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法制备纳米铜粉
阴极旋转电解法制备纳米铜粉的实验研究
摘 要 : 本 文 介 绍 了一 种 阴 极 旋 转 电 解 法 制 备 纳 米 铜 粉 的 方 法 。 通 过 正 交 实 验 得 出 了 电 浓度 最佳 参数 , 研 究 了分散 剂 、 阴极板 转 速 对制 粉 的影 响 , 并 对 其原 理 进行
纳米 铜 粉具有 优 良 的导 热 性 和 导 电性 、 价 格 相
解 设备 , 上 述缺 点基本 可 以得 到改善 , 通过工 艺参 数 的设 计与调 节 , 得到 了纳米 级铜 粉 。
对 便宜 、 使 其 广 泛 应 用 于诸 多 领 域 , 需 求 量 越 来 越
大 。纳 米铜 粉 的制备 方 法 有 很 多 , 与 其 它 方法 相 比
较, 电解 法制 备 金 属 粉 末 具 有 生 产 设 备 简 单 、 易 操 作、 可连续 大 规模 生 产 的 特 点 , 制 备 的粉 末 纯 度 高 、 压 制性能 性 好 , 粒 度可 控等优 点 _ 1 ] 。
1 实 验方 法
1 . 1 实 验 原 料 与 仪 器
EXPERI M ENTAL STUDY oN M AN UFACTURI NG oF NANo CoPPER PoW DER BY ROTARY CAT HODE ELECTROLYTI C M ETH OD
C HE N La n。 LI C h e n g - we i , GU Qi n g - q i n g 。 W ANG F e i - f e i , C HEN X u e - t i n g
t a t i on a l s pe e d o n t he r e s ul t e d po wd e r we r e a na l yz e d .M e a nw h i l e, t h e p r i nc i p l e wa s a l s o i n—
纳米级铜粉的制备
表 4 pH 值对铜粉视密度的影响
pH 值
4 . 2!
4.6
5.0
5.4
5.8
铜粉视密度 (/ g / mL)
0 . 40
0 . 38
0 . 36
0 . 42
0 . 48
!不加 NH3·H2O 时 CISO4 溶液的 pH 值。
由表 4 可见,pH 值为 5 . 0 时制得的铜粉具有最 小的颗粒尺寸。除此之外,实验中还用上述方法选 择了分散剂的种类为 OP,其数量为 0 . 6 mL,考虑到 还原剂加入时间的影响,发现加入时间从 1 min 增 加到 3 min 时体积略有增加,但不明显;选择的搅拌 强度为 120 I / min。 2 . 3 X 射线衍射(XRD)检测
(3)XRD 检测结果表明,反应的产物为单质铜。 (4)将原始实验扩大了 40 倍,重现了原来的结 果,铜粉收率可达 90% 以上。
图 2 TEM 测试铜粉的粒径(放大 10 万倍)
3 结论
(1)用铜粉的视密度大小表征其颗粒的相对大 小以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大大减少用 TEM 检测 的次数。
参考文献:
取 (! CuSO4)= 1 . 145 mol / L 的溶液 4 mL,含硫 酸铜的物质的量为 4 . 58 > 10 - 3 mol,由反应方程式
(1)可知,NaH2PO2 的理论用量为 2 . 29 > 10 - 3 mol,理 论上得铜粉 0 . 29 g,由于反应时存在以下副反应:
H2PO2 - + OH - !!!HPO32 - + H2$
改变硫酸铜和次亚磷酸钠溶液反应前的温度, 二者体积比为 50 1 20,保持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 变,还原剂加入时间仍为 1 min,结果如表 3 所示。
电沉积法制备纳米铜粉的研究
电沉积法制备纳米铜粉的研究一、介绍-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相关研究综述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材料介绍- 实验步骤- 实验设备介绍三、实验结果和分析- 纳米铜粉的制备情况- 分析纳米铜粉的结构性质- 分析纳米铜粉的电化学性质四、讨论- 结果解释和分析- 结论- 研究限制五、实验总结和展望- 实验总结- 未来研究方向- 集成实验的应用前景一、介绍电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金属粉末的方法。
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相比,电沉积法具有操作简便、制备时间短、重复性好等优点。
尤其是能够控制纳米金属粉末的形貌和尺寸,因此在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纳米铜粉是一种独特的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和抗氧化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先进电子器件、热电材料和生物医学领域等。
