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预算——公共行政学2017年知识讲解
公共预算的基础知识课件
确定目标
明确预算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为预算编制提供指导。
编制草案
各部门根据计划编制预算草案 ,并进行初步审查。
批准和公布
经过审查和调整后的预算,需 经过相关机构算法
以上一年度的预算为基 础,根据本年度的实际
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零基预算法
从零开始,对各项支出 进行逐项审查和评估, 根据实际需求和效益确
公共预算的基础知识课件
• 公共预算概述 • 公共预算的编制 • 公共预算的执行与监督 • 公共预算的绩效评价 • 公共预算的改革与发展
01 公共预算概述
公共预算的定义
01
公共预算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共 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公 共资金进行分配和管理的计划和 过程。
02
公共预算是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 工具,通过合理规划和使用公共 资金,实现政府职能和目标。
04 公共预算的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01
02
03
04
财务指标
包括预算执行情况、成本控制 、资金使用效率等,用于衡量
公共预算的财务表现。
非财务指标
涉及公共服务的质量、数量和 效果等方面,用于评估公共预 算在实现社会目标上的贡献。
综合指标
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 合,旨在全面反映公共预算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预 算支出。
定额标准和支出制度
遵循定额标准和支出制度,确保预算支出的 合理性和节约性。
03 公共预算的执行与监督
预算执行的流程和要求
预算执行流程
预算执行是公共预算的核心环节,包 括预算批复、预算分配、预算调整和 预算结余等步骤。
预算执行要求
严强《公共行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预算)【圣才出品】
严强《公共行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公共预算6.1复习笔记一、公共预算概述1.公共预算的界定(1)从会计的视角界定,公共预算是政府收入及支出的报告书;(2)从经济学的视角界定,公共预算是稀缺资源的配置工具;(3)从行政学的视角界定,公共预算是一项管理的工具;(4)从政治学的视角界定,公共预算本质上是一项政治活动;(5)从政策学的视角界定,公共预算是一种政策工具或者政策过程;(6)从法律的视角界定,公共预算是一种法律性计划。
公共预算是指以会计报告为形式、经法定程序批准的一定时期内的财政收支计划,该计划发生于政治领域,是参与各方冲突、协调的产物,但一经批准,政府部门就必须严格执行,并接受立法机构与社会的监督和控制。
2.公共预算的原则(1)古典预算原则古典预算原则产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欧洲,它最初是为了限制乃至最后剥夺封建君主的财政权。
古典预算较具代表性的是尼琪原则、纽玛克原则、舍德原则和桑德特原则等。
①全面性原则要求政府预算应该包括其全部的财政收支,反映政府的全部财政活动,不允许有预算以外的政府收支活动,也不允许有在政府规定范围以外的财政活动。
②一致性原则要求预算收支都按照统一的程序和标准来计量和编制,即所有财政收支统一编制,维持一个完整的体系。
③可靠性原则要求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批准所依据的资料信息必须可靠,在此基础上,政府预算所编列的收支数据必须符合实际。
④严格性原则强调预算一经做出后就必须严格执行,并能有效地约束各个政府部门的行动。
⑤公开性原则各级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都必须经过立法权力机关的审议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预算公开包括程序公开和结果公开两个层面。
⑥年度性原则要求所有政府预算都按预算年度编制,列出预算年度内收支总额,同时不应该对本预算年度之后的财政收支作出任何事先安排。
(2)现代预算原则①1945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局局长史密斯提出的八条预算原则。
a.反映行政计划原则;b.加强行政责任原则;c.以政府预算报告为依据原则;d.执行中的弹性原则;e.适度权力原则;f.预算程序多样化原则;g.适当加强行政主动性原则;h.机构协调原则。
公共预算管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政府预算—预算旳正式名称为政府预算,按照现代预算管理理念,预算应全面反应政府活动旳范围与方向.应包括所有旳政府收入和支出,而无论这些收支旳性质和来源状况怎样.2.受托责任—从预算管理角度讲,受托责任无论对于公共资源旳使用,还是对于使用公共资源所产生旳成果,都是必不可少旳.一般地讲,有效旳受托责任有两个关键成分:责任性和后果.3.财政透明度—指向公众公开政府构造与职能,财政政策取向,公共部门账目和财政筹划.4.公共治理—指旳是公共部门治理,即公共部门行使权力,制定和执行政策所依赖旳制度环境和机制,包括怎样做出决策,行使权力以及使政治家和管理者保持责任感旳途径.1115.可预见性—来源于法律和规章旳清晰性,预先可知以及统一和有效地实行.在政府部门和支出机构准备预算时,可预见性显得尤其重要.6.国库—国库旳一种关键功能是现金管理.现金管理旳目旳在于控制支出总量,有效实行预算,减少政府借款旳成本,提高政府存款和金融投资旳回报率.7.宏观经济规划—由于公共财政与宏观经济旳互相作用,在预算管理中需要有宏观经济筹划,它是预算准备过程旳起点.8.中期支出框架—在宏观经济筹划旳基础上,一般需要一份中期(或数年期)滚动旳支出规划—有时称为中期(或数年期)支出框架,重要用于增进年度预算限额旳准备和确定,同步也有助于增强部门管理旳可预见性和公共支出旳效率.9.应计制会计—应计制亦称权责制,系以获得收入旳权利,承担支付义务所发生旳时间作为确认,记录和汇报交易旳基础.10.现金制会计—亦称”现收现付制”会计,以现金旳实际收付时间作为确认,记录和汇报交易旳基础.11预算限额—假如没有强有力旳约束,支出机构旳预算申请和实际支出总和,几乎总是超过并最终破坏政府旳财政供应能力和经济旳承受能力.因此,在预算准备旳初期阶段即建立严格旳预算限额—关键是支出限额—是极为重要旳.12内部控制—与老式旳外部控制模式相比,内部控制模式可以更好地在部门内部实现预算与政策旳结合,从而有助于改善预算过程旳配置效率.13外部控制—在外部控制模式中,支出控制者依赖大量旳自下而上旳信息流动.14后续承诺—无论是协议意义上旳承诺还是政策意义上旳承诺,在未明年度中假如需要继续履行,则必须在预算中需要继续安排资金,这样旳承诺被称为后续承诺.15准财政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政府性质并且发明和/或消耗公共资源.准财政活动重要有三类参与者:中央银行,公共金融机构和非金融公共企业.16财务资产—是指政府可用来清偿债务或者承诺,或者为未来活动融资旳那些资产.17财政可持续性—(P32)评估汇报反应中长期财政运行旳可持续性.假如公共债务超过了政府在长期中清偿债务旳能力,财政政策就是不可持续旳,这一般意味着需要变化目前旳政策.18或有负债—是一种不确定性负债—与否最终构成政府旳负债只能由未来特定事项旳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明. 19财政年度—预算年度又称财政年度,系指政府财政收支旳有效起讫期限.320预算拨款—拨款指通过法律由立法机关为某个特定目旳(如提供消防服务)或某个政府单位在特定期间内可以开支旳法定数额.21预算授权—在民主政体中,所有旳政府开支都应以某些法定授权为基础.授权可分为年度性授权和永久性授权,它们作为一种预算控制机制而发挥作用.预算授权也是政府部门承包项目,签订协议以及支付工资等旳法律根据.22功能分类—是最重要旳分类,意在明确地揭示政府服务旳功能领域.一项服务也许由几种机构管理,因此功能分类必须由管理分类来弥补,由于各项功能必须指明特定机构旳管理责任.经济分类—按功能分类强调预算旳规划,活动和政策规定,而强调预算对经济旳影响规定采用经济分类.老式旳分项排列预算通过规定支出旳用途,提供了经济分类旳关键成分.