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获奖

合集下载

《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设计

《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设计

《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设计《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多变的句式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导入:华夏创新篇三十五年前君视名利如粪土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二、检查预习(6分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先(jià)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 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yā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 .....2、根据你所掌握的文学常识填空。

《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其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初中语文课文邓稼先教案(4篇)

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初中语文课文邓稼先教案(4篇)

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初中语文课文邓稼先教案(4篇)2023年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精)一一、教材分析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本书的单元布局转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文体学问的要求,更加注意学生的人文体验。

以下是单元安排: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其次单元:人与自我之二(抱负信念)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二、学生状况分析所教班级七年级二班共47人,由于他们刚进入初中,还不太适应新课标教材,因此这学期的任务艰难,盼望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三、教学目标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把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把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把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育学生语文朗读力量,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育学生语文语感打下根底。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首先、要留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

新课程强调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留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深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留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

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公平、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公平、互动转变。

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课型:新授课教法:朗读、合作探究教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授新课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析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重点研读。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句段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

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拓展练习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和科学家心灵的碰撞”,超越时空,采访“两弹元勋邓稼先”,一名同学作邓稼先,其他同学设计问题提问。

评议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五、布置作业:1、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出你对他的情感。

《邓稼先》语文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邓稼先》语文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邓稼先》语文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和科学家精神。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和崇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的科学家,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的品质和精神。

2.介绍邓稼先的生平,激发学生对邓稼先的敬仰之情。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把握文章结构。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让学生体会邓稼先的爱国情怀。

四、课堂讨论a.邓稼先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科学界的楷模?b.课文中的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邓稼先的人格魅力?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邓稼先的生平和人格魅力。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三、课堂练习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进行仿写练习。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邓稼先的生平和人格魅力。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二、课堂讨论a.课文中的哪些写作手法让你印象深刻?b.你认为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对当代青年有何启示?三、写作训练1.学生以个人为单位,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关于邓稼先的读后感。

2.教师挑选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堂小结1.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感悟。

四、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一篇关于邓稼先的读后感。

2.学生收集身边的科学家事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之处。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写作手法:“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发现了哪些特别的句子结构?比如,作者在描述邓稼先工作时,用了哪些特别的表达方式?”三、课堂练习1.教师提出仿写任务:“现在请大家尝试用对比和排比的句式,描述一个你钦佩的人物。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邓稼先》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邓稼先》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邓稼先》
优质课教
邓稼先教案是指关于邓稼先的教案。

邓稼先是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为中国的核武器和原子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以下是一份邓稼先教案的参考:
教学目标:
1.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

2. 理解邓稼先崇高的奉献精神和无私的爱国情怀。

3. 学习邓稼先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 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

2. 邓稼先的崇高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 理解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提问:有谁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谁研制的?
2. 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二、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邓稼先的哪些方面。

2. 要求学生画出文章中的重点句段,并进行分析。

三、深入探究
1. 提问:文章中提到邓稼先的杰出贡献,你认为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邓稼先的崇高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归纳总结
1.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引导学生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探讨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邓稼先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2. 建议学生课外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邓稼先》优秀教案一等奖(优秀5篇)

《邓稼先》优秀教案一等奖(优秀5篇)

《邓稼先》优秀教案一等奖(优秀5篇)《邓稼先》优秀教案一等奖1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词语。

2.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3.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改变中国屈辱史,使-、氢弹成功爆炸,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的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写的一篇人物传记《邓稼先》。

课堂实录一、知识卡片1.邓稼先: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

“两弹元勋”由于所做事关国家机密,长期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57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现为清华大学教授。

二、积累字音和词义1.字音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g殷红yān鲜xiǎn为人知2.解释下列词语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三、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2.你觉得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明确:1.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2.邓稼先是一个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有高度奉献精神的一位科学家。

课上小结本文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下1.邓稼先教学设计【设计思路】这篇文章热情讴歌了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表现了他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优秀教材。

从写作上讲,点面结合的记叙,对人物语言、动作的细腻描写,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等等,都是可以学习借鉴的手法。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明白晓畅,几乎没有难理解的语句,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积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品味感情,领会主旨。

