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之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讲解

合集下载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一、弹性分析论:(一)理论的提出: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大萧条和金本位制度崩溃的背景下出现的。

针对汇率战,提出本币贬值未必能够改善国际收支。

该理论最早由罗宾逊以马歇尔微观经济学的弹性分析为基础提出,后经勒纳、梅茨勒等人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前提假设:1、假定利率不变,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2、采用局部均衡分析,即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假定收入不变;3、贸易收支最初是平衡的;4、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

(三)基本内容:主要分析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强调相对价格效应。

1、马歇尔-勒纳条件(假设: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具体内容见第三章举例—1如果本国最初国际收支保持均衡,本国的进出口量均为20000个单位,进出口的需求汇率弹性分别为0.8和0.6,假定本币贬值5%,进出口供给弹性为无限大,则国际收支将发生什么变化?举例-2为了改善贸易收支,荷兰政府决定将其货币贬值10%,若荷兰的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分别为1.2和0.5,问:假定荷兰的进出口供给价格弹性无穷大,则货币贬值对荷兰贸易收支的改善将起多大的作用?(用百分比表示)2、贬值与时滞效应——J曲线效应3、比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放弃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这一假设)4、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的推导:见讲义后面的附录。

注意:贸易条件所比较的是市场出清时的商品价格。

(四)评价: 1、贡献:在汇率战频繁发生时期明确指出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必须满足相应条件,对于各国的政策选择和汇率体系稳定是及时而有益的。

2、局限性:(1)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忽略了汇率变动对其他因素的影响; (2)忽视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二、乘数分析论: (一)理论的提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马克鲁普和梅茨勒把凯恩斯的乘数分析应用于国际收支理论,创立了乘数论。

15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15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逆差
顺差
货币财政 双扩张
扩张货币: 减少顺差 紧缩财政: 降低通胀
实际效果如何?
80年代里根政策,为应对国际收支 逆差和失业,采取高利率(紧缩货 币)和减税、增加国防开支等扩张 财政政策,结果导致美元升值,经 常项目赤字。
本章参考书目
1. 保罗· 克鲁格曼、茅瑞斯· 奥伯斯法尔德,《国 际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1998年,第13 章第1、2节。 2. 彼得· 林德特,《国际经济学》,经济科学出 版社,1992年,第15章。 3. 佟家栋、高乐咏,《国际经济学》,南开大 学出版社,2000年,第12章。 4. 阙澄宇 邓立立:《国际金融》东北财经大学 出版社 2002年10月。 5. 任治君著:《国际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 版社 2002年2月
dB / dR 0
的含义是:本币贬值则贸易收支改善。
Dx Dm 1
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
(三)J曲线效应
即使一国的进出口商品弹性满足马 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也不会立即 改善国际收支,汇率变化存在时滞效应。
国际收支差额
时间
时滞原因:
贸易合同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反应滞后
中国1981-1991年间,共经历5次贬值, 每次人民币汇率下调,都经过一年时滞 ,贸易账户才得到改善。
基本观点:一国货币市场供求失衡导致 了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本质上就是 货币问题。
国内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外国资本流入(国际收支顺差) 解决办法:提高货币供给量 扩张货币政策
国内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资本流出(国际收支逆差)
解决办法:减少货币供给量 紧缩货币政策
2、评价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不是货币供 求变化导致国际收支变化,而是国 际收支变化导致货币变化。

国际金融学--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金融学--国际收支理论
➢ 汇率变动 相对价格变动 进出口数量的 变动 贸易收支变化
6
第二节 弹性论
2、基本假设 ➢ 局部均衡分析,不考虑贬值的收入效应
(充分就业)和货币效应; ➢ 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 ➢ 贸易最初是平衡的。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
B——以外币表示的贸易收支
X 、PX——出口数量以及出口的本币价格 M、 PM——进口数量以及进口的外币价
1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西方经典国际收支 理论,特别是掌握弹性论,能从理论角度对国 际收支失衡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概述 弹性论 吸收论 货币论
3
第一节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概述
研究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其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理论最早可追溯到1752年的大卫·休
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4
第一节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概述
国际收支理论体系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1752年) 弹性说(20世纪30年代) 乘数说( 20世纪40-50年代) 吸收说( 20世纪50年代) 货币论(20世纪60年代) 新剑桥学派(70年代)
5
第二节 弹性论
1、基本思路
➢ 分析特定条件下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条 件。
21
第三节 吸收论
4、主要结论:
➢ 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总量失衡是国际收支失衡的根 本原因。当国际收支失衡时,可以通过改变收入或吸 收水平来改善。
➢ 提出政策搭配思想。逆差的原因是D大于S或A大于Y 紧缩性货币财政政策 贸易品(进口)需求下降但同时Y 和非贸易品需求也下降 因此需要汇率政策 Y=A,即内 外均衡。

