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合同法律问题

合集下载

融资租赁法律问题与规范

融资租赁法律问题与规范

融资租赁法律问题与规范融资租赁是一种以租赁为手段进行资金融通的商业模式。

在融资租赁中,一方(称为出租人)将资产出租给另一方(称为承租人),承租人支付租金并享有资产使用权。

融资租赁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法律问题和规范需要注意。

首先,融资租赁合同的要素是重要的法律问题之一。

融资租赁合同通常包括合同各方、租赁物、租赁期限、租金及支付方式等要素。

合同各方需明确身份和义务,租赁物需明确描述和归属,租赁期限需精确规定,租金及支付方式需明确约定。

在合同签订时,各方应当对合同条款进行充分了解,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合法性。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融资租赁交易的风险管理。

融资租赁交易涉及资金、租赁物、合同等多个要素,其中风险不可避免。

为了规范交易行为和风险管理,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风险管理方面,融资租赁公司应该具备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同时,融资租赁公司还应该对合作伙伴进行认真的尽职调查,降低合作风险。

同时,融资租赁的解除和纠纷解决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当发生租赁合同违约或纠纷时,双方应遵守合同的约定进行解除。

如果无法自行解决,可以采取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进行纠纷解决。

双方应该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保护自身权益同时维护合同的有效性。

此外,融资租赁还存在着合同解释和争议处理的问题。

合同解释是合同法领域的常见问题,当合同条款含糊不清或有多种理解时,就需要依法进行合同解释。

在争议处理方面,融资租赁交易的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解决。

各方应当以诚信为准则,进行理性的争议处理。

总之,融资租赁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需要依法规范和管理。

在融资租赁的实践中,法律问题与规范是不可忽视的,并且需要引起各方的共同关注。

在签订合同时,各方应该保持合同的明确性和合法性。

在风险管理方面,融资租赁公司应该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措施来管理风险。

同时,在遇到合同解除、纠纷解决、合同解释以及争议处理时,各方应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处理。

关于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两篇)

关于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两篇)

关于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二)融资租赁合同是一种特殊的租赁合同,它将租赁和融资两种经济行为结合在一起。

在融资租赁合同中,出租人作为融资人将资产租给承租人,承租人作为买受人根据租赁协议支付租金,并有权选择是否购买该资产。

在中国,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合同的基本要素、合同的签订和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终止和违约责任等方面。

融资租赁合同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出租人和承租人的主体资格、租赁资产的明确、租赁期限和租金的确定等。

出租人和承租人在签订融资租赁合同时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租赁资产应当明确具体,包括品牌、型号、数量等,以便双方明确各自的权益。

租赁期限和租金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一般以月为单位计算租赁期限,并按照约定支付租金。

融资租赁合同的签订和效力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融资租赁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明确合同的内容和条款。

合同一旦签订,双方均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并承担违约责任。

在签订融资租赁合同时,双方应当充分了解合同条款,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然后,融资租赁合同的履行需要根据合同约定进行。

承租人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时间履行支付租金的义务,并注意保护租赁资产的安全。

出租人则应保证租赁资产的品质和数量,并提供相关的使用和维修服务。

如果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可以协商解决,如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

融资租赁合同的终止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进行。

合同期满时,租赁合同自动终止,承租人可以根据合同约定选择是否购买租赁资产。

在特定情况下,融资租赁合同也可以提前终止,比如当租赁资产发生严重损坏或者丢失时,或者出租人和承租人达成一致协议等。

针对融资租赁合同的违约责任,根据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进行界定。

例如,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完全时,对方可以要求其履行或者赔偿损失。

同时,如果违约行为严重影响合同的履行,对方还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

2024年关于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二篇)

2024年关于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二篇)

关于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二)关于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二)融资租赁合同是一种特殊的租赁合同,其特点在于出租方提供资金购买指定设备或资产,然后将其租赁给承租方使用,并在租赁期限届满时,承租方可以选择购买该设备或资产。

这种合同形式既具备租赁的特点,又有融资的功能。

为了保护各方当事人的权益,法律对融资租赁合同作出了一系列规定。

首先,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融资租赁合同是以租赁为主要内容,以提供租赁资金为主要目的,最终实现设备或资产的购买的一种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租赁合同中的出租人应当保证其提供的设备或资产满足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并按照合同约定对其进行维修和保养。

承租人也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期限支付租金,并按照约定使用、检查和维护设备或资产。

其次,关于租金的支付规定,《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租赁合同中的租金应当由承租人按照约定支付。

融资租赁合同中,租金可以分期支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另外,承租人未支付租金的,出租人有权要求其支付滞纳金。

而如果租赁合同约定的租金金额明显偏离市场价格,侵害了承租人的合法权益,出租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关于瑕疵设备责任,《合同法》规定,在租赁合同中,出租人应当就其提供的设备或资产存在的瑕疵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果设备或资产在租赁期间出现功能缺陷或者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承租人有权要求出租人进行维修、更换或者退还相应的租金。

出租人应当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保证设备或资产的正常使用,确保承租人的权益不受损害。

此外,融资租赁合同还涉及到解除合同、违约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融资租赁合同,但是解除合同一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另外,合同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和支付违约金等。

