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做“长短句”。
B.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我们学过的《口技》节选于此。
C. “布”在古代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布衣”指平民百姓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因此也常用来借指平民。
D. 《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答案】 B【解析】【分析】B。
描述有误,《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这没错,但我们学过的《口技》却不是节选于此,《口技》选自《虞初新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这些知识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平时可将这些知识将这些知识整理成体系。
解答时注意回忆的准确性。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B.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C.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谈读书》《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德国的培根、中国的郭沫若。
D.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如《送东阳马生序》;“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答案】 C【解析】【分析】C、应是:英国的培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D. 古代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答案:D解析:D项“庶人曰死”表述错误,应为“庶人曰死或卒”。
古代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不同阶层的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具体为“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2、下列对古诗词中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青霭入看无”中的“青霭”,指青色的云气。
霭,云气。
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夕阴感遥物,聒聒乱行禽。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霭。
”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中的“百工”,指各种工匠。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
D. “序八州而朝同列”中的“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答案:C解析:C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解说错误,“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B.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2024年新疆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2页。
2.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打造文化名片,讲好新疆故事。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的每一帧画面几乎都可以独立成画。
白雪皑皑的阿尔泰山、碧波荡漾的喀纳斯湖、渺.远广阔的璀璨星空、一望无垠的烂曼花海……如同人间仙境,()。
牧羊人在晨曦中的剪影、余晖.下温暖的毡房、那丰绕土地上的马蹄声声和倔.强的白杨树……这些场景不仅令人振撼,更激发了人们对新疆自然之美和风土人情的向往之情。
正通过这样的文化呈现,新疆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1.请用正楷字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渺.远(miǎo)B.余晖.(huī)C.倔.强(juè)D.绽.放(zhàn)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烂曼B.剪影C.丰绕D.振撼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妙手偶得B.浮光掠影C.栩栩如生D.美不胜收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C.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D.“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如《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
6.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赏自然之美,感文人情怀。
陶渊明的“芳草鲜美,(1)______”(《桃花源记》)写出桃花林的绚丽美好;杜甫的“造化钟神秀,(2)______”(《望岳》)表现泰山的神秀巍峨;刘禹锡的“(3)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抒发诗人的乐观精神;范仲淹的“(4)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展现奇特寒冷的边塞风光;张养浩的“(5)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描绘出山峰聚集、黄河汹涌的动势;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6)______,______”(《爱莲说》)提醒我们要像莲一样洁身自爱。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文章集中刻画了父亲在车站送别的背影,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深切怀念之情B.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绘出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C. 《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主要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长勺之战后向鲁庄公献计献策的故事,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D.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及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C.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D.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蛙》等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A. 词序变化丰富,没有形态变化B. 虚词使用频繁,表示语法关系C. 形态变化较少,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表达语法意义D. 名词有时、数、格的变化4、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仅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B. 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通过讨论深化理解C. 让学生机械地背诵课文D. 避免讨论任何可能涉及价值判断的话题5、在《背影》一文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展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①肉食者鄙,。
(《左传·庄公十年》)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③,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④,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⑤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⑥,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⑦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⑧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
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它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
鹦鹉睡觉①把头藏在翅膀下面,②也会发出很低的叫声。
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ù,以及其它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
动物的梦有多有少,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
③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④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颤.()动家chù()哺.()乳(2)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
