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第二轮专题复习(4)几何

合集下载

(2020年编辑)历年(95-10)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联赛)分类题型详解-几何(4)

(2020年编辑)历年(95-10)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联赛)分类题型详解-几何(4)

历年(95-10)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联赛)分类题型详解-几何(4)证明题 (9道题)1.材已知∠ACE=∠CDE=90°,点B在CE上,CA=CB=CD,经A、C、D三点的圆交AB于F(如图)求证F为△CDE的内心。

1995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证法1:如图6,连DF,则由已知,有连BD、CF,由CD=CB,知∠FBD=∠CBD-45°=∠CDB-45°=∠FDB,得FB=FD,即F到B、D和距离相等,F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从而也在等腰三角形CBD的顶角平分线上,CF是∠ECD的平分线.由于F是△CDE上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因而就是△CDE的内心.证法2:同证法1,得出∠CDF=45°=90°-45°=∠FDE之后,由于∠ABC=∠FDE,故有B、E、D、F四点共圆.连EF,在证得∠FBD=∠FDB之后,立即有∠FED=∠FBD=∠FDB=∠FEB,即EF是∠CED的平分线.2. 设凸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交点为M,过点M作AD的平行线分别交AB、CD于点E、F,交BC的延长线于点O,P是以O为圆心OM为半径的圆上一点(位置如图所示),求证:∠OPF=∠OEP .1996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证 作AD 、BO 的延长线相交于G ,∵OE3.如图所示,已知AB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切线,OC 平行于弦AD ,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连结AC ,与DE 交于点P . 问EP 与PD 是否相等?证明你的结论. P DOCAB E2003年“TRULY ®信利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解:DP =PE . 证明如下:因为AB 是⊙O 的直径,BC 是切线,所以AB ⊥BC .由Rt △AEP ∽Rt △ABC ,得ABAE BC EP = . ① 又AD ∥OC ,所以∠DAE=∠COB ,于是Rt △AED ∽Rt △OBC . 故AB AE AB AE OB AE BC ED 221=== ② 由①,②得 ED =2EP .所以 DP =PE .4.如图所示,在△ABC 中,∠ACB =90°.(1)当点D 在斜边AB 内部时,求证:ABBD AD BC BD CD -=-222. (2)当点D 与点A 重合时,第(1)小题中的等式是否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点D 在BA 的延长线上时,第(1)小题中的等式是否存在?请说明理由. B A CD2003年“TRULY ®信利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证:(1)作DE ⊥BC ,垂足为E . 由勾股定理得 .)()()(22222222BC BE CE BE CE DE BE DE CE BD CD -=-=+-+=-A B 所以BC BE BC CE BC BE CE BCBD CD -=-=-222. 因为DE ∥AC ,所以 AB BD BC BE AB AD BC CE ==,.故 AB BD AD AB BD AB AD BCBD CD -=-=-222. (2)当点D 与点A 重合时,第(1)小题中的等式仍然成立。

八年级几何竞赛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几何竞赛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几何竞赛知识点总结几何学是数学的一部分,但它与其他数学学科的联系并不是特别紧密,因为几何学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性。

几何竞赛是一种全面考查学生几何知识和解题能力的数学竞赛。

在八年级几何竞赛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几何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下面对八年级几何竞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平面几何基础知识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点:几何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物体,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线:由无数个点连成的,没有宽度和高度的东西。

面:有长度和宽度,但没有高度的物体。

2. 点、线、面的关系和性质点与点之间是不同的,但有联系的,两点间只有一条线相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或者平行无交点。