第一章 国际收支(二)

第一章 国际收支(二)

(三)J曲线效应 J曲线效应是指: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会使其贸
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 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
最终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
产生J曲线效应的原因在于本币贬值后的时间可划分为三
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传导阶段和数量调整阶段。
在货币合同阶段,由于进出口合同都是事先签订好的, 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发生改变,因此,以 外币表示的贸易差额就取决于进出口合同所使用的计价货币。 如果进口合同以外币定值,出口合同以本币定值,那么本币
(二)政策主张

国际收支逆差表明一国的总支出超过了总收入。 可以通过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减少对进口品 的需求,以纠正国际收支逆差。但紧缩性的财政 货币政策在减少进口需求的同时减少对非贸易商 品的需求和降低总收入,因此,还必须运用支出 转换政策消除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不利影响,使进 口需求减少的同时收入能增加。这样,使贸易商 品的供求相等,非贸易商品的供求也相等;需求 减少的同时收入增加,就整个经济而言,总吸收 等于总收入,从而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X ME 2 1x m dE E X dB
(1-4)
本币贬值是否能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取决于
的符号。显然,当
dB dE
dB dE
>0,即 x

ME X
m 1 时,本币
贬值能改善其贸易收支状况。特殊地,假设一国贸易收支
在贬值前的汇率水平上处于均衡状态,即ME=X,则问题
第三节 国际收支理论
一、国际收支古典理论 二、国际收支弹性论 三、国际收支吸收论 四、国际收支货币论
一、国际收支古典论 国际收支古典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于 1752年最早提出、后经李嘉图等人补充发展并不断完善 的“物价—金币流动机制”,它以自由贸易和黄金在国 际间自由输出入为前提,以货币数量论为理论依据,揭 示了贸易收支失衡的自动矫正作用,成为西方各国制定 自由放任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收支古典论的现实基础是国际金本位制度。所谓 金本位,是指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 币制度。世界上较早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是英国,英国 于1821年前后实行金本位制,后来在19世纪下半叶西方各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实行金本位制度,到1880年国际 金本位制度即自动形成。

第十二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12.1弹性分析理论12.2吸收分析理...

第十二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12.1弹性分析理论12.2吸收分析理...
yyty 4
弹性分析理论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第一,这一理论是一种局部均衡分析, 只考虑贬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而假 定“其他一切条件不变”,实际上其他 条件并非不变,贬值也会影响非贸易商 品价格等,从而整个国民收入和支出都 会发生变动。第二,这一理论是一种静 态分析,忽视了汇率变动效应的“时滞” 问题。因为各种因素时滞的影响,事实 上在短期们贬值并不能立即引起贸易数 量的变化,贬值效应的变化轨迹多为“J 形曲线”。
第十二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12.1弹性分析理论
12.2吸收分析理论
12.3货币分析理论
12.4内外均衡的调节理论
12.5国际储备理论
yyty
1
12.1弹性分析理论
20世纪30年代,英—马歇尔提出、美—
勒纳等人发展而成。 该理论把调整汇率周围调节国际收支的 手段→分析的是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 影响。 国际收支←调节汇率↗相对价格
yyty 6
12.2吸收分析理论
吸收分析理论是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
亚历山大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基础上 提出来的。 这一理论强调收入和吸收在国际收支中 的关键作用。 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则Y=C十I十X- M Y=A+B A=总支出=总吸收 B= 国际收 支(忽略资本流动) B=Y-A 若 Y>A 则B>0顺差
yyty 7
※此理论把B=国际收支与国内吸收A
(支出水平、国内需求水平)、国民收 入Y联系起来。 强调的是通过改变收入→支出转换政策 或吸收(支出)→支出增减政策 →来调节国际收支 B<0表明一国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即总 吸收超过了总收入。 B<0 →紧缩↗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减少贸易商品进口的过度需求
yyty 9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

第三章国际收支理论本章主要内容:弹性论的基本思想、理论前提、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及理论缺陷;乘数论的基本思想、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吸收论的基本思想、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货币论的基本思想、理论前提、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

第一节弹性论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主要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Robinson)和勒纳(A·P·Lerner)在马歇尔(A·Marshall)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主要研究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由于其主要围绕着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而展开理论分析,所以被称为弹性论。