【教学目标】1. 了解人物生平,了解传记的特点,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 掌握本文写法,揣摩作者思想感情,理解作品内涵。

(重点)3. 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

(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学生观看视频:1964年,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过渡】这些辉煌的时刻,都离不开国防科技专家们的无私奉献。

在我国经济极端困难的岁月里,他们在茫茫戈壁荒原,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他们是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课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认识其中的一位——“两弹元勋”邓稼先。

1.认识人物:邓稼先、杨振宁2.了解体裁:传记3.正音正字【过渡】杨振宁在文中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这是为什么呢,我么一起来读一读《中国男儿》。

(学生齐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注意读出气势激情)一、识奇人【追问】这首歌可谓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

那么,奇丈夫邓稼先,究竟奇在何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学生默读课文,简要概括每一节内容,并仿照示例,说说奇丈夫邓稼先,奇在何处?明确:2.教师提问:从上述六节内容,任选一个方面,并用下列句式说一说:【小结】邓稼先真是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儿,是个伟丈夫、奇丈夫!怀着这样的赞颂与崇敬,我们再来读一读《中国男儿》。

1邓稼先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邓稼先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邓稼先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 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

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 元勋——邓稼先。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1.字音字形。

选聘.(p nì) 元勋.(x ū n) 邓稼.先(ji )à 至死不懈.(xi )è 鞠躬尽瘁.(cua )ì无垠.(y ní) 奠.基(di àn) 彷徨.(hu áng) 鲜.为人知(xi ǎn) 锋芒毕露.(l )ù 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材解读:《邓稼先》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关于人物精神中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我认为应该放在理解邓稼先的人物精神上。

然后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学习课文用什么方法来凸显人物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关注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学好知识强我中华的学习目标。

从人物精神的角度来说,理解邓稼先的“视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这样的精神品质;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从文章的小标题的形式以及文章抓细节突出人物特点,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然后是运用对比、衬托、正面侧面结合来揭示凸显人物精神的作用,还比如说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评这几个写作的方法。

教学构想: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读课文的能力,学习作者精心选材,安排结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结合《2018,这些人不会回来》和《201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这样的资料链接,让孩子们通过课外收集的两弹一星功勋获奖人物的事迹。

进一步的理解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以及明确这些国之脊梁的精神风貌。

摒弃那些追星,八卦及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课文中写了关于邓稼先的几件事,思考作者如何进行选材和安排课文结构的。

3.感受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邓稼先,初步感受邓稼先深厚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

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更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检查预习字词: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无垠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三.整体感知课文:1.读课文,试着概括每一个小标的大意?(1)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中国近代的悲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

邓稼先全国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邓稼先全国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邓稼先全国优质课教案一等奖标题:邓稼先全国优质课教案一等奖教案名称:探索邓稼先的科学精神教学目标:1. 了解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邓稼先的科学成就;2. 分析邓稼先的科学精神;3. 运用邓稼先的科学精神进行实践和创新。

教学准备:1. 邓稼先的科学研究资料和相关视频资料;2. 实验材料和设备;3. 学生的科学笔记本和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 (5分钟)介绍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2:了解邓稼先的科学成就 (15分钟)通过展示邓稼先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他在核物理和导弹技术方面的重要贡献。

步骤3:分析邓稼先的科学精神 (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邓稼先在科学研究中所展现的创新、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步骤4:实践和创新 (30分钟)分组进行小型实验或科学项目,让学生运用邓稼先的科学精神,设计并完成自己的实验或项目,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步骤5:总结和展示 (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或项目成果,并进行总结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步骤6:拓展延伸 (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持续热爱和追求。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2. 收集学生的实验记录本和学习笔记,评估他们对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科学实验室,进一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2. 邀请科学家或科技企业代表来校进行科学讲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灵活调整教学过程和评估方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邓稼先》教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识记: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奠选聘悴曛凛铤摄3、找出文中重点句、段特别是抒情议论部分并体会其作用。

4、理解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和为祖国两弹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精神。

为实现强国之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重点】1、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全文的重点及各段的重点。

2、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朗读诗歌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

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这首诗歌的标题是《怀念邓稼先院长》,是邓稼先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的一支挽歌。

