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农药产品爱苗爱苗与水稻中后期管理水稻病虫害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水稻病虫害防治》课件
02 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CHAPTER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轮作
避免长期连续种植同一品种的水稻,通过轮作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和 害虫的积累。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健康生长,提高 抗病性。
生物防治
天敌保护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蜘蛛 、瓢虫、寄生蜂等,控制 害虫的数量。
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 水稻的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导致稻 株枯死。
水稻病虫害的危害
01
02
03
影响产量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 水稻减产,严重时可造成 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品质下降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会影响 稻米的品质,如出现黄米 、糙米等现象,影响稻米 的商品价值。
增加成本
防治水稻病虫害需要投入 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增加了生产成本。
。
效果评价
03
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产量和质量等因素,对防治效果进行评
价,总结经验教训。
04 水稻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CHAPTER
某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案例
案例概述
某地区近年来面临严重的稻瘟病和稻飞虱灾害,导致水稻产量大 幅下降。
防治措施
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释放天敌、喷洒生物 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
生态调控
通过改善农田生态系统 ,提高天敌数量和种群 活力,控制病虫害的发 生和蔓延。
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能
1 2
加强培训和教育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对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推广先进技术
将新技术、新方法推广给农民,帮助农民掌握科 学、有效的防治方法。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2019/9/13
35
2019/9/13
36
田间危害情况
2019/9/13
37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在病稻种、稻草和再生稻上越冬,成为主要 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借风、雨、露 等传播。在无病区主要通过带菌种子传入。高温高湿有 利于病害发生。晚稻比早稻易感染,后期水稻易发病蔓 延;台风暴雨造成伤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 过深加重发病;晚稻在孕穗、抽穗阶段发病严重。
2019/9/13
19
化学防治
种子消毒 :用20%三环唑1000倍液,早稻浸种48小时, 晚稻浸种24小时。或用强氯精浸种消毒。(使用方法: 每4~5公斤稻种先用清水预浸12小时,然后捞出浸入加 强氯精1包(10 克)兑水3~5公斤的药液中浸12小时后, 用清水洗净后即可催芽播种。
用强氯精浸种消毒也可预防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 害。
2019/9/13
23
2. 水稻纹枯病
俗名花脚秆、烂脚秆。全 国各稻区都有发生,为水 稻重要病害之一。发病重 的田块,秕谷率增加,千 粒重下降。
我国的华南 、华中和华东 稻区发生较重;华北、东 北和云南稻区也有发生, 局部地区为害严重。
2019/9/13
24
发病症状
分蘖期开始发病,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 圆形斑,以后病斑增多,常相互愈合成为不规则大形的 云纹状斑,其边缘为褐色,中部为绿色或淡褐色。
16℃时,化蛹羽化飞往稻田产卵。在清远市每年发生4
代,各代幼虫发生期和为害情况大致为:第一代在5月
中下旬,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枯心;第二代在7月份
为害单季晚稻造成枯心,为害早稻造成白穗;第三代在
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害双季晚稻造成枯心,单季晚稻
《水稻病虫害》课件
04
水稻病虫害的案例分析
稻瘟病的案例
总结词
稻瘟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水稻病害,对水稻生产造 成严重影响。
详细描述
稻瘟病在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主要危害 叶片、茎秆和穗部。叶片受害后出现暗绿色斑点,随后 扩大成梭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灰白色,中央褐色。茎 秆和穗部受害后,病斑呈褐色或黑色,严重时会导致植 株枯萎或死亡。稻瘟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 适宜、品种抗性差、栽培管理不当等因素所致。防治稻 瘟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 管理、科学施肥和合理灌溉等。
评估方法
采用对比法、随机区组法等方法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防治策略,优化防治方案 ,提高防治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水稻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施肥、合 理密植等。
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
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色板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
化学防治
科学使用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 间。
控制策略
01
局部控制
针对小范围病虫害发生区域进行局 部控制,防止扩散。应急控制Βιβλιοθήκη 02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和养护, 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综合防治
