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12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核酸分解及核苷酸代谢A
2.嘌呤的分解
嘌呤分解产物 尿素 植物 大量存在代谢中产物 如尿囊素和尿囊酸等
人类、灵长类、爬行类、鸟类
NH 2 N
N
N H
N
氨
尿酸
微生物
鱼类、两栖类、人类(少)
鱼类、两栖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
氨、二氧化碳、有机酸(甲酸、乙 酸、乳酸等)
尿酸生成
人体嘌呤代谢
部位 主要肝脏、小肠、肾脏
名称:N-羟-N-甲酰甘氨酸,hadacidin 结构:类似天冬酰胺 作用:抑制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的活性,
阻止腺苷酸琥珀酸的生成, 阻止核酸合成,抗癌! 结果:未用于临床,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大
⑶鸟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黄嘌呤核苷酸经氨基化成鸟嘌呤核苷酸。
NAD
NADH2
谷氨酰胺
谷氨酸
IMP
①
H2O
XMP
是否斜体?
Ⅱ.核苷酸的降解 1.核苷酸的水解
核苷酸+H2O→核苷+磷酸
酶
名称:总称磷酸单酯酶, 2',3',5'-Pi 存在:广泛存在
核苷酸酶:水解3',5'-Pi 的磷酸单酯酶!
核苷+磷酸←→碱基+戊糖-1-磷酸 核苷磷酸化酶 存在广泛,反应可逆。
核苷+H2O→碱基+戊
酶
名称:核苷酶或核苷糖水解酶
大多数产生粘末端。
适 应
可能是细菌的免疫防御, 抵抗外来分子侵袭, 相当于免疫细胞。
限制性内切酶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酶
属名+种名+株名+类别
命名
Eco RⅠ
E: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属名
基础生物化学 第十二章(1-3节)-核酸的合成与分解
+ H2 O
尿囊素
尿囊酸酶
+ H2 O
尿囊酸 4NH3
2CO2
尿酶
+2H2O
尿素
乙醛酸
二、嘧啶核苷酸的代谢1
1,尿嘧啶与胸腺嘧啶在哺乳动物体内分解时,先
还原成对应的二氢衍生物。
2,破开环状结构分别产生β-丙氨酸及β-氨基异
丁酸。
3,最后成为CO2和NH3
胞嘧啶具有氨基,所以要先在胞嘧啶脱氨酶的作
通过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实验来 确定,即用标有同位素的各种营养物喂 鸽子,然后将其排出的尿酸进行分析。
(一)嘌呤环的元素来源2(图示)
天冬氨酸
N1
6C
CO2
甲酰FH4
C2
5C
N7
甘氨酸
C8 甲酰FH4 N3
谷氨酰胺
4C
N9
谷氨酰胺
(二)合成过程(总)
从头合成嘌呤的途径已于50年代被
Greenberg等基本搞清,此途径是在核糖- 5-磷酸的第一碳原子上逐步增加原子生 成次黄苷酸(肌苷酸) ,然后再由次黄 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 反应分为两个阶段: 1,次黄苷酸的合成(11步反应) 2,腺苷、鸟苷的生成 (南大P480,图12-2)
途径称为补救途径。通过补救途径可以重新 利用核酸分解产生的嘌呤和嘧啶或它们的衍 生物。
从胸腺嘧啶或胸苷转变成胸苷酸的补救途径,
除真菌外,对所有细胞都是一样的,故常利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胸腺嘧啶或胸苷参入DNA 的实验作为检查DNA合成的手段。
三、核苷酸合成的补救途径2
核苷 核糖-1-磷酸
激酶
核糖-5-磷酸
1.鸟嘌呤的分解
动物组织中广泛含有鸟嘌呤酶,可以催化 鸟嘌呤水解脱氨产生黄嘌呤,然后黄嘌呤在黄 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尿酸。
核苷酸代谢
(三)嘧啶核苷酸合成的调控
三个酶受终产物的反馈抑制: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Ⅱ
1)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Ⅱ受 UMP抑制,影响UMP、CTP 合成。
ATCase
2)ATCase受CTP抑制;影响 UMP、CTP合成。
3)CTP合成酶受CTP抑制,只 影响CTP合成。
CTP合成酶
不同生物关键酶不同
都受终产物反馈抑制,但具体机制不同: 动物: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Ⅱ
HGPRT缺陷的男性儿童表现为一种自毁容貌综合症 (Lesch-Nyhan Syndrome ) ,为先天性遗传疾病(缺 乏HGPRT),行为对立,侵略性强,自咬手指、脚趾、 嘴唇等,智力低下。
