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万“事实孤儿”急需国家救助
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研究

城市流浪儿童成因分析
家庭原因
家庭经济困难 家庭结构不完整或解体 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 家庭关系紧张或冷漠
社会原因
家庭原因:家庭破裂、家庭教 育缺失等
文化原因:教育观念落后、重 男轻女等
社会制度原因:社会保障制度 不完善、户籍制度限制等
经济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失业率高等
个人原因
家庭破裂
离家出走
流浪儿童的分布情况:流浪儿童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等。其中, 大中城市的流浪儿童数量较多,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流浪儿童数量相对较少。
流浪儿童的来源:流浪儿童的来源复杂,包括家庭原因、教育原因、贫困原因等。其中, 家庭原因是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包括家庭暴力、家庭破裂、家庭教育缺失等。
经验教训:重视 流浪儿童问题, 加强政府与社会 合作,提高流浪 儿童救助水平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城市流浪儿童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现有社会救助政策的不足和局限性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探讨城市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的深层次原因和根本解决方案
政策建议: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改善城市流浪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未来发展
流浪儿童形成的原因包括家庭破裂、被拐卖、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以及自 身离家出走等。
流浪儿童在城市中面临着生存危机、心理危机和安全危机等多重问题。
社会救助是解决城市流浪儿童问题的有效手段,包括政府救助、民间组织 救助和社区救助等多种形式。
流浪儿童类型
家庭型:因家庭贫困、家庭暴力等 而流浪
叛逆型:因行为不端、违反法律而 流浪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失学型:因失学、辍学而流浪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流浪儿童的现状及救助措施

小议流浪儿童的现状及救助措施(一)流浪儿童的现状都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但并不是所有的花朵都幸福地生活在阳光雨露下,如今游荡在城市之中、出没于街头巷尾的流浪儿童便是一例。
所谓流浪儿童,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了家庭和离开监护人的看护,流落到社会上超过24小时,失去基本生存和可靠保障而陷入困境的少年和儿童。
近几年来,中国城市流浪儿童日益增多。
据民政部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15万人次的流浪儿童,加上随父母外出打工的街童,实际人数可能远远超过30万人。
他们绝大部分是文盲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
年龄多在10岁至15岁,大多数来自经济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农村。
这些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儿童,离开家庭或监护人,流落社会。
他们中的大多数生活没有保障,更无法享受义务教育和计划免疫。
疾病、饥饿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孩子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伍德琛博士说,从世界范围来看,导致儿童流浪街头的突出原因是贫穷、家庭的解体和暴力。
在中国,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不断进步,但迅速转型的社会给家庭和个体也带来巨大的压力,比如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持续攀升的离婚率,这些都不断把孩子由家庭推向街头。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家庭、教育、社会等是导致儿童出外流浪的主要原因。
家庭因素排第一位,其中包括家庭解体和家庭教育失当或虐待儿童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教师薛在兴认为,短视行为导致父母不想让孩子读书。
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可各地还有不同程度的对外来儿童加收借读费等违规行为,这也是把随父母外出务工的儿童变成流浪儿童的重要因素。
对于如何解决流浪儿童的救助问题,最近几年我国在流浪儿童救助方面也探索出了一系列新的途径和方法。
专家建议,要从生活救助、心理矫治、针对性进行文化与技能教育以及改变现行救助制度4方面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儿童救助问题。
目前,我国的救助机构主要是从生活生存保障方面做工作。
孤儿救助政策与法规介绍

孤儿救助政策与法规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孤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为了保障孤儿的生存、发展权益,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救助政策与法规。
本文将对孤儿救助政策与法规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政策与法规,从而保障孤儿的权益。
一、国际孤儿救助政策与法规1.《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最全面的儿童权利保障文件,也对孤儿的权益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
根据该公约的规定,各国应为孤儿提供基本的福利和援助,确保他们享有与其他儿童相同的待遇。
2.《国际儿童劳工最低年龄公约》孤儿救助政策与法规也涉及到儿童劳工问题。
《国际儿童劳工最低年龄公约》规定禁止使用未满15周岁的儿童从事有害劳动。
这一公约保障了孤儿不被迫从事过重劳动,确保他们的健康与发展。
二、中国孤儿救助政策与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收养法》为孤儿的救助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该法明确规定了收养关系的建立和终止程序,保护了孤儿的权益,为他们提供了安定的家庭环境。
2.孤儿保障制度中国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的孤儿保障制度,为孤儿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
具体措施包括为孤儿提供生活费、教育费用、医疗保障等,并建立了孤儿救助机构,提供保育、教育等服务。
三、孤儿救助政策与法规的意义1.保护孤儿的合法权益孤儿救助政策与法规的重要意义在于保障孤儿的合法权益。
这包括了对孤儿财产的保护、基本生活权益的保障以及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孤儿能够享有与其他儿童相同的待遇。
2.帮助孤儿获取良好的成长环境孤儿救助政策与法规能够协助孤儿融入社会,获取良好的成长环境。
这些政策和法规不仅提供了经济援助,还为孤儿提供了教育、培训等发展机会,促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教育和人生发展。
3.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孤儿救助政策与法规的实施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为孤儿提供必要的生活和教育保障,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避免了因孤儿问题引起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困境儿童补助申请条件