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交于一个点。

3. 角的概念及性质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分割而成的图形。

两条射线称为角的两边,公共端点称为角的顶点。

角的性质:顶角相等,对顶角相等,余角相等,相对顶角相等。

4. 直线、线段、射线直线:无限延伸并且无限多个点连成的线。

线段:直线上有限的长度部分叫线段。

射线:一端起点,另一端无限延伸的射线。

5. 多边形多边形是平面内由有限个顶点和边组成的封闭图形。

多边形的顶点和边的条数分别称为多边形的顶点数和边数。

最小的三角形,最大的四边形、五边形等。

6. 几何作图利用尺规作图,判断各种角、面积大小,利用尺规作图,解答一些几何问题。

包括平移、旋转、镜像等作图方法。

二、图形的面积和周长1. 图形的周长图形的周长是指图形的边的长度之和。

2. 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正方形的周长=4a (a为正方形的边长) 正方形的面积=a^2矩形的周长=2(a+b) (a、b分别为矩形的长和宽) 矩形的面积=ab3.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S=1/2bh (b为底,h为高)4. 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周长C=2πr (r为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S=πr^25. 复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分析计算。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包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包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1.阅读理解:如果同一平面内的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则称这四个点共圆,一般简称为“四点共圆”.证明“四点共圆”判定定理有:1、若线段同侧两点到线段两端点连线夹角相等,那么这两点和线段两端点四点共圆;2、若平面上四点连成的四边形对角互补,那么这四点共圆.例:如图1,若∠ADB=∠ACB,则A,B,C,D四点共圆;或若∠ADC+∠ABC=180°,则A,B,C,D四点共圆.(1)如图1,已知∠ADB=∠ACB=60°,∠BAD=65°,则∠ACD=55°;(2)如图2,若D为等腰Rt△ABC的边BC上一点,且DE⊥AD,BE⊥AB,AD=2,求AE 的长;(3)如图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等边△EFG内接于此正方形,且E,F,G分别在边AB,AD,BC上,若AE=3,求EF的长.解:(1)∵∠ADB=∠ACB=60°,∴A,B,C,D四点共圆,∴∠ACD=∠ABD=180°﹣∠ADB﹣∠BAD=180°﹣60°﹣65°=55°,故答案为:55°;(2)在线段CA取一点F,使得CF=CD,如图2所示:∵∠C=90°,CF=CD,AC=CB,∴AF=DB,∠CFD=∠CDF=45°,∴∠AFD=135°,∵BE⊥AB,∠ABC=45°,∴∠ABE=90°,∠DBE=135°,∴∠AFD=∠DBE,∵AD⊥DE,∴∠ADE=90°,∵∠FAD+∠ADC=90°,∠ADC+∠BDE=90°,∴∠FAD=∠BDE,在△ADF和△DEB中,,∴△ADF≌△DEB(ASA),∴AD=DE,∵∠ADE=90°,∴△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AD=2;(3)作EK⊥FG于K,则K是FG的中点,连接AK,BK,如图3所示:∴∠EKG=∠EBG=∠EKF=∠EAF=90°,∴E、K、G、B和E、K、F、A分别四点共圆,∴∠KBE=∠EGK=60°,∠EAK=∠EFK=60°,∴△ABK是等边三角形,∴AB=AK=KB=4,作KM⊥AB,则M为AB的中点,∴KM=AK•sin60°=2,∵AE=3,AM=AB=2,∴ME=3﹣2=1,∴EK===,∴EF===.2.问题再现:如图1:△ABC 中,AF 为BC 边上的中线,则S △ABF =S △ACP =S △ABC由这个结论解答下列问题:问题解决:问题1:如图2,△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BE 为AC 边上的中线,则S △BOC =S 四边形ADOE .分析:△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则S △BCD =S △ABC ,BE 为AC 边上的中线,则S △ABE =S △ABC∴S △BCD =S △ABE∴S △BCD ﹣S △BOD =S △ABE ﹣S △BOD又∵S △BOC =S △BCD ﹣S △BOD ,S 四边形ADOE =S △ABE ﹣S △BOD即S △BOC =S 四边形ADOE问题2:如图3,△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BE 为AC 边上的中线,AF 为BC 边上的中线.(1)S △BOD =S △COE 吗?请说明理由.(2)请直接写出△BOD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S △BOD =S △ABC .问题拓广:(1)如图4,E 、F 分别为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请直接写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 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S 阴= S 四边形ABCD . (2)如图5,E 、F 、G 、H 分别为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AB 、CD 的中点,请直接写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 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S 阴= S 四边形ABCD .(3)如图6,E 、F 、G 、H 分别为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AB 、CD 的中点,若S △AME =1、S △BNG =1.5、S △CQF =2、S △DPH =2.5,则S 阴= 7 .解:问题2:S △BOD =S △COE 成立,理由:∵△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S △BCD =S △ABC ,∵BE 为AC 边上的中线,∴S △CBE =S △ABC∴S △BCD =S △CBE∵S △BCD =S △BOD +S △BOC ,S △CBE =S △COE +S △BOC∴S △BOD =S △COE(2)由(1)有S △BOD =S △COE ,同(1)方法得,S △BOD =S △AOD ,S △COE =S △AOE ,S △BOF =S △COF ,∴S △BOD =S △COE =S △AOE =S △AOD ,∵点O 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OA =2OF ,∴S △AOC =2S △COF =S △AOE +S △COE =2S △COE ,∴S △COF =S △COE ,∴S △BOD =S △COE =S △AOE =S △AOD =S △BOF =S △COF ,∴S △BOD =S △ABC ,故答案为问题拓广:(1)如图4:连接BD,由问题再现:S△BDE =S△ABD,S△BDF =S△BCD,∴S阴影=S四边形ABCD,故答案为,(2)如图5:连接BD,由问题解决:S△BMD =S△ABD,S△BDN=S△BCD,∴S阴影=S四边形ABCD,故答案为;(3)如图6,设四边形的空白区域分别为a,b,c,d,∵S△AME =1、S△BNG=1.5、S△CQF=2、S△DPH=2.5,由(1)得出:a+1+2.5=a+3.5=S△ACD①,c+1.5+2=c+3.5=S△ACB②,b +1+1.5=b +2.5=S △ABD ③,d +2+2.5=d +4.5=S △BCD ④,①+②+③+④得,a +3.5+c +3.5+b +2.5+d +4.5=a +b +c +d +14=S 四边形ABCD ⑤而S 四边形ABCD =a +b +c +d +7+S 阴影⑥∴S 阴影=7,故答案为7.3.如图,在△ABC 中,AB >AC ,内切圆⊙I 与边BC 切于点D ,AD 与⊙I 的另一个交点为E ,⊙I 的切线EP 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P ,CF ∥PE 且与AD 交于点F ,直线BF 与⊙I 交于点M 、N ,M 在线段BF 上,线段PM 与⊙I 交于另一点Q .证明:∠ENP =∠ENQ .证明:如图,设⊙I 与AC 、AB 分别切于点S 、T ,连接ST 、AI 、IT ,设ST 与AI 交于点G .则IE ⊥PE ,ID ⊥PD ,故I 、E 、P 、D 四点共圆,∵AS 2=AE •AD =AG •AI ,∵∠EAG =∠DAI ,∴△AEG ∽△AID ,∴∠AGE=∠AID,∴E,G,D,I四点共圆,∴I、G、E、P、D五点共圆,∴∠IGP=∠IEP=90°,即IG⊥PG,∴P、S、T三点共线,对直线PST截△ABC,由梅涅劳斯定理知,∵AS=AT,CS=CD,BT=BD,∴,设BN的延长线与PE交于点H,对直线BFH截△PDE,由梅涅劳斯定理知,∵CF∥BE,∴,∴,∴PH=HE,∴PH2=HE2=HM•HN,∴,∴△PHN∽△MHP,∴∠HPN=∠HMP=∠NEQ,∵∠PEN=∠EQN,∴∠ENP=∠ENQ.4.如图,△ABC的垂心为H,AD⊥BC于D,点E在△ABC的外接圆上,且满足,直线ED交外接圆于点M.求证:∠AMH=90°.证明:作高BP,CQ.连结MB、MC、MP、MQ、PQ.===•①=•=•②由①②得:=,又∵∠MBA=∠MCA,∴△MBQ∽△MCP,∴点M、A、P、Q四点共圆,即点M、A、P、Q、H五点共圆,又AH为直径,∴∠AMH=90°.5.如图,△ABC中,O为外心,三条高AD、BE、CF交于点H,直线ED和AB交于点M,FD 和AC交于点N.求证:OH⊥MN.证明:∵A 、C 、D 、F 四点共圆,∴∠BDF =∠BAC又∵∠OBC =(180°﹣∠BOC )=90°﹣∠BAC ,∴OB ⊥DF .∵CF ⊥MA ,∴MC 2﹣MH 2=AC 2﹣AH 2(①)∵BE ⊥NA ,∴NB 2﹣NH 2=AB 2﹣AH 2 (②)∵DA ⊥BC ,∴BD 2﹣CD 2=BA 2﹣AC 2 (③)∵OB ⊥DF ,∴BN 2﹣BD 2=ON 2﹣OD 2 (④)∵OC ⊥DE ,∴CM 2﹣CD 2=OM 2﹣OD 2,①﹣②+③+④﹣⑤,得NH 2﹣MH 2=ON 2﹣OM 2 MO 2﹣MH 2=NO 2﹣NH 2∴OH ⊥MN .6.在图1到图4中,已知△ABC 的面积为m .(1)如图1,延长△ABC 的边BC 到点D 使CD =BC ,连接DA ,若△ACD 的面积为S 1,则S 1= m .(用含m 的式子表示)(2)如图2,延长△ABC 的边BC 到点D ,延长边CA 到点E ,使CD =BC ,AE =CA ,连接DE .若△DEC 的面积为S 2,则S 2= 2m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3,在图2的基础上延长AB 到点F ,使BF =AB ,连接FD 于E ,得到△DEF ,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3,则S 3= 6m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4)可以发现将△ABC 各边均顺次延长一倍,连接所得端点,得到△DEF ,如图3,此时,我们称△ABC 向外扩展了一次.可以发现扩展一次后得到的△DEF 的面积是原来△ABC 面积的 7 倍.(5)应用上面的结论解答下面问题:去年在面积为15平方面的△ABC 空地上栽种了各种花卉,今年准备扩大种植规模,把△ABC 内外进行两次扩展,第一次由△ABC 扩展成△DEF ,第二次由△DEF 扩展成△MGH ,如图4,求这两次扩展的区域(即阴影部分)面积共为多少平方米?解:(1)∵CD =BC ,∴△ABC 和△ACD 的面积相等(等底同高),故得出结论S 1=m .(2)连接AD ,,∵AE =CA ,∴△DEC 的面积S 2为△ACD 的面积S 1的2倍,故得出结论S 2=2m .(3)结合(1)(2)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DEC 面积的3倍, 故得出结论则S 3=6m .(4)S △DEF =S 阴影+S △ABC=S 3+S △ABC=6m +m=7m=7S △ABC故得出结论扩展一次后得到的△DEF 的面积是原来△ABC 面积的7倍.(5)根据(4)结论可得两次扩展的区域(即阴影部分)面积共为(7×7﹣1)×15=720(平方米),答:求这两次扩展的区域(即阴影部分)面积共为720平方米. 7.(1)如图①,AD 是△ABC 的中线,△ABD 与△ACD 的面积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2)若三角形的面积记为S ,例如:△ABC 的面积记为S △ABC ,如图②,已知S △ABC =1,△ABC 的中线AD 、CE 相交于点O ,求四边形BDOE 的面积.小华利用(1)的结论,解决了上述问题,解法如下:连接BO ,设S △BEO =x ,S △BDO =y ,由(1)结论可得:S,S △BCO =2S △BDO =2y ,S △BAO =2S △BEO =2x . 则有,即.所以.请仿照上面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①如图③,已知S △ABC =1,D 、E 是BC 边上的三等分点,F 、G 是AB 边上的三等分点,AD 、CF 交于点O ,求四边形BDOF 的面积.②如图④,已知S △ABC =1,D 、E 、F 是BC 边上的四等分点,G 、H 、I 是AB 边上的四等分点,AD 、CG 交于点O ,则四边形BDOG 的面积为 .解:(1)S △ABD =S △ACD .∵AD 是△ABC 的中线,∴BD =CD ,又∵△ABD 与△ACD 高相等,∴S △ABD =S △ACD .(2)①如图3,连接BO ,设S △BFO =x ,S △BDO =y ,S △BCF =S △ABD =S △ABC =S △BCO =3S △BDO =3y ,S △BAO =3S △BFO =3x .则有,即,所以x +y =,即四边形BDOF 的面积为;②如图,连接BO ,设S △BDO =x ,S △BGO =y ,S△BCG =S△ABD=S△ABC=,S△BCO =4S△BDO=4x,S△BAO =4S△BGO=4y.则有,即,所以x+y=,即四边形BDOG的面积为,故答案为:.8.我们初中数学里的一些代数公式,很多都可以通过表示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进行直观推导和解释.例如: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提出问题】如何用表示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推证:13+23=32?【解决问题】A表示1个1×1的正方形,即:1×1×1=13B表示1个2×2的正方形,C与D恰好可以拼成1个2×2的正方形,因此:B、C、D就可以表示2个2×2的正方形,即:2×2×2=23而A、B、C、D恰好可以拼成一个(1+2)×(1+2)的大正方形.由此可得:13+23=32【递进探究】请仿用上面的表示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探究:13+23+33=62.要求:自己构造图形并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推广探究】请用上面的表示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探究:13+23+33+…+n3=.(参考公式:)注意:只需填空并画出图形即可,不必写出解题过程.【提炼运用】如图,下列几何体是由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按一定规律在地面上摆成的,如图(1)中,共有1个小立方体,其中1个看的见,0个看不见;如图(2)中,共有8个小立方体,其中7个看的见,1个看不见;如图(3)中,共有27个小立方体,其中19个看的见,8个看不见;求:从第(1)个图到第(101)个图中,一切看不见的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的总个数.解:【递进探究】如图,A表示一个1×1的正方形,即:1×1×1=13,B、C、D表示2个2×2的正方形,即:2×2×2=23,E、F、G表示3个3×3的正方形,即:3×3×3=33,而A、B、C、D、E、F、G恰好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为:1+2+3=6,,∵S A+S B+S C+S D+S E+S F+S G=S大正方形∴13+23+33=62;【推广探究】由上面表示几何图形的面积探究知,13+23+33+…+n3=(1+2+3+…+n)2,又∵1+2+3+…+n=,∴13+23+33+…+n3=()2=.【提炼运用】图(1)中,共有1个小立方体,其中1个看的见,0=(1﹣1)3个看不见;如图(2)中,共有8个小立方体,其中7个看的见,1=(2﹣1)3个看不见;如图(3)中,共有27个小立方体,其中19个看的见,8=(3﹣1)3个看不见;…,从第(1)个图到第(101)个图中,一切看不见的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的总个数为:(1﹣1)3+(2﹣1)3+(3﹣1)3+…+(101﹣1)3=03+13+23+…+1003=50502=25502500.故一切看不见的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的总个数为25502500.故答案为:62;.9.问题引入: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AE=AD,求:尝试探究:过点A作BC的垂线,垂足为F,过点E作BC的垂线,垂足为G,如图所示,有=,=,.类比延伸:若E为AD上的任一点,如图所示,试猜S四边形ABEC 与S△ABC的比是图中哪条线段的比,并加以证明.拓展应用:如图,E为△ABC内一点,射线AE于BC于点D,射线BE交AC于点F,射线CE交AB于点G,求的值.解:问题引入:∵在△ABC中,D是BC上一点,AE=AD,∴,,∴==;尝试探究:∵AE=AD,∴=,∵AF⊥BC,EG⊥BC,∴AF∥EG,∴△EDG∽△ADB,∴=;∵===,∴=1﹣=;故答案为:,,;类比延伸:=,∵E为AD上的一点,∴=,=,∴==;拓展应用:∵==,同理:=,=,∴==2.10.如图,在凸四边形ABCD中,M为边AB的中点,且MC=MD,分别过点C、D作边BC、AD 的垂线,设两条垂线的交点为P,过点P作PQ⊥AB于Q,求证:∠PQC=∠PQD.证明:连接AP、BP,取AP的中点E,取BP的中点F,连接DE、ME、QE、CF、QF、MF,如图.∵E为AP的中点,F为BP的中点,M为AB的中点,∴EM∥BP,EM=BP,MF∥AP,MF=AP.∵E为AP的中点,F为BP的中点,∠ADP=∠BCP=90°,∴DE=AE=EP=AP,FC=PF=BF=BP,∴DE=MF,EM=FC.在△DEM和△MFC中,,∴△DEM≌△MFC(SSS),∴∠DEM=∠MFC.∵EM∥BP,MF∥AP,∴四边形PEMF是平行四边形,∴∠PEM=∠PFM.又∵∠DEM=∠MFC,∴∠DEP=∠CFP.∵DE=AE,FC=BF,∴∠DAE=∠ADE=∠DEP,∠FBC=∠FCB=∠CFP,∴∠DAE=∠FBC,即∠DAP=∠PBC.∵∠ADP=∠AQP=90°,E为AP中点,∴ED=EA=EQ=EP=AP,∴D、A、Q、P四点共圆,∴∠PQD=∠DAP.同理可得:∠PQC=∠PBC,∴∠PQD=∠PQC.11.如图:D是以AB为直径的圆O上任意一点,且不与点A、B重合,点C是弧BD的中点,作CE∥AB,交AD或其延长线于E,连接BE交AC与G,AE=CE,过C作CM⊥AD交AD延长线于点M,MC与⊙O相切,CE=7,CD=6,求EG的长.解:连接OC,如图.∵MC与⊙O相切,∴OC⊥MC.∵CM⊥AD,∴OC∥AM.∵CE∥AB,∴四边形AOCE是平行四边形,∴OA=CE=7,∴AB=14.∵点C是弧BD的中点,∴BC=CD=6.∵AB是⊙O的直径,∴∠ACB=90°,∴AC===4.∵CE∥AB,∴△CGE∽△AGB,∴===,∴AG=AC=.在Rt△ACB中,cos∠BAC===.∵点C是弧BD的中点,∴∠BAC=∠CAD,即∠BAC=∠EAG,∴cos∠EAG=.在△EAG中,cos∠EAG=.∴=.∵AG=,AE=CE=7,∴=.整理得:GE2=.∵GE>0,∴GE=.∴EG的长为.12.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边AB、DC的延长线交于E,AD、BC延长线交于F,EF中点为G,AG与圆交于K.求证:C、E、F、K四点共圆.证明:延长AG到H,使得GH=AG,连接EH、FH、CK,如图所示.∵GH=AG,EG=FG,∴四边形AEHF是平行四边形,∴∠EAG=∠GHF,∠GAF=∠GHE.∵A、B、C、K四点共圆,∴∠KCF=∠EAG,∴∠KCF=∠GHF,∴K、C、H、F四点共圆.∵K、C、A、D四点共圆,∴∠KCD=∠KAF,∴∠KCD=∠GHE,∴K、C、E、H四点共圆,∴K、C、E、H、F五点共圆,∴C、E、F、K四点共圆.13.在半圆O中,AB为直径,一直线交半圆周于C、D,交AB延长线于M(MB<MA,AC<MD),设K是△AOC与△DOB的外接圆除点O外的另一个交点,求证:∠MKO=90°.证明:连接CK,BK,BC,如图所示.∵AB是⊙O直径,∴∠ACB=90°,∴∠OAC+∠ABC=90°.∵A、B、C、D四点共圆,∴∠BDC=∠BAC.∵A、O、C、K四点共圆,∴∠CKO=∠OAC.∵D、O、B、K四点共圆,∴∠BKO=∠BDO.∴∠BKC=∠BKO﹣∠CKO=∠BDO﹣∠OAC.∵OB=OD,∴∠ABD=∠BDO.∴∠BMC=∠ABD﹣∠BDC=∠BDO﹣∠BAC=∠BKC.∴B、C、K、M四点共圆.∴∠ABC=∠MKC.∴∠MKO=∠MKC+∠CKO=∠ABC+∠OAC=90°.14.已知,在△ABC中,AC>AB,BC边的垂直平分线与∠BAC的外角∠PAC的平分线相交于E,与BC相交点D,DE与AC相交于点F.(1)如图1,当∠ABC=3∠ACB时,求证:AB=AE;(2)如图2,当∠BAC=90°,∠ABC=2∠ACB,过点D作AC的垂线,垂足为点H,并延是点D关于直线AC的对长DH交射线AE于点M,过点E作BP的垂线,垂足为点G,点D1称点,试探究AG和M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解:(1)证明:连接BF,如图1.设∠A CB=x,则∠ABC=3x,∵FD垂直平分BC,∴FB=FC,∴∠FBC=∠FCB=x,∴∠ABF=∠AFB=2x,∴AB=AF,∠PAC=4x.∵AE平分∠PAC,∴∠EAC=2x.∵∠AFE=∠DFC=90°﹣x,∴∠AEF=180°﹣∠EAF﹣∠AFE=180°﹣2x﹣(90°﹣x)=90°﹣x,∴∠AEF=∠AFE,∴AE=AF,∴AB=AE..(2)AG=MD1证明:作EN⊥AC于N,取EC中点O,、NM、MC、MO、NO、EB、EC,如图2.连接AD1∵AE平分∠PAC,EN⊥AC,EG⊥AP,∴EG=EN,∠EGA=∠ENA=90°.∵∠BAC=90°,∴∠EGA=∠ENA=∠BAC=90°,∴四边形EGAN是矩形.∵EG=EN,∴矩形EGAN是正方形,∴AG=AN,∠EAN=45°,∠GEN=90°.∵ED垂直平分BC,∴EB=EC.在Rt△BEG和Rt△CEN中,,∴Rt△BEG≌Rt△CEN(HL),∴∠GBE=∠NCE,∠GEB=∠NEC,∴∠GEN=∠BEC=90°∵EB=EC,∴∠ECB=∠EBC=45°.∵∠BAC=90°,∠ABC=2∠ACB,∴∠ABC=60°,∠ACB=30°,∴∠ABE=∠ACE=15°.∵∠BAC=90°,点D为BC中点,∴AD=CD,∴∠DAC=∠DCA=30°.∵点D与点D关于AC对称,1AC=∠DAC=30°,∴∠D1=45°﹣30°=15°.∴∠MAD1∵DA=DC,DM⊥AC,∴DM垂直平分AC,∴MA=MC,∴∠CMH=∠AMH=90°﹣45°=45°,∴∠AMC=90°,∴∠ENC=∠AMC=90°.∵点O为EC中点,∴ON=OM=OE=OC=EC,∴E、N、C、M四点共圆,∴∠EMN=∠ECN=15°,∴∠MAD=∠EMN=15°,1中,在△AMN和△MAD1,,∴△AMN≌△MAD1,∴AN=MD1.∴AG=MD1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AB⊥y轴于B,AC⊥x轴于C.(1)如图1,E为线段OB上一点,连接AE,过A作AF⊥AE交x轴于F,连EF,ED平分∠OEF交OA于D,过D作DG⊥EF于G,求DG+EF的值;(2)如图2,D为x轴上一点,AC=CD,E为线段OB上一动点,连接DA、CE、F是线段CE的中点,若BF⊥FK交AD于K,请问∠KBF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改变,求其变化范围.解:(1)∵AB⊥y轴于B,AC⊥x轴于C,∴∠ABO=∠ACO=90°.∵∠BOC=90°,∴四边形ABOC是正方形,∴AB=AC=BO=CO=2,OA平分∠BOC,∠BAC=90°.∵AF⊥AE,∴∠EAF=90°,∴∠BAC=∠EAF,∴∠BAC﹣∠EAC=∠EAF﹣∠EAC,即∠BAE=∠CAF.在△ABE和△ACF中,,∴△ABE≌△ACF(ASA),∴AE=AF,BE=CF.设BE=CF=t,OE=2﹣t,OF=2+t.∵ED平分∠OEF,∴点D是△OEF的内心.如图1,作DM⊥OB于M,作DH⊥OF于H,且DG⊥EF于G,∴DG=DM=DH,∴四边形MOHD是正方形,∴MO=HO=DM=DG.设DG=MO=x,∴x=,∴x=,∴EF=4﹣2x,∴WF=2﹣x.∴DG+EF=x+2﹣x=2.即DG+EF的值为2;(2)∠KBF的大小不变,∠KBF=45°如图2,延长BF交AC于G,连接KG,作KM⊥AB于M,KN⊥AC于N,∵四边形ABOC是正方形,∴O B∥AC.∴∠EBF=∠CGF,∠BEF=∠GCF.∵F是CE的中点,∴EF=CF.在△BEF和△GCF中,,∴△BEF≌△GCF(AAS),∴BF=GF.∵BF⊥FK,∴∠BFK=∠GFK=90°.在△BFK和△GFK中,,∴△BFK≌△GFK(SAS)∴BK=GK.∵AC=CD,∠ACD=90°,∴△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D=45°.∵KN⊥AC,∴∠ANK=90°,∴∠AKN=45°,∴AN=KN.∵KM⊥AB,∴四边形AMKN是正方形,∴KM=KN.∠M=∠GNK=90°AM∥KN.在Rt△BKM和Rt△GKN中,,∴Rt△BKM≌Rt△GKN(HL),∴∠MBK=∠NGK.∠GKN=∠BKM.∵AM∥KN,∴∠BKN=∠MBK.∵∠BKM+∠BKN=90°,∴∠GKN+∠BKN=90°,即∠BKG=90°.∵BK=GK,∴△BK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KBF=45°,∴∠KBF的大小不变,∠KBF=45°.16.如图,已知⊙O1与⊙O2相交于A,B两点,直线MN⊥AB于A,且分别与⊙O1,⊙O2交于M、N,P为线段MN的中点,又∠AO1Q1=∠AO2Q2,求证:PQ1=PQ2.解:连接MQ1、BQ1、BQ2、NQ2,过点P作PH⊥Q1B于H,如图所示.则由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得:∠Q1MA+∠ABQ1=180°,∠ABQ2+∠ANQ2=180°,∠MAB=∠BQ2N.由圆周角定理可得:∠ABQ 1=∠AO 1Q 1,∠ANQ 2=∠AO 2Q 2. ∵∠AO 1Q 1=∠AO 2Q 2,∴∠ABQ 1=∠ANQ 2,∴∠ABQ 2+∠ABQ 1=∠ABQ 2+∠ANQ 2=180°, ∴Q 1、B 、Q 2三点共线.由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Q 1=∠ANQ 2, ∴∠Q 1MA +∠ANQ 2=∠Q 1MA +∠ABQ 1=180°, ∴MQ 1∥NQ 2.∵AB ⊥MN ,∴∠MAB =90°,∴∠Q 1Q 2N =∠MAB =90°.∵PH ⊥Q 1B ,即∠Q 1HP =90°,∴∠Q 1HP =∠Q 1Q 2N ,∴PH ∥NQ 2,∴MQ 1∥PH ∥NQ 2.∵P 为线段MN 的中点,∴H 为线段Q 1Q 2的中点,∴PH 垂直平分Q 1Q 2,∴PQ 1=PQ 2.。

初中数学竞赛几何主要的定理

初中数学竞赛几何主要的定理

初中数学竞赛几何主要的定理竞赛专题讲座-几个重要定理1. 正弦定理△ABC 中,设外接圆半径为R ,则2. 余弦定理△ABC 中,有关系a2=b2+c2-2bccosA; a=ccosB+bcosC; b2=c2+a2-2cacosB;有时也用它的等价形式b=acosC+ccosA; c2=a2+b2-2abcosC; c=acosB+bcosA.3. 梅涅(Menelaus)劳斯定理(梅氏线)直线截△ABC 的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于D 、E 、F. 则4. 塞瓦定理(Ceva) (塞瓦点)设O 是△ABC 内任意一点,AB 、BO 、CO 分别交对边于D 、E 、F ,则5. 塞瓦定理逆定理在△ABC 三边所在直线BC 、CA 、AB 上各取一点D 、E 、F ,若则AD 、BE 、CE 平行或共点。

6. 斯特瓦尔特定理在△ABC 中,若D 是BC 上一点,且BD=p,DC=q,AB=c,AC=b,则7. 托勒密(Ptolemy)定理四边形的两对边乘积之和等于其对角线乘积的充要条件是该四边形内接于一圆 AB ∙CD +BC ∙AD =AC ∙BD 的充要条件是ABCD 共圆8. 西姆松(Simson)定理(西姆松线)从一点向三角形的三边所引垂线的垂足共线的充要条件是该点落在三角形的外接圆上例题:1.设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直线CF 交AD 于F 。

AE AF =2求证:。

ED FBAE DC BF ⋅⋅=1(梅氏定理)【分析】CEF 截△ABD →ED CB FA【评注】也可以添加辅助线证明:过A 、B 、D 之一例1 作CF 的平行线2、过△ABC 的重心G 的直线分别交AB 、AC 于E 、F ,交CB 于D 。

