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素质提升交流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素质提升交流材料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农业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xx年以来,镇将大规模培训农民,教给农民致富技能,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经过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仅供参考。
一、培训前农民素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1、农民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关注度不高,主动接受科技知识的意识不强。求温饱、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对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认识不够,获取科技文化知识的途径单一。从农民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来看,通过看电视获取信息的约占80%,通过书本报纸获取信息的约占10%,而通过电视关注农技知识的比例更小。大部分农民缺乏农业实用技术,发展经济产业底气不足,怕冒风险。
2、农民对农业实用技术的需求强烈,但现有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途径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农民需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为农民提供农技服务、宣传普及科技知识、培训技能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手段,现有最主要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乡镇农业农村干部、农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地传授,而这种方式更多地受到村落农户及所处地理位置、道路交通的制约,还受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人员能力素质的约
束,在面上缺乏广度。根据镇政府对农民培训需求的调查结果看,90%的农民希望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多数为种养殖业培训,其次是外出打工实用技能培训,再次是农产品经营知识培训,需要法律维权知识和文化知识培训较少。
3、农民对法律政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甚至不予关心,维权意识淡薄。通过调查,从干部进村入户了解民情来看,对《农村土地承包法》、惠农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大部分农民根本就不知道。对于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有的农民明确表示不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78%的农民不知道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什么。60%的农民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想到要诉求的是政府,只有10%的农民表示会去找“派出所”。
4、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陋习依然存在。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80%的农民平常的唯一娱乐方式就是看电视,还有15%的农民基本没有娱乐活动。农村生存环境的好坏、地理位置的优劣、农民经济水平的高低与农民整体素质高低、科技意识的强弱成正比。越是地理位置偏远、越是经济落后的村组,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越是低下。
二、培训所取得的成效
农村人才不足特别是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实用型人才稀缺,成为了本镇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为此,镇党委政府统一认识,加大投入,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为抓手,
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通过在镇外建立培训基地培训,选送到县外培训,请专家、学者、田秀才、土专家进来培训,采取发放惠民政策书籍、致富光碟进户等形式,大规模轮训全镇群众。去年下半年以来共选送250名村组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村民代表等到县委党校、县职中培训基地接受短期培训;选派180人到广西学习麻山土鸡养殖,到重庆学习花椒、生姜种植,到晴隆学习种草养羊等。今年6至7月份组织全镇每户1人的轮训共4700人,七·一期间培训党员、积极分子590人,邀请县内外专家、学者、乡土人才、农技人员开展培训1200人次,利用远程教育培训1500人次。一年来累计举办农民培训班12期,群众轮训会65场,印发农技资料6000多份,发放惠民政策书籍4800本,致富光碟已发放500张(在年底将全部入户),
帮助解决农民学员在生产、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难题120多个。
通过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理论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重点加强了中央惠农政策、种养殖技能、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农村生产生活常识培训,向农民传授现代产业发展理念、生活生育观念、经营方式和文明意识,传授科学技术和致富经验,切实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训以来,经过辐射带动,全镇在确保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的基础上,目前已形成花椒、烤烟、油茶、桉树、高粱、食用菌、麻山土鸡养殖等7个较有影响的农业产业示范基地、87个示范户,4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正在筹建之中。
三、主要措施及体会
1.领导重视是成功的组织保证。要在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创新机制上下功夫。领导要提高对农民培训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要健全机构,增强力量,加大财政投入,创新培训机制,健全各种保障措施,积极出台各项政策给予鼓励。建立机构,抓好落实,成立“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牵头,农技、财政等部门及村“两委”参与,使农民培训工作的组织、机构、经费得到保证,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农业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xx年以来,镇将大规模培训农民,教给农民致富技能,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经过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仅供参考。
一、培训前农民素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1、农民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关注度不高,主动接受科技知识的意识不强。求温饱、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对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认识不够,获取科技文化知识的途径单一。从农民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来看,通过看电视获取信息的约占80%,通过书本报纸获取信息的约占10%,而通过电视关注农技知识的比例更小。大部分
农民缺乏农业实用技术,发展经济产业底气不足,怕冒风险。
2、农民对农业实用技术的需求强烈,但现有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途径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农民需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为农民提供农技服务、宣传普及科技知识、培训技能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手段,现有最主要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乡镇农业农村干部、农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地传授,而这种方式更多地受到村落农户及所处地理位置、道路交通的制约,还受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人员能力素质的约束,在面上缺乏广度。根据镇政府对农民培训需求的调查结果看,90%的农民希望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多数为种养殖业培训,其次是外出打工实用技能培训,再次是农产品经营知识培训,需要法律维权知识和文化知识培训较少。
3、农民对法律政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甚至不予关心,维权意识淡薄。通过调查,从干部进村入户了解民情来看,对《农村土地承包法》、惠农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大部分农民根本就不知道。对于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有的农民明确表示不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78%的农民不知道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什么。60%的农民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想到要诉求的是政府,只有10%的农民表示会去找“派出所”。
4、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陋习依然存在。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80%的农民平常的唯一娱乐方式就是看电视,还有15%的农民基本没有娱乐活动。农村生存环境的好坏、地理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