总之,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规定主要涉及租金支付、瑕疵设备责任、解除合同和违约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融资租赁车抵押犯法吗

融资租赁车抵押犯法吗

融资租赁车抵押犯法吗
在融资租赁合同中,承租人通过融资租赁公司租赁车辆,车辆的所有
权归融资租赁公司所有,承租人仅拥有使用权。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未经所有权人同意,承租人不得将融资租赁的车辆进行抵押。

如果承
租人擅自将融资租赁的车辆抵押,可能会触犯法律,构成违法行为。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承租人
未经出租人同意,不得将租赁物转让、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

因此,如果承租人在未经融资租赁公司同意的情况下,将车辆抵押给第
三方,就违反了合同法的规定。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不得抵押。

融资租赁车辆的所有权属于
融资租赁公司,承租人仅拥有使用权,因此,承租人将车辆抵押给第
三方,也违反了物权法的规定。

此外,如果承租人擅自抵押融资租赁车辆,可能会给融资租赁公司造
成损失,融资租赁公司有权要求承租人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由此造
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融资租赁车辆抵押是违法行为,承租人应当遵守合同约定,未经融资租赁公司同意,不得将车辆抵押。

同时,融资租赁公司也应
当加强对车辆的监管,防止承租人擅自抵押车辆,以维护自身的合法
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20年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20年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20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0.12.29•【文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融资租赁合同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13年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7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二十七件民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为正确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一、融资租赁合同的认定第一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典第七百三十五条的规定,结合标的物的性质、价值、租金的构成以及当事人的合同权利和义务,对是否构成融资租赁法律关系作出认定。

对名为融资租赁合同,但实际不构成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人民法院应按照其实际构成的法律关系处理。

第二条承租人将其自有物出卖给出租人,再通过融资租赁合同将租赁物从出租人处租回的,人民法院不应仅以承租人和出卖人系同一人为由认定不构成融资租赁法律关系。

二、合同的履行和租赁物的公示第三条承租人拒绝受领租赁物,未及时通知出租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租赁物,造成出租人损失,出租人向承租人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条出租人转让其在融资租赁合同项下的部分或者全部权利,受让方以此为由请求解除或者变更融资租赁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合同的解除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出租人请求解除融资租赁合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承租人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数额支付租金,符合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经出租人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不支付的;(二)合同对于欠付租金解除合同的情形没有明确约定,但承租人欠付租金达到两期以上,或者数额达到全部租金百分之十五以上,经出租人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不支付的;(三)承租人违反合同约定,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其他情形。

融资租赁的相关法律问题

融资租赁的相关法律问题
税、发票开具不规范等。
法律风险
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企业需承担 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滞 纳金等,严重时可能导致企业被
追究刑事责任。
05
融资租赁保险法律问题
融资租赁保险的种类
财产保险
为租赁物提供风险保障, 包括财产损失和责任险等 。
信用保险
为承租人提供信用风险保 障,保障承租人因破产、 倒闭等原因无法支付租金 时,出租人的权益。
我国对融资租赁业征收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各税种 的具体征收政策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国际税收政策
跨国融资租赁涉及不同国家的税收管辖权,需遵守国际税收协定和国内税收政策 ,确保合规纳税。
融资租赁的税收优惠
政策性税收优惠
政府为鼓励融资租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如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承租人将自有资产出售给出租人,然 后再从出租人处租回该资产,以达到 融资的目的。
02
融资租赁合同法律问题
融资租赁合同的要素
租赁物
应明确描述租赁物 的名称、数量、规 格、质量等。
租金
应明确约定租金的 数额、支付方式、 支付时间等。
合同主体
出租人和承租人, 通常还包括出卖人 。
租赁期限
应明确约定租赁期 限的起止时间。
行业性税收优惠
针对特定行业或特定用途的融资租赁业务,政府给予额外的 税收优惠,如对农业机械、新能源设备等领域的融资租赁业 务给予税收减免。
融资租赁的税收风险
政策风险
融资租赁税收政策可能随国家政 策变化而调整,企业需关注政策 变化,及时调整税务处理,避免
因政策变化导致的税务风险。
操作风险
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因对税收 政策理解不准确或操作不当而产 生税务风险,如未能及时申报纳

融资租赁的法律风险与合规要求

融资租赁的法律风险与合规要求

融资租赁的法律风险与合规要求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许多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来满足其设备和技术的需求。

然而,融资租赁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和合规要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融资租赁的法律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合规建议。

一、法律风险1. 逾期支付风险:在融资租赁交易中,承租人可能面临支付租金或其他费用的逾期情况。

这将给出租人带来损失,并可能导致法律纠纷。

为了避免此类风险,企业应定期做好资金预测和现金流管理,并与出租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2. 权益被侵害风险:融资租赁涉及资产的使用权,出租人应保障自身权益不被非法侵害。

承租人在租赁期间需正常使用和保护租赁资产,避免发生任何损坏、丢失或其他侵害行为。

此外,出租人还需要确保租赁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 法律法规变化风险:法律法规的变化可能对融资租赁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租赁交易时,需密切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动情况,并及时调整和合规。

二、合规要求1. 合同书面化:为了避免争议和法律纠纷,融资租赁交易应建立详细的合同文件。

合同中应包含诸如租金、期限、承租人责任等条款,以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2. 合同审查:企业在进行融资租赁交易前,应进行全面的合同审查。

