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PPT课件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1 线段、直线和射线 ︳西师大版(2014秋 ) (共18张PPT)
(3)线段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 )
(4)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 )
(5)6cm的直线比8cm的直线短2cm。 ( × )
(6)以直线上相隔6m的两点为端点可以得到一条6m的线段。
(√ )
第二关
请你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10)条线段。
4+3+2+1=10(条)
如果线段上有 8 个
点,那么应该有 ( )条线段。
端点
端点
线段
两根电线杆之间拉紧的一段电线可以看成
一条线段。
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
两端都有端点,不可延长
AA B
试一试 : 在两点之间画线 哪条是线段?
在两点之间可以画出很多条线,其中线段 最短,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两点间的距离。
我们来量量它 们的长度吧!
直线和射线是无限长的,没办法量呀! 只有线段可以量出长度的。
7+6+5+4+3+2+1=28(条)
课堂总结
通过议,完成下表。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端点个数 能否测量长度 能否延长
线段
2个
直线 都是直的线
无
射线
1个
能 不能 不能
不能向两端 延长
可以向两端 无限延长
可以向一端 无限延长
第一关
2. 判断下列说法对不对。如果有错,请指出错 在哪里。
(1)一条射线长5cm 。
( ×)
(2)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后是一条射线。 ( × )
直线、射线和线段
在生活中你发现 哪些是直的线?
直线
没有端点,无限长。
手电筒的光线可以看成射线。
最新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PPT课件全集(303张)
如何解答?
文化宫
课件PPT
60米 苗苗家
?米
(75+60)×5 =135 ×5 =675(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675米。
画线段图
课件PPT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车站出发,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车每时 行45km,乙车每时行52km,两车开出3时后相距多少千米?
两车行走的方向 是怎样的?
相对而行
车站
甲车
课件PPT
甲、乙两个工程队修复一段510m长的公路,两队同时各从一端开工。 8天能否修复这段公路?
510÷(45+40) =510÷85 =6(天) 答:8天能修复这条公路。
可以先算出两队合修这条公路,需要 多少天?再判断。
课件PPT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510÷(45+40) =510÷85 =6(天)
课件PPT
48 ÷12=4(个) 48 ÷4=12(棵)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注意:0不能作除数。
课件PPT
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因数× 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计算下列各题: (1)0÷4= 0÷5= 0÷134= (2)0÷0= 6÷0=
答:8天能修复这条公路。
算的是什么?
8天
也可以先算出两队8天能修复多少米? 再判断。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算的是什么?
×8 =85×8 =680 (米) 510
(45+40)
68<0
答:8天能修复这条公路。
课件PPT
课件PPT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重点习题(1)
数学兴趣小组平均数应用题练习卷
1. 螺岭小学器乐独奏比赛由5名评委打分,计分时,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再算出平均分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
下面是评委们对一名二胡选手的打分单:
评委一评委二评委三评委四评委五最后得分79 86 81 82 82
其中第五位评委给该选手打的分数看不清了,请你算出这个分数。
2. 喜羊羊期末考试语文得83分,数学比英语多得4分,要使3科平均成绩达到88分,
英语要考多少分?
3. 4个人轮流背两个行李包,走了12千米。
问:平均每人背多少千米?
4. 有一条山路,一辆汽车上山每小时行40千米,从原路返回下山时每小时行80千米。
求汽车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5. 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后,余下数的平均数是78.去掉的数是多少?
6. 喜羊羊在期末考试时,语文得了88分,外语得了95分,在考数学前,他想争取3科的平均分至少为93分。
那么他的数学成绩至少要得多少分?
7. 某5个数的平均值为6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0,平均值为70,这个数应为多少?
8.沸羊羊先后参加了3次数学竞赛,前两次的平均成绩是85分,3次竞赛的
平均成绩是87 分,沸羊羊第3次竞赛得了多少分?
