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朝天子·咏喇叭》课件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朝天子·咏喇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c3adf20722192e4436f6af.png)
王磐及散曲《朝天子·咏喇叭》 的文学常识,理解这首散曲的内容。
2、学习这首散曲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的手法, 深刻体 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
散曲: 是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
抒情、写景、叙事。形式包括小令、带 过曲、套数三种形式。主要形式有小令、 套数 .
实际上讽刺揭露了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丑恶 嘴脸。宦官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
下,却依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横行霸道。所以 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朝天子·咏喇叭
• 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 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 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 姓的罪恶行经,表达了人民的 痛恨情绪。
小令: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 曲子,称为小令。
套曲: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 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曲,称为套曲。
散曲的发展: 散曲是在宋、金时代的“俗谣俚曲”的基
础上,以及其他说唱艺术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与的 一种歌诗和乐曲。这一从民间来的新的文学样式,经过 了长期的酝酿和发展,到元代进入了她的全盛时期。作 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浪行久远,而又保持着自己特色的 “元曲”(散曲和雜剧),取得了与“唐诗”、“宋词” 鼎足而三的地位。
• 5、《朝天子·咏喇叭》中讽刺宦官虚张声势的丑恶嘴脸的 句子是: _官_船__来__往__乱__如_麻__,__全__仗__你_抬__声__价_ 。
主题归纳
• 这首散曲借物咏怀,讽刺和揭 露了明代的宦官大摆威风,残 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 民的不满和痛恨之情。
延伸拓展
翻译大意
• 喇叭呀,唢呐, • 别看你吹的曲子虽短,调门却很响亮。 • 来往的官船穿梭如织,杂乱如麻, • 全仰仗你这喇叭来抬高声价。 • 当兵的听了愁眉不展, • 老百姓听了担惊受怕。 • 哪还顾得分辨大官小官,是真是假? • 眼见得这喇叭吹得这家破了产, • 吹得那家糟了殃, • 直吹得河水流干鹅飞跑,黎民百姓家破人亡啊!
2、学习这首散曲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的手法, 深刻体 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
散曲: 是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
抒情、写景、叙事。形式包括小令、带 过曲、套数三种形式。主要形式有小令、 套数 .
实际上讽刺揭露了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丑恶 嘴脸。宦官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
下,却依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横行霸道。所以 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朝天子·咏喇叭
• 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 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 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 姓的罪恶行经,表达了人民的 痛恨情绪。
小令: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 曲子,称为小令。
套曲: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 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曲,称为套曲。
散曲的发展: 散曲是在宋、金时代的“俗谣俚曲”的基
础上,以及其他说唱艺术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与的 一种歌诗和乐曲。这一从民间来的新的文学样式,经过 了长期的酝酿和发展,到元代进入了她的全盛时期。作 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浪行久远,而又保持着自己特色的 “元曲”(散曲和雜剧),取得了与“唐诗”、“宋词” 鼎足而三的地位。
• 5、《朝天子·咏喇叭》中讽刺宦官虚张声势的丑恶嘴脸的 句子是: _官_船__来__往__乱__如_麻__,__全__仗__你_抬__声__价_ 。
主题归纳
• 这首散曲借物咏怀,讽刺和揭 露了明代的宦官大摆威风,残 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 民的不满和痛恨之情。
延伸拓展
翻译大意
• 喇叭呀,唢呐, • 别看你吹的曲子虽短,调门却很响亮。 • 来往的官船穿梭如织,杂乱如麻, • 全仰仗你这喇叭来抬高声价。 • 当兵的听了愁眉不展, • 老百姓听了担惊受怕。 • 哪还顾得分辨大官小官,是真是假? • 眼见得这喇叭吹得这家破了产, • 吹得那家糟了殃, • 直吹得河水流干鹅飞跑,黎民百姓家破人亡啊!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共25张PPT)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eb8d888240c844768eaee3c.png)
5.阅读《山坡羊·骊山怀古》,回答问题。 (1)“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运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战争的输赢对比, 表现出作者对封建王朝无论输赢成败都逃脱不了灭亡命 运的深沉感慨。
(2)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 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请分析《山坡 羊·骊山怀古》这首小令从什么角度表现了什么样的主 旨。
3.阅读《南安军》,回答问题。 (1)“风雨湿征衣”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心境?