困境儿童补助申请条件一、基本条件* 年龄范围:通常为0-18周岁的儿童。
部分政策可能对已满18周岁但仍在校就读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患儿提供继续享受补助至学业结束的支持。
* 特殊困难境遇:在出生、发育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特殊困难境遇或失去父母照顾的儿童。
二、具体类别及条件1. 孤儿-父母双亡的0-18周岁儿童。
2.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父母双方均符合以下任一情形: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失去联系且未履行监护抚养责任6个月以上),导致儿童实际上无人抚养。
-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符合上述任一情形,导致儿童事实上无人抚养。
3. 感染艾滋病病毒儿童-经市级医疗机构鉴定为艾滋病携带、感染儿童(0-18岁),并经药物治疗,需提交医疗机构开具的感染艾滋病并经治疗证明。
三、重残、重病及其他认定标准-重残:通常指经残联部门认定的一二级残疾或三级四级精神、智力残疾。
-重病:包括但不限于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认定的高血压Ⅱ一Ⅲ期、糖尿病、活动性结核病、癌症等需长期治疗或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疾病。
具体病种可能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调整。
-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指期限在6个月以上,或剩余期限不低于1年的情形。
-死亡与失踪: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失踪则指人民法院宣告失踪。
四、申请材料申请困境儿童补助通常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申请人或其监护人身份证复印件* 父母的残疾证、服刑证明、死亡或失踪证明等相关文件* 医院诊断证明、住院病例等(针对重病、罕见病儿童)* 儿童身份证和户口本复印件(或户籍证明)* 监护人身份证和户口本复印件* 监护人信用社账号或其他银行账号复印件*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如贫困证明、监护协议等五、申请流程1. 申请:由困境儿童或其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填写《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申请审批表》或类似表格。
2. 初核: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走访核实相关情况。
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等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

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等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建设部(已撤销),农业部(已撤销),卫生部(已撤销),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公布日期】2006.03.29•【文号】民发[2006]52号•【施行日期】2006.03.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救助正文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农业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民发〔2006〕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综治委、高级人民法院、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公安厅(局)、司法厅(局)、财政厅(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建设厅(委)、农业厅(局)、卫生厅(局)、人口计生委、团委、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综治委、法院、发展改革委、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财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农业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团委、妇联: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党和政府历来关心和重视孤残儿童福利事业。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应区别情况,完善救助制度,使孤儿都能健康成长。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福利事业,现就加强孤儿救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高度重视孤儿救助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失去父母和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以下简称孤儿)57.3万名,他们失去父母,无人抚养,处于生存、发展的困境,是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救助工作的重点对象。
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

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 2011本研究主要成员:王振耀、尚晓援、高华俊、徐佳、曹意文、朱照南报告主要执笔人:尚晓援本报告系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共同对中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系统跟进与评估,并于2011年度“儿童福利活动周”正式发布。
本报告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特此致谢!我们非常欢迎来自您的任何形式的评论和建议。
与本报告有关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2010年,中国GDP实现397983亿元,较2009年增长10.3%,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突破4000美元,中等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稳固。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自1998年以来其首次超过城市,国家财政收入、外汇储备、粮食产量和工业生产值等均取得不同程度的快速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儿童福利事业在良好的经济形势下迎来了新的进展与突破,2010年中国第一项儿童福利津贴制度正式确立,标志着我国在儿童福利理念和认识上的重要转变,政府第一次面向全体孤儿承担起养育的主要经济责任,对民生方面的重视和投入进一步增加。
中国儿童福利服务至此开始了在四大方面的重要转型,主要表现在:儿童福利的理念转变、服务对象范围扩大、服务项目增加和儿童福利机构的功能转型。
本报告分别以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儿童养育和照料、儿童医疗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儿童教育福利、儿童保护以及非政府儿童福利组织参与等七大方面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中央与地方层面的政策与实践举措,对2010年度中国儿童福利发展的总体形势进行分析与判断。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在取得进展与突破的同时,仍然面临三大挑战:第一,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失衡与长期存在的贫富差距,青少年人口比重降低与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环境与资源限制对粗放式发展模式的终结,共同构成了我国未来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宏观挑战。
从积累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中国构建与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必须从儿童福利开始。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事实孤儿背后是救济制度缺位

