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教学设计(两课时)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学情分析学生到过内蒙古大草原的不多甚至没有,但是通过很多草原歌曲以及影视作品等,会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一定的了解,也很感兴趣。
因而,本课的学习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建议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有关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也可搜集古今文人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的诗词等,加深对内蒙古大草原的感性认识。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练的诗句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3.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地朗读的指导。
4.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5.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师可相机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部,如搜集资料,访问老师、家长,与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建立联系等。
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草原》第二课时篇1【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我鼓励学生课前反复阅读文本内容,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与感悟,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与推敲,在书中做批注,让学生初次走近草原。
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和自己摆在平等的位置上,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学生在反复阅读、自主感悟、想象力充分展开以及深入细致地品词析句的过程中,融感悟、诵读、想象于一体,更能够入情入境,充分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
学生结合音乐视频、图片等形象资料了解草原的特点,并学习作者的巧妙的表达和细心的观察等方法,充分体现语文课堂的工具性。
课堂设计力求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在生生、师生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能个善舞,热情好客。
全篇课文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qing,细腻贴切,把民族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本课精读中的重点难点都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展开想象,产生意境,从而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所以,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草原图片以及两次音乐视频的播放,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带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活跃课堂氛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1、读写并理解“渲染、翠色欲流、奇丽、柔美、茫茫”等词语。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在感情诵读、展开想象、自主感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抓住草原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展开想象,感情诵读,产生意境,感受蒙古草原的美丽。
【教具准备】音乐视频、幻灯片。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讲促读,自主感悟,展开想象。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
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最好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知道那个富有诗意的结尾吧!齐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导入新课。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意的结尾不仅点出草原的美——“天涯碧草”,还点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蒙汉情深”,接下来请走进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
二、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
指导学生想象: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你看到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呢?②出示大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你们的想象真的很有趣,此刻,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出示语句: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优质教案(2课时).doc
《草原》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草原》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主要写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及对草原美景的感受。
第二部分为第2、3自然段,主要写蒙古族人民迎接远客的情景。
第三部分为第4、5自然段,主要写蒙古族人民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把写景和感受融合起来写。
从“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进而产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感受,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进而产生“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感受,并且想“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二、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
如,把绿色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骏马大牛也“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在写景中融入了想象,使观察对象活灵活现,使想象神奇、新颖、真实。
二、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学生真正见过大草原的不多, 教学中借助《敕勒歌》以及影视作品,可以增进他们对草原的了解和兴趣。
学生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因此,本课教学可以基于这个基础展开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的学习,学生在“想开去”的角度会比较单一、匮乏,教师要尽量设计活动,打开思路,留足阅读的时间,帮助学生体味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草原优质公开课教案 (2)
《草原》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新词,积累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1.学生完成前置作业单(附在教案后)2.在上课之前的几分钟内小组交流预习单的4——6题。
3.教师完成课件、微课程制作。
教学过程:一、学习”单元提示”导入,检查预习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六单元的课文,请打开书本99页,阅读单元提示,划出本单元学习任务(课件出示)我们就带着这3个任务踏上西部之旅的第一站吧——板书课题,齐读。
2.预习单的第4题让大家提出预习后不懂的问题,课前小组交流中大多数问题都已得到了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求助于老师。
有同学问:陈巴尔虎旗是什么?在什么地方?谁能帮他解答?3.翻看大家的预习单,老师发现有几个词同学们掌握的不太好,(投影出示预习单,圈划:勾勒迂回襟飘带舞)谁来读一读?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请各自读3遍,同桌互读检查。
4.难写字中超过一半的同学都圈出了“襟”字。
这个字你会怎么来记住它呢?课件出示古字“襟”:古文字中“衤”像件衣服,襟是衣服胸前部分,写这个字时一定要记得和衣服有关,是衣字旁。
师范写,右上写林字时,左木略小捺变点,右木捺笔可舒展,写下面的示时竖钩重心要稳住,左右两点写对称,(课件出示书写要点)同学们在预习纸上写2遍,写完同桌互评,投影展示评价。
5.预习单第5题让大家给每个自然段概括小标题,课前小组内也进行了讨论,哪个小组来汇报?6.大家看,第一段写了什么?后四段写了什么?为什么草原的美景只用一段话描写,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却用了4段话?(课前巡视预习单,如果有小组正好问到这个问题就让他们站起来向大家提问)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但老师不想直接告诉你答案,我们边学边想,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第课《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