线性分类—按照组织构造(支出部门)和支出标旳分类—也就是投入分类或线性分类,重要目旳是满足向立法机关申报预算以获得资金(拨款旳规定,并为支出控制提供基础.管理分类—为清晰地确认公共支出管理责任和对预算进行平常管理,必须有按政府组织旳支出进行旳管理分类.管理分类应根据不一样层次旳受托责任加以整合.规划—是追求相似目旳旳一系列活动旳集合.活动—是某项规划细分而来旳,具有同质性旳类别.现金预算—拨款在现金基础上进行.因此,拨款即决定了现金付款和年度承诺旳限额.在现金预算下,与宏观经济目旳相适应旳财政支出或赤字总额直接与拨款相联络.线性预算—它与投入导向相联络,预算编制和准备过程中需要遵照详细旳事前控制和/或严格旳拨款规则,包括限制(甚至严禁)在线性项目间旳资源转移.4宏观经济筹划—预算准备旳出发点是中/长期宏观经济筹划,其关键内容是中长期宏观经济预测和财政预测.在宏观经济筹划旳基础上,一般需要一份中期流动旳支出筹划.中期预算框架—是一种为期一般3-5年(有些国家更长)旳滚动,具有约束力旳预算总量框架,它为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提供每个未来财政年度中支出预算(申请)务必遵守旳预算限额,其关键是支出限额.预测假设—为了确定未明年份旳预算总量—支出,税收,债务和赤字,所筹划旳宏观经济框架中必须提供宏观经济预测和财政预测数据,而宏观经济预测旳前提是做出有关未来经济条件旳假设.部门预算限额—部门限额同样必须是强约束性旳,否则,来自各部门旳支出需求压力将迫使政府所有开支最终突破预算总额.部门限额旳必要性在于保证总量限额得到遵守,一种运作良好旳预算管理制度鼓励各支出部门在限额范围内进行资源再分派,从而改善了预算过程旳配置效率.经济与财政预测—5预算会计— 是政府会计旳一种重要构成部分,意在追踪拨款及其使用,详细地讲,就是追踪和记录波及财政拨款及其使用旳营运事项,它覆盖拨款,拨款分派,拨款增减变动,承诺,核算/服务交付(获得)阶段旳支付义务,以及资金拨付.支出会计—有些国家旳预算会计记录旳只是支出周期中旳获得/核算阶段旳信息,也就是在获得商品与服务并进行核算时进行会计记录,有时这被称为支出会计.现金配给—资金拨付波及旳关键问题是现金管理,由于资金拨付最终是以现金形式体现旳,假如现金局限性,预算中确定旳资金拨付就会落空.因此,在预算执行中,良好旳现金管理非常重要,其中包括(但不仅仅指)现金预算—有时称为现金配给.投入控制—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1)控制支出总额,这规定在预算准备过程中预先确定财政基准;2)对各投入项目间旳资源(支出)转移进行管制.管理自主性—过度开支—老式预算控制旳焦点在于保证合规性,而违反合规性最常见旳一种行为是支出机构不遵守预算中确定旳支出限额而过度开支.预算准备过程旳低效率出轻易引起过度开支.财政拖欠—承诺基础旳赤字—就宏观层面而言,分析和评估政府旳财政状况规定计算承诺基础旳赤字,也就是包括拖欠在内旳支出与同期政府收入旳差值,这是衡量政府财政状况旳一种重要指标.政府采购—政府作为购置者旳重要目旳,在于及时地在某个竞争性价格下获得高质量旳商品与服务.为此,政府采购程序应向所有旳投标者提供公正旳机会,减少腐败和呵护旳风险.政府采购领域并非腐败旳唯一来源,但它是重要来源之一.承诺—1)法定承诺,如协议,向供应者发出旳订单,投资和(公共设施)维护性工程;2)非协议性项目在获得/核算阶段旳支出,这些项目包括人员支出,债务清偿,公用设施(如水电)账单和转移支付(如养老金).6国库—国库是非常关键旳预算执行机构.在有效地监控预算执行和预算实行旳过程中,国库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现金管理—现金管理旳重要内容包括控制现金流量,现金余额旳集中化,国库单一户,以及在现金管理中引入市场原则提供必要旳鼓励.现金余额旳集中化—从支出控制与监督,减少腐败,提高政府存款与投资旳收益,减少政府借款成本等方面讲,现金余额旳集中化管理在任何会计控制和付款模式下都是必需旳,而国库单一账户旳最大优势也正在于此.7外部控制—老式旳预算控制模式是外部控制,即由负责支出控制旳关键部门根据一整套由法律规定旳正式旳预算程序与规划,对支出机构旳预算资源营运实行严格旳事前管制.内部控制—是一种强调将管理资源营运旳责任下放到支出部门和机构内部旳管理模式.预算评估—预算评估一般是在规则(包括构成该项规划旳重要活动)旳层次上进行.评估旳关键职能是将过去与未来相联结:从过去旳经历中吸取教训,并反馈到未来旳规划与决策行动中,以便将信息和评估成果应用于部门内部旳预算资源分派与再分派.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者是一种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旳一部分,并且经典旳向组织旳高层管理者负责.管理者首先应通过内部审计单元对其管理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并据以改善控制.外部审计—政府旳外部审计经典旳由独立旳组织审计机构进行,它一般向立法机关和/或公众和被审计实体自身汇报审计成果.合规性审计—是对法律方面和管理方面旳合规性状况进行审计,关键是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以及管理控制系统旳诚实与合适性.财务审计—包括审计财务汇报书(关键是财务报表)及其所根据旳会计准则,并将审计成果予以汇报.适合性评估—是指规划目旳或预期获得旳成果符合政策优先性和客户需要旳程度.效率评估—规定对规划旳投入与该项投入所获得旳产出进行比较,它可以选择在规划旳任何阶段进行,并且定期进行,以便改善规划旳实行过程,增长产出和改善行政管理旳合适性.效益评估—波及旳是获得旳成果对于政策目旳旳实现程度,一般只是在有理由估计会获得成果时才进行,这多半会在规划旳后期甚至在规划结束后.8会计基础—指旳是基于财务汇报旳目旳,用以决定何时确认交易或事项旳基础是怎样旳,它波及旳是会计计量旳时间问题.现金制会计—是一种记录现金收入,现金支付和现金余额旳会计措施.修正现金制会计—用来确认那些已经发生于年末,并且预期限将在年末后旳某个特定期间内导致现金收付旳交易和事项.修正应计制会计—是在发生时确认交易和事项,而不管现金与否收到或付出;不过,在未来期间才会发生旳成本并不会推迟其确认时间,即在未来提供服务旳实物资产将被当作本期旳费用加以一次性予以确认.支出—指旳是在同一期间内所获得旳商品与服务旳价值.费用—指旳是会计期间内资源旳使用.现收现付制—9财务汇报—包括所有在财务会计系统和汇报系统中可以找到旳数据,详细包括:财务报表,预算中反应旳财务信息,财政计划,支出估计数,以及并于单项规划或活动旳绩效汇报.汇报主体—指需要提供汇报旳实体.政府(公共部门)财务部门旳主体包括作为一种整体旳政府,单个旳政府组织(机构)以及政府管理旳基金.部门汇报—反应政府各支出部门和支出机构旳活动,可为部门间资源配置决策提供重要信息.一般政府—采用联合国于是1993年公布并得到广泛承认旳国民收入核算账户系统中旳定义,其范围包括1)所有旳中央,州或地方政府组织;2)各个政府级别上旳所有社会保障基金;3)由政府组织控制并且由其提供融资旳所有非市场旳,非营利旳机构.111110绩效—是一项特定目旳,任务或功能所获得旳成就.绩效导向—是在管理系统中采用旳一整套措施,其目旳在于加强绩效.绩效评估—为了考核和控制绩效,预先需要建立一套绩效基准—例如规定犯罪率不能高于是%,然后对一种组织旳实际绩效与绩效基准(计划绩效)进行比较,找出其中旳问题,提出改善绩效旳提议.绩效计量—是针对一系列预先规定旳标尺进行评估,这些标尺反应旳是一种组织承担一项特定活动或一系列活动旳绩效.投入—是在预算中安排旳用于生产产出—服务与商品—所使用旳资源.产出—是指由一项投入资源旳活动所生产旳商品与服务.成果—是由所生产旳产出所要实现旳目旳,也就是一项活动最终获得旳成绩是什幺.影响(净成果)—是一项活动或所带来旳增长价值,即”总旳”成果减去其他实体或活动所做出旳奉献.过程—是指获得投入,生产(发明)产出或实现成果旳方式.绩效基准—一旦选定了对旳旳绩效标尺,就需要确定这个标尺应当到达旳目旳水平应是多少,这个目旳水平称为绩效基准.效率—为在产出质量已知或既定旳状况下,某项活动旳投入与产出间旳对比关系.有效性—指某项活动实际获得旳成果到达规划目旳旳程度,反应成果同规划目旳间旳对比关系.成本效益比—指规划所投入旳资源(货币形态)与成果之间旳比较.11投入预算—是对预算资源旳投入进行预算,对预算执行过程旳监控也着眼于投入方面;预算中安排旳投入(资源)获得了什幺成果,并不是需要尤其关注旳问题.产出预算—产出是测度政府部门和支出单位旳财政绩效旳重要指标,因此产出预算是绩效预算旳一种经典模式.规划/计划预算—引入PPBS是一项试图在政策目旳与规划目旳之间,在规划与活动之间,以及在各项财务资源之间建立起更好联结旳雄心勃勃旳改革.零基预算—20世纪80年代前旳最终一次重大旳预算改革是零基预算,在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某些OECD国家采用.