他的朋友们为何如此深沉地怀念、崇敬他呢?是因为被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所吸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邓稼先》这篇文章。

二、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知识三、速读全文,了解各部分主要内容正音: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奠选聘悴曛凛铤摄记住六个部分各自的小标题四、讨论研究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邓稼先》的开头与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传记性文章的开头有何不同?⑵这些内容与邓稼先有关吗?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⑶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⑷贡献巨大却鲜为人知说明了什么?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用两弹元勋作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好不好?为什么?⑵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用意何在?⑶①段写邓稼先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表明了什么?⑷⑤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⑸邓稼先在重病期间仍然坚持工作,他做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⑹两弹元勋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为什么?3、阅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各有什么性格特点?⑵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⑶⑥段主要强调了什么?想说明什么问题?⑷⑦⑧段举例的目的是什么?⑸末段补充说明作者对两人的看法,是否多余?为什么?4 阅读第四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第四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特点?其含义是什么?⑵这一部分写到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是何用意?体现了什么?⑶这一部分不是直接写邓稼先的光辉事迹的,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5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⑵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呢?⑶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⑷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精神?⑸引用五四时期的歌曲有什么作用?⑹最后为什么补充说明我父亲喜欢那首歌?6 阅读第六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⑵这一部分中四个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⑶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⑷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⑸这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邓稼先》教学教案(优秀11篇)

《邓稼先》教学教案(优秀11篇)

《邓稼先》教学教案(优秀11篇)《邓稼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01《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01《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01《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1 《邓稼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3.理解邓稼先的成就与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学习任务】1.整体感知识传记2.深入品读识人物3.读写结合赞英雄【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布置核心任务)2024年6月25日,即将迎来邓稼先100周年诞辰,学校拟开展“走近中国脊梁——邓稼先"的活动。

现邀请同学们结合杨振宁先生写的《邓稼先》这篇传记,参与以下学习任务.....二、任务开展课前检查预习情况。

任务一:整体感知识传记活动1 快速浏览全文,利用提示,关注小标题,概括六部分的内容。

小标题主要内容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1)自学: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预设:小标题主要内容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借宏大历史背景推出邓稼先“两弹”元勋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与奥本海默对比烘托邓稼先的品质民族感情?友情?为民族自豪,为邓稼先骄傲“我不能走" 邓稼先在工作中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永恒的骄傲对邓稼先的总评价活动2 小组交流:这六个部分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预设:不能调换顺序,第一部分是历史背景,作为全文的引子,引出写作对象邓稼先;第二部分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贡献;第三、四、五部分暗含时间线,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六部分是总结评价。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区一等奖)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区一等奖)

《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2.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落后就要挨打”。

国防势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中国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的成绩,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化。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背景介绍:两弹一星、邓稼先、杨振宁本文常识二、预习检查(字词)至死不懈iè 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殷红yān 萦带yíng 日曛ūn 铤而走险tǐng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懂得。

妇孺皆知:妇女儿童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的力量。

三、整体感知1、阅读测试:对邓稼先基本情况的了解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4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分别是什么6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是哪里2、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大意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课文邓稼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课文邓稼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课文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学习兴趣。

2.了解邓稼先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通过学习邓稼先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2.邓稼先的工作方法和理念。

3.邓稼先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家的敬仰。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室2.邓稼先的照片和相关文献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邓稼先的名言、相关视频或音频来引起学生对邓稼先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播放邓稼先的演讲片段或让学生观看相关的纪录片。

(二)展示和讲解(30分钟)1.教师展示邓稼先的照片和资料,向学生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科学成就。

特别要突出邓稼先在信息科学和电子学领域的贡献,如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

2.教师讲解邓稼先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强调他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以引用他的名言:“知识要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讨论和思考(20分钟)1.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邓稼先是如何在中国科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学习邓稼先的工作方法有什么好处?”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拓展活动(2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邓稼先的资料和成就。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邓稼先的小短文,或者制作一个邓稼先的展板。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让他们选择一个科学家或发明家,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工作方法,然后展示给全班。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培养了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学习邓稼先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展示、讲解、讨论和拓展活动等,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和了解邓稼先。

