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说课张祎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学法指导
1、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时数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在讲授本课程 时,着重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也应 把重点放在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上,着重于能力的培养。
2、在重视逻辑思维的同时,加强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识和实践能力

二 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选择
机械原理(传统教学)
机械原理(应用型本科教学)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模块一、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 整合知识体系 模块二、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模块三、常用机构及其设计
平面连杆机构 模块四、机械系统动力学
凸轮机构
模块五、机械系统设计
间歇运动机构
说课的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
三3
教学过程设计
四4 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及手段
五4 课程建设展望
五 课程建设展望
《机械原理》课程为机电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教学。本课程在经过往后几年 的改革与建设之后,将形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课 程综合设计三大模块,互为依托、独立设课、综合协 调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与系统、先进、精炼的教学内容 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实现“知识、能力及素质三 位一体”的教学理念。
增强学生的自信 心,培养其良好 的思维习惯和创 新能力。
说课的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选择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编排 重难点
课程资源
三3
教学过程设计
四4 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及手段
五4 课程建设展望
二 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选择
以“知识、能力及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构建本课程 教学新体系,加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锻炼,积极培养应用 型本科人才。
二 课程内容
(四)课程资源
3、实训条件:机械原理实验室
4、拟定师资:
张祎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数控铣床技师,原模具教研
室主任,多年担任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主讲教师,精通计算机辅 助机械设计与制造,出版教材《UG CAD/CAM项目教程》。曾参与《机械设 计基础》、《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指导的机械设计类毕 业设计曾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后续将会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跟听课进修。)
机械系统 动力学
机械系统设计
机构的组成要 素
平面机构运动 简图绘制
自由度计算和 结构分析
Ⅱ级机构运动分 析和力分析
机械中的摩擦、 自锁和效率
平面连杆机构 凸轮机构 齿轮机构 轮系机构
间歇运动机构
单自由度机械 系统等效动力 学模型
机械系统运动 方程式
机械速度波动
飞轮转动惯量
刚性转子静平 衡、动平衡
平面机构平衡
教学思路:
紧扣“知识、能力及素质三位一体”的教 学理念,在以教师为主体讲透连杆机构的基本 理论之后,提出该环节的设计案例,此时转为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常规 的四杆机构设计。最后以机械设计大赛的案例 做为能力提升内容。
教学组织与进度:
1.四杆机构的类型、演化(1学时)
2.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和传力特性(3学时)
齿轮机构
轮系 机械速度波动调节 机械平衡 机械效率 机械方案设计(总体方案)
机械原理实验(应用型本科教学)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实验二、机构运动参数测定 实验三、机构动力参数测定
机械方案设计(执行方案)
二 课程内容
(二)课程内容编排
平面机构的 平面机构的 结构分析 运动分析
常用机构 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研究各种机械所具有的共性问题 各专业课:研究某一类机械所具有的特殊问题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机械制图》
先修课程
机械 原理
《机械设计》 后续课程 《数控维修与检测》
《模具设计与制造》
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 课程教学大纲
(三)课程目标
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研究型 本科
应用型 本科
机构的选型、组 合方式、运动循 环图
机械系统运动方 案设计的基本过 程
机械系统运动方 案的评价准则
4课时
8课时
28课时
8课时
课设
二 课程内容
(三)重难点
确定依据:“必须”、“够用”的原则

重点1

平面机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力分析
重点2 典型机构的各种结构、运动形式和设计方法
重点3 重点4
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计算 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课程性质及地位: 机械专业中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
质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课程作用: 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机械方面的
设计、制造、研究及开发奠定重要的基础,具有增强学生适应机械技术 工作能力的作用。
一 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分工
机械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已拟定的教学计划)
出成绩 ,占成绩的25%; 3.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
三 教学过程设计
常用机构 及其设计
平面连杆机构(8学时) 凸轮机构(6学时) 齿轮机构(8学时) 轮系机构(4学时)
间歇运动机构(2学时)
28学时
教学特色:
1. 密切结合工程实际:本课是理论性很 强的课程,学生一般感到很抽象,不容 易掌握。因此教学过程以产品设计为主 线,利用实验室为背景依托,强化了工 程教学。 2. 创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以面向产品设 计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体系,针对性 强,逻辑性强,系统性强和实践性强。
三 教学过程设计
常用机构 及其设计
平面连杆机构(8学时) 凸轮机构(6学时) 齿轮机构(8学时) 轮系机构(4学时)
间歇运动机构(2学时)
28学时
教学重难点:
难点及突破: 1.四杆机构的演化 突破:转动副扩大,通过动画变化过程让学生 理解偏心圆盘和曲柄在运动学上的等价关系。 2.组合机构的急回特性 突破:加大课外练习力度,结合生活中实际应 用 3.四杆机构的设计 突破:图解法在介绍其基本原理后,应适当举 例;在介绍解析法时,应着重讲清思路,切忌 将数学方程作过细的推导。
专业基础课较之公共基础课更加接近工程实际,要理解和掌握本课程 的一些内容,要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要进行创造性设计,单靠逻辑思维是 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3、注意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做到举一反三
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大赛和课外科技活动,将很 好地提供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机会。
难点4
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
难点突破:可通过多媒体 动画演示,使学生建立起转 换机构的概念,再配以相应 的例题讲解,加深理解。
二 课程内容
(四)课程资源
1、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原理》孙恒、陈作模主编 本书思路严谨,题目新颖,最新版本又增加了新 技术的内容,很符合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
2、教学课件:课件采用动画、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 形象生动、图文并茂。
机械原理 课程教学
基本教学: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机构分

