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中山桥简介教学提纲
最新兰州中山桥简介
兰州中山桥简介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
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
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
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
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
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
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
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
明洪武九年(1376年)。
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
称为“镇远桥”。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
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
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
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
人称“将军柱”。
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
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
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
“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
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
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
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
中山桥的介绍与简介
中山桥的介绍与简介
中山桥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是-座横跨黄河的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称"中山桥”。
这座桥连接兰州市区和龙海市,是当时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的桥梁,也是中国首座以孙中命名的桥梁。
中山桥的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
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I华匠为主,历时3年建成,造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
这座桥长234米,宽7.5米,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也是仅次于上海外白渡桥的全国第二座城市钢桥。
中山桥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修缮。
在建成之前,这里有一-座浮桥称镇远浮桥",每年春季搭起,冬季结冰前拆除。
中山桥建成后,镇远浮桥旋即退出历史舞台。
中山桥经历了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后,于2004年再次进行了维修和灯光亮化,并在桥的两头修建了南、北两个广场。
现在,中山桥已不再是通车的主要通道,而是成为了一个旅
游景点和城市地标。
总之,中山桥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桥梁之一,也是兰州历史文化的代表之-。
它见证了中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兰州历史的变迁和文化传承。
兰州中山桥的介绍
兰州中山桥的介绍
中山桥(HunanBridge)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黄河
铁桥之上,是中国最早的大桥,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钢铁桥梁。
中
山桥是兰州历史悠久的一座古桥,建于明朝宣德四年(公元
1429年)。
中山桥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北起东岗东路,南至兰州大学西
校区与城关区相连,是横跨黄河的一座桥梁。
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重修。
桥身总
长约1786米,宽11米,全长513米。
全桥用大块青石垒砌而成。
桥面铺以木板,两侧有石阶;桥身两侧设有石栏,栏内有石凳;
中间由汉白玉砌成一巨大的拱形门洞。
中山桥是由英国人李奥尔在1877年设计施工的,1889年4
月26日正式通车。
它是由英国人李奥尔设计和施工的。
1904年
3月10日在黄河上建成一座铁路桥。
1905年5月10日正式通车。
由于黄河河水暴涨而淹没了铁路桥墩,后来将桥墩移到铁路两侧
以使之不受洪水威胁。
—— 1 —1 —。
中山桥介绍
பைடு நூலகம்
兰州中山桥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 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 的古桥,也是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美 称。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两岸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 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 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 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 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 用马车运到兰州。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 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兰州中山桥的简介
兰州中山桥的简介
兰州中山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黄河之上,是中国最早的石拱桥之一,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兰州中山桥始建于1907年,由德国人汉纳根设计,法国人苏古特建造,当时称“甘肃大桥”。
1925年1月14日,中山铁桥竣工。
但由于当时军阀混战,黄河上游经常水患泛滥,黄河桥梁的修建已不能满足需求。
