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物理听课记录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听课议课记录声音的特性

初二物理听课议课记录声音的特性

初二物理听课议课记录声音的特性第一篇:初二物理听课议课记录声音的特性初二物理听课议课记录《声音的特性》听了付老师《声音的特性》这节课后,深有体会。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声音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化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练习、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请示讲授本课时,采用探究法、演示法,想要达到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声音的特性.②.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③.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2、能力目标①.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五、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还存在的主要问题的: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

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已领会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多元目标,实现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30篇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30篇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30篇
一、电的发生和电流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解电的发生和电流的概念。

教师首先从普遍性
的角度,讲述让电源成为有力的能量源的原因是什么?电源是如何发生的?教师说,电能是通过电子的移动产生的,在电力系统中,电子从一个原子
中离开,然后在电路中运动,输送能量。

然后,教师又讲解了电流的概念
以及它是如何发生的。

电流是指电子从一个原子流向另一个原子时产生的
电流。

教师进一步解释说,电流是一种电能,可以用来激发电子从原子中
离开,从而产生电力。

最后,教师给学生们讲解了如何通过路径和电压测
量电流。

二、电路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电路的概念。

教师先让学生们认识到电路的重要性,以及这种电路如何正确安装才能有效的传输电能。

接着,教师讲解了
电路的几种类型,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要求学生们要充分理解和掌握。

然后,教师又讲解了电路中的元件,导线的安装以及电路图的制作流程,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电路是如何运作的。

最后,教师还带领学生
们实际练习了电路的安装,以便更好的认识电路,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三、电磁力
本节课重点介绍的是电磁力的概念和发展。

教师首先让学生们认识到
电磁力的重要性,以及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物理听课记录

物理听课记录

物理听课记录物理听课记录物理听课记录1一节物理实验课的各个课堂教学环节到底有多少东西值得探究,通过参加泰安市初中物理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观摩,我找到了答案。

3月13-15日,泰安市初中物理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泰安市东岳中学进行,我有幸被学校选派去参加了观摩,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个人的一些体会。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对学习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新教材中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贯穿初中物理教学的始终。

这次为参赛教师设置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探究实验。

本节是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以后,对欧姆定律的一个重要应用,也就是伏安法测电阻。

老师们在这节实验课的设计上可谓是各有千秋,亮点纷呈,主要有一下表现:一、导入方式多样1、由问题导入。

比如“物理学中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电阻”,“小灯泡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用电器,那么一个小灯泡的电阻会有多大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实验现象引入。

利用实验演示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学生观察,老师提出问题:小灯泡在亮度改变的过程中有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下面同学们多数会想到电流和电压,但是电阻会不会发生变化,同学们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那么到底电阻会不会发生变化,提出问题,引入实验。

二、矛盾问题的处理技巧1、有没有直接测量电阻的工具。

在这个问题上有的老师说没有,这是不对的,肯定是有的,但是这里产生一个问题,如果说有,同学们会说,既然有直接测量的工具,那就像测电流和电压一样去测量电阻不就完了吗,还要做什么探究实验。

所以这个问题,有的老师处理的就很好,他首先承认有,但是他说我们条件有限现在我们实验室不具备,那么除了直接测量以外,我们还有没有办法间接测量呢,引入伏安法的原理,很科学,过度也很自然。

2、测量结果求平均值的问题。

定值电阻随温度变化很小,可以认为电阻不变,可以按照“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消除误差,得到电阻大小。

但是小灯泡有所不同,它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明显,每次测量的数值实际也是不同的,而且是温度越高电阻越大,这个时候,就不能求平均值了。

初二物理教学听课记录及评析

初二物理教学听课记录及评析

初二物理教学听课记录及评析背景根据安排,我于某年某月某日上午参观了初二物理课的教学。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力的平衡”,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听课记录- 教师在上课前引入了课程内容,向学生解释了力的概念和平衡的条件。

- 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了一些力的平衡的实例,并分析了其中的物理原理。

- 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和解决力的平衡相关的例题。

-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了杠杆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力的平衡的概念。