9. 甲、乙两地的公路长24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4小时,从乙地返回甲地用了6小时。
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 有50个数,它们的平均数为38,若划去其中和为124的两个数,那么剩下的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重点习题2(1)
平均数练习题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的平均分是89分,甲乙二人的平均分95分,问甲乙各得多少分?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
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19棵。
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4.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
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5.有两块棉田,平均每公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公亩,平均每公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公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公亩?6.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
已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7.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考试,平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同学的平均分是70分,男生比女生多_______人.8.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
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9.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或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
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的分错抄成87分,因此算得的四人平均分为88分。
求甲在这次考试或得了多少分?10.小明前几天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问这是他第几次测验?11.教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
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第一课时)课件(共24张PPT)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探究新知
1 摆一摆,算一算。 13+2=?
拨一拨
应该在哪个数位上拨入2颗珠子?
2个十
十个 位位
2个一
十个 位位
探究新知
1 摆一摆,算一算。 13+2=?
拨一拨
十个 位位
5个一
3+2=5 13+ 2 = 15
探究新知
1 摆一摆,算一算。 13+2=?
13+ 2 = 15 3+2=5 10 + 5 = 15
想算式2+4=6。
8 + 11 = 19
先想8+1=9。
探究新知 2 想一想,算一算。15 - 2 = ?
15 - 2 = 13
想加法算式
13 + 2 = 15
探究新知 2 想一想,算一算。15 - 2 = ?
5-2= 3 10 + 3 = 13
十个 位位
5- 2= 3 15 - 2 = 13
探究新知 2 想一想,算一算。15 - 2 = ?
回顾总结
想:2+4= 6; 12+4=16。
想:7-1= 6, 17-1=16。
还可以用想几加几、几减几方法来计算 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算式。
回顾总结
想: 3+2=5
算:1 3 + 2 = 15
想: 5 - 2 = 3 算:1 5 - 2 = 13
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两种方法都只 计算了都只计 计算了5-2=3。
探究新知
比一比15-2=13和5-2=5计算方法。
15 - 2 = 13
5- 2= 3 10 + 3 = 13
5- 2= 3
1.相同点是都计算了5-2=3。
西师大版最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方程单元《解方程(1)》教学PPT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求出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叫做方程的解。 3.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求方程的解。
课后作业 课本第85页第1题
谢谢观看!
解方程(1)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方程
情境导入
看图列方程。(图中单位:g)
x+50=200
探究新知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未知数的值。(图中单位:g)
x+50=200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 得到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x+50=200 解:x+50-50=200-50
x=150
方程的解
方程两边 都减去50。
1. 2是4x+2=10的解吗?为什么? 是,因为2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 5是y÷12=10的解吗?为什么? 不是,5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用线把方程和它的解连起来。
x+2.5=4.5
x=4
25x=100
x=2
x÷1.2=5
x=5
x-2.5=2.5
x=6
解下列方程。
x-34=27
58+x=94
解设下午运来煤x吨。 1.5+x=4.3
1.5+x-1.5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4小时到达终点, 已知两港之间的水路长128千米,这艘轮船每小 时行多少千米?
解设这艘轮船每小时行x千米。
4x=128 4x÷4=128÷4
x=32
答:这艘轮船每小时行32千米。
解方程 x-25=60 x-25=60
解:x-25+25=60+25 x=85
注意:先写“解”,再根据等式的性 质求未知数的值,等号要对齐。
2020春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 3.2 用数对确定位置(二) 教案
3.2 用数对确定位置(二)◆教学内容知识点:数对及相关知识。
教材第30~32页,例3,课堂活动,练习八3,4。
◆教学提示教学例3时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是要让学生看懂方格图,弄清小方从家出发向东走,在图上是朝哪个方向走。
第二是按题目中给定的条件数方格,学校的位置在图上是第几列第几行,这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
第三是用数对表示出小方家的位置之后,还要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学校的位置,然后比较两个数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数对表示小方家和学校的位置?前面的数不同而后面的数相同。
让学生理解在同一行上的物体的位置,行数相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学习用数对描述物体的位置,掌握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对与位置对应的描述和应用过程,体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情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
难点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生活中,我们用数对的方法描述物体的位置。
下面我们看一下如何在地图上确定位置,大家想一想在地图上是利用什么来确定位置呢?板书:用数对确定位置(二)。
(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例3。
师:观察这幅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示意图中规定了地图方向,小方家用一个点来表示,只反映小方家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1,2,3……,11;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1,2,3,……,6,其中的“1”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你能找到用数对表示出小方家的位置吗?我们用“1”能不能表示它的位置?如果用(1,x)表示它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总结:由于字母表示的数不确定,所以这样的数对只能确定小方家在哪一条竖线上,但不能确定小方家的具体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练习课(课件)-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3 36 ×24
1344 672 8064
() ()
思考: 比较第三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大小?结论是什么?