因此,制备纳米铜粉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究电沉积法制备纳米铜粉的研究。
首先介绍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同时,为了让读者更好理解研究内容,本文概述了相关研究的综述,包括电沉积法制备纳米金属粉的研究现状,以及纳米铜粉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
在整个文献调研阶段,我们发现,目前许多研究着眼于开发制备单分散、高纯度的纳米铜粉,以满足不同领域应用的需求。
电沉积法通过调控电流密度、电位和沉积时间等因素,可以精细地控制纳米铜粉的形貌和尺寸,并且具有高产率,能够较高效的大规模生产高纯度铜粉。
因此,本文利用电沉积法制备纳米铜粉是一种高效且经济的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电沉积法制备纳米铜粉,分别调制不同的电流密度,并研究其对纳米铜粉的形貌、尺寸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目的是探究合适的工艺条件,以获得尽量单分散、高纯度的纳米铜粉。
如果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的纳米铜粉,可以应用在更多领域,如自行车和汽车零部件、高强度和高耐腐蚀性材料的制备,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等。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本研究所用的铜盐为氯化铜(CuCl2·2H2O),分析纯度为99.9%。
一种纳米铜粉制备方法
一种纳米铜粉制备方法引言纳米粉末的制备是纳米科技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纳米铜粉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纳米材料,在材料科学、催化剂、能源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纳米铜粉制备方法,通过此方法可以高效、低成本地制备出纳米级别的纯铜粉。
方法本方法采用电沉积的方式制备纳米铜粉。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电解液:将适量硫酸铜溶解在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
2. 准备电极:将金属铜片作为阴极,将铜网作为阳极。
3. 调节电极间距:将阴极和阳极分别放入电解液中,调节二者间距为适当的距离,以保证电流的正常流动。
4. 电沉积过程:将电解液置于电沉积装置中,通入适度的电流。
通过调节电流密度和沉积时间,控制纳米铜粉的尺寸和形貌。
5. 涂覆防护层:为了防止纳米铜粉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氧化,可在纳米铜粉表面涂覆一层防护层,如无机薄膜或有机聚合物。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制备方法,我们成功制备出了纳米级别的纯铜粉。
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电流密度和沉积时间可以精确调控纳米铜粉的尺寸和形貌。
此外,涂覆防护层有助于提高纳米铜粉的稳定性和储存寿命。
相比其他制备方法,本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简单易行:制备过程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条件。
2. 成本低廉:采用常见的电解液和金属铜片作为材料,制备成本较低。
3. 控制能力强:可以通过调节电流密度和沉积时间精确控制纳米铜粉的尺寸和形貌。
尽管本方法在纳米铜粉制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纳米铜粉的制备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以及如何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制备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纳米铜粉制备方法,通过电沉积的方式可以高效、低成本地制备出纳米级别的纯铜粉。
