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上册版
教材结构
该教材由八个单元组 成,每个单元包括课 文、生字、词语、拼 音、练习等部分。
每个单元的课文主题 不同,涵盖了家庭、 学校、自然、历史等
方面。
每篇课文后面附有生 字、词语和拼音,方 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练习部分针对课文内 容设计,包括朗读、 理解、写作等多种形
式。
02
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内容
数的认识与计算
语文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偏旁部
阅读和理解浅显的寓言、故事
首
01
、古诗等
02
03
难点
写作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学习简单的修辞手法和文学常
识
04
05
06
英语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习基本的日常对话和交 际用语
理解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
掌握基本单词和短语
难点
提高听、说、读、写的能 力
科学重点与难点
02 地球与宇宙
了解地球的构造、宇宙中的天体和空间探索等基 础知识。
03 实践与探究
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 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0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01
02
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计算
掌握基本图形和几何体的认知
03
04 难点
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05
06
掌握单位换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语文教学案例
案例一
小松鼠找花生
教学内容
通过文本阅读,让学生了解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情节,学习生字和 新词,培养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观看小松鼠找花生的动 画,跟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量1个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通过实验来辨别什么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进而介绍了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两者这间的关系,并分别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方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学完全是陌生的,只有通过一些实验这种外观变化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概念。
所以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通过实验现象来调动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教学目的:
1、学会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3、了解一些性质的基本概念。
教学理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而能区别两种变化,归纳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由变化引出性质,不同的变化是由不同的性质决定的,物理变化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化学变化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
掌握一些性质的基本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由学生来分析归纳,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难点:两种变化的区别,两种性质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上册版
THANKS
感谢观看
03
针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问题,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加
强对学生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文
1. 教学方法改进
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故 事化教学、情境模拟等,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2. 教学重点调整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增 加阅读和写作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 的实际应用能力。
写作能力评价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文章结构、内容逻辑等。
1. 评价方法
通过写作练习、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写作能 力。
语文
2. 评价标准
01
文章结构清晰、语言表达准确、内容逻辑连贯、字迹工整等。
3. 学生问题
02
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
教学方法反思
教材特点
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本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数 学的基本运算、语文的拼音和识字、 英语的单词和语法等。
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
本教材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和游戏等形 式,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同时 注重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知识。
除了基础知识的教学,本教材还注重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思维能力、 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等。
数学
01
数与代数
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和常见的量,如《万以内数的认识》、《四则
混合运算》、《时分秒的认识》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与代数的核心
概念和基本技能。
02
图形与几何
涉及图形的认识、测量和运动,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1千
米有多长》、《平移和旋转》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
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意识。
联系实际,突出科学、技术、社会互动 的观点。
二、教科书的内容框架结构
物 理(八年级)
科学之旅 声现象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 物态变化
电流和电路 欧姆定律 电功率 电与磁 信息的传递
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出发设计教材的体系和结构
课程标准的要求
1.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 的发散作用。
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
一、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 学生实验
探究性实验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第二章 光现象
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
一、光的传播 颜色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五、看不见的光
• 演示实验
探究性实验
• 色光、颜料、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 逐渐体验、感悟探究的要素: •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 …
•
• 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
二、教科书的内容框架结构
物 理(九年级)
多彩的物质世界 运动和力 力和机械 压强和浮力
机械能
热和能
能源与可持续 发展
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出发设计教材的体系和结构