析与设计的内容,以确保学生扎实掌握本课程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提高教学: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为内容,并
能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结合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环节进行教学,以提高学 生机构综合应用的能力

创新教学:以机械创新设计为内容,结合机械创 新设计竞赛活动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3.平面四杆机设计(3学时)
4.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案例讲解(1学时)
三 教学过程设计
常用机构 及其设计
平面连杆机构(8学时) 凸轮机构(6学时) 齿轮机构(8学时) 轮系机构(4学时)
间歇运动机构(2学时)
28学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连杆机 构的运动特性,以及平面四杆机构图解法设计。 解决办法: 1.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避免“满堂灌”。 2.借助多媒体演示及教具的展示 3.由于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丰富,例子多,但学 时有限,故一定要精选,重点讲清概念。其他 内容可留给学生课后去阅读,并要求学生注意 观察实际生活中的连杆机构,拿到课堂上来讨 论,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一 课程教学大纲
(三)课程目标
机械原理课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掌握关于机 构的结构、运动学 和机器动力学的某 些基本理论和基本 知识,并具有进行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 设计的初步能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认 识到设计机械系统 的过程.让学生初步 学会将所学知识用 于实际并且举一反 三的方法,从而学 会探究解决问题。
二 课程内容
(三)重难点
确定依据:“必须”、“够用”的原则
难点突破:可配合实践教学环节,

难点1 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参观实验室等办法解决

难点突破:可通过多媒体
手段,同时选择一些例题
难点2 连杆机构设计中反转法的应用 进行讲解,加深理解和记忆。
难点3 齿轮啮合原理
难点突破:可通过实验课与多媒 体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对范成加 工原理有较直观的认识。
高职 高专
学术型人才
技术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
不是“学问家”,而是熟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掌握 当今各类应用能力的高级专业人员,是时代转型和发展中各行业 急需的各类应用型、行业特色型人才。
一 课程教学大纲
(三)课程目标
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 创新品质和发展能力,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方法和基本技能, 在机械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 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说课的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
三3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
四4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手段 学情
学法指导
五4 课程建设展望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学情分析
基于高职课程《机械设计应用基础》
学情 分析
知识储备:
已学过基础专 业课程,具备 了一定的机械 零件识图和绘 图能力,对机 械产品有一定 了解。
教 学 对 策
三 教学过程设计
常用机构 及其设计
平面连杆机构(8学时) 凸轮机构(6学时) 齿轮机构(8学时) 轮系机构(4学时)
间歇运动机构(2学时)
28学时
创新应用大作业: 玻璃窗启闭机构 创新设计
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试课,成绩以百分制记入。总评成 绩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作业成绩占15%; 2.对创新应用大作业进行课程答辩并由此给
讲练 结合
现场 教学
启发式 教师主导 教学法 学生主体
教学 方法
计算机 辅助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三)教学手段
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求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也要有行业的基本技术,因此 教学要求有二:一是教学的创新设计要求;二是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设计、实验等)的培养。
教学 手段
局部多媒体辅 助教学
教具实物和现 场课多种手段 相结合
说课的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
教学思路
教学组织
三3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进度 解决重点难点
课程考核
四4 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课及程特手色段
五4 课程建设展望
三 教学过程设计
常用机构 及其设计
平面连杆机构(8学时) 凸轮机构(6学时) 齿轮机构(8学时) 轮系机构(4学时)
间歇运动机构(2学时)
28学时
多媒体演示 模型演示 小组讨论 机构测绘 自编教材
能力特点:
具有了一定的计 算机操作及网络 应用能力、且活 泼好动精力充沛、 富有一定的创新 精神,但理论学 习兴趣不高、学 习比较被动,且
缺乏自信心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教学方法
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求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也要有行业的基本技术,因此 教学要求有二:一是教学的创新设计要求;二是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设计、实验等)的培养。
Thank You!
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 授人以渔, 终生受用无穷!
授课教师:张祎娴 授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说课的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地位、作用 课程分工
课程目标
二 课程内容
三3 教学过程设计 四4 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及手段 五4 课程建设展望
一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作用
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机械类专业适用)》明确指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