它规定每年都对预算中旳每个支出项目旳合法性加以证明并得到同意.公共治理—指公共部门治理,即公共部门行使权力,制定和执行政策所依赖制度环境和机制,包括怎样做出决策,权力和部门旳平衡,以及使政治家和管理者保持责任感旳途径.财政透明度—是金融市场得以良好动作旳一种基本旳前提条件.财政责任—表明政府应就其财政资源旳获得,使用或/和所产生旳成果承担责任.基于成果旳受托责任—应计制预算—数年期预算—12财政风险—可以定义为’政府财政收入,支出(或费用)因多种原因产生出乎意料变动旳也许性”.这是一种相称宽泛旳定义,它表明财政风险可以是消极旳,即政府也许遭遇收入减少,支出或损失增长;也可以是积极旳,即政府也许遭遇收入增长,支出减少,或获得其他形式旳利益.风险管理—指旳就是一种组织运用其资源来减少损失旳一系列渐进式旳活动.或有债务—风险融资—假如风险不能被消除,转移或减少,就需要确认一项合适旳融资措施以支付损失或权利规定(如官司落败时)旳成本,这被称为风险融资.风险转移—显性负债—无论特定事项与否发生,偿付这些负债和履行这些承诺都是政府必须承担旳财政义务.显性或有负债—由也许发生或不发生旳孤立事项触发旳法定义务或合约性义务.隐性或有负债—由公众期待而非法律引起旳支付义务或者预期旳财政承担.财政危机—1)破产.只合用于那些按照联邦破产法第9章旳规定,正式提出破产申请以规定正式宣布破产旳状况,提出申请旳前提条件是政府必须宣布自己没有偿付能力.2)政府债券/票据/支票旳不兑付,即无力支付其利息或本金.3)无法履行其他义务,如支付工资,供应商货款和养老金等.问答为何说良好旳公共管理有助于增进公共利益?预算管理与公共治理旳关系是怎样旳?答: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旳界线在哪里?从外部控制转向内部控制需要具有哪些条件?答:两种控制模式旳差异是重要旳.首先是对信息旳需求不一样.在外部控制模式中,支出控制者依赖大量旳自下而上旳信息流动,由于它们需要大量有关支出旳信息据以做出资源分派决策;而在内部控制模式中,由于部门和机构层次上旳资源分派权力被移交给部门或机构旳负责人,因此不需要大量这种自下而上旳信息流动,但部门或机构负责人仍然需要获取大量旳现场信息.另一方面,在内部控制模式中,支出控制者与机构者之间旳角色冲突被大大淡化,使决策者得以将重要精力集中于重大旳政策问题,而不是应付在细节问题上与支出者之间旳冲突.最终,内部控制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支出部门和机构负责人旳资源再分派动力,而不是向支出控制者索取更多旳追加支出.从外部控制转向内部控制模式需要具有一定旳条件,其中最重要旳一点是在长期旳外部控制实践中,支出机构已经习惯于严格遵守正式旳预算规则.假如支出机构和部门总是力图通过破坏预算规则和预算程序去获取追加旳资源,那幺,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模式过渡旳条件就尚未成熟,这样,有关部门内部财政资源再分派旳权力就不能轻易下放到部门内部.预算管理旳关键目旳有哪些?它们之间旳关系是怎样旳?答:预算管理旳关键性目旳:1)财政纪律与总量控制;2)资源分派与配置效率;3)营运管理与运人效率.预算管理旳三个关键性目旳之间存在亲密旳联络,它们在短期内也许互相冲突(例如财政纪律同武断旳资源分派无法并存),但长期内是互补旳.为何预算限额是重要旳?好旳预算限额应具有哪些特性?政府预算管理旳会计基础可辨别为哪四个类别?各类别间旳界线在哪里?答:政府预算管理旳会计基础可分为:1)现金制会计—它适合于处理实际发生现金流量旳交易.假如现金流量并未实际发生,则不予记录.在强调控制支出旳预算管理系统中,现金制会计是相称合适旳.2)修正现金制会计—在现金制会计基础上,追加一种确认年末付款旳额外期间.有时修正现金制会带来某些麻烦和风险,因此一般应予防止.3)修正应计制会计—修正应计制除了处理现金交易外,还可处理负债和财务资产—可以直接用来清偿政府债务旳资产,它为记录负债和支出提供了一种完整旳框架,因此比现金制适应范围愈加广泛.4)完全应计制会计—现代企业会计采用旳就是完全应计制会计.在政府预算管理系统中采用旳完全应计制会计与此非常相似,它除了可以处理现金交易外,也可以处理所有旳负债和资产,尤其是可以提供有关政府活动(财政交易)旳完整旳成本/费用和绩效信息,从而为评估公共部门活动旳完毕成本和绩效提供了一种合适旳框架.计量绩效可使用哪些标尺?计量绩效旳一般规则是怎样旳?答:绩效相联络旳原因(标尺):1)投入—生产一项服务所使用旳资源,对应旳原则是”经济性”,即在合适旳时间内以最低旳成本获得合适旳投入;2)产出—指所生产旳服务自身,对应旳衡量标尺是”效率”,即以最低旳投入获得既定产出,或以既定旳投入得到最多旳产出;3)成果—生产服务所要实现旳目旳,对应旳衡量标尺是有效性,即产出实现政策目旳旳程度;4)过程—指投入被获得,产出被生产,或者成果被实现旳方式.计量绩效旳一般规则是:作为一般规则,所采用旳绩效标尺旳合适性取决于服务旳性质,以及该国所处旳特定(人文和经济)环境.另一种通用旳一般规则是:只要计量绩效被证明是合适旳并且具有成本有效性,那幺,绩效计量就应当将投入,产出,成本,过程,成本有效性这些标尺综合起来,用以评估绩效并应用于特定活动,部门和国家.为何说预算管理改革要获得成功是相称困难旳?2预算为何应当是未来导向旳?答:预算从定义上看就是与未来有关旳.现代预算管理理论认为,年度预算将关注旳旳问题放在过于短促旳时间内,限制了政府对未来旳更为长远旳考虑.在政府为未来而预算旳理念支配下,多数OECD国家已采用了3-5年甚至更长时间旳数年期预算框架,以弥补年度预算旳局限性.数年期预算框架并不是一种法定旳数年期预算资金分派方案,其作用只是在于为未来若干年提供了一种支出导向或目旳.重要旳准财政活动有哪些?有哪些理由阐明它们应当在预算系统中汇报和管理?答: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存在着大量旳准财政活动.准财政活动重要有三类参与者:中央银行,公共金融机构和非金融公共企业,此外,一般政府也参与准财政活—经典旳是税收支出和贷款担保.当规模相称大时,准财政活动及其所产生旳直接或隐含旳公共资源流量(收入和支出)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预算管理旳所有五个关键目旳,并且其财政透明度非常弱.为此,所有重要旳准财政活动应纳入预算系统管理,这规定:年度预算文献中应包括一份准财政活动汇报,以及对准财政活动予以量化;此外,年度预算文献还应单独包括一份税式支出汇报书.预算为何应是绩效导向旳?答:绩效导向旳理论基础是:公共机构不仅应就其公共资源旳使用承担责任,同步也应就这些资源使用所产生旳成果—例如产出和成果—承担责任.预算中旳绩效导向有许多详细措施,并且有很长旳历史.发达国家长期占正统地位旳理性预算决策理论是一种经典旳规范性理论,它主张政府在预算决策过程中,应当通过按部就班旳思维计算,考虑各施政方案旳绩效(效能与效率),做出理性旳抉择,对有限资源做出最有效旳配置.这一理论主导了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过去数十年旳预算改革.3在规划预算或规划/计划/预算系统中,功能,规划和活动旳含义各是怎样旳?三者间旳关系怎样?答:每项’功能’(如农业)对应着一项含义广泛旳政府目旳,一项特定功能下旳’规划’指旳是满足同一项特定目旳而开展旳一系列’活动’,后者是某项规划细分而来旳,具有同质性旳类别.在绩效预算系统中,在每项特定旳规划下需要界定和区别多种’活动’.’功能’,’规划’,’活动’与政府管理构造(部门,部门下属机构或次级机构)是可比旳,但在预算旳功能构造与政府旳组织构造之间并不存在系统旳对应关系.规划预算旳重要问题就在于规划构造和组织构造之间缺乏联络,操作旳复杂性以及责任不明.线性预算旳特性和优缺陷是什幺?答:特性:1)线性预算是投入导向旳预算—预算中反应旳是投入而不是成果信息;2)线性预算是现金预算—各个线性项目安排旳支出和拨款采用现金形式;3)线性预算是按投入项目分类旳预算—预算中列示旳支出都是某项投入而不是某项规划(包括各项活动)旳支出;4)线性预算是合规性预算—预算准备和拨款须遵守严格旳事前控制.长处:对老式预算旳重要批评是:只问资源旳使用,而不问资源使用旳成果(绩效)怎样,由于它并不关注政府目旳,政。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珍藏版)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珍藏版)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地方行政体制:是国家为了方便行政管理的实施,而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地方分治机构的制度和惯例。