求证:。

【分析】连结并延长AG 交BC 于M ,则M 为BC 的中点。

例2DEG 截△ABM →(梅氏定理)DGF 截△ACM →(梅氏定理)∴===1【评注】梅氏定理3.D 、E 、F 分别在△ABC 的BC 、CA 、AB 边上,,AD 、BE 、CF 交成△LMN 。

八年级几何竞赛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几何竞赛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几何竞赛知识点梳理在我们的中学生涯中,几何是一个必修学科,不仅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在许多竞赛中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

在八年级阶段,几何学科将会更加系统化、深入化。

几何知识点的学习将更加注重其应用性和拓展性。

下面,我们将对八年级几何竞赛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基础知识在学习几何的任何时间,都需要掌握一些最基础的概念,包括:点、线、面、角度、同位角和补角等。

此外,我们还要理清所学知识中的一些基本定理,如:同旁内角和定理、余角定理、角平分线定理、三角恒等式、勾股定理等。

二、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在八年级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类型的图形,如:梯形、菱形、正多边形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熟练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拆分”、“移动”、“旋转”等技巧,来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相似三角形在相似三角形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判定方法。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相似比例的运用及其性质。

四、三角形的性质八年级阶段,我们需要深入的学习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

例如:中线定理、高线定理、内心、垂心、外心及其相关性质和定理。

此外,在竞赛中,我们还需要运用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正弦定理、鱼腰定理等知识来解决问题。

五、圆的性质圆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图形之一,学习圆的性质和定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圆的定义和相关概念,如弧、弦和切线等。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圆心角和圆周角定理,以及圆内切线定理和圆外切线定理等。

六、空间几何八年级阶段,我们将进入空间几何的学习。

空间几何学习较为抽象,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空间几何的概念和性质。

例如在解决棱锥、棱台、立体图形等问题时,我们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七、综合运用综合性的应用题目非常常见,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掌握几何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还需要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

例如:涉及到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的问题、比例运用及公式转换问题等等。

八年级几何竞赛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几何竞赛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几何竞赛知识点汇总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几何学时,需要掌握许多知识点,从最基础的几何公理到计算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而在几何竞赛中,更是需要掌握深入的几何知识与应用能力。

下面将针对八年级几何竞赛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一个汇总。

1. 基础概念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掌握基础概念,例如关于点、线、面、角、度等几何基础概念的定义,以及平面内的一些特殊点、线和面如垂足、中垂线、中位线等概念。

2. 几何公设和原理作为几何学的基础,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几何公设和原理。

包括点、直线、平行、垂直、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一系列定理;欧氏公设、切比雪夫不等式、角平分线定理、反之角定理等。

3. 相似三角形在几何竞赛中,相似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这个主题包括相似三角形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4. 同斜率的直线同斜率的直线是一个基础的几何知识点,也是解决平面内直线问题的关键。

我们需要了解同斜率的直线的相关定义和判定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同斜率的直线求解直线的交点、距离等问题。

5. 圆圆是几何中一个基础的对象,几何竞赛中关于圆的知识点也很多。

包括圆的基础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切线、切线定理、弦定理、交线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等。

6. 三角函数关于三角函数,我们需要掌握三角形中各个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等概念,以及如何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应用三角函数。

此外,一些基础的三角函数公式,如角度变换公式、和差公式、倍角公式等也需要掌握。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知识点,例如平移、旋转、反射变换等,这些知识点在几何竞赛的解决中也很重要。

总之,在参加几何竞赛时,我们需要全方位地掌握几何学的知识点,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八年级几何竞赛知识点

八年级几何竞赛知识点

八年级几何竞赛知识点几何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几何竞赛则是评测学生几何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如果想要在几何竞赛中获得好成绩,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几何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几何竞赛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平面几何1. 圆的性质圆是在平面上距离某一点固定距离的所有点的集合。

学生需要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如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关于弧、圆周角、切线、割线和弦的性质。

2.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关于三角形的三边、三角和三个内角的基本性质。

他们还需要了解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三角形的重要定理。

3. 直线和角的性质学生需要掌握直线和角的基本性质,包括平行线、垂直线、相交线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关于角平分线、垂线、相似角等几何概念。

二、空间几何1. 空间图形的性质空间几何学是关于三维图形的研究。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空间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2. 空间位置关系学生需要了解关于平行、垂直、相交、共面、共线等概念。

此外,他们需要掌握点、直线、平面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3. 空间向量及其应用向量是空间几何学的重要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向量的定义、加减、数量积、向量积等基本性质,并能够在空间几何的问题中运用向量法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三、集合与逻辑集合与逻辑是几何竞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关于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运算、集合的关系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掌握逻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假设法、推理法、演绎推理等。

总之,八年级几何竞赛的知识点包括平面几何、空间几何、集合与逻辑等多个方面。

学生需要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实际练习,才能在几何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数学竞赛几何主要的定理

初中数学竞赛几何主要的定理

初中数学竞赛几何主要的定理初中数学竞赛中,几何部分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定理和概念。

以下是一些最常见和重要的几何定理。

1. 勾股定理:对于任意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平方的和等于斜边平方。

即a²+b²=c²(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乘积等于斜边上到直角的线段长度之积。

即a×b=c×h(h为斜边上垂线长度)。

3. 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其内角的正弦值与对边长度的比例相等。

即sinA/a=sinB/b=sinC/c。

4. 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其某一角的余弦值等于两个相邻边平方和减去第三边平方后再除以两倍这两个边的乘积。

即cosA=(b²+c²-a²)/2bc。

5. 周长比定理:如果两个相似图形之间的比例为k,则其周长比例为k。

7. 圆周角定理:一个圆上的任意圆周角都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即∠AOB =1/2∠ACB。

8. 弦长定理:在同一圆上,两个相交弦所对应的弧相等,且弦分别乘积等于相应弦分别乘积。

即AB×CD =BC×DE。

9. 正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为180°×(n-2)/n。

10. 直线平行定理:如果直线AB和CD分别与直线EF相交,且∠AED=∠BEC,则AB∥CD。

这些定理都是数学竞赛几何中必备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几何概念和解题方法。

通过不断练习这些定理的应用,学生将能够掌握更高级的几何概念和技巧,成为优秀的数学竞赛选手。

初中数学竞赛题选讲知识点梳理

初中数学竞赛题选讲知识点梳理

初中数学竞赛题选讲知识点梳理数学竞赛在初中阶段是一项受到广泛关注的活动,无论是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考察还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都提出了高要求。

在数学竞赛中,学生所面临的题目类型和考点非常多样化和丰富。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数学竞赛,笔者将按照常见的数学竞赛题目类型,梳理其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以供大家参考。

1. 空间几何题空间几何题是数学竞赛中的一类常见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和推理能力。

在此类题目中,常见的几何形体包括立体图、平面图和几何体的侧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

知识点梳理:- 几何体的名称与特点: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 几何体的计算:包括体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 侧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之间的转换与关系:学会根据图形的特点判断几何体的形状和位置。

2. 数列与函数题数列与函数题在数学竞赛中常常出现,涉及到同学们熟悉的数列概念和函数的运算求解。

知识点梳理:-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学生需要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等概念等。

- 数列的运算:同学们需要掌握数列的加法、减法及乘法等运算,以及运用这些运算求解问题的能力。

-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学生需要理解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图像以及函数的性质等。

- 函数的运算与组合:包括函数相加、相减、相乘等基本运算,以及函数的复合等。

3.方程与不等式题方程与不等式题在数学竞赛中也是常见的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和推理能力。

知识点梳理:-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学生需要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于问题求解。

- 二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不等式:同学们需要熟悉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包括图形解法和代入法等。

- 绝对值方程与绝对值不等式:学生需要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掌握解绝对值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