三、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和特点
探究 演示 想想做做、 想想议议
STS 科学世界 动手动脑学物理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健康发展,关注科学与人文的谐调统一
人教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课件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及标准
评价方式:采用多 种评价方式,如课 堂观察、作业评价、 考试评价等
评价标准:根据课 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制定具体的评价标 准
评价内容:包括知 识掌握、技能运用 、情感态度等方面 的评价
评价反馈:及时向 学生反馈评价结果 ,帮助学生了解自 己的学习情况,改 进学习方法
学生作业及实践报告
• - 重点:音乐、美术、体育 • - 难点:音乐欣赏、美术创作、体育技能训练
知识点解析及案例分析
知识点:人教版版义务教 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 年级上册
解析:包括语文、数学、 英语、物理、化学、生物、 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
案例分析:以语文为例, 分析课文《背影》,理解 父爱的伟大
案例分析:以数学为例,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理解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件特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便于操作
课件结构及特点
课件分为四个部分:语文、数学、 英语、科学
每个部分包含多个章节,每个章节 包含多个知识点
课件采用多媒体形式,包括文字、 图片、音频、视频等
课件注重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学习过程
课件具有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 添加或删除内容
选择依据: 根据教学内 容、学生特 点、教学目 标等因素选 择合适的教 学方法
依据一:教 学内容的难 易程度和深 度
依据二:学 生的认知水 平和学习能 力
依据三:教 学目标的实 现程度和效 果
教学手段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 应用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效果评估: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考试等方式进行效果评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至九年级)》介绍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至九年级)》介绍课程教材研究所顾振彪这套教科书是遵照国家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示,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编写的。
这套教科书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师生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
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前四册教科书结构如下表:从上表可以看出,这套教科书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
1. 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
遵照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教材应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增强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教材中心主义”的倾向。
实际上,语文要贴近生活,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成为流行的口号。
人们认识到,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运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
早在1990年起我社编写出版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就开始了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的尝试,但当时主要体现在第一册。
现在,从课程生态学的视角,进一步提出语文回归生活,要求教材尽可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今后的发展出发,关照与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使教材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在与生活、与世界的沟通和互动中学习语文,并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获得个性的健康发展。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提纲指导思想教材结构教材特点教材疑难教学目标教学建议一、指导思想与编写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四年级使用。
二、教材结构每册 8 组,每组由导语+课文(35 篇) +词语盘点+语文园地组成。
课文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
四上共有课文 32 篇,其中精读课文 18 篇,带星号的略读课文 14 篇。
四下精读少一篇,略读课文多一篇。
教材后面还附有 8 篇选读课文。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
前者要求会写,后者主要是认读积累。
每个语文园地由 5 个栏目组成。
其中 4 个是固定栏目:1 / 19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 8 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两个宽带网主要是引导搜集、了解课文相关材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单元,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四上教材单元主题 1. 自然奇观 2. 观察与发现 3. 中外童话 4. 作家笔下的动物 5. 我国的世界遗产 6. 人间真情 7. 成长的故事 8. 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四年级下册教材的单元主题 1. 走遍千山万水 2. 以诚待人 3. 大自然的启示 4. 战争与和平 5. 热爱生命6. 田园生活 7. 执著的追求 8. 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章节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介绍共33页
4 联想体验 (比喻)
模仿本诗的写法,以“习惯”为内容,用一定的 修辞手法仿写一或二节诗。
我家
荒园有谁来! 点点斑斑, 小路起青苔。 金风派遣落叶, 飘到窗前,
檐下坐贤妻, 一针针为我补破鞋。 秋花红艳无心赏, 贫贱夫妻百事哀。
纷纷如催债。
失学的娇女牧鹅归,
探险 传奇 漫话 探险
第六 单元
想象 世界
追寻 人类 起源
动物 世界
马的 世界
八年级教科书结构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单元 单元 单元 单元 单元 单元
八 阅读
战争 凡人 建筑 科学 古代 古代 生活 小事 园林 世界 生活 生活
上 综合性学 世界何 让世 说不
习·写作·口 语交际
时铸剑 为犁
第一单元 人生(生命体验)
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 人生(理想信念)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自然景物
感受自然
第四单元 科学世界
探索月球奥秘
第五单元 家庭亲情
我爱我家
第六单元 想像世界
追寻人类起源
本册各单元课文一览
•
第一单元
• 体裁 时代 国别 人生
• 1 在山的那一边 实现理想要翻越无数山
•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克服与分解困难
九年级 阅读议论文和欣赏文 学作品的能力
七年级教材编排的特点:
编排线索: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三大板块组织单元: 人与自我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每个单元包括
“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不按时代、文体编排,混合编排 每个单元的最后一篇为文言文
七年级教科书结构
七 阅读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介绍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套各册教材已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
