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风景区核心景区专项保护规划研究——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灵峰圣境核心景区为例
五台山风景区核心景区专项保护规划研究——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灵峰圣境核心景区为例
![五台山风景区核心景区专项保护规划研究——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灵峰圣境核心景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52745b3c77da26925c5b0e9.png)
”清净佛国“,在空旷农田间散布的~些居民点数
量少.规模小。
从1 985年绘制的核心景区现状图上可以看
7一H陟E习湘冈薅÷m好痴节滏堡窜龉
出,当时的主要寺庙周围已经分布了五台山一招、
二招.三招、四招.五招等五个宾招设施.几处行
政办公单位和沿街道布置的一些商业餐饮等设施.
营坊,新台怀.金界寺.瓦窑等农村居民点逐渐扩
规划以台怀寺庙群为中心,南至梵仙山山口, 北至东台沟村南.西至东庄村西界.东至清凉社 村北界,面积为21.63km2。
3 灵峰圣境核心景区现状概况(2005年)
3.1 土地利用现状 按照核心景区中土地使用的性质进行用地分
类,21.63kin2的用地可分为8大类.1 7中类。
风景游赏用地面积为41懈,占总面积的1.9%:
(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于1907年10月
9
1 5 El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当时塔院寺和万佛阁南
部和东部区域均为空旷的农田,并不高大的寺庙
L!旧
建筑非常醒目突出(图1)。从图2可以看出广仁寺
至善财洞区域为空旷的农田和清水河滩地;两张
旧照片反映出五台山历史上应该是以寺庙为主的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2016年-2035年)总体规划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2016年-2035年)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e466ab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4.png)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2016年-2035年)总体规划1 规划目的为了加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修编本规划。
2 规划范围与面积2.1 风景名胜区范围与面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由台怀片区、佛光寺片区、界线外12处独立景点等组成,面积总计607.43平方公里。
其中台怀片区面积592.88平方公里,佛光寺片区面积14.44平方公里,界线外12处独立景点面积共计0.11平方公里。
核心景区由台怀核心景区和佛光寺核心景区组成,面积184.15平方公里。
其中台怀核心景区面积179.46平方公里,佛光寺核心景区面积4.69平方公里。
2.2 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与面积规划在风景区台怀片区外围设置外围保护地带,面积为684.12平方公里。
3 风景名胜区性质五台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世界文殊信仰中心。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是以文化景观遗产、文物古迹、地质遗迹为核心资源,以山岳景观与建筑和佛教文化完美共生为主要特征,以宗教朝圣、观光游览、生态休闲、科研与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山岳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地。
4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5年,规划近期2016—2020年。
5 资源分级保护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特级保护区)、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等四个层次,实施分级控制保护,并对生态保护区(特级保护区)一、二级保护区实施重点保护控制。
5.1 生态保护区(特级保护区—禁止游人进入范围)生态保护区(特级保护区)总面积为61.17平方公里,是风景区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或其他保存价值的生物种群及其环境,除了可以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外,应禁止游人进入,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严禁机动车交通及其设施进入。
5.2 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严格禁止建设范围)一级保护区总面积为176.28平方公里。
五台山文化景观遗产应重点保护五台山人文与自然、物质与非物质完美共生的整体性关系;佛光寺、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碧山寺、罗睺寺、殊像寺、南山寺、龙泉寺、金阁寺等10处重要遗产寺庙(特级景点),应严格按照世界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进行保护。
五台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五台山旅游区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8b92c4e767f5acfa1c7cdaa.png)
第一章五台山旅游区开发条件与现状分析1.旅游发展区位条件分析1.1 地理区位条件优越禄丰县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部,县城驻地金山镇(又称龙城),东距省会昆明104KM,西距州府楚雄市85KM,是通往滇西、滇西北的必经之地,素有“滇西第一站”之称。
五台山旅游区位于禄丰县城北29KM处,是禄丰县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地理区位及交通区位优势极为明显。
1.2 经济区位条件良好禄丰县是州内各县市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经济基础较好。
五台山旅游区所在地属于中等发展水平,由于距离县城较近,可并入县城金山镇经济区,与县城经济协同发展。
1.3旅游区位条件优势突出本区位于滇中旅游区腹地,属于连接滇中与滇西、滇西北旅游区的中间节点。
良好的旅游区位为五台山旅游区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市场条件。
2.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评析2.1地质地貌类型五台山旅游区属于三台山脉南延部分,海拔约2080—2525M左右,由寨子山、石牛山、大黑山、上下五台山组成,其地质地貌特征孕育出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2.2气候环境条件优越五台山旅游区属中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控制且四季分明的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大体分为次热坝子河谷、温暖坝子低山、温和坝子山地、冷凉高山台地等4个气候层,具有发展旅游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
2.3水系环境禄丰境内河流分属金沙江及元江两大水系,五台山属于元江汇水区域,其山间小溪及河流最终汇入星宿江。
五台山山涧溪流众多,著名河流为清水河(石臼河),流水强烈下切红沙石河床,形成众多陡坎跌水和石穴窝景观。
区内还有众多水库及山凹积水塘,造就了多处风景优美的旅游景点。
2.4 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本区地处滇中高原,受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的影响,赋予了众多的动植物资源。
