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创业故事

合集下载

李嘉诚艰苦创业经历_李嘉诚创业的艰辛厉程

李嘉诚艰苦创业经历_李嘉诚创业的艰辛厉程

李嘉诚艰苦创业经历_李嘉诚创业的艰辛厉程李嘉诚不仅仅是商人,还是一个慈善家,他的创业之路充满了艰辛。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李嘉诚艰苦创业经历,欢迎大家阅读。

李嘉诚艰苦创业经历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

他的祖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父亲李云经也受过很好的教育,以教书为职业。

李嘉诚从小就受到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3岁就开始读唐诗,到小学毕业时,已经能读《红楼梦》、《老残游记》、《资治通鉴》了。

5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李云经的引导下,祭拜孔子儒学,进入观海寺小学念书。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日军轰炸潮州。

1940年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才14岁。

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举家投靠家境颇为富裕的舅父庄静庵。

可是不久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

李嘉诚当即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去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

李嘉诚深知,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首要是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

在日后的推销生涯中,李嘉诚便充分发挥了这等“窍门”。

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八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就工作十六个小时,天天如是。

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

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是自己的事业。

”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

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

十八岁的他受到老板的赏识,被擢升为部门经理。

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

李嘉诚的快速擢升还有一段插曲:他在厂里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

他在会考合格后打算去读大学,老板为挽留这个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总经理的岗位上了。

“长江”最初的创业故事经过这短短一役,李嘉诚开始估量自己的实力,他相信若自立门户,成绩可能更好。

李嘉诚创业励志故事

李嘉诚创业励志故事

李嘉诚创业励志故事篇一:李嘉诚创业故事李嘉诚创业故事从推销员到总经理“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

”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一九四○年日军侵华,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才十四岁。

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举家投靠家境颇为富裕的舅父庄静庵。

可是不久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

李嘉诚当即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去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

李嘉诚深知,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首要是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

在日后的推销生涯中,李嘉诚便充分发挥了这等“窍门”。

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八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就工作十六个小时,天天如是。

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

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是自己的事业。

”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

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

十八岁的他受到老板的赏识,被擢升为部门经理。

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

李嘉诚的快速擢升还有一段插曲:他在厂里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

他在会考合格后打算去读大学,老板为挽留这个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总经理的岗位上了。

“长江”最初的风波经过这短短一役,李嘉诚开始估量自己的实力,他相信若自立门户,成绩可能更好。

一九五○年,二十二岁的李嘉诚终于辞去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

当时,李嘉诚的资金十分有限,两年多来的积蓄仅有七千港元,实不足以设厂。

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万多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五万余港元资本,在港岛的皇后大道西,开设了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并取荀子《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意,将厂名定为“长江”。

李嘉诚从贫困到富豪的奋斗之路

李嘉诚从贫困到富豪的奋斗之路

李嘉诚从贫困到富豪的奋斗之路李嘉诚,中国内地首富、香港长江实业集团董事长,被誉为亚洲商界"超人"。

他的成功经历与深厚的商业智慧给了许多人启示,成为众多企业家和年轻人学习的对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李嘉诚从贫困到富豪的奋斗之路。

一、起步艰难,贫困家庭的童年李嘉诚于1928年在中国广东省潮州市出生,家境贫困。

他的父亲是一名小生意人,但因病丧生,使得家庭生计更加艰难。

在李嘉诚年幼时,家庭经济状况非常拮据,生活条件极度困苦。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嘉诚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勤奋的品质。

他从小学习努力,勤工俭学,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贫穷的命运。

二、创业初期,一步登天的机遇李嘉诚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利用当时香港房地产市场多元化的契机,创办了长江实业集团。

他凭借自己的商业眼光和决策能力,成功地将长江实业集团打造成一个包括物流、能源、电信和零售等多个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李嘉诚曾说过:“每次有机会,都要尝试,不要害怕失败。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他在商场上追求机遇,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与风险,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将机遇转化为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锲而不舍,持续拓展战略版图李嘉诚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他不断拓展长江实业集团的业务版图。

他在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成功,迅速推动了集团的国际化发展。

长江实业集团开始投资海外,进军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房地产市场。

李嘉诚深知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业务领域,将公司的核心业务不断延伸。

例如,他在电信领域投资并收购了多家通信公司,使得长江实业集团在这一领域取得可观的成果。

四、智慧布局,长期稳定的投资策略李嘉诚智慧的投资决策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总是能够准确判断市场的走势,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他善于寻找低估值的资产,对于有潜力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

与此同时,李嘉诚也不会轻易放弃,他对长期投资持有的信念让他在市场风云变幻中始终保持镇定和冷静。

【名人故事】香港地产商李嘉诚的创业故事一览

【名人故事】香港地产商李嘉诚的创业故事一览

【名⼈故事】⾹港地产商李嘉诚的创业故事⼀览摘要:李嘉诚,汉族,1928年7⽉29⽇出⽣于⼴东潮州潮安县,祖籍⼴东潮汕地区,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

连续21年蝉联⾹港⾸富,1999年始连续15年华⼈⾸富。

关于李嘉诚是怎样成为华⼈⾸富的,先看看李嘉的创业故事吧。

李嘉诚,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

连续21年蝉联⾹港⾸富,1999年始连续15年华⼈⾸富。

2018年5⽉10⽇,李嘉诚正式退休。

早年经历14岁那年(1940年),投靠家境富裕的舅⽗庄静庵。

⾝为长⼦的李嘉诚,早先在⼀家钟表公司打⼯,之后⼜到⼀塑胶⼚当推销员。

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

于是急流勇退,转投⽣产塑胶玩具。

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显⾝⼿,年产出⼝额达1000万美元,为⾹港塑胶玩具出⼝业之冠。

房地产发家历程1965年2⽉,⾹港发⽣了严重的银⾏信⽤危机,⼈⼼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