1928年2月1日至3日,国民政府在兰州召开黄河第一次桥梁会议,决定在原铁路桥的基础上,再建一座石拱桥。
1930年1月17日至21日,政府又在黄河铁桥上建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中山大桥”。
它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长812米、宽6米、高11米;桥面全部由条石铺成,无桥墩;全长约1132米;宽3米。
桥两端建有亭子各一座。
—— 1 —1 —。
关于兰州中山桥的简介资料
关于兰州中山桥的简介资料
兰州中山桥,始建于1935年,位于兰州市永登县南江岸长江大桥桥头,是兰州市历史上最古老的铁路桥梁。
兰州中山桥为双层桥梁,上层为铁路桥梁,下层为公路桥梁,最大桥长达804.50米,宽达19.5米。
桥面采用穹顶结构,重心位于中山桥的中段,共有11座拱式桥墩,每个拱式桥墩的底座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高达17.5米,拱顶高度约为6.0米,拱度约为15.5米。
兰州中山桥建成后,兰州铁路向长江边境开发和沿流开展运输等经贸活动,对促进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兰州外贸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兰州中山桥作为历史文化名胜,其建筑风格保留了当时的社会特点,桥面以铁路桥梁形式出现,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甘肃兰州中山桥简介
甘肃兰州中山桥简介
甘肃兰州中山桥,又称黄河中山桥,是一座横跨黄河的重要桥梁,是连接兰州市区和
榆中县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兰州市内唯一的大型约会地点和旅游胜地之一。
中山桥是中国最早的公路和铁路双用桥,于1909年6月开始开工兴建,由英国戴维斯公司承建,历时5 年。
桥长261.56米,桥宽15.30米,全桥共有24个桥孔,其中中间两孔为铁路桥孔,其余22个桥孔为公路桥孔。
河床离地面高度44米,中间两孔为67.5米高。
中山桥采用钢筋混凝土双拱形结构,是典型的工业革命时期桥梁典范,具有历史意义和文
化价值。
经历了多年的风雨侵蚀,中山桥多次经过修建,除了基本的保养维修外,实行了一系
列维护和改造。
在修复中,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拱形主体架和结构体系基本保持原有状态,
但强化了桥墩、桥面和桥墩轴向向心力的设计,使桥面独立承载力增强,更加稳定安全。
同时,在桥面两端增设扶手墙、安全门等安全设施,为行人保驾护航。
中山桥不仅是兰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环,还是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被冠以“黄河美景”的美誉。
每个晚上,桥上众多的灯光将中山桥点亮,呈现出独特而美丽的夜景,成为游人一道美丽风景线。
中山桥还是兰州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
休闲娱乐和锻炼的好去处,也是文艺和社交活动中的重要地点。
总之,甘肃兰州中山桥不仅是连接两地的桥梁,更是连接历史和现代的文化纽带,是
兰州市一座有着丰厚文化底蕴和重要经济价值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它承载着过去的历史
和现在的生活,向人们展示着黄河文明的博大精深。
兰州中山桥,天下黄河第一桥
兰州中山桥,天下黄河第一桥展开全文中山桥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最初叫“黄河铁桥”,它位于甘肃省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滨河路中段北侧。
中山桥不仅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是黄河上最早的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是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但由于穿城而过的黄河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黄河成为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南北和东西交通必须依靠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
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黄河赋予了兰州生机和灵气,留给兰州无数历史文化积淀,但也成为阻隔兰州交通的天堑。
自兰州黄河以南归入中原王朝版图后,历代王朝为经营西域,保障西陲安全,对黄河兰州段桥渡的建设都极为重视。
但由于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原因,数千年来黄河兰州段上没有架设过一座永久性桥梁,桥成为黄河两岸兰州人民的千年期盼。
直至明洪武年间才在这里设置一座浮桥,名叫镇远桥。
浮桥的建成,才真正起到了“控扼要冲,道通西域”的作用。
据说,那时的黄河浮桥,是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
为固定在河面上的船只,在南北两岸竖有四根系缆的铁柱。
如今,在中山桥的岸边还遗存有设浮桥所用的铁柱,人们称它为“将军柱”,重约数吨,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过去每到冬季黄河结冰时就拆除浮桥,而春季又开始重新搭建,浮桥就像年复一年的时令一样,黄河浮桥一直沿用至清末。
清末,随着兰州人口的增加,浮桥已不能满足兰州城的需要。
1906年,清政府批准甘肃的奏请,动用国库银两修建黄河铁桥。
在黄河上建造一座坚固的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用马车运到兰州,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
中山桥
二、桥梁结构
中山桥是一座钢架墩式桥。全长 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桥 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5座弧 形钢架拱梁两侧分别有6条竖型 钢架支撑。
三、美学特点
中山桥坐落于美丽的白塔山脚下, 造型简单大方,整体比例十分协调,5 座割圆拱横跨之上,更是其显得独特。 现在她已经与黄河两岸的美景融为一体, 成为兰州黄河风情线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成为了兰州的地标性建筑。
四、历史和变迁
中山桥自建成以后经历了100多年的岁月, 几经变迁。1949年8月26日,在解放兰州战 役中,铁桥桥面被焚。1989年8月9日,一艘 自重260吨供水船失控撞到了桥墩上,铁桥遭 受重创。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对中山桥 再次维修加固,并将桥体抬升了1.2米。现在, 中山桥结束其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 性步行桥,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成 为兰州的象征。
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欢迎大 家来兰州玩,欢迎大家来西北玩。 谢谢大家!