描绘出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浸湿了兵败后 就 就擒 擒被 被押 押往 往大 大都 都受 受审 审的 的诗 诗人 人及 及兵 兵丁 丁的的征征衣衣的的凄凄凉凉景景象象。。 表 表达达了了诗诗人 人兵兵败败被 被俘俘的的沉沉重 重心心境境。。
(3)赏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一句。 “喇叭”“唢呐”都隐指宦官。“曲儿小腔儿大”一语
双关,暗指宦官狐假虎威,装腔作势。作者借物抒怀, 写宦官虽地位低下,但仗势欺人,刻画出一副丑恶的奴 才嘴脸,饱含蔑视之意。
(4)“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 假?”造成“军愁”“民怕”甚至到了不敢辨真假地步 的果真是喇叭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1)请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的角度简要鉴赏 “无限伤 心夕阳中” 。
这首词的首句“无限伤心夕照中”在表达上和大多 数咏物词的以描写为主不同,以抒情为主,抒发了作者 的亡国之痛。在内容方,既写“柳”因为春的即将逝去而 ““伤 伤心 心””, ,又 又写 写自自己己因 因““故 故国 国””灭 灭亡 亡而而伤伤心 心, ,二 二者 者合合二二为 为一 一。。
6.阅读《朝天子·咏喇叭》,回答问题。 (1)这首散曲表面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处处写 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 地地位低位下低下,“腔大”比 喻宦官 仗仗势欺势人欺人,“水尽鹅飞”则比喻宦官 把把百姓百们姓们 欺欺压压得得倾家倾荡家产 荡产。 (2)这首散曲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九年级下册(部编)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幻灯片23张)
![九年级下册(部编)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幻灯片23张)](https://img.taocdn.com/s3/m/f3fb639ac77da26925c5b064.png)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 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 ,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 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
作者档案
张养浩(1270年—1329 年),汉族,字希孟,号 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 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 ,元代著名散曲家。代表 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 》《山坡羊·骊山怀古》 等。
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作者档案
文天祥(1236—1283),字宋 瑞。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 国诗人,民族英雄。祥兴元年( 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 广东海丰北)被俘。元至元十九年 十二月,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 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 》、《正气歌》等。
词语解释
(1)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 (2)阿房(ēpáng)即阿房宫,秦朝宫殿群 ,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故址在今陕西西安的 阿房村。 (3)一炬:指公元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 放火焚毁阿房宫。 (4)萦纡:回环曲折。
参考译文
我站在骊山上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阿房宫 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 ?只见衰草萧疏,流水环绕。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 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自周、齐、秦、汉、楚 等国至今。那些战胜了的国家,都化作为了土;战 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叭,锁呐,曲儿小腔儿 喇 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 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 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 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ae69d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8.png)
1.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A.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巅峰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流传下来。 B. 错了就不要试图去做任何无谓的解释,否则只能无功而返甚至事与愿违。 C.来到海边,极目远望,碧蓝的海水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D.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
第十六页,共十八页。
第四页,共十八页。
创作背景
据词题可知,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
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
上书,力主抗金。起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 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乾道元年(1165年), 作者上赵昚《美芹十论》;乾道六年(1170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议》,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慷 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在阴暗的政(Zheng)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
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Liang)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 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 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 的内心矛盾。
三更:
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第八页,共十八页。
理解(Jie)词义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 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A.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巅峰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流传下来。 B. 错了就不要试图去做任何无谓的解释,否则只能无功而返甚至事与愿违。 C.来到海边,极目远望,碧蓝的海水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D.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
第十六页,共十八页。
第四页,共十八页。
创作背景
据词题可知,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
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
上书,力主抗金。起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 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乾道元年(1165年), 作者上赵昚《美芹十论》;乾道六年(1170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议》,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慷 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在阴暗的政(Zheng)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
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Liang)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 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 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 的内心矛盾。
三更:
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第八页,共十八页。
理解(Jie)词义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 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74d9a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a.png)
诗歌理解
作 者
王磐(约1470—1530), 字鸿渐,高邮(今属江苏)人,
·
明代散曲家。少时薄科举,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
背 景
歌吹吟咏,因此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这
首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当时宦官当权,他们在交通要
道运河上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王
磐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首《朝天子·咏喇叭》,借
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 诵读
诗歌理解
原 文 注 释
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诗歌理解
【译文】 经过梅岭,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我与谁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囚徒! 山河将久远地存在,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在家乡是我的志愿,梦里在首阳山采薇。
诗歌理解
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
者 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
·
背 人,元代文学家。代表作有《三 景 事忠告》《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相传公元前206 年,项羽攻入
咸阳,放火焚毁阿房宫。张养浩
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山坡
羊·骊山怀古》这首曲。
诗歌赏析
主
旨 点
作者借景抒情,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历史
诗歌理解
作
者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
·
背 (今上海松江)人,明末抗清英雄。14 岁随父亲夏允彝和 景 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失败后只身流离于湘、鄂一带,后
返乡。清顺治四年(1647)被捕后就义于南京。
本诗为作者被清廷逮捕后,押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松江,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朝天子咏喇叭》课件(共31页PPT)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朝天子咏喇叭》课件(共3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cf7be4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0.png)
• 小令接着说“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这两句上承“曲 儿小”一句而来,是互文,即军民听了喇 叭都又愁又怕,是写统治集团在精神上给 军民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听到喇叭就 愁得要死,怕得要命,军民的反应如此敏 感而强烈,因为在他们身边发生过许许多 多家庭被喇喇“吹伤”“吹翻”的悲惨事 件,使他们的心一直还在震颤。作者从听 觉上写军民的感受,又用排偶的句式加强 它,成功地从侧面反映了阉党对劳动人民 压迫和剥削的程度。
• 再看它是不是有所寄托。
