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文化的地域差异

合集下载

浅谈中外建筑的差异

浅谈中外建筑的差异

浅谈中外建筑的差异浅谈中外建筑的差异摘要: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每个国家的建筑都会因为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价值观差异等因素形成差异。

本文主要从建筑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两个方面去分析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建筑为什么在布局设计上和结构设计上存在差异。

关键字:差异、布局设计、结构设计、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建筑是一种立体艺术的体现,具体是通过建筑物群体布局和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等组成的建筑构图,然后在比例、尺度、色彩方面,通过装饰、绘画、雕刻等手段处理下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这种艺术的展现会因为文化差异、观念差异、价值观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一、中外建筑的差异中外建筑的差异在古典建筑方面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建筑布局和结构上。

以下就以古典建筑为例说明中外建筑设计的差异所在。

(一)建筑布局设计差异中国传统的建筑在平面布局设计方面大多都是以简单的、有组织的、有规律的布局为主,在走向上特别讲究组织性和规律性,其中以庭院式组群布局最为突出。

每当我们参观这些传统的中国建筑物时,我们会发现每座建筑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都是由具有特定使用功能的单座建筑,然后加上一些走廊、围墙等环绕而成的一个个庭院。

这些庭院式的建筑物在布局上基本是一致的,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然后再沿着横、纵轴线进行设计,而且在纵轴线上的建筑物一般要比在横轴线上的建筑物更为重要,如北京故宫,这座宫殿能充分地把上述所介绍的设计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设计风格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前。

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空间布局向高空发展。

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制有关。

古希腊的外向型风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着这个世界。

(二)建筑结构设计差异自民国时期到现在,我国建筑的设计概念一直受到外国思潮的冲击,在建筑结构形态的选择上也一改以往的结构方式,变成了以轻钢结构、混凝土结构为主要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区域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区域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区域差异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了历史与文化,更体现了我国的地理特点和民族精神。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区域差异,以期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

一、中国北方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这种自然环境直接影响了当地传统建筑的设计与建造。

北方传统建筑在设计上注重保暖和防风,建筑材料以土坯、砖墙为主,外墙加上一些保温材料,以保证室内温度。

通常在建筑内部设有一个天井,将建筑中心的空间与室外相连,不仅能采光,还通过室内的热空气上升,起到通风的作用。

例如北京的故宫,作为中国古代皇宫之一,采用了硬质材料建造,外表庄严肃穆,内部装饰讲究精致。

二、中国南方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中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多雨,这种特殊气候条件促进了南方传统建筑在设计上采用了更多的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也因为南方多山,地势复杂,南方传统建筑通常在建造时会顺着山势建造,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传统建筑通常设有过厅和天井,过厅的设计有利于通风、采光和调整室内温度。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代表之一,以其设计考虑到当地水墨画的独特特点,并且在建造中合理地运用了当地山川湖泊的地形特点,展示了南方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

三、中国西南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中国西南地区山高水热,传统建筑采用了石材、板材和土坯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建筑内部会设置庭院或禅房,通过室外的天然景色,将室内外的风景融为一体。

建筑通常保持简洁和实用,例如在云南的丽江古城,建筑多采用木材和石材进行建造,外观简约,窗户摆放得十分精致,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

四、中国东部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中国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传统建筑通常采用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

建筑外观以直线条为主,多采用青石板铺成的地面,同时,内部设有一些与外界隔离的天井和小花园,例如苏州的拙政园,通过修建花园、做彩画、悬挂屏风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室内气氛。

南北方建筑差异

南北方建筑差异

南北方建筑差异南北方建筑差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各自的传统建筑风格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建筑形态、材料选用和装饰风格三个方面来探讨南北方建筑的差异。

一、建筑形态南方建筑以水的元素为核心,在自然环境中融入了更多的水景和湿润的景观。

其建筑形态多呈现庭院式布局,如江南的园林建筑、岭南的民居等。

这些建筑一般采用矮墙围合,追求空间的舒适和开放感。

而北方建筑则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多重层次,往往以庙宇、宫殿、城堡等宏伟的建筑形式展现。

二、材料选用南方建筑多使用砖木结构,由于湿气较重,木结构能够吸收潮气,保持室内干燥。

同时,砖墙也具有保温、防潮的作用。

而北方建筑则主要采用砖石结构,能更好地隔绝寒冷气候的侵袭。

此外,北方建筑还采用了大量的瓦片,用以起到保温降温的作用。

三、装饰风格南方建筑追求自然和谐,讲究雅致、高贵的装饰。

房屋外墙往往以白墙为主,偶尔出现的彩色装饰多是以窗户、门框等作为点缀。

室内则常见精美的木雕和花鸟画,突出了艺术气息。

而北方建筑则更加注重雕塑和壁画的运用,给人以雄浑、壮观的印象。

建筑外观以红墙黄瓦为主,给人以深沉和厚重的感觉。

有了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南北方建筑在形态、材料选用和装饰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仅是由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的,也与地域文化、民俗习惯等有关。