- 最后,教师对整节课进行了总结,并留下了一些作业练。

评析本次听课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既有多媒体演示,又有互动讨论和实验演示,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

尤其是通过实验演示杠杆的工作原理,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力的平衡的条件。

此外,教师在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问题并解决例题,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也可以对课堂进行一些改进。

教师在引入课程内容时,可以通过更具体和生动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另外,作业练的设置应更加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力的平衡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总的来说,本次听课是一次富有活力的教学过程。

通过教师的精心布置和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对初二物理中的力的平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结论初二物理教学听课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杠杆的工作原理,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虽然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但整体来说,本次听课是一次成功的教学过程。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标体加粗:本节课旨在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探究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使其深刻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适用范围;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学会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问题,解决实际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实验操作,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导入1.1 教师行为:•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包括电源、开关、导线和一个小灯泡,询问学生:“当我们闭合开关,小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电流在电路中是如何流动的?”•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引出欧姆定律的重要性。

1.2 学生活动:•观察电路图,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尝试用已有知识解释小灯泡发光的原因及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过程点评:通过直观展示和启发式提问,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学习欧姆定律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教学过程1. 欧姆定律的概念与表达式1.1 教师行为:•讲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推导并展示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 = U/R,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1.2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欧姆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尝试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思考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过程点评:概念讲解清晰,表达式推导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欧姆定律的核心内容。

2. 实验探究:验证欧姆定律1.1 教师行为:•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测量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等。

1.2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

•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并分析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过程点评:实验探究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欧姆定律的正确性,加深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八年级物理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八年级物理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八年级[X]班。

-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一进教室就拿着一个气球问同学们:“同学们,看我手里这个气球,要是我把它放开,会发生什么呢?”同学们都齐声回答:“会飞起来。

”老师笑着说:“没错,那为啥它会飞起来呢?这就和我们今天要学的物理知识有关啦。

”这导入简单直接,一下就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感觉就像变魔术一样,用个小气球就引出了今天的物理课。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浮力的概念(10分钟)-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浮力”两个大字,然后说:“咱就从这个气球飞起来说起,气球能往上飞,是有一种力在往上托它,这个力就是浮力。

就像你在水里游泳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身体被水往上顶啊?这也是浮力在作怪。

”老师边说边做了个游泳时往上浮的动作,特别滑稽,同学们都被逗笑了。

接着老师又举了几个例子,像船在水上航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等等,让大家对浮力有了个初步的认识。

老师还特别强调:“浮力这个家伙啊,它总是竖直向上的,就像个小天使,一直往上托着物体呢。

”这种比喻真的很形象,感觉一下子就把抽象的浮力概念给具象化了。

2. 浮力产生的原因(15分钟)- 老师拿出一个透明的水槽,还有一个正方体的小木块。

他把小木块放入水槽中,木块浮在水面上。

老师就开始讲啦:“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小木块在水里,为啥会受到浮力呢?这就得从它周围的水压说起。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小木块在水中的示意图,周围标上了水压的方向。

“这个小木块下面受到的水压比上面受到的水压大,为啥呢?因为下面的水更深啊,水压就大。

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就好比下面有一群大力士往上推这个木块,上面呢只有几个小瘦子往下压,那木块肯定就往上浮啦。

”老师这么一解释,感觉还挺容易理解的。

然后老师又用公式推导了一下浮力产生的原因,虽然公式有点复杂,但是老师一步一步讲得很仔细,还在黑板上写得大大的,让同学们跟着一起推导。

初中物理教研组听课记录(3篇)

初中物理教研组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听课时间:2022年9月15日二、听课班级:八年级(1)班三、授课教师:张老师四、课题:《摩擦力》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如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汽车刹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然后,张老师引入课题《摩擦力》。

2. 新课讲授(1)摩擦力的概念:张老师通过讲解摩擦力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含义。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2)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张老师介绍了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包括接触面粗糙、有压力、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摩擦力的产生。