- 分式方程与分式不等式:同学们需要了解分式方程和不等式的性质,并学会解这类问题的方法。

4.概率与统计题概率与统计题在数学竞赛中也经常出现,主要考察学生对概率与统计的基本理解和运用能力。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1.阅读理解:如果同一平面内的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则称这四个点共圆,一般简称为“四点共圆”.证明“四点共圆”判定定理有:1、若线段同侧两点到线段两端点连线夹角相等,那么这两点和线段两端点四点共圆;2、若平面上四点连成的四边形对角互补,那么这四点共圆.例:如图1,若∠ADB=∠ACB,则A,B,C,D四点共圆;或若∠ADC+∠ABC=180°,则A,B,C,D四点共圆.(1)如图1,已知∠ADB=∠ACB=60°,∠BAD=65°,则∠ACD=55°;(2)如图2,若D为等腰Rt△ABC的边BC上一点,且DE⊥AD,BE⊥AB,AD=2,求AE 的长;(3)如图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等边△EFG内接于此正方形,且E,F,G分别在边AB,AD,BC上,若AE=3,求EF的长.解:(1)∵∠ADB=∠ACB=60°,∴A,B,C,D四点共圆,∴∠ACD=∠ABD=180°﹣∠ADB﹣∠BAD=180°﹣60°﹣65°=55°,故答案为:55°;(2)在线段CA取一点F,使得CF=CD,如图2所示:∵∠C=90°,CF=CD,AC=CB,∴AF=DB,∠CFD=∠CDF=45°,∴∠AFD=135°,∵BE⊥AB,∠ABC=45°,∴∠ABE=90°,∠DBE=135°,∴∠AFD=∠DBE,∵AD⊥DE,∴∠ADE=90°,∵∠FAD+∠ADC=90°,∠ADC+∠BDE=90°,∴∠FAD=∠BDE,在△ADF和△DEB中,,∴△ADF≌△DEB(ASA),∴AD=DE,∵∠ADE=90°,∴△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AD=2;(3)作EK⊥FG于K,则K是FG的中点,连接AK,BK,如图3所示:∴∠EKG=∠EBG=∠EKF=∠EAF=90°,∴E、K、G、B和E、K、F、A分别四点共圆,∴∠KBE=∠EGK=60°,∠EAK=∠EFK=60°,∴△ABK是等边三角形,∴AB=AK=KB=4,作KM⊥AB,则M为AB的中点,∴KM=AK•sin60°=2,∵AE=3,AM=AB=2,∴ME=3﹣2=1,∴EK===,∴EF===.2.问题再现:如图1:△ABC 中,AF 为BC 边上的中线,则S △ABF =S △ACP =S △ABC由这个结论解答下列问题:问题解决:问题1:如图2,△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BE 为AC 边上的中线,则S △BOC =S 四边形ADOE .分析:△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则S △BCD =S △ABC ,BE 为AC 边上的中线,则S △ABE =S △ABC∴S △BCD =S △ABE∴S △BCD ﹣S △BOD =S △ABE ﹣S △BOD又∵S △BOC =S △BCD ﹣S △BOD ,S 四边形ADOE =S △ABE ﹣S △BOD即S △BOC =S 四边形ADOE问题2:如图3,△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BE 为AC 边上的中线,AF 为BC 边上的中线.(1)S △BOD =S △COE 吗?请说明理由.(2)请直接写出△BOD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S △BOD =S △ABC .问题拓广:(1)如图4,E 、F 分别为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请直接写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 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S 阴= S 四边形ABCD . (2)如图5,E 、F 、G 、H 分别为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AB 、CD 的中点,请直接写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 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S 阴= S 四边形ABCD .(3)如图6,E 、F 、G 、H 分别为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AB 、CD 的中点,若S △AME =1、S △BNG =1.5、S △CQF =2、S △DPH =2.5,则S 阴= 7 .解:问题2:S △BOD =S △COE 成立,理由:∵△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S △BCD =S △ABC ,∵BE 为AC 边上的中线,∴S △CBE =S △ABC∴S △BCD =S △CBE∵S △BCD =S △BOD +S △BOC ,S △CBE =S △COE +S △BOC∴S △BOD =S △COE(2)由(1)有S △BOD =S △COE ,同(1)方法得,S △BOD =S △AOD ,S △COE =S △AOE ,S △BOF =S △COF ,∴S △BOD =S △COE =S △AOE =S △AOD ,∵点O 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OA =2OF ,∴S △AOC =2S △COF =S △AOE +S △COE =2S △COE ,∴S △COF =S △COE ,∴S △BOD =S △COE =S △AOE =S △AOD =S △BOF =S △COF ,∴S △BOD =S △ABC , 故答案为问题拓广:(1)如图4:连接BD,由问题再现:S△BDE =S△ABD,S△BDF =S△BCD,∴S阴影=S四边形ABCD,故答案为,(2)如图5:连接BD,由问题解决:S△BMD =S△ABD,S△BDN=S△BCD,∴S阴影=S四边形ABCD,故答案为;(3)如图6,设四边形的空白区域分别为a,b,c,d,∵S△AME =1、S△BNG=1.5、S△CQF=2、S△DPH=2.5,由(1)得出:a+1+2.5=a+3.5=S△ACD①,c+1.5+2=c+3.5=S△ACB②,b +1+1.5=b +2.5=S △ABD ③,d +2+2.5=d +4.5=S △BCD ④,①+②+③+④得,a +3.5+c +3.5+b +2.5+d +4.5=a +b +c +d +14=S 四边形ABCD ⑤而S 四边形ABCD =a +b +c +d +7+S 阴影⑥∴S 阴影=7,故答案为7.3.如图,在△ABC 中,AB >AC ,内切圆⊙I 与边BC 切于点D ,AD 与⊙I 的另一个交点为E ,⊙I 的切线EP 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P ,CF ∥PE 且与AD 交于点F ,直线BF 与⊙I 交于点M 、N ,M 在线段BF 上,线段PM 与⊙I 交于另一点Q .证明:∠ENP =∠ENQ .证明:如图,设⊙I 与AC 、AB 分别切于点S 、T ,连接ST 、AI 、IT ,设ST 与AI 交于点G .则IE ⊥PE ,ID ⊥PD ,故I 、E 、P 、D 四点共圆,∵AS 2=AE •AD =AG •AI ,∵∠EAG =∠DAI ,∴△AEG ∽△AID ,∴∠AGE=∠AID,∴E,G,D,I四点共圆,∴I、G、E、P、D五点共圆,∴∠IGP=∠IEP=90°,即IG⊥PG,∴P、S、T三点共线,对直线PST截△ABC,由梅涅劳斯定理知,∵AS=AT,CS=CD,BT=BD,∴,设BN的延长线与PE交于点H,对直线BFH截△PDE,由梅涅劳斯定理知,∵CF∥BE,∴,∴,∴PH=HE,∴PH2=HE2=HM•HN,∴,∴△PHN∽△MHP,∴∠HPN=∠HMP=∠NEQ,∵∠PEN=∠EQN,∴∠ENP=∠ENQ.4.如图,△ABC的垂心为H,AD⊥BC于D,点E在△ABC的外接圆上,且满足,直线ED交外接圆于点M.求证:∠AMH=90°.证明:作高BP,CQ.连结MB、MC、MP、MQ、PQ.===•①=•=•②由①②得:=,又∵∠MBA=∠MCA,∴△MBQ∽△MCP,∴点M、A、P、Q四点共圆,即点M、A、P、Q、H五点共圆,又AH为直径,∴∠AMH=90°.5.如图,△ABC中,O为外心,三条高AD、BE、CF交于点H,直线ED和AB交于点M,FD 和AC交于点N.求证:OH⊥MN.证明:∵A 、C 、D 、F 四点共圆,∴∠BDF =∠BAC又∵∠OBC =(180°﹣∠BOC )=90°﹣∠BAC ,∴OB ⊥DF .∵CF ⊥MA ,∴MC 2﹣MH 2=AC 2﹣AH 2(①)∵BE ⊥NA ,∴NB 2﹣NH 2=AB 2﹣AH 2 (②)∵DA ⊥BC ,∴BD 2﹣CD 2=BA 2﹣AC 2 (③)∵OB ⊥DF ,∴BN 2﹣BD 2=ON 2﹣OD 2 (④)∵OC ⊥DE ,∴CM 2﹣CD 2=OM 2﹣OD 2,①﹣②+③+④﹣⑤,得NH 2﹣MH 2=ON 2﹣OM 2 MO 2﹣MH 2=NO 2﹣NH 2∴OH ⊥MN .6.在图1到图4中,已知△ABC 的面积为m .(1)如图1,延长△ABC 的边BC 到点D 使CD =BC ,连接DA ,若△ACD 的面积为S 1,则S 1= m .(用含m 的式子表示)(2)如图2,延长△ABC 的边BC 到点D ,延长边CA 到点E ,使CD =BC ,AE =CA ,连接DE .若△DEC 的面积为S 2,则S 2= 2m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3,在图2的基础上延长AB 到点F ,使BF =AB ,连接FD 于E ,得到△DEF ,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3,则S 3= 6m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4)可以发现将△ABC 各边均顺次延长一倍,连接所得端点,得到△DEF ,如图3,此时,我们称△ABC 向外扩展了一次.可以发现扩展一次后得到的△DEF 的面积是原来△ABC 面积的 7 倍.(5)应用上面的结论解答下面问题:去年在面积为15平方面的△ABC 空地上栽种了各种花卉,今年准备扩大种植规模,把△ABC 内外进行两次扩展,第一次由△ABC 扩展成△DEF ,第二次由△DEF 扩展成△MGH ,如图4,求这两次扩展的区域(即阴影部分)面积共为多少平方米?解:(1)∵CD =BC ,∴△ABC 和△ACD 的面积相等(等底同高),故得出结论S 1=m .(2)连接AD ,,∵AE =CA ,∴△DEC 的面积S 2为△ACD 的面积S 1的2倍,故得出结论S 2=2m .(3)结合(1)(2)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DEC 面积的3倍, 故得出结论则S 3=6m .(4)S △DEF =S 阴影+S △ABC=S 3+S △ABC=6m +m=7m=7S △ABC故得出结论扩展一次后得到的△DEF 的面积是原来△ABC 面积的7倍.(5)根据(4)结论可得两次扩展的区域(即阴影部分)面积共为(7×7﹣1)×15=720(平方米),答:求这两次扩展的区域(即阴影部分)面积共为720平方米.7.(1)如图①,AD 是△ABC 的中线,△ABD 与△ACD 的面积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2)若三角形的面积记为S ,例如:△ABC 的面积记为S △ABC ,如图②,已知S △ABC =1,△ABC 的中线AD 、CE 相交于点O ,求四边形BDOE 的面积.小华利用(1)的结论,解决了上述问题,解法如下:连接BO ,设S △BEO =x ,S △BDO =y ,由(1)结论可得:S,S △BCO =2S △BDO =2y ,S △BAO =2S △BEO =2x . 则有,即. 所以.请仿照上面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①如图③,已知S △ABC =1,D 、E 是BC 边上的三等分点,F 、G 是AB 边上的三等分点,AD 、CF 交于点O ,求四边形BDOF 的面积.②如图④,已知S △ABC =1,D 、E 、F 是BC 边上的四等分点,G 、H 、I 是AB 边上的四等分点,AD 、CG 交于点O ,则四边形BDOG 的面积为 .解:(1)S △ABD =S △ACD .∵AD 是△ABC 的中线,∴BD =CD ,又∵△ABD 与△ACD 高相等,∴S △ABD =S △ACD .(2)①如图3,连接BO ,设S △BFO =x ,S △BDO =y ,S △BCF =S △ABD =S △ABC =S △BCO =3S △BDO =3y ,S △BAO =3S △BFO =3x . 则有,即,所以x +y =,即四边形BDOF 的面积为;②如图,连接BO ,设S △BDO =x ,S △BGO =y ,S△BCG =S△ABD=S△ABC=,S△BCO =4S△BDO=4x,S△BAO =4S△BGO=4y.则有,即,所以x+y=,即四边形BDOG的面积为,故答案为:.8.我们初中数学里的一些代数公式,很多都可以通过表示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进行直观推导和解释.例如: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提出问题】如何用表示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推证:13+23=32?【解决问题】A表示1个1×1的正方形,即:1×1×1=13B表示1个2×2的正方形,C与D恰好可以拼成1个2×2的正方形,因此:B、C、D就可以表示2个2×2的正方形,即:2×2×2=23而A、B、C、D恰好可以拼成一个(1+2)×(1+2)的大正方形.由此可得:13+23=32【递进探究】请仿用上面的表示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探究:13+23+33=62.要求:自己构造图形并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推广探究】请用上面的表示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探究:13+23+33+…+n3=.(参考公式:)注意:只需填空并画出图形即可,不必写出解题过程.【提炼运用】如图,下列几何体是由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按一定规律在地面上摆成的,如图(1)中,共有1个小立方体,其中1个看的见,0个看不见;如图(2)中,共有8个小立方体,其中7个看的见,1个看不见;如图(3)中,共有27个小立方体,其中19个看的见,8个看不见;求:从第(1)个图到第(101)个图中,一切看不见的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的总个数.解:【递进探究】如图,A表示一个1×1的正方形,即:1×1×1=13,B、C、D表示2个2×2的正方形,即:2×2×2=23,E、F、G表示3个3×3的正方形,即:3×3×3=33,而A、B、C、D、E、F、G恰好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为:1+2+3=6,,∵S A+S B+S C+S D+S E+S F+S G=S大正方形∴13+23+33=62;【推广探究】由上面表示几何图形的面积探究知,13+23+33+…+n3=(1+2+3+…+n)2,又∵1+2+3+…+n=,∴13+23+33+…+n3=()2=.【提炼运用】图(1)中,共有1个小立方体,其中1个看的见,0=(1﹣1)3个看不见;如图(2)中,共有8个小立方体,其中7个看的见,1=(2﹣1)3个看不见;如图(3)中,共有27个小立方体,其中19个看的见,8=(3﹣1)3个看不见;…,从第(1)个图到第(101)个图中,一切看不见的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的总个数为:(1﹣1)3+(2﹣1)3+(3﹣1)3+…+(101﹣1)3=03+13+23+…+1003=50502=25502500.故一切看不见的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的总个数为25502500.故答案为:62;.9.问题引入: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AE=AD,求:尝试探究:过点A作BC的垂线,垂足为F,过点E作BC的垂线,垂足为G,如图所示,有=,=,.类比延伸:若E为AD上的任一点,如图所示,试猜S四边形ABEC 与S△ABC的比是图中哪条线段的比,并加以证明.拓展应用:如图,E为△ABC内一点,射线AE于BC于点D,射线BE交AC于点F,射线CE交AB于点G,求的值.解:问题引入:∵在△ABC中,D是BC上一点,AE=AD,∴,,∴==;尝试探究:∵AE=AD,∴=,∵AF⊥BC,EG⊥BC,∴AF∥EG,∴△EDG∽△ADB,∴=;∵===,∴=1﹣=;故答案为:,,;类比延伸:=,∵E为AD上的一点,∴=,=,∴==;拓展应用:∵==,同理:=,=,∴==2.10.如图,在凸四边形ABCD中,M为边AB的中点,且MC=MD,分别过点C、D作边BC、AD 的垂线,设两条垂线的交点为P,过点P作PQ⊥AB于Q,求证:∠PQC=∠PQD.证明:连接AP、BP,取AP的中点E,取BP的中点F,连接DE、ME、QE、CF、QF、MF,如图.∵E为AP的中点,F为BP的中点,M为AB的中点,∴EM∥BP,EM=BP,MF∥AP,MF=AP.∵E为AP的中点,F为BP的中点,∠ADP=∠BCP=90°,∴DE=AE=EP=AP,FC=PF=BF=BP,∴DE=MF,EM=FC.在△DEM和△MFC中,,∴△DEM≌△MFC(SSS),∴∠DEM=∠MFC.∵EM∥BP,MF∥AP,∴四边形PEMF是平行四边形,∴∠PEM=∠PFM.又∵∠DEM=∠MFC,∴∠DEP=∠CFP.∵DE=AE,FC=BF,∴∠DAE=∠ADE=∠DEP,∠FBC=∠FCB=∠CFP,∴∠DAE=∠FBC,即∠DAP=∠PBC.∵∠ADP=∠AQP=90°,E为AP中点,∴ED=EA=EQ=EP=AP,∴D、A、Q、P四点共圆,∴∠PQD=∠DAP.同理可得:∠PQC=∠PBC,∴∠PQD=∠PQC.11.如图:D是以AB为直径的圆O上任意一点,且不与点A、B重合,点C是弧BD的中点,作CE∥AB,交AD或其延长线于E,连接BE交AC与G,AE=CE,过C作CM⊥AD交AD延长线于点M,MC与⊙O相切,CE=7,CD=6,求EG的长.解:连接OC,如图.∵MC与⊙O相切,∴OC⊥MC.∵CM⊥AD,∴OC∥AM.∵CE∥AB,∴四边形AOCE是平行四边形,∴OA=CE=7,∴AB=14.∵点C是弧BD的中点,∴BC=CD=6.∵AB是⊙O的直径,∴∠ACB=90°,∴AC===4.∵CE∥AB,∴△CGE∽△AGB,∴===,∴AG=AC=.在Rt△ACB中,cos∠BAC===.∵点C是弧BD的中点,∴∠BAC=∠CAD,即∠BAC=∠EAG,∴cos∠EAG=.在△EAG中,cos∠EAG=.∴=.∵AG=,AE=CE=7,∴=.整理得:GE2=.∵GE>0,∴GE=.∴EG的长为.12.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边AB、DC的延长线交于E,AD、BC延长线交于F,EF中点为G,AG与圆交于K.求证:C、E、F、K四点共圆.证明:延长AG到H,使得GH=AG,连接EH、FH、CK,如图所示.∵GH=AG,EG=FG,∴四边形AEHF是平行四边形,∴∠EAG=∠GHF,∠GAF=∠GHE.∵A、B、C、K四点共圆,∴∠KCF=∠EAG,∴∠KCF=∠GHF,∴K、C、H、F四点共圆.∵K、C、A、D四点共圆,∴∠KCD=∠KAF,∴∠KCD=∠GHE,∴K、C、E、H四点共圆,∴K、C、E、H、F五点共圆,∴C、E、F、K四点共圆.13.在半圆O中,AB为直径,一直线交半圆周于C、D,交AB延长线于M(MB<MA,AC<MD),设K是△AOC与△DOB的外接圆除点O外的另一个交点,求证:∠MKO=90°.证明:连接CK,BK,BC,如图所示.∵AB是⊙O直径,∴∠ACB=90°,∴∠OAC+∠ABC=90°.∵A、B、C、D四点共圆,∴∠BDC=∠BAC.∵A、O、C、K四点共圆,∴∠CKO=∠OAC.∵D、O、B、K四点共圆,∴∠BKO=∠BDO.∴∠BKC=∠BKO﹣∠CKO=∠BDO﹣∠OAC.∵OB=OD,∴∠ABD=∠BDO.∴∠BMC=∠ABD﹣∠BDC=∠BDO﹣∠BAC=∠BKC.∴B、C、K、M四点共圆.∴∠ABC=∠MKC.∴∠MKO=∠MKC+∠CKO=∠ABC+∠OAC=90°.14.已知,在△ABC中,AC>AB,BC边的垂直平分线与∠BAC的外角∠PAC的平分线相交于E,与BC相交点D,DE与AC相交于点F.(1)如图1,当∠ABC=3∠ACB时,求证:AB=AE;(2)如图2,当∠BAC=90°,∠ABC=2∠ACB,过点D作AC的垂线,垂足为点H,并延是点D关于直线AC的对长DH交射线AE于点M,过点E作BP的垂线,垂足为点G,点D1称点,试探究AG和M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解:(1)证明:连接BF,如图1.设∠A CB=x,则∠ABC=3x,∵FD垂直平分BC,∴FB=FC,∴∠FBC=∠FCB=x,∴∠ABF=∠AFB=2x,∴AB=AF,∠PAC=4x.∵AE平分∠PAC,∴∠EAC=2x.∵∠AFE=∠DFC=90°﹣x,∴∠AEF=180°﹣∠EAF﹣∠AFE=180°﹣2x﹣(90°﹣x)=90°﹣x,∴∠AEF=∠AFE,∴AE=AF,∴AB=AE..(2)AG=MD1证明:作EN⊥AC于N,取EC中点O,、NM、MC、MO、NO、EB、EC,如图2.连接AD1∵AE平分∠PAC,EN⊥AC,EG⊥AP,∴EG=EN,∠EGA=∠ENA=90°.∵∠BAC=90°,∴∠EGA=∠ENA=∠BAC=90°,∴四边形EGAN是矩形.∵EG=EN,∴矩形EGAN是正方形,∴AG=AN,∠EAN=45°,∠GEN=90°.∵ED垂直平分BC,∴EB=EC.在Rt△BEG和Rt△CEN中,,∴Rt△BEG≌Rt△CEN(HL),∴∠GBE=∠NCE,∠GEB=∠NEC,∴∠GEN=∠BEC=90°∵EB=EC,∴∠ECB=∠EBC=45°.∵∠BAC=90°,∠ABC=2∠ACB,∴∠ABC=60°,∠ACB=30°,∴∠ABE=∠ACE=15°.∵∠BAC=90°,点D为BC中点,∴AD=CD,∴∠DAC=∠DCA=30°.∵点D与点D关于AC对称,1AC=∠DAC=30°,∴∠D1=45°﹣30°=15°.∴∠MAD1∵DA=DC,DM⊥AC,∴DM垂直平分AC,∴MA=MC,∴∠CMH=∠AMH=90°﹣45°=45°,∴∠AMC=90°,∴∠ENC=∠AMC=90°.∵点O为EC中点,∴ON=OM=OE=OC=EC,∴E、N、C、M四点共圆,∴∠EMN=∠ECN=15°,∴∠MAD=∠EMN=15°,1中,在△AMN和△MAD1,,∴△AMN≌△MAD1,∴AN=MD1.∴AG=MD1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AB⊥y轴于B,AC⊥x轴于C.(1)如图1,E为线段OB上一点,连接AE,过A作AF⊥AE交x轴于F,连EF,ED平分∠OEF交OA于D,过D作DG⊥EF于G,求DG+EF的值;(2)如图2,D为x轴上一点,AC=CD,E为线段OB上一动点,连接DA、CE、F是线段CE的中点,若BF⊥FK交AD于K,请问∠KBF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改变,求其变化范围.解:(1)∵AB⊥y轴于B,AC⊥x轴于C,∴∠ABO=∠ACO=90°.∵∠BOC=90°,∴四边形ABOC是正方形,∴AB=AC=BO=CO=2,OA平分∠BOC,∠BAC=90°.∵AF⊥AE,∴∠EAF=90°,∴∠BAC=∠EAF,∴∠BAC﹣∠EAC=∠EAF﹣∠EAC,即∠BAE=∠CAF.在△ABE和△ACF中,,∴△ABE≌△ACF(ASA),∴AE=AF,BE=CF.设BE=CF=t,OE=2﹣t,OF=2+t.∵ED平分∠OEF,∴点D是△OEF的内心.如图1,作DM⊥OB于M,作DH⊥OF于H,且DG⊥EF于G,∴DG=DM=DH,∴四边形MOHD是正方形,∴MO=HO=DM=DG.设DG=MO=x,∴x=,∴x=,∴EF=4﹣2x,∴WF=2﹣x.∴DG+EF=x+2﹣x=2.即DG+EF的值为2;(2)∠KBF的大小不变,∠KBF=45°如图2,延长BF交AC于G,连接KG,作KM⊥AB于M,KN⊥AC于N,∵四边形ABOC是正方形,∴O B∥AC.∴∠EBF=∠CGF,∠BEF=∠GCF.∵F是CE的中点,∴EF=CF.在△BEF和△GCF中,,∴△BEF≌△GCF(AAS),∴BF=GF.∵BF⊥FK,∴∠BFK=∠GFK=90°.在△BFK和△GFK中,,∴△BFK≌△GFK(SAS)∴BK=GK.∵AC=CD,∠ACD=90°,∴△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D=45°.∵KN⊥AC,∴∠ANK=90°,∴∠AKN=45°,∴AN=KN.∵KM⊥AB,∴四边形AMKN是正方形,∴KM=KN.∠M=∠GNK=90°AM∥KN.在Rt△BKM和Rt△GKN中,,∴Rt△BKM≌Rt△GKN(HL),∴∠MBK=∠NGK.∠GKN=∠BKM.∵AM∥KN,∴∠BKN=∠MBK.∵∠BKM+∠BKN=90°,∴∠GKN+∠BKN=90°,即∠BKG=90°.∵BK=GK,∴△BK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KBF=45°,∴∠KBF的大小不变,∠KBF=45°.16.如图,已知⊙O1与⊙O2相交于A,B两点,直线MN⊥AB于A,且分别与⊙O1,⊙O2交于M、N,P为线段MN的中点,又∠AO1Q1=∠AO2Q2,求证:PQ1=PQ2.解:连接MQ1、BQ1、BQ2、NQ2,过点P作PH⊥Q1B于H,如图所示.则由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得:∠Q1MA+∠ABQ1=180°,∠ABQ2+∠ANQ2=180°,∠MAB=∠BQ2N.由圆周角定理可得:∠ABQ 1=∠AO 1Q 1,∠ANQ 2=∠AO 2Q 2. ∵∠AO 1Q 1=∠AO 2Q 2, ∴∠ABQ 1=∠ANQ 2, ∴∠ABQ 2+∠ABQ 1=∠ABQ 2+∠ANQ 2=180°, ∴Q 1、B 、Q 2三点共线.由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Q 1=∠ANQ 2, ∴∠Q 1MA +∠ANQ 2=∠Q 1MA +∠ABQ 1=180°, ∴MQ 1∥NQ 2.∵AB ⊥MN ,∴∠MAB =90°,∴∠Q 1Q 2N =∠MAB =90°. ∵PH ⊥Q 1B ,即∠Q 1HP =90°, ∴∠Q 1HP =∠Q 1Q 2N , ∴PH ∥NQ 2,∴MQ 1∥PH ∥NQ 2.∵P 为线段MN 的中点, ∴H 为线段Q 1Q 2的中点, ∴PH 垂直平分Q 1Q 2, ∴PQ 1=PQ 2.。