3、生理意义:
节省能量和氨基酸的消耗; 某些器官(脑、骨髓等)因酶的缺乏,
只能进行补救途径合成。
①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R)含R1和R2蛋白; ②硫氧还蛋白(T)含巯基; ③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催化氧化型T的还
原,FAD为辅基。
酶体系催化反应由NADPH提供氢: NADPH →TR→T→RR→核糖核苷酸还原→ 脱氧核糖核苷酸。
孤电子转移
3’-自由基核苷酸形成
脱氧核苷酸形成
孤电子转移
2’-脱氧3’-自由基核苷酸形成
三、嘧啶的分解:
在肝中进行,分解产物均易溶于水。
§12 -2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基本途径: 1、“从无到有”途径(de novo synthesis)
利用简单化合物,主要在肝中进行 2、补救途径(salvage)
替补途径,利用核苷酸分解产物,在 脑、骨髓中进行
2. 从头合成途径的三个特征:
1)参与从头合成途径的酶在细胞中以庞大 的多酶融合体出现;
1、经碱基(嘧啶或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催化
生物化学 第十二章 核酸降解及核苷酸代谢
利用磷酸核糖、
氨基酸、甲酸 盐及CO2等简 单物质为原料,
经过一系列酶
促反应,合成
核糖核苷酸的 途径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AMP
GMP
嘌呤碱合成的元素来源
CO2
Gly
Asp
甲酰基 (一碳单位)
甲酰基 (一碳单位)
Gln (酰胺基)
合成过程
1. 在PRPP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环, 首先合成IMP(IMP合成);
核酸酶内切酶
核糖核酸酶(RNase)
RNase:作用于RNA内部的磷酸二酯键,主要有RNaseA; 产物:5′-OH末端和3′-磷酸基末端的寡核苷酸片段。
Py Pu Py Py G A C U G A
p
p
p
p
p
p
p
p
p
p
OH
5´
3´
RNase A
A A RNase T1
A A T1
RNase对RNA的水解位点示意图 (Pu:嘌呤 Py:嘧啶)
酶
Alu I Bam H I Bgl I EcoR I Hind Ⅲ Sal I Sma I
常用的DNA限制性内切酶的专一性
辨认的序列和切口
说明
‥ ‥A G C T ‥‥ ‥ ‥T C G A ‥ ‥
四核苷酸,平端切口
‥ ‥G G A T C C ‥‥ ‥ ‥C C T A G G ‥‥
六核苷酸,粘端切口
GMP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特点
Ø嘌呤核苷酸是在5-磷酸核糖基础上进行的; Ø由IMP转化产生AMP或GMP; ØIMP的合成需5个ATP,6个高能磷酸键; ØAMP或GMP的合成又需1个GTP或ATP。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1)
大肠杆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2亚基
IMP/GMP+PPi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5-磷酸核糖-1-焦磷酸) 肝、肾、胰、心、脑、肉馅、肉汁、沙丁鱼、鱼卵、小虾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1 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④组成辅酶,如腺苷酸可作为NAD+、NADP+、FMN、FAD及CoA等的组成成分;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2 第二类 含嘌呤中等的食物 (每100g食物含嘌呤75~100mg) 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琥珀酸CoA 一些微生物如乳酸杆菌、枯草杆菌等则以核苷三磷酸为还原底物。 (N10-CHO FH4)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 3 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 AMP + PPi IMP/GMP+PPi 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 利用体内游离的碱基或核苷,反应较简单。 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解 鸟苷酸 27mmol/L (4.