3.1.1假设前提弹性论是基于以下几个假设前提而展开分析的,即:1.充分就业和收入不变;2.将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不考虑劳务进出口和国际资本流动,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3.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即进出口商品以供给方货币表示的价格在本币贬值后保持不变,进出口商品数量仅取决于进出口需求弹性;4.假定汇率贬值前贸易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3.1.2弹性的基本概念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率和价格变动率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

供给量变动率和价格变动率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为供给弹性。

在进出口方面,共有四个弹性。

1.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 M),其公式为:E M=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率进口商品的需求量变动(3.1.1) 2.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 X),其公式为:E X=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率率出口商品的需求量变动(3.1.2)3.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 M),其公式为:S M=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率进口商品的供给量变动(3.1.3)4.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 X),其公式为:S X=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率率出口商品的供给量变动(3.1.4)综上可见,弹性实质就是一种比例关系,反映的是供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程度。

第六章 国际收支理论

第六章 国际收支理论
从局部均衡分析发展为一般均衡分析
从金本位研究框架发展为既讨论固定汇率也讨论浮动汇率制国际收支的货币数量调节
国际收支调节方法
增加或减少国际储备
调整国内价格
调整汇率
实行外汇管制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M
s↑→出现超额货币供给→真实货币余额>意愿持有余额→消费品和资本品开支↑→进口↑出口↓,资本输出↑输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都恶化
冲销政策
也称中和政策,指一国中央银行为了防止因外汇储备变化引起基础货币投放而进行的资金运用的反向操作,从而抵消外部经济失衡对内部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
冲销政策内涵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反向操作
抵消外部经济状况对内部均衡的不利影响
开放xx模型分析框架
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理论意义
针对汇率战,提出本币贬值未必能够改善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的片面看法,给出了货币贬值有助于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即马歇尔—勒纳条件
§6.2吸收分析理论
(Absorption Approach)提出者—美国亚历山大1952 (Alexander)
理论内涵
认为弹性论只强调贬值的相对价格效应,忽略了贬值的收入效应,况且总弹性既不固定也不可测,只能用于事后分析。主张舍弃弹性分析法,采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6.4蒙代尔-xx模型
M-F模型由美国Mundell和英国Fleming
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IS-LM-BP模型
产品市场均衡:
IS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
LM曲线
国际收支平衡:
BP曲线

第二章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第二章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3.货币论的政策主张 (1)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解决。 (2)由于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国内
货币政策就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紧缩性的货
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 (3)货币贬值、关税政策及贸易与金融限制等政策 只有在改变货币供求情况下,才影响国际收支。
(1)结构论认为,货币论、吸收论都是从需求角 度提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而忽视了经济增长的供 给方面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2)国际收支逆差尤其是周期性的国际收支逆差, 既可以是周期性的过度需求引起,也可以是长期性的 供给不足引起,而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往往是由经济结构 问题引起。
(3)引起国际收支长期逆差的结构问题主要有: ▲ 经济结构老化 ▲ 经济结构单一 ▲ 经济结构落后
2. 吸收论的政策主张 ★ 根据上述理论公式,吸收论认为:国际收支的
不平衡的原因是总收入和总支出的不平衡。因此可以 通过改变总收入和总支出的政策(即支出转换政策和
支出增减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
▲ 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大生产、
增加总收入的方法来改善国际收支逆差;
▲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减少总吸收来
4.货币论对贬值效应的分析 ▲ 货币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贬值时国内的
名义货币供应量是否增加。因为:
R = MD – D
▲ 如果D与MD同时增加,贬值便不能改变国际收支逆差;
▲ 如果D的增加大于MD的增加,甚至可能恶化国际收支。 5.对货币论的评价
四、国际收支调节的结构分析法(结构论) 1.结构论的基本理论


不仅指出了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可以通过货币贬值
来调节国际收支,而且提出了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前 提条件。

国际收支理论的总结

国际收支理论的总结

国际收支理论一、弹性分析法1、马歇尔——勒纳条件:EX + EM > 12、J曲线效应:1.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在马歇尔-勒纳条件下,贬值后贸易条件不能改善。

2.缺陷:(1)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的,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

(2)忽视了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

二、吸收分析法(一)公式:B=Y-A(二)政策主张:改变总收入与总支出(吸收)政策1、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2、发挥作用的前提:必须有闲置资源存在;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吸收的增长小于收入的增长,货币贬值才会改善国际收支)(三)评价1、缺陷:(1)因果的逻辑关系上自相矛盾(2)没有考虑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未考虑相对价格在调整中的作用)(3)充分就业假定条件下的分析,忽略资源运用效率(4)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2、作用:(1)指出了弹性论的缺点(2)指出了国际收支失衡的宏观原因,注意到国际收支失衡的货币因素,为货币论打下了基础三、货币分析法(一)特点1、货币论强调货币市场存量均衡的作用。