⾹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

1967年,⾹港更发⽣反英暴动,进⼀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港⼯商业的前景,认为⾹港这个商机⼗⾜的殖民地,不会久乱。

他反⾏其道,在⼈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量购⼊地⽪和旧楼。

不出3年,风暴平息,⾹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

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的楼宇及地⽪。

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积共630万平⽅英尺。

70年代的⾹港,4⼤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失业的⽣意中,威⼒只⼿遮天。

李嘉诚跨越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商业巨子

李嘉诚跨越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商业巨子

李嘉诚跨越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商业巨子香港商业巨子李嘉诚,作为亚洲最富有的人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瞩目的焦点。

他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财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他在商业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对两岸经济交流的巨大贡献。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富有商人的个人传记,更是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见证。

一、创业初期的经历李嘉诚出生于香港一个贫寒家庭,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他从小就展现了卓越的商业头脑和勤奋的工作态度。

20世纪70年代,他创建了长江实业集团,开始涉足地产业务,并且很快取得了成功。

他把握住了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机会,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无与伦比的管理能力,使得他的财富不断增长。

二、进军中国市场李嘉诚不仅在香港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也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大陆这片蕴藏着巨大商机的土地。

在20世纪80年代,李嘉诚将目光聚焦于深圳,并积极投资于土地开发和房地产建设。

他的领导和支持为深圳的经济起飞提供了宝贵的帮助,为中国大陆的经济改革开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东南亚市场的扩张随着他在香港和中国大陆的成功,李嘉诚开始将业务扩展到东南亚地区。

他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投资了大量资金,并在该地区建立了业务网络。

他的领导力和战略眼光使得他的商业帝国不断壮大,成为东南亚乃至全球经济领域的重要一员。

四、提倡慈善事业李嘉诚并不满足于个人财富的积累,他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倡导富人回报社会。

他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致力于支持教育、医疗以及社会福利事业。

他的慈善行为不仅在香港和中国大陆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在国际社会上获得了一致好评。

五、对两岸经济交流的贡献作为一名中国人,李嘉诚把心系于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他在大陆投资业务的成功促进了香港与中国大陆之间的经济合作。

他致力于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为两岸关系的增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李嘉诚的创业精神李嘉诚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创业精神。

他始终秉持着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的态度,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他的创业经历和成功故事,激励着无数渴望成功的人们。

【名人故事】李嘉诚塑胶花大王

【名人故事】李嘉诚塑胶花大王

【名人故事】李嘉诚塑胶花大王李嘉诚,这位华人商业巨头,是香港著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家。

他是香港长江实业集团的创办人,也是福布斯富豪榜的前三名之一。

他在商业界备受尊敬,同时也因其慈善捐赠而受到广泛的称赞。

然而,在他刚刚开始他的事业时,他并不是什么富有的商人,而是一位普通的销售员。

1950年代,李嘉诚在香港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当时他在一个塑料制品公司做销售人员。

由于他的努力工作和出色表现,他被提拔为经理。

然而,他并没有安于现状,他开始探索自己的商业潜力。

在当时,香港是一座非常繁荣的城市,为了满足这个城市的需求,港口不断地需要卸货。

李嘉诚看到了这个商机,他决定创办一家塑料制品公司来满足这个需求。

于是,他辞去了自己的工作,投入了全部的资金和时间来创办自己的公司。

他刚起步时遭遇了很多困难,但是他决心不放弃。

尽管李嘉诚的公司面临着很多挑战,但他没有气馁。

他意识到,自己的公司需要生产具有特色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他开始着手研发自己的产品。

他发现,塑料花瓶在当时的市场上非常畅销。

他想,如果用塑料做出美丽的花,会不会也很受欢迎呢?于是,李嘉诚开始了他的“塑胶花计划”。

他对各式各样的花进行了研究,并尝试制作出逼真的塑胶花。

经过不断地试验和改进,他创造出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花。

这些花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这也成为了李嘉诚公司的丰厚利润来源之一。

李嘉诚的这项业务不仅为他的公司带来了商业成功,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香港的文化发展。

塑料花瓶和花的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香港人的审美意识和装饰品的需求。

当然,李嘉诚并不是停留在成功的阶段。

他继续探索自己的商业潜力,并不断地拓展他的事业版图。

他创立了长江实业集团,并成功地投资了电信、房地产、能源等行业。

他的成功背后,是他对商业的洞察力和勇气,以及他对奶粉毒疫、汶川地震等公益事业的大量捐赠。

李嘉诚成功事例3个

李嘉诚成功事例3个

李嘉诚成功事例3个连小学学历都没有,光靠着生产塑胶花的李嘉诚,是如何跨出他成为首富的第一步?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嘉诚成功事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李嘉诚成功事例1:2000年10月25日,欧洲议会发表报告,点名指责以李嘉诚为首的李氏家族生意,在香港市场占有率太高,可能对香港经济造成支配性影响,甚至会出现垄断情况。

报告又关注李嘉诚两名儿子在若干的上市及收购事件中,获得有关当局的优惠,而这种不公平的特权,将不利于外国商人在香港投资。

报告声称:“这个家族的业务共占香港股票市场资本估值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当中包括的行业有电话、移动电话、电力、超级市场及地产等等。

”报告中还提到,2000年初,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夺得香港最大电讯公司——“香港电讯”的控制权后,香港不少传媒均关注李氏家族日渐增大的影响力。

还有未经公开招标的“数码港”,以及tom在创业板上市时获多项豁免条件,这些事件都惹来很多争议。

报告更认为,香港有需要引入公平竞争法防止垄断。

李嘉诚纵横欧亚多年,从未被国际间如此高调抨击,故对欧洲议会的报告,立即作出回应,通过旗下的长实集团发表声明反驳,指出该报告不但计算错误,且指李氏家族影响力巨大的评论更属谬误。