鲤鱼、贝壳类、鳗鱼、熏火退、猪肉、小牛肉; IMP/GMP+PPi
痛风的药物治疗:别嘌呤醇
脱氨酶
通常是在核苷二磷酸水平上发生还原反应;
次黄嘌呤 黄嘌呤
AMP + PPi 一些微生物如乳酸杆菌、枯草杆菌等则以核苷三磷酸为还原底物。
黄嘌呤 第四类 含嘌呤很少的食物
②储存能量,三磷酸核苷酸尤其是ATP是细胞的主要能量形式,一些活化的中间产物,如UDP葡萄糖,亦含有核苷酸成分;
• 第三类 含嘌呤较少的食品(每100g食物含嘌呤<75mg) – 龙虾、蟹 ;火腿、羊肉、鸡;麦片、面包、粗粮 ; – 芦笋、四季豆、菜豆、菠菜、蘑菇、干豆类、豆腐
核酸的降解与核苷酸代谢
1、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 定义
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是指利用磷酸核糖、 氨基酸、一碳单位及二氧化碳等简单物质为 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嘧啶核苷 酸的途径。
• 合成部位
主要是肝细胞胞液
•嘧啶合成的元素来源
氨基甲 酰磷酸
天冬氨酸
合成原料:谷氨酰胺、天冬氨酸、 CO2、磷酸核糖。
合成特点:用原料先合成嘧啶环,然 后再与磷酸核糖连接生成嘧啶核苷酸
生理意义
●节省: 减少从头合成时能量和原料的消耗 ● 作为某些器官(脑,骨髓和脾)合成核苷酸的途径
遗传疾病 Lesch-Nyhan 莱-尼综合征,自毁容貌综合征 -----罕见的性染色体X连锁遗传病 疾病生化本质: HGPRT基因缺陷 嘌呤合成过多,明显的高尿酸血症,痛风伴 大脑瘫痪、智力减退、舞蹈手足综合征,身体 和精神发育迟缓, 有咬指咬唇的强迫性自残
S
S
NADP+ 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 NADPH + H+ (FAD)
激酶 dNDP + ATP
dNTP + ADP
5、 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 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是一些嘌呤、 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类似物。
嘌呤类似物 氨基酸类似物 叶酸类似物
6-巯基嘌呤
氮杂丝氨酸等 氨蝶呤
6-巯基鸟嘌呤
氨甲蝶呤等
8-氮杂鸟嘌呤等
(5-磷酸核糖)
H2N-1-R-5´-P
(5´-磷酸核糖胺)
IMP
在谷氨酰胺、甘氨酸、一 碳单位、二氧化碳及天冬 氨酸的逐步参与下
AMP
GMP
1) IMP的合成过程
① 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 ② GAR合成酶 ③ 转甲酰基酶 ④ FGAM合成酶 ⑤ AIR合成酶
第十二章 核酸代谢
点
IMP 3. 在IMP基础上完成
AMP和GMP的合成
3. 以UMP为基础, 完 成CTP, dTMP的合成
5'-P-R PRPP
IMP
CO2+Gln H2N-CO-P
OMP
总结
AMP dAMP dGMP GMPUMP dUMP CMP dCMP dTMP
ADP dADP dGDP GDP UDP dUDP CDP dCDP dTDP
腺苷+Pi
腺苷+ATP
腺苷激酶
腺苷酸+ADP
生理意义
●节省: 减少从头合成时能量和原料的消耗 ● 作为某些器官(脑,骨髓和脾)合成核苷酸的途径
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一)、从头合成途径
先合成嘧啶环,然后再与磷酸核糖连接生
成嘧啶核苷酸.
谷氨酰胺
C
N
C
天冬氨酸
CO2 C
C
N
(一) 从头合成途径的反应过程
CDP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dNDP dADP dGDP dUDP dCDP
TDP
dTDP
dNDP+ATP dADP+ATP dGDP+ATP dUDP+ATP
dCDP+ATP
激酶 激酶 激酶 激酶 激酶
dNTP+ADP dATP +ADP dGTP+ADP dUTP+ADP
dCTP+ADP
dUDP O
(1) 嘌呤碱与PRPP直接合成嘌呤核苷酸
次黄嘌呤
次黄嘌呤核苷酸
90%
次黄嘌呤-鸟嘌呤
嘌呤碱 PRPP磷酸(H核G糖P转R移T酶) PPi
生物化学合工大第十二章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ppt课件
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 从头合成途径 (2) 补救途径(自学)
2、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 从头合成途径 (2) 补救合成途径(自学)
嘌呤环上各原子的来源
来自CO2 来自天冬氨酸
来自甘氨酸
来自“甲酸盐”
来自“甲酸盐”
来自谷氨酰胺的酰胺氮
5-磷酸核糖焦磷酸
甘氨酸
5-磷酸 核糖胺
HCHLeabharlann CH2N5N,5-NC1H0-OC-HF2H-F4 H4
一碳基团的 S-腺苷蛋氨酸 来源与转变
参与 甲基化反应
N5-CH2-FH4
丝氨酸 FH4
NAD+
NDAH+H+ N5 , N10 -CH2-FH4还原酶
N5 N10 - CH2-FH4
为胸腺嘧啶合 成提供甲基
NAD+ NDAH+H+
N5 , N10 -CH2-FH4脱氢酶
1、核酸酶的分类
(1)根据对底物的 专一性分为