现在五台山旅游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0.5%,并有多种珍稀动物。
3.旅游区域背景社会经济发展情况3.1全县经济发展稳步前进,经济地位逐步提高禄丰县社会物质生产技术基础和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城乡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的提高,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五台山旅游的发展状况
![五台山旅游的发展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683fac4289eb172ded63b79e.png)
五台山旅游的发展状况五台山五台山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和思考五台山是国家35张旅游王牌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属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合璧的名山胜境。
作为山西省的旅游龙头,从旅游发展现状和科学发展要求,须进一步创新思路,科学开发,以提升旅游档次,形成大五台山旅游格局,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五台山资源分布概况五台山苍山如海,峰峦重迭,最高处海拔3061米,最低处仅624米。
五座台顶如垒似台、巍峨高峻,巨大的海拔落差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植被,一峰一态,一沟一景,自然风光神奇秀丽,景色旖旎动人。
五台山地质构造古老,绝对年龄在25亿年之上,具有最古老的真核生物化石、完全的早前寒武纪沉积、典型的绿岩带,以及独特罕有的古夷平面、冰缘地貌、高山草甸景观,是研究地质构造及地球演变历史的活标本,被誉为“中国地质博物馆”,正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五台山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特有物种和珍稀物种现存数量较多,是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国内同纬度植被类型最丰富和保存较完整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其中金莲花、迎红杜鹃国内独有,有金雕、丹顶鹤、大鸨等1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五台山佛教地位尊崇,为全国唯一的青庙(汉传佛教)和黄庙(藏传佛教)并居一山讲经说法的道场,位列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是世界文殊信仰中心、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北魏孝文帝、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朝山,至于历朝皇帝、皇后遣使札礼者,从未间断。
五台山自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始建庙,现台内外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有寺庙100余座、宝塔150余座,其中唐代建筑佛光寺被誉为“亚洲第一古建”,南禅寺被誉为“中华瑰宝”。
众多彩塑、壁画、以及无数石、木、玉、铜等雕刻作品和佛经,以及历代帝王和名家亲笔题写的碑文、题字、楹联和字画等,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故被誉为“中国古建艺术的宝库”、“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展览馆”、“中国佛教音乐奇葩”。
二、五台山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1985年五台山对外开放以来,通过整合资源、完善设施、打造品牌、强化管理,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
规划案例禄丰五台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规划案例禄丰五台山旅游区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f5461417fd5360cbb1adb23.png)
第一章五台山旅游区开发条件与现状分析1.旅游发展区位条件分析1.1 地理区位条件优越禄丰县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部,县城驻地金山镇(又称龙城),东距省会昆明104KM,西距州府楚雄市85KM,是通往滇西、滇西北的必经之地,素有“滇西第一站”之称。
五台山旅游区位于禄丰县城北29KM处,是禄丰县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地理区位及交通区位优势极为明显。
1.2 经济区位条件良好禄丰县是州内各县市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经济基础较好。
五台山旅游区所在地属于中等发展水平,由于距离县城较近,可并入县城金山镇经济区,与县城经济协同发展。
1.3旅游区位条件优势突出本区位于滇中旅游区腹地,属于连接滇中与滇西、滇西北旅游区的中间节点。
良好的旅游区位为五台山旅游区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市场条件。
2.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评析2.1地质地貌类型五台山旅游区属于三台山脉南延部分,海拔约2080—2525M左右,由寨子山、石牛山、大黑山、上下五台山组成,其地质地貌特征孕育出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2.2气候环境条件优越五台山旅游区属中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控制且四季分明的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大体分为次热坝子河谷、温暖坝子低山、温和坝子山地、冷凉高山台地等4个气候层,具有发展旅游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
2.3水系环境禄丰境内河流分属金沙江及元江两大水系,五台山属于元江汇水区域,其山间小溪及河流最终汇入星宿江。
五台山山涧溪流众多,著名河流为清水河(石臼河),流水强烈下切红沙石河床,形成众多陡坎跌水和石穴窝景观。
区内还有众多水库及山凹积水塘,造就了多处风景优美的旅游景点。
2.4 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本区地处滇中高原,受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的影响,赋予了众多的动植物资源。
现在五台山旅游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0.5%,并有多种珍稀动物。
3.旅游区域背景社会经济发展情况3.1全县经济发展稳步前进,经济地位逐步提高禄丰县社会物质生产技术基础和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城乡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的提高,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注册城市规划师管理工作十年历程(下)
![注册城市规划师管理工作十年历程(下)](https://img.taocdn.com/s3/m/14b43420cfc789eb172dc8ba.png)
麟
( 上接 第 8 页) 1
积为 1 9万 ,其 中临建 18 叶 拆迁清运 费按 10元 / 万 5 m 计算 .赔偿 费平均按 10 / 00元 m 计算 .费用总计 为3 1 9 万 元 :服务设施拆迁工程费用总计为 5 0 万元 。 42
( )机 关 单 位 搬 迁 工程 。 3
先建乱 、 整治 的建设性破坏现象再度发生 . 时制定科 后 及
一 卑 周边环境 +前 薅隅 黼 一 _ 、正确处理好资源 F 学 的规划 、解决好薄 垫 的不协调 因素一
.