(3)摩擦力的大小:张老师介绍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等。

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大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4)摩擦力的方向:张老师讲解了摩擦力的方向,即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3. 课堂练习张老师设计了几个与摩擦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总结与反思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强调摩擦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摩擦现象。

同时,张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认为学生在实验操作和问题回答方面表现良好,但在课堂纪律方面还需加强。

七、听课评价: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教学过程流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4.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准确,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初中物理教研听课记录(3篇)

初中物理教研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授课教师:张老师授课班级:八年级(1)班授课内容:《光的反射》听课时间:2021年10月15日听课人员:物理教研组全体成员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反射现象,掌握光的反射定律,能够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镜子的成像、潜望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反射现象。

2. 新课讲解(1)光的反射现象张老师通过展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光的反射规律。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反射定律张老师详细讲解了光的反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光的反射过程。

(3)光的反射应用张老师结合实际生活,讲解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潜望镜、汽车后视镜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课堂练习张老师布置了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光的反射知识的掌握。

4. 总结归纳张老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反射应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张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反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动画讲解等方式,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2. 教学内容张老师对光的反射现象讲解清晰,对光的反射定律讲解详细,并举例说明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光的反射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

3. 学生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听讲,对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反射定律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在课堂练习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八年级物理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八年级物理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八年级[X]班。

- 授课内容:[章节名称,例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教师活动。

- 老师一进教室,啥话也没说,就拿着一把梳子在头发上快速地梳了几下,然后把梳子靠近碎纸屑。

那些碎纸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噌”地就被梳子吸起来了。

同学们一下子就瞪大了眼睛,满脸的好奇。

这时候老师就问大家:“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为啥不?这就和我们今天要学的物理知识有关哦。

”- 学生反应。

- 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都在那交头接耳,小声嘀咕着,眼睛紧紧盯着老师手里的梳子和纸屑,特别期待老师接下来的讲解。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声音的产生(10分钟)- 教师活动。

- 老师从讲台下面拿出一个小鼓,还有几个小鼓槌。

他先敲了敲鼓面,“咚咚咚”,声音可响亮了。

然后问同学们:“大家听到声音了吧,那你们猜猜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同学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是鼓槌敲出来的”,有的说“是鼓里面有东西在响”。

老师笑了笑,说:“那咱们来仔细看看啊。

”他又轻轻敲了敲鼓面,这次让同学们把手放在鼓面上。

同学们发现,手能感觉到鼓面在振动呢。

老师就说:“看,这鼓面在振动的时候就产生了声音。

其实啊,不只是鼓,很多东西发出声音的时候都是在振动的。

”说完,老师又拿了一把钢尺,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外,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就“嗡嗡”地响起来了,同时大家也能清楚地看到钢尺在上下振动。

老师接着说:“就像这钢尺,它振动了就发出声音了。

”- 学生反应。

- 同学们都特别认真地在听老师讲,还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实验感受。

当发现鼓面和钢尺振动的时候,好多同学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还有些同学在那点头,感觉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2. 声音的传播(15分钟)- 教师活动。

- 老师说:“咱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这声音是怎么跑到我们耳朵里来的呢?这就涉及到声音的传播了。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30篇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30篇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30篇记录1:主题:物质的三态变化内容:老师通过实验向我们展示了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变化过程。

我们学会了固体加热会变成液体,再加热会变成气体;冷却过程中则相反。

记录2:主题:力的作用内容:老师介绍了重力和弹力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解释了它们的作用。

我们也学习了如何测量物体的重量。

记录3:主题:简单机械内容: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机械装置,如杠杆、轮轴和斜面。

老师通过实例向我们展示了它们的应用。

记录4:主题:声音与光线内容:我们学习了声音和光线的性质。

老师通过实验向我们展示了声音的传播和光线的反射现象。

记录5:主题:能量与能量转化内容:我们学习了能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

老师通过实验给我们示范了这一过程。

记录6:主题:电的基本概念内容: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电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量。

记录7:主题:电路内容:我们学习了闭合电路和开放电路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观察了它们的不同现象。