2、从货币角度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

3、假设(1)货币需求是收入、利率等的函数。

(2)长期来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变动不影响产量。

(3)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国际水平。

(二)基本理论(三)货币论的经济意义1、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2、国际收支逆差是一国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3、国际收支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四)政策主张1、既然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故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由国内货币政策调节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顺差,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3、贬值、进口限额、关税、外汇管制等贸易和金融干预,只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且影响是暂时的(五)简评1、贡献:(1)在国际收支分析中对货币因素的重视(2)政策主张:所有国际收支问题都可以用货币政策来解决,即货币供应政策,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使D增加)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D减少)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3)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应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2、缺陷:(1)颠倒国际经济的因果关系(2)货币论假定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的假设不严密(3)货币需求函数稳定的假设不严密(在短期,货币需求不稳定)(4)一价定律成立的困难性(长期来看,一价定律往往不成立)(5)遭到发展中国家的批评:牺牲国内实际货币余额或实际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来纠正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重点提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及其评价;汇率决定理论及其主要模型; 汇率制度理论及、汇率制度比较;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新进展;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理论、货币替代与麦金农计划。

第一节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国际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8世纪时期英国经济学家休谟就提出了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理论。

目前出现了众多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一、弹性论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各国纷纷采用货币贬值的手段调节国际收支。

在此背景下,经济学家提出了弹性理论。

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 ·Robinson)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主要探讨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1.弹性的基本概念弹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一般说来,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供给弹性。

在进出口方面,就有四个弹性,它们分别是:(1)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m E ),其公式为: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率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m E(2)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x E ),其公式为: 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率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x E(3) 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 ),其公式为: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率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m S(4) 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 ),其公式为: 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率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x S从这四个公式可见,弹性实际上就是一种比例关系。

当这种比例关系的值越高,弹性就越大;比例关系的值越低,弹性就越小。

2.马歇尔一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货币贬值会导致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

第二章国际收支理论

第二章国际收支理论

内部均衡的标志: (1)持续的经济增长(长期均衡) (2)充分的就业(短期均衡) (3)稳定的物价(短期均衡)

何谓“经济外部均衡”? ——指国际收支平衡。 在经济方面:实现国际储备稳定下的外汇供求相等; 在货币方面:实现汇率稳定下的本币对外币的供求相

等。

如何进行政策组合? (1)丁伯根法则(Tinbergen’s Rule) 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认为,一国在某一 时期要实现N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 互独立的N种有效政策工具。
重点与难点
弹性分析论 J曲线效应 吸收分析论 政策配合论
国际收支理论 研究的基本问题
决定国际收支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与效应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对策

一、概念
——在国际金本位制条件下,国际收支通过物价 涨落
和现金(即黄金)输出输入所具有的自我平衡机
制。
二、主要内容
三、主要贡献
2、分析方法上:
弹性论、吸收论采用流量分析,注重短期和中期均衡
条件考察。货币论采用存量分析,注重国际收支长期均衡
考察。
3、政策主张上:
弹性论、吸收论主张通过调整汇率来调整国际收支失
衡;吸收论主张通过合理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支出增减政 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赞成政府干预;货币论则主张通 过货币供求调整来寻求国际收支长期平衡,不赞成政府干 预。
收支的调整。
出口品 本币价 (CNY) 7 7 7


USD/CNY
出口品 外币价 (USD) 1 0.875 0.875
出口量
出口外 价 格 汇收入 (USD) 变动率 10000 9625 10500 14.29% 14.29%