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目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目录第一册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诗两首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4、*中外短诗五首断章...............................................................卞之琳风雨...............................................................芦荻错误...............................................................郑愁予回旋舞......................................................保尔·福尔在一个地铁车站................................................庞德第二单元5、兰亭集序....................................................王羲之6、赤壁赋......................................................苏轼7、*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三单元9、记念刘和珍君................................................鲁迅10、小狗包弟..................................................巴金1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12、*金岳霖先生................................................汪曾祺第四单元13、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14、包身工.................................................夏衍15、*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孙德宏16、*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白瑞雪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朗诵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论语》《大卫·科波菲尔》第二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荷塘月色.........................................朱自清2、故都的秋.........................................郁达夫3、*囚绿记.........................................陆蠡4、*瓦尔登湖.......................................梭罗第二单元5、《诗经》两首氓采薇6、离骚.............................................屈原7、《孔雀东南飞》(并序)8、*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国田居(其一).....................................陶渊明第三单元9、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0、荆轲刺秦王.....................................《战国策》11、鸿门宴...........................................司马迁12、*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第四单元1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14、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15、*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16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杨振宁表达交流直面挫折学习描写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想像世界学习虚构演讲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名著导读《家》《巴黎圣母院》第三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2、祝福................................................鲁迅3、*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4、*老人与海..........................................海明威第二单元5、蜀道难.............................................李白6、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7、琵琶行并序..........................................白居易8、*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第三单元9、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0、劝学.............................................《荀子》11、*过秦论............................................贾谊12、*师说..............................................韩愈第四单元13、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14、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15、*凤蝶外传..........................................董纯才16、*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表达交流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讨论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第四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窦娥冤...............................................关汉卿2、雷雨.................................................曹禹3、*长亭送别...........................................王实甫4、*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第二单元5、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6、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7、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第三单元9、拿来主义.................................................鲁迅10、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11、*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周有光12、*短文三篇热爱生命..................................................蒙田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信条......................................................富尔格姆第四单元13、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4、苏武传.................................................班固15、张衡传.................................................范晔16、*李贺小传...............................................李商隐表达交流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辩论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谈美》第五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3、*边城...............................................沈从文4、*哦,香雪...........................................铁凝第二单元5.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6、滕王阁序.............................................王勃7、*逍遥游..........................................庄周8 、*陈情表..........................................李密第三单元9、咬文嚼字...........................................朱光潜10、孟浩然...........................................闻一多11、*说“木叶”.......................................林庚12、*谈中国诗.........................................钱钟书第四单元13、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14、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15、*指印.............................................丹齐克16、*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表达交流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访谈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堂吉诃德》。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4092 4040 10000 24000 80640