兰州——黄河中山桥
一、中山桥简介
中山桥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 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称“中山桥”。 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 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施工人员以德商 பைடு நூலகம்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历时3年建成。造 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有“天下黄河第一 桥”[2] 之称。在旧中国,与济南道口铁桥、 郑州铁桥同列为黄河上三大桥梁。1942年为纪 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桥,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简介
兰州中山桥简介
兰州中山桥简介
兰州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
清光绪三十四年,兰州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
清宣统元年,兰州黄河铁桥竣工通行。
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
民国十七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始称“中山桥”。
兰州黄河铁桥为四墩五孔,每孔跨径45.9米。
上部结构为梯形穿式钢桁架,每一跨都是超静定结构组成桁架体系,有竖向钢架划分成五个长方形。
桥长233.5米,总宽8.36米。
兰州黄河铁桥作为一个交通结构工程,体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洋务运动时期建筑艺术发展史的风格、流派、特征。
兰州黄河铁桥是中国近代史上兰州市、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桥梁,这一特殊的建设背景及建设年代使兰州黄河铁桥变成了研究近代历史的钥匙,在中国的建筑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同时,桥梁所需物资的运输过程也创造了近代运输史上的奇迹。
2006年5月25日,兰州黄河铁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4月12日,入选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兰州中山桥简介历史
兰州中山桥简介历史
中山桥,俗称“老桥”,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黄河之上,横跨黄河之上。
它是兰州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桥梁。
其建造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当时的两江总督张之洞主持建造,是一座中国近代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桥梁。
中山桥原名“永宁桥”,因桥身系清朝政府于1882年至1890年期间建造,故又称“老桥”。
位于兰州市城关区。
东起白塔寺西至西关什字,全长345米,宽6米。
桥梁全长91.1米、宽8.5米,由大拱、中拱、小拱三部分组成。
该桥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孔净跨径20米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由美国工程师格罗斯特设计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
桥身系清朝政府于1890年至1892年期间建造,长345米,宽6.5米,桥台高18米,桥墩高11米,桥两侧栏杆高10米。
桥梁上铺架着四根直径为10厘米、长18米的大铁柱及11根小铁柱,铁柱上架设着大铁梁及小铁梁共116根。
—— 1 —1 —。
金城兰州(六)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
金城兰州(六)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几乎所有到兰州市旅行的朋友都会去一个网红打卡之地,这就是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
摄于2021年1月2日。
由南向北拍摄的景色。
摄于2020年5月3日。
由北向南拍摄的景色。
摄于2020年6月26日。
兰州中山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
铁始建于1907年(清光绪33年),至今(2021年)已经114年。
摄于2017年2月1日。
摄于2017年10月6日。
摄于2018年3月4日。
摄于2020年2月23日。
摄于2020年2月23日。
摄于2021年1月2日。
摄于2019年6月8日。
摄于2021年1月24日。
中山桥。
将军柱摄于2020年1月1日。
摄于2021年1月16日。
摄于2021年1月16日。
铁桥建成之前,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
浮桥始建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城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尚存建桥所用铁柱一根,高达三米,重约数吨,上有'洪武九年'字样。
摄于2020年2月23日。
摄于2021年1月2日。
摄于2021年1月2日。
《重竖镇远桥将军柱记》明初宋国公冯胜始造浮桥以利军运,用木船廿四艘浮荡河面,順架木梁橫铺木板,旁挟江栏,构成浮桥,名曰:镇远。
两岸竖四大铁柱以系缆索,俗称将军柱。
将军柱有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造和洪武九年卫国公邓愈造,每根重约十吨,此柱呈圆柱形,长五点八米,直径零点六一米,頂部为出檐式圆锥形,底部连以方座,座厚零点三米,宽零点八一米,长一点二米,铭文尚存:“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缆一百二拾丈”字样。
将军柱对于研究明代兰州黄河水上交通和金属铸造工艺等是一件珍贵实物资料,故甘肃省人民政府再次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重新竖立于黃河之滨。
兰州中山桥景点介绍
兰州中山桥景点介绍
兰州中山桥建于1912年,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双塔悬索桥,横跨于黄河之上。
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二十世纪初期河流悬索桥之一,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中山桥的桥面宽37米,长335米,桥塔高塔各42米。
桥面上铺设着4条机动车道和3条行人道,是连接城市南北两岸的主要交通枢纽,每天都有大量的车辆和行人通过。