“长实”发言人称,李嘉诚名下四间公司市值,只占港股市值一成半,连同次子李泽楷的“电讯盈科”,五间公司占股市总市值也不足一成八。

香港联交所行政总裁霍广文亦驳斥有关报告,指tom在创业板获豁免部分上市条件,当时只是属于弹性安排,非李氏家族享有特权。

他更指称,芬兰、加拿大等地也有个别公司在整体上市公司市值中占了颇大比重,不明白为何欧洲议会的报告只提及香港而不提其他地方。

港府也强烈否认在“数码港”事件或上市事件上对李家有任何偏袒。

至于市场占有率高是否即等于垄断?身兼港府公平竞争委员会成员的浸会大学经济系教授曾满基指出,高市场占有率不代表一定有垄断。

垄断是取决于公司的行为,如业内公司实施限制性行为,共同定价或限制供应等。

李嘉诚成功案例分析

李嘉诚成功案例分析

李嘉诚成功案例分析李嘉诚成功案例分析1943年,父亲李云经病逝。

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李嘉诚找到了一份茶楼跑堂的工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

李嘉诚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

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

1948年,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

11950年,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63年,与庄月明女士结婚。

1964年,8月长子李泽钜出生。

1966年,11月次子李泽楷出生。

1967年,左派暴动,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

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8年,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会面。

个人履历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1986年,5月1日李嘉诚母亲逝世。

1986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会见了李嘉诚。

1987年,联同2名华资大亨李兆基及郑裕彤,成功夺得温哥华86年世界专览会旧址的发展权。

1990年,1月1日,夫人庄月明女士突发心脏病逝世。

1994年,所管理的企业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

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1999年,长江实业集团除税后盈利达1850亿港元。

2000年,长江实业集团总市值约为8120亿港元。

做人经商之道“做人的一等智慧,经商的一流学问”。

意思是说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是最重要。

[作文素材]中国现代名人李嘉诚成功的励志小故事

[作文素材]中国现代名人李嘉诚成功的励志小故事

[作文素材]中国现代名人李嘉诚成功的励志小故事中国现代名人李嘉诚成功的励志小故事导语:在我们生活中从来不缺乏成功的人,但是成功的人所经历的事情都是不为人知的。

想要获得成功,困难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平时要多看一些名人的成功励志故事,我们可以借鉴学习。

下面小就为大家推荐中国现代名人李嘉诚成功励志小故事,朋友们可以关注本文。

李嘉诚当年创建长江塑胶厂,把从意大利偷师学艺回来的塑料花生产技术应用上,一时间生意火爆。

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出现了降低产品质量来应付订单的情况。

结果许多客户对低质量的产品要求退货,银行追债,客户追款,塑胶厂顿时陷入困境,濒临破产。

这天,母亲庄碧琴叫李嘉诚:“儿啊,给妈妈泡一道功夫茶。

”李嘉诚用地道的凤凰茶给妈妈泡上一道潮州功夫茶。

庄碧琴吩咐李嘉诚坐下来,品了几口茶后,问:“你认识老家开元寺法号叫元寂那个住持么?”未等李嘉诚回答,庄碧琴继续说道:“元寂年事已高,希望找个合适的接班人。

候选人是他的两个徒弟,一个法号一寂,另一个法号二寂。

”李嘉诚静静地听着母亲说,并不插话,只是给母亲满上一杯功夫茶。

庄碧琴呷了一口功夫茶,又接着说:“元寂把这两个徒弟都叫到跟前,说:‘我给你俩每人一袋稻谷,第二年秋天以谷为答卷,谁收获的谷子多,谁就是我的接班人。

’第二年秋天到了,一寂挑来满满的一担谷子,二寂则两手空空。

元寂却当众宣布二寂担当接班人。

元寂微微一笑,高声地对众人说:‘我给一寂和二寂的谷子,都是用滚水煮熟的。

显然,二寂是诚实的.,理应由他来当住持。

’于是,众人悦服。

”庄碧琴忽然话锋一转,“经商如同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了。

”李嘉诚听罢母亲的话,深有感悟。

不久,李嘉诚的诚信打动了银行、供货商和员工,形势因之好转,危机成就了商机。

李嘉诚从此在商界站稳了脚跟。

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嘉诚口袋里的一枚硬币滚落到一个角落里,他弯腰去拾,却没有拾到。

一旁的门童为他拾起,恭敬地放到他手里。

李嘉诚给了100港币的小费作为酬谢。

李嘉诚的成功事迹

李嘉诚的成功事迹

李嘉诚的成功事迹李嘉诚年龄:81岁创业时间:1950年创立长江塑料厂第一桶金:塑胶花生意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时,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誉。

李嘉诚:塑胶花传奇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

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

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1940年秋,李嘉诚一家从潮州逃难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行中。

李家原本没有商业传统,到香港前,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就取得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

李家可算的书香门第,在当地受人敬重。

但这些在当时的香港没有半点价值,甚至为生存带来了压力,一家人卑微如蝼蚁。

13岁的李嘉诚不得不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

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则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攻占香港,李嘉诚的母亲只好带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们父子二人。

更大的不幸是,贫困抑郁的父亲竟染上肺结核,大半年后去世。

在父亲过世前一天,并没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问他有什么话说。

“我安慰父亲,告诉他‘我们一定都会过得很好’。

”14岁的李嘉诚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彷佛一瞬间被迫长大”。

历经家道中落、少年失学、父亲过世、孤独的流落异乡,迫使李嘉诚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

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

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李嘉诚的机会终于来临。

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某天,他所在工厂的老板亟需发信,但是书记员请假,李嘉诚因好学被推荐帮忙。