结合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 方法,进行全方位的防治。
精准施策
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绿色环保
优先选择环保、低毒的防治方 法,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
影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的轮作、深耕、施肥等措施,改善 土壤条件,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以上)有利于稻纵发生。
• 成虫在高温(30℃以上)和相对湿度90%以下寿命短 ,产卵量少。
• 初孵幼虫在高温(35℃以上)或湿度在90%以下死亡 率大。相对湿度在60%以下,蛹的羽化率显著降 低;
水稻病虫害29防治
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 B、稻纵繁殖趋性: 趋嫩性、趋肥性、品种趋性
• 偏施氮肥、种植过密、返青早的田块也有利于稻纵 发生。
稻纵刚 取食痕迹
水稻病虫害22防治
五龄稻纵会转苞
水稻病虫害23防治
预蛹期稻纵
水稻病虫害24防治
叶片内刚刚做茧化蛹的老熟幼虫
水稻病虫害25防治
化蛹现象:分蘖期在叶片上化蛹较多; 孕穗抽穗期在基部叶鞘内或老叶化蛹较多;
水稻病虫害26防治
2、造成的危害
功能叶早衰——影响有效穗数 倒2叶
39%
•
不同叶位的叶片对产量
出代)
水稻病虫害32防治
田间调查掌握好防治时间
• 1、通过田间赶蛾推算打药时间 ;
蛾高峰后推6-8天防治最佳。 备注:主迁代时期蛾峰一般出现连续性大雨雨停之 后1-2天。
• 2、看新卷虫苞:
平均100蔸禾里有30个新卷虫苞立即打药。
• 3、田间调查幼虫虫龄:
一块田捉30条虫,大部分是1-2龄时便开始打药
稻
飞虱
水稻病虫害防治
1、迁飞原理
迁飞的本质是借助于气流进行远距离滑翔。 迁飞要素: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降雨
水稻病虫害防治
虫随风雨来
水稻病虫害5防治
稻纵卷叶螟迁飞路线及时间
水稻病虫害6防治
• 春、夏季北迁主要是由逐渐上升的高温所引起,临界温度为 28.2℃;
• 秋季光照逐渐缩短并伴随温度逐渐降低是诱导回迁的主要因 素,临界光周期和温度分别是13.5小时和24℃。
• 成虫在高温(30℃以上)和相对湿度90%以下寿命短 ,产卵量少。
• 初孵幼虫在高温(35℃以上)或湿度在90%以下死亡 率大。相对湿度在60%以下,蛹的羽化率显著降 低;
水稻病虫害29防治
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 B、稻纵繁殖趋性: 趋嫩性、趋肥性、品种趋性
• 偏施氮肥、种植过密、返青早的田块也有利于稻纵 发生。
稻纵刚 取食痕迹
水稻病虫害22防治
五龄稻纵会转苞
水稻病虫害23防治
预蛹期稻纵
水稻病虫害24防治
叶片内刚刚做茧化蛹的老熟幼虫
水稻病虫害25防治
化蛹现象:分蘖期在叶片上化蛹较多; 孕穗抽穗期在基部叶鞘内或老叶化蛹较多;
水稻病虫害26防治
2、造成的危害
功能叶早衰——影响有效穗数 倒2叶
39%
•
不同叶位的叶片对产量
出代)
水稻病虫害32防治
田间调查掌握好防治时间
• 1、通过田间赶蛾推算打药时间 ;
蛾高峰后推6-8天防治最佳。 备注:主迁代时期蛾峰一般出现连续性大雨雨停之 后1-2天。
• 2、看新卷虫苞:
平均100蔸禾里有30个新卷虫苞立即打药。
• 3、田间调查幼虫虫龄:
一块田捉30条虫,大部分是1-2龄时便开始打药
稻
飞虱
水稻病虫害防治
1、迁飞原理
迁飞的本质是借助于气流进行远距离滑翔。 迁飞要素: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降雨
水稻病虫害防治
虫随风雨来
水稻病虫害5防治
稻纵卷叶螟迁飞路线及时间
水稻病虫害6防治
• 春、夏季北迁主要是由逐渐上升的高温所引起,临界温度为 28.2℃;
• 秋季光照逐渐缩短并伴随温度逐渐降低是诱导回迁的主要因 素,临界光周期和温度分别是13.5小时和24℃。
水稻病虫害PPT课件
二、病原菌(pathogen)
• 病原真菌的无性世代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半知菌亚门 丝核菌属。
• 有性世代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mk),担子 菌亚门亡革菌属。
25
水稻纹枯病 Rice Sheath Blight
水稻胡麻叶斑病 Rice brown spot
• 一、症状(Symptoms) 从苗期到收获期 都可发病,病菌可危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 位,以叶片发生最普遍。
• 1.病叶症状: 产生椭圆或长形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明 显,外围常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中央灰黄色或灰白 色.
• 2.穗颈、枝梗受害症状: 颈后病部呈深褐色,变色 部较长,最长可达8厘米。
水稻病害
1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 一、症状(symptoms) 稻瘟病在水稻的各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 生。根据其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 谷粒瘟等。
• 2.叶瘟:秧苗自三叶期--穗期均可发生,病斑的类型、形状、色泽等 因天气、品种和病斑年龄而异。
• 水稻白叶枯黄单胞杆菌(Xanthomanas oryzae pv.oryzal(Ishiyama) Dye), 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 菌体
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1-2µm x 0.8-1µm,有一根极生 鞭毛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蜜黄色或淡黄色,表面隆起, 光滑发亮,革兰氏染色阴性。 • 噬菌体:在白叶枯病菌存在的场所有噬菌体存在,这种噬 菌体对白叶枯病菌有相应的专化性和稳定性。寄生于白叶 枯病菌的噬菌体,在其形态、物理形状、血清学特性和寄 主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区分不同类型。噬菌体可 用于带病种子的检测,根据其在一定场所的消长动态,也 可应用于病害发生趋势的预测。
• 病原真菌的无性世代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半知菌亚门 丝核菌属。
• 有性世代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mk),担子 菌亚门亡革菌属。
25
水稻纹枯病 Rice Sheath Blight
水稻胡麻叶斑病 Rice brown spot
• 一、症状(Symptoms) 从苗期到收获期 都可发病,病菌可危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 位,以叶片发生最普遍。
• 1.病叶症状: 产生椭圆或长形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明 显,外围常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中央灰黄色或灰白 色.