2048 2048 4979 12012 39699
2044 1992 5021 11988 40941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家抛硬币试验情况统计图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抛硬币试验要求: 抛硬币试验要求 竖着把硬币放在10 10厘米左右的高处让硬币自由 1、竖着把硬币放在10厘米左右的高处让硬币自由 落在杯中,每人抛10 10次 落在杯中,每人抛10次 。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做好记录。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做好记录。 抛完后,小组长统计本小组的情况并汇总, 3、抛完后,小组长统计本小组的情况并汇总,填 好试验报告单 ,组内同学共同校对。 组内同学共同校对。 活动时要互相合作,有秩序,保持安静。 4、活动时要互相合作,有秩序,保持安静。
三、说教学程序
试验报告单
试验组 抛硬币 次数 正面朝 反面朝 上次数 上次数
第( )组
三、说教学程序
五年级小组抛硬币情 况统计表
组 别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7 8 9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第 10 组
合计
抛硬币的次 数 正面朝上的 次数 反面朝上的 次数
一、说教材
4、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 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的具体过程, 从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作出简单判断。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对数学的积极 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团结协作的意 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各章目录及课时参考(修订版)七年级上(61)第1章有理数(19)1.1 正数和负数(2)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2 有理数(4)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 有理数的乘方(3)数学活动小结(2)第2章整式的加减(8)2.1 整式(2)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 整式的加减(5)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1)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18)3.1 从算式到方程(4)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与合并(4)实验与探究无线循环小数化分数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数学活动小结(2)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16)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 直线、射线、线段(3)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 角(5)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2)数学活动小结(2)七年级下(62)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4)5.1 相交线(4)观察与猜想看图时的错觉5.2 平行线及其判定(3)5.3 平行线的性质(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4 平移(2)数学活动小结(2)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6.1 平面直角坐标系(3)阅读与思考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3)数学活动小结(1)第7章三角形(9)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实验与探究多边形的三角剖分7.4 课题学习镶嵌(1)数学活动小结(1)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8.1 二元一次方程组(1)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4)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阅读与思考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8.4 三元一次方程组(2)数学活动小结(2)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9.1 不等式(4)阅读与思考用求差法比较大小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3)实验与探究水位升高还是降低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阅读与思考用不等关系分析体育比赛数学活动小结(2)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10.1 统计调查(3)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10.2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2)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2)数学活动小结(2)八年级(上)(62)第11章全等三角形(11)11.1 全等三角形(1)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阅读与思考全等与全等三角形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数学活动小结(2)第12章轴对称(13)12.1 轴对称(3)12.2 轴对称变换(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2.3 等腰三角形(5)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数学活动小结(2)第13章实数(8)13.1 平方根(3)13.2 立方根(2)13.3 实数(2)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说2不是有理数数学活动小结(1)第14章一次函数(17)14.1 变量与函数(5)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14.2 一次函数(5)阅读与思考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3)14.