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马原》考试试题——论述题整理(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含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1、谈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实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
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④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马原期末考试分章节论述题
绪论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019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doc
2019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参见教材P44。
2.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性决定的;B.革命性决定的;C.实践性决定的;D.阶级性决定的【答案】C【解析】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参见教材P54。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实践的;B.多样的;C.可知的;D.变化的【答案】A【解析】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参见教材P70。
4. 自觉能动性是实践的一个基本特点,这表明实践是()。
A.主体纯粹的思维活动;B.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主体感性的物质活动;D.主体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答案】B【解析】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参见教材P68。
5. 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是()。
A.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B.不能正确认识的;C.盲目自发地起作用的;D.可以认为改变的【答案】A【解析】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参见教材P92。
6.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说的是()。
A.人脑是意识的唯一源泉;B.意识不具有客观性;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意识不具有主观性【答案】C【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类意识高于动物心理,主要在于它是以人脑为物质基础的。
参见教材P94。
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B.主体对客体的自由创造;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科学评价【解析】)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包含哪些内容?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5.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6.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8.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关系?9.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0.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
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9.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20..资本不同成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时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答:1、产生:19世纪40年代。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马原论述题答案
1、试用质量互变规律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远大的革命目标与脚踏实地的工作结合起来的必要性(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远大的质变目标,注重量的积累。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由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构成的,我们首先要确定质变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脚踏实地的量的积累。
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如果不这样……比如实现共产主义就是我们的远大的长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质变目标,要求我们全体人民共同努力。
我们作为青年大学生,应当努力学习文化知识……(3)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应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没有树立远大的质变目标,容易导致行为的盲目性;另一种是树立了远大目标,但不注重量的积累,使目标无以完成。
2、怎样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1.真理的相对性和真理的绝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第二、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相互转化,真理永远处于由相对向绝对转化的无止境的过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对真理既要坚持又要发展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革命导师实践的总结,也是对前人理论继承的结果,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证明了的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思想原则对于我们的革命和建设有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了真理的绝对性。
同时,真理又具有相对性。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理论,并没有穷尽一切国家、一切时代的一切认识,因此我们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马原论述题整理
简答题:2/6经济学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答:二重性:(1)具体劳动: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理解: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③.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另一种答案: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和意义?答:依据: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和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意义:①.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即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力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②.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答: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答: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之中,因而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是人的身体的生产和再生产,要消耗必要的生活资料。
所以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有哪些?答:特点:①.竞争目的: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②.竞争手段: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③.竞争范围: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政治政治和社会领域。
马原复习论述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论述题(1)论述题1、(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仍不会改变。
其根本原因:第一,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般基础。
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
垄断只是改变市场结构而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第二,不存在“据对的垄断”。
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性。
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产和流动。
第三,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断的种种限制。
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通过微软垄断案至少可以领悟以下经济学原理: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2、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什么既要坚持,又要发展?(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不断转化和发展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附答案)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概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志向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宝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志向。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主要内容答:①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其次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其次方面,是思维能否相识或正确相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的标准。
3、怎样理解社会物质性答:社会的物质性性表现在:①人类社会依靠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
②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旧是以物质力气改造物质力气的活动,仍旧是物质性的活动。
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得物质生活资料。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气,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所以人类不行能离开自然。
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4、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中:“物质是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期末考试马原两道论述题
马原期末考试:论述题及答案哲学部分:(全在第一章,5选1)1、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变革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与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的按客观规律办事情;既要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把各项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
2、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即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首先,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观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例如(适当举例P45...);其次,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在社会领域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是不可战胜的。
发展观的原理要求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
例如(适当举例...)3、试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第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4、试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马原论述题 80余道题目与答案
4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42.简要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3.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44.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45.简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46.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它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47.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
所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2.(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范畴,它们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因此,二者的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两种历史观的斗争,归根到底是围绕着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展开的。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要想达到预想的目的,就要使社会意识符合社会存在,否则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43.(1)真理问题研究人的认识是否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真理的价值问题研究真理有什么用、能满足人的什么样的需要。
真理与价值是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
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
2019《马原》论述题整理(附答案要点)
第一章绪论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简答题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是实践的理论;(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辨析题3、作为人的解放的条件、道路和策略的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意识的启蒙力量,革命成功后,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指令和权威话语。
答案要点:(1)不正确(2)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解放的理论,它系统的回答了人的解放条件、道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即使在革命成功后,它依然是革命和建设的指南。
(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
选择题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5、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6、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唯物主义基础的奠基起作用的人是()A.斯密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不定项选择题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 )A.德国古典哲学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英国古典经济。
第二章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论述题1、下列文摘出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2019年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2019年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1、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通,使生产和销售、供给和需求保持大体平衡;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生产者在价格的引导和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将资源从投人过多,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获利减少的部门,向资源投人少,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获利多的部门转移,从而起到自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
但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市场机制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面:市场机制的启动,是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对自身近期局部利益的追求;市场信息反馈的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向而非精确的数量,而且具有滞后性;它不能自发地实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稳定增长,对某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导致垄断,妨碍自由竞争,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等。
市场的这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弥补和克服。
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2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使用价值。
价值要以使用价值即财富为物质承担者,但生产使用价值即财富的劳动,并不必然生产价值。
在一切自然经济中的劳动都生产财富,但不形成价值。
但劳动也不是财富生产的唯一要素。
财富是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在财富生产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的同等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财富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的,这就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财富分配提供了经济依据。
2019年10月自考《马原》真题及答案公布
2019年10月自考《马原》真题及答案公布(网友版)专业:公共课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
共30分)26.【题干】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答案】(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
首先,它不是脱离实际的体系吗,永远面对现实世界;其次,它不是宗派主义体系,能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学说;最后,它不是故步自封的体系,具有自我批评意识,能够根据时代变化、时代发展不断自我完善。
所以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与时俱进要求人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新的时代特点,研究和探索新的问题;(3)与时俱进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富于创造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出新理论。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27.【题干】简要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其实现条件。
【答案】(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是不深刻、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反映,是深刻的、全面的认识。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开始,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二者相互渗透。
(3)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必须合于实际而不是错觉;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通过思维加工,即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考点】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8.【题干】简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案】(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以及盈利或亏损的程度。
马原论述题整理
马原论述题整理1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答: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
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照抄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试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一、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019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1、C2、C3、B4、B5、A6、D7、A8、B9、B 10、D11、B 12、D 13、B 14、C 15、A 16、B 17、C 18、A 19、D 20、D21、A 22、C 23、D 24、A 25、B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
共30分)26.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答】(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即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3)相互关系:内因和外因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内和外的划分因一定条件而具有相对性。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在考察单个事物时,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内因,此事物和他事物的关系是外因。
当把上述两个事物作为一个对象来研究时,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又成了内因。
对同一事物来说,内因和外因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7.为什么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答】(1)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③完全以上述两项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因为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28. 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答】(1)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29。
垄断利润的来源【答】(1)归根结底是工人阶级和其他。
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2)垄断利润获得的途径是:第一,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