• 2.穗颈、枝梗受害症状: 颈后病部呈深褐色,变色 部较长,最长可达8厘米。
水稻病害
1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 一、症状(symptoms) 稻瘟病在水稻的各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 生。根据其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 谷粒瘟等。
• 2.叶瘟:秧苗自三叶期--穗期均可发生,病斑的类型、形状、色泽等 因天气、品种和病斑年龄而异。
• 水稻白叶枯黄单胞杆菌(Xanthomanas oryzae pv.oryzal(Ishiyama) Dye), 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 菌体
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1-2µm x 0.8-1µm,有一根极生 鞭毛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蜜黄色或淡黄色,表面隆起, 光滑发亮,革兰氏染色阴性。 • 噬菌体:在白叶枯病菌存在的场所有噬菌体存在,这种噬 菌体对白叶枯病菌有相应的专化性和稳定性。寄生于白叶 枯病菌的噬菌体,在其形态、物理形状、血清学特性和寄 主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区分不同类型。噬菌体可 用于带病种子的检测,根据其在一定场所的消长动态,也 可应用于病害发生趋势的预测。
《水稻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2)镰孢菌Fusarium spp.属鞭毛菌亚门,镰刀菌 属真菌。
(3)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半知菌亚 门,丝核菌属真菌。
一 水稻苗期病害
〓发病特点
1.腐霉菌 以菌丝、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菌丝或卵孢
子产生游动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 动孢子靠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三水稻纹枯病
【症状】
三水稻纹枯病
【病原】
有性态为佐佐木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sasakii (Shirai) Ito,属担子菌亚门,薄 膜革菌属真菌;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 丝核菌属真菌。
三水稻纹枯病
【病原】
病原
有性态 无性态
三水稻纹枯病
★ 纹 枯 病 原 侵 染 循 环 图
• 另外: • 菌源数量大利于发病; • 矮秆宽叶品种较高秆窄叶品种抗病; • 拔节至抽穗期易感病; • 偏施氮肥与集中施氮肥易发病; • 排水不良、深水灌田易发病
三水稻纹枯病 农业 【防治方法】 防治
药剂防治
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 率达到15%或拔节至孕 穗期发病率达到20%的 地块,在发病初期,选 用冠苗、或标托津、或 银多、或天冠或好施保 喷雾防治。
二 稻瘟病
★ 症状
谷 粒 瘟
二 稻瘟病
★ 病原
无性态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 Cav.属半知菌亚门, 梨孢霉属真菌。有性态为灰色大角间座壳Magnaporthe grise(Hebert)Barrnov,属子囊菌亚门,大角间座壳
属真菌。病菌从病部气孔产生3~5根不分枝的分生孢 子梗,有2~8个隔膜,基部膨大呈淡褐色,顶部渐尖, 色淡呈屈曲状,屈曲处有孢痕,其顶端可产生分生孢 子1~6个;分生孢子梨形、无色透明,有两横隔,顶 端细胞立锥形,基部细胞钝圆,有脚胞。
(3)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半知菌亚 门,丝核菌属真菌。
一 水稻苗期病害
〓发病特点
1.腐霉菌 以菌丝、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菌丝或卵孢
子产生游动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 动孢子靠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三水稻纹枯病
【症状】
三水稻纹枯病
【病原】
有性态为佐佐木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sasakii (Shirai) Ito,属担子菌亚门,薄 膜革菌属真菌;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 丝核菌属真菌。
三水稻纹枯病
【病原】
病原
有性态 无性态
三水稻纹枯病
★ 纹 枯 病 原 侵 染 循 环 图
• 另外: • 菌源数量大利于发病; • 矮秆宽叶品种较高秆窄叶品种抗病; • 拔节至抽穗期易感病; • 偏施氮肥与集中施氮肥易发病; • 排水不良、深水灌田易发病
三水稻纹枯病 农业 【防治方法】 防治
药剂防治
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 率达到15%或拔节至孕 穗期发病率达到20%的 地块,在发病初期,选 用冠苗、或标托津、或 银多、或天冠或好施保 喷雾防治。
二 稻瘟病
★ 症状
谷 粒 瘟
二 稻瘟病
★ 病原
无性态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 Cav.属半知菌亚门, 梨孢霉属真菌。有性态为灰色大角间座壳Magnaporthe grise(Hebert)Barrnov,属子囊菌亚门,大角间座壳