(完整版)九年级数学二轮复习专题08--几何新定义

(完整版)九年级数学二轮复习专题08--几何新定义

九年级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几何新定义班级姓名学号1.定义:若点P为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满足∠APB+∠CPD=180°,则称点P为四边形ABCD的一个“互补点”.(1)如图1,点P为四边形ABCD的一个“互补点”,∠APD=63°,求∠BPC的度数.(2)如图2,点P是菱形ABCD对角线上的任意一点,求证:点P为菱形ABCD的一个“互补点”.2.定义:若△ABC中,其中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一半,则称△ABC为“半角三角形”.(1)若Rt△ABC为半角三角形,∠A=90°,则其余两个角的度数为.(2)如图1,在?ABCD中,∠C=72°,点E在边CD上,以BE为折痕,将△BCE向上翻折,点E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F,若BF⊥AD,求证:△EDF为半角三角形;(3)如图2,以△ABC的边AB为直径画圆,与边AC交于M,与边BC交于N,已知△ABC 的面积是△CMN面积的4倍.①求证:∠C=60°.②若△ABC是半角三角形,直接写出∠B的度数.3.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就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1)如图1,已知A、B是⊙O上两点,请在圆上画出满足条件的点C,使△ABC为“智慧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F是CD上一点,且CF=1CD,试判断4△AEF是否为“智慧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运用:(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的半径为1,点Q是直线x=3上的一点,若在⊙O 上存在一点P,使得△OPQ为“智慧三角形”,当其面积取得最小值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4.定义:有一个角是其邻角一半的圆内接四边形叫做圆内倍角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内接于⊙O,∠DCB﹣∠ADC=∠A,求证:四边形ABCD为圆内接倍角四边形;(2)在(1)的条件下,⊙O半径为5.,求BC的长;①若AD为直径,且sinA=45②若四边形ABCD中有一个角为60°,且BC=CD,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3)在(1)的条件下,记AB=a,BC=b,CD=c,AD=d,求证:d2﹣b2=ab+cd.九年级数学二轮复习专题答案几何新定义班级姓名学号1.定义:若点P为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满足∠APB+∠CPD=180°,则称点P为四边形ABCD的一个“互补点”.(1)如图1,点P为四边形ABCD的一个“互补点”,∠APD=63°,求∠BPC的度数.(2)如图2,点P是菱形ABCD对角线上的任意一点,求证:点P为菱形ABCD的一个“互补点”.【考点】LA:菱形的判定与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23:新定义.【分析】(1)根据称点P为四边形ABCD的一个“互补点”的定义直接求解即可;(2)如图2,连接AP、CP,证得∠APB+∠CPD=180°即可.【解答】解:(1)∵如图1,点P为四边形ABCD的一个“互补点”,∠APD=63°,∴∠BPC=180°﹣∠APD=180°﹣63°=117°,即∠BPC=117°;(2)如图2,连接AP、CP,∵四边形ABCD是菱形,∴AD=CD,∠ADP=∠CDP.在△ADP与△CDP中,{????=????∠??????=∠??????????=????,∴△ADP≌△CDP(SAS),∴∠APD=∠CPD.又∠APB+∠APD=180°,∴∠APB+∠CPD=180°,即点P为菱形ABCD的一个“互补点”.【点评】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点P为四边形ABCD的一个“互补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定义:若△ABC中,其中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一半,则称△ABC为“半角三角形”.(1)若Rt △ABC 为半角三角形,∠A=90°,则其余两个角的度数为45°,45°或30°,60°.(2)如图1,在?ABCD 中,∠C=72°,点E 在边CD 上,以BE 为折痕,将△BCE 向上翻折,点E 恰好落在AD 边上的点F ,若BF ⊥AD ,求证:△EDF 为半角三角形;(3)如图2,以△ABC 的边AB 为直径画圆,与边AC 交于M ,与边BC 交于N ,已知△ABC 的面积是△CMN 面积的4倍.①求证:∠C=60°.②若△ABC 是半角三角形,直接写出∠B 的度数.【考点】RB :几何变换综合题.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52:几何综合题.【分析】(1)根据“半角三角形”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2)只要证明∠DEF =12∠D ,即可解决问题;(3)①只要证明△CMN ∽△CBA ,可得(????????)2=14,即????????=12,在Rt △ACN 中,sin ∠CAN=????????=12,即可推出∠CAN=30°解决问题;②根据“半角三角形”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Rt △ABC 为半角三角形,∠A=90°,∴∠B=∠C=45°,或∠B=60°,∠C=30°或∠B=30°,∠C=60°,∴其余两个角的度数为45°,45°或30°,60°,故答案为45°,45°或30°,60°.(2)如图1中,∵平行四边形ABCD 中,∠C=72°,∴∠D=108°,由翻折可知:∠EFB =72°,∵EF ⊥AD ,∴∠EFD =18°,∴∠DEF =54°,∴∠DEF =12∠D ,即△DEF 是半角三角形.(2)①如图2中,连接AN .∵AB 是直径,∴∠ANB=90°,∵∠C=∠C ,∠CMN =∠B ,∴△CMN ∽△CBA ,∴(????????)2=14,即????????=12,在Rt △ACN 中,sin ∠CAN=????????=12,∴∠CAN=30°,∴∠C=60°.②∵△ABC 是半角三角形,∠C=60°,∴∠B=30°或40°或80°或90°.【点评】本题考查几何变换综合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半角三角形”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3.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就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1)如图1,已知A 、B 是⊙O 上两点,请在圆上画出满足条件的点C ,使△ABC 为“智慧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F 是CD 上一点,且CF=14CD ,试判断△AEF 是否为“智慧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运用:(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的半径为1,点Q 是直线x=3上的一点,若在⊙O上存在一点P ,使得△OPQ 为“智慧三角形”,当其面积取得最小值时,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考点】MR:圆的综合题.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常规题型.【分析】(1)连结AO并且延长交圆于C1,连结BO并且延长交圆于C2,即可求解;(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表示出DF、CF以及EC、BE的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列式表示出AF2、EF2、AE2,再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AEF是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F为“智慧三角形”;(3)根据“智慧三角形”的定义可得△OPQ为直角三角形,根据题意可得一条直角边为1,当斜边最短时,另一条直角边最短,则面积取得最小值,由垂线段最短可得斜边最短为3,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另一条直角边,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可求斜边的高,即点P的横坐标,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点P的纵坐标,从而求解.【解答】解:(1)如图1所示:点C1和C2均为所求;理由:连接BO,AO并延长,分别交⊙O于点C1、C2,连接AB,AC1,∵BC1是⊙O的直径,∴AO=1BC1,2∴△ABC1是“智慧三角形”,同理可得:△ABC2也是“智慧三角形”,(2)△AEF是“智慧三角形”,理由如下:如图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E是BC的中点,∴BE=EC=2a,∵CD:FC=4:1,∴FC=a,DF=4a﹣a=3a,在Rt△ABE中,AE2=(4a)2+(2a)2=20a2,在Rt△ECF中,EF2=(2a)2+a2=5a2,在Rt△ADF中,AF2=(4a)2+(3a)2=25a2,∴AE2+EF2=AF2,∴△AEF是直角三角形,∵斜边AF上的中线等于AF的一半,∴△AEF为“智慧三角形”;(3)如图3所示:由“智慧三角形”的定义可得△OPQ为直角三角形,根据题意可得一条直角边OP=1,∴PQ最小时,△POQ的面积最小,即:OQ最小,由垂线段最短可得斜边最小为3,由勾股定理可得PQ=√32-12=2√2,根据面积得,12OQ ×PM =12OP ×PQ ,∴PM =1×2√2÷3=2√23,由勾股定理可求得OM =√12-(2√23)2=13,故点P 的坐标(13,2√23)或(13,﹣2√23).【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用正方形的边长表示出△AEF 的各边的平方,熟练掌握“智慧三角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4.定义:有一个角是其邻角一半的圆内接四边形叫做圆内倍角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DCB ﹣∠ADC=∠A ,求证:四边形ABCD 为圆内接倍角四边形;(2)在(1)的条件下,⊙O 半径为5.①若AD 为直径,且sinA=45,求BC 的长;②若四边形ABCD 中有一个角为60°,且BC=C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75√34或754;(3)在(1)的条件下,记AB=a ,BC=b ,CD=c ,AD=d ,求证:d 2﹣b 2=ab+cd .【考点】MR:圆的综合题.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5:综合题.【分析】(1)先判断出∠ADC=180°﹣2α.进而判断出∠ABC=2∠A,即可得出结论;(2)①先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BD,进而得出AB,由(1)得出∠ADB=∠BDC,即可得出结论;②分两种情况:利用面积和差即可得出结论;(3)先得出BE=BC=b,DE=DA=b,进而得出CE=d﹣c,再判断出△EBC∽△EDA,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设∠A=α,则∠DCB=180°﹣α,∵∠DCB﹣∠ADC=∠A,∴∠ADC=∠DCB﹣∠A=180°﹣α﹣α=180°﹣2α,∴∠ABC=180°﹣∠ADC=2α=2∠A,∴四边形ABCD是⊙O内接倍角四边形;(2)①∵AD是⊙O的直径,∴∠ABD=90°,,在Rt△ABD中,AD=2×5=10,sin∠A=45∴BD=8,根据勾股定理得,AB=6,设∠A=α,∴∠ADB=90°﹣α.由(1)知,∠ADC=180°﹣2α,∴∠BDC=90°﹣α,∴∠ADB=∠BDC,∴BC=AB=6;②若∠ADC=60°时,∵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倍角四边形,∴∠BCD=120°或∠BAD=30°,时,Ⅰ、当∠BCD=120°如图3,连接OA,OB,OC,OD,∵BC=CD,∴∠BOC=∠COD,∠BCD=60°,∴∠OCD=∠OCB=12∴∠CDO=60°,∴AD是⊙O的直径,(为了说明AD是直径,点O没有画在AD上)∴∠ADC+∠BCD=180°,∴BC ∥AD ,∴AB =CD ,∵BC =CD ,∴AB =BC =CD ,∴△OAB ,△BOC ,△COD 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S 四边形ABCD =3S △AOB =3×√34×52=75√34,当∠BAD =30°时,如图4,连接OA ,OB ,OC ,OD ,∵四边形ABCD 是圆内接四边形,∴∠BCD =180°﹣∠BAD =150°,∵BC =CD ,∴∠BOC=∠COD ,∴∠BCO=∠DCO=12∠BCD =75°,∴∠BOC=∠DOC=30°,∴∠OBA=45°,∴∠AOB=90°连接AC ,∴∠DAC =12∠BAD=15°,∵∠AOD=∠OAB ﹣∠BAD =15°,∴∠DAC =∠AOD ,∴OD ∥AC ,∴S △OAD =S △OCD ,过点C 作CH ⊥OB 于H ,在Rt △OCH 中,CH =12OC=52,∴S 四边形ABCD =S △COD +S △BOC +S △AOB ﹣S △AOD =S △BOC +S △AOB =12×52×5+12×5×5=754,故答案为75√34或754;(3)延长DC ,AB 交于点E ,∵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BCE=∠A=12∠ABC ,∵∠ABC=∠BCE +∠A ,∴∠E=∠BCE=∠A ,∴BE =BC =b ,DE =DA =b ,∴CE =d ﹣c ,∵∠BCE=∠A ,∠E=∠E ,∴△EBC ∽△EDA ,∴????????=????????,∴??-????+??=????,∴d2﹣b2=ab+cd.【点评】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新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作出辅助线是解本题的关键.。

初中数学竞赛几何强化复习总结(共5讲)

初中数学竞赛几何强化复习总结(共5讲)