南方地区多雨潮湿,空气湿度较高,因此南方的建筑形态更注重开放性和通透感。

而北方则寒冷干燥,由此影响了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筑形态的设计。

南北方建筑的差异既源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又承载了地域文化的不同。

这种南北方建筑差异代表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也为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

无论是南方的园林建筑,还是北方的城堡庙宇,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探寻和研究。

这些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相互映衬、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建筑的多元风貌。

通过对南北方建筑差异的理解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中国南北建筑文化差异概述(PPT49页)

中国南北建筑文化差异概述(PPT49页)

四合院的特征是以轴线 为主题,建筑序列从平 面铺开,左右对称,前 后呼应,围合成封闭的 院落,处处是以礼为本 的建筑特色。
北 京 四 合 院
北京四合院
窑洞式民居 还导致二者在建筑装饰上出现许多差异,南方的装饰比较写实,而北方大多数传统民居的装饰比较抽象。
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 中国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 我国南方民居建筑以江南水乡民居多,主要分布在苏州、杭州、湖州等地。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中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 南方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显得繁杂自由,北方表现在规整、简单、一致,由于人文传统的不同, 窑洞式住宅的结构以拱券为主,由于每部空间的封闭,所以主要装饰集中在门窗与墙面,以门画、窗花、门帘、炕围等贴花和绣花的 形式出现。 其主要形式有靠窑室和地坑窑。 因此,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十分统一。 四合院的特征是以轴线为主题,建筑序列从平面铺开,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围合成封闭的院落,处处是以礼为本的建筑特色。 中国北方平原与高原分布广泛,人口密度比较稀疏,因此,聚落与建筑选址经常设在平坦的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 南方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显得繁杂自由,北方表现在规整、简单、一致,由于人文传统的不同,
展延、通透。 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 中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

”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还导致二者在建筑装饰上出现许多差异,南方的装饰比较写实,而北方大多数传统民居的装饰比较抽象。
西
还导致二者在建筑装饰上出现许多差异,南方的装饰比较写实,而北方大多数传统民居的装饰比较抽象。 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 岭南地区和湘黔滇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丰富多彩,保留着鲜明的地域特征与不同的民族特色。

中国南北方建筑差异及原因

中国南北方建筑差异及原因

中国南北方建筑差异及原因●南方民居的特点●北方民居的特点●南北方民居的不同●造成南北方民居差异的原因一、南方民居的特点南方一带气候温润,无严寒酷暑,房屋朝向均为南或东南。

这一地区民居都为木架承重,屋脊高,进深深,防热通风效果好。

另外在平面处理上尽可能采用置小天井及前后开窗的做法,门窗基本采用低的槛窗及长格扇窗。

在造型和平面处理上变化繁多,非常自由灵活,悬山、歇山、硬山、四坡水屋顶皆应用。

民居墙身薄,大木结构高瘦,装饰玲珑,木刻砖雕十分精细,屋面轻巧,造成了明秀轻松的外观。

白墙黑瓦在丛林溪流映照下,予人以明快的感觉。

南方民居,能让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

江南的一些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整齐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

一般的民居,进门口便是一个天井,边有一个石水槽,那是洗衣服和洗菜的地方。

往前便是一个厨房,很大,连餐厅都包括在内了,向左一转,便是一个木楼梯,走上楼去,那里有几间卧室。

从楼上可以俯视楼下的天井,天井由青石板铺就,那里在夏天时可谓是花团锦簇,到冬天则是小孩子打雪仗的好地方。

当然,这只是一个模式,各家会根据各自的特点来设计房屋。

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

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建筑多粉墙黛瓦,颜色淡雅。

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水从门前屋后流过,也是一种景致。

有钱人家喜欢住房连着花园,这就是园林,南方园林不需要很大的地盘,却能营造出仙境。

二、北方民居的特点北方民居,在大家的印象里,多半是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和北京城里的四合院。

朴实厚拙的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其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夏凉。

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

西北地区的窑洞,是在黄土高坡向阳面挖窑筑洞,在窑洞前部用砖砌成拱形门洞,并做出花饰,既起到保证窑脸黄土稳定的作用,又能美化生活环境,用材简单,手法自然。

窑洞的上方,种一些植物,保持水土。

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差异与风格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差异与风格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差异与风格特点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建筑风格。

由于地理和气候差异,中国传统建筑在不同地域展现出独特的风格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差异与风格特点,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和地理原因。

一、南方传统建筑的特点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以水乡建筑为代表,具有独特的水上特点和明显的层次分明的布局。

典型的建筑物包括江南的园林和福建的土楼。

江南园林注重自然景观的融合,常采用曲径通幽的手法,以小桥流水、假山和花草树木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环境。