合同审查应包括法律事务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租赁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有效保障企业的权益。

3. 租金支付保证: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提供担保或保证金,以确保租金的按时支付。

这将为出租人提供额外的保障,降低逾期支付的风险。

4. 知识产权保护:在涉及技术性融资租赁时,企业应合法使用相关知识产权,避免侵权行为。

此外,企业还应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建立良好的联系,确保融资租赁交易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5. 审慎选择合作方:企业在选择融资租赁合作伙伴时,应考虑其声誉、资信记录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的能力。

与合规性高的合作伙伴合作,可以降低潜在的法律风险。

结论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手段,可为企业提供灵活性和方便性。

融资租赁的法律责任与重点条款解析

融资租赁的法律责任与重点条款解析

融资租赁的法律责任与重点条款解析融资租赁是一种特殊的租赁合同,结合了租赁和融资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

在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可以通过租赁资产来扩大业务规模或更新设备,而融资租赁公司则提供资金支持。

然而,由于涉及资金和财产的交付与归还,融资租赁合同中存在一些法律责任和重点条款需要被仔细解析。

一、法律责任解析1. 承租人的责任承租人在融资租赁合同中承担了多项责任。

首先,承租人有义务按时支付租金。

其次,承租人应当妥善保管租赁资产,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安全。

如果承租人因保管不善或故意损坏租赁资产,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承租人应当遵守合同中约定的其他责任和义务。

2. 融资租赁公司的责任作为出租方的融资租赁公司也有法律责任需要承担。

首先,融资租赁公司有义务提供符合合同约定的租赁资产,并保证其品质和性能。

其次,融资租赁公司应当向承租人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确保租赁资产的正常使用。

此外,融资租赁公司还需履行其他合同中约定的责任和义务。

3. 违约责任在融资租赁合同中,双方应当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和条件。

如果任何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将构成违约。

根据违约的程度不同,违约方可能需要承担违约金、赔偿损失或承担其他法律责任。

二、重点条款解析1. 租赁期限和租金融资租赁合同中的租赁期限是指租赁资产使用的时间段,而租金则是承租人按照约定支付给融资租赁公司的费用。

合同中需要明确规定租赁期限的起止时间和租金的支付方式、金额及时间。

2. 保险责任由于租赁资产归承租人所有,因此租赁合同通常要求承租人对租赁资产进行合适的保险,以避免损失或意外发生时的不必要纠纷。

合同中需要对保险责任进行详细约定,包括承租人应保险的种类、金额、保险公司及索赔程序等。

3. 维护责任融资租赁合同中通常也规定了资产的维护责任。

承租人需要按照约定对租赁资产进行日常维护,并承担因维护不当而导致的故障或损坏责任。

融资租赁公司有权随时检查租赁资产的维护情况。

关于融资租赁合同司法的解释6篇

关于融资租赁合同司法的解释6篇

关于融资租赁合同司法的解释6篇篇1融资租赁合同是指一种金融业务,即出租人以其所有或所能取得的融资为出租设备的购买、租赁或制造提供资金,将设备出租给承租人,承租人则按照协议支付租金。

在融资租赁合同的交易中,租赁商在租金支付的基础上还享有维修设备、更新技术、提供咨询等多种服务。

由于融资租赁合同的独特性,其合同司法解释也相对复杂。

在实践中,关于融资租赁合同的司法解释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租赁物的归属问题在融资租赁合同中,租赁物属于出租人的问题是一个争议焦点。

融资租赁合同一般规定出租人为所有权人,但承租人在履行完租赁合同后可享受优先购买权。

因此,在司法解释中需要明确租赁物的归属问题,保护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合法权益。

二、租金支付标准问题融资租赁合同中租金支付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合同条款。

租金支付标准的确定涉及到租赁物的价值、租用期限、利率等多个因素。

司法解释需要对租金支付标准进行细致的规定,避免因标准不清晰导致的纠纷。

三、违约责任问题在融资租赁合同中,违约责任是一个重要的约束机制。

出租人和承租人在合同中都要承担违约责任,但具体责任的界定和承担方式需要在司法解释中作出规定,以保障双方的权益。

四、解除合同问题融资租赁合同可能面临解除合同的情况。

司法解释需要明确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以及解除合同后双方的权益如何分配。

同时,还需要规定解除合同的程序和方式,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综上所述,关于融资租赁合同司法的解释需要在具体案例中不断完善和落实。

只有通过司法解释的规范和指导,才能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动融资租赁合同的健康发展。

篇2融资租赁合同是指出租人将其拥有的资产出租给承租人,并由承租人支付租金以及其他相关费用的一种合同。

融资租赁合同是一种灵活的融资方式,有助于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资金周转。

然而,在融资租赁合同中,由于涉及到资产的租赁和融资双重属性,往往会引起一些法律纠纷和争议。

因此,对融资租赁合同的司法解释尤为重要。

签订融资租赁合同风险及注意事项

签订融资租赁合同风险及注意事项

签订融资租赁合同风险及注意事项融资租赁合同是指租赁方为了获得资金而将其所有权下的资产租给融资方,并约定在租赁期限届满后,将该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融资方的一种合同形式。