初中数学竞赛几何强化总结(共5讲)第一讲 注意添加平行线证题 第二讲 巧添辅助 妙解竞赛题 第三讲 点共线、线共点 第四讲 四点共圆问题 第五讲 三角形的五心第一讲 注意添加平行线证题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线是初中平面几何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在证明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若能依据证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则能使证明顺畅、简洁.添加平行线证题,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1 为了改变角的位置大家知道,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利用这些性质,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角的位置改变,以满足求解的需要. 例1 设P 、Q 为线段BC 上两点,且BP =CQ , A 为BC 外一动点(如图1).当点A 运动到使 ∠BAP =∠CAQ 时,△ABC 是什么三角形?试 证明你的结论. 答: 当点A 运动到使∠BAP =∠CAQ 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如图1,分别过点P 、B 作AC 、AQ 的平行线得交点D .连结DA .在△DBP =∠AQC 中,显然 ∠DBP =∠AQC ,∠DPB =∠C . 由BP =CQ ,可知 △DBP ≌△AQC .有DP =AC ,∠BDP =∠QAC . 于是,DA ∥BP ,∠BAP =∠BDP .则A 、D 、B 、P 四点共圆,且四边形ADBP 为等腰梯形.故AB =DP . 所以AB =AC .这里,通过作平行线,将∠QAC “平推”到∠BDP 的位置.由于A 、D 、B 、P 四点共圆,使证明很顺畅.例2 如图2,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BAF =∠BCE .求证:∠EBA =∠ADE .证明:如图2,分别过点A 、B 作ED 、EC的平行线,得交点P ,连PE .由AB CD ,易知△PBA ≌△ECD .有PA =ED ,PB =EC .显然,四边形PBCE 、PADE 均为平行四边形.有 ∠BCE =∠BPE ,∠APE =∠ADE .∥=A D B P Q C 图1PED G A B F C图2由∠BAF =∠BCE ,可知∠BAF =∠BPE .有P 、B 、A 、E 四点共圆. 于是,∠EBA =∠APE . 所以,∠EBA =∠ADE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使已知与未知中的四个角通过P 、B 、A 、E 四点共圆,紧密联系起来.∠APE 成为∠EBA 与∠ADE 相等的媒介,证法很巧妙.2 欲“送”线段到当处利用“平行线间距离相等”、“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这两条,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线段“送”到恰当位置,以证题.例3 在△ABC 中,BD 、CE 为角平分线,P 为ED 上任意一点.过P 分别作AC 、AB 、BC 的垂线,M 、N 、Q 为垂足.求证:PM +PN =PQ .证明:如图3,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交BD于F ,过点F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PQ 、AC 于K 、G ,连PG . 由BD 平行∠ABC ,可知点F 到AB 、BC 两边距离相等.有KQ =PN . 显然,PD EP =FD EF =GDCG,可知PG ∥EC . 由CE 平分∠BCA ,知GP 平分∠FGA .有PK =PM .于是, PM +PN =PK +KQ =PQ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将PQ “掐开”成两段,证得PM =PK ,就有PM +PN =PQ .证法非常简捷.3 为了线段比的转化由于“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在一些问题中,可以通过添加平行线,实现某些线段比的良性转化.这在平面几何证题中是会经常遇到的.例4 设M 1、M 2是△ABC 的BC 边上的点,且BM 1=CM 2.任作一直线分别交AB 、AC 、AM 1、AM 2于P 、Q 、N 1、N 2.试证:AP AB+AQAC =11AN AM +22AN AM .证明:如图4,若PQ ∥BC ,易证结论成立.若PQ 与BC 不平行,设PQ 交直线BC 于D .过点A 作PQ 的平行线交直线BC 于 E .由BM 1=CM 2,可知BE +CE =M 1E + M 2E ,易知AP AB =DE BE ,AQ AC =DECE, A N EBQK GC DM F P 图3A PEDM 2M 1BQ N 1N 2图411AN AM =DE E M 1,22AN AM =DEEM 2. 则AP AB +AQ AC =DE CE BE +=DE EM E M 21+=11AN AM +22AN AM .所以,AP AB +AQAC=11AN AM +22AN AM .这里,仅仅添加了一条平行线,将求证式中的四个线段比“通分”,使公分母为DE ,于是问题迎刃而解.例5 AD 是△ABC 的高线,K 为AD 上一点,BK 交AC 于E ,CK 交AB 于F .求证:∠FDA =∠EDA .证明:如图5,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分 别交直线DE 、DF 、BE 、CF 于Q 、P 、 N 、M .显然,AN BD =KA KD =AMDC .有BD ·AM =DC ·AN . (1)由BD AP =FB AF =BC AM ,有 AP =BCAM BD ·. (2)由DCAQ=EC AE =BC AN ,有AQ =BCAN DC ·. (3)对比(1)、(2)、(3)有 AP =AQ .显然AD 为PQ 的中垂线,故AD 平分∠PDQ . 所以,∠FDA =∠EDA .这里,原题并未涉及线段比,添加BC 的平行线,就有大量的比例式产生,恰当地运用这些比例式,就使AP 与AQ 的相等关系显现出来.4 为了线段相等的传递当题目给出或求证某点为线段中点时,应注意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用平行线将线段相等的关系传递开去.例6 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点M 在AB 边上,点N 在AC 边上,并且∠MDN =90°.如果BM 2+CN 2=DM 2+DN 2,求证:AD 2=41(AB 2+AC 2). 证明:如图6,过点B 作AC 的平行线交ND 延长线于E .连ME .由BD =DC ,可知ED =DN .有图5M P A Q N F BDCE K 图6AN CD EBM△BED ≌△CND . 于是,BE =NC .显然,MD 为EN 的中垂线.有 EM =MN .由BM 2+BE 2=BM 2+NC 2=MD 2+DN 2=MN 2=EM 2,可知△BEM 为直角三角形,∠MBE =90°.有∠ABC +∠ACB=∠ABC +∠EBC =90°. 于是,∠BAC =90°.所以,AD 2=221⎪⎭⎫⎝⎛BC =41(AB 2+AC 2).这里,添加AC 的平行线,将BC 的以D 为中点的性质传递给EN ,使解题找到出路.例7 如图7,AB 为半圆直径,D 为AB 上一点, 分别在半圆上取点E 、F ,使EA =DA ,FB =DB .过D 作AB 的垂线,交半圆于C .求证:CD 平分EF . 证明:如图7,分别过点E 、F 作AB 的垂线,G 、H 为垂足,连FA 、EB .易知 DB 2=FB 2=AB ·HB , AD 2=AE 2=AG ·AB . 二式相减,得DB 2-AD 2=AB ·(HB -AG ),或 (DB -AD )·AB =AB ·(HB -AG ).于是,DB -AD =HB -AG , 或 DB -HB =AD -AG . 就是DH =GD .显然,EG ∥CD ∥FH . 故CD 平分EF .这里,为证明CD 平分EF ,想到可先证CD 平分GH .为此添加CD 的两条平行线EG 、FH ,从而得到G 、H 两点.证明很精彩.经过一点的若干直线称为一组直线束.一组直线束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在该直线的平行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如图8,三直线AB 、AN 、AC 构成一组直线束,DE 是与BC 平行的直线.于是,有BN DM =ANAM=NCME,即 BN DM=NCME 或ME DM =NC BN .此式表明,DM =ME 的充要条件是 BN =NC .利用平行线的这一性质,解决某些线段相等的问题会很漂亮. 例8 如图9,ABCD 为四边形,两组对边延长 后得交点E 、F ,对角线BD ∥EF ,AC 的延长A G D O HB FC E 图7图8A DBN C EM图9A BM EFN D C G线交EF 于G .求证:EG =GF .证明:如图9,过C 作EF 的平行线分别交AE 、 AF 于M 、N .由BD ∥EF ,可知MN ∥BD .易知 S △BEF =S △DEF .有S △BEC =S △ⅡKG - *5ⅡDFC . 可得MC =CN . 所以,EG =GF .例9 如图10,⊙O 是△ABC 的边BC 外的旁切圆,D 、E 、F 分别为⊙O 与BC 、CA 、AB的切点.若OD 与EF 相交于K ,求证:AK 平 分BC . 证明:如图10,过点K 作BC 的行平线分别 交直线AB 、AC 于Q 、P 两点,连OP 、OQ 、OE 、OF .由OD ⊥BC ,可知OK ⊥PQ .由OF ⊥AB ,可知O 、K 、F 、Q 四点共圆,有 ∠FOQ =∠FKQ .由OE ⊥AC ,可知O 、K 、P 、E 四点共圆.有 ∠EOP =∠EKP .显然,∠FKQ =∠EKP ,可知 ∠FOQ =∠EOP . 由OF =OE ,可知 Rt △OFQ ≌Rt △OEP . 则OQ =OP .于是,OK 为PQ 的中垂线,故 QK =KP .所以,AK 平分BC .综上,我们介绍了平行线在平面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同学们在实践中应注意适时添加平行线,让平行线在平面几何证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练习题1. 四边形ABCD 中,AB =CD ,M 、N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延长BA 交直线NM 于E ,延长CD 交直线NM 于F .求证:∠BEN =∠CFN . (提示:设P 为AC 的中点,易证PM =PN .)2. 设P 为△ABC 边BC 上一点,且PC =2PB .已知∠ABC =45°,∠APC =60°.求∠ACB . (提示:过点C 作PA 的平行线交BA 延长线于点D .易证△ACD ∽△PBA .答:75°)3. 六边开ABCDEF 的各角相等,FA =AB =BC ,∠EBD =60°,S △EBD =60cm 2.求六边形ABCDEF 的面积.(提示:设EF 、DC 分别交直线AB 于P 、Q ,过点E 作DC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M .所求面积与EMQD 面积相等.答:120cm 2) 4. AD 为Rt △ABC 的斜边BC 上的高,P 是AD 的中点,连BP 并延长交AC 于E .已知AC :AB =k .求AE :EC .(提示: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BE 延长线于点F .设BC =1,有AD =k ,DC =k 2.答:211k) O图105. AB 为半圆直径,C 为半圆上一点,CD ⊥AB 于D ,E 为DB 上一点,过D 作CE 的垂线交CB 于F .求证:DE AD =FBCF. (提示:过点F 作AB 的平行线交CE 于点H .H 为△CDF 的垂心.)6. 在△ABC 中,∠A :∠B :∠C =4:2:1,∠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求证:a1+b1=c1. (提示:在BC 上取一点D ,使AD =AB .分别过点B 、C 作AD 的平行线交直线CA 、BA 于点E 、F .)7. 分别以△ABC 的边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外作正方形ACDE 和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P 点到边AB 的距离是AB 的一半.8. △ABC 的内切圆分别切BC 、CA 、AB 于点D 、E 、F ,过点F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A 、DE 于点H 、G .求证:FH =HG .(提示: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E 、DF 于点M 、N .)9. AD 为⊙O 的直径,PD 为⊙O 的切线,PCB 为⊙O 的割线,PO 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求证:OM =ON .(提示:过点C 作PM 的平行线分别交AB 、AD 于点E 、F .过O 作BP 的垂线,G 为垂足.AB ∥GF .)第二讲 巧添辅助 妙解竞赛题在某些数学竞赛问题中,巧妙添置辅助圆常可以沟通直线形和圆的内在联系,通过圆的有关性质找到解题途径.下面举例说明添置辅助圆解初中数学竞赛题的若干思路.1 挖掘隐含的辅助圆解题有些问题的题设或图形本身隐含着“点共圆”,此时若能把握问题提供的信息,恰当补出辅助圆,并合理挖掘图形隐含的性质,就会使题设和结论的逻辑关系明朗化. 1.1 作出三角形的外接圆例1 如图1,在△ABC 中,AB =AC ,D 是底边BC上一点,E 是线段AD 上一点且∠BED =2∠CED =∠A .求证:BD =2CD .分析:关键是寻求∠BED =2∠CED 与结论的联系.容易想到作∠BED 的平分线,但因BE ≠ED ,故不能 直接证出BD =2CD .若延长AD 交△ABC 的外接圆 于F ,则可得EB =EF ,从而获取.证明:如图1,延长AD 与△ABC 的外接圆相交于点F ,连结CF 与BF ,则∠BFA =∠BCA =∠ABC =∠AFC ,即∠BFD =∠CFD .故BF :CF =BD :DC .又∠BEF =∠BAC ,∠BFE =∠BCA ,从而∠FBE =∠ABC =∠ACB =∠BFE . 故EB =EF .作∠BEF 的平分线交BF 于G ,则BG =GF . 因∠GEF =21∠BEF =∠CEF ,∠GFE =∠CFE ,故△FEG ≌△FEC .从而GF =FC . 于是,BF =2CF .故BD =2CD . 1.2 利用四点共圆 例2 凸四边形ABCD 中,∠ABC =60°,∠BAD = ∠BCD =90°,AB =2,CD =1,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如图2. 则sin ∠AOB =____.分析:由∠BAD =∠BCD =90°可知A 、B 、C 、D四点共圆,欲求sin ∠AOB ,联想到托勒密定理,只须求出BC 、AD 即可.解:因∠BAD =∠BCD =90°,故A 、B 、C 、D 四点共圆.延长BA 、CD 交于P ,则∠ADP =∠ABC =60°.设AD =x ,有AP =3x ,DP =2x .由割线定理得(2+3x )3x =2x (1+2x ).解得AD =x =23-2,BC =21BP =4-3. 由托勒密定理有BD ·CA =(4-3)(23-2)+2×1=103-12.又S ABCD =S △ABD +S △BCD =233. A B GC D FE 图1A B C D PO图2故sin ∠AOB =263615+. 例3 已知:如图3,AB =BC =CA =AD ,AH ⊥CD 于H ,CP ⊥BC ,CP 交AH 于P .求证:△ABC 的面积S =43AP ·BD .分析:因S △ABC =43BC 2=43AC ·BC ,只 须证AC ·BC =AP ·BD ,转化为证△APC ∽△BCD .这由A 、B 、C 、Q 四点共圆易证(Q 为BD 与AH 交点).证明:记BD 与AH 交于点Q ,则由AC =AD ,AH ⊥CD 得∠ACQ =∠ADQ . 又AB =AD ,故∠ADQ =∠ABQ .从而,∠ABQ =∠ACQ .可知A 、B 、C 、Q 四点共圆. ∵∠APC =90°+∠PCH =∠BCD ,∠CBQ =∠CAQ , ∴△APC ∽△BCD . ∴AC ·BC =AP ·BD . 于是,S =43AC ·BC =43AP ·BD .2 构造相关的辅助圆解题有些问题貌似与圆无关,但问题的题设或结论或图形提供了某些与圆的性质相似的信息,此时可大胆联想构造出与题目相关的辅助圆,将原问题转化为与圆有关的问题加以解决. 2.1 联想圆的定义构造辅助圆例4 如图4,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DC =DB =p ,BC =q .求对角线AC 的长.分析:由“AD =DC =DB =p ”可知A 、B 、C 在 半径为p 的⊙D 上.利用圆的性质即可找到AC 与 p 、q 的关系.解:延长CD 交半径为p 的⊙D 于E 点,连结AE .显然A 、B 、C 在⊙D 上. ∵AB ∥CD ,∴BC =AE .从而,BC =AE =q .在△ACE 中,∠CAE =90°,CE =2p ,AE =q ,故AC =22AE CE -=224q p -.2.2 联想直径的性质构造辅助圆例5 已知抛物线y =-x 2+2x +8与x 轴交于B 、C 两点,点D 平分BC .若在x 轴上侧的AA图3BP QDHC A E DC B 图4点为抛物线上的动点,且∠BAC 为锐角,则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分析:由“∠BAC 为锐角”可知点A 在以定线段BC 为直径的圆外,又点A 在x 轴上侧,从而可确定动点A 的范围,进而确定AD 的取值范围.解:如图5,所给抛物线的顶点为A 0(1,9),对称轴为x =1,与x 轴交于两点B (-2,0)、C (4,0).分别以BC 、DA 为直径作⊙D 、⊙E ,则 两圆与抛物线均交于两点P (1-22,1)、Q (1+22,1).可知,点A 在不含端点的抛物线PA 0Q 内时,∠BAC <90°.且有3=DP =DQ <AD ≤DA 0=9,即AD 的取值范围是3<AD ≤9. 2.3 联想圆幂定理构造辅助圆例6 AD 是Rt △ABC 斜边BC 上的高,∠B 的平行线交AD 于M ,交AC 于N .求证:AB 2-AN 2=BM ·BN .分析:因AB 2-AN 2=(AB +AN )(AB -AN )=BM ·BN ,而由题设易知AM =AN ,联想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即可证得结论. 证明:如图6,∵∠2+∠3=∠4+∠5=90°,又∠3=∠4,∠1=∠5, ∴∠1=∠2.从而,AM =AN .以AM 长为半径作⊙A ,交AB 于F ,交BA 的延长线于E .则AE =AF =AN .由割线定理有 BM ·BN =BF ·BE =(AB +AE )(AB -AF ) =(AB +AN )(AB -AN ) =AB 2-AN 2,即 AB 2-AN 2=BM ·BN .例7 如图7,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延长AB 和DC 相交于E ,延长AB 和DC 相交于E ,延长AD 和BC 相交于F ,EP 和FQ 分别切⊙O 于P 、Q .求证:EP 2+FQ 2=EF 2.分析:因EP 和FQ 是⊙O 的切线,由结论联想到切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使EP 、FQ 向EF 转化.证明:如图7,作△BCE 的外接圆交EF 于G ,连 结CG .因∠FDC =∠ABC =∠CGE ,故F 、D 、C 、G 四点共圆. 由切割线定理,有EF 2=(EG +GF )·EF =EG ·EF +GF ·EF =EC ·ED +FC ·FB=EC ·ED +FC ·FB图5E A N D BF M 12345图6=EP 2+FQ 2,即 EP 2+FQ 2=EF 2.2.4 联想托勒密定理构造辅助圆例8 如图8,△ABC 与△A 'B ' 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与a '、b '、c ',且∠B =∠B ',∠A +∠A '=180°.试证:aa '=bb '+cc '. 分析:因∠B =∠B ',∠A +∠A '=180°,由结论联想到托勒密定理,构造圆内接四边形加以证明.证明:作△ABC 的外接圆,过C 作CD ∥AB 交圆于D ,连结AD 和BD ,如图9所示. ∵∠A +∠A '=180°=∠A +∠D ,∠BCD =∠B =∠B ',∴∠A '=∠D ,∠B '=∠BCD . ∴△A 'B 'C '∽△DCB . 有DC B A ''=CB C B ''=DBC A '',即 DC c '=a a '=DB b '.故DC =''a ac ,DB =''a ab .又AB ∥DC ,可知BD =AC =b ,BC =AD =a .从而,由托勒密定理,得AD ·BC =AB ·DC +AC ·BD , 即 a 2=c ·''a ac +b ·''a ab . 故aa '=bb '+cc '.练习题1. 作一个辅助圆证明:△ABC 中,若AD 平分∠A ,则AC AB =DCBD. (提示:不妨设AB ≥AC ,作△ADC 的外接圆交AB 于E ,证△ABC ∽△DBE ,从而AC AB =DEBD=DCBD.) 2. 已知凸五边形ABCDE 中,∠BAE =3a ,BC =CD =DE ,∠BCD =∠CDE =180°-2a .求证:∠BAC =∠CAD =∠DAE .(提示:由已知证明∠BCE =∠BDE =180°-3a ,从而A 、B 、C 、D 、E 共圆,得∠BAC =∠CAD =∠DAE .)3. 在△ABC 中AB =BC ,∠ABC =20°,在AB 边上取一点M ,使BM =AC .求∠AMC 的度数. (提示: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正△KBC ,连结KM ,证B 、M 、C 共圆,从而∠BCM =21∠BKM =10°,得∠AMC =30°.)4.如图10,AC 是ABCD 较长的对角线,过C 作 CF ⊥AF ,CE ⊥AE .求证:AB ·AE +AD ·AF =AC 2. (提示:分别以BC 和CD 为直径作圆交AC 于点(1)(2)图8AC A'B'c b c'b'A BCDa bbc 图9F DAB EC图10G 、H .则CG =AH ,由割线定理可证得结论.) 5. 如图11.已知⊙O 1和⊙O 2相交于A 、B ,直线 CD 过A 交⊙O 1和⊙O 2于C 、D ,且AC =AD ,EC 、ED 分别切两圆于C 、D .求证:AC 2=AB ·AE .(提示:作△BCD 的外接圆⊙O 3,延长BA 交⊙O 3于F ,证E 在⊙O 3上,得△ACE ≌△ADF ,从而AE=AF ,由相交弦定理即得结论.)6.已知E 是△ABC 的外接圆之劣弧BC 的中点.求证:AB ·AC =AE 2-BE 2. (提示:以BE 为半径作辅助圆⊙E ,交AE 及其延长线于N 、M ,由△ANC ∽△ABM 证AB ·AC =AN ·AM .)7. 若正五边形ABCDE 的边长为a ,对角线长为b ,试证:a b -ba=1. (提示:证b 2=a 2+ab ,联想托勒密定理作出五边形的外接圆即可证得.)图11第三讲 点共线、线共点在本小节中包括点共线、线共点的一般证明方法及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的应用。