属真菌。病菌从病部气孔产生3~5根不分枝的分生孢 子梗,有2~8个隔膜,基部膨大呈淡褐色,顶部渐尖, 色淡呈屈曲状,屈曲处有孢痕,其顶端可产生分生孢 子1~6个;分生孢子梨形、无色透明,有两横隔,顶 端细胞立锥形,基部细胞钝圆,有脚胞。
水稻病害(一)水稻苗期病害精品PPT课件
(2)选好秧田、精细整地 (3)做好晒种、选种 (4)抓好浸种催芽关 (5)提高播种质量 (6)加强管理
一 水稻苗期病害
(二)水稻苗期常见侵染性病害 1.症状识别 ① 绵腐病
播种后幼芽长到1.5cm 高以内时最易发病。最初在 种子、幼根及芽鞘基部上生 有乳白色胶状物,以后长出 白色棉毛状物,并不断增加。 病苗常因基部腐烂而枯死。
烂芽:秧田过烂、种子埋入土中或深水淹灌缺氧窒息、 幼根发育不良,不能扎根,并形成“翻根”、“倒芽”等造 成的;
烂苗:长期低温侵袭,继而冷后暴晴或温差过大(升降 幅度在15℃以上),秧苗水分失调或长期不能进行光合作 用的结果。
一 水稻苗期病害
3.防治技术
(1)改进育秧方式 软盘育苗、旱育秧、采用薄膜覆盖或 温室育秧。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5
水稻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 概述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约3000万hm2,占粮食作 物种植面积的近1/3,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
生物灾害是影响中国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为害水稻的有 害生物很多,据记载水稻病害有61种,水稻害虫有78种。全国每年因水稻 病虫害为害虽经防治仍然造成经济损失400万~500 万t,其中, 稻飞虱、 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对水稻生产为害最为严重。
② 立枯病 病菌镰胞菌以菌丝、厚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病 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 播进行初次侵染,在病苗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而 丝核菌则以菌丝、菌核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以菌丝蔓延 传播和菌核随流水传播。
③ 恶苗病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种子和病稻草上越 夏、越冬,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主要的初侵染源。育苗期秧 苗发病,主要是病种子带菌引起;浸种时带菌种子上的分生 孢子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病株很快枯死,产生的分生孢子 成为再侵染源,借气流传播。
一 水稻苗期病害
(二)水稻苗期常见侵染性病害 1.症状识别 ① 绵腐病
播种后幼芽长到1.5cm 高以内时最易发病。最初在 种子、幼根及芽鞘基部上生 有乳白色胶状物,以后长出 白色棉毛状物,并不断增加。 病苗常因基部腐烂而枯死。
烂芽:秧田过烂、种子埋入土中或深水淹灌缺氧窒息、 幼根发育不良,不能扎根,并形成“翻根”、“倒芽”等造 成的;
烂苗:长期低温侵袭,继而冷后暴晴或温差过大(升降 幅度在15℃以上),秧苗水分失调或长期不能进行光合作 用的结果。
一 水稻苗期病害
3.防治技术
(1)改进育秧方式 软盘育苗、旱育秧、采用薄膜覆盖或 温室育秧。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5
水稻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 概述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约3000万hm2,占粮食作 物种植面积的近1/3,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
生物灾害是影响中国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为害水稻的有 害生物很多,据记载水稻病害有61种,水稻害虫有78种。全国每年因水稻 病虫害为害虽经防治仍然造成经济损失400万~500 万t,其中, 稻飞虱、 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对水稻生产为害最为严重。
② 立枯病 病菌镰胞菌以菌丝、厚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病 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 播进行初次侵染,在病苗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而 丝核菌则以菌丝、菌核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以菌丝蔓延 传播和菌核随流水传播。
③ 恶苗病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种子和病稻草上越 夏、越冬,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主要的初侵染源。育苗期秧 苗发病,主要是病种子带菌引起;浸种时带菌种子上的分生 孢子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病株很快枯死,产生的分生孢子 成为再侵染源,借气流传播。