老师还介绍了电池的作用。

记录8:主题:磁铁与磁场内容:我们学习了磁铁的性质和磁场的概念。

老师通过实验向我们展示了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记录9:主题:静电内容:我们学习了静电的概念和现象。

老师通过实验给我们展示了带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记录10:主题:太阳能与风能内容:我们学习了太阳能和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老师通过实例向我们展示了它们的应用。

记录11:主题:运动和力的关系内容: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力对运动的影响,并举例说明了不同力对物体的作用。

记录12:主题:电磁感应内容: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老师通过实验向我们展示了电磁感应产生电流的过程。

记录13:主题:电路中的并联和串联内容:我们学习了电路中的并联和串联连接方式,并了解了它们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记录14:主题:光的折射内容: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并通过实验展示了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听课记录25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听课记录25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听课记录25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听课记录25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听课记录25篇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单凭教师用语言进行讲授不容易让大多数学生明白,因而我考虑用实验来突破这个难点。

(1 )考虑增加实验:课本中仅用杠杆和动滑轮两个演示实验进行教学,经过反思我觉得功的原理作为一个普遍的物理规律,只用两个实验是不足以说明它的普遍性的,因此我考虑增加实验。

反思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可以增加的实验有:定滑轮和滑轮组。

但又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问题,最后决定增加滑轮组这个实验。

(2 )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决定增加实验后又思考:三个实验若都是演示实验,说服力上也可能有问题,不如让学生亲自对手去做。

回想学生学习动滑轮和滑轮组时都曾经亲自对手做过这两个实验,知识和操作上的基础都较好,因而改为学生实验问题不大。

( 3)对学生的具体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考虑到毕竟是一个新的实验,学生测量的部位和操作技巧可能都有问题,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并减少学生走弯路的可能性,我想应该有一个演示实验:杠杆不省功。

为了学生看清所测量的部位,可用投影和教学录像片进行精确的指导。

( 4 )实验简化:上述实验若严格来证明功的原理理论上必须测量力的大小,但如果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结果因为额外功的缘故必然不准,不能得出功的原理,但前面已经学过杠杆、动滑轮、滑轮组等的省力规律,因而实验中的力可以不测,并且可以节约实验时间。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听课笔记(完整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听课笔记(完整版)

---------------------------------------------------------------最新资料推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听课笔记(完整版)0 引言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得出结论二、物理方法:1、控制变量法2、 1.1 声音是什么一、声音是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固、液、气都可以成为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都能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m/s,表示声音在空气中每秒向前传播 340m。

一般来说:v 固 v 液 v 气三、声能:声音具有能量叫作声能。

例:声音能够粉碎结石声音能使物体振动四、回声:1/ 17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作回声 1、人耳能区分出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s 以上; 2、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测距 1.2 乐音的特性一、响度: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常用大、小形容影响因素: 1、振幅:即振动的幅度如何影响: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离声源的远近二、音调: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常用高、低形容影响因素:频率: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单位:赫兹,符号 Hz 如何影响: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一般像厚、宽、长、松、粗的物体发声时音调较低三、音色:声音的第三个特性四、小结:乐音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可以用响度、音调和音色来描述它的特性。

响度、音调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1.3 噪声及其控制一、什么是噪声 1、物理学角度:---------------------------------------------------------------最新资料推荐------------------------------------------------------ 噪声是由声源做无规律振动产生的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称为噪声二、噪声的控制:1、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控制噪声声源2、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阻断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可听声的范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通常在 20Hz20190Hz 之间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超声波:频率高于 20190Hz 的声音叫作超声波①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②应用:声呐测距、B 超成像、清洗、焊接、测速等 2、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叫作次声波①特点: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而且无孔不入②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等 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一、物质的三态固态:有固定的形状和固定的体积液态: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水的三态名称:冰、水、水蒸气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作物态变化二、温度 1、3/ 17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 2、测量: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①构造:a.一根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b.玻璃管的下方有一个壁很薄的玻璃泡 c.玻璃管和玻璃泡内装有适量的测温液体 d.在玻璃管的外侧刻有刻度、标有单位②测温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③使用方法:a.测量前: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准备读数: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例:0℃,读作零摄氏度-5℃,读作零下5℃或负5℃ 人的正常体温:36.8 泰兴气温:-5℃~35℃ (35℃以上称为高温天气) 5、测量水温的一般步骤:①估计水的温度②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③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水充分接触④读数⑤取出温度计 6、三种温度计的比较---------------------------------------------------------------最新资料推荐------------------------------------------------------ 2.2 汽化和液化一、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作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一)蒸发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2、影响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上空气的流动 3、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例:夏天,吹电风扇为什么感觉到凉快?电风扇吹出来的风加快了汗液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而蒸发需要吸热,所以人感觉到凉快。