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理论

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理论
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理论
一、国际收支的古典理论 二、国际收支的弹性理论 三、国际收支的收入(乘数)理论 四、国际收支的吸收理论 五、国际收支的货币理论
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理论
一、国际收支的古典理论 ——大卫·休谟 该理论以货币数量论MV=PQ为基础。 黄金—物价—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一国贸易赤字→黄金输出→国内货 币供给减少→物价水平下降→出口增加, 进口减少→赤字减少,贸易平衡;
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理论
3、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1)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象是暂 时的,可以通过货币调节机制自行消除, 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但有例外: ①如果一国采取抵消政策来对抗国 际储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则 国际收支失衡无法得到自动调整; ②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干扰因素持 续存在。
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理论
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理论
五、国际收支的货币理论 ——以现代货币主义为基础 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货 币供求的不平衡,当货币供给大于货币 需求时,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当货币 供给小于货币需求时,会导致国际收支 顺差。
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理论
1、前提条件: (1) 经济处于长期充分就业均衡状态, 实际货币需求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2)购买力平价长期内成立,即一国 价格水平接近世界市场价格水平,一国 利率水平接近国际资本市场利率水平; (3)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物产量。 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2)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 暂时的,从长期来看,控制货币供应量 的增长是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关键因素。 只有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维持在适度 水平上,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际收支平 衡。
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理论
(3)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失 衡表现为国际储备的流出和流入,一国 丧失了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在浮动 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失衡由汇率的自发 变动调整,不发生国际储备的流出和流 入,一国保有了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权, 因此,该理论更赞成浮动汇率制。

第1章(弹性论乘数论吸收论货币论)

第1章(弹性论乘数论吸收论货币论)

(一)收入乘数
在小国开放经济的假设前提下外贸乘数可用 下述方法求出:根据凯恩斯模型,开放经济 条件下国民收入恒等式如下: Y =C + I +G+ X −M 式中:消费C=C0+cY;投资I= I 0;政府支出 G= G0 ; 出口X = X 0 ;进口M= M 0+ mY0 。
将C、I、G、X、M的表达式代入国民收入 恒等式并进行整理有:
如果用η 如果用ηχ和ηm分别代表出口供给弹性和进口供给 弹性,那么, 弹性,那么,当ηχηm >εχεm时,本币贬值就会使贸 易净差额减少; 易净差额减少;当ηχηm <εχεm时,本币贬值会使贸 易净差额增加;而当η 易净差额增加;而当ηχηm =εχεm时,本币贬值不会 使贸易净差额发生变化。所以, 使贸易净差额发生变化。所以,当进出口供给弹 性不是无穷大时, 性不是无穷大时,通过较为复杂的推导可得出本 币贬值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的条件: 币贬值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的条件:
(二)收入的调整
收入分析法认为进口随着国民收入的变动而 增减,因此贸易差额必然受到国民收入变动 的影响。不考虑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国际收 支差额(B)等同于贸易收支差额:
B = X − M 0 − m(C + I + G + X − M )
B = X − ( M 0 + mY )
上式表明一国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调整 国际收支。
(一)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有四个假定: Condition)有四个假定: 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几乎为无穷大。 1、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几乎为无穷大。 不考虑资本流动, 2、不考虑资本流动,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 支。 其他条件(包括收入、其他商品价格、 3、其他条件(包括收入、其他商品价格、偏 好等)不变。 好等)不变。 贬值前贸易账户处于平衡状态, 4、贬值前贸易账户处于平衡状态,即出口等 于进口。 于进口。

国际收支理论主要有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乘数分析法新剑桥

国际收支理论主要有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乘数分析法新剑桥

局限
1.该理论是建立在局部分析的基础上,只考虑汇率变动对一国 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实际上其他条件是 变动的.
2.该理论没有涉及到国际资本流动,实际上本币贬值不仅会影 响到经常项目收支,还会影响到资本项目收支.
3.该理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在现实世界中本币贬值对贸 易收支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如产生时滞效应〔即J曲线效 应〕.
Ex + E m >1
由此推论:
① E x + E m >1 国际收支因本币贬值而改善
② E x + E m =1 国际收支状况保持不变
P x : 以本币表示的出口品价格 P m : 以外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 e : 表示一单位外币折合为本币的数额,即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
B:本币贬值前的国际收支差额 X:本币贬值前的出口量 M:本币贬值前的进口量 ΔX:本币贬值后的出口增量 ΔM:本币贬值后的进口减少量 假设本币贬值后,出口产品的价格减少1%,进口产品的价格会相应增加1% 那么本币贬值后的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分别是:
Em 进口需求弹性
进口量减少的百分点与货币贬值引起进口 商品本币价格上涨的百分点之比
进口商品需求量变动率 Em =
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
只有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能使进口商品的减 少量大于零,贬值就能够减少进口,降低外汇支 出
单从进口看, Em >0 是贬值发挥作用的另 一个必要条件
只有当以贬值因进口需求弹性大于0〔进口减 少〕与出口需求弹性大于1〔出口增加〕时,贬值 才能改善贸易差额.
本币贬值前国际收支 B = P x ·X - e · P m ·M 本币贬值后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动额为
ΔB = E X · P x · X · 1% — 〔1 - E m 〕 ·e · P m ·M ·1% 显然,只要 E X ·P x ·X — 〔1 - E m 〕 ·e · P m ·M >0 ,本币贬值就能改善国际收支,如果