核糖核酸酶(RNase) 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
非特异性核酸酶
核酸内切酶 (2)根据切割位点分为 核酸外切酶
2、核酸酶的作用特点
外切核酸酶对核酸的水解位点
BBBBBBBB
5´ p
p
p
p
p
p
p
p
OH 3´
牛脾磷酸二酯酶
( 5´端外切5得3)
蛇毒磷酸二酯酶
组氨酸 苷氨酸
FH4
N5, N10 = CH-FH4
参与嘌呤合成
HCOOH FH4
H2O 环水化酶
H+
N10 -CHO-FH4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核酸是构成生物体遗传物质的重要分子之一、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关键的功能,包括存储遗传信息、传递遗传信息和参与生物体的代谢过程。
然而,核酸分子并不是永久存在的,它们会经历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过程。
酶促降解是一种通过酶催化反应将核酸分子分解为较小的碎片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细胞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控制细胞内的核酸浓度,并对细胞进行修复和调控。
具体而言,核酸的酶促降解主要通过核酸酶参与。
核酸酶可以识别特定的核酸分子,切割磷酸二酯键并将其分解成较小的碎片。
酶促降解的过程是高度调控的,这意味着细胞可以根据需要来降解核酸分子。
核酸酶的酶促降解反应可以发生在DNA和RNA分子上。
在DNA分子中,核酸酶可以通过识别特定的序列或结构来切割DNA链。
这些酶可以在DNA复制、修复和重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RNA分子中,核酸酶则可以通过识别特定的次级结构来切割RNA链。
这些酶在RNA降解和剪接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核苷酸的合成通常发生在两个方向上。
一方面,细胞通过核苷酸合成途径将脱氧核苷酸和核苷酸合成为DNA和RNA的单体。
这些途径包括脱氧核苷酸合成途径和核苷酸合成途径。
另一方面,细胞还可以通过核苷酸分解途径将核苷酸分解为核苷和磷酸。
这些途径包括核苷酸降解途径和氨基酸代谢途径。
核酸酶和核苷酸代谢的失调会导致DNA和RNA的不稳定和降解,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此外,核苷酸代谢紊乱还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机制对于理解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12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8. A
9. B
10.B
11.D 12. B。
2. 对
3. 对
4. 对
5.错
6. 对
7. 对
8. 对
9. 错
10. 对
(五) 简答题 1. 稀碱的作用下,RNA 在碱(OH-)的作用下生成 2ˊ,3ˊ-环核苷酸的中间物,然后由于 H2O 的参入生成 2′-和 3′-核苷酸的混合物。进一步水解生成核苷。DNA 的核糖 2 位上没有羟基,在碱(OH-)的作用下不能生成 2ˊ,3ˊ-环核 苷酸的中间物。DNA 不能被碱水解。 2. 嘌呤核苷酸分解的过程如下: 腺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 *║ 鸟嘌呤核苷酸→ 鸟嘌呤核苷→ 黄嘌呤核苷→ 黄嘌呤→ 尿酸→尿囊素→尿囊酸→尿素+乙醛酸。 (*黄嘌噙氧化酶催化 的反应。 ) 人、猿类、鸟类、爬虫类和大多数的昆虫以尿酸作为嘌呤碱的最终代谢产物;其它多种生物还可进一步降解尿酸,形 成不同的代谢产物,除上述提及的哺乳动物,其它哺乳动物体中嘌呤的降解产物为尿囊素。某些硬骨鱼可将尿囊素进一步分 解形成尿囊酸;大多数鱼类、两栖类中尿囊酸可再分解为尿素和乙醛酸;某些低等动物可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 其它原因导致体内过多的尿酸积累特别是在关节组织中积累可产生痛风症。 别嘌呤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减少尿 酸的生成可缓解痛风症。 3. 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通过完全不同的途径进行。嘌呤核苷酸合成的第一步是 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 与谷氨酰胺生成 5-磷酸核糖胺(PRA) 。最后合成的产物是次黄嘌呤核苷酸,然后再转变为鸟嘌呤和腺嘌呤核苷酸。嘧啶核 苷酸的合成一开始没有核糖参加,合成的产物是嘧啶碱的前体乳清酸,然后再与 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生成乳清酸 核苷酸,再进一步转变为尿嘧啶核苷酸。 在嘌呤核苷酸合成过程中有:谷氨酰胺、甘氨酸和天冬氨酸参加。 在嘧啶核苷酸全成过程中有: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参加。 4. 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调节: (1)催化合成途径第一步反应的磷酸核糖焦磷酸转酰胺酶是别构酶,受 AMP 和 GMP 的反馈抑制。 (2)次黄嘌呤核苷酸氧化成黄嘌呤是由次黄嘌呤核苷酸氧化酶催化,过量的 GMP 抑制该酶的活性。 (3)次黄嘌呤核苷酸在 GTP 供能的条件下,与天冬氨酸生成腺苷酸琥珀酸,催化该反应的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受 过量 AMP 的抑制。 嘧啶核苷酸合成的调节: (1)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Ⅱ受 UMP 的反馈抑制。 (2)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ATCase)是别构酶,ATP 是正效应物,GTP 是负效应物。 (3)CTP 合成酶受 CTP 的抑制。 5. 羽田杀菌素(N-羟-N-甲酰甘氨酸)与天冬氨酸结构相似,可强烈抑制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的活性,该酶催化:次黄 嘌呤+天冬氨酸+GTP→腺苷酸琥珀酸,然后由腺苷酸琥珀酸裂解为腺苷酸和延胡索酸。羽田杀菌素阻止腺苷酸琥珀酸生成, 减少腺苷酸的合成量,是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抗菌素。 6. 标记氨基氮的腺嘌呤进入人、小鼠和鸽子体内,分解后标记物出现在 NH3 上排出体外。标记 N7 的腺嘌呤进入人和鸽 子体内分解后,标记物出现在尿酸分子中,进入小鼠体内分解后,标记物出现在尿囊酸分子中。 7. 将标记 14C4 的腺嘌呤在含有鱼的腺嘌呤分解酶系统中, 14C4 出现在腺嘌呤分解的最终产物乙醛酸分子上。 H — 14 C4OCOOH 3Cp 8. (1)该寡核苷酸为十二个单核苷酸所组成,各种单核苷酸的分子比例为 A:C:G:U = 2:4:4:2。 ApUp (2) 胰核糖核酸酶处理得到的多核苷酸碎片的 3 端均含有嘧啶(U 或 C)核苷酸:
第十二章核酸降解与核苷酸代谢ppt课件
(3)核苷经核苷酸水解生成碱基和戊糖
二、碱基的代谢 1、嘌
呤 的 分 解
2、嘧 啶 的 分 解
第二节 核苷酸合成
一、从头合成 1、嘌呤核苷酸合成 (1)嘌呤环各元素来源
(2) 合 成 途 径
(3)合成特点
a、先经合成氨甲酸磷酸,再与天冬氨酸硫含 生成乳清酸,再被转移至SPRPP的CI’上生 成乳清酸核苷酸。
b、乳清酸核苷酸经脱羧及转氨基因生成尿苷 酸、胞苷酸。
二、补救合成途径
由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将未合成或代谢中 产生的碱基转移至磷酸核糖的C1‘羟基上而 形成核苷酸。
三、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DNA中所含脱氧核苷酸由核糖核苷二磷 酸水平还原而成
四、DNA胸苷酸合成
1、由dump经胸苷酸合成酶还原并从亚甲 基四氢叶酸转甲基而生成dtmp
第十二章 核酸降解与核苷酸代谢 第一节 核酸降解
一、核酸的降解 1、核酸的分解过程
核苷酸 核苷酸酶 H2O
核苷+Pi
核苷磷酸化酶
核苷+Pi
嘌呤碱或嘧啶碱+戊糖-1-磷酸
核苷+H2O 核苷水解酶 嘌呤碱或嘧啶碱+戊糖
2、核酸的降解
(1)水解核苷酸之间连接的3‘,5’磷酸二 脂键,生成多核苷酸电离或单核苷酸催化 水解的酶为核酸酶,水解核酸分子内的磷 酸二酯键的核酸酶为内环酶,从核酸-端逐 个水解核苷酸的酶为外 氧胸苷,过后经胸苷酸酶催化与ATP反应 生成胸苷酸。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考研试题库附答案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第12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核酸的酶促降解,水解核酸的有关酶(核酶外切酶、核酶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核苷酸、嘌呤碱、嘧啶碱的分解代谢,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辅酶核苷酸的合成。
二、本章知识要点(一)核酸的酶促降解核酸酶(nucleases):是指所有可以水解核酸的酶,在细胞内催化核酸的降解,以维持核酸(尤其是RNA)的水平与细胞功能相适应。
食物中的核酸也需要在核酸酶的作用下被消化。
核酸酶按照作用底物可分为:DNA酶(DNase)、RNA酶(Rnase)。
按照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核酸外切酶和核酸内切酶,前者指作用于核酸链的5‘或3’端,有5’末端外切酶和3’末端外切酶两种;后者作用于链的内部,其中一部分具有严格的序列依赖性(4~8 bp),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核酸酶在DNA重组技术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尤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更是所有基因人工改造的基础。
(二)核苷酸代谢1.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①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这是核苷酸最主要的功能;②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③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④组成辅酶。