(3)将③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
(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4)在④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改为“”(要求:符合语境)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1)-(2)题。
(4分)(1)我国文学家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
老师是,朋友是范爱农。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出自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4.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水平考试试题及参考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水平考试试题及参考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水平考试试题及参考文化知识(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7,共18分)1.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4分)撺掇()褶皱()踯躅()拮据()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cè()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lún()的艺术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对这道数学题的解法,我还是执迷不悟,请给我解释一下。
B.宇宙观光旅行,乍一听似乎是别出心裁,但在21世纪将成为现实。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4.按诗文原句填空(4分)(1)“”,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4)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
①缕缕白色的炊烟②弥漫在山野的四周③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④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⑤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A.①③⑤②④B.④①③⑤②C.④⑤③①②D.⑤①④③②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是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
B.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我们怎能忘却侵略者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C.可惜,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暴风雨里所诞生的》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水平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水平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不属于古代四大发明的是:A. 指南针B. 造纸术C. 活字印刷术D. 瓷器制作技术2. 下列哪位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人?A. 杜牧B. 陆游C. 李白D. 屈原3. 下面哪个成语与“众矢之的”意思相近?A. 一心一意B. 一无所有C. 装聋作哑D. 众矢之的4. 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乐器的是:A. 古筝B. 萧C. 笛子D. 小提琴5. 汉字“孝”的本义是指:A. 对父母的孝顺B. 学习中的功课C. 对朋友的忠诚D. 礼仪中的表现二、解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 请鉴赏以下古诗,写出你的感受(选取一首进行鉴赏)。
2.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3. 选择一篇古文进行解读,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
4. 请根据给定的诗句,完成一首完整的古诗。
5. 选择一篇你喜欢的小说,简要介绍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三、应用题(共40分)1. 请设计一堂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2. 请准备一份期末考试试卷,包括选择题、解答题和应用题。
3. 从课本上选择一篇课文,设计一个小组朗读活动,并说明活动目的和步骤。
4. 编写一篇关于“经典名著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的演讲稿。
以上是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希望考生能认真准备,取得好成绩。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D4. D5. A二、解答题(请根据题目要求,自行作答)三、应用题(请根据题目要求,自行作答)希望以上试题及参考答案能对考生们的备考有所帮助,祝大家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语文专业知识考试题
语文知识部分(84分)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4题,共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山是凝.固的美,水是奔滕的美;______________;暄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有感悟.美的心灵。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凝.固()感悟.()(2)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2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3)仿照前后语句,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字数可以不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出填在下面语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_______,婉约________________,粗犷_____________,细腻_____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若大江东去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B、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C、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D、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若大江东去3.古诗(词)文默写。
(10分)(1)这次诗歌大赛,涌现出大量具有新时代独特风格的作品,完全打破了陈旧的文风,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赵翼《论诗》中的名句填写)(2)关心民生疾苦是诗人的良知。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已及人、舍己为人,发出了为民请命的最强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壮岁旌旗拥万夫”,明显有居高临下的个人英雄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真实地流露了忠君和个人名节思想。
2024年辽宁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聪颖(yǐnɡ)峭壁(bì)羡慕(mù)目不窥园(kuī)B.亢奋(kànɡ)黄晕(yūn)恬静(tián)振耳欲聋(zhèn)C.真挚(zhī)微薄(báo)晶萤(yínɡ)巧妙绝伦(lún)D.飞窜(cuàn)慰勉(wèi)尊循(zūn)丰功伟绩(jì)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嘉兴到延安……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A.见识艰苦卓绝记载鼓励B.见识艰苦朴素承载鼓励C.见证艰苦卓绝承载激励D.见证艰苦朴素记载激励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诗国,不是因为我们人人都写诗,而是我们有一个崇尚读书、崇尚诗教的民族传统。
②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着文化种子,滋养着我们的诗意人生。
③我们不一定人人都是诗人,但是我们可以从诗词中体味到温馨浪漫和灵趣哲思。
④通过读诗,让我们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更加美好的精神境界。
A.“崇尚读诗”“温馨浪漫”和“精神境界”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句②中“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文化种子”的主干是“诗歌撒播种子”。