八年物理听课记录范文(实用6篇)

八年物理听课记录范文(实用6篇)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学校),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图形了吗”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之后请好几个学生回答)2.点明主题在这个美丽的学校里有许多的图形。

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要求: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教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要求: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得出结论:长方体的六个面是四边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要求:每个小组按不一样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小学生语文听课记录范文-2[page]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终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我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标体加粗:本节课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使学生理解热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源意识及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

二、导入1.1 教师行为•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汽车发动机工作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汽车是如何获得动力前进的?这个过程中有哪些能量发生了转化?”1.2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观察汽车发动机的工作情况。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尝试回答,提出自己的初步见解。

过程点评:通过视频导入,直观展示了热机(汽车发动机)的实际应用,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教学过程1. 热机基本概念讲解1.1 教师行为•讲解热机的定义、分类(如内燃机、外燃机等)及基本构造。

•利用多媒体展示热机的工作循环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1.2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理解热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尝试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图像联系起来。

过程点评: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对热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热机工作过程分析1.1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分析热机的工作过程,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强调每个冲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演示热机模型或利用动画模拟热机工作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1.2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热机的工作过程,尝试总结每个冲程的特点和能量转化情况。

•观察教师演示或动画模拟,进一步加深对热机工作过程的理解。

过程点评:通过分组讨论和直观演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热机工作过程的理解,还培养了合作学习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3. 热机效率与环境保护1.1 教师行为•讲解热机效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七年级下物理听课记录

七年级下物理听课记录

七年级下物理听课记录第一节课:基本物理量主要内容:-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和分类- 国际单位制(SI)及其重要物理量要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能量转化以及宇宙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 基本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温度、物质的物量以及发光强度。

- SI制定了国际单位制,其中重要的物理量包括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以及坎德拉。

第二节课:测量与误差主要内容:- 测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区别- 测量的误差及其分类要点:- 测量是通过比较物理量与已知标准的大小来确定其值的过程,对科学研究和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 直接测量是直接读取仪器上的刻度或数字来获得物理量的值,而间接测量是利用已知的物理量关系计算出所需物理量的值。

- 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可能由于仪器不准确或实验条件不恰当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差,随机误差是指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第三节课:长度和面积的测量主要内容:- 长度的测量- 测量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面积的测量方法和计算要点:- 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操作,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两脚规和游标卡尺等。

- 测量尺的使用时要保持尺的水平放置,使用平行块使尺稳定,并避免直接用手触摸测量尺的刻度。

- 面积的测量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得出,直接测量方法包括使用测量尺和计算测得的长和宽,间接测量方法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出。

第四节课:质量的测量主要内容:- 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测量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要点:- 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量度,质量的测量通过比较待测物体和已知质量的物体的重量来实现。

- 测量天平是常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使用时需要注意天平的水平放置、使用纸张等测量物以及避免直接用手触摸待测物体。

-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常用的单位有克、毫克等。

以上为七年级下物理的听课记录概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浮力听课时间:年月日所听学科:物理讲课课教师:讲课班级:年级班授课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

奴隶们被扔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

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到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

狄杜大惊失色,认为奴隶们受到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由此引入浮力。

二、进行新课(一)什么是浮力[多媒体展示]:图9-1图片[讨论]:(1)这里面的物体除了受重力以外,还受什么力?方向如何?(2)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总结]: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