《弹性论吸收论》PPT课件

《弹性论吸收论》PPT课件

贬值后的进出口差额变动为:
dF dX d(RM) d (Pd xQX ) d (RPf mQm )
6.1-7
因为 dPd x , dPf均m 等于零,于是 dF Pd xdQx Pf mQmdR RPf mdQm
6.1-8
重要结论:
根据弹性论的定义,在水平供给曲 线下,价格变动可以换成汇率的变 动。对进出口贸易而言,当汇率变 动时,价格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动。 当两国价格水平不变,而仅因为汇 率变动就可导致贸易品价格发生变 动。
汇率变动与贸易条件变动的关系以 不同货币表现如下:
以本币衡量:
进出口供给弹性无限大时——进口本币 价上升——出口本币价不变——贸易条 件恶化
进出口供给弹性无限小时——进口外币 价下降,进口本币价则不变——出口本 币价上升——贸易条件改善
进出口需求弹性无限大——出口本 币价格上升,进口本币价格不变— —贸易条件改善
B= Y- A
6.2-4
该等式即吸收分析的基本方程,它说 明一国国际收支差额(用对外贸易差 额表示)就是国民收入与国内总吸收 之间的差额。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 时,国际收支为顺差;当国民收入小 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当国 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意味着国际收 支平衡。
(二)贬值改善逆差的条件
第六章
国际收支 理论及其应用
第一节 国际收支弹性论
主要内容:
进出口供求价格弹性的基本 涵义、马歇尔-勒讷条件、贬值的 时滞效应、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以及弹性论的政策涵义、应用价值 和局限性。
一、水平供给曲线下的进出口弹性
(一)进出口价格弹性的涵义 ——进出口数量变化与相应的价格
变化率之比。
—贸易收支恶化。 3、资源配置效应