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2)数学活动小结(2)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15.1整式的乘法(4)15.2 乘法公式(2)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15.3 整式的除法(2)15.3 因式分解(3)2型式子的分解观察与猜想pq+)+(xx+qp数学活动小结(2)八年级下(61)第16章分式(14)16.1 分式(3)16.2 分式的运算(6)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6.3 分式方程(3)数学活动小结(2)第17章反比例函数(8)17.1 反比例函数(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4)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1)第18章勾股定理(8)18.1 勾股定理(4)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阅读与思考再谈面积证法数学活动小结(1)第19章四边形(16)19.1 平行四边形(6)阅读与思考平行四边形法则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实验与探究巧拼正方形19.3 梯形(2)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数学活动小结(2)第20章数据的分析(15)20.1 数据的代表(6)20.2 数据的波动(5)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2)数学活动小结(2)九年级上(62)第21章二次根式(9)21.1 二次根式(2)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数学活动小结(2)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13)22.1 一元二次方程(2)22.2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6)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数学活动小结(2)第23章旋转(8)23.1 图形的旋转(2)23.2 中心对称(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2)数学活动小结(1)第24章圆(17)24.1 圆(5)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6)24.3 正多边形(2)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24.4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2)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数学活动小结(2)第25章概率初步(15)25.1 随机事件(2)阅读与思考概率论的起源25.2 简单事件的概率(6)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3 频率与概率(3)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2)数学活动小结(2)九年级下(48)第26章二次函数(12)26.1 二次函数(6)实验与探究推测植物生长量与温度的关系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数学活动小结(2)第27章相似(13)27.1 图形的相似(2)27.2 相似三角形(6)阅读与思考奇妙的分形图形27.3 位似(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2)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12)28.1 锐角三角函数(6)28.2 解直角三角形(4)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数学活动小结(2)第29章投影与视图(11)29.1 投影(2)29.2 三视图(5)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2)数学活动小结(2)总课时数61×5+3+48 = 356代数课时数163几何课时数154统计概率课时数39。
(人教版选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目录
体验与探究编辑《散文报》
(三)《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目录(部分)
诗歌欣赏
第一单元
导言
讲读
1、老虎
2、秋歌
3、三棵树
思考与探究
第二单元
导言
讲读
1、故乡
2、西风颂
3、当你老了
思考与探究
第三单元
导言
讲读
1、漫游者的夜歌
(人教版选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二语文目录
(一)《中国古代,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四)《先秦诸子选读》目录
概说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二、当仁,不让于师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六、有教无类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二、王何必曰利
三、民为贵
四、乐民之乐,优民之忧
五、人和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第二节、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第三节、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
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第五课、言之有“理”
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
第二节、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的认识”教材结构解读研读教材首先要通读小学数学全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及编排体系,掌握各部分知识在整套教材中的结构,从宏观上了解教材,才能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只有理解了教材的内容的前后联系,理清其来弄去脉,才能更好把握新教材。
我想老师们首先要对“全册书的教材知识体系”有个总体的认识: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几部分知识。
而关于“数与代数”又有以下相关教学内容:1、数的认识。
2、数的运算:运算内容、运算方法、算用结合。
3、式与方程:用字母表示数,简单方程及其运用。
4、常见的量: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单位等的意义和改写。
5、比和比例: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其运用。
6、数学思考: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幻灯插入:全册教材知识结构电子表格)通过看以上的教材知识结构图,我想老师们应该在脑海中建立这么一个知识网络: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把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
一、“数的认识”教材单元标题的整理我们首先以人教版1—6年级十二册教材目录为线索,对数与代数领域的“数的认识”内容的单元标题做一个整理。
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数的种类有: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
(2)内容变化:①明确规定了0是自然数。
过去教材把“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的数,叫做自然数”、“0和自然数都是整数。
”而现在则是:正整数和0统称自然数。
②增加了认识负整数的教学内容,从而在小学阶段完成了对整数的认识。
(3)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教材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将数概念的教学划分为若干阶段。
在整数方面根据我国的计数特点和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分五个阶段:“20以内”、“100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亿以上”。
分数、小数各分两段:先初步认识,再系统教学。
初步认识安排在三年级,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整数基础时教学,并且先教学分数再教学小数;系统学习安排在四、五年级。
先教学小数,再教学分数。
这主要是考虑到,分数的书写形式和运算法则跟整数都不一样,并且需要有整除的知识作为基础。
小数和整数都是十进制,小数的写法和运算法则与整数的基本相同,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因此先教学小数。
二、“数的认识”教材具体例题的整理“数的认识”教材结构表下面我们具体分析“数的认识”结构表中“整数认识”部分,在知识目标的组织顺序与结构方面有这样的特点:从具体实物——生活情境——再抽象出数的模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年级,不同学段有不同的目标(一年级是告知、二三年级是自主归纳、四年级是引导迁移),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下面结合教材结构表谈谈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方面。
三、“整数的认识"教材解读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是认数教学的任务。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理解意义、培养数感”。
(一)认数教学以理解数的意义为重点。
理解数的意义包括:数的含义。
如: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探索各种数之间的联系。
计数技能。
如:能认、读、写数。
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如:会比较小数、分数、百分数大小。
数学交流。
如: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数学活动。
如:能找出l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小于100的所有倍数。