一般用F表示。

[学生活动]:浮力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能否列举几个事例呢?学生尽可能列举一些常见的事例。

[学生实验]:比较金属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后请学生汇报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总结]:金属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可见石块在水中受浮力。

[提问]:刚才的实验说明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你能通过实验进一步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吗?[讨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金属块受到浮力造成的,所以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浮力。

[总结]:浮力=物重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F浮=G-F[讨论]:如果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你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吗?[总结]:浸在任何液体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不禁想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什么受到向上的浮力?[演示实验]:取一个去掉底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个乒乓球防入瓶内,乒乓球落在瓶颈处。

当向瓶内倒水时,乒乓球是否会浮起?先让学生猜一猜。

倒水后乒乓球并没有浮起来。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浮力听课时间:年月日所听学科:物理讲课课教师:讲课班级:年级班授课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

奴隶们被扔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

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到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

狄杜大惊失色,认为奴隶们受到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由此引入浮力。

二、进行新课(一)什么是浮力[多媒体展示]:图9-1图片[讨论]:(1)这里面的物体除了受重力以外,还受什么力?方向如何?(2)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总结]: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

一般用F表示。

[学生活动]:浮力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能否列举几个事例呢?学生尽可能列举一些常见的事例。

[学生实验]:比较金属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后请学生汇报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总结]:金属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可见石块在水中受浮力。

[提问]:刚才的实验说明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你能通过实验进一步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吗?[讨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金属块受到浮力造成的,所以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浮力。

[总结]:浮力=物重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F浮=G-F[讨论]:如果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你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吗?[总结]:浸在任何液体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不禁想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什么受到向上的浮力?[演示实验]:取一个去掉底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个乒乓球防入瓶内,乒乓球落在瓶颈处。

当向瓶内倒水时,乒乓球是否会浮起?先让学生猜一猜。

倒水后乒乓球并没有浮起来。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

中学物理听课记录一、说案1、教材分析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的紧要特例,教材中布置这节内容,不但使同学了解一种典型的简谐运动,而且也对前面所学的简谐运动概念起到加深理解和巩固的作用。

新教材中这节内容比必修教材中要求更高,不但要求理解在摆角很小时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还要求同学了解理论推导过程及试验讨论方法,使同学明确单摆的回复力是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Gsinq,不是重力和绳子拉力的合力。

这样使教材的容量变大,讨论方法增多,对老师驾驭教材的本领提出了较高要求。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引导同学通过试验,讨论和探究物理规律,使同学在理解和把握物理规律的同时,充足认得物理学是一门试验科学,提高试验操作和讨论本领。

2、学情分析虽然同学多次做过试验,也察看过老师的演示试验,但试验操作本领仍不足强,特别是处置试验数据,总结物理规律的本领较差,因此,教学中,加强方法引导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

3、教学目标(1)、通过察看分析认得单摆。

(2)、通过试验讨论和理论推导下理解当摆角很小时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3)、通过料想、掌控变量法和试验讨论探究发觉单摆振动周期规律,知道单摆的周期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周期公式,培育同学的察看与分析本领。

4、教学器材(1)、演示器材:①不可伸长的细线拴着小金属球做的摆;②用像皮筋拴着小金属球做的摆;③用短线拴着篮球做的摆;④粗绳拴着很轻的小球做的摆;⑤细线拴着小金属球绕在柱子上做的摆。

(2)、探究试验器材:①沙摆14套(每四个同学1套沙摆);②单摆组14组(每四个同学1组单摆组)。

二、教学过程记录(重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导入新课:观看摆钟、秋千在竖直平面内做摇摆的录像。

提问:这些摇摆是一种什么运动呢?(同学评论纷纷)像这样的摇摆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的简单,有的多而杂,今日我们先学习最简单的摇摆单摆的运动(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1、什么是单摆:在细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假如悬挂小球的细线的伸缩和质量可以疏忽不计,线长又比球的直径大得多,这种装置就叫单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