浅谈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理论

浅谈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理论

二、国际收支调节吸收理论的分析
货币贬值是怎样在调节机制中发挥作用并影响国际收支的呢? 亚 历山大认为, 如果货币贬值影响外贸差额, 那么, 它只可能通过两种方 式进行:第一, 货币贬值导致该国商品和劳务生产的变化, 这些变化将 与引致的商品和劳务的吸收变化相联系, 从而导致外贸差额被收入变 化和收入引致的吸收变化的二者差额所改变 。 第二, 货币贬值可改变 与任一既定实际收入水平相联系的实际吸收量 。 货币贬值对收入的直接效应至少有三种:闲置资源效应, 贸易条件效 应, 资源配置效应。如果一国存在闲置资源, 当需求转向国内生产的商品 时, 货币贬值的效应将是提高收入。这与贬值国增加的出口有关, 并通过乘 都 数联系而与引致的国内需求有关。包括亚历山大在内的多数经济学家, 认为货币贬值还将恶化贬值国的贸易条件。他们的理由是:一国的出口一 般比进口更加专业化, 而货币贬值导致以外币计算的出口价格下降, 大于以 外币计算的进口价格下降。而贸易条件的恶化又将影响国民收入和吸收。 另外货币贬值通过所得到的生产资源的充分使用;通过这些资源的更好利 用和更经济的配置;通过更有利的贸易条件达到资源配置的效应。 贬值国如果存在闲置资源, 那贬值促成的总需求各部分的增加为 这些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创造了条件 。 贬值提高了本国出口商品本币价 格, 从而使该行业更有利可图, 这要引起生产要素向出口部门转移 。 国 民收入的增长反过来又要对贸易收支施加影响 。 这个影响取决于实际 收入增量和引致的总吸收增量之间的差额 。 亚历山大将这个差额称为 实质性窖藏, 并由此推论, 边际吸收倾向( ɑ ) 或边际窖藏倾向( 1 - ɑ ) 是 决定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的重要条件 。 当边际吸收倾向大于 1 时, 贬值通过收入而产生的对吸收的作用 是不利于国际收支改善的, 此时, 为使贬值能促进国际收支改善的, 只 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另一 能指望贬值对吸收的直接作用是压抑吸收, 方面, 若边际吸收倾向小于 1 。一国在调节过程中进行的成功贬值必须 立于本国吸收不足的基础上 。 但是, 由于以出口带动一国总需求的扩 大时以增加其它国家总供给并相对缩小其总需求的形式出现的, 故一 国贬值可能要引起各国竞相贬值,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贬值对吸收的直接作用:在充分就业情况下, 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趋于零。贬值无法给收入带来任何变动 。 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改善, 只 I、 G 减少所引起的出口部分的同量增加或进口部分 能通过吸收部分 C、 的同量减少来实现 。显然, 这是在国内收入既定的前提下, 产量构成由 A 向 B 的一种转移。它不仅需要部分生产要素由 C、 I、 G 部门调拨到出 口品和进口替代部门来, 而且也需要生产计划的变动和必要的技术改 造。整个过程的进展, 要取决于在一定收入水平上吸收随价格涨落而 — —进出口品价格的等 不断调整的应变能力 。 全过程的顺序是, 贬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对贸易差额的影响为 1 t 。显然,只
有 1 ,贸易条件效应才会使国际收支改善。
贬值对ΔY的影响之二 ——贸易条件效应
贬值引起贸易条件恶化的条件
ηx ηm ex em
证明见论文:《汇率波动的贸易条件效 应研究》,上海金融,2005年第2期;
2019/6/6
第七讲 国际收支理论
6.对弹性论的评价
首先,它假定收入不变,经济保持充分 就业。故只考虑汇率变动通过相对价格 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而忽视了收入 效应。事实上,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 往往与非充分就业的状况相适应。
其次,弹性论不涉及资本流动。局限就 更加明显,因为现在资金流动非常多。 且汇率贬值还会影响到资本与金融账户。 如果人们认为汇率贬值纠正了原来认为 币值过高的状况,汇率贬值就会刺激资 金的流入。如果人们认为贬值只是一系 列贬值的开始,则资金就会大量流出。
第三,弹性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 在短期内,贬值并不能立即引起贸易数 量的变化,从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变 动到贸易数量的增减需要经过一定的时 间,即存在时滞,也就是所谓的J曲线效 应。后来的经济学家马吉将贬值后的这 段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 传导阶段、数量调整阶段。
毕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 件
因此,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解决。 货币政策即货币供给政策,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 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货币贬值、进口限额 等,只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尤其 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5.对货币论的评价
*(e e*1) ee*( *1) 0 ( e)( *e*)
哈伯格条件
产生背景
哈伯格(A.C Harerger)将前述贬值的收入效 应与弹性论的需求替代效应相结合,修正了 马歇尔——勒纳条件,得到哈伯格条件。
哈伯格条件的基本形式
Note:
ηx ηm 1 m
名义货币 收入↑(同 比例)
出现货 只注意 C↓ 币幻觉 价格↑ S↑
A↓ I不变
2019/6/6
第七讲 国际收支理论
31
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 ——其他三种直接效应
预期价格将进一步上升,人们就会提前购买 商品和劳务; 进口资本品的价格上升将抑制投资; 本国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会抑制消费;
2019/6/6
则有B=Y-A=Y-( A Y )
有,得ΔB= 1 Y A
A
对收入和通过收入产 对吸收的直接影响
生的影响(1-α)ΔY
A
闲置资源效应 贸易条件效应
现金余额效应 收入再分配效应 货币幻觉效应
其他三项直接效 应
在亚历山大看来,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 支,取决于贬值能否降低吸收,提高国 民收入。从具体式ΔB= 1 Y A看, 贬值的效果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贬值
弹性论: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勒条件的推导(二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
TN PM * eP*M
T TN M * eP* M
P
P
令q eP* P
T TN M * qM P
这里我们称q为相对价格
我们假设在贬值发生之前,国际收支是平衡的,则有: M*=qM
T M * qM
该形式未考虑国外回应,只适合小国。
修正的哈伯格条件(考虑了国外回 应,适合于大国)
ηx ηm 1 m m*
其中: m*为贸易伙伴国的边际进口趋向;
吸收分析法
吸收论又称支出分析法,它是由战后初 期詹姆士·米德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 作的西德尼·亚历山大在西方经济学界关 于弹性论的激烈争论中系统提出来的。 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第四,其他三种直接效应。这些效应对贸易收 支的变动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①预期价格 将进一步上升,人们就会提前购买商品和劳务。 ②进口资本品的价格上升将形成对投资开支的 抑制。③本国商品价格上升对消费开支也会产 生抑制作用。
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之三 ——货币幻觉效应
货币幻觉效应的作用机制
贬值导 致P↑
24
传导机制:
贬值
贸易条件恶化
Y↓(设大小为t)
A=αY+D A↓(大小为αt)
B=Y-A B ↑,大小 为(1-α)t
2019/6/6
第七讲 国际收支理论
25
再看看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
第一,现金余额效应。这是最重要的直接贬值 效应。贬值会导致进口品和本国生产的贸易品 的价格上升,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将 使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即现金余额的 实际价值下降。这样,公众为了将实际现金余 额恢复到意愿持有的水平,一方面会减少商品 和劳务开支,即减少吸收;一方面会变卖手中 的证券。售出证券引起证券价格的下降,而使 利率上升,再度减少吸收。
T M * q M M
q q
q

