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电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内环境稳态:指的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2.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3、适应性:指机体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4.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5.去极化:膜电位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去极化。
6.极化:静息时细胞膜两侧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极化。
7.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恢复到原来极化状态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8.第二信使:是指把作用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之产生生理效应的细胞内信使。
9、阈刺激:能引起三、呼吸系统:
三、血液
10.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人肺泡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
11.肺活量:是指在做最大吸气之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12.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入或出肺的气体量。
13.最大通气量:指尽力做深快呼吸时,每分钟入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14.解剖无效腔: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其腔内的气体不参与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或死腔。
1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为一种脂蛋白,它以单分子层形式覆盖在肺泡液气界面上。细胞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叫做阈刺激。
四、肾脏系统:
16.肾糖阈:是指尿中不出现葡萄糖时的最高血糖浓度。正常值为160~180mg% 。17.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小管液中的物质,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管周毛细血管血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18.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侧肾脏所生成的原尿量。
19、渗透性利尿:是指通过增加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和渗透压而使尿量增多的方式。
20.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滤过的动力,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肾小囊内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之和。
五、神经系统:
21.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22.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称为肌紧张。
23.特异性投射系统:在丘脑换神经元后,投射到大脑皮质区域的感觉传导系统,称为特异性投射系统。
24.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称为腱反射
25.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感觉传导上行经过脑干时,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多次换元后到达丘脑,在丘脑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投射系统,称为非特异投射系统。
26、反射:是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27、下丘脑一垂体束:是指下丘脑室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的轴突构成的神经纤维束,它沿垂体柄下行,终止于神经垂体。
28、骨骼肌的牵张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牵拉而伸长上,受牵拉的肌肉反射
性的收缩活动。
六、血液生理:
29.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指的是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
30、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1、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32、交叉配血:将献血人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人的血清和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聚反应的试验称为交叉配血。
七、循环系统:
33、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一段较长的心肌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34、期前收缩:是指在实验条件下或病理情况下,心肌在有效不应期之后接受到窦房结之外的异常刺激而产生了一次期前兴奋.由期前兴奋引起的额外收缩。
八、消化系统
35、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36、吸收是指经过消化的食物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九、能量与代谢:
37、基础代谢:是指在基础状态下(即清醒,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的能量代谢。
十、感觉器官:
38、瞳孔对光反射:是指瞳孔的大小随光照强度而改变的反射活动。
十一、内分泌
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激素的允许作用:是指某种激素本身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生物效应,但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却可以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
下丘脑调节肽:
十二、生殖:
39、月经周期: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在卵巢激素刺激下,子宫内膜发生的周期性剥脱和出血的现象,称为月经周期。
二、问答题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导的过程、特点和影响因素?
答:
2、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答:、
消化系统:
1、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对胰液的分泌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答: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可使胰酶和胰液的分泌量都大量增加。(4分)因为:(1)食糜中酸、蛋白水解产物可直接刺激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后者经血液循环至胰腺后,可刺激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大量的水和碳酸氢根离子,使胰液量分泌增加;(2)食糜中蛋白水解产物、脂肪酸等刺激可直接引起Ⅰ细胞释放胆囊收缩素,它经血液循环至胰腺后,主要刺激腺泡细胞,使胰酶分泌量增加。另外,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所以胰酶、水和碳酸根离子的分泌量都会大大增加。(6分)
2、胃液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哪些?写出各成分的生理作用。
答:胃液的组成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4分) (1)盐酸的主要作用是: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的活性提供适宜的环境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有益于钙离子和铁离子的吸收。(2分) (2)胃蛋白酶原的作用:被激活后可水解蛋白质为月示和胨。(2分) (3)黏液的作用:保护胃黏膜免受机械性和化学性损伤。(1分) (4)内因子的作用:保护维生素B12并促进它的吸收。(1分)
3、哪些因素可以抑制胃液的分泌?其原理是什么?
答:现将抑制胃酸分泌的因素及其作用原理叙述如下:(1)胃酸:胃酸分泌大量增加时,可直接抑制G细胞释放胃泌素,也可间接通过生长抑素抑制胃泌素释放,减少胃液分泌;当胃酸排入十二指肠后,肠腔内pH值降低,可兴奋肠一胃反射和肠抑胃素释放,抑制胃液分泌。(4分)(2)脂肪:当脂肪进入十二指肠后,可刺激肠抑胃素的释放,后者可抑制胃液分泌。(3分)(3)肠腔内容物渗透压显著升高,可刺激肠一胃反射和肠抑胃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胃液的分泌。(3分)
4、进食后,胃液分泌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进餐后胃液大量分泌的原因:(1)食物对头面部的各种刺激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后者可通过直接释放乙酰胆碱,或通过引起胃泌素和组织胺的释放,是胃液分泌增多,称为头期胃液分泌;(2)食物进入胃后,对胃体和胃底的扩张兴奋迷走—迷走反射和壁内神经反射,引起胃液分泌;此外,食物的扩张刺激和化学刺激可间接和直接引起胃泌素释放而刺激胃液分泌,此为后者刺激胃液分泌;(3)食糜进入小肠后,食物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促进十二指肠粘膜释放胃泌素,后者刺激胃液分泌,此为肠期胃液分泌。
5、抑制胃酸分泌的因素有哪些?
答:抑制胃酸分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1)胃酸:胃酸分泌大量增加时,可直接抑制G 细胞释放胃泌素,也可间接通过生长抑素抑制胃泌素释放,减少胃液分泌;当胃酸排入十二指肠后,肠腔内pH值降低,可兴奋肠一胃反射和肠抑胃素释放,抑制胃液分泌。(4分) (2)脂肪:当脂肪进人十二指肠后,可刺激肠抑胃素的释放,后者可抑制胃液分泌;(3分) (3)肠腔内容物渗透压显著升高,可刺激肠一胃反射和肠抑胃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胃液的分泌。
6、试述食物在胃内刺激胃液分泌的机制。
答:(1)食物对胃体的扩张刺激,通过迷走一迷走神经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短反射,可起胃液分泌;(2)食糜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可直接刺激胃泌素释放,后者经血液循环引起胃液分泌。(3)胃窦部的扩张可通过壁内神经丛引起胃泌素分泌,使胃液分泌增多。
二、循环系统:
1、何谓外周阻力?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外周阻力改变会对血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外周阻力是指血液流向外周血管所遇到的阻力。(4分)外周阻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管的口径(主要受小动脉和微动脉舒缩活动的影响)。血管口径变小,外周阻力加大,迫使心脏射血时流向外周的血量减少,则心舒期存留在大动脉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就会升高,收缩压也相应升高,脉压减少。反之,外周阻力减少时,舒张压下降明显,收缩压也有相应的的降低。(6分)
2、何谓期前收缩?为何期前收缩后往往有代偿间歇? (2次)
答:在实验条件下或病理情况下,心肌在有效不应期之后接受到窦房结之外的异常刺激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