与传统租赁不同的是,融资租赁合同中还涉及到资产购买的问题,因此需特别注意风险控制与合同约定。

一、风险1.管理风险:融资租赁合同中,租赁方往往持有复杂的资产,对资产的管理十分重要。

如果租赁方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资产的有效利用性降低,进而影响租金支付和资产价值的兑现。

2.运营风险:融资租赁合同中的运营风险主要指租赁方在租赁期间内发生的各种风险,例如设备故障、业务中断等。

这些风险对租赁方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并可能导致租金无法按时支付等问题。

3.市场风险:融资租赁合同的租赁资产通常是特定的设备或机械,在市场需求或行业变化时,可能导致租赁方租金收入下降或租赁资产变得不再有吸引力。

4.法律风险:融资租赁涉及到丰富多样的法律关系,例如信用风险、担保风险、法律法规变动风险等。

不合理的合同条款、合同约定模糊、相关法律缺失等,都可能给融资双方带来法律风险。

二、注意事项1.明确合同权益和义务:融资租赁合同必须明确规定融资方和租赁方的权益和义务,包括租金支付、资产维护、赔偿责任等。

双方应平等协商、合理约定,确保各方权益得到保障。

2.风险分担与责任承担:在签订融资租赁合同时,要明确风险分担和责任承担的原则。

如何合理地分担租赁方和融资方在租赁过程中的风险,是确保双方关系顺利发展的关键。

3.资产评估和管理:融资租赁合同中的租赁资产对双方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重视资产评估和管理的问题。

合同中要约定资产评估的方式和周期,以及租赁方的资产管理责任和义务。

4.法律风险防范:融资租赁合同的签订需要专业的法律支持,以确保合同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同时,双方应对合同的各项条款进行详细审核,明确合同约定的法律效力、违约责任等问题。

5.合同履行监管:在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后,合同的履行过程需要有有效监管机制。

租赁融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租赁融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大型设备租赁合同纠纷案,原告为A公司,被告为B公司。

A公司是一家从事工程设备租赁的企业,B公司是一家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

2018年3月,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两年的设备租赁合同,约定由A公司将一台大型设备租赁给B公司使用,租赁期限自2018年4月起至2020年4月止。

合同约定租金为每月10万元,租赁期满后设备归A公司所有。

合同签订后,A公司按照约定将设备交付给B公司使用。

二、案情分析1. 合同签订及履行根据合同约定,A公司与B公司于2018年3月签订了设备租赁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了租赁期限、租金、设备交付等内容。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A公司按照约定将设备交付给B公司使用,B公司也按照约定支付了租金。

2. 纠纷产生2019年5月,B公司因项目资金紧张,导致无法继续支付租金。

A公司多次催促无果后,于2019年6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B公司支付剩余租金及违约金。

3. 法院审理法院审理过程中,A公司主张B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租金,构成违约,要求B公司支付剩余租金及违约金。

B公司辩称,由于项目资金紧张,导致无法支付租金,请求法院判决解除合同。

4. 法律适用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为租赁合同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租赁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在本案中,A公司与B公司签订的设备租赁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三、案例分析1. 合同效力本案中,A公司与B公司签订的设备租赁合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内容明确、合法有效。

因此,法院认定该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2.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B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租金,构成违约。

因此,法院判决B公司支付剩余租金及违约金。

3. 合同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解除合同。

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约束与保护

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约束与保护

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约束与保护融资租赁合同是一种常见的商业合同,用于租赁资产并提供融资服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约束和保护措施。

一、合同的基本要素融资租赁合同作为一种法律文件,必须满足合同的基本要素。

首先,合同必须有合法的缔约主体,即出租人和承租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资格。

其次,合同必须有明确的标的物,即租赁的资产必须被准确地描述和确定。

最后,合同必须有合法的目的和内容,即租赁的资产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

二、合同的法律约束1. 合同自由原则融资租赁合同是基于合同自由原则成立的,即当事人在合同中可以自主约定合同的内容和条款。

这意味着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制定合同的具体条款,以达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2. 合同的法定约束尽管合同自由原则赋予了当事人广泛的自主权,但是在实践中,合同的自由也受到了法律的限制和约束。

例如,在合同中禁止违反法律法规的约定是合同法的基本要求。

此外,合同中的条款也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

3. 合同的诚实信用原则合同的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适用于融资租赁合同。

根据这一原则,当事人在合同中应当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以欺诈、威胁、恶意隐瞒等手段损害对方的合法权益。

三、合同的保护措施1. 法律救济当融资租赁合同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

例如,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违反合同约定时,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合同的强制执行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对合同进行强制执行。

这意味着当一方拒绝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可以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合同,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

3. 合同的解除权当融资租赁合同的履行存在严重困难或不可能时,当事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是一种特殊的法律救济措施,可以使当事人免除对方违约行为所导致的损失。

结论融资租赁合同作为一种商业合同,在法律约束和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融资租赁了解租赁物的法律责任和风险

融资租赁了解租赁物的法律责任和风险

融资租赁了解租赁物的法律责任和风险融资租赁是一种常见的商业贷款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租赁物。

租赁物指的是根据双方合同约定,由出租人租赁给承租人的财产,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车辆、机械及其他可被出租的资产。