课题1草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抓关键语句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并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想一想自己所看到的田野等是什么样的,锻炼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2.圈画出蒙古族人民热情招待作者一行人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感受一下蒙汉民族团结、情谊深厚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1.感受内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2.能说出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和同学交流与人惜别的经历。
学情分析对于每一篇课文,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感受,应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
扎扎实实读书,让学生从语言环境中领悟重点难点,在语言环境中展开合理想象,产生意境,从而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感受。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复习课文,引出话题。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
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草原的?(草原风光美、草原人情美)2.(欣赏草原风光图)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草原,走进蒙古包,去感受那里的人情美。
学习任务二:品读课文,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聚焦“喜迎远客”“主客联欢”场面,体会蒙汉情深。
1.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作者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热情好客)3.指名读,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4.交流讨论:(1)课件出示: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一词。
师:瞧,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身着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课的认读生字词及词语;2.理解全文,通过体会草原的风光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3.对文中大雁的飞行进行描述,使学生在飞行的规律性上有自己的认识。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提高学生观察、描绘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中描述的草原风光,让学生爱上大自然;2.培养学生对动物和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文本理解及语文知识获取;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教学难点1.根据生字、词的理解,全面解读文本;2.通过文本描述,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描述草原这一自然景观,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草原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草原这篇文章的兴趣。
阅读1.学生先通读文章,了解基本情节和大意;2.读两遍文本,重点讲解生字、词语及不理解的句子;3.指导学生理解文本,分析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及情感;4.全班朗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讨论1.学生自主撰写草原的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植被、动物等;2.学生讨论草原上的动物如何根据环境进行适应,例如山羊的长毛、马儿的蹄子;3.学生合作完成描绘草原和动物的图画,将群体的智慧汇聚起来;4.小组展示自己的描绘,大家共同讨论、交流,各自表达的不同之处、与文本对应且不同的想象。
模仿1.老师阅读文中关于大雁的描述,学生根据文中所述进行模仿;2.学生先模仿大雁飞行规律,然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剪纸活动,制作大雁剪纸;3.学生自由创作大雁,再展示给全班。
总结让学生总结文章的感受,缘由,形态及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学生的描述呈现草原的风光,同时加强课文的解读和深化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背诵本课的词语和句子;2.家长带学生去自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动物的适应环境及飞行、奔跑规律,并撰写一份学习笔记;3.模仿大雁剪纸,制作其他动物剪纸。
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学期
秋季
课题
草原(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 8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句和结合生活经历想开去,深刻体会“蒙汉情深”。
情深”?
1.默读课文第 2~5 自然段。
11 分钟
二、 学习 第 2~5 自然 段, 体会 “蒙 汉情 深”
2.圈画相关词句。 3.简单批注。 (二)班级交流 1.走进“喜迎远客图”,感受“蒙汉情深”。 (1)从盛装的打扮、人数规模等等,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2)从急切的心情,体会客人的真诚。 2.走进“主客联欢图”,感受“蒙汉情深”。
cǎi hónɡ jǔ bēi
mǎ tí wēi xiào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二)借助以上三组词语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三)思考:作者描绘“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这三幅画面,
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在新知旧知之间建立关联。
(一)自学提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
1.结合课文内容,回忆与人惜别的经历。 钟 活,
深化 2.和同学交流分别时的情景和当时的感受。 理解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由
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阅读习惯。
1 分 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钟
布置 作业 2.小练笔:写一写生活中你与人惜别的经历(选做)。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备课时间 2020 09 05教材分析本文记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赞美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先写了草原秀美的风景,再写了草原迎客和联欢场景。
作者移步换景,有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空间。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科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但对于没有亲自到过草原的孩子来说,草原即是遥远,又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文本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感受到草原风光美、人情美。
教学目标1.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2.背诵第一自然段。
3.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课件前置作业内容1.课前收集有关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资料。
要求:跟同学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思考:你有什么发现?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1.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领略了草原风光,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草原,领略草原别样的美。
二、合作共读,初步感知风情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那里的人,给老舍先生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几个自然段写了哪几个场面。
3.全班交流。
(1)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一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引导学生概括)(喜接远客、热情相见、盛情款待、依依话别)(2)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热情好客) 三、品读课文,理解句子,感悟热情品读课文2——5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草原》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抒情意境。
2.掌握词语“草原”、“蓝蓝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等基本词汇的拼音、读音、意义及在句子中的运用。
3.练习诗歌的朗读,并能感悟到其中的美感和深意。
4.培养爱护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草原》的理解及对其中意象的把握。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过程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说一说自己对草原的认识、感受,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见闻。
新课讲授(35分钟)1.朗读《草原》。
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
2.理解《草原》。
外在的朗读只是我们对于诗歌的表述,对于诗歌的理解才是更重要的。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