《水稻病害防治技术》PPT课件
稻节初生褐色小点,以后扩大至整个节部, 病节缢缩凹陷,变黑褐色
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色霉,易折断,常 因水分和养料的输送受阻,造成白穗
医学PPT
30
五、穗颈瘟和枝梗瘟
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 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
轴和枝梗并向上下扩展呈灰黑色病斑 穗颈瘟发病早的形成白穗 潮湿时产生灰绿色霉状物;穗颈瘟发病晚
医学PPT
23
二、叶瘟
发生在3叶期以后,因水稻品种抗病性和气 候条件不同,病斑分为4种症状类型。
白点型 急性型 慢性型 褐点型
医学PPT
24
①白点型
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 遇适宜温、湿度条件能迅速转变为急性型
病斑, 病斑白色或灰白色 多为圆形 不产生分生孢子。
医学PPT
25
②急性型
医学PPT
46
急性型
发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感病品种上 病叶暗绿色 扩展后全叶呈青灰或灰绿色,迅速失水
医学PPT
33
病原
真菌病害
医学PPT
34
初侵染来源: 发病规律
(1)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病籽粒、病稻草上越 冬,病籽粒和病稻草是次年稻瘟病的初侵染源
(2)散落在地上的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粪肥也可成为初 侵染源
(3)带病稻种播种后容易发生苗瘟
带病稻草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附着在秧苗上或随 风雨传播到秧田或本田形成叶瘟的中心病株
医学PPT
41
医学PPT
42
症状
普通型 急性型 凋萎型 中脉型 四种症状类型
医学PPT
43
医学PPT
44
医学PPT
45
普通型:典型的叶枯型症状
分蘖后症状明显 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 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侵染线, 后沿叶脉扩展 病健交界处明显呈波浪状,黄褐色,最
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色霉,易折断,常 因水分和养料的输送受阻,造成白穗
医学PPT
30
五、穗颈瘟和枝梗瘟
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 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
轴和枝梗并向上下扩展呈灰黑色病斑 穗颈瘟发病早的形成白穗 潮湿时产生灰绿色霉状物;穗颈瘟发病晚
医学PPT
23
二、叶瘟
发生在3叶期以后,因水稻品种抗病性和气 候条件不同,病斑分为4种症状类型。
白点型 急性型 慢性型 褐点型
医学PPT
24
①白点型
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 遇适宜温、湿度条件能迅速转变为急性型
病斑, 病斑白色或灰白色 多为圆形 不产生分生孢子。
医学PPT
25
②急性型
医学PPT
46
急性型
发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感病品种上 病叶暗绿色 扩展后全叶呈青灰或灰绿色,迅速失水
医学PPT
33
病原
真菌病害
医学PPT
34
初侵染来源: 发病规律
(1)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病籽粒、病稻草上越 冬,病籽粒和病稻草是次年稻瘟病的初侵染源
(2)散落在地上的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粪肥也可成为初 侵染源
(3)带病稻种播种后容易发生苗瘟
带病稻草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附着在秧苗上或随 风雨传播到秧田或本田形成叶瘟的中心病株
医学PPT
41
医学PPT
42
症状
普通型 急性型 凋萎型 中脉型 四种症状类型
医学PPT
43
医学PPT
44
医学PPT
45
普通型:典型的叶枯型症状
分蘖后症状明显 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 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侵染线, 后沿叶脉扩展 病健交界处明显呈波浪状,黄褐色,最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
四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生 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水稻发病 后,造成叶枯,一般减产15%~ 25%,严重时可达40%~60%。
四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
主要侵染水稻叶片,在秧苗期可出现典型的 条斑型症状。初期病斑为深绿色水渍状半透明 小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黄褐色纤细条斑,长 约1 cm。感病品种上的病斑纵向扩展快,长达 4~6 cm,其上有露珠状蜜黄色菌脓,干燥后 呈鱼籽状,不易脱落。严重时多个病斑可相互 连成枯斑。发病严重的地块,水稻矮缩,叶片 卷曲。
病斑转化为慢性型病斑。
二 稻瘟病
★ 症状
叶 慢性型 典型的稻瘟病病斑,病斑
呈梭形或纺锤型,病斑两端有向外
瘟