1、让学生在生动其体的情境中认识数。
数概念的教学应该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
如:结合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是认数的开始,这阶段的教学对建立数的概念十分重要。
有的老师认为,许多学生入学前都已经会数数,现在只要写好数就行了。
其实不然,教学lO以内数的认识应注意:①物体个数与数一一对应,不能允许口中按顺序数数,却不能与物体个数对应。
②物体个数与数字一一对应.每个不同的数量与不同的数学符号对应。
③注意选择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的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
如3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3个的物体,而与物体的大小、形状、质量等状态无关。
④知道数的作用不但可以用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顺序。
如3可以表示有3个物体,也可以表示第3个物体。
2、理解数的意义要与数的读写和计算紧密结合起来。
首先,正确理解数的意义是读好数、写好数的基础,可使学生在读数、写数时事半功倍。
例如:在认识整百数时,可让学生经历以下过程:①让学生数小棒、小方块或其他各种不同的物体,亲身经历数数的过程,真实感受100有多少,发展学生的数感。
②亲自动手把10根小棒捆成1小捆,再把10捆(100根)捆成1大捆,经历100个一到1个一百的过程,建立以“百”做计数单位的概念。
③经历1个一百到几个一百的过程。
把各自的一百放到一起,就是几个一百,通过合作得到几百。
由于有前面数数的经历,容易使学生明白:几个一百是几百,几百就是几百个l。
④借助计数器上的算珠与实物的对比,体会一个算珠放在不同的位置上,可以表示1个、10个、100个,实现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飞跃。
⑤实物、算珠与写数、读数的对比。
如用含有300根小棒的3大捆小棒,与计数器百位上的3个算珠,和写法300对照起来,最终完成对几百的认识。
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初步渗透位值制思想,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从而达到更好地掌握数的读写的目的。
反之,熟练地读数、写数,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
读写教学中要注意:在低年级,对数的分解和组成,要作为基本的技能来训练;在高年级,要在读写中体会数的分解与组成。
教材没有用文字形式总结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这并不是不重视读数与写数的基本方法,而是为教学留出空间,由教师组织学生体验方法、交流方法。
(二)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对理解数的意义有重要作用。
整数的计数方法是十进制计数法,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对理解整数的意义有重要的作用。
十进制计数法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一是计数单位间的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二是计数法的位值原则——哪一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1、认识10是关键。
学生从认识1,2,3…起,老师就应帮助学生体会,数字是用来表示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数量的,每一个不同的数量,都用一个不同的符号(数字)来表示。
当数量从9增加1到了10,按理应该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但这样一来,如果每一个不同的数量,都用一个不同的符号(数字)来表示,就需要有无限多的符号。
前人在9的后面用“10”来表示,没有创造使用新符号,而是创造了一个数位。
十位上的“l”就代表10,这样就方便多了,一个10和几个1是十几,就有了11,12,13…,这就是位值制的基础。
这样,0到9十个数字就可以表出生活中无限多的物体的个数。
这个创造,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与符号性的好处。
所以,教学中建立好10的概念非常重要。
2、按单位数数。
为帮助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可以通过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数,逐步建立新的计数单位。
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时候,就要明确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是一万,即10个单位就是一个相邻的较大单位。
学习比万大的数,可以一边数一边接受10个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从而引出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和千万。
一千万一千万、一亿一亿、十亿十亿……地数,教学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亿。
在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数的活动中,学生充分体会每数满10个单位就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感受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3、不断扩展数位顺序表。
随着认识的数越来越大,教师应不断扩充完善数位顺序表。
从认识10—20的数起,就让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
认识百以内数时,及时补充认识百位。
在“认识万以内数”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数位顺序表。
在认识整数的最后一个单元里,学生将认识万级和亿级的数以及比亿更大的数。
数位顺序表可以分两次扩展,先扩展到万级,再扩展到亿级,表里的内容有数级、数位、计数单位。
学生必须通过填写,清楚知道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间的对应关系。
在整理了数位顺序表后,还应通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概括地讲述十进制计数法。
(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数感。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和各种各样的数字打交道,并有意识地把一些现象与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
例如:“瞧!你家的客厅真大啊,有30平方米吧”,“今天的天气太热了,有37度了”,“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概有500米”等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虽然不用进行具体的运算,但为何会把这些现象与相关的数字联系起来呢?这实际上是数感在起作用,当人们把一些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就是一种数感。
每个人都有这种数感,它其实就像人们平常所说的“语感”、“乐感”、“方向感”一样,是一种对于事物或现象、属性方面的敏感性,而数感就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数感使人的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人们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
所谓数感,实际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
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新课程标准》是这样描述数感的:“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数感,使得当我们遇到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即:会“数学地”思考。
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怎样建立数感?1、在观察中启蒙数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例如:认识“0”时,启发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在温度表上见过;”“电话上有0;”“我的直尺上有0”……使学生直观体会“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在温度表上、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上表示日期,在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
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样,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实中初步地建立了数感。
2、在体验中建立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