该方法具有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和控制能力强等优点,为纳米铜粉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随着对纳米材料应用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相信这种方法将在纳米科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纳米铜粉的种类、颜色、制备、用途和保存全部说清楚了
纳米铜粉的种类、颜色、制备、用途和保存全部说清楚了一、铜粉的种类按照粒度大小分,包括纳米铜粉、亚微米铜粉和微米铜粉。
按照形貌分,有球型铜粉、片状铜粉、树枝状铜粉。
按照生产方式不同分,雾化铜粉、电解铜粉、还原铜粉,等离子法铜粉。
按照原料分,纯铜粉,青铜粉、紫铜粉、黄铜粉和其他铜合金粉。
二、铜粉的颜色不同的铜粉种类,有着不同的颜色。
1、纯铜粉颜色:纯铜粉的颜色是紫红色的。
2、黄铜粉颜色:铜锌合金。
黄铜粉颜色是金黄色的。
纳米级铜锌合金粉是黑色的。
3、青铜粉颜色:铜锡合金。
青铜粉颜色是青色的。
纳米级铜锡合金粉是黑色的。
4、片状铜粉颜色:铜红色鳞片状金属粉末。
5、电解铜粉颜色:电解铜粉颜色和纯铜粉颜色一样,是紫红色的。
6、雾化铜粉颜色:雾化铜粉颜色呈浅玫瑰红色。
7、氧化铜粉颜色:氧化铜粉颜色是黑色的。
纳米级的氧化铜颜色就是棕黑色。
8、纳米铜粉颜色:纳米铜粉颜色是棕褐色至黑色。
9、亚微米和微米球型铜粉的颜色:铜红色三、纳米铜粉的制备常用的纳米铜粉的制备方法包括:气相法,电爆炸法,等离子发,机械化学法,液相还原法等。
下面介绍常用的两种:一是采用电爆炸法制备的纳米铜粉,是源于铜丝在爆炸后形成的铜蒸气和熔融粒子与气体分子碰撞后能量的急剧损失,又由于被迅速冷却,晶粒没来得及长大,因而形成了细小的晶粒。
在电爆容器中一般是充入氩气,处于阳极和阴极间的金属丝产生高电压放电,在铜丝的内部瞬间通过强电流,从而产生大量的焦耳热,使铜丝瞬间达到上万度的高温,远高于铜的气化点,铜丝发生爆炸,使之气化。
铜丝爆炸产生的超细粉末悬浮在介质气体中,交换能量并被迅速冷却形成尺寸在纳米到亚微米范围的纳米铜粉颗粒。
整个制备过程也就是铜丝的三种物态变化,即从固态、液态、气态再到固态。
电爆炸法生产的纳米铜粉的优点:颗粒分布均匀,可规模化生产,能量转换效率高,纯度高。
二是利用水合肼为还原剂还原硫酸铜制备纳米铜粉,将1mol/L的硫酸铜溶液50mL和一定浓度的水合肼溶液50mL同时升温至70℃,恒温10分钟,以一定速度搅拌硫酸铜溶液,用7mol/L的NaOH调节pH 后,将水合肼溶液倒入其中, 以较大速度搅拌20~30min后反应结束。
纳米铜粉的制备及保存_于丽华
图 1 铜粉的 XRD 图
闭作用和蒸馏水中含氧量较少, 可防止铜粉的氧化) 和不同浓度的苯并三氮唑溶液中( 用蒸馏水配制) , 间隔
测定 XRD, 结果如表 4 所示 1
由表 4 可知, 用苯并三氮唑溶液
表 4 铜粉的两种保存方法比较
参考文献:
[ 1] 王彦妮 1 纳米粒子在乙炔聚合反应中的催化应用[ J] , 催化学报, 1995, 16( 4) : 304- 306. [ 2] H IDET UR NI HI RA I1 Polymer- protected copper collids as catalysis for selective of acry lonitrile [ J]1 Chemistry Letters, 1983, 139
存1
关键词: 纳米铜粉; 制备; 保存;
中图分类号: O614. 121
文献标识码: A
纳米铜粉是利用纳米技术研制的铜粉末, 它是一种优良的催化剂[ 1- 2] 、润滑剂[ 3] , 具有较低的电阻[ 4] 和 其他金属性能[ 5] 1 因此研制纳米铜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 常用的制备纳米铜粉的方法有: 气相 蒸汽法[ 6] 、等离子法[ 7] 、机械化学法[ 8] 、C射线辐照- 水热结晶联合法[ 9] 、液相还原法[ 10] 1 水合肼具有较强的 还原能力, 能将许多金属由高价还原为低价离子或金属本身, 该法简单、操作方便, 整个反应可以在常温常压 下进行 1 本文利用水合肼为还原剂还原硫酸铜制备了纳米铜粉 1
( 2) 纳米铜粉的制备 将 1 mol/ L 的硫酸铜溶液 50 mL 和一定浓度的水合肼溶液 50 mL 同时升温至 70 e , 恒温 10 m in, 以一定速度搅拌硫酸铜溶液, 用 7 mol/ L 的 NaOH 调节 pH 后, 将水合肼溶液倒入其中, 以较大速度搅拌 20~ 30 min 后反应结束 1
pH值对电化学制备纳米铜粉的影响
8 8
有 色
金
属
第 6 3卷
窄 , 粒 均 匀 , 粒 成 类 球 状 。R 颗 颗 3粒 径 分 布 较 宽 ,
的红 外光谱 比较后 发 现 , 修饰 剂 因 吸 附结合 纳 米铜 粉, 虽其特征 峰仍 出现 , 由于受纳 米铜粉表 面原子 但
不 足 及 高 表 面 能 的 影 响 , 现 一 定 程 度 的 漂 移 。 这 出
R 4和 R 5的 颗 粒 呈 现 出 团 聚 状 。 图 3是 p 值 与 纳 H 米 铜 粉 平 均 粒 径 关 系 图 。 图 3显 示 , 粒 粒 度 随 p 颗 H 值 的增大 而增 大 。
2 3 红 外 光 谱 分 析 .
