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重点
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知识点
![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3eadb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1.png)
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知识点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初级心理学家考试是评估候选人在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考试。
以下是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的知识点:
1.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 心理学的起源和演变
- 主要心理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 不同心理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
2. 神经科学与认知心理学
-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传递和神经递质
- 注意力和感知的基本过程
- 研究和记忆的机制
3. 发展心理学
- 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
- 发展阶段理论与发展任务
- 父母和教育对发展的影响
4. 个性和社会心理学
- 个性理论和评估方法
- 社会认知和社会化过程
- 团体动力和领导理论
5. 心理疾病与治疗
- 常见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
以上是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的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参加考试的候选人应该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概念。
请考生结合教材和参考书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关注最新研究和理论进展。
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05fcd12cc58bd63186bd84.png)
第一章的1. ___b____是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究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A. 调查法B.实验法C.观察法D.测验法2.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本来面目,遵照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人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进行真实的表述和研究。
这是心理学的____a___研究原则。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3.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需要不断地观察着、思考着、想象着和铭记着周围事物。
这些心理活动属于____d___。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特点C.心理状态D.认识过程4. 注意、灵感、心境及信心、决心、犹豫不决等,属于___c____心理活动。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特点C.心理状态D.认识过程5.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心理学统称为_b______。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C.心理状态D.认识过程6. ______a_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7. ___a____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特点C.心理状态D.认识过程8. 心理过程包括__d_____。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 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 .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9.心理现象分为____a___。
A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 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 .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 .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10.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___a____ 。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11.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d___。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B.能力、气质、性格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12.冯特____b___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普通心理学 各章重点
![普通心理学 各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be81126edb6f1aff001f89.png)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心理学的由来及发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历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方法。
本章重点如下:(一)基本概念:感应性、心理、心理状态、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
(二)思考题:1、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证明?答:动物对生物学刺激做出反应,说明心理现象产生。
蚯蚓试验证明。
2、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何本质区别?答:语言的出现,产生了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反应。
3、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何证明?答: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脑的发展导致心理的发展。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如狼孩等);(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应。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有何根据?5、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意义?(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基本概念:神经元、突触、本能、反射、反射弧、反馈、兴奋过程、抑制过程、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二)思考题:1、简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答:突触的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突触的机能主要是使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进行通讯联络,使神经冲动有效地在神经系统内传导。
2、为什么说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有何根据?3、简述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的功能。
4、简述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
(考过)5、哪些事实证明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非对称的?6、R.W.斯佩里对裂脑人的实验研究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7、第二信号系统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何重要作用?答: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和经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
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有何区别?9、简述言语机能联合区的功能。
第三章需要与动机(一)基本概念:需要、动机、内驱力、成就动机、好奇心、自然需要、社会需要(二)思考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对这一理论进行客观的评价。
心理学考试重点
![心理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a67e0b4a7302768e993952.png)