在融资租赁中,对租赁物的法律责任和风险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一、租赁物的法律责任在融资租赁合同中,出租人与承租人应当明确双方对租赁物的法律责任。

通常情况下,出租人拥有租赁物的所有权,而承租人有权使用租赁物。

双方应当在合同中约定租赁期限、租金、维修和保养责任等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1. 使用义务:承租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使用租赁物,并保证租赁物的正常使用。

在合同期限内,承租人应当负责保养和维修租赁物,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租赁物的安全。

2. 维修义务:出租人通常要求承租人按照合同约定将租赁物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并承担维护和修理的责任。

然而,如果租赁物的磨损、故障或损坏是由于正常使用或者不可抗力所致,则可能由出租人来承担相关的维修责任。

3. 违约责任:如果承租人违反了合同中的任何条款,比如未按时支付租金或损坏了租赁物,他可能需要负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出租人有权要求承租人赔偿相应的损失。

二、租赁物的风险租赁物的所有权归出租人所有,但在租赁的过程中,承租人有自己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因此,租赁物的风险将由承租人承担。

1. 损失风险:承租人在使用租赁物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预见的情况导致租赁物遭受损失,承租人将承担相应的损失。

2. 维修风险:承租人在租赁期内必须负责维修和保养租赁物,包括日常维护费用和损坏修理费用。

如果租赁物需要大修或替换,承租人需要承担额外费用。

3. 使用风险:承租人在使用租赁物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合同中约定的使用要求和限制。

如果承租人违反约定的使用方式,导致租赁物受损或者使用不当,将由承租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总结起来,融资租赁中的租赁物具有特殊的法律责任和风险。

融资租赁合同法律后果(3篇)

融资租赁合同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融资租赁合同,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融资租赁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在当今市场经济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融资租赁合同涉及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人等多方主体,合同条款复杂,法律风险较高。

本文将从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后果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当事人提供参考。

二、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后果概述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同成立与生效融资租赁合同依法成立后,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合同成立是指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合同生效是指合同依法具备法律效力。

在融资租赁合同中,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法律后果包括:(1)合同当事人应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2)合同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3)合同当事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租赁物的所有权转移在融资租赁合同中,租赁物的所有权转移是合同的核心内容。

租赁物的所有权转移的法律后果包括:(1)出租人将租赁物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2)承租人取得租赁物的所有权;(3)出租人不得再对租赁物行使任何权利。

3. 租金支付租金是融资租赁合同中的一项重要条款。

租金支付的法律后果包括:(1)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租金;(2)出租人有权要求承租人支付租金;(3)承租人未按约定支付租金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4. 违约责任融资租赁合同中,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的法律后果包括:(1)违约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2)非违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3)违约责任的具体形式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

三、融资租赁合同法律后果的具体分析1. 合同成立与生效在融资租赁合同中,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法律后果至关重要。

当事人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否则,当事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租赁物的所有权转移租赁物的所有权转移是融资租赁合同的核心内容。

融资租赁的法律规范和风险提示

融资租赁的法律规范和风险提示

融资租赁的法律规范和风险提示融资租赁是一种以租赁企业为中介,由融资租赁公司向租赁对象提供设备、机械或其他物资的融资服务。

在租赁过程中,涉及许多法律规范和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融资租赁中的法律规范,并提供相应的风险提示。

【一、融资租赁的法律规范】在中国,融资租赁业务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租赁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范。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法律规范事项:1. 许可和备案:根据《融资租赁条例》,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必须取得相应的许可或备案,获得合法经营资格。

未经许可或备案的企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将面临被处罚甚至被关闭的风险。

2. 合同约定:融资租赁业务需要通过租赁合同来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租赁合同应包括租赁资产的描述、租金支付方式、租赁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

合同的签署必须合法有效,且应遵守合同法的规定。

3. 利率和费用:融资租赁公司向租赁对象提供资金支持,通常会收取一定的利率和费用。

相关费用应在租赁合同中明确规定,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 维修和保险:融资租赁中的物资需要维修和保养,此项责任根据租赁合同约定由租赁对象或租赁人承担。

同时,为了保护租赁资产的价值,相关保险也是必要的。

法律规定租赁人有权要求租赁对象根据合同约定购买相应保险。

【二、融资租赁的风险提示】尽管融资租赁为各方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融资方式,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风险提示:1. 违约风险:在融资租赁过程中,一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即构成违约。

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以及违约后的补救措施。

2. 不可抗力风险:当出现无法控制和预见的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等,可能影响融资租赁的履约,导致损失。

在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不可抗力情况下的权利和义务。

3. 资产风险:租赁物存在物质损耗、技术陈旧等情况,可能影响资产的价值和使用效益。

租赁对象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审核资产的情况,并在合同中约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4. 政策风险:政府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变化可能对融资租赁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的相关法条

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的相关法条

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的相关法条引言融资租赁合同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租赁合同,既具备租赁关系的特征,又涉及融资活动,因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纠纷。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对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可能涉及的相关法条进行梳理和解析,以帮助当事人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合同纠纷。

1.融资租赁合同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融资租赁合同是指出租人将其拥有或者享有的特定设备、设施等设备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并以其作为出租标的物,为承租人提供租金融资的一种合同关系。