他们本应度过最无忧的年华,却因父母重度残疾、服刑、患严重疾病等因素而无人抚养。
他们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孤儿,但事实上,却孤苦无依。
他们未被纳入孤儿救助体系,但与孤儿相比,他们面临着同样、甚至更加严峻的生存难题……这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一个缺乏关注、亟待救助的边缘群体。
(7月30日新华网)
有调查显示,在广东省少管所收押的服刑人员中,有“留守”背景的高达59.5%,其中86.5%的人有无助、被抛弃、无用和失落感。
可见,“事实孤儿”绝不能被忽视。
遗憾的是,对于“事实孤儿”,我们始终缺乏制度救济。
一方面,他们不属于政策划定的“孤儿”范畴,难以享受现行救济制度发福荫,另一方面,法律上也没有足够规定,可以让“事实孤儿”们进入福利院,接受国家的相关救助,更不能被收养,常常使得社会陷入对“事实孤儿”欲救助而不能的困境,也加剧了他们的生存困境。
毫无疑问,“事实孤儿”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事实孤儿”的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关系到制度建设的合理,社会的和谐。
因此,亟须创新制度救济,补齐现有短板。
尽快完善法律和制度,比如开展“事实孤儿”针对性的立法,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救济制度和政策措施。
除了制度救济,我们还可以借助民间力量,民政部门偶尔的个案救济也不可能形成制度化与常态化,因此,民间力量便成了重要的补充。
比如“事实孤儿”若能被收养,就可能弥补父爱、母爱的缺失,民间救助资金的汇聚,也能疏解救助资金的紧缺等。
但这一切,显然都有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特殊群体(如孤儿、残疾学生)的特殊支持政策

特殊群体的特殊支持政策引言特殊群体是指在社会中具有特殊身份或特殊需求的群体,例如孤儿、残疾学生等。
由于其特殊身份和需求,他们在教育、就业和社会参与等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为了保障特殊群体的权益和提供更好的支持,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特殊支持政策。
本文将介绍特殊群体的特殊支持政策,并探讨其实施的效果和面临的挑战。
孤儿的特殊支持政策孤儿是指失去父母或监护人照顾的儿童。
由于缺乏家庭的照顾和支持,孤儿往往在心理和生活能力方面存在困难。
为了保障孤儿的权益和提供更好的支持,各国纷纷制定了特殊支持政策。
在教育方面,孤儿通常享有免费就读的权利,并且可以接受额外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一些国家还建立了孤儿学校或孤儿院,为孤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就业方面,许多国家为孤儿提供就业援助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实现自我价值。
此外,一些国家还给予孤儿特殊的就业优惠政策,例如减免社会保险费用或提供税收减免等。
残疾学生的特殊支持政策残疾学生是指在身体、智力或感知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
为了保障残疾学生的教育权益和提供更好的支持,各国纷纷制定了特殊支持政策。
在教育方面,许多国家要求学校提供无障碍的教育环境,包括无障碍的校舍、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
同时,学校还应配备特殊教育师资和专业辅导员,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计划和支持服务。
在就业方面,各国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促进残疾学生的就业。
这些政策包括给予残疾学生平等的就业机会、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等。
一些国家还设立了特殊的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和职业介绍等支持。
特殊支持政策的效果与挑战特殊支持政策对特殊群体的效果和影响是显著的。
这些政策使孤儿和残疾学生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权益和机会,并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支持。
特殊支持政策的实施还有助于改善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会参与度和自尊心。
然而,特殊支持政策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资金和资源的不足。
我国有流浪未成年人100万到150万

益 、 者的利益 、 患 自身 的利 益 , 面 对 医 疗 保 险 部 门和 医 药 公 司 , 他 们 需 要 应 付 的 社 会 关 系 越 来越 复
杂。
我 国慢 性病 费 用
负 担 急 剧 增 加
近 日, 卫 生 部 、 界 银 行 、 在 世
人治 病 救 人 ,还 要 兼 顾 医 院 的 利
定的社会 民意 ;而 民众通过这
够为 5 O万名左 右 的流 浪未成 年
人 提供 救 助 服 务 。
类博客也获得理性 的参与、表达
的机会 。博 客 的即 时 性 、 门槛 、 无
无限传播性 ,使博客更体现 了草
根 精 神 与 民本 精 神 。 此 相 对应 , 与 “ 静 看 待 政 治 博 客现 象 ” 读 者 冷 的 认 为 ,8岁 至 3 1 5岁 为 主 年 龄 段 的博 客 作者 往 往 是 这 样 一 个 思 想 活 跃 、 达 积 极 的群 体 。 是 ,思 表 但 “ 维 活 跃 ” 并不 代 表 言 论 或 意 见 的
其他教育机 构中的教师 ,利用教
学 活 动 的职 务便 利 , 以各 种 名 义 非 法 收 受教 材 、 具 、 服 或 者 其 教 校 他 物 品销 售 方 财 物 ,为 教 材 、 教 具 、 校 服 或 者其 他 物 品销 售 方 谋 取 利 益 , 额 较 大 的 ; 法 组 建 的 数 依 评 标 委 员会 、 竞 争性 谈 判 采 购 中 谈 判 小 组 、询 价 采 购 中询 价 小 组 的 组 成 人 员 , 招 标 、 府 采 购 等 在 政 事项 的评标或 者采购活 动 中, 索 取 他 人 财物 或 者 非法 收受 他 人 财 物 ,为 他人 谋 取 利益 ,数 额 较 大 的, 别 依 照 刑 法 规 定 , 分 以非 国家 工 作 人 员 受贿 罪 定 罪 处 罚 。
50万“事实孤儿”“”何以为家