c 已有知识经验水平 (2)、 随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 ,必要时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 意。是一种主动的 ,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 意,受人的意识的调节支配 。 引起、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a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b 培养间接兴趣,即对活动本身不感兴趣,但 对活动结果感兴趣 ,这有利于保持随意注意 c 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斗争 ( 排除干扰 ), 包 括内外干扰。 (3)、随意后注意 由随意注意转化而来的,有目的,又不需意 志努力的特殊的不随意注意。 思考题 1、教师如何利用随意和不随意注意来组织教 学? (1)两种注意结合的理由: A 保持学生随意注意 ,效果好 ,但时间长了 易疲劳; B 善于利用不随意注意,但这种注意易转移 消失,不长久,不利于学生完成复杂的系列的学
引起感受性变化,称为: 。 A 感觉对比 B 感觉适应 C 感觉后像 D 感觉补偿 9、选择: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 为 。 A 一种弱刺激会提高另中等感觉的感受性 B 一种强刺激会降低另一感觉的感受器 C 一种中等刺激会提高另一中等感觉的感受 性 10、选择:感觉剥夺实验证明感觉信息在维持 人心理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剥夺感觉会导 致人产生幻觉等不良心理状态。 但实验也 发现它具有调节心理紧张度、 使人精神上 放松的作用。 由于这个发现发展而来的新 的心理治疗方法是: 。 A 放松疗法 B 悬浮疗法 C 认知疗 法 D 行为疗法 11、感知觉属于认识过程,能反映客观现实, 它们所反映的是: 。 B 当前事物 A 经验过的事物 C 事物的本质规律 D 事物的各别部分 12、 “光阴似箭 ”、 “ 度日如年”, 是一种 现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发生认知论》 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 《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布 初级感觉 区 初级运动 区 言语区 皮层联合区 二:机能系统学说( 鲁利亚的理论) : 脑的三个基本机能联合系统 (1)调节觉醒、紧张状态机能系统 通路: 额叶、 丘脑、 脑干(网状系统) (2)接收、加工、储存信息机能系统 涉及大脑皮层的枕叶、颞 叶、顶叶 三个感觉区,对视、听、躯体感觉进行整合 (3)调节复杂活动机能系统 额叶,占大脑 30% 与规划、 调节、 监督等复杂活动有关。 三、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 裂脑人的研究 R.Spery 1960,1981 年 获诺贝尔医学奖 左右半球功能的差异 左半球支配:言语表达、数学运算、连 续的分析思维活动,并符合逻辑;
人格心理学 考试重点
![人格心理学 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527ec0b4daa58da1114a65.png)
一、名词解释(10 \ 40)1、无意识(潜意识):主要是指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种族遗传得到的、不曾出现过的、被压抑的、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在人格中占有优势地位。
2、安娜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个体习惯性的一种带有潜意识的反应方式,其目的在于防止自我因挫折冲突引起焦虑的压力。
3、性敏感期:大约从三岁到六岁是性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动欲区转移到了生殖器,儿童通过抚摸、显露生殖器获得力比多的满足。
开始有了性别之分,产生有关自己父母的情绪冲突.4、集体潜意识:位于心灵深处,其基本含意是,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是人类据以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决定着人的本能.5、阿德勒-生活风格:阿德勒认为,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导致追求优越的方式也不同,他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生活风格。
6、阿德勒—机能自主:指成人的行为动机一旦由原初的生物性动机形成为现在的社会性动机,就具有自主支配行为的独立机能,过去的动机与目前的动机在机能上没有联系。
7、斯金纳—强化相依原理:斯金纳认为只要我们把复杂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小的循序渐进的步骤,精确地安排强化的组合方式,使有机体逐步向目标逼进,学习的过程总会达到成功。
8、马斯洛—自我实现:①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是实现潜能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2。
)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演变,它往往被视为一种终极状态。
9、维特金-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特征或方式。
10、米歇尔—自我图式:自我图式是指影响个体关于自己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结构。
“从过去的经验中得到,对自我的认知发现。
它组织和指导与自我有关信息的加工。
”11、弗洛伊德—能量投注:能量或力必多倾注于某种对象而使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
12、弗洛伊德—神经性焦虑: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时所引起的恐惧感。
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版
![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dd631ca8114431b90dd8dd.png)
A、情调 B、心境 C、美感 D、 激情
24、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 A )
A、兴趣 B、权力动机 C、 交往动机 D、成就动机
5、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是…………………………………( D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个案研究法
6、当你中途离开电影院时,在强阳光下,反而什么也看不清,慢慢地才能看清,这时人的感觉的( C )
A.对比 B.明适应 C.暗适应 D.疲劳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 恒常性
50、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叫……………………………………………………( C )
A、物质兴趣 B、精神兴趣 C 、直接兴趣 D、间接兴趣
51、学生对数学定理或公式的记忆主要属于……………………………………………( B )
7、下列哪一项不是需要的特征………………………………………………………( A )
A、集中性 B、对象性 C、动力性 D、社会性
8、甜甜的话语,轻快的音乐,体现的是感觉现象的…………………………………( B )
A、对比 B、联觉 C、适应 D、后像
9、天空有大片云彩飘动时,有时人们觉知月亮在云中穿行,好象云彩没动似的,这是…( C )
A、真动知觉 B、似动现象 C、诱导运动 D、自主运动
10、欢乐嫌时短,寂寞夜更长,这现象属于……………………………………………( C )
A、运动错觉 B、图形错觉 C、时间错觉 D、空间错觉
25、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叫…………………………………………………( C )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c227a3dd3383c4bb4cd2ab.png)
心理学考试重点考试题型:单选题(15分15题),填空题(6分6题),名词解释(25分5题)简答题(28分4个)论述题(26分2题)一、单项1、P34 突触的概念2、P35 中区神经系统的组成3、P36 布洛卡区4、P72 动机和需要的关系,动机的基础是需要5、P78 动机与行动效果的关系6、P83 归因理论的六个因素7、P108 注意的分类:有意分类和无意分类8、P108 注意的特征9、P116 感觉性和感觉阈限10、P116 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11、P117 感觉的适应:感觉的明适应和暗适应进行区分12、P127 短时记忆(时间和容量)13、P129 遗忘的规律14、P131 思维的概念15、P131 思维的过程16、P140 解决问题的策略(手段逆向计划)17、P159 心境和激情概念的区分18、P180 二因素论有谁提出,内容是什么19、P185 多元智力理论20、P189 IQ 智力与年龄的分布图21、p191 离差智商公式进行计算22、P212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23、P212 气质的类型24、P227 正强化和负强化25、P298 场依存型与场独的区分26、P298 认知风格二、填空题1、p111 感觉2、P117 对比3、P117 知觉4、P129 前摄和倒摄抑制5、P178 智力的概念6、P189 多智元理论7、P203 发散性思维8、P233 替代强化9、P277 学习内容10、P314 先行组织者三、名词解释1、p72 动机的概念2、P88 自我效能感理论3、P129 前摄和倒摄抑制的概念4、P133 知觉思维5、P178 智力的概念此加上p179 情绪智力6、P212 人格概念7、P288 学习策略的概念8、P298 认知风格9、P310 学习准备10、P310 最近发展区四、简答题1、p57 如何开发和挖掘大脑的潜能2、P83 期望理论3、P129 遗忘的因素4、P138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5、P159 EQ的组成因素6、P164 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7、P284 迁移的总类8、P336 调节课堂心理气氛途径五、论述题1、p81 成就动机理论及其应用2、P92 学习动机的激发3、P204 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4、P286 促进迁移的教学。
00031-心理学各章重点(划重点版)
![00031-心理学各章重点(划重点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fcdc0655270722182ef70e.png)