理由呢?
第一个数 第二个数 第三个数 第四个数 第五个数
3 36 ×24
1344 672 8064
() ()
思考: 比较第三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大小?结论是什么?
理由呢?
第一个数 第二个数 第三个数 第四个数 第五个数
3 36 ×24
1344 672 8064
(小) (大)
第一种说理由的方法:
因为 第四个数“672”表示6720,而6720>1344, 所以 第四个数大于第三个数。
第二种说理由的方法:
因为 第三个数=第一个数×4 第四个数=第一个数×20,
所以 第四个数大于第三个数。
第一个数 第二个数 第三个数 第四个数 第五个数
所以,第三个数小于第四个数。
第一个数
第二个数
×
第三个数
第四个数
第五个数
() ()
请比较箭头所指导的两个数表示的大小,在( )里写上 “大”或“小”,并说明理由。
第一个数
第二个数
×
第三个数
第四个数
第五个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请比较箭头所指导的两个数表示的大小,在( )里写上 “大”或“小”,并说明理由。
1.独立思考:做学习单上的第4题。 2.小组交流: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结论与理由。 小组确定一个代表,准备向全班汇报。
□□□ ×24
144 72 864
(小) ( 大)
请比较箭头所指的两个数表示的大小,在( )里写
“大”或“小”,并说明理由。
第一个数 第二个数 第三个数 第四个数 第五个数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课件
某小学的教师从重庆出发到三峡大坝去参观,去时 乘坐普通客船,回来时乘坐快船。
(2)回重庆大约要多少时间? 可以把624看成( 600), 把4答:回重庆大约要12时。
估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把被除数看成 接近它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把除数 都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数,再口算。
路程÷速度=时间
800
5、石宝村修一条570m长的水渠。 (1)如果每天修61m,9天能修完吗? 61×9 =549(m) 549m < 570m
答:9天不能修完。
5、石宝村修一条570m长的水渠。
560
(2)如果每天修75m,大约多少天能修完?
70
560÷70 =8(天)
答:大约8天能修完。
4 4
某小学的教师从重庆出发到三峡大坝去参观,去时 乘坐普通客船,回来时乘坐快船。
路速时 程度间
路 速时 程 度间
路程÷速度=时间
2、解决下面问题,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80
(3)货车的速度是每时78km,它大约还要多少 时间才能到乌鲁木齐市?
800÷80 =10(时)
答:它大约还要10时 才能到乌鲁木齐市。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60÷3 =20
80÷2 =40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时,被除数 末尾的0先不看,按照表内除法来计算, 得数末尾再添0 。
口算2
整百数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口算时,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的一个0先不看,按 照表内除法或其他方法来计算。
240 ÷ 40 =6
600 ÷ 50 =12
450 ÷ 90 =5
210 ÷ 30 =7
估算
81÷4 ≈
79×51≈
243÷6 ≈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 角、相交与平行》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和射线对齐。 点对点 线对线
连刻度
3.找到相应的刻度线 (以75°为例) ,与中心点相连。
● 要点回顾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b
1.直线a和直线b互相垂直。
a
垂足
2.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或
者说直线b是直线a的垂线
● 要点回顾
1 靠线定板 2 滑板到点 3 过点画线
谢谢观看
Thank You!
九 总复习
●角 、 相交与平行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 (上)
【重点】
1.线段、直线、射线、角 (包括锐角、直角、 钝角、平角和周角) 意义的理解,量角和画角
方法的掌握。 2.正确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意义。
【难点】
1.直线、射线、周角等概念表象的建立,以及 用量角器量角方法的正确掌握。
2.画垂线和理解平行线的意义。
● 要点回顾
按角的大小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周角。
直角
锐角
角的度数为90°
角的度数大于0°小于90°
● 要点回顾
钝角 角的度数大于90。小于180。
平角 角的度数为180。
周角
角的度数为360。
● 要点回顾
75°
1.先画出一条射线。 画射线
2.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对齐,0刻度线
(无限延长)
(无限延长)
● 要点回顾
1.一条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射线。 2.射线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长度。
(无限延长)
(无限延长)
● 要点回顾
边 顶点
边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 这个点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边。
四年级数学上册七探索规律第1课时探索规律1上课ppt课件西师大版
1111×1111=1234321位
有4个1,积就从1排到 4,再接着排回来。
到
4 位
我发现 ……
根据上面的规律,计算 11111×111111=23454321
例2.用计算器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424÷101=24 2424÷202=12 2424÷404=6 4848÷101=48 4848÷202=24 4848÷404=12 9696÷101=96 9696÷2024=8 9696÷4024=
从这些计算 中,你发现了 什么规律?