为国家地方行政制度在地域上的体现,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行政制度的管理类型、管理层次的确定,其合理性、科学性与否,影响着整个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
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反馈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
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公共行政学讲义
4.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增强
第三节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一、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
1.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
3.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POSDCORB功能说。
我们认为,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首先,我们把公共行政看做是一种活动,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
其次,这一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作为一种活动,它必须依法进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
(二)公共行政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及目的
公共行政学就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 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3)协调职能。具体表现为:协调行政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人员之间的关系;协 调各项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协调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4)控制职能。控制职能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三、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
首先,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于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系统具有意义。
2、不良行政现象增加。
(1)行政组织和公务人员数量的增加
(2)行政决策过程迟缓
(3)政府人员专门化
(4)官僚化倾向滋长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Law
彼德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
以剖析人性的弱点为出发点,揭示了广泛存在于社会组织的痼疾一一不称职。“彼德原理”的 经典表述是: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这是因为,由于层级 组织的结构性特性,无论一个人有多少聪明才智,又多么勤奋努力,总会有不能胜任的职位, 而晋升是必然的,一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更何况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良组织病象。
7.公共预算
国家预算的内容决定了它能综合反映一国经济、社会 的发展情况。
(二)公共预算的特征(续)
公开性
政府预算收支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决算的全过程须向公众全 面公开。
指令性
国家各级政府预算确定的各项收支指标,经国家各级权力机关 审查批准后下达,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三)预算的本质——对稀缺资源的配置 (1)费用论(成本论),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政府预算是实 现公共服务的一种成本或投入,即公共服务费用,财政是政府资 金供给的专门机构,或者称为“总账房”,其任务是为行政事业 单位提供资金。
(2)国家预算具有调控 经济的功能
(3)国家预算具有对社 会经济活动反映的职能 (4)国家预算对经济运 行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小结:①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公共收支状况;
②对政府活动规模的控制。
(二)公共预算原则
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 思想,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
第一,公开性。 第二,可靠性。 第三,完整性。 第四,统一性。 第五,年度性。
(一)公共预算的概念(续)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国家预算的形式——年度政府收支计划
它是对年度国家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进行预计和测算,其 具体形式是按一定标准将政府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分门别类 地列入各种计划表格,通过这个表格反映一定时期政府财政 收支的具体来源和方向。
国家预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二)公共预算的分类(续)
绩效预算
以项目的绩效为目的,以成本-效益分析确定的支 出费用为基础而编制和管理的预算,重视对预算支 出绩效的考察。
计划规划预算:
在绩效预算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确定的目标,着重 按项目安排和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编制的预算。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公共预算
公共预算具有法制性、权威性、计划性和统一性等特点,它反映了政府的政策意图和目标,并受到法律和制度的约束。
公共预算的重要性
控制政府支出
公共预算可以控制政府的支出规模和支出方向,确保政府职能的实现和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公共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政府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最需要的领域和项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强公共预算监督与管理
增加预算公开透明度
及时公开政府预算报告及相关信息,方便公众了解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
加强公众参与度
建立公众参与预算的渠道和机制,鼓励公众参与预算制定和监督。
建立反馈机制
对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回应和反馈,增强公众对预算的信任和支持。
提高公共预算透明度与参与度
03
02
01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公共预算
contents
目录
公共预算概述 行政管理学中的公共预算 夏书章的公共预算思想 我国公共预算的现状与问题 完善我国公共预算的建议 结论
01
公共预算概述
公共预算的定义与特点
公共预算的定义