00031《心理学》各章考试重点第一章概论1、[重点]什么是心理学:P3、P4答: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单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构造主义。
2、为什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P3~P4答:人的心理活动总是由外部引起且由外部行为表现的,人们外显的行为表现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支配和调节的。
通过对行为的观察,我们是可以实现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的。
心理活动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和发展。
二者之间的联系是按一定的活动规律进行的。
只有把握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规律,人们才能够对行为加以解释、预测和调控。
3、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科学?P5衡量某一学科是否属于科学范畴,主要看其运用的是否科学的方法,并且是否满足了几个重要标准:即客观性、准确性和可检验性。
而心理学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过程中,心理学家主要依赖科学的方法,并严格地遵循科学的标准,所以说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4、[重点,单选]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5、[重点,多想]心理学的基本性质P5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心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6、心理学的发展与流派是怎样的:P6~P12时期国家创始人代表人物研究对象其他构造主义心理学1879~1920s德国冯特铁钦纳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方法机能主义心理学1890~1930s美国詹姆斯杜威意识的功能詹姆斯提出“意识流”行为主义心理学1920s~1950s美国华生斯金纳行为受条件反射学说影响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1912~1940s德国魏太默、考夫卡、苛勒意识体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后期产生奥地利弗洛伊德无意识现象,人类异常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中期产生美国马斯洛、罗杰斯注重人的独特性,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运用思辨方法认知心正式出瑞皮亚杰、奈瑟认知理学现在1960s 士、美国7、什么是内省法:P7答: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普通心理学期末重点
![普通心理学期末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87bbe1f90c69ec3d5bb75e5.png)
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产生不正确的知觉适应: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注意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思维: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问题: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处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并总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ddba1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2.png)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2、心理特征:①需要和动机一心理活动的动力,②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特征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1、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两个科学命题是我们认识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论断的证明材料:①人们的生活经验、②临床的事实、③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④脑解剖和生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2、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初级发展到高级的。
3、①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只能叫感受性,不能叫心理现象;②蚯蚓是环节动物,有神经系统,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感觉器官;③脊椎动物如:猫、鸽子、草蛇等有了脊髓和脑,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④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心理发展到思维的萌芽状态;⑤只有人类才有了思维,这是人和动物的木质区别,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4、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心理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又是和神经系统的不断完善相联系的,人的大脑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2、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4、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精华-心理学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精华-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8ca6595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0.png)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精华-心理学
心理学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部分的重点内容:
一、基本概念
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
3. 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二、人的心理发展及相关理论
1.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2. 真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及其关系。
3. 心理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
三、研究与记忆
1. 研究的定义和重要原则。
2. 研究的过程和条件反射的形成。
3. 记忆的类型和记忆过程。
4. 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四、教育心理学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研究困难和研究障碍的原因和辨识。
3. 学业动机和研究情绪的影响。
五、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
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特征。
2.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认识和防治。
3. 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 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2. 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以上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部分的重点内容。
通过研究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加深对学生心理和研究行为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6b078a02768e9950e7385a.png)
教育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填空、单项选择: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3.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志4.心理学历史可以分为哲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的创立和开展时期多项选择:1.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和人格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4.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临床法和个案法简答、论述:1.论述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一、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那么,以及及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二、广博的知识深厚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三、完善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治理构造、情感意志、行为修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倾向性。