C.句③用“但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句子中的词语“通过”换成“只要”一词。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某中学开展“悦读书海·畅享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安排如下:(1)书海拾贝,研精致思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测试题及参考解答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测试题及参考解答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作品中,属于古代诗歌的是:- A. 《红楼梦》- B. 《水浒传》- C. 《诗经》- D. 《西游记》参考答案:C2. 下列作品中,属于小说的是:- A. 《论语》- B. 《唐诗三百首》- C. 《红楼梦》- D. 《古文观止》参考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A. 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 B. 借用典故和引用古人之言- C. 以对话形式表达思想- D. 语言简练,意境丰富参考答案:C4. 下列哪个不是写作文时应注意的问题:- A. 表达清楚,不含糊- B. 语句通顺,语法正确- C. 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 D. 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参考答案:C5. 下列哪个不属于文言文的常见句式:- A. 主谓宾结构- B. 状语从句- C. 并列句- D. 定语从句参考答案:B第二部分:解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古文观止?参考答案:《古文观止》是一部明代著名散文选集,收录了唐代以来的优秀散文作品。
它是古代文言文的经典范本,对于学习和理解古代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
2. 请列举三种写作文时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表达清楚,不含糊- 语句通顺,语法正确- 结构合理,层次分明3. 请解释文言文的特点。
参考答案: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借用典故和引用古人之言。
文言文的语言简练,意境丰富,常以主谓宾结构、并列句和定语从句等句式表达思想。
以上是初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测试题及参考解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背影》一文的作者及其背景,描述正确的是()A. 作者朱自清是现代著名小说家,以《背影》等作品闻名B. 《背影》是朱自清为表达对父亲的不满而创作的C. 文章通过描绘父亲送“我”上火车时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D. 作品中的“背影”象征了社会的冷酷与无情答案:C解析: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而非小说家,故A项错误;《背影》是朱自清于1925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文中描述了作者离开南京去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的情形,通过描绘父亲送“我”上火车时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而非表达对父亲的不满,故B项错误,C项正确;文中的“背影”是具体描写父亲形象的,没有象征社会的冷酷与无情,故D项错误。
2.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之手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答案:C解析:A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B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C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D项“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阅读与鉴赏”的教学目标?()A. 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B. 引导学生积累、整合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C. 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D. 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答案:B解析:“阅读与鉴赏”的教学目标主要围绕文学作品的理解、欣赏、评价及审美等方面展开。
A项、C项、D项均符合这一目标范畴。
B项“引导学生积累、整合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偏向于“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目标,而非“阅读与鉴赏”。
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 文本试题卷共8页。
时量12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 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6.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一、积累与运用(20分)弘毅学校组织开展以“江山多娇,志存高远”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山河揽胜】巍巍中华,山河锦绣。
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江风_____(①悠悠 ②猎猎),上下前后,一片黑____(①森森 ②油油)的,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不但让你深深体会到“高江急峡雷霆斗”的______(①葬莽 ②赫赫)声势,而且你会觉得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的胸前。
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像不是船在行进,而是你自己正在和江流b ó斗而前。
“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
”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
我觉得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
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就是这样穿过黑夜走向浆明的吗? (摘编自刘白羽《长江三日》)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浑.( )然 b ó( )斗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叠词,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3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将“全部”放在“这样”之前。
B.删掉“的全部生活”。
C.在“就是”前面加“不”字。
D.把“穿过”改成“走过”。
【科技探新】科技进步,生态文明。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训练试题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各项,哪一项不是词牌?()A. 水调歌头B. 满江红C. 蝶恋花D. 丽人行【答案】 D【解析】【分析】《丽人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天宝十二载(753年)。
此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
ABC项均为词牌名。
故答案为:D【点评】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词,又称长短句。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2.下面关于唐诗中的题材或意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中,“月”的意象除了代表相思,往往还蕴含孤独或苍凉,如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诗歌中,“酒”的意象一般蕴含解愁忘忧,如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C. 从题材方面来讲,唐诗大致可分为边塞诗,如李白《夜上受降城闻笛》;山水田园诗,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思乡诗,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 从情感上来讲,唐诗大致可分为表达愉悦之情的,如岑参的《逢入京使》,还有表达哀伤之情的,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答案】 A【解析】【分析】A.分析正确。
B.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C.杜甫《月夜忆舍弟》不是山水田园诗,也是思乡诗。
D.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
3.词,又称长短句,最初是伴曲而唱的。
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B. 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C.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学子研习的核心书经D. 《论语》共二十篇,每篇没有明确的标题,而是取每篇开头的几个字作为篇名答案:C解析:《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但需要注意的是,《孟子》在宋代以前并不在“四书”之列,而是到南宋朱熹编《四书章句集注》时,才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
《四书》成为儒家学子研习的核心书经是在宋代以后。