M* q
(
q M
*

M * q
q
M q

q * M q
qq

q
(M*
q

q
M
M M*
M* M)
M * ( * 1)
q
T q M * ( * 1)
货币论假定货币需求是收入与利率的稳定函数,如果 不稳定则国际收支不能从货币论中得出。此外货币论 假定货币供应对实物量产出与收入没有影响,不切合 实际
对贬值效应的评价
弹性论认为,进出口弹性大于1,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支 出论认为,当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能扩大出口,具有扩张 性影响
货币论认为贬值仅仅具有紧缩性影响,紧缩意味着消费、投 资、收入下降。无法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将贬值作为刺激出 口和经济增长的手段
贬值对ΔY的影响之一 ——闲置 资源效应
贬值
闲置资源启动
X↑、M↓
产量增加ΔQ
ΔB=(1-α)ΔY-ΔA 贸易收支改善(1-α)ΔQ
2019/6/6
第七讲 国际收支理论
22
第二,贸易条件效应。一国货币贬值通常将造 成贸易条件恶化,使实际收入下降。假设实际 收入因为贸易条件恶化而减少的数量为t,贸易 差额在贬值之初由于进出口数量不变也随之以 同样的程度t恶化。过后,吸收会随着实际收入 下降而减少 t 的数量,其中部分通过进口 的直接下降,部分通过资源从非贸易品部门转 移到贸易品部门,而使贸易差额改善的幅 度 t 。综合来看,贬值通过贸易条件恶
Y=C+I+G+(X-M) A=C+I+G,B=X-M B=Y-A
亚历山大进一步分析了贬值本身对国际收支的 影响。为此,他将吸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 诱发性吸收,另一部分为自主性吸收,即,其 中为自发性吸收,独立于收入之外的吸收,为 边际吸收倾向,即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带来的 国内吸收增加数量,令B为国际收支。
4.考虑自主性吸收因素的贬 值效应分析
我们这里只介绍一种影响,劳尔森-梅茨勒效应。 我们知道,贬值会使经本国商品衡量的外国商 品的相对价格提高,这实际上意味着本国居民 原有收入的实际购买力水平下降。这样,在以 本国商品衡量的收入及吸收数量均不变的情况 下,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下降了(因为居民要 消费一定数量的外国商品)。如果居民要维持 他们的原有的生活标准,那么势必在收入没有 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吸收支出,也就是说,贬 值可能会增加自主性吸收支出,这一效应就是 我们所说的劳尔森-梅茨勒效应。
q
第二种方法
我们记汇率变动后的国际收支为B1,则有
B1 PM* PM* *% - eP*M - eP*M % 1% eP*M
B B1 - B PM* PM* *% - eP*M - eP*M % 1% eP*M
- PM* - eP*M
第七讲 国际收支理论
32
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
1.三个基本假定: (1)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实际货币需求
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 (2)从长期来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
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 (3)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
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 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
2.基本理论
Ms=Md
Md =Pf(Y,i) 这里,P为国内价格水平,Y为国民收入,i为利

Ms=m(D+R) 这里,D为国内货币供应基数,R为外国货币供
应基数,以国际储备为代表,m为乘数。 若m=1, R= Md -D
认为:
国际收支是一个货币现象
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国内货币供 应量超过了国内货币需求量
如何影响收入?这反映在ΔY;二是收
入变化如何影响吸收?这反映在α;三是
贬值如何直接影响吸收?这反映在自主 性吸收的变化。
先看看贬值是如何影响ΔY的
第一,闲置资源效应。如果贬值的国家 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贬值就 会通过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带来产量Q的 多倍增加。只要吸收倾向小于1,则收入 增加可以使贸易收支改善,改善的程度 为(1-α)ΔQ。
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之二 ——收入再分配效应
贬 值
2019/6/6
物价水平 上涨↑
国民收入向利润所得 者及政府部门转移
高收入的MPC更低 C↓

I?
?A
第七讲 国际收支理论
29
第三,货币幻觉效应。假定货币收入与价格同 比例上升,即使实际收入没有变化,但是如果 人们患有倾向幻觉,只注意价格的上升,因而 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一国的吸收总额就会随 之减少。
B PM* *% eP*M % -1% eP*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