( )环境生态修复工程 。 4 核心景 区按综合整治规划实施后 ,约有 8 h 6 m 拆迁用地
规划除保留必需的工程设施外 搬迁核心景 区内所有机
关单 位 , 需搬 迁 的机 关 单 位 为 2 家 , 3 总建 筑 面 积 为 2 1 m 万 £
拆迁清运费按 1O元 / 5 m 计算 .赔偿费平均按 5 0元 / 0 m 计
算 .费 用总 计 为 1 7 元 。 3万 3
需 要 进 行 环 境 生 态修 复 工程 规 划 建 设 ,应 在 总 体 规 划 的 指 导 下 .编 制核 心 景 区景 观 环 境 设 计 ,统一 设 计 .统 一 建 设 .分 期实施。约需投资为 1 亿元 。 7
一龠 簿 酣i省 、端正管理者的 落斟潜壁荨 办嗲 营 殳 赍 ; 丰主 谭黼, 保护与旅游开发之 间的关系 睁' 各 审量 浒串自身定位以及加
6 结语
针对灵峰圣境核心景 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 出核心 景区专项保护规 划 ,重 点在保护措施和综合整治措施等方面 进行规 划研究 。灵 峰圣境核心景 区在 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过 程中出现 的问题 ,在我 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中具有相当
五台山十大景点介绍
![五台山十大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581ad4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67.png)
五台山十大景点介绍五台山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因其山体高耸峻拔,自古便是众多僧人争相登临礼拜佛祖的圣地。
五台山景区规模宏大,景点丰富,现在将其中的十大景点进行介绍。
一、塔院景区塔院景区是五台山的核心景区,位于山顶中央,这里是五台山传统的住持地和道场所在,也是五大明教之一的大乘佛教的瑶池宝殿所在。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化遗产,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二、清凉寺清凉寺位于五台山最南端,建于隋代,是五台山保存最完好的寺庙之一。
这里是五台山的活佛主持,也是中国佛教中珍贵的活佛教庭。
清凉寺建筑精美,规模宏大,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三、舍身崖舍身崖坐落在五台山北麓,是五台山特有的一种佛教修行方式。
这里的岩壁陡峭,海拔高达2000多米,非常危险。
据传,唐代僧人慧超曾在此舍身修行,雕刻了“三时默念南无阿弥陀佛”等字迹,至今可以见到。
四、报国寺报国寺位于五台山西麓,建于唐代,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的古代佛教建筑群之一。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化遗产,如唐代青瓷佛像、明代风铃、清代九天十八禁之一等珍贵文物。
五、净慈寺净慈寺位于五台山山顶东南,建于唐代,是五台山的大型寺院之一,也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化遗产,如唐代石刻佛像、明代彩画壁龛、清代勘定图纸等珍贵文物。
六、金地藏庵金地藏庵位于五台山西麓,建于元代,突显了五台山佛教建筑的风格和特色。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化遗产,如元代彩塑佛像、明清两代碑刻等珍贵文物。
七、万佛阁万佛阁位于五台山山脚下,建于明代,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体。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化遗产,如明代造佛像、清代石刻碑文等珍贵文物。
八、大觉寺大觉寺位于五台山山顶东北,建于明代,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寺庙。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化遗产,如明代彩绘佛像、清代九天十八禁之一等珍贵文物。
九、镇国寺镇国寺位于五台山前山,是一座四至呈方形的建筑群体。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化遗产,如唐代石刻佛像、明代仿佛山页岩作石佛等珍贵文物。
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保护规划探讨
![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保护规划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39c5f9adaef5ef7ba0d3c7d.png)
总 面积 4 . m 4 5k 。位 于红 池 坝 风 景 名 胜 区 的西
北角 。主要涉 及西 流溪 、 三根 树 、 银厂坪 、 银洞 子 、
石林 、 子城 、 天 十二垭 和 春 申君 故居 等景 点 。
的其 它景 区承 担更 大 的环 境 承 载力 , 就更 容 易 也
此 认 为 , 心景 区 的保护 , 核 在对 各类 景源 提 出针 对
的研究 和探 讨 , 明确 了该 核 心 景 区保 护 的对 象 并 对 各个 保护 对象 在景 点单 元 内做 出有针 对性 的专
项 保护 规划 , 制定 有效 的核 心景 区保 护管 理措 施 , 力 求从 规划 人手 , 保 核 心 景 区全 面 而有 效 的保 确
摘 要 : 心 景 区是 风 景 名 胜 区的 精 华 与 核 心 , 心 景 区的 保 护 对 于整 个 风 景 名 胜 区 来 说 至 关 重要 。 通 过 对 重 核 核
庆 市 红池 坝核 心景 区保 护规 划 的研 究 和 探 讨 , 确 了 其 核 心 景 区保 护 的 对 象 并 对 各 个 保 护 对 象在 景 点 单 元 明
风景名 胜 区核 心景 区 ( 以下 简 称核 心景 区 ) 是 指 风 景名胜 区范 围 内 自然 景 物 、 文 景 物 最集 中 人 的、 最具 观 赏价 值 、 需 要 严 格保 护 的 区 域 , 括 最 包 规 划 中确定 的 生态 保 护 区 、 自然 景 观 保 护 区 和史 迹 保 护 区。核 心景 区的保 护 和合理 规划 是 风景 区 保 护 的核 心和 重 点 , 实 现 风景 区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是 基础 和保 障 。 核心 景 区是风 景 名 胜 区的精 华 所 在 , 也是 最 具 旅 游开 发价 值 的区域 , 因此 , 心景 区的保 护 和 核 利 用更 加难 以协调 , 往往 核 心景 区要 比风 景 区 中
五台山风景区治理现状与治理路径研究
![五台山风景区治理现状与治理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a78392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d.png)
五台山风景区治理现状与治理路径研究一、引言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临汾市五台县,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胜区。
作为国家5A级景区,五台山风景区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和朝拜。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人员拥堵、环境污染和文化保护等。
因此,五台山的治理现状和治理路径对于中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五台山风景区的治理现状1、管理机构五台山风景区的管理机构为山西五台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设多个部门,如旅游部、文化遗产部和环保部等。
2、开发建设五台山已开发建设了多个景区,如福严寺、塔院寺、智化寺等,同时还规划建设了五台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这些景区的开发建设属于重点项目,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评估。
3、资源保护五台山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佛教文化圣地,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因此,保护五台山的资源是治理的重中之重。
五台山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资源,如设立文物保护区、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和建设公共设施等。
4、安全管理五台山遵循旅游行业的管理制度,设置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等。
同时在高峰期还增加了游客救护设施和医疗机构,保障游客安全。
三、五台山风景区治理的挑战1、游客数量过多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圣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朝圣者和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这种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可能会造成游客拥堵和资源消耗等问题。
此外,游客数量过多对于管理和安全控制的压力也很大。
2、文化遗产保护不力五台山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文物和古迹等。