数学初中竞赛几何专题训练(包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几何专题训练(包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几何专题训练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N为边AD上一点,连接BN.过点A作AP⊥BN于点P,连接CP,M为边AB上一点,连接PM,∠PMA=∠PCB,连接CM,有以下结论:①△PAM∽△PBC;②PM ⊥PC;③M、P、C、B四点共圆;④AN=AM.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4 B.3 C.2 D.1解:∵AP⊥BN,∴∠PAM+∠PBA=90°,∵∠PBA+∠PBC=90°,∴∠PAM=∠PBC,∵∠PMA=∠PCB,∴△PAM∽△PBC,故①正确;∵△PAM∽△PBC,∴∠APM=∠BPC,∴∠CPM=∠APB=90°,即PM⊥PC,故②正确;∵∠MPC+∠MBC=90°+90°=180°,∴B、C、P、M四点共圆,∴∠MPB=∠MCB,故③正确;∵AP⊥BN,∴∠APN=∠APB=90°,∴∠PAN+∠ANB=90°,∵∠ANB+∠ABN=90°,∴∠PAN=∠ABN,∵∠APN=∠BPA=90°,∴△PAN∽△PBA,∴,∵△PAM∽△PBC,∴,∴,∵AB=BC,∴AM=AN,故④正确;故选:A.2.如图①,若BC是Rt△ABC和Rt△DBC的公共斜边,则A、B、C、D在以BC为直径的圆上,则叫它们“四点共圆”.如图②,△ABC的三条高AD、BE、CF相交于点H,则图②中“四点共圆”的组数为()A.2 B.3 C.4 D.6解:如图,以AH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A、F、H、E),以BH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B、F、H、D),以CH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C、D、H、E),以AB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A、E、D、B),以BC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B、F、E、C),以AC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A、F、D、C),共6组.故选:D.3.如图,在四边形AOBC中,若∠1=∠2,∠3+∠4=18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1)A、O、B、C四点共圆(2)AC=BC(3)cos∠1==(4)S四边形AOBCA.1个B.2个C.3个D.4个解:∵∠3+∠4=180°,∴A、O、B、C四点共圆,(1)正确;作CD⊥OA于D,CE⊥OB于E,如图所示:则∠CDA=∠CEB=90°,∵∠1=∠2,∴CD=CE,∵∠3+∠4=180°,∠3+∠CAD=180°,∴∠CAD=∠4,在△ACD和△BCE中,,∴△ACD≌△BCE(AAS),∴AD=BE,AC=BC,(2)正确;∵cos∠1==,cos∠2==,∴cos∠1+cos∠2=+==,∵∠1=∠2,∴cos∠1=cos∠2,∴2cos∠1=,∴cos∠1=,(3)正确;∵CD=CE,sin∠1=,∴CD=c×sin∠1,∴S四边形AOBC =S△OAC+S△BOC=a×CD+b×CE=(a+b)CD=(a+b)×c×sin∠1=,(4)正确;正确的结论有4个,故选:D.4.点C是半径为1的半圆弧AB的一个三等分点,分别以弦AC、BC为直径向外侧作2个半圆,点D、E也分别是2半圆弧的三等分点,再分别以弦AD、DC、CE、BE为直径向外侧作4个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4个新月牙形)的面积和是()A.B.C.D.解:易知D、C、E三点共线,点C是半径为1的半圆弧AB的一个三等分点,∴对的圆心角为=60°,∴∠ABC=30°,∵AB是直径,∴∠ACB=90°,∴AC=AB=1,BC=AB•COS30°=,BE=BC•COS30°=,CE=DC=,AD=,且四边形ABED为直角梯形,外层4个半圆无重叠.从而,S阴影=S梯形ABED+S△ABC﹣,=S△ADC +S△BCE,=.故选:B.5.如图,已知∠A的平分线分别与边BC、△ABC的外接圆交于点D、M,过D任作一条与直线BC不重合的直线l,直线l分别与直线MB、M C交于点P、Q,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无论直线l的位置如何,总有直线PM与△ABD的外接圆相切B.无论直线l的位置如何,总有∠PAQ>∠BACC.直线l选取适当的位置,可使A、P、M、Q四点共圆D.直线l选取适当的位置,可使S△APQ <S△ABC解:假设A、P、M、Q四点共圆,根据相交弦定理可得:DA•DM=DP•DQ,∵A、B、M、C四点共圆,∴根据相交弦定理可得:DA•DM=DB•DC,∴DP•DQ=DB•DC,即=,∵∠BDP=∠QDC,∴△DBP∽△DQC,∴∠BPD=∠QCD,∵AM平分∠BAC,∴∠BAM=∠MAC,∵∠MBC=∠MAC,∠MCB=∠BAM,∴∠MBC=∠MCB,∴∠BPD=∠MBC.与∠MBC=∠BPD+∠BDP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因而命题C错误,故选:C.6.已知,在面积为7的梯形ABCD中,AD∥BC,AD=3,BC=4,P为边AD上不与A、D重合的一动点,Q是边BC上的任意一点,连结AQ、DQ,过P作PE∥DQ交AQ于E,作PF∥AQ 交DQ于F.则△PEF面积的最大值是()A.B.C.D.解:设PD =x ,S △PEF =y ,S △AQD =z ,梯形ABCD 的高为h ,∵AD =3,BC =4,梯形ABCD 面积为7, ∴, 解得:,∵PE ∥DQ , ∴∠PEF =∠QFE ,∠EPF =∠PFD ,又∵PF ∥AQ ,∴∠PFD =∠EQF ,∴∠EPF =∠EQF ,∵EF =FE ,∴△PEF ≌△QFE (AAS ),∵PE ∥DQ ,∴△AEP ∽△AQD ,同理,△DPF ∽△DAQ , ∴=()2,=()2,∵S △AQD =3,∴S △DPF =x 2,S △APE =(3﹣x )2,∴S △PEF =(S △AQD ﹣S △DPF ﹣S △APE )÷2,∴y =[3﹣x 2﹣(3﹣x )2]×=﹣x 2+x ,∵y 最大值==,即y 最大值=.∴△PEF 面积最大值是,故选:D .7.如图,正ABC 中,P 为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过P 作PD ⊥BC 、PE ⊥AB ,PF ⊥AC ,连AP 、BP 、CP ,如果S △AFP +S △PCD +S △BPE =,那么△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 )A .1B .C .2D .解:过P 点作正三角形的三边的平行线,于是可得△MPN ,△OPQ ,△RSP 都是正三角形,四边形ASPM ,四边形NCDP ,平行四边形PQBR 是平行四边形,故可知黑色部分的面积=白色部分的面积,又知S △AFP +S △PCD +S △BPE =, 故知S △ABC =3,S △ABC =AB 2sin60°=3, 故AB =2,三角形ABC 的高h =3,△ABC 的内切圆半径r =h =1.故选:A .8.如图所示,已知△ABC 面积为l ,点D 、E 、F 分别在BC 、CA 、AB 上,且BD =2DC ,CE =2EA ,AF =2FB ,AD 、BE 、CF 两两相交于P 、Q 、R ,则△PQR 的面积为( )A .B .C .D .解:连接BR ,设△CDR 的面积为a ,△BRF 的面积为b ,∵BD =2DC ,AF =2FB ,∴△BDR 的面积为2a ,△ARF 的面积为2b ,∵已知△ABC 面积为l ,∴S △CDR +S △B DR +S △BRF =,S △BDR +S △BRF +S △ARF = ∴,解得,∴△CDR 的面积为,同理可得S △APE =S △BFQ =, S △PQR =S △BCE ﹣(S △BCF ﹣S △BFQ )﹣(S △ACD ﹣S △APE ﹣S △CDR )=﹣+S △BFQ ﹣+S △APE +S △CDR =S △BFQ +S △APE +S △CDR =×3=.故选:C .9.观察图(1),容易发现图(2)中的∠1=∠2+∠3.把图(2)推广到图(3),其中有8个角:∠1,∠2,…,∠8.可以验证∠1=∠2+∠5+∠8成立.除此之外,恰好还有一组正整数x ,y ,z ,满足2≤x ≤y ≤z ≤8,使得∠1=∠x +∠y +∠z ,那么这组正整数(x ,y ,z )=( )A .(3,4,7)B .(3,5,7)C .(3,3,7)D .(4,6,7) 解:∵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45°,∵∠1=∠x +∠y +∠z ,∴∠x +∠y +∠z =45,∵一组正整数x ,y ,z ,满足2≤x ≤y ≤z ≤8,“第二条对角线和第三条对角线形成的三角形”与“第二条对角线和第七条对角线形成的三角形”相似,∠2是“第二条对角线和第七条对角线形成的三角形”的外角,∠2=∠7+∠α(∠α是∠3的对应角),而∠1=∠2+∠3,∴∠1=∠2+∠3=∠3+∠3+∠7.∴这组正整数(x ,y ,z )=3,3,7;故选:C .10.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内切圆⊙I 切AC 、BC 于E 、F ,射线BI 、AI 交直线EF 于点M 、N ,设S △AIB =S 1,S △MIN =S 2,则的值为( )A .B .2C .D .3解:连接IE 、IF 、IG ,IC 与EF 交于H ,设内切圆⊙I 的半径为r ,∵∠C =90°,它的内切圆⊙I 分别与边AC 、BC 相切于点E 、F ,∴四边形CEIF 是正方形,HI =IC =r , ∴△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F =∠CFE =45°,∴∠NFB =∠CFE =45°,∠MEA =∠CEF =45°,∴∠NIB =∠AIM =∠IAB +∠IBA =(∠CAB +∠CBA )=45°,∴∠M =∠CAN =∠IAB ,∠N =∠CBM =∠IBA ,∴△NIM ∽△BIA , ∴=()2=()2=2,故选:B .11.如图,若干个正三角形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a 上,这边对的顶点也在同一条直线b 上,它们的面积依次为S 1,S 2,S 3,S 4…若S 1=1,S 2=2,则S 6等于( )A .16B .24C .32D .不能确定解:∵△AEF 、△BFG 、△CGH 都是等边三角形, ∴∠AFE =∠BGF =60°,∠BFG =∠CGH =60°, ∴AF ∥BG ,BF ∥CG ,∴∠BAF =∠CBG ,∠ABF =∠BCG , ∴△ABF ∽△BCG , ∴=.∵△AEF 、△BFG 、△CGH 都是等边三角形, ∴△AEF ∽△BFG ∽△CGH , ∴=()2,=()2,∴=,∴=,∴S22=S1•S3.∵S1=1,S2=2,∴S3=4.同理S32=S2•S4,则有S4=8;S 42=S3•S5,则有S5=16;S 52=S4•S6,则有S6=32.故选:C.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为对角线,点M、E、N、F分别为AD、AB、BC、CD边的中点,下列说法:①当AC=BD时,M、E、N、F四点共圆.②当AC⊥BD时,M、E、N、F四点共圆.③当AC=BD且AC⊥BD时,M、E、N、F四点共圆.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连接EM、MF、FN、NE,连接EF、MN,交于点O,如图所示.∵点M、E、N、F分别为AD、AB、BC、CD边的中点,∴EM∥BD∥NF,EN∥AC∥MF,EM=NF=BD,EN=MF=AC.∴四边形ENFM是平行四边形.①当AC=BD时,则有EM=EN,所以平行四边形ENFM是菱形.而菱形的四个顶点不一定共圆,故①不一定正确.②当AC⊥BD时,由EM∥BD,EN∥AC可得:EM⊥EN,即∠MEN=90°.所以平行四边形ENFM是矩形.则有OE=ON=OF=OM.所以M、E、N、F四点共圆,故②正确.③当AC=BD且AC⊥BD时,同理可得:四边形ENFM是正方形.则有OE=ON=OF=OM.所以M、E、N、F四点共圆,故③正确.故选:C.13.如图,已知△ABC的面积是1,D、E、F和G、H、I分别是BC和AC边上的4等分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D.解:连结IF,如图,设S△IFK的面积为S,∵D、E、F和G、H、I分别是BC和AC边上的4等分点,∴==,而∠ICF=∠ACB,∴△CIF∽△CAB,∴=()2,∴S△CIF=,∵△CIF∽△CAB,∴∠CIF=∠CAB,==,∴IF∥AB,∴△IFK∽△BKA,∴=,∴S△ABK=16S,∵BF=3CF,∴S△IBF =3S△ICF,即S+S△KBF=3×,∴S△KBF=﹣S,∴S△ABF =S△ABK+S△KBF=16S+﹣S,∵BF=BC,∴S △ABF =S △ABC =, ∴16S +﹣S =, ∴S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IFK +S △CIF =+=.故选:A .14.如图,正方形ABCD 中线段A 1A 、AA 2、B 1B 、BB 2、C 1C 、CC 2、D 1D 、DD 2的长度分别等于边长的、、、、、、、,则正方形面积是阴影面积的多少倍( )A .B .C .D .2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线段A 1A 、AA 2、B 1B 、BB 2、C 1C 、CC 2、D 1D 、DD 2的长度分别为a 、a 、a 、a 、a 、a 、a 、a ,正方形面积的面积为a 2,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a 2(×+×+×+×)=a 2, 阴影面积为a 2,则正方形面积是阴影面积倍.故选:C.15.如图,直角△ABC的直角边BC=6,AC=5.把BC六等分,等分点是D1,D2,D3,D4,D 5;把AC五等分,等分点是E1,E2,E3,E4.连AD1,AD2,AD3,AD4,AD5.过E1,E2,E3,E 4作BC边的平行线E1F1,E2F2,E3F3,E4F4,交AB边于F1,F2,F3,F4.那么图中所有可以数得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总和为()A.115.5 B.462 C.420 D.231解:由底边一格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为5×5=25,面积为33,由底边两格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为4×5=20,面积为48+,由底边三格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为3×5=15,面积为54+,由底边四格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为2×5=10,面积为48+,由底边五格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为1×5=5,面积为33,图中所有可以数得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总和为33×2+48×2+54+×2+=231,故选:D.16.有一塔形几何体由若干个正方体构成,构成方式如图所示:上层正方体底面的四个顶点恰好是下层正方体上底面各边的中点.已知最底层正方体的棱长为2,且该塔形几何体的全面积(含最底层正方体的底面面积)超过39,则该塔形中正方体的个数至少是()A.4 B.5 C.6 D.7解:设有n个正方体构成,其表面积由两部分组成:(1)俯视图、表面只有一个正方形,其边长为2.(2)侧面则由4n个正方形构成,且各层(从下往上看)正方形面积构成一个首项为4,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表面积为:4+4+4×[4+4×+4×+…+4×]>39,∴8+4×>39,∴n的最小值为6.故选:C.17.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现进行如下操作:第1次:分别延长AB、BC、CD、DA至点E、F、G、H,使得BE=AB,CF=BC,DG=CD,AH=DA,顺次连接E、F、G、H四点得四边形EFGH;第2次:分别延长EF、FG、GH、HE至点J、K、L、M,使得JF=EF,KG=GF,LH=HG,EM=EH,顺次连接J、K、L、M四点得四边形JKLM,…按此方法操作,要使所得到的四边形面积超过2007,则这样的操作至少需要()A.7次B.6次C.5次D.4次解: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第一次操作后得到正方形的边长为a,第二次操作后得到正方形的边长为5a,故第n次操作后正方形的边长为a,故知第n次操作后正方形的面积S=5n a2,若要使所得到的四边形面积超过2007,即5n a2>2007,a2=2,解得n>4,这样的操作至少需要5步,故选:C .18.某住宅小区的圆形花坛如图所示,圆中阴影部分种了两种不同的花,O 1,O 2,O 3,O 4分别是小圆的圆心,且小圆的直径等于大圆的半径.设小圆的交叉部分所种花的面积和为S 1.在小圆外、大圆内所种花的面积和为S 2,则S 1和S 2的大小关系是( )A .S 1>S 2B .S 1<S 2C .S 1=S 2D .无法确定解:设大圆的半径为2,则小圆半径是1,S 2=4π﹣(π+π+π+π﹣S 1)即S 1=S 2. 故选:C .19.在一堂“探索与实践”活动课上,小明借助学过的数学知识,利用三角形和长方形为班里的班报设计了一个报徽,设计图案如下:如图,两条线段EF 、MN 将大长方形ABCD 分成四个小长方形,已知DE =a ,AE =b ,AN =c ,BN =d ,且S 1的面积为8,S 2的面积为6,S 3的面积为5,则阴影三角形的面积为( )A .B .3C .4D .解:根据题意:DE =a ,AE =b ,AN =c ,BN =d ,且S 1的面积为8,S 2的面积为6,S 3的面积为5, 故知ac =8…①ad =6…② bd =5…③,②÷③得:a =b …④,把④代入①可得bc =,∵阴影三角形的面积=bc =.故选:A .20.如图,已知凸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S ,四边AB ,BC ,CD ,DA 的第1个三等分点是E 、F 、G 、H ,连AF 、BG 、CH 、DE ,相邻两连线交于I 、J 、K 、L ,又△AEL 、△BFI 、△CGJ 、△DHK 的面积分别为a 、b 、c 、d ,S 1=a +b +c +d ,则四边形IJKL 的面积为( )A .B .C .D .解:如图,连接EF 、FG 、GH 、HE ,设△EFL 、△FGI 、△GKJ 、△HLK 的面积分别为a ′、b ′、c ′、d ′则 a ′=S △AEF ﹣a=S △ABF ﹣a =S △ABC ﹣a同理,b ′=S △BCD ﹣b 、c ′=S △CDA ﹣c 、d ′=S △DAB ﹣d . 四式相加得:a ′+b ′+c ′+d ′=S ﹣(a +b +c +d ) 又S 四边形EFGH =S ﹣(S △AHE +S △BEF +S △CGF +S △DGH )=S ﹣(×S △ABD +×S △ABD +×S △BCD +×S △BCD ) =S ﹣S =S∴S 四边形IJIKL =S 四边形EFGH ﹣(a ′+b ′+c ′+d ′) =S ﹣[S ﹣(a +b +c +d )] =S +a +b +c +d=S+S1故选:D.。