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 色称为崩溃部,边缘褐色称为坏死
部,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
毒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
绿色霉层。
二 稻瘟病
★ 症状
叶 褐点型 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
老叶上发生,病斑为褐色小点,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内部培训)
概述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 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年产量将近占全 国粮食总产的1/2。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 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 种,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其中稻瘟 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 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 病害”。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 病、稻白叶枯病、稻粒黑粉病、烂秧等。
二 稻瘟病
★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种植抗病品种;减少菌源:不播种带病
种子,在播种前处理完病稻草,不用病稻草盖房、
盖窝棚、垫水口、捆秧等。种子消毒:选用室温
下用银多粉1200倍液浸种24-36 小时 。用清水清洗后催芽。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PPT课件
③亩用5%锐劲特乳油30ml。
18
❖防治灰飞虱截止时间的确定依据:
❖ 一是日平温稳定达到30℃(理论计算为 29.2℃)或以上,可停止防治;
❖ 二是空气相对湿度稳定达到75%(理论计算 为76.1%)或以下,可停止防治;
❖ 三是当相对湿度达到90%或以上时(高湿度 条件下),应当看“湿温比”(相对湿度与 温度的比值)的大小,“湿温比”稳定在 0.03以下的,可停止防治。
9
发病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 ①带有病毒的灰飞虱进入水稻秧田,灰飞虱刺吸水 稻秧苗而将病毒传入水稻植株;病毒在水稻植株体 内的潜伏期大约为10~30天,很少超过30天。
❖ ②同一种水稻的感病性因生育期不同而有明显的差 异,水稻的叶龄愈大,病毒的潜伏期愈长,最长可 达5个星期。
❖ ③水稻秧苗期病毒潜伏期,低叶龄期(2~4叶)感 病的潜伏期约为10天左右,水稻秧苗高叶龄期 (5~7叶)感病的潜伏期约为13天左右,水稻秧苗 期感病的潜伏ຫໍສະໝຸດ 一般不超过15天。化学防治:
❖ (1)麦田化学防治 进入4月份,调查麦田越冬代若虫数量,当每 平方米超过10头时,应当考虑麦田防治工作。 防治时间宜迟不宜早,越冬代若虫耐药性强, 又主要集中在麦田下部活动,且具有受惊动 迅速“下潜”的特性,过早用药效果不稳定。 应用吡虫啉一般是在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用 药效果好 。
❖ (2)水稻秧田化学防治 秧苗立针后,立即开始防治,以后每隔5天防 治一次,移栽前2-3天用好送嫁药(起身药), 做到带药移栽。
17
❖ (3)水稻本田化学防治
本田在移栽活棵后用第一次药。第一次用药 后5天左右,如残虫量百穴高于30-50头,需 要进行第二次防治。防治药剂种类选择仍然 应该坚持速效性和持效性相结合、交替使用 的原则。
18
❖防治灰飞虱截止时间的确定依据:
❖ 一是日平温稳定达到30℃(理论计算为 29.2℃)或以上,可停止防治;
❖ 二是空气相对湿度稳定达到75%(理论计算 为76.1%)或以下,可停止防治;
❖ 三是当相对湿度达到90%或以上时(高湿度 条件下),应当看“湿温比”(相对湿度与 温度的比值)的大小,“湿温比”稳定在 0.03以下的,可停止防治。
9
发病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 ①带有病毒的灰飞虱进入水稻秧田,灰飞虱刺吸水 稻秧苗而将病毒传入水稻植株;病毒在水稻植株体 内的潜伏期大约为10~30天,很少超过30天。
❖ ②同一种水稻的感病性因生育期不同而有明显的差 异,水稻的叶龄愈大,病毒的潜伏期愈长,最长可 达5个星期。
❖ ③水稻秧苗期病毒潜伏期,低叶龄期(2~4叶)感 病的潜伏期约为10天左右,水稻秧苗高叶龄期 (5~7叶)感病的潜伏期约为13天左右,水稻秧苗 期感病的潜伏ຫໍສະໝຸດ 一般不超过15天。化学防治:
❖ (1)麦田化学防治 进入4月份,调查麦田越冬代若虫数量,当每 平方米超过10头时,应当考虑麦田防治工作。 防治时间宜迟不宜早,越冬代若虫耐药性强, 又主要集中在麦田下部活动,且具有受惊动 迅速“下潜”的特性,过早用药效果不稳定。 应用吡虫啉一般是在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用 药效果好 。
❖ (2)水稻秧田化学防治 秧苗立针后,立即开始防治,以后每隔5天防 治一次,移栽前2-3天用好送嫁药(起身药), 做到带药移栽。
17
❖ (3)水稻本田化学防治
本田在移栽活棵后用第一次药。第一次用药 后5天左右,如残虫量百穴高于30-50头,需 要进行第二次防治。防治药剂种类选择仍然 应该坚持速效性和持效性相结合、交替使用 的原则。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ppt课件