50万“事实孤儿”“”何以为家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9年第27期六岁的玲玲的父母都曾吸毒,父亲因过失杀人被判无期徒刑,母亲得了抑郁症,抛下玲玲一人走了,只是偶尔回家看看。
玲玲现在和爷爷一起生活,生活过得很拮据。
55岁的爷爷打零工补贴家用,她一个月680元的幼儿园学费都让老人发愁。
像玲玲这样的孩子,在中国还有很多。
尽管父母在世,却又无力履行抚养和监护责任,他们中很多人长期游离在儿童福利救助体系之外,处境艰难。
这些家庭中的未成年人被称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也叫“事实孤儿”。
据民政部最新统计,全国约有50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7月10日,民政部会同最高法、最高检等12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些孩子今后将获得由政府发放的基本生活补贴。
这是中国首次就加强“事实孤儿”保障出台专门意见。
只是,从中央的政策到玲玲家之间,还需要一个过程。
包括玲玲在内的50万儿童是否会因此迎来命运的转机?孩子吃了两大碗玲玲家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上。
8月初,玲玲家来了一位老熟人串门,他是“黑眼睛”工作室的站长武克。
武克每次上门来总送一些米、面、油,有时还有被褥和书包,给玲玲和爷爷的生活带来补给。
3年前,“黑眼睛”工作室在金积镇社区戒毒康复中心成立,这是一家专门帮扶涉毒人员子女的公益组织。
“父母吸毒、入监,小孩子嘴上不说,但心里都懂。
”武克说,他们定期会对涉毒家庭孩子进行心理干预,不让他们感到自卑。
据“宁夏禁毒”报道,吴忠市目前共有在册吸毒人员近9000人,占全宁夏吸毒人数的30%以上。
金积镇是首批试点建立工作室开展关爱行动的乡镇,全镇在册吸毒人员169人。
这些人因长期吸毒导致丧失劳动能力,无力赡养、抚养家庭成员,他们的子女,尤其是未成年人往往缺乏监管和关爱,甚至可能再步吸毒、贩毒后尘。
陕西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原秘书长孙磊也一直关注“事实孤儿”。
她发现,在陕西一些劳务人口输出大县,外出打工农民多数在矿山或建筑工地劳作,安全措施差,致死致残、丧失劳动力的案例不少。
社会救助工作政策解读

社会救助工作政策解读社会救助工作政策是国家为了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需求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它旨在通过提供经济、物质、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帮助那些面临生活困境的人们重新融入社会,并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社会救助工作政策进行解读。
一、政策背景社会救助工作政策的制定是基于社会公平和人道主义的理念。
在市场经济的运作过程中,一些个体由于各种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无法满足基本需求。
为了保障这些人们的基本权益,国家出台了社会救助工作政策。
二、救助对象的确定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确定救助对象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救助对象包括以下几类人群:1. 经济困难的家庭:家庭经济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家庭可以申请救助。
这些家庭通常由贫困户、低保户等组成。
2. 特殊群体:残疾人、孤儿、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也可以享受救助政策。
3. 突发意外的受害者: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的人们也可以得到相关救助。
三、救助方式社会救助工作政策采取了多种方式来提供救助,以确保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1. 经济援助:政府会提供经济援助,包括一次性救助金、临时救助金和定期救助金等,用于满足基本的生活开支。
2. 医疗救助:救助对象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免费或者优惠的医疗救助,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低收入医疗救助等。
3. 教育救助: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政府为他们的子女提供教育资助,包括免费教育、奖学金等。
四、救助申请和审核社会救助工作政策需要通过申请和审核来确定救助对象的资格。
通常情况下,救助对象需要提供相关的个人和家庭信息,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
1. 申请材料:救助对象需要填写相应的申请表格,同时提供身份证明、家庭收入证明、家庭成员情况等相关材料。
2. 审核程序:相关部门会根据救助对象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
审核的内容包括家庭经济状况,个人特殊情况等。
3. 救助发放:通过审核的救助对象将会获得相应的救助金或者其他救助政策所提供的帮助。
五、政策效果与不足社会救助工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0.11.16•【文号】国办发[2010]54号•【施行日期】2010.11.1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和政府历来关心孤儿的健康成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孤儿福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孤儿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总体看,孤儿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为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孤儿保障制度,使孤儿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拓展安置渠道,妥善安置孤儿孤儿是指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地方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和条件认定。
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有利于孤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拓展孤儿安置渠道,妥善安置孤儿。
(一)亲属抚养。
孤儿的监护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确定。
孤儿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要依法承担抚养义务、履行监护职责;鼓励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担任孤儿监护人;没有前述监护人的,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孤儿合法权益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机构养育。
对没有亲属和其他监护人抚养的孤儿,经依法公告后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可在社区购买、租赁房屋,或在机构内部建造单元式居所,为孤儿提供家庭式养育。
公安部门应及时为孤儿办理儿童福利机构集体户口。
(三)家庭寄养。
由孤儿父母生前所在单位或者孤儿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可由监护人对有抚养意愿和抚养能力的家庭进行评估,选择抚育条件较好的家庭开展委托监护或者家庭寄养,并给予养育费用补贴,当地政府可酌情给予劳务补贴。
2024年贫困村孤儿帮扶计划(二篇)