出色的表现使得老板对他另眼相待,将其从杂役小工调至做货仓管理员,继而成为了业绩很棒的推销员,再升到经理,19岁更成为总经理。

李嘉诚香港商界巨擘的奋斗与成功

李嘉诚香港商界巨擘的奋斗与成功

李嘉诚香港商界巨擘的奋斗与成功李嘉诚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商界巨擘,他的成功既是机遇与努力的结合,也是智慧与勇气的体现。

他在香港的商业帝国建设过程中,展现了非凡的魅力和卓越的领导力。

本文将从他的奋斗历程、创业理念和成功秘诀等方面,深入剖析李嘉诚作为香港商界巨擘的成功之道。

一、奋斗历程李嘉诚出生于1928年,在中国广东潮州一个贫困的家庭中长大。

年少时期的李嘉诚就显示出过人的聪明才智和创业的勇气。

20年代,他辍学投身实业,创立了自己的事业。

1950年代初,李嘉诚来到香港并迅速融入这个繁荣的商业中心。

他以敏锐的商业眼光和超凡的胆识,迅速建立起自己的财富帝国。

从地产、电力到电信,他将业务拓展到多个领域,逐渐成为香港商界的巨擘。

然而,经商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经历过多次商业上的失败后,李嘉诚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努力奋斗。

他总是在每一次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将其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正是通过这种不断尝试和坚持,他才有机会迎来更大的成功。

二、创业理念李嘉诚一直坚持自己的创业理念,这也是他在商业道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注重发掘潜力,寻找机遇,并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应对挑战。

一方面,李嘉诚非常重视市场洞察力。

他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关注消费者的喜好和趋势,抓住机会。

这使他总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独特的商业机会,实现收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李嘉诚懂得创新的重要性。

他不满于固守传统,而是不断试验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

例如,他在发展房地产业时,不仅仅注重住宅建设,还积极布局商业地产,使得帝都集团成为香港最具影响力的地产开发商之一。

三、成功秘诀李嘉诚成功的秘诀不仅在于他的创业理念,更在于他一直坚守的核心价值观。

他以诚信为本,注重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他始终坚持“感恩、回报、利他”的原则。

李嘉诚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回馈社会。

他创办了嘉诚基金会,致力于推动教育、扶贫和慈善事业。

此外,他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帮助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改善生活。

李嘉诚创业史

李嘉诚创业史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 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 企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 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 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 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 仓".
他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采取不动声色, 出其不意的战术,派人分散大量暗购九龙 仓股票,使九龙仓的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 有原来的13.4元,狂升至56元. 九龙仓集团感到大势不妙,立即部署反 收购行动,在市面上大量购入散户持有的 九龙仓股票.无奈资金有限,最后不得不 向汇丰银行求助,而汇丰银行与李嘉诚合 作多时,双方关系良好,这使李嘉诚有点 为难.
一九五八年,他投得北角英皇道的地皮, 兴建一幢十二层高的工业大厦,留下数层 自用,把其余的单位出租. 大厦落成后,香港物业价格随即大升.李 嘉诚发觉房地产大有可为,于是开始部署 把资金投放到地产市场.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 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 房产,离港远走. 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 闭. 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 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李嘉诚独具慧眼,认为土地价格将会有 再度回升的一天,决定实行"人弃我取" 的策略,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在 观塘,柴湾及黄竹坑等地兴建工厂大厦, 全部用来出租. 不出三年,果然风暴平息,大批当年离 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急涨.
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 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 皮.这次他的策略是只买不卖,全都用来 兴建楼宇. 七十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达六 百三十万平方英尺,出租物业超过三十五 万平方英尺,每年单是收租,已达四百万 港元.
一九五七年,李嘉诚预测塑胶花也会在香 港流行,抓紧时机,亲自带人赴意大利的 塑胶厂去"学艺",在引入塑胶花生产技 术的同时,还特意引入外国的管理方法. "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 司".

李嘉诚的奋斗故事

李嘉诚的奋斗故事

李嘉诚的奋⽃故事 ⾹港⾸富李嘉诚,1928年7⽉19⽇出⽣于⼴东省潮州市的⼀个书⾹门第。

因为⽗亲去世早,14岁的李嘉诚便被迫辍学,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

下⾯,店铺就为⼤家解开李嘉诚的创业奋⽃故事这些疑惑!希望能帮到你。

李嘉诚的创业奋⽃故事 ⼀、⾟酸的童年 李嘉诚的祖先原为中原⼈⼠,因灾荒⽽南迁⾄福建莆⽥。

后⼜因战⽕连绵不断⽽由世祖李明⼭带领全家迁⾄粤东潮州府海阳县,定居于潮州城内北门⾯线巷。

从此李⽒家庭同⼤批因战乱⽽南迁的中原⼈⼀起成了潮州各部落、各家族中的⼀⽀。

李⽒家庭可以说是书⾹世家。

李嘉诚的曾祖⽗李鹏万曾经是清朝每12年选拔⼀次的⽂官⼋贡之⼀,⼀时传为佳话。

李⽒祖居门前⽤于插贡旗的碑座,就是历史的见证。

因其家族⼈⼠治学风⽓甚浓,知书识礼,学问渊博,在乡村之中颇有名望,颇受村民尊重,故地位极⾼。

⼤凡有志之⼈,⽆论年长年幼,只要⼼⾥⼀旦有了宏⼤的⽬标,就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和永不⽓馁的⾏动。