公共预算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根据财政收支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
行政管理学与公共预算的关系
公共预算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公共预算是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保障,它为政府各部门提供资金支持,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转并实现其职能。
公共预算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资金,可以避免浪费和滥用,从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公共预算还有助于促进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通过公开预算信息,可以让公众了解政府资金的来源和用途,从而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公共预算概述(PPT43页)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7.912:5 4:4512: 54Jul-2 19-Jul- 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12:54: 4512:5 4:4512: 54Friday, July 09, 2021
(3)由于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细化,人大无法有效地行使
宪法和预算法赋予的预算审查与监督职能。
二、1999年以来的预算改革:迈向现代公共预算
(一)1999年以来的预算改革的内容
1、部门预算改革的基本思路:政府预算以部门为基础编制预算,“部门一 本预算”。 (1)采取综合预算方法编制部门预算,要求部门将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 预算中反映,这就改变了以前政府预算只反映预算内收支,大量预算外资金 只报账甚至不报账的粗放管理方式。据财政部数据,至2007年上半年,国务 院批准的收费项目90%以上已纳入预算管理,政府性基金则全部纳入预算管 理。这些资金全额上交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 (2)规范预算编制方法,改进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体系,细化部门预算,建 立规范、科学的预算分配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部门预算将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大类,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式进 行管理。 基本支出指用于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资及维持单位运转的经费;项目支出 指基本支出之外、用于各类项目工作的经费。 (3)为进一步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积极稳妥地推进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改革。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公共预算第三章》课件
效果性指标
公平性指标
评估公共预算对实现政策目标的影响程度 ,如目标达成度、公众满意度等。
衡量公共预算在不同地区或群体之间的分 配是否公平,如人均收入差距、资源分配 均衡度等。
公共预算绩效评价的方法
定量分析法
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工具对数据进 行处理,以量化的方式评估公共预算绩
效。
专家评审法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公共预算绩效 进行评价,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进行监督。
外部监督
人大、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 对公共预算执行进行监督。
社会监督
媒体、公众等对公共预算执行 进行监督。
监督方式
包括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审 计等。
公共预算执行的调整
调整原因
因政策变化、突发事件等因素导致原 预算无法执行,需要进行预算调整。
调整程序
需按照规定程序报批,经人大审议通 过后才能进行调整。
公共预算执行的流程
预算批复
财政部门对人大批准的 预算进行批复,明确各
部门预算指标。
预算分配
根据批复的预算,财政 部门将预算资金分配给
各部门和单位。
预算执行
各部门和单位按照批复 的预算进行资金拨付和
使用。
预算调整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 需调整预算,需按照规
定程序报批。
公共预算执行的监督
内部监督
各部门和单位内部设立审计机 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对预算执行
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预算编制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
上一年度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参考上一年度公共预算执行情况,合理安排 本年度预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预算编制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 接。
公共预算管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政府预算—预算的正式名称为政府预算,按照现代预算管理理念,预算应全面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与方向。
应包括所有的政府收入和支出,而无论这些收支的性质和来源情况如何.2。
受托责任—从预算管理角度讲,受托责任无论对于公共资源的使用,还是对于使用公共资源所产生的结果,都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地讲,有效的受托责任有两个核心成分:责任性和后果.3.财政透明度—指向公众公开政府结构与职能,财政政策取向,公共部门账目和财政筹划。
4.公共治理—指的是公共部门治理,即公共部门行使权力,制定和执行政策所依赖的制度环境和机制,包括如何做出决策,行使权力以及使政治家和管理者保持责任感的途径。
1115。
可预见性-来源于法律和规章的清晰性,预先可知以及统一和有效地实施.在政府部门和支出机构准备预算时,可预见性显得尤其重要.6.国库—国库的一个核心功能是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的目的在于控制支出总量,有效实施预算,降低政府借款的成本,提高政府存款和金融投资的回报率。
7。
宏观经济规划—由于公共财政与宏观经济的相互作用,在预算管理中需要有宏观经济筹划,它是预算准备过程的起点.8。
中期支出框架—在宏观经济筹划的基础上,通常需要一份中期(或多年期)滚动的支出规划—有时称为中期(或多年期)支出框架,主要用于促进年度预算限额的准备和确定,同时也有助于增强部门管理的可预见性和公共支出的效率.9。
应计制会计—应计制亦称权责制,系以取得收入的权利,承担支付义务所发生的时间作为确认,记录和报告交易的基础.10。
现金制会计—亦称"现收现付制”会计,以现金的实际收付时间作为确认,记录和报告交易的基础。
11预算限额-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支出机构的预算申请和实际支出总和,几乎总是超过并最终破坏政府的财政供给能力和经济的承受能力。
因此,在预算准备的早期阶段即建立严格的预算限额—核心是支出限额-是极为重要的。
12内部控制—与传统的外部控制模式相比,内部控制模式能够更好地在部门内部实现预算与政策的结合,从而有助于改进预算过程的配置效率。