中山桥为兰州市的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不仅可以欣赏黄河的壮丽景色,还可以近距离观赏桥身威武、雄伟、精致的金字塔式塔楼。
每到夜晚,中山桥上的色彩斑斓的照明灯光变化,为整座兰州市增添了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在中山桥附近,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石化公园、黄河大峡谷、白塔山公园等。
其中,石化公园是以黄河石化旅游为主题,展示了黄河下游地区富有特色的石化旅游资源,更有号称世界第一的黄河大峡谷,展现了黄河在这里形成的壮丽景象,白塔山公园则历史悠久,是兰州市其中一处古老城墙遗址和一处佛教文化景区。
在这里既可以感受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与辉煌,也可以领略现代城市的美丽与繁荣,是一处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兰州市中山桥简介和历史
兰州市中山桥简介和历史说起兰州市的中山桥,那可真是一座有故事的老桥。
它不光是兰州的地标,更是黄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让人一提起就心生敬意。
这桥啊,原先叫黄河铁桥,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才改名叫中山桥。
你走在桥上,能感觉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像是个老爷爷在给你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
桥身是钢结构的,坚固得很,虽然已经过了一百多年,但依旧稳稳地横跨在黄河上,看着河水滚滚东流。
这桥的历史,得从清朝那会儿说起。
那时候的兰州,交通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黄河上没有桥,人们过河都得靠船。
但船毕竟不方便,遇上大风大浪就危险了。
所以,清政府就决定在黄河上建一座桥,方便老百姓出行。
这一建,就是三年多,从光绪三十三年开始,一直到宣统元年才建成。
那时候的技术可没现在这么先进,但咱们的老祖宗就是有智慧,愣是用外国的技术和咱们自己的工匠,把这座桥给建起来了。
桥建好之后,那叫一个壮观。
四墩五孔,每孔都跨得那么远,桥上的弧形钢架拱梁,就像是一排排整齐的士兵,守护着这座桥。
那时候的人们啊,看到这座桥,都觉得这是兰州的一大喜事,纷纷跑来桥上走走看看,感受一下这前所未有的便捷。
中山桥不光是座桥,它还是兰州人的骄傲。
你走在桥上,能听到旁边的人在说:“看,那就是中山桥,咱们兰州的地标。
”这桥见证了兰州的变迁,从过去的贫穷落后,到现在的繁华昌盛,它都默默地站在那里,看着这座城市一步步成长。
而且啊,这桥还是个拍照的好地方。
特别是早上日出的时候,阳光洒在桥上,金光闪闪的,特别漂亮。
很多人都会特意起个大早,跑到桥上去拍日出和黄河的美景。
晚上的时候,桥上的灯光一开,那更是美得不像话,就像是一座水晶宫一样,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中山桥本身,它周边的风景也值得一看。
白塔山就在桥边,你可以顺着山道爬上去,站在山顶俯瞰整个兰州城和黄河的美景。
那种感觉啊,就像是整个世界都在你脚下一样,特别震撼。
总的来说啊,兰州市的中山桥不仅仅是一座桥那么简单,它是兰州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
兰州中山桥黄河畔的历史之桥
兰州中山桥黄河畔的历史之桥兰州中山桥,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黄河畔,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重要意义的桥梁。
自建成以来,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人民的情感,成为兰州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兰州中山桥建于1907年,是中国现代桥梁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于是,作为一座重要的桥梁,它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地位。
几十年来,中山桥见证了兰州市的发展和变迁,承担着黄河两岸人民交流往来的重要任务。
中山桥得名于孙中山先生,是为了纪念他对中国革命和国家主义的伟大贡献。
桥梁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工艺,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壮丽的气势吸引了广大游客的目光。
桥面采用了钢桁架结构,这种设计在当时是绝对的工程壮举。
中山桥的建成和使用对兰州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桥梁连接了黄河两岸的运输和交通,便利了人员的通行和货物的运输。
这对于兰州市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除了作为交通要道,中山桥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在兰州市的历史长河中,中山桥作为一座重要的历史符号,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
桥上的石碑和雕塑展示了兰州市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此外,中山桥还是人们休闲娱乐和观光旅游的重要场所。
桥下的黄河畔,自然风光优美,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前来欣赏,尤其是黄河日落的景色,更是令人陶醉。
桥上兴建了游览平台,供游客观赏兰州市区和周边景观,从桥上眺望黄河的壮丽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值得一提的是,兰州中山桥还承载着人民的情感和纪念意义。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长征过程中,中山桥成为了一座重要的历史遗迹。
人们到中山桥瞻仰,悼念曾经为国家独立和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烈士。
总而言之,兰州中山桥黄河畔的历史之桥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重要纪念意义的建筑。
它见证了兰州市的发展和变迁,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回忆。
它既是黄河畔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兰州市丰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站在中山桥上,我们可以不仅可以感受到近百年来的变化和进步,也可以领略到兰州市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甘肃中山桥导游词