可说 明修饰 剂不是 简 单物 理 吸 附在 纳米 铜 粉上 , 它 们之 间有 较强 的吸 附作 用 , 饰剂 的 C 0 C C0, 修 一一 , 一 S
道 , 是 对 于 制 备 过 程 中 工 艺 参 数 对 纳 米 铜 粉 但
p 是 溶 液 中氢 离 子 活 度 的一 种 标 度 , 通 常 意 H 是
影 响 的报道 却较少 。
义 上溶 液酸碱 程度 的 衡量 标 准 , 是 电化 学 制备 纳 也 米 粉体需 要 控 制 的 主要 因 素 之 一 。为 了考 察 溶 液 p H值对 电化学制 备纳米 铜粉 的影响 , 采用单 因素 变 化进 行试 验 。把 电化学 沉积 过程 中的其他 工艺条 件 ( 电解 液 的硫 酸 铜 浓 度 、 电 流 密 度 等 ) 对 固 如 外 相 定 , 过调 节 溶 液 p 值 , 之 按 一 定 规 律 进 行 变 通 H 使 化, 分别 做若 干组试 验 , 究 p 值对 电化 学制 备纳 研 H
收 稿 日期 :0 9— 9~ 5 2 0 0 0 基金项 目: 甘肃省有色金 属新材料 省部共 建国家重 点实验 室开 放
【精品文章】纳米金属铜粉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纳米金属铜粉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纳米金属铜粉因其具有独特的光、电、磁、热和化学特性,广泛应用于高效催化剂、导电电浆、陶瓷材料、高导电率、高比强度合金和固体润滑剂等领域。
目前纳米金属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还原法、微乳液法、多元醇法、有机前驱体热分解法、电化学法等。
一、纳米金属铜粉的制备方法
1、化学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是目前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备纳米最常用的制备方法。
其方法是选择合适的可溶性铜盐前驱体与适当的还原剂如N2H4H2O、NaBH4抗坏血酸等在液相中进行反应,Cu2+还原、成核生长为纳米铜粉体。
在化学还原法制备金属纳米粒子过程中,纳米铜易氧化或团聚,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表面修饰技术为纳米微粒表面改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通过对纳米微粒表面的修饰,可以改善纳米粒子的分散稳定性,同时使微粒表面产生新的物理化学性质,另外还可以改善纳米粒子与其它物质之间的相容性,从而有效解决纳米微粒团聚氧化失活等问题。
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铜纳米材料常见的分子配体包括表面活性剂、各种聚合物和树枝状大分子、硫醇及其衍生物等。
化学还原法优点是:操作方便、易于控制。
例如可通过改变反应参数如还原剂的种类、前驱体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尤其是表面活性剂用量与种类等控制其成核和生长过程,从而控制颗粒尺寸和形貌。
另外,这种方法对设备的要求低,所用的原材料为廉价的无机盐,反应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扩大到工业化生产。
电火花放电法制备纳米铜颗粒
电火花放电法制备纳米铜颗粒张伟;汪炜【摘要】According to principle of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 method of preparing copper nanoparticles is put forward. In process ,the red copper and deionized water are selected to be raw material and dielectric respectively. After machining ,the debris a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On the basis,the purified debris is analyzed by SEM and EDS,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diameter of copper particles is about 30 nm and uniform. Formation and source of nanoparticles is explored prudently.%根据电火花放电原理,提出了一种纳米铜颗粒的制备方法。
以紫铜为原材料,在去离子水中进行电火花加工,并对产物进行分离提纯。
在此基础上,利用SEM和EDS 对提纯后的产物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纳米铜粉直径为30 nm左右,且其尺寸均匀。
通过实验对比和理论分析,初步研究了纳米颗粒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期刊名称】《电加工与模具》【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47-49)【关键词】电火花放电加工;纳米铜颗粒;去离子水;紫铜【作者】张伟;汪炜【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661纳米是光学显微镜观测不到的尺度,其尺度一般<100 nm。
纳米铜的制备
纳米铜的制备近年来,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在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纳米铜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催化等领域。
因此,纳米铜的制备技术也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
纳米铜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