所以李嘉诚⼀有时间就躲在⼩书房⾥,如痴如醉地看书,海阔天空地去考虑问题。

即使有很多书他不能看懂或似懂⾮懂,但他仍能凭他的天赋和聪颖努⼒去领悟。

在书房的⼩⼩天地⾥,李嘉诚常常做着状元及第、⾐锦还乡的好梦,他对那些精忠报国的有识之⼠敬佩不已。

然⽽美丽与祥和却是暂时的。

1939年6⽉,⽇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践踏这⽚宁静的⼟地。

整⽇整夜,⽇本的飞机对潮州地区狂轰滥炸,宁和⽽美丽的潮州城成了⼀⽚废墟。

李⽒⼀家冒着随时可能被杀的危险,躲着不时⽽来的流弹,爬过⼀道道封锁线,步⾏⼗⼏天,⼀路风餐露宿,历尽千⾟万苦,辗转到⾹港。

⼀家⼈寄居在舅⽗庄静庵的家⾥。

祸不单⾏,这时候李嘉诚的⽗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

为了给⽗亲治病,李嘉诚⼀家的⽣活过得相当清贫。

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的菜叶⼦便是⼀天的“美⾷“。

全家唯⼀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嘉诚的⽗亲⾝上,希望他能尽快把病养好,让全家能度过这⼀难关。

⽗亲没能熬过那年冬天,还是撒⼿归西了。

【历史故事】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励志创业故事

【历史故事】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励志创业故事

【历史故事】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励志创业故事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

他的祖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父亲李云经也受过很好的教育,以教书为职业。

李嘉诚从小就受到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3岁就开始读唐诗,到小学毕业时,已经能读《红楼梦》、《老残游记》、《资治通鉴》了。

可是,李嘉诚3岁时,祖父就去世了,从此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差,生活越来越困难。

父亲几次被迫丢下教鞭,到南洋去做生意,然而都没赚到钱,最后还是回到家乡来教书,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李嘉诚放学后,常常到码头边去捡煤屑。

父亲生了病,也没有钱去医院,还要坚持工作,有时候一边批改学生的作业,一边大口大口地吐血,使小嘉诚深感心痛。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嘉诚一家人离家逃难,先后在汕头、惠阳、广州等地流浪,经常露宿车站。

父母和小嘉诚都不得不到大街上卖香烟、糖果、针线挣点钱,忍饥挨饿过日子,最后一家人逃到香港避难。

李云经积劳成疾,终于病倒在床。

1943年,还不到40岁的李云经就离开了人世。

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从此失学了。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到处都就是失业的人,李家寡母孤儿,就更容易找出工作了。

母亲设法批发商一些塑料花掉回去买,每天就可以挣至几角钱,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五口。

李嘉诚就是家中的长子,对母亲非常孝顺,他不能不协助母亲分担家庭生活的惨况,所以到处打听事情搞。

一位茶楼老板看看他们心疼,应允收养小嘉诚在茶馆里当擦茶的跑堂。

16岁的小嘉诚,从此踏入纷纭复杂的社会,已经开始了顽强拼搏的人生旅程。

南方人起得早,睡得晚,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

每天“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对一个未成年的少年来说,这实在是太难熬了。

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的“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但是他想到母亲和弟妹,感到自己有责任为家庭分忧,就是再困难也得拼下去。

有一次,因为太疲倦了,他一不小心把一壶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

企业名人创业故事

企业名人创业故事

企业名人创业故事李嘉诚的故事在企业界,李嘉诚被誉为亚洲首富之一,他的创业故事激励了无数人。

李嘉诚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他通过勤奋和聪明才智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起初,李嘉诚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

他在香港做起了小生意,但是却没有什么起色。

然而,他不满足于现状,他相信只要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机遇终于降临在了李嘉诚的头上。

1971年,一场大火摧毁了香港的大部分房屋,导致了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

正是在这个时候,李嘉诚决定进军地产行业。

他成立了长江实业集团,开始投资房地产项目。

他独具慧眼地选购了许多低价的土地,并通过改善和开发提升了它们的价值。

凭借其独特的经营策略,李嘉诚很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李嘉诚并没有满足于此。

他将目光投向了其他行业,包括电信、能源和零售业。

他知道要想取得长期的成功,不能局限于一个领域,需要寻找新的机会。

在电信领域,李嘉诚创办了和记电讯,成为香港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

他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创新的技术,吸引了大量的客户。

李嘉诚也意识到了能源的重要性。

他收购了澳大利亚的一家煤矿公司,并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许多能源项目。

他的企业也成为了全球能源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此外,李嘉诚还涉足零售业。

他购买了香港最大的连锁超市,通过扩大业务规模和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使之成为了香港最受欢迎的零售品牌之一。

李嘉诚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商业眼光,还在于他对员工的重视。

他注重员工培训,并激励他们发挥最佳水平。

他认为只有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价值。

如今,李嘉诚的企业帝国已经遍布全球。

他的创业故事是一个鼓舞人心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并且不断努力,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结语企业名人的创业故事总是能够激励我们,让我们相信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够取得成功。

李嘉诚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并不容易,但只要坚持下去,并相信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够迎接成功的未来。

让我们向李嘉诚这样的创业者学习,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坚持不懈而成功的例子简短一点

坚持不懈而成功的例子简短一点

坚持不懈而成功的例子简短一点
近来,有一个值得瞩目的例子,就是李嘉诚的传奇故事。

1980年代初,李嘉诚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风投公司,遭到了当时香港金融界声名显赫的周正宇等人的不屑和质疑,认为他没有任何背景、没有经验、没有资源、不值得信任,要他去干别的行业。

但是,李嘉诚并不理会这些质疑和嘲讽,他深知自己的理念和动力,坚信自己一定能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成功。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道路。

他以智慧和勇气作为护身符,不断探索和尝试,决心把自己的愿景变成现实,不断创新和求变,寻找经营的机会和方法。

最终,他创立了一家名为“和记黄埔”的企业,从而开创了个人与家族企业的辉煌篇章。

到了今天,“和记黄埔”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著名的投资与发展公司,不断探索新的行业和领域,拥有庞大的海外投资和业务网络,为其创始人和全球的投资者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价值和回报。