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课型:新授课教法:朗读、合作探究教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以学生搜集邓稼先的故事导入)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授新课(一)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析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二)重点研读。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句段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句、段)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

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三)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四)拓展练习(1)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2)“和科学家心灵的碰撞”,超越时空,采访“两弹元勋邓稼先”,一名同学作邓稼先,其他同学设计问题提问。

(五)评议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五、布置作业:(任选一题)1、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出你对他的情感。

2、搜集杨振宁的故事。

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2 创意说明:本文内容比较浅显、直白,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仰慕和钦佩之情。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感受他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4.学习本文通过对比、烘托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5.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

分析文中对比、烘托等手法的作用。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难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入理解其内涵。

理解邓稼先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邓稼先的照片或相关图片,简要介绍他的生平事迹。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提问学生对邓稼先的了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之前听说过邓稼先吗对他有哪些了解3.创设意境:播放一段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历程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邓稼先等科学家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引出课题。

(播放视频或音频)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我国核武器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这其中离不开无数科学家的默默奉献,邓稼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邓稼先》这篇文章,了解他的事迹,感受他的精神。

二、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杨振宁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成就。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说明杨振宁与邓稼先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写作本文的背景。

杨振宁和邓稼先从小就是同窗好友,有着深厚的友谊。

杨振宁写作本文是为了纪念好友邓稼先,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三、字词学习1.出示文中的重点字词,包括生字、生词和多音字。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获奖 (1)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获奖 (1)

课题邓稼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词语,掌握两位科学家品味文中平实而感情充沛的语言过程与方法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家攀登科学高峰的执着和坚韧教学重点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环境中进行描写的用意。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质疑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2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设计讲解:单元话题导入,引出杰出人收集邓稼先的资料,加深理解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物,引出邓稼先。

本篇课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介绍了人物怎样的事迹和品格走进《邓稼先》。

提问:这篇人物传记在样式上和我们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讲解:横式结构法多媒体呈现:“横式结构法”——本文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一一讲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提问:这六个“板块”各自侧重写了哪些内容呢?教师及时补充板书六个部分要点教师小结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从齐读生字根据意思说词语认真听讲,观看多媒体浏览课文,思考回答通过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用手逐一指着《邓稼先》六个部分的小标题,学生应该能说得出来——本文采取小标题的形式,将课文分成六个部分。

从而,引出本文的写作结构——“横式结构法”,并加以适当介绍。

问题研究多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邓稼先伟大而崇高的形象。

多媒体呈现邓稼先的照片。

那么撰写《邓稼先》这篇人物传记的作者是谁呢?他和邓稼先是什么关系?多媒体呈现杨振宁的照片和相关文字介绍1982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去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

为了缅怀好友,作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老师现在有一些问题想问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

多媒体呈现:既然这篇传记是讲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可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却在写旧中国任人宰割的现状,这部分内容是否速读课文,和同桌一起讨论概括总结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邓稼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感受邓稼先的伟大品质。

2、学习表现人物的写法。

重点:对比手法的运用。

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选取杨振宁评价邓稼先的语句展示在屏幕上,学生齐读。

活动一:说说“我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问题。

1、为什么写奥本海默?
2、文中写了邓稼先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3、作者引用两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展示“我的理解”,学生相互交流评价。

活动二:谈谈”我的建议”。

杨振宁向导演推荐了《邓稼先传》的背景音乐,你会建议导演采用邓稼先哪些故事,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邓稼先的故事,进一步深入了解邓稼先。

活动三:倾吐“我的心声”
播放邓稼先相关视频。

邓稼先问“三十年后,还会有人记得我们吗?”,今年恰好是邓稼先逝世30十周年,我们忘记哪些为了国家,默默奉献,至死不渝的人们吗?当那声“不知道”想起的时候,你的心抖了吗?请写一段话表
达对邓稼先的敬意!
学生写,指名学生读。

结语:邓稼先毕业于西南联大,在西南联大的校歌中有这样两句话“千秋耻,终当雪;中业兴,须人杰”,邓稼先是人杰,为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现今我们国家日益昌盛,需要更多的人杰——有担当能奉献的人。

毛主席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希望同学牢记重任在肩,生当作人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