物理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将普通的铜材料制备成纳米颗粒,如机械研磨、球磨等。
而化学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机或无机化合物还原成纳米铜。
化学法中,溶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制备纳米铜的方法。
该方法一般分为两步:前驱体的制备和前驱体的还原。
前驱体的制备是指通过适当的反应,制备出含有铜离子的化合物。
常用的有铜盐溶液,如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等。
前驱体的还原则是将前驱体进行化学反应,将铜离子还原成纳米颗粒。
还原剂的选择对制备纳米铜的性质有很大影响,常用的还原剂有氢气、亚硫酸氢钠、氢氧化钠等。
溶胶-凝胶法也是制备纳米铜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是将适量的铜盐溶液与适量的还原剂混合,形成胶体溶胶。
然后将溶胶经过适当的处理,如加热、干燥等,使其转化为凝胶。
最后,将凝胶进行煅烧,即可得到纳米铜颗粒。
电化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铜的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控制电流和电压,在电极表面沉积纳米铜颗粒。
电化学法制备纳米铜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制备纳米铜的方法,如溶胶溶剂法、微乳液法、气相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纳米铜的制备是一个复杂而且精细的过程。
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不同形貌和性质的纳米铜颗粒。
通过合理选择制备方法和优化工艺条件,可以得到具有高纯度、均一分散性和较小粒径的纳米铜材料,为其在各个应用领域发挥出更好的性能提供了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67325196(2008)0320009203电化学法制备纳米铜粉徐建林1,2,陈纪东1,2,张定军1,2,马应霞1,2,冉 奋1,2,龙大伟1,2(1.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50;2.兰州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50)摘要: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苯、正丁醇、十二烷基硫醇和硫酸铜混合而成的乳液中,采用电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稳定的、粒径均匀的Cu 纳米颗粒.采用XRD 、TEM 及FT -IR 对所制备的Cu 纳米颗粒的结构、形貌、粒径大小及表面键合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铜粉为球型颗粒,分散较好,尺寸较为均匀,约为60~80nm ,并且具有立方晶型结构;得到的纳米铜颗粒表面含有一层有机物质,形成了包覆层较薄的核壳结构,这种包覆层阻止了纳米铜粉在空气中或水中的团聚和氧化,起到提高纳米铜颗粒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的作用.关键词:纳米颗粒;Cu ;乳液;电化学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识码:APreparation of copper nano 2powder by using electrochemical methodXU Jian 2lin 1,2,C H EN Ji 2dong 1,2,ZHAN G Ding 2jun 1,2MA Y ing 2xia 1,2,RAN Fen 1,2,LON G Da 2wei 1,2(1.State Key Lab.of Gansu Advanced Non 2ferrous Metal Materials ,Lanzhou Univ.of Tech.,Lanzhou 730050,China ;2.Key Lab.of Non 2ferrous Metal Alloy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Lanzhou Univ.of Tech.,Lanzhou 730050,China )Abstract :Stable and uniform Cu nanoparticles was p repared wit h electrochemical met hod in emulsio nscontaining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 ,tween 80,benzene ,12butanol ,dodecyl mercaptan and CuSO4・5H 2O.The morp hology and struct ure of t he resulting copper nano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wit h XRD ,TEM and F T 2IR.It was found t hat t he copper nano 2powder was of sp herical st ruct ure wit h a better dis 2persity ,uniform particlesize.t he average size being 60~80nm and cubic crystalline.A layer of organic compound was absorbed on t he surface of copper nanoparticles ,forming a shell 2core st ruct ure wit h t hin surface coating film ,which could be p revent t he Cu nano 2powder f rom aggregation and oxidation in t he at 2mo sp here or water ,and increase t he dispersibility and stability of t he Cu nanoparticles as well.K ey w ords :nanoparticles ;Cu ;emulsions ;elect rochemist ry 纳米铜颗粒的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数多,在石油化工和冶金中是良好的润滑剂;此外,纳米铜颗粒具有极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可以用作高分子聚合物的氢化和脱氢化反应的催化剂[1,2].1995年,Pekka [3]等指出纳米铜由于其低电阻而可用于电子连接,引起电子界的很大兴趣.