可以运用“四问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作者的感情表达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教师或同学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为学生解读诗意。
让学生试着画出自己对于诗歌的感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3.学习词语。
介绍关键词汇(草原、蓝蓝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等),先示范拼音,再教发音,让学生尝试朗读。
小组合作:将关键词汇用句子进行运用,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
练习篇读(20分钟)1.与学生一起朗读《草原》,重点关注韵律和气息掌握。
2.让学生练习读诗,以“怀着爱国热情,朗读诗歌”为主题,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义务。
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理解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二课时导入(5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一些对于草原的美丽的描述,鼓励他们理解草原中更多美好的事物。
捕捉意象(25分钟)1.让学生看看诗歌中的描写,让他们想象一下自己在草原上的场景。
2.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眼中的草原。
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第1课《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草原单兀第一单兀学科语文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 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句说明了蒙汉深厚的情谊,也说明了主客 的依依惜别之情。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 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 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 情。表达了蒙汉人民亲如骨肉,团结友爱的 感情。
三、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的就是他们访问陈巴尔虎旗的经 过,叙述了他们在草原上受到蒙族兄弟姐妹 的热情接待,勾画了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 涯碧草话斜阳”的感人场景,表现了蒙汉两 族之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
“许多、许多、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总 是、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这些词句体现 了主客见面时激动的场面和真挚的情感。
4.主客联欢
(1)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 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 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 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这几句话描写的是好客的主人用独特的风味 食品招待远来的客人。
3.板书课题:1.草原
学生交流讨
论
齐读课题
本节课通过回 忆上节课讲述 的内容,吸引学 生兴趣,进而导 入新课。
一、品读感悟
课文分为五个
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段落,分别又是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草原 公开课教学课件(第2课时)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说出从课文哪些地方体
会到了“蒙汉情深”,和同学交流 与人惜别的经历。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作者在第1自然段围绕 草原写了什么内容吗?
(草原的景色美,作者对草 原美景的感受。)
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思考: 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 诗。
想一想,如果老舍先生坐下低吟小诗, 他会吟些什么内容呢?
如果此时此刻,你也在这美丽的草原
上,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完成句式训
练。 这种境界,既_____________,又 ___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___,
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为巧妙?
“绣”字用得妙,羊群本来在吃草而 随意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 是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 毯绣上白色的大花,并且图案在不断变 化,真是美极了!
想象: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像碧绿的湖面上盛开着朵朵白莲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饭后联欢
小伙子们: 表演套马、摔跤 姑娘们: 表演民族舞蹈
合作探究
你是如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
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 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草原 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汉两 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点明 中心,升华主题。
正面描写
热情相见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的语感,理解课文的意思。
2. 学会运用拼音及注音符号。
3. 培养阅读兴趣。
4. 熟练掌握课文的重难点。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
2.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2. 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演说法。
2. 意群理解法。
3. 拓展联想法。
五、教学内容1. 翻译第一段我家在大草原上。
我的爷爷是牧民,他有一千多只羊。
我的奶奶是蒙古族的,我经常听她唱草原之歌。
妈妈是一名教师,她教我们汉语和数学。
爸爸是医生,他在村卫生室工作。
2. 翻译重点1) 制成。
2) 抬起。
3) 搭上。
4) 卫生室。
3. 讲解难句我的奶奶是蒙古族的,我经常听她唱草原之歌。
解析:此句话是一个简单句,也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其中“我经常听她唱草原之歌”是宾语。
难点在于“我的奶奶是蒙古族的”中的“是蒙古族的”是主谓的定语。
这里的“的”是代词,指代“蒙古族”,起到强调的作用。
4. 给学生展示草原美景,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草原的宽广、草原的自由。
5. 翻译第三段每天早上,我会看到祖父把羊赶出去吃青草。
下午,祖父会回来,用羊毛做衣服。
晚上,祖母做好饭,我们一家人围在火炉边喝奶茶。
这是我的家,这是我的幸福。
6. 翻译重点1) 赶出去。
2) 给……做衣服。
3) 围在……边。
7. 讲解难句每天早上,我会看到祖父把羊赶出去吃青草。
解析:此句话是一个简单句,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其中“祖父把羊赶出去吃青草”是宾语。
这是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句子。
8. 给学生展示草原上的牧民生活,让学生感受牧民的生活方式、牧民的勤劳和牧民的博爱。
九、教学板书1. 草原2. 祖父给山羊做衣服3. 喝奶茶,看日出十、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翻译课文和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核心内容,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另外,我也展示了草原和牧民的生活照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与牧民的生活,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加舒适地进入阅读状态。
统编六上《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六上《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2.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1.PPT展示:补充第一自然段空白处内容(部分词语)。
2.空白处扩大(部分语句)。
3.指导朗读:不同颜色的字体音调要不一样。
4.背诵整个段落。
5过渡:这么美丽的草原怎能少得了人呢,下面的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设计意图:在上节课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填空的不同形式复现文本内容,背诵课文循序渐进,既让学生背诵课文简单化,又引导学生习得一定的学习方法。
二、默读课文,感受“蒙汉情深”。
1.默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蒙汉情深”的语句。
2.出示语句“忽然,像被一阵风……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①理解句意:这是草原人民欢迎汉族人民的情景。
②迎接路程远:“几十里外”“群马疾驰”③迎接人数多:“一群马”“男女老少”小结:类似的地方还有“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坐车来看我们的。
”④仪式感很强:“穿着各色的衣裳”“襟飘带舞”啊,读着“群马疾驰”“襟飘带舞”,你的脑海中浮现怎样的画面?⑤关注以上词语,朗读上面语句。
3.出示语句“也不知道是谁的手,……心可是一样的。
”①“握住不放”体会到蒙古人民(很热情)。
②他们之间会说什么呢?演一演③请读出热情、亲切的语气。
4.出示语句“干部向我们敬酒,……我们再回敬。
”①描写了什么场景?蒙汉人民相互敬酒,相互尊敬,亲如一家。