根据上面的规律,写出999999×999997的积。
两个因数都增加一个
9×7 =63
99×97 =9603 999×997 =996003
“9”,积就要增加两 位,并且这两位数字分 别是“9”和“0”。
9999×9997 =99960003
999999×9999979=9999600000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 有什么收获?
除数不 变,被除 数乘几, 商也乘 几。
2424÷101=24 4848÷101=48 9696÷101=96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 几,商就除以几。
2424÷202=12 2424÷404=6
4848÷202=24 4848÷404=12
9696÷2024=8 9696÷4024=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 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11×11=121 先计算左面的算式, 11×12=132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1×13=143 根据这个规律,直接 11×14=154 写出右边算式的积。
11×15=165 11×16=176 11×17=187 11×18=198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进位制》课件
生活中有时还用到十二进制。
十二进制是数学中一种以12为底数的记数系统 12个鸡蛋是一打
你还知道哪些进制呢?查阅 资料,了解一种进制。
这节课我学习了:
生活中的进位制
谢谢大家
计算机主要采用二进制,有时也 用八进制或十六进制。
八进制是一种以8为基数的计 数法,采用0,1,2,3,4, 5,6,7八个数字,逢八进1。 八进制的数和二进制数可以 按位对应(八进制一位对应二 进制三位),常应用在八进制或十六进制。
十六进制是计算机中数据的 一种表示方法。同我们日常 生活中的表示法不一样。它 由0-9,A-F组成,字母不区 分大小写。与10进制的对应 关系是:0-9对应0-9;A-F对应 10-15。
数学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
生活中的进位制
第一单元
计算中我们常用的是十进制。
19 +1
20
. 50
-3
逢十进一, 退一当十
47
我国最古老的计算工具
算筹
算筹或称算子,是我国最古老的计算工具,使用十进 制计数法。在春秋战国之际,已得到普遍应用。据文献记 载,算筹有竹筹、金属筹、木筹、骨筹、玉筹和牙筹等。
古代算筹记数的摆法
生活中还经常用到60进制
六十进制是以60为基 数的进位制,主要用 于计算角度、地理坐 标和时间。
一小时相等于60分钟,而一分钟则为60秒
生活中有时还用到十二进制。
十二进制是数学中一种以12为底数的记数系统 一年有12个月
生活中有时还用到十二进制。
十二进制是数学中一种以12为底数的记数系统 一年有12个月
123456789 横 式 竖 式
我国最古老的计算工具
下方的每颗 珠子代表1
早在14世纪,中国就 发明了算盘,至今仍 在使用。算盘也是十 进制的一种运算方式。
西师大版最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单元《分数与小数》教学PPT
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 数。
课后作业 课本第34页思考题
谢谢大家!