2024年贫困村孤儿帮扶计划孤儿学生帮扶计划一、指导思想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在全班学生中开展对孤儿学生“结对子、送温暖”活动,为孤儿学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成为未来孤立无援的社会弱势者。
通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和孤儿学生自己的努力,促进该生健康成长。
二、扶助条件1、遵纪守法,品行优良2、诚实谦逊,好学上进3、经济困难,并迫切需要资助的三、扶助方式扶助包括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资助、学习上帮助提高。
四、扶助措施1、思想上解惑孤儿学生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孤儿学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帮扶者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样看待,平时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
2、生活上资助鉴于孤儿学生的家庭特殊,无经济来源;他们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扶助方要适当的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
3、学习上帮助提高就必须培养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社会立足,有所建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因此扶助方要从学习上去帮助,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4、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之中。
2024年贫困村孤儿帮扶计划(二)贫困村孤儿帮扶计划2024年贫困村孤儿帮扶计划是一项致力于解决贫困地区孤儿问题的计划,旨在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教育、生活和心理支持,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社会救助法:呵护困境群体(社会救助具体措施)

社会救助法:呵护困境群体1. 近年来,社会救助法在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困境群体提供了温暖和希望。
这一法律框架的实施不仅彰显了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展现了社会的共同责任感。
社会救助法的出台和完善,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增添了人文关怀的一道亮丽风景。
2. 社会救助法的核心目标是减轻困境群体的负担,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这些困境群体包括贫困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等。
通过社会救助法的实施,国家将公共资源调动起来,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参与的机会。
3. 以贫困户为例,社会救助法旨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根据法律规定,贫困户可以享受低保金、临时救助金等福利待遇。
这些待遇不仅能够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还能够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
4. 对于孤寡老人来说,社会救助法提供了关爱和陪伴。
通过社区救助中心和志愿者的帮助,他们可以得到日常生活照料、心理支持以及社交活动的机会。
这些温馨的举措不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让他们度过晚年的时光更加快乐和充实。
5. 残疾人在社会救助法的保护下,享有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利。
无论是通过提供适应残疾人的环境设施,还是通过就业培训和就业促进,社会救助法都在为残疾人的自立生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着坚实的支撑。
6. 社会救助法的实施离不开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强对社会救助法的宣传和推广,确保困境群体能够及时了解并享受到相应的救助政策。
同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也是社会救助法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7. 然而,社会救助法的实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目前社会救助法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广泛,有一部分困境群体仍然无法享受到相应的救助政策。
其次,救助标准的制定和核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确保救助金能够真正满足困境群体的需求。
8. 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救助法的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社会救助法的财力支持,确保救助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社会救助中的特殊群体救助与保护