因此,C项表述不准确,为正确答案。
2.题目:下列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环节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B.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情感C.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唯一方法,必须贯穿课堂始终D. 教师应通过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答案:C解析:朗读确实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情感,同时教师也应通过示范朗读来指导学生。
但C项中的“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唯一方法,必须贯穿课堂始终”表述过于绝对,阅读教学的方法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朗读,且并非所有课堂都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朗读。
因此,C项为不正确表述。
3.题目:以下关于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描述不准确的是:A. 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B.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情感C. 要求学生能够背诵所有古诗词,以应对考试D. 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升审美能力答案:C解析: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情感,以及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升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专业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专业知识考试题及答案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翻译是: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1礼貌、坦诚、平等、避讳是交谈文明得体的基本原则。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1“冠者五六人”一句中的冠者指成年男子。
古代男子20岁举行束发带帽的仪式叫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1“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的合称。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1著名元杂剧《西厢记》是白朴的代表作。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1《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介绍荔枝的科学小品,属说明文。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汗涔涔cén 伺候sì虐待nuèB、怜悯lián弥补mí谛听dì(正确答案)C、沉吟yíng惊愕è固执zhíD、仆人pú烦躁zhào 雪茄jiā8、2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翘首(qiáo)颤抖(chàn)静谧(mì)深恶痛绝(wù)(正确答案)B.纤维(qiān)畸形(jī)蛮横(héng)顿开茅塞(sè)C.莅临(lì)脸颊(xiá)粗糙(zào)至死不懈(xiè)D.摄取(niè)炫耀(xuàn)应和(hè)不省人事(shěng)9、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是判断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16. 下列词语中加双引号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瞭"望(liào)裸"露"(lù)" 彷"徨(fáng)挑拨离"间"(jiàn)B."迂"回(yū)"棱"角(léng)"拙"劣(zhuō)"强"词夺理(qiǎng)(正确答案) C."湛"蓝(zhàn)" 愚"蠢(yú)驰“骋”(chéng)怒不可“遏”(è)D.“旷”野(kuàng)苍“劲”(jìng)“蠕”动(rú)“拾”级而上(shí)11、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发起成立的新文学团体是()[单选题] *新文学新闻社左翼作家联盟创造社(正确答案)12、3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推广与研究。
初中语文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初中语文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初中语文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莅临(l ì) B. 角色(jué) C. 殷红(yīn) D. 倔强(jiàng)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当你途径山路,两侧树木葱笼,应接不暇。
B. 你是学校的骄傲,是时候让全校师生为你击掌了。
C. 他喜欢在苹果园里安静地看书,不被任何人打扰。
D. 虽然他已经退役多年,但依然能够闪耀光芒。
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的心像一只小鸟,自由地飞翔在蔚蓝的天空。
B. 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窗口垂落下来。
C. 老师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的心灵之窗。
D. 那些星星犹如无数闪烁的眼睛,俯视着大地的一切。
二、填空题4、《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作者是_____代小说家_____。
41、《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词作,其中“沁园春”是_____,“雪”是_____。
41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_____的作品,其中“巴特勒”是_____的姓名。
4111、《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_____的小说,其中“于勒”是主人公的_____。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背影》节选,回答问题。
父亲的背影,已经远去,但是在我心中却越来越清晰。
那个身影,在我的记忆中定格,成为了我永远的财富。
8. 文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并解释。
9. “父亲的背影,已经远去,但是在我心中却越来越清晰。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0. 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述。
四、写作题请以“我的语文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描述一位教学风格独特、深受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字数不少于500字。
五、附加题请简述《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节,并说明其意义。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含答案)
教师资格证笔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淮》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参考答案】A2.教学《中国的拱桥》教师围绕“非凡只会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汪曾祺《昆明的面》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参考答案】C3、暂无4、暂无5.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思元书》)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北朝民歌《木兰诗》)【参考答案】C6.教学苏轼《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科学习重点,不恰当的是( )A.领悟作者人生态度B.学习本文托物启志的写法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参考答案】B7.学生对“借化”不熟悉,教师用古诗例句来讲解,不恰当的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游》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参考答案】D8. 暂无9. 暂无10. 暂无11. 暂无12. 暂无13. 暂无14. 暂无15. 阅读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活标,按照要求答题。
活动目标(1)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有差交友之道的名言,并识记其中10则。
最新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题