四、全面的能力 1.教育教学的能力;2.组织管理的能力;3.系统学习的能力。
五、专业的技能 1.教学设计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3.教学监控技能;4.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5.教学评价技能;6.教学研究技能;7.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技能。
2.教师应掌握的心里辅导技术?一、关注技术:关注是心理辅导的首要技术之一。
二、倾听技术: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
倾听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鼓励学生多讲话;②要让学生感到你愿意听他讲话;③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来感受他们讲话时的内心体验;④谈话时要注意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配合。
三、沉默技术:〔克制群体压力〕沉默技术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及空间去反省自我,思考其个人成长的问题。
四、宣泄技术:是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倾述给辅导教师的过程。
五、探讨技术:是辅导教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及障碍的过程。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d55973c43323968011c92b5.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1、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心理学的任务:概括地说,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作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描述:(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出客观准确的描述,即心理与行为“是什么”。
(选择)解释:该任务的功能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某种心理与行为事件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因或机制是什么。
预测: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即根据已有的理论对某种心理和行为事件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发生的理论推测。
控制: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对人类心理行为的控制作为(心理学的最高目标)。
控制意味着通过一定手段或方法使心理与行为事件发生或者不发生,即引发那些希望发生的事件,控制那些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3、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判断)4、高等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等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
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等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
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等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等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等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还有助于高等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四、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学复习重点
![心理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95c03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5.png)
⼼理学复习重点⼼理学复习重点⼀、⼼理现象⼼理学⼀般是从两个⽅⾯去研究⼈的⼼理现象:⼀个是个体⼼理,即在个⼈⾝上表现的⼼理现象;⼆是社会⼼理现象,即作为社会⼈共同存在的能反映⼈们⼀般⼼理活动规律的⼼理现象。
个体⼼理现象包括:⼼理状态、⼼理过程、⼼理动⼒、⼼理特征、⼼理⾏为。
⼼理现象:1、⼼理状态:注意、意识、⽆意识2、⼼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理动⼒:需要和动⼒、兴趣和爱好、⼈⽣观值观4、⼼理特征:性格、⽓质、特点⼆、⼼理是⼈脑的机能1.反射活动⼀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条件反射(性格形成):⼈和动物都具有的反射活动,复杂的⽆条件反射我们称之为本能。
如⾷物反射,防御反射和性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是固定的众⽣存在的。
有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种反射,是后天学习“经验”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如司机看到红绿灯会停。
2.⼤脑精神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兴奋过程:引起和加强有机体某些反应的过程。
抑制过程:抑制或者减弱有机体某些反应的过程。
两者在的神经活动中所起的作⽤相反,但⼆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转化是按照⼀定规律进⾏的。
三、⼼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理学:冯特和铁钦钠:主张⼼理学应该采⽤实验内省的⽅法分析意识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理过程的规律。
他把过去所有关于⼼理实验的结果整理成为⼀个系统,使⼼理学从哲学中独⽴出来的⼀门科学。
⾏为主义⼼理学:华⽣主张⼼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为,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
使⾏为主义⼼理学理论体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为主义(behaviorism)⼈物:华⽣;斯⾦纳观点:构造主义研究⼈的意识,⽽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研究意识很难使⼼理学成为⼀门科学。
主张⼼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为。
所谓⾏为就是有机体⽤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04d2d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0.png)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心理学资格考试是对心理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检验,对于想要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的人来说,通过这个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下面将对心理学资格考试的重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知觉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要了解各个认知过程的定义、特点和相互关系。
2. 认知发展:研究儿童和成人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要了解儿童认知能力的各个阶段以及相关的理论。
3. 认知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要了解其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认知:研究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过程。
要了解社会认知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2. 群体行为:研究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态度。
要了解群体行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因素。
3. 人际关系: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要了解人际关系的类型、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发展: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
要了解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2. 青少年发展:研究青少年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要了解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和相关的问题。