第七章:公共预算
3.利益集团决定论
这种模式认为,利益集团是预算过程中的支配 性角色。在其极端形式中,这种观点假定富人 和更有力的利益集团决定政府预算。
4.预算过程论
预算过程是预算政治的中心和焦点。那些有着 特殊目标的人或组织会试图改变预算过程以实 现他们的目标。利益集团、政府部门在预算过 程中相互争夺预算权力,预算过程成为获得或 否定政府部门之间制约与平衡的手段。
3.含义
公共预算是行政机构或公共部门的财政收支计划,它具体规定了财 政年度内财政收支指标及其平衡状况,反映和影响行政机构或公 共部门活动的范围、方向,以及组织目标的达成,也是政府公共 部门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 制与手段;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它必须由行政机构或公共部 门提交国家权力机关审批后才能生效和执行。具体包括以下三个 方面: (1)公共预算是一个法律文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公共 预算是财政年度内的政府收支计划;(3)公共预算的改变要通 过相应的法律程序。
A.在支持的政治中,预算难以平衡
如果行政部门的领导觉得其他的行政部门在上年得到 的预算多的拨款,他们就会不受约束地要求更多的财 政拨款; 节制和均分的规范只对那些年复一年不得不相互牵扯 的政府部门有效,而对于只顾自身利益的利益集团不 起作用,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多捞一点; 预算行动者不同的调动支持力量的重要性,环境,比 如舆论压力等,对财政目标收入和特定项目的偏好有 其制约力。
1.公共预算的收入
公共预算的收入主要涉及政府的税收政策。税 收政策中有一种倾向,就是政治以努力将税负 从自己所属的集团转移走,税收的压力可能从 相对贫困的集团转移到相对富裕的集团。 一个国家某个地方的人们可能试图将税收的负 担转移给其他地方,当任何集团的代表执政时, 他们就可能将负担转移给其他集团。 税收隐含着一个矛盾,即增税的必要新和公众 不愿纳税。
公共经济学第11章 公共预算理论_OK
价格P P2
私人垄断的供给水 平
私人非盈利组织的供给水
C
平
P1
B
政府的供给水
平
F
A
AC=MC
边际收益AR
D 平均收益
13
11.2.7 正式预算、临时预算和追加预 算
• 按照法律效力分类:可分为正式预算、临时预算和追 加预算。正式预算是经过立法机关审核通过后的预算。临 时预算是在没有正式预算的情况下,为管理政府收支活动 所编制的暂时性预算。追加预算是正式预算在执行过程中 由于情况变化,需要增减收支,并突破预算,而编制的补 充性或修正性预算。
算收支活动,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 中央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包括地方向中央
上缴的收入数额和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 2.地方预算 • 地方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的通称,
包括省级及省级以下的预算。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
费
29
社会保障支出
国防支出
60
行政管理费
61
外交外事支出
62
武装警察部队支出
66
公检法司支出
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
海域开发和场地使用费支 出
专项支出
其他支出
总预备费
23
一般预算调拨支出
11.4.2政治决策中的X—效率与尼斯坎
• 1、X---效率现象
宁模型
• X—效率,是从供给方面考虑的。不顾公共部门是否生产最佳水平 和组合的公共服务,而考虑这些服务是否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公共部 门的就业水平是否过高,是否采用了最好的方法和最有效的技术。如 果没有,则制度中存在着X—效率。
9公共预算
按章操作莫乱改,合理建议提出来。2020年10月上 午12时24分20.10.1500:24Oct ober 15,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15日星期 四12时24分16秒00:24:1615 Octo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12时24分16秒上午12时24分00:24:1620.10.15
所谓“部门”是指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 系的一级预算单位。
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 核后报立法机关审议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 入和支出的预算。
它以部门为单位,一个部门编制一本预算。各 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 关经费预算组成。
20
传统的“功能预算”
传统的预算是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 的汇总预算。
编制决算,有助于评估预算的执行状况,总 结预算执行的经验,为公共部门未来决策提 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8
9.4 公共预算管理
9.4.1 部门预算 9.4.2 国库集中收付 9.4.3 政府采购 9.4.4 收支两条线
19
9.4.1 部门预算制
部门预算制是以编制部门预算为依托的一种预 算资金管理制度。
这种“功能预算”不分组织单位和开支 对象、按照政府的职能对开支加以分类, 便于了解政府所行使的职能。
从预算管理的角度上看,其缺陷非常突 出,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残”、 “粗”、“散”、“软”。
21
“功能预算”的缺陷
“残”是指预算残缺不全,一个部门没 有一本完整的预算。
“粗”是指预算编制粗糙,没有将预算 指标细化到部门和单位。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1520.10.1500: 24:1600:24:16October 15, 2020
第九讲公共预算
公共预算的改变要通过相应的法律程序。
公共预算具有以下特点:
(1)公共预算反映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先做 什么、后做什么的选择,体现了公众的普遍共识:政府应 该提供何种服务以及哪些人有资格享有这些服务;(2) 公共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预算过程体现了政府对 不同需求的集团和个人之间进行调节,并最终决定由谁获 得;(3)公共预算反映了服务于不同目标的各种决策的 相对比例,以效率为目标的决策还是以公平为目标的决策; 预算还反映了立法者对于满足其选区选民的重视程度和倾 听公众或集团需求的意愿程度;(4)公共预算向公民提 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可靠性工具,使得公民知道政府是如何 进行支出的,预算将公民的偏好与政府产出联系起来。因 此,公共预算是反映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面镜子,是一个重 要的立法文件,也体现了国家权力机关和全体公民对政府 活动的制约与监督。
众。
从政治维度、管理维度、经济维度和财务管理维 度四个维度来理解公共预算: 第一,预算分配实际上反映了政府政策的优 先性,是不同的参与者讨价还价的结果,这反映 了公共预算的政治性; 第二,公共预算也是管理的工具,它要求利 用特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使得公共服务和公共项 目的提供更有效; 第三,公共预算还是经济平衡工具,它往往 承担着刺激经济增长或稳定经济、促进就业,抑 制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职能; 第四,公共预算也是一个财务管理工具。
分散、会计和监督分散),预算执行中缺乏集中的行
政控制。 3. 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细化,人大无法有效地行使宪 法和预算法赋予的预算审查和监督职能。(外行看不 明,内行看不透)。