然而,由于管理措施不力和游客过多的原因,这些文化遗产面临着破坏和腐蚀的风险。
同时,一些商业化开发项目可能也会损害文化遗产的价值。
3、环境污染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五台山的环境面临着垃圾、污染和噪音等问题。
这不仅会破坏五台山的生态环境,还会对游客的体验造成影响。
4、安全风险大量游客的到来也意味着安全风险的增加。
游客可能会受伤或者失踪,这对于五台山的声誉和管理会造成负面影响。
旅游资源开发要树立两山环保理念典型案例
![旅游资源开发要树立两山环保理念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23685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3.png)
旅游资源开发要树立两山环保理念典型案例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旅游资源利用不当、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推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理念,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本文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探讨旅游资源开发中如何践行两山环保理念。
一、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典型案例一:五台山生态旅游区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南部,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开发、旅游过程中的乱砍滥伐等原因,五台山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五台山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保护濒危植物和野生动物。
同时,在旅游开发中,注重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通过五台山的案例可以看出,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措施减少人为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二、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二:厦门鼓浪屿国际旅游岛厦门鼓浪屿是著名的海岛风景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由于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鼓浪屿吸引了大量游客。
面对旅游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当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环境质量。
同时,鼓浪屿还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工作,保护珍稀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促进了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厦门鼓浪屿的案例可以看出,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减少污染,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升级典型案例三:西安古城墙文化旅游区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墙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为了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西安积极推进古城墙文化旅游区的开发,提升服务质量,推出了一系列旅游产品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文化旅游介入下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公共空间重构研究
![文化旅游介入下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公共空间重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fcb348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1.png)
菩萨道场圣地。五台山处处有庙、庙庙
连续空间,承载上述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是景、景景藏典、典典生辉[1],同时“传统
活力资源,包括以文化遗存为主的文化
文化脉络”是五台山区域不容忽视的活
体验空间、以自然山水为主的缓冲保护
力源头。
空间以及商业服务空间。多个主体空间
1.3 人文历史资源
由道路交通串联融合,区域之间形成平
新旧融合。
首先要实现居住功能的有效疏解。
资方等经济收益来源的根本,因此关注
本土资源的深度挖掘与保留是文化
最为紧迫[5]。应当疏解核心景观区的非
外来游客诉求是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重中
旅游发展的关键。五台山现有被开发的
核心功能,创造独具特色的五台山民宿
之重。外来游客大多希望政府能够公平
主要资源并不够深入全面,还有许多思
院 47 处,包括台内 39 处、台外 8 处。
五台山曾是历代文人墨客拼诗拼词的大
1.5 佛教饮食文化
舞台,历朝历代的皇帝以及极富盛名的
“华北屋脊”,五台山旅游区是以此为主
的 方 圆 约 25472km 的 旅 游 资 源 分 布
[3]
[1]
大家几乎均未缺席,向后人彰显五台山
区 。五台山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生物
人文等,应当深度挖掘传承并依法予以
他的两个效益亦不可,只有三者均衡发
值 。当地村民、外来游客、投资方以及
保护[3],最大限度地传承与守护五台山
展,才可进入良性永续循环。
政府作为利益相关者是拉动五台山风景
根脉,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坚守发展底
[4]
名胜区旅游开发的四大主力 。在文化
线,将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五台山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的决定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的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91c9323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8.png)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6.09.28•【字号】•【施行日期】2006.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景区管理正文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的决定(2006年9月28日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为进一步加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特作如下决定:一、深刻认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自然与文化价值。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自然与文化内涵丰富,拥有独特而完整的地质和地理构造,以及古生物化石、冰缘地貌,高山、亚高山草甸、珍贵动植物等自然资源,拥有真实而完整的以佛教古建筑群为主的历史文化遗产,这种自然与文化景观交相辉映、有机结合,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瑰宝,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二、加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以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对五台山风景名胜资源的唯一性、脆弱性、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加上市场和利益的驱动,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违反规划,乱搞非法建设项目,滥采矿产,市场管理混乱等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现象。
对此,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通过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景观构成、古建筑群和功能布局的完整性、真实性。