• 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 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 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 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 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 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 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 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 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 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
• 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表面上在写乐器曲短 声高的特点, 实际上则是对其所起的虚张 声势的作用的鄙薄和贬斥。“曲儿小腔儿 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而本事很小, 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作者要表达的深 层意思是讽刺宦官的狐假虎威。
• 结尾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 果?
• 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宦官作威作福的 危害;以小见大,写出“吹”的后果:民 穷财尽、家破人亡。描绘出“水尽鹅飞” 的衰败局面,暗写明王朝极其暗淡的前景。
• 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
•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 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 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 明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历史证明,封建社会的中 国百姓,总是怕官的,能忍则忍。但当被逼进绝路时,就 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惊天动地地造起反来,将旧世界炸个 粉碎。阉党既要加重对人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又想避免火 山爆发而危及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就装腔作势,借以 吓人。“全仗你抬身价”,这充满嘲讽意味的句子,尖锐 地指出阉宦在官船上设喇叭,是为了拾高自己的身价,向 人民示威,用以掩盖其内心的恐惧。作者洞察了反动派复 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及其色严内荏的阶级实质,写得入木三 分,令人击节称快。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969ad1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8.png)
12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羁旅:寄居他乡,生活飘泊不定。
南冠(guān),被囚禁的人。
• 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 把作者从父、从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 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 了概括。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却深 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13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写作背景
•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 房宫被焚。张养浩在途经骊山时有所感写 下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小令。
20
作者简介
•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 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 《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28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 很响。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29
你:指喇叭、唢呐。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仗:倚仗,凭借。 抬:抬高。
• 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30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 辨甚么真共假?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 说天地宽?
• 诗人盼着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时运不济, 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 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 思,表达壮志难酬。
14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泉路:地下,阴间。
• 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 犯难。
21
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 记·项羽本纪》。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息。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羁旅:寄居他乡,生活飘泊不定。
南冠(guān),被囚禁的人。
• 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 把作者从父、从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 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 了概括。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却深 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13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写作背景
•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 房宫被焚。张养浩在途经骊山时有所感写 下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小令。
20
作者简介
•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 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 《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28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 很响。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29
你:指喇叭、唢呐。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仗:倚仗,凭借。 抬:抬高。
• 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30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 辨甚么真共假?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 说天地宽?
• 诗人盼着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时运不济, 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 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 思,表达壮志难酬。
14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泉路:地下,阴间。
• 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 犯难。
21
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 记·项羽本纪》。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4e47de2b160b4e767fcfa0.png)
【写作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
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 小令。前三句回顾骊山的历史,六、七句讽刺后人都 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结尾显示了一位封建文人 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
【诗歌大意】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 当时的繁华富貌,现在在哪里?只看见了荒凉的草, 水流回旋弯曲。到现在留下的遗憾像烟花一样。列 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土; 输了的,都变成了土。
【诗歌主旨】
这首小令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 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 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取政权而 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 侈无度。
【名句赏析】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悟——赢的与输的都必然 成为黄土,不值得羡慕和称道。明白如话,却成了发人深 思的警句。“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 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
【全诗主旨】 这首诗抒写了自己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
国的节操,表现出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显示出崇高 的民族正气。
【名句赏析】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这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他出之以言, 继之山行,于是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 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 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 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 采薇而食,以致饿死的故事,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 “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而且有实际 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课外古诗词诵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68820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3.png)
只见草萧疏,水萦 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
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疏通文意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在骊山上四处张望,阿房宫已经被一 把火烧没了,当年的繁华之景,现在在哪 里?只见荒草疏落,凄水回旋弯曲。到现 在,那些憾恨已消散于烟雾弥漫的林间。 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赢了的, 都变成一抔黄土;输了的,1279年),南宋最后一 个据点崖山被元军攻陷, 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 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 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 所在今江西大庚)时写下 此诗。
疏通文意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尾联运用典故和想象,感情由悲而壮, 格调由低沉而高昂,表现出了作者誓死不屈、 战斗不止的决心。
诗歌赏析u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诗中围绕哪个字抒情述怀?全诗如何抓住这个 字进行抒情述怀?