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2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2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23条2.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的形成原因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2.1租赁物的质量问题根据融资租赁合同,出租人有义务向承租人提供符合合同约定质量标准的租赁物。

若出租物存在瑕疵或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将导致纠纷的发生。

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70条2.2违约行为违反融资租赁合同约定的行为,如未按时支付租金、未经出租人许可转租或设立抵押等,都可能引发纠纷。

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6条2.3合同解除争议当事人对于融资租赁合同的解除条件及程序存在不同意见时,可能产生解除争议。

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4条3.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仲裁和诉讼三种方式。

3.1协商解决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争议,通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以实现互利互惠的目标。

3.2仲裁解决当事人可以选择将纠纷提交给具备法定资格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8条3.3诉讼解决当事人可以将纠纷提交给人民法院进行诉讼,由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裁决。

融资租赁的法律规定及纠纷解决

融资租赁的法律规定及纠纷解决

融资租赁的法律规定及纠纷解决融资租赁在商业领域中广泛应用,它允许企业通过租赁来获得资金和设备。

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融资租赁合同可能会引发纠纷。

本文将探讨融资租赁的法律规定以及纠纷解决的方法。

一、融资租赁的法律规定融资租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中可能存在差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法律规定:1. 合同形式要求:融资租赁合同需要以书面形式进行,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

合同应包括各方的详细信息、出租设备的描述、租金支付方式、租赁期限等重要条款。

2. 拥有权归属: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租赁人通常在租赁期限届满后,有权选择是否购买所租设备。

在租赁期间,设备的拥有权属于出租人,租赁人仅具有使用权。

3. 租金支付方式:租金支付方式通常有两种,即递增租金和等额租金。

递增租金指的是在租赁期内,租金逐年递增;等额租金则是指租赁期限内租金保持不变。

4. 违约责任:融资租赁合同中通常会规定租赁人和出租人的违约责任。

租赁人未按期支付租金或滥用设备可能导致违约,出租人违反合同约定亦构成违约。

二、融资租赁纠纷解决方法当融资租赁合同遇到纠纷时,各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争议:1. 协商解决:当发生争议时,最好的方法是各方通过协商来解决。

可以寻求专业律师或中介机构的帮助,协商出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2. 仲裁:如果协商无效,各方可以选择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处理。

仲裁是一种非正式的法律程序,通过仲裁机构对争议进行调解。

仲裁结果具有类似法庭判决的法律效力。

3. 诉讼:作为最后的手段,各方可以将争议提交法院解决。

法院将依法审理案件,并根据相关法律做出判决。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解决融资租赁纠纷的关键在于了解法律规定并依法行事。

双方应确保在签署合同时,合同条款清晰明确,以避免纠纷的发生。

此外,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和交流记录也能为纠纷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结论融资租赁是商业活动中常见的一种融资方式,但也可能引发合同纠纷。

了解融资租赁的法律规定,并对可能产生的纠纷有所准备,对于解决争议至关重要。

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安吉娜审理中的问题

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安吉娜审理中的问题

有关“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审理”中的问题
有关“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审理”中的问题如下:
1.合同效力问题:在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时,法院首先要对合同的效力进行审查。


果合同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法院可能会认定合同无效,从而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2.租赁物所有权问题:融资租赁合同涉及租赁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

在审理融资租
赁合同纠纷时,法院需要查明租赁物的所有权是否已经转移至承租人,以及承租人是否已经支付了相应的款项。

如果承租人未支付款项或者未获得租赁物的所有权,则可能会影响其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3.违约责任问题:融资租赁合同中通常会约定违约责任条款。

在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
时,法院需要根据合同条款判断是否存在违约行为,并确定违约责任的大小和赔偿方式。

4.法律适用问题:融资租赁合同可能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问题。

在审理融资租赁
合同纠纷时,法院需要确定适用的法律,并确保判决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5.证据不足问题:在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时,由于涉及的交易和证据可能比较复杂和
多样化,法院需要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如果证据不足或者存在矛盾,可能会导致案件的处理难度增加。

2024版融资租赁合同纠纷

2024版融资租赁合同纠纷

2024版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第一条合同纠纷的定义本合同所称的纠纷,是指合同双方在履行融资租赁合同过程中,因合同条款的解释、履行、违约、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事项产生的争议。

第二条纠纷解决方式1. 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合同纠纷。

2. 若协商不成,双方同意提交至合同签订地的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3. 仲裁裁决为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第三条仲裁程序1. 一方提出仲裁申请后,仲裁委员会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组成仲裁庭。

2. 仲裁庭应自组成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作出裁决。

3. 仲裁程序和裁决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仲裁费用仲裁费用由败诉方承担,除非仲裁裁决另有规定。

第五条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本合同纠纷解决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六条合同纠纷的书面通知1. 任何一方在合同纠纷发生后,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2. 通知应包括纠纷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金额及解决纠纷的要求。

第七条合同纠纷的保密1. 双方应保守在解决合同纠纷过程中获得的对方的商业秘密。

2.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将纠纷内容泄露给第三方。

第八条合同纠纷的时效1. 合同纠纷的时效为两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纠纷发生之日起计算。