核苷酸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体内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从头合成途径,一条是补救合成途径。
肝组织进行从头合成途径,脑、骨髓等则只能进行补救合成,前者是合成的主要途径。
核苷酸合成代谢中有一些嘌呤、嘧啶、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类似物,可以干扰或阻断核苷酸的合成过程,故可作为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不同生物嘌呤核苷酸的分解终产物不同,人体内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类似于食物中核苷酸的消化过程,嘌呤核苷酸的分解终产物是尿酸。
嘧啶核苷酸的分解终产物是β-丙氨酸或β-氨基异丁酸。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受多种因素的调节。
(1)嘌呤核苷酸代谢①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头合成途径,一是补救合成途径,其中从头合成途径是主要途径。
嘌呤核苷酸合成部位在胞液,合成的原料包括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核酸的酶促降解,水解核酸的有关酶(核酶外切酶、核酶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核苷酸、嘌呤碱、嘧啶碱的分解代谢,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辅酶核苷酸的合成。
二、本章知识要点(一)核酸的酶促降解核酸酶(nucleases):是指所有可以水解核酸的酶,在细胞内催化核酸的降解,以维持核酸(尤其是RNA)的水平与细胞功能相适应。
食物中的核酸也需要在核酸酶的作用下被消化。
核酸酶按照作用底物可分为:DNA酶(DNase)、RNA酶(Rnase)。
按照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核酸外切酶和核酸内切酶,前者指作用于核酸链的5‘或3’端,有5’末端外切酶和3’末端外切酶两种;后者作用于链的内部,其中一部分具有严格的序列依赖性(4~8 bp),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核酸酶在DNA重组技术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尤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更是所有基因人工改造的基础。
(二)核苷酸代谢1.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①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这是核苷酸最主要的功能;②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③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④组成辅酶。
核苷酸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体内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从头合成途径,一条是补救合成途径。
肝组织进行从头合成途径,脑、骨髓等则只能进行补救合成,前者是合成的主要途径。
核苷酸合成代谢中有一些嘌呤、嘧啶、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类似物,可以干扰或阻断核苷酸的合成过程,故可作为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不同生物嘌呤核苷酸的分解终产物不同,人体内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类似于食物中核苷酸的消化过程,嘌呤核苷酸的分解终产物是尿酸。
嘧啶核苷酸的分解终产物是β-丙氨酸或β-氨基异丁酸。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受多种因素的调节。
(1)嘌呤核苷酸代谢①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头合成途径,一是补救合成途径,其中从头合成途径是主要途径。
嘌呤核苷酸合成部位在胞液,合成的原料包括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
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
嘌呤环各元素来源如下:N1由天冬氨酸提供,C2由N10-甲酰FH4提供、C8由N5,N10-甲炔FH4提供,N3、N9由谷氨酰胺提供,C4、C5、N7由甘氨酸提供,C6由CO2提供。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