李嘉诚的创业历程以及和记黄埔的成功案例,都蕴含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力量。

他们告诉我们,只有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走得更远,才能克服各种障碍和困境,才能探索新的时代和领域。

坚持不懈,还体现在李嘉诚的创业思维和行动上。

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摸索和创新,不断学习和汲取新的经验和灵感,放眼全球市场,开拓新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他紧紧把握了时代的潮流和发展趋势,不断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让自己的业务覆盖了全球,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和市场领袖。

通过李嘉诚和和记黄埔的成功案例,我们看到了坚持不懈的力量,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无须畏惧,只需要坚定信念和目标,不断探索创新,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愿景。

李嘉诚创业人生

李嘉诚创业人生

李嘉诚创业人生 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集团公司,全球华人首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

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始终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称之为“超人”。

李嘉诚不仅是创业精英、商界巨头,而且在其创业发展路上,并购多家公司。

可以说,李创业之路就是一条并购之路,其创业和壮大与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企业分不开。

李嘉诚的并购之路同其人生经历、创业经历一样倍受世人关注。

 艰辛与成功的创业经历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先生诞生于广东省潮州潮安县。

1940年,随父母到香港定居。

1943年冬其父辞世,至此少年李嘉诚开始了学徒、工人、塑胶厂推销员的生活。

 1948年,20岁的他就开始在新蒲岗担任了一家塑胶厂的业务经理、总经理。

1950年,在筲箕湾创立了长江塑胶厂。

1957年,在北角创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发展塑胶花、玩具生产等。

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湾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

 1972年9月31日,李嘉诚创建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11月1日,“长实”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相继在伦敦(1973年)、加拿大的温哥华(1974年6月)挂牌上市。

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恰东财务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诚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

1986年,长实集团名列香港十大财团首富,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总值13.57%。

1990年4月7日,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与“中信”、英国大东电报局合作投资的“亚洲卫星一号”,由中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东南亚上空的同步轨道。

到1991年间,“长实”系财团已发展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影响的跨国多元化企业集团,拥有1200多亿港元资产,比1986年增加两倍半。

 “超人”美誉与并购经历 叱咤香江,纵横海外,李嘉诚这个神奇的名字,今天已是成功与奇迹的代名词:他统领着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四家上市公司,业务遍及各行各业,如地产、港口货运、超级市场、基建、电讯、酒店、保险、水泥、电力、网络等等,形成一个逾万亿资产的跨国企业帝国。

李嘉诚卖花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卖花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卖花的创业故事1956年冬,一个有点寒意的上午。

李嘉诚在办公室里勾画新厂区的蓝图。

虽然长江塑胶厂的资金还不雄厚,但李嘉诚知道,建设新厂区已是当务之急。

现代化的生产场区既有利于产品质量上一个台阶,也是一个企业的面子。

经销商总是盼望供货方实力强大,抗风险的力量强,而长江塑胶的厂房实在是破旧不堪,让长江塑胶厂很没面子。

就在这时,生产部的黄部长气喘吁吁地跑进来,焦急地说:“李先生,大事不好了!外面有几个人拿着相机处处拍照,扬言要给我们曝光。

”李嘉诚立即意识到,这是同行使的小动作。

他们确定是想抓长江塑胶厂厂房破旧的小辫子,在媒体上炒一炒,以整垮长江塑胶厂。

李嘉诚来到几个拍照的人面前,工厂里的人已经将这几个人团团围住,要他们把胶卷交出来。

李嘉诚静默着,过了一会儿,他挥挥手说:“算了,让他们任凭拍吧。

”黄部长大声地说:“李先生,要是这些人把照片发布在媒体上,煽动人心,我们就不好办了!”但观察李嘉诚微笑着,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便不吭声了。

其次天,香港的很多媒体上,都消失了长江塑胶厂破旧简陋厂房的照片,照片四周大都写着这样煽动人心的文字:跟这样的小作坊似的厂家合作,你放心吗?这样的宣扬煽动,效果立竿见影,长江塑胶厂定单急剧削减,甚至已经签了的定单也单方面地违约了。

大量的塑胶花积压在库房里,资金周转不开,员工们人心惶惶,长江塑胶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绝境。

黄部长再也沉不住气了,他又赶到李嘉诚的办公室,正遇见李嘉诚背着个大包,要出门的样子。

没等黄部长说什么,李嘉诚微笑着说:“黄部长,我要外出一躺,你在家里,负责连续满负荷生产,两天之内,我会让全部的积压产品全部销售一空。

”黄部长怀疑地看着李嘉诚说:“李先生,你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李嘉诚拍拍背包,轻松一笑说:“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都装在这里呢。

”黄部长不知道李嘉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和李嘉诚创业几年来,他知道李嘉诚是个深谋远虑的人。

他信任,李嘉诚的稳若泰山,自有他的理由。

你不知道的李嘉诚成功创业故事:塑胶花大王

你不知道的李嘉诚成功创业故事:塑胶花大王

你不知道的李嘉诚成功创业故事:塑胶花大王大家对于前首富李嘉诚的创业历程可谓是了如指掌,但是,你们只看到了成功,没看到背后所经历了多少的困难。

李嘉诚名言: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

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学习,把握时机。

当一个人面临到了一个瓶颈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身处逆境时,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誉。

第一桶金意大利工厂偷师成就“塑胶花大王”20世纪40年代,塑胶工业在欧美兴起,李嘉诚推销五金制品时,意识到塑胶制品的巨大机会。

1950年,他开始创立长江塑胶厂。

1957年春,李嘉诚揣着强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

他在一间小旅社安下身,就急不可耐去寻访那家在世界上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的地址。

然而,当风尘仆仆的他站在该公司门口时,却停下了脚步。

一是自己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是深知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的保守与戒备。

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

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他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打杂。