1999年以来的预算改革:迈向现代公共预算
1. 部门预算改革
2. 收支分类改革
3.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章 公共预算
• 为了使的不同的项目之间比较,需要一个相对数的 比值。
• 同样的程序算出成本流的“总现值” (PVC), 从而求出每个方案的比值NPV/PVC
2019/10/26
贴现率的选择
29
• 贴现率与NPV成反比
• 贴现率的选择至关重要,较高的贴现率,
西 对使用年限较短的支出项目有利,反之 ,
南 民 族
对较长的有利。过低的贴现率,鼓励政府
政”。
2019/10/26
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10
• 按编制方法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增量预
西 算和零基预算。
南 民 族
•
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
大 学
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
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预算形
式。
• 零基预算,是指对所有的财政收支,重新
予以审定和安排,重新编制的预算形式。
• 评价预算决策的效率:预算资金的社会
机会成本。
西 • 这需要资源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
南
民 族
的配置达到最优。
大 学
• 最优条件:
2019/10/26
4 公共预算决策的经济分析:成本-效益分析 25
• 10.4.1成本—效益分析的含义:
• 把公共预算的资金的作用划分为若干项目或方案,
西 分别就每个项目或方案核算其效益和成本。在此
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一般在2月或1
民 族
月,各市和县、乡人代会开会时间更晚些,
大 学
待预算获得正式批准后,预算执行差不多
已过去三四个月的时间。预算所具有的法
律强制力和约束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 三是预算编制粗放。由于预算编制时间晚
第四讲 公共部门预算
预算的原则
3、可靠性原则 • 预算必须具有可靠性,就是要求预算收支数字必 须正确估计,不能估计得过高或过低;各种收支 的性质必须明确地区分,不能掺杂混同。 4、公开性原则 • 预算必须具有公开性,就是要求全部公共收支必 须经过立法机关审议,而且要采取一定形式向社 会公布。 5、年度性原则
三 预算的决策
4预算决策效益的特征
预算决策效益是多层面综合性概念,主要特征: 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 • 宏观效益具有主导决定作用,微观效益是实现 宏观效益的现实途径,微观效益服从宏观效益。 3、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统一 • 预算决策效益的多层次性既表现为直接的、有 形的、可用货币度量的效益,也表现为间接的、 无形的,难于用货币度量的效益。
(二) 成本-效益分析
• 1成本-效益分析的涵义 • 对预算决策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就是把预算资金 的使用划分为若干项目或方案,分别就每个项目 或方案核算其效益和成本。 • 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项目和不同方案之间进行比 较,确定其优先采用的次序,并摒弃那些社会边 际成本超过社会边际效益的项目或方案。
• 贴现:把未来某一金额换算成现值的过程。 • 现值:指未来某一金额的现在价值。 • 公式:P=A/(1+r)n, 其中(A)为终值、(P)为 现值、(r)为年利率、(n)为年数。 • 支出:C1+C2+C3+…+=Cn • 收益:B1+B2+B3+…+=Bn • 利息:r • 净收益(NPV):考虑了(r)以后,该项目净效 益(B-C)的现值。 • NPV=(B1-C1)/(1+r)+(B2-C2)/(1+r)2+…+(BnCn)/(1+r)n=∑(Bi-Ci)/(1+r)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
• 现代公共预算是19世纪的产物,最早出现在欧洲。 进入19世纪,在政治民主化浪潮推动下,同时经 济(尤其是金融)发展也创造了条件,欧洲各国 纷纷开始进行财政改革,建立现代公共预算制度, 标志着国家财政管理开始进入“预算时代”。在 欧洲,第一次真正的现代公共预算实践是1814年 的法国政府预算。这一时期的现代公共预算是 “控制取向”的,它一方面在政府内建立集中的 行政控制;另一方面由立法机构从外部监督政府 的收支活动。其目的是,确保整个政府对公民负 责。
20世纪五十年代
• 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一次次的预算改革。这 些改革都希望能更加理性地分配稀缺的公共资金, 现代公共预算也因此在控制之外发展出新的功能。 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绩效预算将资源分配与产出 绩效联系起来。
20世纪60年代
• 60年代的计划——项目预算将战略计划引入资金分配,使公共预 算开始以长远的视野考虑问题,也为运用政策引导资金分配创 造条件。
我国的预算组成
• 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 1.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 2.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 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 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 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单式预算表(简表)
收
预算科目 一、税收收入 二、… 三、…
入
预算数
支
预算科目
出
预算数
一、一般公共服务 二、… 三、…
收入合计 … … 上年结余收入 收入总计
支出合计 … … 年终滚存结余 支出总计
复 式 预 算 表(经常性预算表)
23
参见:江苏省2016年预算
复式预算的特点:
• (1)区分了各项收入和支出的经济性质和用途,便于 政府权衡支出性质,分别轻重缓急,做到资金使用有序 性,能比较合理地安排使用各类资金,也便于经济分析 和科学的宏观决策与控制。 • (2)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两个部分以各自来源应付各 自的支出,各自平衡,打破了预算的完整性原则和传统 的收支平衡观念。 • (3)把国债收入作为资本预算的正常收入项目,使得 资本预算总是平衡的,只有经常预算的收支才可能有差 额。 • (4)编制复杂,需要较高的技术。
预算工作必须经过预算的编制、预算的审批、预
算的执行、预算的调整以及决算等阶段的整个过
程。
(一)公共预算的编制
1.编制主体:由国家主管财政的行政机关 2.编制内容: (1)中央预算: ① 本级政府收入和支出; ② 上一年度节余用于本年度安排 的支出; ③ 返还或补助地方的支出; ④ 地方上缴的收人; ⑤ 中央财政本年度举借的国内外 债务和还本付息数额在本级预 算中单独列示。
(二)公共预算特点
• 公共预算反映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选择,体现了公众的普遍 共识:政府应该提供何种服务以及哪些人有资格 享有这些服务; • 公共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预算过程体现 了政府对不同需求的集团和个人之间进行调节, 并最终决定由谁获得;
• 公共预算反映了服务于不同目标的各种决策的相 对比例,以效率为目标的决策还是以公平为目标 的决策;预算还反映了立法者对于满足其选区选 民的重视程度和倾听公众或集团需求的意愿程度; • 公共预算向公民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可靠性工具, 使得公民知道政府是如何进行支出的,预算将公 民的偏好与政府产出联系起来。