2. 仲裁时效适用仲裁法的相关规定。

第九条合同纠纷的补充协议双方可就合同纠纷解决方式另行达成书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条合同纠纷的解释权本合同条款的解释权归合同双方共同所有。

第十一条其他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签订日期:签订地点:。

融资租赁协议:适用法律与争议解决

融资租赁协议:适用法律与争议解决

融资租赁协议:适用法律与争议解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融资租赁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融资租赁协议是融资租赁交易的核心法律文件,涉及到众多方面的内容,其中适用法律与争议解决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就融资租赁协议中的适用法律与争议解决进行探讨。

一、适用法律融资租赁协议的适用法律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合同的有效性和纠纷解决的方式。

一般来说,融资租赁协议应适用签订协议时双方所在地的法律。

在选择适用法律时,双方应考虑诸多因素,如所在地法律法规的完备程度、司法实践、语言文化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适用法律也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如果融资租赁合同中涉及到的资产(如飞机、船舶等)位于另一个国家,那么该资产的所在地法律也可能成为合同的适用法律。

此外,如果融资租赁合同中包含跨境支付或结算等金融条款,那么国际商事法律的适用也可能成为一个考虑因素。

在确定适用法律时,双方应充分沟通、协商,并尽可能达成一致。

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双方可以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以确定最适合双方的适用法律。

二、争议解决融资租赁协议中的争议解决方式也是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争议解决方式包括仲裁、诉讼和调解等。

在选择争议解决方式时,双方应考虑诸多因素,如成本、效率、专业性、灵活性等。

一般来说,融资租赁协议中应明确规定争议解决的地点和程序。

如果双方在争议解决方式上存在分歧,可以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以确定最适合双方的争议解决方式。

此外,双方还可以在协议中约定友好解决争议的条款,以促进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分歧,避免诉讼或仲裁等高成本、低效率的争议解决方式。

除了传统的争议解决方式外,互联网时代的融资租赁协议还可以考虑采用在线争议解决方式。

在线争议解决方式具有便捷、高效、低成本等优势,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也开始认可和规范在线争议解决机制。

在选择在线争议解决方式时,双方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机制的规定,确保其合法合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资租赁合同法律问题
一、融资租赁合同主体的法律问题
传统租赁是以实物流转为主要特征的,而融资租赁是以实物、技术流转为前置继而进行货币流转为主要特征的。

因此,按照我国金融机构管理规定,从事以融资金融手段进行租赁经营业务的企业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此类企业在取得工商注册登记后必需取得《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如果以外汇从事融资租赁经营活动的,还要取得《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

中国人民银行于1984年10月17日颁布的《关于金融机构设置或撤并管理的暂行规定》中即明确规定,租赁公司属于金融机构,应当取得《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1991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关于金融机构办理年检和重新登记注册问题的通知》【银发(1991)38号】中又明确规定,金融租赁公司经验收合格给予换发《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经营外汇业务的换发《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1994年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金融机构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融资租赁公司属于金融机构;第四条规定:金融租赁属于金融业务;第六条规定:法人型金融机构要取得《金融法人许可证》,未取得许可证者一律不得经营金融业务;第二十一条规定:经批准开业的金融机构,凭工商营业执照领取《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经营
外汇业务的另按规定申领《经济外汇业务许可证》,办妥以上手续始得营业;2000年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对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作了专门规定,上述的规定中始终体现我国对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公司采取法律上严格管制措施,对其主体资格作了严格的限定,其特征之一就是许可证资格准入制。

我国允许从事融资租赁业务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宗旨为利用外资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到80年代中期,我国形成了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至今为止约近50家)为主体,从事以国际货物买卖为前置的国际融资租赁业务,国内银行也设置了专门从事国内融资租赁业务的机构,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规模,但由于行政部门之间政策上的协调和沟通不够,管理上的衔接性和统一性不足,出现了政出多门,各执一端的现象。

加上立法上的滞后,导致融资租赁合同出现争议后,司法机关不能形成整体和统一的司法评价。

例如,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由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成立,批准成立后既持批准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取工商营业执照,规避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在未取得《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的情况下,从事金融租赁业务,在未取得《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的情况下,从事外汇金融租赁业务,对这类企业,发生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而诉讼人民法院时,必然要涉及主体资格被审查的情形。

如认定其主体资格合法,就否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
管理职能,否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权力。

如认定其主体资格不合法,又否定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管理职能,否定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企业经营主体资格的权力,在司法评价上处于两难境地,其本质体现出维护国家法律的整体性、统一性、权威性上的无奈。

所以,对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在未取得《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和《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的情况下,即取得从事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工商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合法性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否定说、肯定说和折衷说。

这些争论还在继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融资租赁合同签订、履行和争议的解决,笔者认为融资租赁合同主体资格认定的法律问题是应当重视和解决的法律问题。

二、回租赁形式的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问题
按照国际租赁契约统一规则和我国《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融资租赁合同分四种并列方式,既直接租赁、回租赁、转租赁、委托租赁。