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先把小数化成( 分母是10,100,
1000……的分数 ),然后,再约分成 ( 最简 )分数。
(1)0.4=
4 10
(× )
(2)5 8 5 1.6(×)
8
(3)2 3 2 3 2 3 4 2 0.75 2.75
4
4
(√)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怎么化呢?先把小数在直线 上表示,再分析吧。
把0.4,0.8,0.85,1.125化成分数。
42 0.4= 10 =5
84 0.8= 10 =5
85 17 0.85= 100 = 20
1125 9 1.125= 1000 =8
说一说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小数化分数,先把小数化成分母为10,100, 1000……的分数。 ●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 4 =(
3
)÷(
4
)=(0.75)
11 25 =(
11
)÷( 25 )=( 0.44)
23 23
8 =(
)÷(
8
)=( 2.875)
说一说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再算出商。
把0.4,0.8,0.85,1.125化成分数。
4( ) (10 )
0Leabharlann 0.480.8()
(10 )
分数与小数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
情境导入
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四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数教学分析 西师大版
平均数教材分析1.教科书分析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1个描述统计的特征量就是“平均数”,他们在这之前对“平均数”虽然不理解,但对“平均”早在二年级就认识了。
教科书安排了3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1个练习来理解平均数和求平均数、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例1用学生熟悉的科技活动表演遥控飞机的情境,通过平均飞行时间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数,首先指出“平均飞行时间代表我们队的平均水平”,然后通过对规定“要求每班代表队员的飞机平均飞行时间超过50秒”的讨论,进一步理解“平均”的意义,我没达到学校的标准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队就没达到学校的标准;反之,我达到了学校的标准,也不意味着我们队就一定达到了学校的标准,因此,第126页特地安排了“议一议”来巩固对平均数的理解。
例2是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同时在经历求平均数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
教科书统计的农贸市场上1周内西红柿每天的售价,根据实际情况,取了小数,学生还没学小数乘除法,这里的除法不涉及小数,所以计算也是没问题的。
怎样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呢?教科书上回答得非常明确,先求和再算平均数。
通过第127页的“议一议”,将每天的售价与平均售价比较,可以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例3是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重点在第(2)问,第(1)问有了例2作基础是没有什么困难的,第(2)问也是求平均数,重点还是求总数,只不过总数的来源与第(1)问不同。
通过对两问的比较,可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节的2个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七中5道习题均是以求几个数的平均数或者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为主。
第128页的课堂活动是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用多种方法求几个数的平均数。
第129页的课堂活动还是求几个数的平均数,但多了一个通过比较两个平均数的大小来确定得分的高低。
练习中的5道习题前3道题是基本练习题,后两道略有发展,不过在解决时都要始终抓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2.教科书分析1.本节教科书可以用2课时教学。
2.教学例1时,可以先创设遥控飞机比赛的情境,出示记录表和“每班代表队员的飞机平均飞行时间超过50秒”的要求,让学生讨论:四(1)班代表队达到了学校的标准吗?怎样才能知道是否达到了学校的标准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①平均飞行时间的意思;②平均飞行时间50秒,是否要求每个队员的飞行时间都达到50秒;③4位队员的遥控飞机的平均飞行时间与学校规定的平均飞行时间相比说明了什么?④平均飞行50秒与4位队员各自的遥控飞机的飞行时间相比有什么特点?最后,组织学生对照第126页下面的“议一议”,再次明确4名队员的遥控飞机的平均飞行时间与学校规定的平均飞行时间各是什么意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第1单元四则混合运算(含解析答案)西师大版(2021秋)
第1单元 四那么混合运算例1:先在口里填上数,再列出综合算式.(1) 按照先同时计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顺序计算即可解答;(2) 按照先同时计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和除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顺序计算即 可解答。
解答:(24-18 )X( 350 - 7) =6X 50 =300例2: AB 两地相距94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汽车 平均每小时行驶88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2千米,4小时以后,两车相距 多少千米?分析:此题属于行程问题速度、时和路的关系,可以首先根据速度X 时间二路程,用两 车速度之和以4,求两4小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少;后用地之间的距离两车 4小时 行驶的程和,求出小时后,两车相少米即。
解答:940- (88+72)X 4=940- 160X4=940-640=300 (千米)答:4小时以后,两车相距300千米。
例3:杨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小明抄题时丢了括号,但结果是正确的,请你 给小明的算式添上括号:4+28十4-2 X 3-1 = 4。
分析:分析:⑴(480-400 )X( 120-98)=80X 22=1760 3M)根据题意,错误的算式是丢了括号.只能按先乘除,再加减的运算顺序来计算,因此括号添在乘除法的两侧是毫无意义的,所添的括号要能够改变运算顺序.所以,括号应添在含有加减运算的两边。
从左往右看,在4+28 两侧试添括号,计算得32,再除以4得&小明的算式就变为8-2 X 3-1二4,等式错误;如果把括号加在8-2 的两侧,计算结果大于4,只能把括号加在3-1 的两侧,很容易得到:(4+28)十4-2 X( 3-1 )= 4。
解答:正确的算式应为:(4+28)十4-2 X( 3-1 )= 4例4:奥斑马和小美各有钱假设干元.假设小美给奥斑马10 元,那么奥斑马比小美多的钱是小美余下来的钱数的 5 倍;假设奥斑马给小美10 元,那么他们的钱数正好相等.奥斑马和小美原来各有多少钱?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明白“奥斑马给小美10元,二人钱数相等.可知奥斑马原来钱比小美多10X 2 = 20 (元),〞再由假设小美给奥斑马10元,这时奥斑马就比小美多20+20= 40元,它恰好是小美余下钱数的5倍,就可求出小美余下的钱数,进而求出他们原有的钱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PPT
1
精品PPT
2
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 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 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精品PPT
3
铺垫练习
1.说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进行口
算:
50+160÷40
余刚和苗苗约定9:00从家同时出发,相向而 行,结果余刚比约定时间提前4分钟出发,每分钟 走60米,苗苗每分钟走70米,9:16两人在少年宫 门口相遇。余刚与苗苗两家相距多少米?