2011年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题一、专业知识的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是()A.针砭(biān)B.卓(zhuó)越C.哂(shěn)笑D.翘(qiào)首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是()A.脊背(jǐ) B.不胜枚举(shèng)C.矩形(jǔ)D.木讷(nà)3.下列句子中,正确使用了问号的是()A.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读好书”的方法有哪些?B.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想一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C.你不是想把这篇课文处理成略读课文吗?D.盲人在盲道上行走,踩着脚下不同图案的砖块,就可知道到了什么位置?往哪个方向走?4.下列短语中没有歧义的是()A.当了市委书记的女人B.三个报社的记者C.小刚和小华的父亲D.自己二十三岁的女儿5.依次填。
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书写不规范是一个大问题,________简化字,便是一个例子(2)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耳朵对环境的________和眼睛不同。
(3)我只不过替他________了几句,说明了事实的真相。
A.乱用反映辩解B.滥用反映辩白C.乱用反应辩白D.滥用反应辩解6.横线处能用“本义”的是()A.他的________是好的,只是话说得重了一些。
B.他“下海”的_______并不在多挣几个钱,而是想借此体验一下人在“海”中沉浮的滋味。
C.“兵”的______是武器,引申为拿武器的人,即士兵。
D.让他吸取点教训是我惩罚他的_________。
7.“白日放歌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A.杜甫B.李白C.王维D.白居易8.“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考试试题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考试试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适始适还家门适得府君书B.谢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C.幸幸复得此妇幸可广问讯D.令便言多令才有此令郎君(正确答案)2、禅的正确读音是()[单选题] *chànshàn(正确答案)chǎnshān3、下列对《红楼梦》有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红楼梦》中“宝黛初会”时宝玉有摔玉举动,摔玉的原因是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
可见宝玉性格率真任性。
B.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可见林黛玉多思多虑,小心谨慎。
C.小说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了出来。
D.宝钗对宝玉的通灵宝玉上面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几个字很好奇,她的丫头莺儿认为通灵宝玉上的字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
(正确答案)4、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荔枝(lì)吹嘘(xū)B、奶酪(lào)珊瑚(shān)C、贮藏(chǔ)嘲讽(zhāo)(正确答案)D、渣滓(zǐ)雌雄(cí)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休憩(qì)眉黛(dài)(正确答案)B、点缀(zhuì) 遒劲(jìn)C、皱褶(zhě) 砂砾(lè)D、訇然(hōng) 晕车(yūn)6、括号前的字注音正确的是,潭柘()寺[单选题] *zhêtuózhè(正确答案)zhé7、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宝玉神志不清,贾府决定给宝玉娶亲冲喜。
2024年自贡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自贡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考试时间:2024年6月11日9:00—11:30】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必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呐喊(nà)荣膺(yīn)哗众取宠(huá)B.憋闷(biē)惆怅(chàng)不屑置辩(xuè)C侍候(sì)夹袄(jiá)栩栩如生(xǔ)D.驾驭(yù)诡谲(jué)两肋插刀(lè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哄笑旷远异想天开取义成仁B.捷报惋惜心旷神怡人情事故C.涉猎寂寥无精打彩吹毛求疵D.谚语苍芒味同嚼蜡喃喃自语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信念的坚守,都可用诗歌表达。
B.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青少年应学会接受不同的观点,而不是拘泥于自我的认知。
C.不求甚解的态度在工作中会导致失误,只有深入地了解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D.城里新建了多个“口袋公园”,即使浮光掠影,也给广大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神州十八号载人飞船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32次飞行任务,计划于2024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B.十五年后,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获救的“敬礼娃娃”郎铮,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收到了北大录取通知书。
C.2024年春节黄金周,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共接待游客近45万余人次,成为全省门票收入排名第一的景区。
D.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让一批又一批的新农人正“跳回农门”,成为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知识部分(84分)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4题,共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山是凝.固的美,水是奔滕的美;______________;暄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有感悟.美的心灵。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凝.固()感悟.()(2)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2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3)仿照前后语句,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字数可以不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出填在下面语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_______,婉约________________,粗犷_____________,细腻_____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若大江东去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B、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C、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D、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若大江东去3.古诗(词)文默写。
(10分)(1)这次诗歌大赛,涌现出大量具有新时代独特风格的作品,完全打破了陈旧的文风,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赵翼《论诗》中的名句填写)(2)关心民生疾苦是诗人的良知。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已及人、舍己为人,发出了为民请命的最强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壮岁旌旗拥万夫”,明显有居高临下的个人英雄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真实地流露了忠君和个人名节思想。
(4)君子之道的内容为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岳飞的“精忠报国”;范仲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天有责”。
所说不同,其意则一,概括为一句话:以天下为已任。
4.走近名著。
(2分)(1)结合你的积累,仿照下面的句子,写出你对其他名著的阅读感悟。
(任选一个)(1分)徜徉在名著的世界里,我们能品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读《童年》,我们品尝到阿廖沙成长的心酸;读《鲁滨孙漂流记》,我们品尝到鲁滨孙改造荒岛的甘甜;读《骆驼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格列佛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果真见____________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其中“坐于城楼之上”的人是__________;家喻户晓的京剧剧目《____________》与这段描写有关。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第5-6题,共4分)近日,有网友发布微博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微博配图中,有好几个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骑电动车的年轻人,还有骑三轮车卖水果的。