社会救助中的特殊群体救助与保护特殊群体是指因特定的身份、状况或特殊需求而需要特别关注和保护的人群。
在社会救助中,特殊群体的救助与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和妇女四个方面入手,论述社会对特殊群体救助与保护的措施与意义。
一、儿童的特殊群体救助与保护儿童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保护儿童的权益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社会救助中,特别要关注贫困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发放资助金、提供免费教育和医疗等方式帮助贫困儿童改善生活条件,并建立完善的监护机制,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
二、残疾人的特殊群体救助与保护残疾人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之一,需要特别的关怀和保护。
社会救助中,应加大对残疾人的康复和教育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康复设施、提供就业机会和适应性教育等方式来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并建立起对残疾人的长期照顾和保障体系。
三、老年人的特殊群体救助与保护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特殊群体救助与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养老金、建设养老院、开展医疗保健等方式来关注和保护老年人的权益。
此外,社会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与陪伴,让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四、妇女的特殊群体救助与保护妇女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面临着女性权益、劳动权益等多方面的问题。
社会救助中,应加强对妇女的性别平等教育和就业指导,提供妇女专属的就业岗位和培训计划,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同时,对于家庭暴力和性别歧视等问题,社会应该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通过宣传教育和公益活动来加强对妇女的保护和支持。
总结起来,社会救助中的特殊群体救助与保护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对于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和妇女等特殊群体,社会应该加大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经济和教育支持,以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实现。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公平、和谐,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孤儿救助与关爱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孤儿救助与关爱孤儿,作为一个社会弱势群体,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爱。
然而,在民政部的工作人员中,他们对孤儿的救助与关爱更加具有直接的参与和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民政部工作人员如何通过各种举措和政策实施,为孤儿提供更多的关心和援助。
首先,民政部工作人员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孤儿提供全面的救助。
他们积极推动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每个孤儿都能得到基本的物质保障。
此外,他们还建立了孤儿收养制度,为没有亲属或被剥夺了亲权的孤儿提供家庭和爱的温暖。
而对于那些特殊困境下的孤儿,如残疾孤儿和失散的流浪儿童,民政部工作人员也积极参与制定对策和措施,保障他们的权益和福利。
其次,民政部工作人员通过加强孤儿福利机构建设,为孤儿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支持。
他们致力于提高孤儿福利机构的设施和服务水平,确保每个孤儿都能生活在干净、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中。
此外,针对孤儿的教育问题,民政部工作人员加大了对孤儿学校的支持力度,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此外,民政部工作人员还通过定期走访和关爱活动,为孤儿提供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
他们了解孤儿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并尽可能地与他们建立联系和建立信任关系。
通过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和心理援助项目,他们帮助孤儿摆脱心理困扰,树立自信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在孤儿面临重大变故或遇到困境时,民政部工作人员也会及时提供紧急援助和支持。
最后,民政部工作人员还与其他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关爱孤儿。
他们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孤儿问题的关注度和理解度,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孤儿救助和关爱领域。
此外,他们还与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组织合作,共同推动孤儿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服务。
总之,民政部工作人员作为孤儿救助和关爱的推动者和实施者,通过政策制定、福利机构建设、情感关爱和合作推动等多方面的努力,为孤儿提供了更多的关心和援助。
全国共有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约50万12部门将联合对该群体进一步加强保障

082“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大约50万。
”7月10日上午,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高晓兵在民政部新闻发布会上第一次透露了这个数字。
所谓“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就是通常所说的“事实孤儿”,简单来讲,即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仍然在世,但无法、无力或不适合抚养儿童。
2013年夏天,南京某吸毒女性的两名幼女被饿死家中的惨剧在令人叹息之余,更让这类特殊的儿童群体开始吸引更多关注。
而在2011年第四季度,民政部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的儿童福利中心课题组就曾对这类儿童的全国数量进行推算,结果在58万左右。
当时,该课题组还做了另一个测算——如对所有“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给予全额的基本生活保障,每年所需资金41亿元。
今年6月18日,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司下发的《关于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数据统计的通知》里就曾指出,“父母没有双亡,但家庭没有能力或没有意愿抚育的儿童”,均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而这次《意见》则对这一群体的界定标准有了更明晰的解释。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分两类,第一类是指“父母双方均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情形之一的儿童”;第二类是指“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情形之一的儿童”。
民政部儿童福利司司长郭玉强表示:“我们去年在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大概掌握全国有50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第一类情况父母双方都出现不能正常履行监护义务的大概22万,第二类大概是28万。
由于各地投入的力量不一样,采用的技术手段也不一样,所以说全国共有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约50万12部门将联合对该群体进一步加强保障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生活保障、医疗康复保障、教育资助救助、监护责任和关爱服务机制等五个方面全面落实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权益保障,该《意见》将从明年起实施。
新闻英语:“事实孤儿”的定义,用英文怎么说?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福利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全国约58万名“事实孤儿”中,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的占91%。
在河南,“事实孤儿”有4万多人;山东各类福利机构收养的此类儿童有1.9万;在新疆,至少有5000个这样的孩子......请看《中国日报》的报道:China has around 580,000 "de facto orphans" and they are in urgent need of thecountry's assistance, China Youth Daily reported on Monday.据《中国青年报》周一报道,中国约有58万“事实孤儿”,他们急需国家救助。
“事实孤儿”,即“事实无人抚养儿童”(de facto unattended children),可以用de facto orphans表示。
de facto是一个拉丁语的表述,意思为“事实上”或者“执行上”,例如defacto relationship(事实上的关系,同居关系)。
2011年9月,民政部在下发的相关通知中,首次将“父母没有双亡,但家庭没有能力、或没有意愿抚育的儿童”(children with one or two parents alive but unwilling or unable to raise them )界定为“事实孤儿”。
可见,“事实孤儿”虽非孤儿,却具备孤儿的核心特质。
他们没有父母的经济支持( lost the economic support of their parents),是边缘人群(marginalized group)。
因为缺少父母的爱(lack of parental love),他们经常被同龄人嘲笑( mocked by peers),同时他们中大部分人并不能享受农村医疗计划(rural medical care schemes)。
对丧偶孤儿的帮扶方案

