晋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夜.缒而出 3.越国以鄙.远4.朝.济而夕.设版焉5.既东.封郑6.烛之武退.秦师7.越国以鄙远.8.邻之厚.,君之薄.也9.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0.且贰.于楚也 11.既东封.郑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
句式: 译文:2.夫晋,何厌之有?句式:译文:3.以其无礼于晋。
句式:译文: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句式:译文:5.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句式:译文: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句式:译文:7.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句式:译文: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时期诸侯中势力最大的五个诸侯盟主。
历史上说法不一,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 )2.《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国别体著作。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导语: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语文水平,下面是《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欢迎同学们过来了解和练习。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越国:国名B.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C.唯君图之图:考虑,谋划D.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解析:选A。
“越国”应解释为“越过晋国”。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组是( )A.B.C.D.解析:选D。
A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B项,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C项,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D项,①是名词活用作动词,②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3.全部属于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①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②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依赖,秦不应与之共事③晋楚两国有相互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⑥解析:选C。
采用排除法做题。
文段内容没有涉及楚国,也没有说郑国朝秦暮楚,所以应排除③⑤。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高中语文课课通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4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1.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若不阙秦()(3)秦伯说()(4)失其所与,不知()(5)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解释加点的词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若不阙秦()(4)是寡人之过也()3. 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肆其西封()(3)越国以鄙远()(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5)既东封郑()4.加粗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有:①敢以烦执事。
(胆敢)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同)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为了)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过河;围墙)⑤共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⑥吾其还也。
(还是)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⑧失其所与,不知。
(结交;同“智”)⑨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礼物;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
)⑩何厌之有?(满足)解释完全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几项。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今义。
(1)敢以烦执事古:今:(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今:(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今:6.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也()(3)佚之狐言于郑伯()(4)何厌之有()(5)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知亡矣。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无所害。
()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越国以鄙远鄙:当做边邑B. 敢以烦执事执事:主持事务C. 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D. 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8. 文中括号内按顺序应填入的一组词是()A. 既若亦且B. 既若乃而C. 亦而乃且D. 亦而亦且9.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检测(逐题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检测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 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B. 共(gò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iá)C. 秦伯说(yuè) 杞( qǐ )子、逢孙、杨孙戍(shù)之D. 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yǔ),不知(zhì)【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
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A项,“汜”读“fán”,汜南:汜水的南面;B项,“共”读“gōng”,同“供”,供给;D项,“夫”读“fú”,指示代词,那,夫人,那个人。
故选C。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替代)B.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C. 共其乏困(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D项,“厌”通“餍”,满足。
故选D。
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 舍郑以为东道主D. 敢以烦执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掌握情况。
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
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检测及答案解析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军:驻军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C.以乱易整易:交换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庞然大物
C.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子亦有不利焉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越国以鄙远
C.朝济而夕设版焉
6.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是诸侯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7.名句默写。
(1)《烛之武退秦师》开头点明秦、晋两国攻打郑国的原因是“
(2)在《烛之武退秦师》中,起初烛之武拒绝郑伯,不愿意去“退秦师”的原因是“
(3)《烛之武退秦师》最后阐明晋侯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的句子是“
8.下面是一段关于《左传》作者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关于《左传》的作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是左丘明,唐代赵匡首先怀疑“左氏”左丘明,清代姚鼐进一步提出:“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
”他还提出《左传》作者可能是吴起。
还有人主张《左传》为刘歆所作,不过这些怀疑之说都没有充分根据。
关于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
清代朱彝尊认为左氏为复姓(《癸巳类稿·左丘明子孙姓氏论》)。
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
《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
”未知所据。
不过一般论者据《左传》所记事实,都认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
(1)第一方面:
(2)第二方面:
(3)第三方面:
二、类文阅读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
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
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
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
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
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
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
君其图之。
”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张孟谈乃报襄子。
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
智伯军救水
而乱。
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伐:攻打
B.无为贵智士贵:尊重
C.臣请试潜行潜:偷偷地
D.襄子将卒犯其前将:将要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乃见韩、魏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B.及今而不图之唯君图之
C.君其图之生君知其难也
D.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和谋略的一组是()
①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
②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人赞
③赵亡则君为之次矣④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⑤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⑥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
A.①②④
B.②③④
D.④⑤⑥
C.①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国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
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之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国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张孟谈在赵国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胆识和智慧解除了赵国之危。
他与烛之武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令人尊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
译文:
(2)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译文:
参考答案
1.选C A项,“知”同“智”;B项,“说”同“悦”;D项,“已”同“矣”
2.选C易:替代。
3.选D A项,焉:①疑问副词,何;②兼词,在那里。
B项,然:①转折连词,可是;
②词尾,……的样子。
C项,且:①连词,并且;
②连词,况且。
D项,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4.选BB项,古今同义,不好。
A项,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物品。
C项,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D项,古义,在东
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5.选CA项,数词活用作动词,从属二主;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C项,与例句
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D项,“战国末年”错,应为“春秋末年”。
6.选D
7.(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臣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之壮也已(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不仁不知敝之失其所与以乱易整不武8.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先将所给材料按照行文思路划分为三个层次,然后从作者、姓氏和孔子与左丘明的交往情况三个
方面进行归纳。
参考答案:(1)关于《左传》作者的众多怀疑之说都是没有充分根据的。
(2)关于左丘明的姓氏历来众说纷纭。
(3)一般论者认为有关孔子与左丘明的交往的记载是不符合事实的。
D项,将:读jiang,率领。
9.选D
10.选C C项,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指示代词,那;A项,副词,于是,就;B项,代词,代事;D项,连词,况且。
①说的是当时的形势,⑤说的是二
11.选B 君的做法,⑥说的是襄子的行动。
”内容颠倒,B项,“先……再…
12.选B
“为了三国共同的利益”与文意不符。
13.(1)(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
(2)韩、魏两国君王于是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
参考译文:
智伯率领韩、魏两国攻打赵国。
(他们)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
(晋阳) 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
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怎么办呢?”张孟谈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
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去会见韩、魏两国君王,和他们商定这件事。
”于是张孟谈去见韩、魏两国君王,说道:“我听说,唇亡齿寒。
今天智伯率领你们两国来攻打我们赵国,赵国就要灭亡了。
如果赵国灭亡,你们两国就是下一个(要灭亡的)了。
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国头上了!”韩、魏两国君王说:“智伯这个人,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呢?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
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韩、魏两国君王于是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
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
到了约定日期的夜晚,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吏,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
智伯军队连忙堵水,一片慌乱。
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杀死智伯,将他的封地一分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