三、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通过采取统一协调、源头防治、分类指导和依法管理等措施,实施有效保护,实现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四、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目标:依照法律法规完整地保护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各类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充分展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所具备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价值,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管理先进的风景名胜区和国际著名的旅游胜地。
旅游景区品牌价值评估研究—以五台山景区为例ppt课件
![旅游景区品牌价值评估研究—以五台山景区为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7195c20b4e767f5bcfce14.png)
无可避免的造成待评估品牌与被评估品牌的差异。对于旅游景区而言更
是难以找到这样一个完备的水平相当的参考市场来进行比较。因此,评
估结果的精确性较点低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收益法:也称收益现值法,用适宜的贴现率对预期收益进行折现,着重 考察品牌带来的未来收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国际品牌公司提出 的Interbrand方法。此方法适用于较成熟且稳定的市场品牌。对于旅游 产品品牌价值的评估不具有可操作性且忽视了品牌价值中消费者的贡献 这一关键因素。
精品课件
1.3.2、旅游景区品牌价值评估相关概念界定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
资产。是一种品牌商与顾客购买行为间相互磨合衍生
出的产物。 品牌价值:是对品牌作为一种资产和权益的价值量化 ,它主要表现为产品通点过击添“加文品本牌” 使企业获得的额 外收益。 旅游景区:是具有相应的设施和服务,能够满足旅游 者观点光击游添览加文、本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点旅击添游加需文求本 的区域场所 ,目的或功能是提供旅游产品或服务。 旅游景区品牌:就是旅游者对旅游风景区认知的总和 是风景区的形象在旅游者心目中的个性化体现。
山西省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条例
![山西省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dd34f85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9.png)
山西省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5.30•【字号】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施行日期】2024.06.26•【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山西省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条例(2024年5月30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五台山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应当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则,维护自然地貌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确保文化景观的真实性、完整性、协调性和延续性。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相关重大问题。
忻州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协调机制,落实省人民政府相关决策部署,制定保护措施。
五台县人民政府、繁峙县人民政府、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五台山管委会)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的具体工作。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忻州市人民政府、五台县人民政府、繁峙县人民政府应当将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并将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和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忻州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五台县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繁峙县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负责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林业和草原、宗教事务、公安等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佛光寺保护管理机构,开展保护、利用、管理等相关工作。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五台山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五台山旅游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c958d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e.png)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五台山旅游发展研究近年来,五台山作为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朝拜和旅游观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五台山旅游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为了更好地促进五台山旅游发展,我们有必要从游客满意度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游客的需求和期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五台山概况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南部,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五台山以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丰富的佛教文化而著称于世,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旅游。
五台山的主要景点包括台怀镇、五台寺、菩萨顶、禅定洞等,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是众多游客向往之地。
二、五台山旅游发展现状近年来,五台山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2019年五台山接待游客总数达到了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了100亿元。
五台山的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五台山的旅游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酒店、餐饮、交通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五台山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五台山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尤其是旺季期间游客拥挤、导游服务不足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五台山的旅游资源受到了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困扰,生态环境恶化,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游客满意度调研为了更好地了解五台山游客的需求和满意度,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五台山的游客主要来自于国内各地,年龄跨度较大,涵盖了学生、白领、家庭等不同群体,他们对五台山的满意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景点丰富多样。
五台山的寺庙、山脉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客对五台山的景点多样性和美丽程度表示满意。
2.交通便利性。
调查显示,部分游客对五台山的交通便利性表示不满,认为前往五台山的交通不够便捷,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07caba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0.png)