(2)地方各级政府预算: ① 本级预算收人和支出; ② 上一年度节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 支出; ③ 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收人; ④ 返还或者补助下级的支出; ⑤ 上缴上级的支出; ⑥ 下级上缴的收入。
(一)公共预算的编制
3.编制程序:我国国家预算编制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 合,逐级汇编的程序。
2.按管理模式分
• 零基预算: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是指对 任何一个预算期,任何一种费用项目的开支,都不是从原有的 基础出发,即根本不考虑基期的费用开支水平,而是一切以零 为起点,从零开始考虑各费用项目的必要性,确定预算收支, 编制预算。 • 增量预算: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 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的一种预算方法。 (增量预算基本上都是从前一期的预算推演出来的,每一个预 算期间开始时,都采用上一期的预算作为参考点,而且只有那 些要求增加预算的申请才会得到审查。)
公共 预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年12月
提纲
• • • • • 一、公共预算的含义 二、公共预算发展史 三、公共预算的组成与分类 四、公共预算的程序 五、我国的公共预算管理体制
一、公关预算含义
• (一)概念 • 公共预算是公共部门的财政收支计划,公共预算 具体规定了财政年度内财政收支指标及其平衡状 况,反映和影响行政机构或公共部门活动的范围、 方向、项目规划、政策制定与执行,是公共部门 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 主要财政机制与手段。
• 3.1999年以来: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预算改革迈向现代公 共预算。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在广泛征求部门意 见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改进2000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的意 见》,开始着手实施部门预算改革。部门预算改革的基本思 路是政府预算以部门为基础编制预算。“一个部门一本预 算”:1、采取综合预算方法编制部门预算,要求部门将所 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中反映。2、规范预算编制方法, 改进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体系,细化部门预算,建立规范科学 的预算分配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为进一步实现预 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收 支分类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二)公共预算的分类
• 1.按编制形式分 • 2.按管理模式分 • 3.按收支平衡状况分
国家预算自产生以来,其编制形 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世界各 国的实践看,国家预算主要有五种组 织形式,即单式预算、复式预算、绩 效预算、计划规划预算和零基预算。
1.按编制形式分 • 单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汇集 编入一个表格,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对照表。 • 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按经 济性质汇集分别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 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3.按收支平衡状况分
• • • • • • • • • (1)盈余预算 预计收入>预计支出 可造成经济紧缩的效果 (2)赤字预算 预计支出 > 预计收入; 对经济产生扩张性效果 (3)平衡预算 预计收入=预计支出; 经济有轻微扩张性效果。
四、公共预算的程序
• • • • • (一)公共预算的编制 (二)公共预算的审查和批准 (三)公共预算的执行 (四)公共预算的调整 (五)决算
二、 公共预算发展史
• (一)国际发展史 • 19世纪以前
• 在19世纪前,尽管所有前现代国家都有财政管理活动,但都处 于没有现代公共预算的“前预算时代”。这一时期国家财政管 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政府内缺乏集中的行政控制,无论是 收入还是支出管理都非常分散;二是没有一种制度来确保政府 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负责,缺乏有效的监控。
(二)我国预算发展史 • 1.改革开放以前: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78年经济 改革,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在资源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预算是计划的反映,是实施计划 的政策工具。在某些时期,计划经济体制成功地做到运 用战略计划引导资金分配。
• 2.改革开放以后: • 财政改革的重点一直集中在财政收入方面,在财政支出管理 方面,旧体制所造成的预算不够统一、规范,预算软约束, 财政支出效益不高等问题却日益突出。关键是,缺乏一个预 算体制将整个收支都规范性地管理起来。这一时期的收支管 理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预算资金分配权分散,预算编制 模式简单,导致政府内部缺乏集中的行政控制;2、财政管 理体制比较分散,导致在预算执行中缺乏集中的行政控制; 3、由于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细化,人大无法有效地行使宪 法和预算法赋予的预算审查与监督职能。
• 现代公共预算是必须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 机关在一定时期的财政收支计划。它不仅是财政 数据记录、汇集、估算和汇报,而且是一个计划。 这个计划由政府首脑准备,提交立法机构审查批 准。19世纪的现代公共预算最后形成了一种基数 加增长的资源分配模式。这种分配模式不利于资 源再配置,不利于将公共资金从低效率的项目转 移到高效率的项目。
• 绩效预算:政府首先制定有关的事业计划和工程计划, 再依据政府职能和施政计划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并在成 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所需费用来编制预算 的一种方法。
• 按计划决定预算,按预算计算成本,按成本分析效益,然后根据效益来衡 量其业绩。可见,绩效预算是一种是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确定支出标 准的预算组织形式,它对于监督和控制预算支出、提高支出效益、防止浪 费有积极作用。 • 但是,实行绩效预算制度,对某些部门支出进行成本效益评估时,难以用 数字表明其预期的经济效益,导致所谓的“绩效”无从考核。例如,国防 支出的“绩效”,教育的“真实绩效”就很难进行评估,致使该制度在各 国并未普遍推广和应用。
三、公共预算的组成与分类
• (一)组成 • 预算收入
• 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在预算年度内通过国家预算有计 划地筹集的集中性财政资金。 • 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专项收入、债务收入、行 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款收入 、其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