福建土楼作为土家族人的居住地,具有强烈的军事防御功能。

这种围绕着一个中心庭院建造的建筑,既能防止外来入侵,又能满足近亲居住的需要。

二、北方传统建筑的特点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以宫殿和寺庙为代表,具有宏伟壮丽的特点。

例如北京的故宫和山西的木塔都展示了北方建筑的精髓。

故宫作为明清帝王的宫殿,采用了严谨的对称布局和精雕细琢的建筑装饰,表现了封建帝王权力的威严和尊贵。

山西木塔作为佛教寺庙的建筑形式,高耸挺拔,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展示了北方人民崇高的宗教信仰。

三、西南传统建筑的特点西南地区的传统建筑以藏式和侗族建筑为代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藏式建筑在高原地区广泛使用,采用木石结构,厚重稳固,能够适应恶劣的气候条件。

侗族建筑以“老寨楼”为代表,集合了传统居住、储粮、宴会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丰富的雕刻和彩绘装饰,展现了侗族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东北传统建筑的特点东北地区的传统建筑以民居和民俗建筑为主,主要的特点是简约朴实和防风保暖。

由于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建筑采取了严密的布局和厚重的墙体,以保护居民免受寒冷的侵袭。

典型的例子是位于辽宁的“四合院”,以中心庭院为核心,四周是厚实的墙壁和有限的窗户。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建筑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地域差异和独特的风格特点。

南方建筑注重自然景观和层次分明的布局,北方建筑追求宏伟壮丽和严谨对称,西南建筑彰显民族特色和功能性,东北建筑强调简约朴实和防风保暖。

中国建筑的地域差异

中国建筑的地域差异

华东地区的建筑风格以江南水乡 民居为代表,多采用白墙、黑瓦、 木梁架结构,注重与自然环境的
协调。
建筑布局灵活多变,以天井、院 落、水池等构成开放式空间,注
重绿化和景观设计。
装饰风格细腻,色彩丰富,以白、 灰、蓝、黑等为主色调,体现了 华东人民的细腻、灵秀的特点。
华南地区的建筑特点
华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以岭南建筑为代表,注重通风(通风在英语中的意思 是通风,通风在中文中的意思是通风)和遮阳,适应热带气候。
历史、文化、气候等特点。
地域性是建筑的基本属性之一, 是建筑多样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域性在建筑中的体现
01
02
03
建筑材料
不同地区的建筑材料有所 不同,如南方的砖、瓦、 石,北方的土、木、草等。
建筑形式
不同地区的建筑形式也有 所不同,如南方的园林建 筑、水乡建筑,北方的四 合院、窑洞等。
建筑风格
THANKS
东坯房为代表,注重防寒保暖和生态适 应。
建筑材料以木、土、石为主,屋顶多采用坡屋顶或平屋顶。
装饰风格粗犷,色彩以红、黄、蓝等为主色调,体现了东北人民的豪放、 热情的特点。
03
中国建筑的地域性形成因 素
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中国建筑地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地势复杂多样,从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建筑形 式和风格产生了显著影响。例如,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建筑往往依山而建,利用地形地貌,形成独特的山地建筑风格;而在 平原和盆地地区,建筑则注重布局和空间规划,形成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立法保护传统建筑和地域特色建筑,限 制破坏性建设。
推广传统建筑材料和技术
鼓励使用地方材料和技术,传承传统建筑工 艺。

中国南北建筑文化差异概述

中国南北建筑文化差异概述

中国南北建筑文化差异概述中国南北建筑文化差异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的国家,南北地区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差异导致了建筑文化的差异。

在南北建筑文化差异中,可以看到南方建筑注重的是艺术细节和装饰性,而北方建筑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防御性。

一、南方建筑文化特点南方地区的建筑文化以江南水乡为代表,注重的是艺术细节和装饰性。

在南方建筑中,常见的建筑形式是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注重营造自然、和谐、浪漫的环境,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其特点是建筑多为小型、矮小,分为前后两进,通过走廊与庭院连接。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元素有亭、楼、阁、廊等,形式多样,以木构为主,雕刻精美。

另外,南方地区的传统房屋还注重通风、采光,常常采用悬式结构和错落的院落布局,以适应湿热多雨的气候。

二、北方建筑文化特点北方地区的建筑文化以古代皇宫和城堡为代表,注重实用性和防御性。

在北方建筑中,常见的建筑形式是宫殿和城墙。

宫殿建筑如故宫、北京颐和园等,通常采用砖木结构,形式雄伟,布局严谨,主要色彩为红色,寓意吉祥。

宫殿建筑注重庄重肃穆,以贵族气派为主。

而城墙则是北方建筑中的代表作,城墙是古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也是城市标志的象征。