3. 成人发展:研究成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要了解成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四、心理评估与测量心理评估与测量是研究心理测量和评估方法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测量: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测试的设计、应用和解释等。
2. 量表与问卷:了解各种心理量表和问卷的使用方法和评估标准。
3. 评估技术:了解常用的心理评估技术,如面试、观察和案例分析等。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含专升本)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含专升本)](https://img.taocdn.com/s3/m/80b4d0e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7.png)
⼼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含专升本)8、能⼒:是⼈们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理特征。
9、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距离、⾓度、照明等)在⼀定范围内发⽣变化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
10、过度学习:练习程度达到150%的学习。
11、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或危险的情况下所引起的⾼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三、简答:1、如何培养学⽣的观察⼒?①教师应向学⽣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学⽣应明了、理解观察的⽬的和意义。
②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法,制定观察的计划。
③在观察中加强对学⽣的个别指导,有针对的培养学⽣的良好习惯。
④还要引导学⽣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记或作⽂。
2、根据遗忘规律应如何组织学⽣进⾏合理复习?①及时复习②复习⽅式的多样化③运⽤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⑤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⑥掌握复习的量3、如何培养学⽣的创造性思维?①引导学⽣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
②保护好奇⼼,激发求知欲③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④发展学⽣的想象⼒⑤培养学⽣的创造个性4、⽆意注意产⽣的条件?①刺激物本⾝的特点: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的变化和运动 c.刺激的对⽐ d.刺激的新颖性②⼈的主观状况:a.需要和兴趣 b.情绪与期待 c.知识经验 d.⾝⼼状态5、简述不良情绪调节的⽅法(情绪健康与情绪调节)①合理发泄②转移③⾃我控制④⾃我安慰⑤幽默⑥升华6、意志⾏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①有明确的⽬的性②以随意运动为基础③与克服困难相关联7、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的能⼒?①注重学⽣早起能⼒的培养②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学⽣能⼒的基础③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能⼒的基础④要注意培养学⽣的⾮智⼒因素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①⽣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我实现的需要9、怎样根据⽓质特征进⾏教育?P155-156(四条)10、“狼孩”故事的分析 P14-15。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重点试题解析3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重点试题解析3](https://img.taocdn.com/s3/m/277fc06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6.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重点试题解析3一、选择题1.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2.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5.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
A.一般问题B.有结构问题C.无结构问题D.特殊问题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l司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验证假设D.论证假设10.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创造性人格B.创造性思维C.创造性意识D.创造性勇气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1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13.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
A.有结构的问题B.无结构的问题C.简单问题D.复杂问题1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15.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
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16.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心理学考试重点考点
![心理学考试重点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92a38912caaedd3383c4d390.png)
第一章绪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和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务地特征与联系的心理活动。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是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的动机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2、认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的关系: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而后两者可以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推动人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发展和深入。
第二章个性心理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它是人的心理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是多种心理特征地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差异。
第三章暂时神经联系1、什么叫做“暂时神经联系”?暂时神经联系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本来对动物有机体没有意义的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在大脑的相应区域引起了兴奋,同时无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的另一区域也引起了兴奋,经过不断反复,两个兴奋中心之间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从而形成条件反射,这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
2、心理活动的反映形式有哪些特征?(1)它不仅能对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做生物学上的反映,而且能对刺激物的信号意义做出反映,后者是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
(2)心理的反映形式是在个体的生活中不断形成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能行为。
(3)心理的反映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分析和综合过程实现的,并随着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育完善而不断提高其分析综合水平的。
3、意识的概念是什么?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全)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全)](https://img.taocdn.com/s3/m/5e9b8fc75a8102d277a22ff4.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概念: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动态、个性心理。
2、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
〔1〕“心理学之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否认意识,主张行为。
〔4〕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
〔5〕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其主张无意识。