②端起酒杯,主人会说什么?客人又会怎么说?③让我们把这份情谊体现在朗读中吧。
5.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还体现在哪些语句中呢?设计意图:通过关键词、句触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碰撞,牵引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从文中来到文中去,达成本课目标,突破重难点。
1 草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2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词.要求全体学生背诵第1自然段2.学习课文第2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风俗。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与情景,写自己与别人惜别的经历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写蒙古族人民远道迎客。
盛情款待,与主客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中去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让学在生反复朗读描写人物的有关句子中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蒙汉情深何忍别教学方法:老师引导加点拨,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的有关蒙古族人民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听生本课生字。
词语。
迅速批阅,校正。
2.请个别学生叙述草原的风光。
3.有人会背第1自然段话展示一下4.老师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跟随老舍先生领略草原的美丽景色,那这儿的主人们。
又是怎样的呢?5.学生汇报搜集的相关资料。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自读文,用小标题标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小组合作完成)2.老师板书(预设)②自然段:远道迎客喜迎远客热情相迎③自然段:初次相见握手问好激情相见④自然段热情招待吃肉敬酒盛情款待⑤自然段:表演节目主客联欢。
深情惜别3.分组学习不同段落。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体会蒙汉人民的情意。
(多媒体展示相关句子)4.小组汇报。
(老师相机引导点拨)5.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再次从文中找出能体会蒙汉情深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6.学生写生活中与人惜别的经历,展示。
三、老师小结全文。
拓展想象,此时,你是蒙古族同胞、你特别想说什么?你是作者或同行的汉族兄弟,你又想说些什么?四、作业:把与人惜别的经历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1、草原人情美风景美(情景交融)蒙汉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能找出描写草原的优美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比较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揣摩优美的语句,领会其表达效果,并体会作者情景交融表达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的。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通读课文。
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二、品读释疑(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有感情地范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草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精编版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表达的情感。
3、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歌曲、图片等),感受草原的美。
2、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四、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利用百度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制作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风光美。
1、导入: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大草原,草原旖旎的风光不仅让作者陶醉,也让我们读者陶醉了,同学们还想重温这美丽的风光吗?2、欣赏草原风光旖旎的视频。
引导学生在图片欣赏中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朗读品析,感受草原的“辽阔”美、“寂静”美。
1、引语:草原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草原的美也远远不止我们在图片中所看到的这些,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第二自然段,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草原的美?2、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美。
*PPT出示句子:“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①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草原非常辽阔。
)②指导学生理解“洒脱”。
*“洒脱”可以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从那里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③指导朗读句子,读出草原的辽阔美。
4、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寂静”美。
*PPT出示:“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 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2.阅读推荐。艾平的新作《聆听草原》又用怎样的笔触介绍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呢?
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美丽风光,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再次走进草原,走进文本,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音乐可以启发人的想象。只要运用恰当,音乐绝对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一曲《赛马》,能把学生迅速带入到草原的情境中去。
以“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蒙汉情深’”这一核心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与草原人民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学生从他们的行动——“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中体会到草原的人情美,从而加深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问题,更在于经历了阅读的过程,享受了阅读的乐趣,习得了阅读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4)示例三: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①出示套马、摔跤、民族舞蹈等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②全班齐读,读出蒙汉两族人民同欢乐的场景。
(5)示例四:
课件出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分别在即,在夕阳的余晖里,主人和客人依依不舍。正像作者说的那样——(学生读齐读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学情分析
学生到过内蒙古大草原的不多甚至没有,但是通过很多草原歌曲以及影视作品等,会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一定的了解,也很感兴趣。
因而,本课的学习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有关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也可搜集古今文人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的诗词等,加深对内蒙古大草原的感性认识。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练的诗句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3.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地朗读的指导。
4.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5.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师可相机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部,如搜集资料,访问老师、家长,与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建立联系等。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式。
2.通过学习此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具有浓部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等。
2.能展示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蕴含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点难点
1.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
大家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