全诗围绕“别”字抒情述怀。 首联写再别。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客”而 别,即为抗清事业而奔走。而今天是作为被捕囚犯而别的。 颔联写别情。因前后“别”时的处境不同,所以心情也
写作特色
(1)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 典故信手拈来。 (2)诗意流畅,语词率真豪壮。 (3)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疏通文意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在骊山上四处张望,阿房宫已经被一 把火烧没了,当年的繁华之景,现在在哪 里?只见荒草疏落,凄水回旋弯曲。到现 在,那些憾恨已消散于烟雾弥漫的林间。 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赢了的, 都变成一抔黄土;输了的,1279年),南宋最后一 个据点崖山被元军攻陷, 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 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 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 所在今江西大庚)时写下 此诗。
疏通文意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尾联运用典故和想象,感情由悲而壮, 格调由低沉而高昂,表现出了作者誓死不屈、 战斗不止的决心。
诗歌赏析u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诗中围绕哪个字抒情述怀?全诗如何抓住这个 字进行抒情述怀?
全诗围绕“别”字抒情述怀。 首联写再别。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客”而 别,即为抗清事业而奔走。而今天是作为被捕囚犯而别的。 颔联写别情。因前后“别”时的处境不同,所以心情也
写作特色
(1)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 典故信手拈来。 (2)诗意流畅,语词率真豪壮。 (3)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414d88625901020207409cca.png)
写作特色
1.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道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 2.诗意流畅,语词率真豪壮。 3.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
山坡羊·骊山怀古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 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 自幼嗜学,于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 能。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 复起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赈济灾民,夜 以继日,忧劳而死。代表作有政论集《三 事忠告》、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 《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
译文:哪还顾得分辨什么真假?眼见这喇叭吹得这家破了产,吹得那 家遭了殃,吹得水干鹅飞光!
点明了全文主旨。点出“吹”的恶果——百姓家破 人亡,表达对“吹”的憎恨。
合作探究
整首曲子没有直接描写宦官作恶,我们从哪些侧面描写中 能够看出?体现了宦官的哪些丑恶嘴脸?
例如,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狐假虎威,装腔作 势,气焰嚣张,先前的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烟消云散,前后判若两人。“曲 儿小腔儿大”最能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词的有关知识,背诵古诗词。(重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主旨,学会鉴赏古诗词。
(难点)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 情趣。(素养)
南安军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被 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 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 (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 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指南录》 《文山先生全集》等。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别云间》课件(共15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别云间》课件(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53403e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f.png)
川火灯下灭处谈湖过垂胧首
首联叙事,回忆夜空抗清似已 过熟悉程冰冷的艰光阴 辛寄。世间同时中月
指 尖
微 敛
间 洒
杏 雨
运 痛用 、典愤故懑之,情抒发 。中流萤了 “诗 又熄 人”记忆苦字的空气战充满被感捕叹后酒色清之的情沉水光潋 浅滟
,显得极为悲苦、无奈。
下西 阴湖 影边 一 片
古典文学
无怀念 限风动山河檐下 泪琉璃 ,流星谁言琴音 天把盏地素衣宽。风声
乡 的、 矛亲盾人,迷无恋论不 怎中流萤舍 样。 失熄 望表记忆现、的空气悲了情愤感与和哀酒色清心恸理,水光潋 浅滟
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苏醒。
下西 阴湖 影边 一 片
英魂。语出屈原《九
歌·国殇》。“身既死兮 古 典 文 学 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者
神童 败后 被捕
只后之身就称流义。中流萤离于14于南岁熄 湘京随记忆鄂。父一其亲的空气 带诗夏词,允或后彝大返和酒色清浅方乡老悲。师水光潋滟 壮清陈顺,子治或龙四凄起下阴影一片年怆兵哀(抗西湖边1婉清64,。7)“失
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夏内史集》《玉樊堂词》等。
键字、词、句,中流品熄味诗记忆
的 空
歌语言。酒水 色光 清潋 浅滟
下西 阴湖 影边 一 片
语出《左传》。楚人锺仪
古典文学
被俘,仍戴着“南冠”
(楚国的冠)。后世遂以
三怀念 年风动羁旅檐下 客琉璃 ,流星今日琴音 又把盏南素衣冠。风声“南眉眼冠”纸伞 为千古俘虏的代称。
忘烛花月消何笑映掠低朦回
怀 风 檐古 琉典 流文 琴学 把 素 风 眉 纸 千
课
念动下璃星音盏衣声眼伞古 怀忘 风烛 檐花 琉月 流消 琴何 把笑 素映 风掠 眉低 纸朦 千回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山坡羊.骊山怀古》研讨课件_7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山坡羊.骊山怀古》研讨课件_7](https://img.taocdn.com/s3/m/23b41dcafd0a79563c1e72ec.png)
结合全诗分析诗 Nhomakorabea的情感。
怎么答题?——步骤探究
答案示例: 先概括
① 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无比思念与关切之情。
第一二联中,开篇的“凉风”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后
分
也引起下文对友人的遥问;“鸿雁”“秋水”表现出 分
其对友人行程的担忧与关切。
点
析
作
② 表达了诗人对李白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颈联和尾联中,一“憎”一“喜”,隐喻李白长流
答案示例:
①诗歌表现出诗人客居他乡,思乡情切。诗歌 的第一二联,诗人远望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 投宿于林间,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而联 想到自己久居异地,不能归家,表现出浓浓的 乡思之愁;