对丧偶孤儿的帮扶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丧偶孤儿问题日益凸显。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约20万名丧偶孤儿,其中大部分仍处于学龄阶段,面临较为严峻的生活和学习问题。
如何有效地帮助这些孩子成长,是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状目前对丧偶孤儿的帮助主要包括政府的救助和社会各界的捐助。
政府对丧偶孤儿的救助主要包括上学补助、住宿补助、医疗救助等,社会各界的捐助主要包括物资捐赠、志愿服务等。
虽然这些帮扶方式对孤儿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救助标准不一、资金使用不透明等。
具体方案为了更好地帮助丧偶孤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方案:1. 建立全国性的孤儿救助基金建立全国性的孤儿救助基金,通过政府和各界捐助的方式,为丧偶孤儿提供学习、生活、医疗等方面的资助,同时明确救助标准和资金使用方式,确保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
2. 组织定期的志愿者活动组织定期的志愿者活动,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丧偶孤儿问题,同时帮助孤儿们解决生活和学习问题。
志愿者们可以为孤儿们提供心理疏导、学习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3. 建立长期捐赠机制建立长期捐赠机制,通过企业、个人的捐赠和资助,为丧偶孤儿提供可持续的资助和帮助。
捐赠的物资可以包括生活用品、教育用品、康复工具等,这些物资的捐赠可以缓解孤儿们的生活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结语对丧偶孤儿的帮助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
我们相信,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尝试,会为孤儿们带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万“事实孤儿”急需国家救助
第一次见到小静时,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孙磊的心被
深深刺痛了。
因为右脸颊上的先天胎瘤,小静出生不久便被亲人遗弃。
将她拣回抚养的,仍然是一个贫困异常的家庭:70多岁的老奶奶,带
着两个智障未娶的儿子,靠低保勉强度日。
“小静是典型的‘事实孤儿’。
在陕西,这样的孩子有近1.8万名,全国则有约58万人。
”孙磊告诉记者,“事实孤儿”是一个尚未
被社会广泛知晓的群体——他们的父母一方死亡、失踪、患有精神病、重残、重病、正在服刑(3年以上)等,另一方未履行监护照料义务1
年以上,抑或是非婚生、遭遗弃后被收养,导致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
成年人。
“他们失去父母的经济抚养,是接近于孤儿的边缘群体,生活艰难,处境困苦。
”因为政策缺失,这些与孤儿、留守儿童处境相似的
孩子,却难以获得相对应的救助和关怀,成为亟需救助的特殊群体。
享受不到孤儿国家救助
小滢是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事实孤儿”救助行动宣传片里
的小主人公。
7岁的小滢原本有着幸福的家,随着爸爸离世、妈妈出走,她只能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一亩薄田和政府救助成了家里仅有的生
活来源。
爷爷身患重病,但坚持让小滢读书。
奶奶每天都会用自行车
沿着崎岖山路将小滢送到学校。
懂事的小滢放学第一件事,总是去山
上砍柴,小手被荆棘划出一道道血痕。
回到家,小滢会踩着小板凳爬
上灶台,烧水,帮奶奶煮饭。
当前,小滢的信息已被录入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事实孤儿”信息资料库。
当前,这个资料库已经登记有来自陕西汉阴、南郑、洋县、蒲城、岐山、淳化、西乡等7个县的共计1049名“事实孤儿”。
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福利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
全国约58万名“事实孤儿”中,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的占91%。
在河南,“事实孤儿”有4万多人;山东各类福利机构收养的此类儿童有
1.9万;在新疆,至少有5000个这样的孩子……
这些孩子和孤儿一样,父母抚养缺失,日常生活和就学难以保障。
但和“孤儿”相比,他们却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问题。
根据我国已建立的孤儿福利体系,陕西的福利院孤儿每人每月可
得到1000元补助,散落民间孤儿每人每月可得到800元补助。
但针对“事实孤儿”的国家救助政策却几乎空白。
没有父母双方的死亡证明,“事实孤儿”无法享受这些福利。
不但如此,有的“事实孤儿”还要
照顾常年患病的爷爷奶奶,或是丧失了劳动水平的父母。
“建库、调查、资助”成为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救助“事实
孤儿”的三项主要途径。
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首批确立了陕西省