城墙通常采用青瓦覆盖,高大厚实,有角楼、台基等装饰,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三、南北建筑文化的差异原因南北建筑文化差异的形成主要与气候、地理和历史文化背景有关。

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水乡众多,因此建筑注重通风、采光,小型矮小的建筑更适应南方的气候条件。

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历史上频繁发生战争,因此建筑注重实用性和防御性,大型城墙和庄严肃穆的宫殿是对北方严寒环境和动荡历史的应对。

南北建筑文化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建筑形式上,还体现在建筑材料、装饰手法等方面。

南方建筑多采用木材和石材,注重雕刻和彩绘;而北方建筑多采用砖石结构,注重雕塑和瓦片的应用。

装饰方面,南方建筑多采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装饰,追求淡雅的艺术效果;北方建筑注重金碧辉煌的装饰,追求豪华和气势。

南北建筑差异及原因

南北建筑差异及原因

南北建筑差异及原因中国作为一个广阔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这些因素也影响了中国南北方的建筑风格和差异。

南北建筑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建筑功能等方面。

下面将对南北建筑差异进行详细阐述,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建筑形式南方建筑以水乡特色的平房建筑为主,如江南园林中的“三面楼”、“二面楼”,以及以河流、运河为交通纽带的仿水建筑。

这些建筑具有低矮、弯曲、多水面与水体相互渗透的特点,能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与水景、花草相映生趣。

而北方建筑则更多地采用封建时期的四合院平房形式,以庭院和厢房为主要构造,这种形式更适应了北方干旱寒冷的气候条件。

原因:南方多水,气候湿润,水乡环境独特,南方人民常年在水面上活动,所以建房楼屋的根基就大多建在水上,南方因此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北方气候干燥、地下水资源较少,因此北方人以地面居住较为适应。

二、建筑材料南方建筑常使用砖、木、石等材料,尤以红砖和青砖为主,搭配木柱和石雕等装饰,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

而北方建筑常使用黄土、糯米土等粘土材料,充分利用当地的地质资源,使建筑牢固耐用。

原因:南方地貌湿润多雨,砖石建筑能够有效防潮,同时南方也盛产竹子和木材,所以南方建筑材料多选择砖木结构;而北方地貌干旱少雨,土质多为黄土,黄土具有耐水性好、不开裂的特点,运用黄土材料的建筑更加适合北方干旱的气候条件。

三、建筑风格南方建筑风格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入和依托,建筑形式多为园林式建筑,注重塑造良好的室外环境和内外景观的协调。

而北方建筑风格则更加强调实用性和实际功能,建筑外观简洁,呈现出庄重、厚重的特点。

原因:南方气候湿热,四季如春,适宜户外活动,因此南方建筑风格注重园林和景观,在室内外环境的布置上更加注重舒适和美感;而北方气候较为干燥,四季分明,人们更注重建筑的保温性和实用性,建筑风格更简约实用。

四、建筑功能南方建筑多为居住建筑,重视的是舒适性和生活质量。

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与风格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与风格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与风格差异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建筑文化。

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各个地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展现出各不相同的地域特点。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与风格差异展开论述。

一、北方建筑的地域特色与风格差异北方地区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寒冷气候和大规模开放平原的影响。

北方建筑注重实用性和防寒保温功能,外部形态简洁,大体均采用方正形式,以砖石结构为主。

代表性的北方建筑有北京的故宫和天坛。

故宫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居住之地,具有丰富的宫殿建筑风格。

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有序,大致由前三殿、中心殿和后三殿组成。

其特点是宏伟壮观、严谨精巧,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对称与平衡的审美观念。

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场所,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杰出代表。

天坛的主要建筑是圜丘和祈年殿,形式简洁、线条流畅,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天坛的建筑风格注重平面与立面的对称,强调几何形体的美感。

二、南方建筑的地域特色与风格差异南方地区的建筑多受到湿润气候和山水环境的影响,以木结构为主,讲究灵动与曲线美。

南方建筑常采用挑檐和歇山式屋顶,注重雕刻装饰,给人以优雅自然之感。

代表性的南方建筑有苏州的拙政园和杭州的西湖。

拙政园是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杰作,以其中的主要景点“不到锦城双双扣”的风景区为代表。

拙政园以小巧精致、曲折变幻的景观著称,通过水与岩、构筑物的巧妙组合,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与空间感。

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在杭州市区内。

西湖的建筑以曲径通幽、山鬼蹁跹的风格为特色,配合湖泊的静谧与湖畔的花草,形成了以小桥、流水、石头为主题的有机景观。

三、西南建筑的地域特色与风格差异西南地区的建筑受到复杂多变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影响,采用砖石和木结构相结合的建筑形式。

