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优质课教案_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雁门太守行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领悟诗歌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重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将士英勇杀敌的雄心壮志,学习他们报效祖国,不畏牺牲的优秀品质。(重、难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有一位诗人他是唐代诗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李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雁门太守行》。(板书标题)

这首诗写的是边塞征战之事,因而,从题材来看是一首边塞诗。

2.作者简介

李贺,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

回顾: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白居易——诗魔;王维——诗佛。

3.朗读诗歌

方式:集体朗读

要求: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4.文体知识

(1)标题解读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律诗;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我们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2)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5.品读赏析

(1)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翻译:城外敌军像黑色的乌云一般压向城头,城墙仿佛将要坍塌了,城内阳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就好像是金色的鳞片一样闪闪发光。&.首联历来为人传诵,请同学们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明确:点拨:鉴赏诗歌技巧——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比喻、夸张的连用

比喻:把敌军比作黑云,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敌军之多,而且来势凶猛;把将士们的铠甲比作金光闪闪的鳞片,写出了城内将士们的雄姿英发。夸张:体现在“城欲摧”这个词语上,这里也突出强调了敌军来袭,情势危急。

因而首联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同时也赞美了将士们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雄姿英发和高昂士气。

(衔接语:如果说首联中将士们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做好了随时出征的准备,那么接下来我们的画面就切换到了敌我双方交战的场景。继续看下一联颔联内容。)

(2)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翻译:冲锋的号角声响彻天空,将士们的鲜血在寒冷的夜晚中凝结成

暗紫色。

分析:①“秋色”一词交代了打仗的时间是秋天,我们知道秋天本来就给人一种肃杀、萧瑟之感,这里用“秋色”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壮的气氛。

②“凝夜紫”将士们的鲜血变成了紫色,我们知道战争是残酷的,有战争就有流血,有牺牲,是悲壮惨烈的。

师提问:这一联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战地场景?

点拨:“号角声”是用耳朵听到的,即“听觉”;“紫色”是表颜色的词,是用眼睛看到的,即“视觉”。

因此,颔联是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了敌我双方交战的悲壮、惨烈的场景。

(衔接语:我们知道敌我交战中,敌我力量悬殊,我方伤亡惨重,眼看快撑不住的时候,谁来了?——学生异口同声“援军部队”,继续看颈联。)

(3)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借代修辞,指待我军的增援部队。

“易水”:地名。

翻译:增援部队悄悄地临近易水,夜里霜太重,打湿了鼓皮,使得敲鼓声很低沉。

分析:这里给同学们重点强调“易水”一词。

引用典故,由“易水”一词,我们可以联想到战国时“荆轲刺秦王”的故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何其的悲壮、

惨烈呐!

(4)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翻译:为了报答君王的赏赐和厚爱,我甘愿手持玉龙宝剑为国血战到死。

分析:“黄金台”,引用典故。

黄金台,也称招贤台,是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专门建立的一个场所。相传燕昭王曾把大量黄金放在这个台子上,以表示他不惜重金招揽天下奇才的决心。

因而,尾联引用典故,写出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伟大抱负。

师问:点明诗歌主旨的句子?

生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师小结:尾联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直接将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直抒胸臆,抒发爱国情感。

5.再次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受诗歌魅力。

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①首联:敌军兵临城下,情势危急。所以感情基调是“紧张”(朗读时语速稍快,读出急促的感觉)。

②颔、颈联:描写的是敌我双方交战的场景,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所以感情基调是“(气氛)苍凉、悲壮”(朗读时语速稍慢,读出沧桑的感觉)。

③尾联:作者直抒胸臆,抒发爱国情感,所以感情基调是“坚定、豪

迈”。

a.音频朗读,感受诗歌音韵美。

b.学生根据感情基调有感情地展示朗读。

6.拓展延伸

(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边塞诗。学完这首诗歌,我们从内容看,也可以说这是一首爱国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学过、读过哪些爱国诗歌,试举一两例。

生:争先恐后诵诗歌……

例如: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师总结:我们有一位民族英雄,相传,他在出征之前,他母亲在其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希望他能够为国竭尽忠诚。他是谁?——岳飞。

那么,课堂的最后我们以一首屠洪刚的《精忠报国》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建议同学们全体起立,铿锵有力的跟唱这首歌。

7.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完成《学习之友》相关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