内6个试点项目县,并且和当地妇联、民政和教育部门翻遍山沟坎洼,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寻找这些孩子。
精神关怀缺失问题更严重
与此同时,针对“事实孤儿”生存状况的调研也陆续展开。
一年
多来,作为项目志愿者,西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郑安云教授带领
调研团队,深入陕西8个县展开乡野调查,他们设计发放的问卷涉及
衣食住行、人际交往、在校学习、社会支持等方面的60个问题,并和120名“事实孤儿”实行了深度访谈。
“事实孤儿”中的绝大部分儿童,“原来都是留守儿童”。
课题
组在调研中发现:这些孩子中,约有78.4%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和爸爸或妈妈生活的仅占10.8%。
爷爷奶奶年迈,家庭收入不稳定且极其微薄,其中70.3%靠种地为生,月家庭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45.9%,
另有很大一部分靠老人的低保维持生活。
“家庭贫困必然限制每一项支出,‘事实孤儿’的生活费用窘迫
得令人吃惊。
”在这些“事实孤儿”家庭中,67.6%的初中生月生活费
用低于100元;82.4%的家庭蔬菜来源于自种,品种有限且季节性强,
很难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须营养;每天有水果吃的仅占2.7%;17.7%表示“偶尔吃不饱”或“经常吃不饱”。
“只有过年才买衣服”或“一年内没买过”的初中生占40.5%,小学生约为69.8%;对“冬天是否有棉衣、棉鞋”的问题,30%的小学生
表示“有,但是很旧”。
学校离家较远的约占43.7%,即使如此,绝大部分学生仍选择走路上学,每天步行三四公里是普遍现象,常常早上5点左右就起床赶路。
“相对生活的窘迫,缺乏精神上的关怀是更为严重的问题。
”郑
安云说,56.8%的“事实孤儿”表示,经常想念爸爸妈妈,但当被问及
父母情况时,这些孩子都会避而不语,或眼含泪珠。
“经常感到孤独”的初中生占20.3%,18.9%表示“更愿意自己待着而不是和同学交往”,90.5%“经常或偶尔羡慕别的同学能见到自己的父母”。
“能见到父母——这样一件对很多孩子来说最简单的事,却令他
们感到最为痛苦。
”约有37.8%的“事实孤儿”会因家里贫困受到同学嘲笑。
心情不好时,只有35.1%的孩子选择向家人倾诉,多数“事实孤儿”不善言谈,甚至一直缄默不语,存有明显的自卑和自闭倾向。
因为父爱母爱的缺失,有70.0%的“事实孤儿”经常或偶尔感觉恐惧,23.3%经常难以入睡、做恶梦,32.4%经常或偶尔觉得活着没意思。
因为有遭到弃养等经历,这些孩子经常会听到周围人对自己遭遇
的议论。
一些父亲去世或重病,母亲改嫁或出走的家庭,老人往往会
当着孩子面埋怨他们的妈妈。
调查中,对于“你最讨厌的人是谁”的
问题,很多孩子的回答是“妈妈”。
这些被调查的“事实孤儿”中,“有过或经常有因为家里缺钱而
辍学想法”的孩子占49.7%。
虽然小学阶段学校花费很少,但还是有39.9%的孩子出现了没钱买书的情况。
因为家庭的特殊性,很大一部分“事实孤儿”并未加入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
约一半孩子生病时,就在附近的小诊所买些药,只有非常
严重时才送往医院,看病的花销绝绝大部分由主要抚养人和亲戚拼凑。
呼吁纳入制度性救助体系
“实行调研,是为了掌握翔实、准确的信息,为政府部门提供有
价值的建言报告和决策依据。
”孙磊认为,判断一个儿童是否应该受
到救助,不应只看其父母或监护人是否存有,而要分析儿童的生存状
态是否得到保证。
令人欣慰的是,当前,“事实孤儿”已开始引起一些社会力量和
政府部门的注重。
与基金会的救助行动不谋而合,2020年9月,民政
部在下发的相关通知中,首次将“父母没有双亡,但家庭没有水平、
或没有意愿抚育的儿童”界定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这正是基
金会正在着力协助的“事实孤儿”群体。
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的救助行动也在稳步推动:从2020年,
仅找到“事实孤儿”11人,资助计1.1万元;到截至2020年,共资助604人,资助总额68.83万元,一批孩子得以顺利完成他们的义务阶段
教育。
今年,试点项目还将扩展到陕西省内10个贫困县,资助1005人,并开始尝试整县推动。
作为救助项目的“升级版”,基金会还与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合作,联合发起“爱助事实孤儿”行动。
去年10月,网上支付宝募捐平
台的开通,为“事实孤儿”的救助打开另一扇大门。
截至今年3月17日,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6万多人通过网络捐款224万余元。
“根据推算,2020年筹集的善款有望突破450万元。
”这些捐款,将有50%留在陕西,用于2020年的进一步资助;另外一半,将由海南
成美慈善基金会用于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推广陕西救助“事实孤儿”的做法和经验。
“单纯救助不是我们的目的。
”孙磊表示,只有通过救助项目的
实施,推动政府将“事实孤儿”纳入国家制度性救助体系,而非短时、临时性的政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孤有所养的问题。
2020年年底,陕西省民政部门正式下发《关于展开困境儿童分类
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今年起在咸阳市所辖的兴平市开始
试点,对所有符合标准的“事实孤儿”和贫困儿童每人每月发放不低
于300元的基本生活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