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酶包括PRPP酰胺转移酶、PRPP合成酶。
PRPP酰胺转移酶是一类变构酶,其单体形式有活性,二聚体形式无活性。
IMP、AMP及GMP使活性形式转变成无活性形式,而PRPP则相反。
从头合成的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部位:嘌呤核苷酸合成起始阶段的PRPP合成酶和PRPP酰胺转移酶活性可被合成产物IMP、AMP及GMP等抑制;在形成AMP 和GMP过程中,过量的AMP控制AMP的生成,不影响GMP的合成,过量的GMP控制GMP的生成,不影响AMP的合成;IMP转变成AMP时需要GTP,而IMP转变成GMP时需要ATP。
②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反应中的主要酶包括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
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节省从头合成时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体内某些组织器官,例如脑、骨髓等由于缺乏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酶体系,而只能进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③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IMP可以转变成AMP和GMP,AMP和GMP也可转变成IMP。
AMP和GMP 之间可相互转变。
④脱氧核苷酸的生成:体内的脱氧核苷酸是通过各自相应的核糖核苷酸在二磷酸水平上还原而成的。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催化此反应⑤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A、嘌呤类似物:6-巯基嘌呤(6MP)、6-巯基鸟嘌呤、8-氮杂鸟嘌呤等。
6MP 应用较多,其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可在体内经磷酸核糖化而生成6MP核苷酸,并以这种形式抑制IMP 转变为AMP及GMP的反应。
B、氨基酸类似物:氮杂丝氨酸和6-重氮-5-氧正亮氨酸等。
结构与谷氨酰胺相似,可干扰谷氨酰胺在嘌呤核苷酸合成中的作用,从而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C、叶酸类似物:氨喋呤及甲氨喋呤(MTX)都是叶酸的类似物,能竞争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叶酸不能还原成二氢叶酸及四氢叶酸,从而抑制了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⑥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分解代谢反应基本过程是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核苷,进而在酶作用下成自由的碱基及1-磷酸核糖。
嘌呤碱最终分解成尿酸,随尿排出体外。
黄嘌呤氧化酶是分解代谢中重要的酶。
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主要在肝、小肠及肾中进行。
嘌呤代谢异常:尿酸过多引起痛风症,患者血中尿酸含量升高,尿酸盐晶体可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导致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疾病。
临床上常用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
(2) 嘧啶核苷酸代谢:①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A、从头合成途径: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嘧啶核苷酸的主要器官。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是天冬氨酸、谷氨酰胺、CO2等。
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酶在不同生物体内有所不同,在细菌中,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是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主要调节酶;而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嘧啶核苷酸合成的调节酶主要是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I。
主要合成过程:形成的第一个嘧啶核苷酸是乳氢酸核苷酸(OMP),进而形成尿嘧啶核苷酸(UMP),UMP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生成CTP。
dTMP由dUMP经甲基化生成的。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先合成嘧啶环,再磷酸核糖化生成核苷酸。