第一节 水稻害虫
二、稻纵卷叶螟 综合防治:1、维护利用天敌:赤眼蜂; 2、生物防治:喷洒BT乳剂; 3、化学防治:锐劲特〔优秀的胃毒剂〕,毒
死蜱〔防止开花期运用〕。
第一节 水稻害虫
三、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 为害特点:以成虫、假设虫群集稻丛基部为害
。
以成、假设虫频繁刺吸叶鞘和茎秆内的汁液并 产卵,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抽穗和结实。
致整株枯死。 病原:有性世代为担子菌亚门,无性
第二节 水稻病害
二、水稻纹枯病: 发生规律: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
能以菌核和菌丝在稻草、田边杂草及 其他寄主上越冬。田间菌核残留量与 发病程度关系亲密,水肥管理对发病 影响极大。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第二节 水稻病害
二、水稻纹枯病: 综合防治: 1、打捞菌核,减少菌源; 2、利用抗耐病种类; 3、加强水肥管理; 4、化学防治:井冈霉素、纹枯利
度受气温影响大。
第一节 水稻害虫
一、稻螟虫: 预测预告:两查两定 1、查卵孵进度,定防治适期; 2、查卵块密度、枯鞘率,定防治对象田。 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化防和生防结合。 1、农业防治:消灭越冬虫源、栽培治螟、推行抗虫种
类。
2、人工物理防治:诱蛾,摘卵块,拔除枯心苗 3、生物防治:BT治虫,维护利用天敌 4、化学防治: 阿维菌素、杀虫单、三唑磷等
气孔侵入,病斑在叶片任何部位均 可发生。 病原:黄单胞杆菌属细菌。 发病规律:与白叶枯病类似。 综合防治:加强检疫,处置病稻草
第二节 水稻病害
三、水稻白叶枯病
第二节 水稻病害
三、水稻白叶枯病
为害:引起叶片枯槁,不实率添加 ,普通减产10-30%,严重减产50% 以上。
病原:细菌病害,黄色单胞杆菌属 。
水稻的病虫防治PPT课件
水稻稻田粘虫图片
第20页/共67页
5.水稻端大蓟马
• 寄主 • 为害特点 • 形态特征 • 水稻端大蓟马形态特征图片
第21页/共67页
寄主
• 小麦、水稻、四季豆、豌豆、蚕豆、丝瓜、胡萝卜、白菜、 油菜;花生、苜蓿、红花草、紫云英、苔子、柽麻等。
第22页/共67页
为害特点
• 成虫、若虫以挫吸式口器穿刺、挫伤植物叶片及花组织,吸 食汁液。幼嫩心叶受害后,叶片变细长,皱缩不开,形成 “免耳状”。受害轻的影响生长、开花和受精,重则植株生 长停滞,矮小黄弱。花受害后,花朵不孕或不结实。
第8页/共67页
病原
• 称稻格氏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极短,无色, 分生孢子短新月形或纺锤形,无色单胞或双胞至四胞。均属 于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黄褐至暗褐色,球形或扁球形,子 囊圆柱形,内生子囊孢子8个,平行交错排列,子囊孢子椭圆 形,有3个隔膜,无色.
第9页/共67页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第29页/共67页
防治方法
• (1)芋蝗产卵盛期在产卵孔处刮杀未孵化的虫卵,当卵孔已光 滑,流出锈褐色汁液时,卵已孵化或近孵化,只要刮杀的时 间掌握准确,可减轻为害。(2)在成、若虫盛期喷药防治,使 用药剂种类参见中华稻蝗。
第30页/共67页
形态特征
• 雌成虫体长19—22mm,雄成虫17一18mm,体黄绿色。复眼的后方、前胸背板侧片的上 端具黑褐色纵条纹,向后延伸至中、后胸背板的两侧。前翅黄绿色,后翅基部淡蓝色, 顶端略烟色。后足腿节黄绿色,下膝侧片红色,肠节淡青蓝色,基部红色。头短于前胸 背板。额面向后倾斜和头顶组成锐角;额面隆起具明显的纵沟。头顶略向前突出,复眼 间头顶的宽度窄于或等于触角间颜面隆起的宽度。复眼卵形。触角丝状,到达或超过前 胸背板的后缘。前胸背板前端较窄,后端较宽,中隆线弱,被3条横沟割断,后横沟位 于中部之后;前缘近于平直,后缘为圆弧形。前、后翅发达,超过后足腿节的顶端。后 足胫节内侧具8—9根刺,顶端第1与第2刺间的距离较各刺的距离长。卵长4—5mm,长 圆筒形,初产淡黄色,渐变为深黄色,卵块状,外被囊状胶质保护物。若虫初孵浅绿色, 后渐变为黄绿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毛甾醇
爱苗的特点
2,4 –亚甲基羊毛甾醇
C14-脱甲基反应 4,4 – 二甲基麦角甾 - 8,4,24三烯醇
麦角甾醇
粪甾醇
4,4二甲基粪甾醇
真菌细胞膜 8 7 双键异构化反应
14 还原反应
由于爱苗的抑制C14-脱甲基反应使甾醇中间代谢物累积, 损坏膜的生理作用,导致抑制真菌生长
爱苗的特性
调控生育 优质高产
喷施“920”后,颖花张开角度过大,开放时间长,且大部分柱头外露,有利授粉,但也有 利并害入侵。同时“920”还会促进稻粒黑粉病菌萌发,所以, “920”会加重此病的 发生
“920”对杂交稻开花习性的影响及与稻粒黑粉病关系 (黄保宏,1994)
水稻的生育期
2/3
1/3
保产关 键时期
保持功 能叶的 强势, 为什么?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8年中国水 稻总产、种植面积分别占世界34.5% 和21.4%,分列世界第1、2位。
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
2002年统计,水稻约占粮食总播种面 积和总产的27%和38%, 播种面积4.3 亿亩。其中籼稻占77%,粳稻占23% 左右;优质稻占50%(籼稻占60%,粳 稻占40%),杂交稻占55%;总产 1745亿公斤,单产412公斤/亩。
土中逐年积累,菌源数量大 有些杂交稻制种亲本,如“培矮64S”,由于其品种特性
选择,比普通品种更易感病
不育系“培矮64S” 开颖时间长,柱头外露率高,有利于异交授粉,提高结实率,为制种高 产打下基础,但是稻粒黑粉病病菌容易侵染花器