纳米铜粉也可用于制造导电浆料(导电胶、导磁胶等),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工业中的布、封装、连接等,对微电子器件的小型化生产起重要作用. 目前,常用的制备纳米铜粉的方法有:机械化学 收稿日期:2007201207 作者简介:徐建林(19702),男,陕西岐山人,博士,副教授.法、气相蒸汽法、化学还原法、辐照还原法等.此外,Gedanken 等人报道了一种用自还原前驱体制备纳米铜的方法[4],Pileni 等人用表面活性剂囊泡技术制备了各种形状的铜纳米颗粒[5].机械化学法制备的粉体组成不易均匀,粉末易团聚,粒径分布宽,所以缺乏现实意义;气相蒸汽法所需原料气体价格昂贵,设备复杂,成本高.目前研究最多的是液相还原法,但是液相还原又需要用到一些剧毒的还原剂,这对研究者本身或者是环境都会造成危害.电化学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仪器设备简单、无毒无污染的优点,是合成纳米材料的有效手段之一[6,7].本文采用电化学电解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吐第34卷第3期2008年6月兰 州 理 工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34No.3J un.2008温80、苯、正丁醇、十二烷基硫醇和硫酸铜混合而成的乳状液中制备了纳米铜颗粒,并对所制备的纳米铜颗粒进行了表征.1 实验方法1.1 实验原理电化学制取铜粉采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纯铜作为阳极,电解液为硫酸盐体系的溶液.在直流电流的作用下,阳极的铜不断地溶解进入电解液中,阴极附近溶液中的铜离子又不断地析出并沉积在阴极上,同时阳极附近的铜离子依靠扩散和电荷的定向迁移源源不断地迁移到阴极附近,从而保证电解的顺利进行.1.2 主要试剂及仪器主要试剂有:五水硫酸铜,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苯、十二烷基硫醇、正丁醇、无水乙醇,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一次蒸馏水.主要的仪器有:DF2 101S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HB1731SL 20A直流电源;DZF26050型真空干燥箱; D8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J EM22010型透射电镜;Nexus670F T2IR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P HS23DP H型P H计.1.3 实验步骤1.3.1 电解液的制备称取6.250g硫酸铜及1.000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量取5mL吐温80,20mL苯,5mL十二烷基硫醇,5mL正丁醇和500mL蒸馏水.在磁力搅拌器作用下,将上述试剂混合成均匀的淡黄色乳状液,滴入浓硫酸至p H值为1.5.1.3.2 铜纳米颗粒的电化学制备以所制备的乳状液为电解液,纯铜为阳极,不锈钢网为阴极,通过电化学电解法制取铜纳米颗粒.阳极与阴极的面积比为1∶3,极片间距为45~50 mm,阴极电流密度为0.67A/cm2.电解时间为60 min.电解完成后将阴极片放入到无水乙醇中,超声波清洗5min,收集红棕色的固体粉末,然后用无水乙醇清洗数次,在DZF26050型真空干燥箱中80℃下干燥2h即得到铜纳米颗粒.1.4 铜纳米颗粒的表征采用D8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的粉末进行物相分析,采用Cu Kα激发源,操作电压和电流分别为40kV和40mA;采用J EM22010型透射电镜表征所合成的样品形貌;用N ICOL EF F T2 IR236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2 结果与讨论2.1 XR D分析图1所示为Cu纳米颗粒的X射线衍射图,由图可见,各衍射峰的峰位和相应衍射强度与面心立方型的Cu的标准图谱相符合,在2θ=43.3°、50.4°、74.1°、89.9°、95.1°处的衍射峰分别对应于立方相金属铜(111)、(200)、(220)、(311)、(222)晶面,这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具有立方晶型结构的金属铜颗粒.图1 Cu纳米颗粒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Fig.1 XR D pattern of Cu nanoparticles除去仪器宽化的影响,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出铜颗粒的晶粒粒度约为65nm.另外,在XRD图谱中未发现有Cu氧化物的衍射峰,这说明由于颗粒表面吸附了十二烷基硫醇,避免了Cu纳米颗粒在空气中发生氧化,提高了它的化学稳定性.2.2 TEM分析图2所示为所制得的铜纳米颗粒的TEM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纳米颗粒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60~80nm,颗粒分散较好,基本没有团聚,颗粒形貌为球形.