直接租赁是以国际货物买卖或国内杂物买卖为前提的融资租赁业务。

转租赁是以国际货物租赁或国内货物租赁为前提的融资租赁业务。

这两种租赁方式是以具有先进生产要素为特征的物资(技术、设备)形态的运动为前提,继而进行货币形态(租金)的运动,这种以金融为手段把工业、金融、贸易集于一体,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先进的生产要素实现企事业单位技术进步,可以直接和显见地体现我国对融资租赁业的产业要求,体现我国对外
开放的宗旨和立法目的。

委托租赁是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居间服务,是融资租赁业务的延伸。

回租赁业务是将承租人享有所有权的设备买入,再租给承租人收取租金,回租赁合同履行终结时,再将设备所有权回转于承租人。

这种租赁业务设备的物资运动形态仅有观念上的运动,涉及实际上的运动是以货币形态的运动为主要特征。

本质上体现的是资金市场的融资和物的担保。

回租赁业务如不在立法上和行政管理上严格规范,极易造成我国关于融资租赁业利用外资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促进国内企业贸易发展,实现企事业单位科技进步的产业政策发生冲突,也极易规避我国对金融行业的严格管理和外汇严格管制的法律规定。

例如,有些回租赁合同的当事人为了规避企业间不得相互借贷的法律规定,利用回租赁合同与借贷合同极为相似的特征,达到既为“承租人”解决资金,又为“出租人”牟取高于贷款利息租金利润的目的,而订立形式要件为融资租赁合同,实质要件为借款合同,这是融资租赁合同争议纠纷中常见的规避法律的行为。

由于回租赁合同与借款合同有较多相似之处,加上实施操作不规范,故二者在实践中比较难以区分和认定。

由于回租赁合同与借款合同在主体、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标的物流转方式等方面的极为相似,将此类问题全部归于司法环节中解决难度极大。

笔者认为,第一,在立法上要明确和具体地规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从事回租赁业务的资格,并且应当严格限制,实行回租
赁业务的特别准人制度;第二,有关行政管理机关要对回租赁业务的资格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和监管制度;第三,融资租赁行业要建立自律制度,在回租赁业务自律方面应更加严格。

回租赁业务并不体现进口技术和设备的租赁业务的主要宗旨,仅是租赁业务的补充形式。

回租赁业务规避法律的行为,客观上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和国家外汇管理秩序,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成为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的祸源之一,应当是国家在经济活动中重点治理和整顿的对象。

笔者认为,回租赁业务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活动中应当限制其发展,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以回租赁业务方式实施融资租赁的合同行为,应当进行严格的治理和制裁。

三、融资租赁合同履行过程中承租人破产的法律问题
按照融资租赁行业惯例,在融资租赁合同履行终结之际,承租人象征性地交付给出租人小额款项,租赁物所有权就转移至承租人,而在租赁物交付出租人时起至承租人交付全部租金并且象征性地交付给出租人小额款项前,在法律上都属于合同履行之中。

在此时间段内,从租赁物权属性质上看,出租人为所有权人,承租人是使用权人,如承租人发生破产事由,出租人应首先对租赁物行使其所有权,其后才能行使债权。

融资租赁合同的履行,一般都有保护人为承租人提供担保,并且多是连带保证责任。

《审理租赁的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在承
租人破产时,出租人可将租赁物收回,也可以向受理破产案件的法院申请拍卖租赁物,将拍卖所得款用于清偿承租人所欠出租人的债务。

租赁物价值大于出租人债权的其超出部分应退还承租人,租赁物价值小于出租人债权的,其未受清偿的债权应作为一般债权参加清偿程序,或者要求承租人保证人清偿”。

如果承租人至破产宣告之日时存在欠付出租人的租金的事由,出租人要以先处分租赁物为前置条件,根据处分租赁物的具体结果,才能确认债权的具体数额并行使法律上的请求权。

这种情形是由于融资租赁合同本身就存在的担保特征,既融资租赁合同具有融资和物的担保属性。

融资租赁合同如存在处于从属地位的保证合同时,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因存在物权的保证而相对弱化。

因此,融资租赁合同的保证责任区别于为破产提供担保的如借款合同的保证责任。

在借款合同中对连带责任保证人,债权人可以选择向保证人主张并由保证人对破产人的全额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而融资租赁合同的连带责任保证人,在出租人要求承租人全额承担清偿责任时,可依法主张出租人先处分租赁物,之后才对租赁物处分所得不足以清偿债务的部分承担责任。

而在实践中往往判令保证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代破产人(承租人)偿还全部债务。

完全漠视了出租人的物权应当折抵部分或全部债权的属性,违反了法律上的特别规定,客观上加重了保证人的责任,也违背了物权优于债权的民法原理。

融资租赁是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便捷途径,能够提高资金利用率,缓解资金需求压力,帮助国内企业扩大出口,增强创汇能力,有助于平衡国际收支,有利于改善我国投资结构和宏观投资环境,有利于外贸体制的改革。

但是,融资租赁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出现了许多不可忽视的法律问题,应当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对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注册资本、资金来源、租期长短、融资途径、融资额度、租赁物件的范围、租赁物件的折旧和违约处理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对融资租赁机构的监管权应当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统一制定融资租赁的部门规章,规定设置租赁机构的审批制定和审批权限,监管各融资租赁机构的业务范围,以结束目前各部门、各地区多头监管融资租赁机构的混乱状况。

建立一个健康和统一的融资租赁行业和市场,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