②表现出诗人年华渐老,感时伤逝之情。第三 四联中的“微阳”“秋山”营造的萧瑟冷清之境唤 起诗人迟暮之惊,以至于徘徊水边不敢照见自 己的容颜,写出了诗人感时伤逝的落寞惆怅。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月夜忆舍弟》 2《.作送者杜注少释府有之玄任机蜀州》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 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 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 ②君子:指李白
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 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 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译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析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 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 ②君子:指李白 ③文章憎命达:意
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 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乐景写乐情, 情景关系一致。
怎么答题?——步骤探究
答案示例: 先概括
① 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无比思念与关切之情。
第一二联中,开篇的“凉风”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后
分
也引起下文对友人的遥问;“鸿雁”“秋水”表现出 分
其对友人行程的担忧与关切。
点
析
作
② 表达了诗人对李白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颈联和尾联中,一“憎”一“喜”,隐喻李白长流
答案示例:
①诗歌表现出诗人客居他乡,思乡情切。诗歌 的第一二联,诗人远望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 投宿于林间,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而联 想到自己久居异地,不能归家,表现出浓浓的 乡思之愁;
②表现出诗人年华渐老,感时伤逝之情。第三 四联中的“微阳”“秋山”营造的萧瑟冷清之境唤 起诗人迟暮之惊,以至于徘徊水边不敢照见自 己的容颜,写出了诗人感时伤逝的落寞惆怅。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月夜忆舍弟》 2《.作送者杜注少释府有之玄任机蜀州》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 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 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 ②君子:指李白
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 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 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译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析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 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 ②君子:指李白 ③文章憎命达:意
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 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乐景写乐情, 情景关系一致。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山坡羊·骊山怀古》课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山坡羊·骊山怀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1bea5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0.png)
·
骊山 所见 所感
阿房已毁 奢侈不见 荒凉萧索 遗恨绵绵
怀古 不满
抒发 感慨
一 切功过成败 到最后都都变 做了土
伤今 伤感
课堂小结 作者途经骊山,回顾阿房宫历史,写下所见所
感,从而抒发了“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 土。”的感慨,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盛衰兴亡的 历史规律,隐含了对封建王朝的不满及感伤。
写作特色
(1)运用典故。前两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用了《阿房宫赋》中的典故。
(2)借景抒情。“只见草萧疏,水萦纡”两句是说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 野草稀疏地长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迁回地流淌。草的萧疏、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 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拓展阅读
阅读张养浩的两首散曲,完成下列题目。
【甲】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 土。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 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曲意:(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那些战 胜了的国家,都化作为了土;(那些)战败了的国家, (也)都化作为了土。
初步原感知 文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首句点明了怀古的地点:骊山,引出了怀古的原因:旧日 的奢侈的阿房宫已被大火付诸一炬,再不见踪影。
原
文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
变做了土。
抒情,抒发了对朝代更迭,无论输赢都会化作焦土的 无限感慨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基调。结尾几句基调凄楚悲凉,意为国家 间无论怎样争斗,终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 渐渐湮没,在无尽的沧桑中被遗忘,化为沉 寂的黄土。全曲揭示了封建统治者无论成败 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表现了作者对 现实状况的强烈不满。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作者名片
作者 王磐 生卒年 约1470-1530 字 鸿渐 号 西楼 籍贯 高邮(今属江苏) 评价 明代散曲家、画家 作品 所作散曲清俊秀美,语言幽默,其中有些作 风格 品反映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当时人民悲惨
古今对译
山坡羊·骊山怀古
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
回环曲折。
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
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阿房:即阿房宫,秦朝宫殿群,规模宏大,