李嘉诚只有旅游签证,按规定,持有这种签证的人是不能打工的,老板给他的工薪不及同类工人的一半,他知道这位“亚裔劳工”非法打工,不敢控告他。

李嘉诚负责清除废品废料,他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双眼却恨不得把生产流程吞下去。

李嘉诚收工后,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

整个生产流程都熟悉了。

可保密的技术环节还是不得而知。

假日,李嘉诚邀请数位新朋友到城里的中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

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他打算到其他厂应聘技术工人。

李嘉诚眼观耳听,大致悟出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李嘉诚满载而归。

随机到达香港的,还有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

临行前,塑胶花已推向市场,李嘉诚跑了多家花店,发现绣球花最畅销,立即买下好些绣球花作样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嘉诚创业故事从推销员到总经理“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

”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一九四○年日军侵华,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才十四岁。

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举家投靠家境颇为富裕的舅父庄静庵。

可是不久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

李嘉诚当即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去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

李嘉诚深知,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首要是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

在日后的推销生涯中,李嘉诚便充分发挥了这等“窍门”。

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八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就工作十六个小时,天天如是。

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

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是自己的事业。

”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

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

十八岁的他受到老板的赏识,被擢升为部门经理。

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

李嘉诚的快速擢升还有一段插曲:他在厂里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

他在会考合格后打算去读大学,老板为挽留这个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总经理的岗位上了。

“长江”最初的风波经过这短短一役,李嘉诚开始估量自己的实力,他相信若自立门户,成绩可能更好。

一九五○年,二十二岁的李嘉诚终于辞去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

当时,李嘉诚的资金十分有限,两年多来的积蓄仅有七千港元,实不足以设厂。

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万多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五万余港元资本,在港岛的皇后大道西,开设了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并取荀子《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意,将厂名定为“长江”。

起初,李嘉诚只知不停地接订单及出货,忽略了质量控制,致使产品愈来愈粗劣。

结果不是延误了交货时间,就是引起退货并要赔偿,工厂收入顿时急跌。

加上原料商纷纷上门要求结账还钱,银行又不断催还贷款,“长江”被逼到破产的边缘。

这使李嘉诚明白自己实在是操之过急,低估了当老板的风险。

如何才能挽救绝境中的长江塑胶厂?李嘉诚靠的还是“信义”二字——与客户有信,与员工有义。

他召集员工大会,坦言自己在经营上的失误,衷心向留在厂里的所有员工道歉,同时还保证,一旦工厂可以度过这段非常时期,随时欢迎被辞退的工人回来上班。

之后,李嘉诚穿梭于众多银行、原料供应商及客户之间,逐一赔罪道歉,请求他们放宽还款期限,同时拼尽全力,为货品找寻客户,用蚀本价将次货出售,筹钱来购买塑胶材料和添置生产机器。

到一九五五年,高筑的债台终于拆掉,业务渐入佳境,没多久还开设了分厂。

一九五七年初的一天,李嘉诚阅读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胶》杂志,偶然看到一小段消息,说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全面倾销欧美市常这给了李嘉诚很大灵感。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类价廉物美的装饰品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而香港有大量廉价勤快的劳工正好用来从事塑胶花生产。

他预测塑胶花也会在香港流行。

李嘉诚抓紧时机,亲自带人赴意大利的塑胶厂去“学艺”,在引入塑胶花生产技术的同时,还特意引入外国的管理方法。

返港后,他把“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积极扩充厂房,争取海外买家的合约。

在“长江”的客户中,有个美籍犹太人马素曾订了一批塑胶产品,打算运到美国销售,后来不知何故临时取消合同。

李嘉诚并没有要求赔偿,他对马素说:“日后若有其他生意,我们还可以建立更好的关系。

”马素深感这位宽厚的年轻的创业者,是个可做大事的人,于是不断向美国的行家推销“长江”的产品。

自此,美洲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李嘉诚由此进一步感悟“吃亏是福”的道理。

投资房地产业创业五年后,“长江”逐渐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型塑胶花厂。

李嘉诚被行内人士冠以“塑胶花大王”的雅号。

而李嘉诚租用的那所厂房的业主也趁机把租金大幅度提高,这反而促成了李嘉诚自建物业的决心。

一九五八年,他投得北角英皇道的地皮,兴建一幢十二层高的工业大厦,留下数层自用,把其余的单位出租。

大厦落成后,香港物业价格随即大升。

李嘉诚发觉房地产大有可为,于是开始部署把资金投放到地产市常六十年代中期,香港的房地产经历一场狂炒后,一落千丈。

李嘉诚独具慧眼,认为土地价格将会有再度回升的一天,决定实行“人弃我缺的策略,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在观塘、柴湾及黄竹坑等地兴建工厂大厦,全部用来出租。

不出三年,果然风暴平息,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急涨。

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

这次他的策略是只买不卖,全都用来兴建楼宇。

七十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达六百三十万平方英尺,出租物业超过三十五万平方英尺,每年单是收租,已达四百万港元。

一九七一年六月,李嘉诚正式成立了负责地产业务的“长江置业有限公司”。

在“长置”成立大会上,他为日后定下的目标,是超越号称香港“地产业王”的“置地”。

置地公司由英国商人保罗。

遮打,跟当时“怡和洋行”的香港负责人祈士域联手创立,号称全亚洲最大的发展商,也是全港最大的商业机构。

一九七二年七月,李嘉诚把“长置”易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这年十一月,“长实”在香港挂牌,在市面公开发售。