初中数学竞赛知识点梳理

初中数学竞赛知识点梳理

初中数学竞赛知识点梳理介绍初中数学竞赛是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后,通过参加竞赛来测试和展示自己的数学能力。

竞赛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样,从基本的数学运算到复杂的几何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解题能力。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竞赛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竞赛。

整数与有理数初中数学竞赛中,整数与有理数是基本且重要的知识点。

要熟练掌握整数与有理数之间的四则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此外,学生还需要理解负数与地理海拔、电子温度等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

代数代数是初中数学竞赛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代数表达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多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够应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也需要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几何几何是初中数学竞赛中的核心知识点之一。

学生需要熟悉基本的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与几何图形相关的各种问题。

包括但不限于平行线与角、圆与圆之间的关系、相似三角形以及三角函数等内容。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比较特殊的数学知识点,涉及到随机性和概率的计算。

在初中数学竞赛中,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实际问题中的概率计算方法,如基本事件概率、复合事件概率、条件概率等,并能够应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函数函数是初中数学竞赛中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能够进行函数的四则运算、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的求解。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函数的应用,如函数模型、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等。

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初中数学竞赛中的难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几何体的形状、性质和计算方法,如平行四边形与矩形、三棱锥与四棱锥、球与球台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进行立体几何思维的训练,能够解决和应用各种立体几何相关的问题。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是初中数学竞赛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计算数列的通项、部分和以及前n项和。

九年级数学竞赛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竞赛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竞赛知识点数学竞赛是许多学生在学业中追求卓越的途径之一。

九年级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学生们需要温故知新,巩固基础,并且增加新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九年级数学竞赛的重要知识点。

1. 几何几何是数学竞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九年级学生需要熟悉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

在平面几何中,他们需要了解点、线、面、角的基本定义,并且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题。

在立体几何中,学生需要掌握体积、表面积等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代数代数是数学竞赛中的另一门重要学科。

九年级的学生需要熟悉代数表达式的基本形式,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组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会使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线性规划中找出最优解,或是根据函数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等。

3. 概率与统计九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在概率中,他们应该熟悉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排列组合、事件间的独立性等。

在统计中,他们需要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且能够计算方差、均值等统计量。

4. 函数函数是数学竞赛中的常见概念。

九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函数的基本定义,并且能够分析函数的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变化规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

5. 数列数列是数学竞赛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九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本定义,并且能够计算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会运用数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数学建模中的应用等。

6. 数论数论是数学竞赛中的一门较为高级的学科。

九年级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质数、整除性质、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

对于一些较难的数论问题,他们需要学会运用数论方法解决,如模运算、同余关系等。

以上是九年级数学竞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都需要学生练习和巩固,通过数学竞赛的模拟题目,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竞赛第二轮专题复习(4)几何1、如图,D ,E 分别为∆AB C的边AB ,AC 上的点,且不与∆A BC 的顶点重合.已知AE 的长为m,AC 的长为n,A D,AB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2140x x mn -+=的两个根.(Ⅰ)证明:C ,B,D,E 四点共圆;(Ⅱ)若∠A=90°,且m=4, n=6,求C,B ,D,E 所在圆的半径.解:(Ⅰ)连接DE,根据题意在△ADE 和△ACB 中,A D×A B=mn=A E×A C,即AD AE AC AB=. 又∠DAE=∠CAB ,从而△ADE ∽△ACB因此∠AD E=∠A CB ,所以C , B, D, E 四点共圆.(Ⅱ)m=4, n =6时,方程x2-14x +mn=0的两根为x1=2,x 2=12.故AD =2,AB =12.取CE 的中点G ,DB 的中点F,分别过G,F 作AC ,AB的垂线,两垂线相交于H点,连接DH .因为C , B , D, E 四点共圆,所以C, B , D, E 四点所在圆的圆 心为H,半径为DH.由于∠A=90°,故GH∥AB,H F∥AC .H F=AG=5,D F=12(12-2)=5. 故C,B,D,E四点所在圆的半径为.2、在等腰∆AB C中,顶角∠AC B=80°,过A , B引两直线在∆ABC 内交于一点O.若∠O AB=10°, ∠OBA=20°,求∠ACO 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解:60ACO ∠=︒(4分)以OA 为轴翻转OAB ∆到OAB '∆,连接,CB BB '',由10OAB ∠=︒知20BAB '∠=︒且AB AB '=,ABB '为等腰三角形,故80AB B ACB '∠=︒=∠,从而知,,,A B B C'四点共圆,再由20ABO ∠=︒知60OBB '∠=︒,BB O '∆为等边三角形.由四点共圆知100ACB '∠=︒,又30OBC B BC '∠=∠=︒,OB B B '=,BC 公共,故OBC B BC '∆≅∆.再由100ACB '∠=︒,80ACB ∠=︒,故20OCB ∠=︒,从而得证:60ACO ∠=︒. 答题要点:60ACO ∠=︒ 以OA 为轴翻转OAB ∆到OAB '∆,连接,CB BB ''①OBB '∆为正三角形;②,,,A B B C '四点共圆:因为80ACB AB B '∠=∠=︒20B CB B AB ''∠=∠=︒;③OBC B BC '∆≅∆,20B CB OCB '∠=∠=︒,再由80ACB ∠=︒,得证:60ACO ∠=︒. 3、如图,在△AB C中,∠A=60︒,AB >AC ,点O 是外心,两条高B E、CF 交于H 点.点M 、N 分别在线段B H、HF 上,且满足BM =CN . 求OH NH MH +的值. 解:在BE上取BK=CH ,连接OB 、OC 、O K,由三角形外心的性质知 ∠BOC=2∠A=120°由三角形垂心的性质知 ∠BHC =180°-∠A=120°∴∠BOC =∠BH C ∴B 、C 、HO 四点共圆∴∠OB H=∠OC H OB=OC BK=CH∴⊿B OK ≌⊿CO H∵BO K=∠BO C=120°,∠O KH=∠OHK=30°观察⊿OKH , ︒=︒30sin 120sin OH KH ⇒KH =3OH 又∵BM=CN,BK =CH, ∴KM=NH∴MH+NH=MH +KM=KH=3OH ∴OHNH MH +=3. 4、如图,在凸四边形A BC D中,∠ABC=∠AD C,E , F, G, H 分别为AB, BD, AD, CD 的中点.求证:(Ⅰ)E, F, G , H 四点共圆;(Ⅱ)∠AEF=∠ACB -∠A CD.证明:(Ⅰ)连结EG , EH , F G, FH, G H,则FG//BA , FH //B C,所以∠GFH =∠ABC .又因为四边形DGE H为平行四边形,所以,∠GEH=∠ADC =∠ABC=∠GF H.所以,E, F , G , H四点共圆.(Ⅱ)因为E, F , G , H四点共圆,所以∠GEF=∠GH F=∠AC B.又E G//CD ,所以∠AE G=∠ACD .故∠AEF =∠GEF -∠AEG=∠ACB -∠ACD .平面几何中的几个著名定理几何学起源于土地测量,几千年来,人们对几何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已发展成为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的数学分支.人们从少量的公理出发,经过演绎推理得到不少结论,这些结论一般就称为定理.平面几何中有不少定理,除了教科书中所阐述的一些定理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定理,以这些定理为基础,可以推出不少几何事实,得到完美的结论,以至巧妙而简捷地解决不少问题.而这些定理的证明本身,给我们许多有价值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都颇为有益.有些定理的证明方法及其引伸出的结论体现了数学的美,使人们感到对这些定理的理解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享受.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著名的定理.1.梅内劳斯定理亚历山大里亚的梅内劳斯(Menelaus,约公元100年,他和斯巴达的Menelaus是两个人)曾著《球面论》,着重讨论球面三角形的几何性质.以他的名子命名的“梅内劳斯定理”现载在初等几何和射影几何的书中,是证明点共线的重要定理.定理一直线与△ABC的三边AB,BC,CA或延长线分别相交于X,Y,Z,则证过A,B,C分别作直线XZY的垂线,设垂足分别为Q,P,S,见图3-98.由△AXQ∽△BXP得同理将这三式相乘,得说明 (1)如果直线与△ABC的边都不相交,而相交在延长线上,同样可证得上述结论,但一定要有交点,且交点不在顶点上,否则定理的结论中的分母出现零,分子也出现零,这时定理的结论应改为AX×BY×CZ=XB×YC×ZA,仍然成立.(2)梅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也成立,即“在△ABC的边AB和AC上分别取点X,Z,在BC的延长线上取点Y,如果那么X,Y,Z共线”.梅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常被用来证明三点共线.例1 已知△ABC的内角∠B和∠C的平分线分别为BE和CF,∠A的外角平分线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D,求证:D,E,F共线.证如图3-99有相乘后得由梅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得F,D,E共线.例2(戴沙格定理)在△ABC和△A′B′C′中,若AA′,BB′,CC′相交于一点S,则AB与A′B′,BC与B′C′,AC与A′C′的交点F,D,E共线.证如图3-100,直线FA′B′截△SAB,由梅内劳斯定理有同理,直线EC′A′和DC′B′分别截△SAC和△SBC,得将这三式相乘得所以D,E,F共线.2.塞瓦定理意大利数学家塞瓦(G.Ceva)在1678年发表了下面的十分有用的定理,它是证明共点线的重要定理.定理在△ABC内任取一点P,直线AP,BP,CP分别与边BC,CA,AB相交于D,E,F,则证如图3-101,过B,C分别作直线AP的垂线,设垂足为H和K,则由于△BHD∽△CKD,所以同理可证将这三式相乘得说明(1)如果P点在△ABC外,同样可证得上述结论,但P点不能在直线AB,BC,CA上,否则,定理的结论中的分母出现零,分子也出现零,这时,定理的结论应改为BD×CE×AF=DC×EA×FB,仍然成立.(2)塞瓦定理的逆定理也成立,即“在△ABC的边BC,CA,AB上分别取点D,E,F,如果那么直线AD,BE,CF相交于同一点.”证如图3-102,设AD和BE相交于P,作直线CP,交直线AB于F′,由塞瓦定理得所以 F′B=FB,即F′与F重合,所以AD,BE,CF相交于同一点.塞瓦定理的逆定理常被用来证明三线共点.例3 求证: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内角平分线和三条高所在的直线分别相交于同一点.证 (1)如果D,E,F分别是△ABC的边BC,CA,AB的中点,则由塞瓦定理的逆定理得中线AD,BE,CF共点.(2)如果D,E,F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AD,BE,CF与边BC,CA,AB的交点,则由塞瓦定理的逆定理得角平分线AD,BE,CF共点.(3)设D,E,F分别是△ABC的高AD,BE,CF的垂足.(i)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如图3-103),D,E,F分别在BC,CA,AB上,有BD=ccosB,DC=bcosC,CE=acosc,EA=ccosA,AF=bcosA,FB=acosB,所以由塞瓦定理的逆定理得高AD,BE,CF共点.(ii)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有BD=ccosB,DC=bcosC,CE=acosC,EA=ccos(180°-A)=-ccosA,AF=bcos(180°-A)=-bcosA,FB=acosB,所以由塞瓦定理的逆定理,得高AD,BE,CF共点.(iii)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高AD,BE,CF都经过直角顶点,所以它们共点.例4 在三角形ABC的边上向外作正方形,A1,B1,C1是正方形的边BC,CA,AB的对边的中点,证明:直线AA1,BB1,CC1相交于一点.证如图3-104.设直线AA1,BB1,CC1与边BC,CA,AB的交点分别为A2,B2,C2,那么BA2:A2C等于从点B和C到边AA1的垂线的长度之比,即其中∠θ=∠CBA1=∠BCA1.同理将上述三式相乘得根据塞瓦定理的逆定理,得AA1,BB1,CC1共点.3.斯台沃特定理定理△ABC的边BC上任取一点D,若BD=u,DC=v,AD=t,则证过A作AE⊥BC,E为垂足(如图3-105),设DE=x,则有AE2=b2-(v-x)2=c2-(u+x)2=t2-x2,(若E在BC的延长线上,则v-x换成x-v.)于是得消去x得(u+v)2=b2u+c2v-uv(u+v),这就是中线长公式.(2)当AD是△ABC的内角平分线时,由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的性质设a+b+c=2p,得这就是内角平分线长公式.(3)当AD是△ABC的高时,AD2=b2-u2=c2-v2.再由u+v=a,解得所以若设AD=h a,则这就是三角形的高线长公式.当D在BC的延长线上时,用-v代替v,同样可得高线长线公式.这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伦公式例5 如图3-106.在△ABC中,c>b,AD是△ABC的角平分线,E 在BC上,BE=CD.求证:AE2-AD2=(c-b)2.证为方便起见,设BD=u,DC=v,则BE=v,EC=u.由斯台沃特定理得所以因为AD是角平分线,所以于是4.托勒密定理托勒密(Ptolemy,约公元85~165年)是古代天文学的集大成者.一般几何教科书中的“托勒密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边积之和等于对角线之积),实出自依巴谷(Hipparchus)之手,托勒密只是从他的书中摘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