西南建筑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了属于当地民族的特色,展现出独特的风貌。

代表性的西南建筑有重庆的洪崖洞和云南的大理古城。

洪崖洞是重庆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区,也是当地的民居建筑群。

南北民居差异总结

南北民居差异总结

南北民居差异总结1. 介绍南北民居的差异是指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域背景下,人们在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室内布局、装饰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由于南北地区气候、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各不相同,导致了南北民居在建筑样式和风格上的差异。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和室内布局等方面对南北民居的差异进行总结。

2. 建筑风格南方民居建筑风格南方民居一般采用木结构,多为独栋建筑。

南方地区多山多水,因此,南方民居通常以独栋建筑为主,以适应山水环境的特点。

南方民居建筑采用悬山顶、砖木结构,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典型的南方建筑风格有水乡民居、木制民居等。

北方民居建筑风格北方民居一般采用砖木结构或者石木结构,多为多单元式建筑。

由于北方地区环境较为干燥,北方民居通常采用多单元和多院落的建筑形式,以提高生活空间的适应性。

北方民居建筑采用庄严大气的风格,注重结构稳固,以应对北方地区严寒的气候条件。

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有四合院、坊巷、堡垒等。

3. 结构特点南方民居结构特点南方民居一般以独栋式建筑为主,采用砖木结构。

南方地区多水多山,因此南方民居常常选择山水环境较好的地方修建,以及依山傍水的方式进行设计。

南方民居注重通风透光,一般具有宽敞的庭院和亭台楼阁,以及室内打通的通风结构,以保持室内的良好通风环境。

北方民居结构特点北方民居一般采用多单元或多院落的建筑形式,以适应北方旱冷的气候。

北方民居注重保温隔热,一般具有高墙厚院、封闭式庭院和封闭式大门,以减少冷空气的进入,并保持室内的温暖。

北方民居的结构通常比较庄重严谨,墙体采用砖石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

4. 室内布局南方民居室内布局特点南方民居的室内布局通常注重通风透光和灵活性。

南方民居一般拥有宽敞的庭院和内庭院,庭院是南方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通风、采光和热量调节的关键区域。

南方民居的室内一般布置在庭院的四周,以便从庭院中获取更多的阳光和空气。

北方民居室内布局特点北方民居的室内布局通常注重保温隔热和私密性。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与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与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与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建筑文化自古就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派系,这两种风格在建筑结构、材料使用、装饰艺术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展现了地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一、南方传统建筑风格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以江南水乡为代表,其建筑结构轻巧、灵活,并充分利用水系。

南方建筑常见的特点包括:1. 建筑布局:南方传统建筑注重庭院景观,常常采用“三进院落”布局,由外至内,依次为街巷、正院和内宅。

内部空间常围绕庭院展开,给人一种开放、自然的感觉。

2. 屋顶形式:南方建筑屋顶多采用筒瓦、歇山顶、悬山顶等形式。

筒瓦是传统建筑最常见的瓦片形式,其造型简洁大方;歇山顶则常见于宅第,具有流畅的线条和独特的设计感;而悬山顶则多见于古代寺庙,其独特的悬挑结构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3. 构造形式:南方建筑注重灰土石木结构,墙体常使用砖瓦糊墙,墙顶通常使用松木架构。

木材的运用使建筑更加坚固耐久,同时也使建筑更具自然气息。

4. 装饰艺术:南方建筑注重细节装饰,常用雕刻、彩绘等技法进行装饰。

建筑外墙常见的装饰元素包括人物、花卉、动物等,这些精心雕刻的图案使得建筑更加绚丽多彩。

二、北方传统建筑风格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以北京阿拉善盟、山西木塔寺等为代表,北方建筑注重庄重、雄伟的气势,具有独特的特点:1. 建筑布局:北方建筑常使用“四合院”布局,即依次为正厅、正房、厢房和杂用房围合而成的四合院。

四合院布局突出了封闭的特性,给人以严肃庄重的感觉。

2. 屋顶形式:北方建筑常使用砖瓦、琉璃等材料,屋顶形式多为蓝宝石、拱券、硬山顶等。

这些屋顶造型大气磅礴,凸显寺庙、宫殿等大型建筑的威严和尊贵。

3. 构造形式:北方建筑注重用砖石结构,墙体厚重耐久。

北方传统建筑常使用青砖作为主要材料,石砌墙体使结构更为稳固。

4. 装饰艺术:北方传统建筑装饰注重线条流畅和简洁大方,常用彩画、壁画等手法进行装饰。

我国南北建筑风格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我国南北建筑风格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文化地理学》期末论文:我国南北建筑风格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名:学院:艺术与设计专业:艺术设计班级:B1003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居住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要件。

城市建筑担负着为人们提供工作、学习场所以及生活住房的任务。

建筑物的建造需与周围气候环境相适应,才能防御室外反覆变化的天气,创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