“长实”在香港准备上市期间,李嘉诚遇到不少障碍。

在那困难的时刻,他都得到夫人庄月明的鼓励。

庄月明是他的表妹,比他小四岁,两人可说是青梅竹马。

庄月明的父亲庄静庵是香港着名的钟表商,拥有老字号中南表行。

庄月明从香港大学毕业后,曾到日本明治大学深造。

一九六五年事业有成的李嘉诚跟庄月明成婚。

“长实”在地产业屡出大手笔。

先是拿出六千多万元资金购买物业及地皮,并积极兴建高级住宅与商业楼宇。

到一九六七年,又动用二亿三千万港元,买入美资集团、希尔顿酒店及凯悦酒店,开创了华资在港吞并外资机构的先河。

而李嘉诚历时两年半之久,全面进军“和黄”的整个过程直如“蛇吞大象”,实为香港开埠以来华资收购英资的经典之作。

“和黄”是老牌和记洋行及黄埔船坞的合作品。

到一九八○年,“长实”终于持有“和黄”超过百分之四十的股票,李嘉诚当上了“和黄”董事会主席。

至此,李嘉诚坐上了香港华资地产龙头的位置,“李超人”的绰号不胫而走。

二○○○年十月二十五日,欧洲议会发表报告,点名指责以李嘉诚为首的李氏家族生意,在香港市场占有率太高,可能对香港经济造成支配性影响,甚至会出现垄断情况。

报告又关注李嘉诚两名儿子在若干的上市及收购事件中,获得有关当局的优惠,而这种不公平的特权,将不利于外国商人在香港投资。

报告声称:“这个家族的业务共占香港股票市场资本估值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当中包括的行业有电话、移动电话、电力、超级市场及地产等等。

”报告中还提到,二○○○年初,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夺得香港最大电讯公司——“香港电讯”的控制权后,香港不少传媒均关注李氏家族日渐增大的影响力。

还有未经公开招标的“数码港”,以及在创业板上市时获多项豁免条件,这些事件都惹来很多争议。

报告更认为,香港有需要引入公平竞争法防止垄断。

李嘉诚纵横欧亚多年,从未被国际间如此高调抨击,故对欧洲议会的报告,立即作出回应,通过旗下的长实集团发表声明反驳,指出该报告不但计算错误,且指李氏家族影响力巨大的评论更属谬误。

“长实”发言人称,李嘉诚名下四间公司市值,只占港股市值一成半,连同次子李泽楷的“电讯盈科”,五间公司占股市总市值也不足一成八。

香港联交所行政总裁霍广文亦驳斥有关报告,指在创业板获豁免部分上市条件,当时只是属于弹性安排,非李氏家族享有特权。

他更指称,芬兰、加拿大等地也有个别公司在整体上市公司市值中占了颇大比重,不明白为何欧洲议会的报告只提及香港而不提其他地方。

港府也强烈否认在“数码港”事件或上市事件上对李家有任何偏袒。

至于市场占有率高是否即等于垄断?身兼港府公平竞争委员会成员的浸会大学经济系教授曾满基指出,高市场占有率不代表一定有垄断。

垄断是取决于公司的行为,如业内公司实施限制性行为,共同定价或限制供应等。

正当各界争议不休时,事情只相隔一天,李嘉诚再被欧洲委员会警告,指“和黄国际港口”在一九九九年收购鹿特丹欧洲组合码头时,可能违反欧盟竞争法,并强调如果被裁定属实,有关合并的交易可能要被取消,“和黄”更要面对罚款。

据悉,欧委会所持的理由,是这个商业计划未被知会,这宗交易可能违反合并条例。

欧委会追查一宗未被通知的商业合并计划,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和黄国际港口”当即发表声明,否认有违反条例。

欧洲议会如此高调地把李嘉诚点名,引来了很多猜测。

香港着名经济学者曾渊沧在《香港经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欧洲议会突然管起香港的经济,这主要是欧洲商人已经开始对李嘉诚的商业王国进军欧洲感到不安,因为不少欧洲商人已经尝过败在李嘉诚手上的滋味。

他在文章中指出:“千千万万的欧洲人已经在使用‘和黄’欧洲提供的电讯服务。

‘和黄’卖英国的Orange(英国一移动电话通讯公司),获利一千一百亿港元。

之后,‘和黄’再卖MMN 电讯(德国最大的移动电话商)与沃达丰(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之一)的部分股权,不但获得近千亿港元的现金,也轰动了整个欧洲。

欧洲商人才真正明白一位来自香港的商人李嘉诚,是一个很强的竞争对手。

他们开始惧怕李嘉诚,因为他们不是李嘉诚的对手。

“看李嘉诚从卖Orange开始,每一仗打得多漂亮。

不但不断地增加现金收入,也取得了英国3G牌照、意大利3G牌照。

当人人出高价抢德国3G牌照,‘和黄’急流勇退。

全球电讯股股价急跌后,拥有大量现金的‘和黄’才来买平货,以低价取得德国的3G牌照。

这样出色的商业手法,是应该赞扬的,为什么欧洲议会会反过来抨击李嘉诚呢?”是非不断,但公道自在人心。

在未来的日子里,“李家商业王朝”当然会继续在全世界绵延下去。

除了迎接无限的商机外,它还将不可避免地迎接更多国际间的挑战。

犹太人创业故事洛维格轮船大王洛维格第一次做的生意只是一艘船的生意。

他用了4个月的时间把一艘废弃的柴油机动船修好,并承包给别人,从中获利500美元。

尝到了甜头的洛维格还想买一艘大一点的旧货轮,改造后再出租,他找了几家银行寻求贷款都遭到拒绝,理由是他没有可以用来作为担保的东西。

于是他有了一个不合常规的想法。

他把他那艘只能用来航行的老油轮以低廉的价格包租给一家石油公司,然后他去找银行经理,告诉他们他有一条被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轮,租金可每月由石油公司直接拨入银行来抵付贷款的本息。

几番周折后,大通银行答应了他的要求。

这就是洛维格奇异而超常的思维,尽管他并无担保物,但石油公司却有着很好的效益和巨大的信誉,除非天灾人祸,石油公司的租金一定会按时入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