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
经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5.如果让你来当“交通违章劝导员”,你将如何劝阻这些闯红灯的人?(2分)6.请你针对这一新闻进行评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2分)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7-19题,共30分)(一)阅读《取信于人》,回答第7-11题。
(10分)取信于人欧阳修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②,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③,将有异志者。
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尔当一官。
”岁馀,其人诱其一城来降。
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
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 ”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
”太祖于是赏以一官。
君臣之间盖如此。
(选自《归田录》)[注释]①郭进:宋永宁军博野人,北宋初任西山巡检,以备北汉。
②巡检:官名。
③刘继元:五代十国时期之一的北汉皇帝,后降宋,封彭城郡公。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________ (2)以.其诬害忠臣________(3)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________ (4)进具.其事________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
(2)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
9.请分析“太祖大怒”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分)10.阅读全文,请说说郭进是如何取信于人的?(2分)11.读完全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分)(二)阅读《马语》一文,回答12-15题。
(共10分)马语莫言①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
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
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
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
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毛羽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颈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
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
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
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
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沉重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骒马。
②“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
它脖子热乎乎的温度和浓重的油腻气味让我心潮起伏,热泪滚滚,我的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
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
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
”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③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
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
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跟前了。
④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然肃立,犹如一堵墙。
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
我多少次为它轰赶吸它鲜血的苍蝇和牛虻,它冰冷无情,连一点谢意都不表示,宛如一尊石头雕像。
我多次对着邻村的小孩子炫耀着它,编造着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
我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无人告诉我。
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它:马啊马,亲爱的马,告诉我,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啄瞎的?——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⑤“我现在回答你。
”马说。
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
从它的口腔里喷出来的腐草的气味熏得我昏昏欲醉。
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
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诧,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
⑥马说:“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
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
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
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
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
当然,我知道你对他们不感兴趣,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分明是让这个话题勾起了它的无限辛酸的往事。
⑦马说:“几十前年,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
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
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
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
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
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掀了下来。
军官用皮鞭抽打着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⑧“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⑨“不,我瞎了……”马说着,调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12.文章第①段写马的“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气度有什么作用?(2分)13.文章题目是“马语”,为什么作者先后两次写到“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3分)14.怎样理解选文最后一段“‘不,我瞎了……’马说着,掉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2分)15.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把自己弄“瞎”了。
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3分)(三)阅读《谦卑是收获的开始》一文,回答16-19题。
(共10分)谦卑是收获的开始冰洁①与人交往,和人相处,总被身边一些人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所钦佩。
他们谦逊从不傲慢,聪慧而不狂妄,博学而不吹嘘,多才而不张扬,真诚而不虚伪。
他们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谦卑。
②不少人无法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才变得虚荣、自负。
正如牛顿晚年时说过的一段话,当时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一样。
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
”其实,他并非是假装谦虚,而是在感叹自己的一生。
牛顿穷尽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
也就是说,知识无边,谁也不可能全通,即使有所成就,也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又怎能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呢?更何况,山外有山,人外有人!③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凡功成名就者,无不谦卑为怀,以谦卑得到真知,以谦卑赢得人心,以谦卑成就事业,他们是做人的榜样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