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导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国家公园的设立和建设成为了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国家公园是对国家特有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进行划定、保护和管理的特殊区域,具有很高的生态、科学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也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家公园司法保护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中国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址和自然保护区。
这里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此,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一些非法建设和开采活动进行惩罚。
在法庭上,管理局通过提供大量的证据,证明被告侵犯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停止非法建设和开采活动,并赔偿管理局相应的损失。
此案例表明了司法保护在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境内,以其奇特的石峰和秀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然而,由于游客数量过多、旅游开发过度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一些违规开发和非法经营行为进行制裁。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采纳了各方提供的证据,并组织了现场勘查。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停止违规开发和非法经营行为,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此案例显示了司法保护在维护国家公园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案例三:黄山风景区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然而,由于旅游开发和持续的人为活动,黄山风景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黄山风景区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一些非法开发和破坏行为进行追究。
在审理中,法院听取了各方的陈述,并进行了现场勘查。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停止非法开发和破坏行为,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恢复黄山风景区的生态平衡。
五台山风景区核心景区专项保护规划研究——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灵峰圣境核心景区为例
![五台山风景区核心景区专项保护规划研究——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灵峰圣境核心景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fd7227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a.png)
五台山风景区核心景区专项保护规划研究——以五台山风景
名胜区灵峰圣境核心景区为例
李喜民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灵峰圣境核心景区为例,分析了核心景区现状概况、存在问题以及成因,从核心景区范围划定、容量控制、分类保护和综合整治措施等方面提出专项保护规划策略.
【总页数】5页(P78-81,87)
【作者】李喜民
【作者单位】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8
【相关文献】
1.风景区保护背景下的村寨详细规划编制初探--以龙脊风景名胜区龙脊古壮寨详细规划为例 [J], 何滨馨
2.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方式及地位变迁研究——以五台山风景区为例 [J], 刘剑锋
3.庐山风景区核心景区专项保护规划通过评审 [J], 崔小毅;曹诚平
4.旅游景区交通管理措施研究\r——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J], 闫星培
5.基于风景资源保护框架下风景区子系统间内在关联探析——以仙居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 [J], 陈彬彬;杨永康;马仲坤;马松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方式及地位变迁研究——以五台山风景区为例
![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方式及地位变迁研究——以五台山风景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253b5d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6.png)
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方式及地位变迁研究——以五台山风景
区为例
刘剑锋
【期刊名称】《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25)001
【摘要】在旅游地发展的过程中,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方式、程度及在地位问题,是"社区参与"问题所关注的核心。
旅游地居民因其所处地理位置、政府政策以及外来资本介入等因素的影响,参与旅游的方式及经济社会地位差异扩大,对旅游地产生深远影响。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刘剑锋
【作者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五台山风景区核心景区专项保护规划研究——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灵峰圣境核心景区为例 [J], 李喜民
2.民族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知、态度及参与行为研究——以海南黎苗族为例[J], 朱海冰;张侨
3.生态旅游地居民旅游态度对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国家风景名胜区东江湖为例
[J], 范香花;黄静波;黄云风
4.基于SEM模型的观光工厂旅游地居民参与研究
——以柳州市为例 [J], 邓秀勤;宋浩业;韩光明
5.乡村旅游地居民获益性感知与参与态度、参与行为关系研究
——以十堰市樱桃沟村为例 [J], 李会琴;赵俊洋;谢雪莲;陈嫣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凉圣境——五台山
![清凉圣境——五台山](https://img.taocdn.com/s3/m/ebede25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9.png)
清凉圣境——五台山
佚名
【期刊名称】《山西旅游》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境内,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名列中
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境内峰峦叠翠,云雾缭绕,五座山峰环互林立,雄秀壮美,因冬季严寒,夏季凉爽又被称为清凉圣境。
雄宏壮阔的北国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赋予五台山无限神奇与魅力。
【总页数】3页(P16-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99
【相关文献】
1.金色世界:敦煌写本《五台山圣境赞》研究 [J], 卡特里;杨富学;张艳
2.五台山风景区核心景区专项保护规划研究——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灵峰圣境核心景区为例 [J], 李喜民
3.清代五台山的关隘与营汛
——以美藏《五台山圣境全图》为线索 [J], 贾富强
4.五台山,清凉圣境 [J],
5.五台山圣境图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With the Buddhism Holy Land of
Lingfeng Peak Area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tro· 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area,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Then it presents the con— servation plan of the area in the aspects of area scope, capacity control,classified conservation and renova— tion measures and SO on.