马斯洛、罗杰斯是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主张心理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6〕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出版《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3、个体发展规律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差异性;不均衡性。
4、心理发展的心理学理论两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1〕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论,认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第一阶段是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
〔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人类心理机能由低向高发展过程由三方面推动。
第一,起源于社会文化;第二,个体发展来看,语言、符号等中介使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新的心理机能;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5、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期限”等观念。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6、高等心理学发展史代表人物。
〔1〕赫尔马特“科学教育之父”〔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称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后又出版了《双生子的测量》、《教育原理》、《智力测量》。
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未来趋势:综合化、本土化、情景化。
8、●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2〕有助于教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3〕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4〕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叫做联觉。(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一件红色的羽绒服给人 的感觉,要比一件白色或蓝色的羽绒服温暖)
【判断】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在主观轮廓效应中得到了充分体
(一)。
(二)。
a)。
b)。
c)。
(三)。
【区分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知觉是。
【选择】感觉的种类:。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阀限成关系。
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就是
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心理学考试重点
1.1、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研究心理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1.2、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来看,又可
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和三个方面。
1.3、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注意、心境、激情、犹豫、灵感
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
6.4、
6.5、
6.6、
6.7、
6.8、
6.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7.1、
7.2、
7.3、
3.。
(二)情绪对认识的影响
1.。
2.。
根据情绪状态的轻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和
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表情包括和。面部表情的和。
鉴于有机体在情绪状态下出现许多生理反应,因而有可能运用各种生理记录仪器把
创造性思维思维结果具有、和
侧向思维又叫旁通思维,
灵感产生的方式各种各样,主要有 想象是。
想象的特征:①— 创造性想象是
【简答】想象的作用
想象的组合形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单选】情绪是由独特的 — 情感两极性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
(二)
(三)
(四)
(五)。
【简答】情绪与认知过程的关系
(一)
性格、气质、能力
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
(二)
(三)
(四)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3.11、
【能够区分】应激状态:。
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这些变化记录下来,作为情绪活动的客观指标之一。例如:心率、血压、血糖、呼 吸、脉搏容积、皮肤电阻、肌肉紧张度,以及脑电变化、脑神经化学物质变化等, 均可被测量。
意志的自觉性是。
意志的果断性是。
意志的坚忍性是。
意志的自制力是。
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一)
1.。
2.。
(二)
1.。
a)。
b)。
c)。
2.。
5.6、
5.7、
5.8、
5.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6.1、
6.2、
6.3、
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简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
(二)
(三)
【简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
(二)
(三)
(四)
(五)
【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①②
⑥,其中常用的启发式策略有两种:①
是以日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例如:朝 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 思维。例如:医生听到病人的简单自述,迅速做出疾病的诊断;公安人员根据作案
的现场情况,迅速对案情做出判断。
分析思维是经过后,对问题解决做出明确结论的思维。例如:学生解几
【单选】注意具有如下三项功能:①。②。③。
【简答】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一)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1.。
2.。
3.。
4.。
(二)主观状态包括:
1.。
2.。
【简答】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一)。
(二)。
(三)。
(四)。
随意注意可以发展为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特征
(一)。
(二)。
(三)【区分】。
(四)。
【论述题】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与调节学习的过程?
何题的多步推理和论证;医生面对疑难病症的多种检查、会诊分析等的思维。
3.12、
3.13、
3.14、
3.15、
3.16、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5.1、
5.2、
5.3、
5.4、
5.5、
按思维过程的目标指向可划分为和。创造思维的核心
【单选】意志行动的实现过程是意志心理过程的完整展现,这一过程主要分为两个
阶段:①②。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需要的种类:①②一
需要的理论
(一)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
(二)。
信息加工理论观点把记忆看成是、禾口过程。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和。
短时记忆是以听觉为主的编码方式。它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 存储时间是它区别于
长时记忆的重要特征。 其基本特点是:记忆中的内容很快会变弱并消失,特别是在
无复述的情况下一般只能保持15~3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
【判断】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
长时记忆特点是:①。②。③。
保持在质的方面的变化特征一般为:。另一方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在数量上受时间因素制约的规律:。
又被称做"舌尖状态”。
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反之,。
有些信息在需要时提取不出来,并不是因为消失了,而是在人脑的潜记忆层中潜藏 起来了。
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 认识的高级形式。
现)
知觉的恒常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②③
【补充】影响知觉的因素:①②③
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根据记忆内容分类
(一)。
(二)。
(三)。
(四)。
根据记忆信息加工处理方式分类
(一)。
(二)。
根据记忆内容的时间指向分类
(一)。
(二)。
根据记忆内容的真实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