建筑是为人类提供能够适应的生活条件。

但是由于气候、地理环境、文化的不同导致各个地区的建筑的形式功能各有差异,我国南北建筑亦是。

南北方在建筑上风格明显,各成系统,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整齐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

而北方建筑多坐北朝南,通常呈现的都是大片平素的规则的庭院和宅屋,全靠大门和门楼不同的风采,通俗的说,南方建筑像别墅,北方建筑像商品房。

建筑设计的不同让南北方民居成为代表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南方的吊脚、骑楼,北方的四合院、胡同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方建筑强调阳光,南方建筑强调通风,这两个字眼看似宽泛,却影响了建筑的体型设计,门窗设计和院落设计,北方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强调厚重朴实,这与北方人性格有关,包括用材上,尽量选择一些砖石为主的材料,南方强调的是清新通透,选材多采用涂料,木结构,仿木结构等,屋内设计北方冷而干燥,把毛毯、彩染布挂在墙上,显得温馨暖和。

南方则挂不出这种效果。

北人喜欢毛皮,耐寒。

而南人喜欢竹制品,又凉快又经得起沤。

作为南方人的我,睡毛皮则是不习惯的。

气候环境的形成跟所受到的气候要素,如太阳辐射、气温、地温、降水量和风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气候差异大有不同,所以房屋建筑设计亦不尽相同,房屋的内外结构、高度、造型及建筑材料等亦大相径庭。

当今的建筑设计更考虑到国际先进性,务使建筑物的外形和色彩别具一格。

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多种多样,有冷暖、乾湿、雨量、大风、暴雨、积雪和沙暴等气候的差异。

北方与南方的地域差异对文化的影响

北方与南方的地域差异对文化的影响

北方与南方的地域差异对文化的影响地域差异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存在,而这种差异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酝酿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现象。

本文从风俗习惯、建筑艺术、饮食文化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北方和南方地域差异对文化的影响。

一、风俗习惯北方和南方在风俗习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北方人自古以来对礼仪和节俭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而南方人则注重舒适和安逸,南方人重视温情和家庭,崇尚团圆和和谐。

这种因地域差异而形成的风俗习惯既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民的性格特点,也让人们在节日庆典中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独特魅力。

二、建筑艺术地域差异对建筑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方气候寒冷,因此北方建筑偏重于保暖和防寒,如宏伟壮观的古代皇家建筑、城墙等都是北方建筑的代表。

而南方气候湿热,南方的建筑以纵深布局、通风透气为主,如古代的水乡建筑、赏花楼等都显示了浓厚的南方特色。

这种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既是地域特色的体现,也反映了不同气候环境下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和需求。

三、饮食文化北方和南方的地域差异对于饮食文化的影响尤为明显。

北方人的饮食偏重于面食和热食,如饺子、面条、包子等是北方人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方人则以米饭和粥类为主食,如粢饭、糯米鸡等。

这种饮食习惯的差异源于北方和南方环境和经济条件的不同,也反映了不同地域人们对于口味和饮食文化的喜好。

四、语言表达北方和南方对语言表达的差异也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北方人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北方话有着独特的音韵和词汇,言简意赅,重视实用。

而南方则以客家话、闽南话等方言居多,语调优美,表达细腻。

这种语言表达的差异既是地域文化的体现,也反映了不同地区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考方式。

综上所述,北方与南方的地域差异对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从风俗习惯、建筑艺术、饮食文化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北方和南方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魅力。

建筑的民族特色不同与地区的建筑风格

建筑的民族特色不同与地区的建筑风格

建筑的民族特色不同与地区的建筑风格建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建筑风格也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

建筑风格是民族文化和地域环境的反映,它承载着历史、文化、社会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痕迹。

本文将从民族特色与地区建筑风格的角度探讨建筑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一、民族特色建筑1.中国古代建筑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古代中国建筑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典型代表有故宫、长城和寺庙等建筑。

它们通常以传统的黄色琉璃瓦、木结构和雕刻为特点,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庄重和典雅。

2.日本传统建筑日本传统建筑强调简约、谦逊和精致的特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式庭院和茶室。

日本建筑通常使用天然材料,如木材和竹子。

它们融入了禅宗和和风文化的思想,追求内在的平静与和谐。

3.印度宗教建筑印度的宗教建筑非常独特,充满了繁复的细节和装饰。

它们通常是多层次的,拥有华丽的尖顶和彩色的壁画。

印度教寺庙和佛教塔是最典型的代表,它们展现了宗教信仰在建筑中的融合。

二、地区建筑风格的多样性1.欧洲建筑欧洲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独特的特点。

希腊和罗马的古代建筑影响着整个欧洲,尤其是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强调奢华和装饰性,而德国的包豪斯建筑则追求功能性和现代性。