量汽车涌入,造成严重的人车混行.不仅增加了 安全隐患,干扰了正常的游览秩序,同时也带来 了严重的尾气.噪音污染。
(6)核心景区内村庄建设无序,村民住宅逐 步蚕食文物保护用地i个体摊点经营混乱.噪声 喧嚣.与佛门圣地清静氛围格格不入;静态及动 态景观视线走廊破坏严重.固定及临时性建筑、电 杆电线.广告招牌等严重遮挡了寺庙建筑景观视 线走廊。
(7)作为’政府型”风景名胜区,管理者自 身定位混乱,在规划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4.2 历史成因分析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尤其是灵峰圣境核心景
区历史原貌究竟是什பைடு நூலகம்样子7是如何从“佛国圣
地”逐渐演变为”高山闹市“的7以下用三组跨越
百年的图片资料来探究一下这种演变的过程以及
成因。
从法国汉学家埃玛纽埃尔一爱德华·沙畹
3.2社会经济现状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的592.88km2
的规划界限范围面积内,涉及五台县52个行政村. 繁峙县25个行政村,共包括77个行政村.4610户. 15113人。
1 988年11月30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人民政 府成立.为副县级规格.隶属于五台县人民政府. 下辖台怀镇和金岗库乡。灵峰圣境核心景区位于 台怀镇.景区21 63km2范围内现有5个行政村,即
五台山第一轮总体规划从1 983年开始 编制,直至1997年才正式批复.2000年后 规划愈期.具有法律效力的总体规划严重滞 后,加之当时国家并未出台风景名胜区编制 的相关技术规范.因此,第一轮五台山风景 名胜区总体规划以及详细规划具有明显的规 划局限性。在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 建设关系的协调上.在居民点调控与经济发 展引导上.在旅游服务设施布局研究等诸多 方面缺乏前瞻性与科学性。因此,规划滞后 与规划编制的局限性是导致五台山风景名胜 区、尤其是灵峰圣境核心景区建设性破坏的 因素之一。
4 灵峰圣境核心景区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4.1 存在问题分析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从1982年建立至2005年已
有23年.虽然在风景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等 方面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 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五台山素以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及清 凉胜境而著称,风景资源数量众多,内涵丰富.是 一笔宝贵的文化自然遗产。但是这些年在风景区 建设中.对这份遗产的内涵挖掘展现不够,风景 区(尤其是核心景区)的总体发展还没有达到国 内领先水平,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价值不相适应。
游览设施用地面积为25hm2,占总面积的1 16%: 居民社会用地面积为39hm2,占总面积的1 8%, 交通与工程用地面积为7hm2,占总面积的0.32%; 林地面积为1011h肝.占总面积的46.74%;耕地 面积为1 60hm2.占总面积的7.4%;草地面积为 850hm2.占总面积的39.3%:水域面积为30hm2, 占总面积的1,39%。
大和新增。但中心区还保留着比较多的空旷地和
农田或绿地(图3)。
拍摄于2005年的卫星照片(图4)可以清楚看
到寺庙周围已经密密麻麻布满了各种建设用地.