B、补救合成途径:主要酶是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能利用尿嘧啶、胸腺嘧啶及乳氢酸作为底物,对胞嘧啶不起作用。
②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A、嘧啶类似物:主要有5-氟尿嘧啶(5-FU),在体内转变为FdUMP或FUTP 后发挥作用。
B、氨基酸类似物:同嘌呤抗代谢物。
C、叶酸类似物:同嘌呤抗代谢物。
D、阿糖胞苷:抑制CDP还原成dCDP。
③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嘧啶核苷酸在酶作用下生成磷酸、核糖及自由碱基,产生的嘧啶碱进一步分解。
胞嘧啶脱氨基转变成尿嘧啶,尿嘧啶最终生成NH3、CO2及β-丙氨酸。
胸腺嘧啶降解成β-氨基异丁酸。
三、重点、难点重点:核酸的酶促降解,水解核酸的有关酶,核苷酸、嘌呤碱、嘧啶碱的分解代谢,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辅酶核苷酸的合成。
难点:核酸的酶促降解,核苷酸从头合成及补救途径。
四、典型例题解析例题12-1.简要说明碱水解RNA的机制和DNA抗碱的原因。
解:碱可以水解RNA,但不能水解DNA。
因为在稀碱的条件下,RNA在碱(OH-)的作用下生成2′,3′-环状核苷酸的中间物,然后由于H2O的参入生成2ˊ-和3ˊ-核苷酸的混合物。
进一步水解还可生成核苷。
DNA的核糖2ˊ位上没有羟基,在碱的作用下不能生成2ˊ,3ˊ-环状核苷酸的中间产物。
所以DNA 不能被碱水解。
例题12-2.指出下列反应的产物:①蛇毒磷酸二酯酶作用于A——U——A——A——C——U;②牛胰核酸酶作用于A——U——A——A——C——U;③蛇毒磷酸二酯酶作用于dT——A——G——G——Cp;④对dT——A——C——G——G——C——A进行轻度酸水解;⑤对dT——A——C——G——G——C——A进行轻度碱水解。
解:①蛇毒磷酸二酯酶是一种外切酶,水解3′-OH形成的磷酸酯键,产物为5′-核苷酸。
A——U——A——A——C——U A + pU + pA + pA + pC + pU②牛胰核酸酶水解嘧啶核苷酸C3′磷酸基与相邻核苷酸C5′相连的磷酸酯键,生成游离的3′嘧啶核苷酸或3′磷酸末端为嘧啶核苷酸的寡核苷酸碎片。
A——U——A——A——C——U A——Up + A——A——Cp + Up③蛇毒磷酸二酯酶是一种外切酶,不能水解磷酸单酯键,且要求核苷酸链的3′末端有游离的羟基,dT ——A——G——G——Cp 的 3′末端无游离的羟基,故蛇毒磷酸二酯酶对此片段无水解效应。
④由于嘌呤核苷酸中嘌呤碱基的 N9与脱氧核糖C1′形成的糖苷键在酸性条件下不如嘧啶核苷酸中的N1与脱氧核糖的 C1′形成的糖苷键稳定。
故多核苷酸链中的嘌呤核苷酸残基的嘌呤糖苷键易断裂形成游离的嘌呤碱基,拖去嘌呤的多核苷酸称为无嘌呤酸。
⑤由于在脱氧核糖中,2′位无羟基,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形成2′,3′环核苷酸中间物。
故DNA链不能为碱水解。
例题12-3.碱基组成为A2C4G2U的寡核苷酸与多种酶一起保温,(1)用核糖核酸酶处理产生2分子的Cp,1分子含有腺嘌呤和尿嘧啶的二核苷酸,1分子含有鸟嘌呤和胞嘧啶的二核苷酸和1分子含有腺嘌呤、胞嘧啶和鸟嘌呤的三核苷酸。
(2)用高峰淀粉酶处理则得到游离的胞嘧啶、Ap和pGp各1分子,及一个含有胞嘧啶、鸟嘌呤和尿嘧啶的三核苷酸和一个其他产物。
(高峰淀粉酶既可作用于嘌呤核苷酸戊糖的3′OH 与另一核苷酸的磷酸基团形成的酯键,产物为5′磷酸核苷(pN),也可作用于嘌呤核苷酸的5′OH和另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形成的酯键,产物为Np)。
(3)用蛇毒磷酸二酯酶在有限时间内处理寡核苷酸,产生了一些pC。
根据以上的数据试推断该寡核苷酸的碱基序列。
解:(1)核糖核酸酶可以水解RNA中嘧啶核苷酸C-3′磷酸基团与另一个核苷酸C-5′羟基形成的酯键。
如果有两个嘧啶碱基在RNA分子中连续排列,经该酶作用的产物中会出现游离的嘧啶核苷酸,若嘧啶和嘌呤交替排列,则生成以嘧啶核苷酸为3′端结尾的寡核苷酸片段。
题中所给的寡核苷酸经糖核酸酶处理可得2Cp,在其分子中可能含有CpCp或UpCp的碱基序列;二核苷酸的碱基顺序必然是ApUp和GpCp:三核苷酸的碱基顺序则可能有两种:ApGpCp或GpApCp。
(2)当用高峰淀粉酶处理寡核苷酸后可得到游离的C和pGp,表明该寡核苷酸的3′端为C,5′—端为G;三核苷酸的顺序有两种可能,即CpUpGp或UpCpGp,由于原寡聚核苷酸中只含1U,在用核糖核酸酶处理时已得到ApUp,故可推测该三核苷酸的碱基顺序为UpCpGp,而三核苷酸的5′端应连接Ap,这样就可得到一个四核苷酸的排列顺序:ApUpCpGp。
另外根据碱基组成可知高峰淀粉酶处理得到的另一产物是含有2CplAp的三核苷酸,该三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为:CpCpAp。
按照片段置迭法可将上述四核苷酸和三核苷酸的碱基顺序排列如下:ApUpCpGpCpCpAp即CpCpApUpCpGp由于用高峰淀粉酶处理后可得到lAp,Ap在寡核苷酸中的5′端应与嘌呤核苷酸相连,因该分子中只有2Gp,1个已位于5′末端,故Ap只能与上述6核苷酸碎片的3′端的Gp相连接,这就可得到7核苷酸碎片的碱基顺序为:CpCpApUpCpGp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