建筑华丽。故址在今陕西西安的阿房村。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 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重点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略写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此 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 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诗人当时心情的沉重 与凄苦。颔联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 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 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 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得自由,虽经故乡而如不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兮为鬼雄。”
灵旗:战旗。古代出征 前必祭祷之,以求旗开 得胜,故称。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奔,今天兵败被俘 成为阶下囚。无限山河似在流泪,谁还敢说 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雄伟 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 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只见衰草萧疏, 水波回环。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 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 林中了。(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 (那些)战胜了的,都化作了土;战败了的, (也)都化作了土。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一时落入 敌手。绝食而死是我的愿望,(愿学伯夷、 叔齐)在梦里采薇而食。
主旨概括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被俘后随元军北 行途中路过梅岭的所见所感,抒写了作 者的悲苦心情,表现了作者对恢复大宋 江山的信念,对元人的蔑视以及饿死殉 国、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要永别故 乡实在艰难。英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定 要在战旗下面再看这山河。
主旨概括
这首诗写了作者抗清的坎坷经历以及被 俘后与故乡诀别的不舍,表达了对山河沦陷 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 清斗争的坚定信念,体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 崇高气节。
重点赏析
本诗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作者从起 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 清斗争生活做了高度简洁的概括。颔联抒写作者按 捺不住的满腔悲愤。作者一直期盼明王朝东山再起, 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国土、重整河山的宏 愿一次次落空,令作者感到深深的失望。颈联坦露 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尾联表明心迹。尽
江西的分界岭。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
采薇:周武王伐纣灭商,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
后来饿死。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 湿透。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 为俘囚!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南安军
文天祥
背景链接
帝昺祥兴二年(1279),南宋最后一个 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 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庾岭,经 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余)时写下此诗。
古今对译
梅花南北路:指经过梅
南安军
岭。梅岭,即大庾岭,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山上多梅树,是广东和
别云间
夏完淳
作者名片
作者 夏完淳 生卒年 1631-1647 字 存古 号 小隐 籍贯 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评价 明末抗清英雄 重要 14岁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 经历 失败后,只身流离于湘、鄂一带,后返乡。
清顺治四年(1647)被捕后就义于南京 代表 诗《南冠草》《军中有作》,历史笔记《续 作品 幸存录》等
管故乡牵魂难别,但作者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 的决心,即使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 到后继者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掷地有声的铮铮誓 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 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全 诗思路清晰,感情跌宕豪壮。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背景链接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 入咸阳后放火焚毁阿房宫。张养浩途 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山坡羊·骊 山怀古》这首曲。
背景链接
本诗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 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松江,古 称云间,是作者的家乡。
古今对译
南冠:《左传·成
别云间
公九年》载,楚国
夏完淳
人锺仪被俘,仍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着“南冠”(楚国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的冠)。后世遂以
“南冠”为俘虏的
代称。
泉路:地下。指阴间。
毅魄:英魂。语出屈原 《九歌·国殇》:“身
主旨概括
作者怀古伤今,借写封建王朝的更 迭、兴衰,寄寓自己对历史古今变化的 感慨——世事无常,悲叹封建王朝无论 怎样盛极一时,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 命运。
重点赏析
本曲开头三句回顾骊山的历史。作者用 “当时奢侈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 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 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 纡”。四、五、六句中写草萧索,水曲折回 环,树烟雾缭绕,为作者怀古伤今定下了情
归。颈联两句承首联抒写悲愤。以祖国山河万世永 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收复大宋 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上句化用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名句,下句化用丁令威的化鹤歌中 “城郭犹是人民非”句意,蕴蓄着深厚真挚的爱国 感情和自信心。尾联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明自己 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表明自己宁死不降的决心 和至死不渝的崇高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