对寺庙区形成了包围。
以上三组图片反映出五台山核心区由”清净
佛国”逐渐变为令人痛心的”高山闹市”的演变过
图1 Fig.1
塔院寺和万佛阁以及周边环境 Tayuan Temple.Wanfo Pavilion and surrounding area
(2)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较为突出。 核心景区内一些极为重要的标志性景观遭到了严 重破坏,城镇化.商业化、人工化现象严重。
(3)受行业部门利益驱使,风景区内旅游服 务设施,特别是宾馆住宿设施失控.现状核心景 区内众多单位和大小宾馆,很多是违法建设,侵 占了核心景区内的核心地段。体量庞大.金碧辉 煌、高大巍峨.势压佛刹.喧宾夺主的高档豪华酒 店鳞次栉比,名山古刹都市化倾象越来越明显。
口蜀
五台山风景区核心景区专项保护规划研究
——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灵峰圣境核心景区为例
CONSERVATION PLAN OF CORE AREA OF WUTAISHAN SCENIC RESORT:A CASE STUDY OF BUDDHISM HOLY LAND OF LINGFENG PEAK AREA
李喜民
LIⅪmin
78 咎I葛 若1斟 将l潜
艟『壁
譬l Q 骺I:
老l}
罄J主
吾l i
譬f罢
§I重
∞l
昭l
o
【文章编号】1 002—1 329 (2010)09—0078—04 【中图分类-84 TU 984 1 8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l 李喜民(1 963一).男,山西
省骚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
从五台山古六月庙会演变成五台山六月骡马大会, 五台山单一的宗教佛事活动中增添了现代旅游的雏形, 而1 989年从五台山六月骡马大会演变成五台山国际旅 游月,标志着五台山现代旅游的真正兴起。
(2)规划滞后与规划编制的局限性是导致建设性破 坏的因素之一。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第一轮规划从1 983年
开始编制,1 984年8月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总 体规划大纲编制完成.1 984年至1985编制 完成了风景区中心区包括台怀景区.台怀镇 及杨柏峪服务区的详细规划,1 9 8 6年至 1 98 7年编制完成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 规划(1 986-2000),但直至1 997年,才经 国务院批复。
KEYWORDS:scenic resort;Buddhism Holy Land; cole area;dedicated conservation;comprehensive reno-
vation
1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简介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第一轮总体规划于1 987年 编制完成.1997年国务院批复.规划期限为1 986 年至2000年.规划范围为376km7,共规划了台怀 景区.怀南景区.九龙岗景区.清凉景区.东台景 区.南台景区.西台景区.北台景区和中台景区等 9个景区。
规划以台怀寺庙群为中心,南至梵仙山山口, 北至东台沟村南.西至东庄村西界.东至清凉社 村北界,面积为21.63km2。
3 灵峰圣境核心景区现状概况(2005年)
3.1 土地利用现状 按照核心景区中土地使用的性质进行用地分
类,21.63kin2的用地可分为8大类.1 7中类。
风景游赏用地面积为41懈,占总面积的1.9%:
总规划师.李喜民工作室 主任,高级规划师。 【修改Et期】201 0-08—1 7
【摘要】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灵峰圣境核心景区为 例,分析了核心景区现状概况、存在问题以及成 因,从核心景区范围划定、容量控制、分类保护和 综合整治措施等方面提出专项保护规划策略。 【关键词】风景名胜;灵峰圣境;核心景区;专项 保护;综合整治
(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于1907年10月
9
1 5 El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当时塔院寺和万佛阁南
部和东部区域均为空旷的农田,并不高大的寺庙
L!旧
建筑非常醒目突出(图1)。从图2可以看出广仁寺
至善财洞区域为空旷的农田和清水河滩地;两张
旧照片反映出五台山历史上应该是以寺庙为主的
旅游兴起的雏形。五台山六月庙会.也称为五台山六月 骡马大会,是清乾隆年问.从历史悠久的古庙会演变而 成。据史载,自东汉永平年间佛教传入我国.五台山开 始建寺筑庙,到隋唐时代逐渐兴盛,每逢农历六月,四 方僧众.香客。游人蜂拥而至.形成了古庙会。在庙会 期间,唱戏一月,更增添了庙会的热闹气氛。
五台山六月骡马大会,始于清乾隆年问,迄今已有 二百多年的历史。一方面由于这里牧坡多.饲草丰盛, 水源充足.有天然牧场之称;另一方面,因为六月份这 里天气凉爽.在此放牧半月.可增膘一指,弱畜病畜可 以得到医治。由于这些因素,四面八方的农牧民利用“寄 坡”之际,一面互通有无,一面逛庙会,年复一年,形 成了骡马大会。全国解放后.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五 台山六月骡马大会也日益繁荣。1989年开始,五台山六 月庙会演变成了五台山国际旅游月。
万方数据
光明寺.东庄、杨林、台怀,新坊(不包括火厂自 然村),总户数为785户,总人口为2471人。耕地 面积为160hm2。
3.3 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现状 台怀镇的旅游服务设施沿五台山风景区道路
主要分布在四个地段:中心区.明清街、杨柏峪和 九龙岗。核心景区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 中心区和明清街两个地段。中心区地段是五台山 的中心地区.密布着大小寺庙、居民点.旅行社. 商店.宾招单位.餐饮和各类公共设施.几乎所有 的个体旅店和商业网点都集中在这个地区,商店 林立,建筑混乱,无论建筑形式还是布局方式都 与五台山佛国圣地的环境极不协调。明清街段为 沿明清街两侧分布着数家宾招单位及餐饮.超市. 旅游纪念品商店和若干行政事业单位(工行.防 疫站、电视台和电管站)以及台怀村居民点。沿街 建筑风格为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是一个公共设 施较为集中的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