余刚家
少年宫
苗苗家
?
?
60×(16+4)+70 ×16
?
(60+70) ×16+60 ×4
=60 ×20+1120
=130 ×16+240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精品PPT
27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110千米,甲 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精品PPT
28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110千米,甲 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200+1120
=2080+240
=2320(米)
=2320(米)
答:余刚与苗苗两家相距2320米。
精品PPT
17
老师和唐博8:10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 老师每分钟走80米,唐博每分钟走70米, 8:15分同时到达学校,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老师家
学校
唐博家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精品PPT
18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110千米,甲 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精品PPT
19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110千米,甲 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精品PPT
20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110千米,甲 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20-144÷18+35
精品PPT
4
预习提示
观察例1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先求什么?
再算什么?
如何列综合算式?
想一想:这个算式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试
着解答。
自学例2,如果算式中带有括号的,应先
算什么?再算什么。
算式中括号中先算什么呢?
精品PPT
5
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个灯笼,照这样做 了7天,还剩多少个灯笼没做?
列式计算; 200-80÷4×7
=200-20×7 =200-140 =60
精品PPT
4天做了80个,那么一 天就做了20个灯笼,7 天也就是做了140个灯
笼!
6
70×(750-715÷65)
=70×(
)
=
=
精品PPT
7
反馈练习
196-56÷4×6
16×50-36÷4
125+75×4-90
100-(62+540÷18)
18-(20-72÷8) (40-15÷3)×7
精品PPT
8
检测题
填空。
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只有加减法后或只有乘除
法,运算顺序是(
)。
2.在四则混运算中,既有加减法后又有乘除法,
运算顺序是(
)。
3.算式中带有括号的,应先算( ),再算
(
)。
精品PPT
9
检测题
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78-145÷5×6+42
420+580-64×21÷28
812-700÷(9+31×11)
(136+64)×(65-345÷23)
精品PPT
10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 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 作用,同学们要熟练的掌握四 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解法。
精品PPT
11
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精品PPT
12
游戏规则:
两个人
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
相遇
5分钟
精品PPT
14
余刚走的路程
少 年 宫
苗苗走的路程
余刚家
精品PPT
15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苗苗家
75 ×16+70 ×16 =1200+1120 =2320(m)
(75 +70 )×16 =145 ×16 =2320(m)
精品P答PT :他们两家相距2320米。
16
60千米
50千米
1小时
甲地
1小时
乙地
精品PPT
29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110千米,甲 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老师选出两名同学站在老师指 定地点,等待老师发出口令,两人 同时沿直线走直至相遇。
注意:必须是走,而且是直线。 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走的这段路 程有什么特点?
精品PPT
13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人行走这段路程并 思考下面的问题。
思考:(1)有几个人?(2)怎样的时间出发的?(3)运动的方 向是怎样的?(4)这样运动的结果怎样?(5)如果是同时8:00 出发,8:05相遇,用了多少时间?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精品PPT
21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110千米,甲 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精品PPT
22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110千米,甲 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精品PPT
25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110千米,甲 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精品PPT
26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110千米,甲 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精品PPT
23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110千米,甲 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精品PPT
24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110千米,甲 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