2.亚洲建筑亚洲建筑包括东亚、西亚和南亚的各种风格。

东亚的寺庙、宫殿和园林以其对称、简洁和自然的特点而闻名。

西亚的伊斯兰建筑注重装饰和几何图案,而南亚的建筑则展现了摩尔人和葡萄牙殖民的痕迹。

三、建筑特色的差异与联系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建筑风格虽然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也存在着一些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这些建筑风格都受到了本土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无论是中国古代建筑还是日本传统建筑,都体现了东亚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

其次,一些建筑风格在历史上相互交流和融合。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对日本的寺庙和茶室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南北方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南北方差异
南方的颜色?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引言
•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 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 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 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 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 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 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 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 风格。
总结
• 南北方的园林建筑色彩有很大差异, • 南方追求清新淡雅、 • 质朴平和的色彩。北方追求色贴金 量大,构图方法程式化较强。这是政治思 想、地理环境、文化风俗不同而表现出的 不同审美取向
南方的颜色
• 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 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 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 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 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 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 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 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 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北方的颜色
•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 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 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 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 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 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 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 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 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 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 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 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 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座结构精巧而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整个院 落位于一个方形的围墙之内,四周是全封闭的, 墙面内由砖砌筑,高10多米,上层是女儿墙形式 的垛口。由外面还能看到一个个的更楼、眺阁, 就像是城墙上的敌楼一样,很有气势。整体看来, 在坚实的墙体掩护下,乔家大院就如一座稳固的 城堡。乔家大院平面布局呈双喜字,共有六个大 院、一十个小院,相互穿插、交错,共313间房屋。 如此复杂的布局,组成了一格富有变化的建筑空 间。
03
古代南北方代表性建筑
古代南北代表性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 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 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在这里我们选取山西乔 家大院和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南北建筑的代表, 跟大家分享一下南北方建筑的集大成者。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堡村,占地面积 8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00多平方米,始建 于清代乾隆年间。乔家大院不但是山西民居的典 型形式,也是中国古代北方建筑的典型形式。
与北方地区相比,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用地狭窄,丘 陵、平原相间,建筑材料丰富,当地建筑流派也较为多样,最著名 的有闽派、川派、皖派、苏派 ,当然,其建筑布局和风格 又各有所不同。
皖派建筑
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南 方四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 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国南 方民居的代表。最为人熟悉 其中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 徽派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 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徽派民 居建筑风格有“ 三绝”(民 居、祠堂、牌坊)和“三雕” (木雕、石雕、砖雕)。 徽 派建筑显而易见是流行于安 徽附近的一种古建筑风格。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 出印象。
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 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 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 (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 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 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
中国建筑文化的地域差异
小组成员:杨美琳 岑寿锋 芦治 汇报人:
目录
1 中国建筑发展历史 2 中国建筑文化南北差异 3 古代南北方代表建筑 4 南北建筑差异体现及原因 5 小组总结
01
中国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是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生活 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古代人们,因地制宜,因材致用,运 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创造出不同结构方式和不同艺术 风格的古代建筑。
南方建筑中常用的凉亭长廊
北方建筑中常用的阁楼
造成南北建筑差异的原因分析
建筑的形制与发展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区域文化等多 种因素密切相关。我国的地域辽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南 北传统建筑的形式姿态万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总的来 说可以分为一下几点。
除去风水学说外,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 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 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 福、美好、富裕 、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 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 “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 上的抱柱 楹联,以及