制种过程中,习惯使用“920”,以解决父母本花期不遇, 授粉率低等问题,加重了病害的发生
空瘪率(%)
25
20
15.7
15
10
5
0 对照CK
17.5
18.8
20.4
倒1叶
倒1+2叶 倒1+2+3叶
水稻剪叶对产量结构的影响(2) (陆自强等 1993)
27
27
26.5
26.3
千粒重(克)
26 25.5
25.7
25.3
25
24.5
24 对照CK
倒1叶
倒1+2叶 倒1+2+3叶
杂交稻灌浆的特点
爱苗 ARMURE 300EC
30%棕色乳油 登记号:LS 200045 室温储藏稳定期至少3年
爱苗的特性
双重作用 快速持久
长期保护
Difenoconazole传导较慢, 有较长的持效活性,有效保 护期长达3-5周,比常规药节 省2-3次用药
快速起效
Propiconazole施用后2 小时内,被植株茎叶迅速 内吸,向上传导,治疗效 果好,速度快
稻叶鞘腐败病
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水稻(特别是杂交稻)具有高产的遗传优势
最新培育的超级杂交稻,亩产可达700-1000公斤
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杂交稻制种田发病比普通稻田更严重
2002年,杂交稻制种面积约150万亩,单产约170公斤 制种基地相对比较固定,以土传为主的稻粒黑粉病等病菌在
爱苗的组分中含1~2个不对称碳原子,所以有2或4 个立体异构体,他们常有显著的生物特性差异。 一般R-异构体有高的杀菌活性,S-异构体有强的植 物生长调节活性。
爱苗的特点
促进生长 优质高产
水稻孕穗、抽穗期喷施爱苗,水稻中内源激素[赤 霉素类物质(GA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 和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iPAs)]水平发生明显变化 ,赤霉素类物质和吲哚乙酸含量明显降低,脱落酸 和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含量显著增加。
爱苗双重作用
Difenoconazole
Propiconazole
通过干扰病原菌细胞的 C14 - 脱甲基化作用,抑制麦角甾 醇的生物合成,损坏了膜的生理作用,最终导致真菌的死 亡。对植物病原菌的孢子形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并能抑 制分生孢子成熟及萌发,从而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杂交稻穗大粒多,由于 “粒间顶端优势” 效应的影响,呈现所谓的“阶梯式灌浆”。
先开花的强势粒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于后开花的弱势粒,弱势 粒多为秕粒或粒重甚低,导致整体结实率和充实度往往较低。 原因之一是弱势粒灌浆滞后。这种“粒间顶端优势”为内源吲 哚乙酸(IAA)所调节。打破粒间顶端优势就能增产!!!
水稻纹枯病严重危害水 稻的高产、稳产、好收 益
稻曲病
稻曲病严重危害水稻的高产、稳产、好收益
稻粒黑粉病严重危害水稻的高产、稳产、好收益
(稻
叶叶
黑 肿
黑
病粉
)病
胡麻叶斑病严重危害水稻的高产、稳产、好收益
水稻穗茎瘟病严重危害水稻的高产、稳产、好收益
水稻叶瘟病严重危害水稻的高产、稳产、好收益
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2001年统计,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12亿亩次,如不防治,水稻产量将 损失270亿公斤,占水稻总产量的15%
水稻穗期容易发生多种病害,严重影响产量。优质稻、 特种稻、高产品种比普通品种更容易受到病害浸染
为保证高产,杂交稻对氮肥需求量较大。大量使用氮 肥,在穗期容易诱发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稻叶尖枯 病、稻叶黑肿病、稻曲病、鞘腐病、紫秆病等多种病 害,简称杂交稻穗期综合症
我国约65%的人以大米为主食, 常年稻谷消费量在1800亿公斤
我国稻谷主产省(2002年)
万吨
3500
稻谷总产量
3000
粮食总产量
2500
2119
2000
1710
1504
1470
1452
1500
1328
1219
1203
1000
921
780
558
543
500
0
湖南 江苏 四川 湖北 江西 安徽 广西 广东 黑龙江 浙江 福建 云南
杀菌剂?
不同叶位的叶片提供的灌浆物质 占灌浆物质总量比
倒2叶 39%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科学研究所)
不同叶位的叶片对产量的 贡献不同。研究表明,水 稻抽穗后对籽粒灌浆充实 起主要作用的是倒1-3叶, 尤其是倒1-2叶,以下各 叶功能很微。
倒4叶 1.2%
倒1叶 41.8%
倒3叶 18%
水稻剪叶对产量结构的影响(1) (陆自强等 1993)
爱苗与水稻中后期管理
胡锦涛: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 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中国稻米不仅能让国人吃饱,
更能让国人吃好;
中国稻米在国际市场上不仅具有价格竞争力, 更具有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中国稻米生产不仅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更可致富中国农民 !
水稻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我国是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