这与谢乐公式计算得到的粒径基本相符.图2 Cu纳米颗粒的TEM图Fig.2 TEM im age of Cu nanoparticles2.3 FT2IR分析图3所示为铜纳米颗粒和十二烷基硫醇的红外・1・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第34卷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2957cm -1的谱峰属于甲基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位于2853cm -1和2924cm -1的谱峰属于亚甲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位于1463cm -1的谱峰对应于亚甲基变形振动吸收峰,吸收峰可归属于甲基的剪切振动;位于721cm -1处的谱峰归属为长链%(C H 2)n %的C %H 骨架振动吸收峰.从铜纳米颗粒和十二烷基硫醇的红外光谱图可见,所制备的铜纳米颗粒的红外谱图出现了一些十二烷基硫醇的特征吸收峰,相应的特征吸收峰发生了轻微的位移.以上结果说明在纳米颗粒表面吸附的烷基硫醇其化学组成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证实了Cu 纳米颗粒中修饰层的存在.图3 Cu 纳米颗粒和十二烷基硫醇的FT -IR 图谱Fig.3 FT 2IR spectra of Cu nanoparticles and dodecylmercaptan2.4 反应机理讨论纳米铜颗粒由于比表面积大,活性高,在空气或水中极易团聚及氧化,因此需要加入表面修饰剂以提高其分散性及稳定性.据文献[8]报道,单一、纯净的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表(界)面吸附膜排列不够紧密,膜强度不高.而非单一的、混合表面活性剂以及混有杂质的一般商品表面活性剂,则表面活性较高,同时膜强度大为提高,表(界)面吸附的分子排列紧密.因此,选用十二烷基硫酸纳和吐温80与十二烷基硫醇组成混合乳化剂.这种混合乳化剂的特点是组成中有一部分为表面活性剂(水溶性),另一部分为极性有机物(油溶性).在电解过程中,溶液中的Cu 2+得到电子后还原成单质的Cu ,而由于乳状液的稳定性较好,反应过程中的碰撞、成核、生长都是相对稳定的一个过程,在此条件下,能够形成尺度相对较小且稳定的球形颗粒.用电化学法制备纳米Cu 颗粒的反应体系中,其与铜存在如下反应:阳极:Cu -2e =Cu2+,H 2O -2e =2H++1/2O 2阴极:Cu 2++2e =Cu ,2H ++2e =H 2由上述的反应可知,在电化学反应进行的过程中,阴极有H 2放出,使反应在还原气氛中进行,防止了新生成的纳米晶核被氧化.同时,在上述反应中存在“成核-晶粒生长-表面修饰”的过程,即在反应中新生成的铜纳米颗粒表面有大量不饱和悬空键,表面活性很高,溶液中未反应的烷基硫醇以其极性端吸附在纳米核表面,从而降低了纳米核的表面能,阻止了晶粒进一步生长聚集.根据上述反应过程和产物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由处于纳米级的铜纳米颗粒和配体组成.烷基配体通过配键与纳米核表面的金属原子结合,稳定吸附于纳米核的表面,从而有效保护了铜纳米颗粒并使其能在有机体系中分散.3 结论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苯、正丁醇、十二烷基硫醇和硫酸铜混合而成的乳状液中,用电化学电解法制备了稳定的、粒径均匀的Cu 纳米颗粒.通过X 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发现,制备的纳米铜粉为球型颗粒,分散较好,尺寸较为均匀,约为60~80nm ,并且具有立方晶型结构;得到的纳米铜颗粒表面含有一层有机物质,形成了包覆层较薄的核壳结构;表面修饰剂的使用阻止了纳米铜粉在空气中或水中的团聚和氧化,起到提高纳米铜颗粒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的作用.致谢:本文得到兰州理工大学博士基金(SB01200608)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 楚 广,唐永建,刘 伟,等.纳米铜粉的制备及其应用[J ].金属功能材料,2005,12(3):18221.[2] 徐 惠,王 毅,苟国俊,等.纳米TiO 2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5,31(4):68271.[3] H EINO P ,RISTOLA IN EN E.Dislocation initiation in copper 2amoleculer dynamics stduy [J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1999,11(5):5872592.[4] ARUL D HAS N ,PAUL RAJ C ,GEDAN KEN A ,.et al.Syn 2t 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metallic copper nano 2particles [J ].Chem Mater ,1998,10(5):144621452.[5] PIL ENI M P.Colloidal self 2assemblies used as templates tocontrol size ,shape and self 2organization of nanoparticles [J ].Supramolecular Science ,1998,5(3):3212329.[6] 李 淼,喻建胜,蒋 渝,等.超声电沉积制备纳米铜粉末的机理研究[J ].材料开发与应用,2004,19(3):12215.[7] 李 维,喻建胜,杨彦明,等.电沉积制备金属超细Cu 粉的研究[J ].广西物理,2006,27(4):325.[8] 赵国玺,朱瑶.表面活性剂作用原理[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1・第3期 徐建林等:电化学法制备纳米铜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