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 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 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 之美,或铭处世之学, 或咏鸿鹄之志,风雅 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 气息, 登斯庭院,有 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 化的殿堂。
在这里我将中国建筑划分为南北两个地 域性。通过对南北建筑的差异来向大家 介绍一下中国建筑的地域性差异
北方建筑
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 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 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 朴、憨厚和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 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 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 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 方正的格局。而北方建筑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京 派建筑与晋派建筑,另外,还有自成体系的北方 游牧民族的毡包建筑 。
京派建筑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而京派建筑里 以四合院最为典型。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 的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 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 体。
四合院的营 建是极讲究 风水的,从 择地、定位 到确定每幢 建筑的具体 尺度,都要 按风水理论 来进行。
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 全园的精华所在,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 以水为主,阔,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 间有漏窗、回水面广廊相连,园内空间处处 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
由于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 因河湖、园石、常青树木较多,因此,园林景 致细腻、精美、曲折、幽深,与北方格局宏大 的宫殿建筑风格完全不同。
晋派建筑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山 西的城市建筑,这是狭义上的晋派 建筑,历史上有徽商、晋商在中国 贸易史上大放光彩,在积累无数财 富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建筑风格。 晋派建筑在风格上与徽派建筑神似 , 同样的高墙深院、白墙黑瓦、四水 归堂等。但晋派建筑整体风格粗犷 与京派也类似
另一类是陕 北及周边地 区的窑洞建 筑,这也是 西北地区分 布最广的一 种建筑风格
二、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
受传统人文因素的影响,北方建筑的造型与立面设计, 比较强调厚重、朴实,用材上,则尽量选择一些以砖、石 为主的材料。而南方强调的是清新通透,立面多为浅色, 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用得多是涂料、木结构、仿木结构、 钢结构等。
典型的北方建筑
典型的南方建筑
三、阁楼与地下室
因为气候相对干燥,土质坚硬,日照时间比南方短,所 以,北方现代建筑多建有地下室和阁楼,可以利用更多的 空间,并且具备冬暖夏凉的优点。而南方气候炎热潮湿, 日照强烈,因此,阁楼的作用主要是为阁楼下面那层的空 间提供隔热,很少实际使用。同时,由于防潮的成本非常 高,南方现代建筑的地下室也比较少见。
苏派建筑
苏派民居是指江浙一带 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 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园 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 之一. 苏派民居以南向 为主,这样可以冬季背 风朝阳,夏季迎风纳凉 , 充满了江南 水乡古老文 化的韵味。脊角高翘的 屋顶,加上走马楼、砖 雕门楼、明瓦窗、过街 楼等。粉墙黛瓦,鳞次 栉比、轻巧简洁、古朴 典雅,体现出清、淡、 雅、素的艺术特色。
04
南北建筑差异体现及原因
南北建筑的差异性体现
•根据乔家大院以及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 对比,我们来分析一下南北建筑差异的 具体体现。
一、建筑空间和门窗设计
南方建筑的门窗
北方建筑的门窗
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在冬季取暖期间,要尽 量使建筑物大厅空间内暖气热力能均匀到达大厅 的各个角落, 如果热力不够, 不仅耗费了能源, 而 且使居住者受冻。因此,北方民居建筑的大厅空 间设计一般比较小一些,方正一些,建筑的半室 外空间也比较少。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就可以做 出各式各样具有不同空间体验的大厅和半室外空 间。北方的建筑物通常设双层窗户,冬季来临, 就要封窗;进入春季,就要开窗。因此,在门窗 设计上只要求符合一般自然采光要求, 注重实用, 大型带状窗比较少见。南方建筑物设单层窗户, 除 了讲究实用外, 还要注重美观大方,多为大面积的 带状窗。
四合院的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 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 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 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 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 种庄重的布局, 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 格。
除四合院外,宫殿建筑也是 京派建筑的代表之作,其中故宫 是宫殿建筑的问鼎之作。 中国宫 殿是中国古代帝王所居的大型建 筑组群,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 筑类型。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 中,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得到充分发展,宫殿是封建思 想 意识最集中的体现,在很多方面 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故宫缩小1000倍甚至10000倍实 际上他就是一个传统的四合院, 只不过在功能分区上更加细致。
北方游牧民族的毡包建筑
毡包建筑,古代称其为穹庐,又称毡帐,用于于游牧。自匈 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毡包多呈圆形,四周侧 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 为游动式。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它们易于蹂躏、搬 运和装置。下图是草原上典型的呈圆形尖顶的苍穹式室庐。
南方建筑
从西周到魏晋南北朝,中国民居建筑形式得到了较为完备 的发展。西周时已经出现高大宫室和四合院布局,并开始 使用砖瓦。春秋战国时期,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拱上均 有装饰,墙壁上则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宏伟壮 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 的建筑组群。
隋唐时期则是中国建筑艺术得到飞速发展时期,木构技术 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台基、砖石结构、屋顶样式等建筑要 素也趋于成熟。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进入最后的大发 展时期,南北已有的建筑形式基本发展成熟,在类型和特 点等方面基本形成定制。与此同时,随着各地乃至中外经 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新式的民居也不断涌现。
虽然现在看来,乔家大院内的建筑是一个整体,其实 六个院落建筑有先有后,并非营造于同一时期。乔家 大院中最大的院落是一号院和二号院。它们的布局形 式是祁县一带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具体地 说,也就是里院的正房、东西厢房都为五开间,外院 的东西厢房都是三开间,里外院之间有穿心厅相连。 而除了厢房外,倒座房、过厅、正房都是二层楼房。 在整体的构成上,乔家大院的房顶非常有韵律。房顶 由高到低,起伏变化,抑扬顿挫,在反复、连接、交 错、间歇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川派建筑
川派建筑,即流行于四川、
云南、贵州等地的一种建 筑风格,为当地少数民族 特有的建筑风格。其中以 川西民居里的吊脚楼最为 典型。 南方气候潮湿、昼 夜温差大、地面蛇虫等比 较多,所以当敌人在居住 过程中 逐渐演化出独特的 建筑风格——吊脚楼。 吊脚 楼以木桩或石为支撑,上 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 或用竹排涂灰泥。 屋顶铺 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 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 吊脚楼是远古巢居的发展。 在川派建筑里傣族竹楼和 侗族鼓楼具有鲜明的代表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