甘肃中山桥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甘肃中山桥!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个精彩的导游介绍,希望能让大家对中山桥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山桥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洪山河上,修建于公元1907年,总长313米,是我国现存最长的青石桥之一。
它得名于中山先生,为了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其中山学堂任教和从事革命活动的经历。
中山桥是一座拱桥,拱券285段,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
桥面采用的是苏打石灰浆浇筑的技术,桥身则是用花岗岩砌筑而成。
整座桥的设计非常固定,没有用任何一颗钉子,仅凭自身的重量和桥墩之间的力学平衡实现了结构的稳定。
这也是中山桥能经受住河水冲刷和地震考验的原因之一。
大家看到的这座中山桥,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见证了许多历史瞬间。
它不仅是一座交通工具,更是一座文化符号,是中山先生的象征,也是武威市的标志之一。
在中山桥的东侧,有一座高约20米的巨型浮雕,这是中山桥纪念碑。
碑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名言:“民主、自由、平等”和“光复中国”的字样。
这座纪念碑是对中山先生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的表彰,也是表达对中山先生的崇敬和敬意。
正在蜿蜒流淌的洪山河,自古以来一直是经济和交通的命脉,也是中山桥得以修建和保持完好的重要条件之一。
这条河水清澈见底,河岸两侧的绿树环绕,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景色,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除了景色优美,中山桥还有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山桥传说”。
相传,在中国古代的一个夏天,有一个名叫李娘子的女子,长得非常美丽,性格善良。
她爱民如子,热心公益。
一天,李娘子听说洪山河即将泛滥成灾,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她决定舍身救人,自愿跳入洪水中挡住河水,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结果,她的神奇力量竟然真的抵挡了洪水,顿时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为了纪念李娘子的英勇事迹,人们建造了这座中山桥,并将她尊为“中山娘娘”。
据传,每年的冬至夜,李娘子会在中山桥上出现,保佑着中山桥的安全。
2021年兰州中山桥简介
兰州中山桥简介欧阳光明(2021.03.07)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
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
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
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
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
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
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
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
明洪武九年(1376年)。
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
称为“镇远桥”。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
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
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
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
人称“将军柱”。
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
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
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
“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
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
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
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
兰州中山桥建于1907年
为百年黄河铁桥佐证兰州中山桥建于1907年,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美称。
1947年以来,中山桥曾多次加固维修。
2004年,中山桥结束了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
为了对中山桥进行保护性维修加固,全面提升中山桥的防汛、抗震能力,确保文物的安全。
2010年,兰州市投资2800万元对中山桥进行维修加固。
施工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桥体、桥墩等部位进行了全面保护性维修加固。
中山桥桥体将整体提升了1.2米,此次中山桥整体抬升后,桥北侧的观景平台等部位也将被整体抬高,两侧的广场及亮化工程也将进行改造、整修。
为了保证此次维修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在施工项目部,施工方特意开辟出文物存放区,存放被拆除的大桥零部件。
这些被编号的零部件会在大桥提升完成后安装回原位,达到保护文物原貌的目的。
而“修旧如旧”、水文资料、地震等级等相关文史资料,全部来自于兰州市档案部门的史料汇编:《天下黄河第一桥》。
《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录入的历史文献,绝大多数来自于档案馆所藏“兰州黄河铁桥”档案全宗。
该档案文献,皆是清末“甘肃全省洋务总局”为建黄河铁桥而形成的公务文书。
原本分为筹备案、运输案、经费案三大案,共568份文献,经整理为45个案卷,排架长度0.45米。
形成时间上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下迄宣统三年(1911)四月,纵跨5年时间。
是连续不断地记载兰州黄河铁桥从筹备、材料转运、到工程建设、竣工、经费报销、铁桥使用维护全过程的比较完整而系统的原始档案文献。
能具体、准确、全面、系统的反映黄河铁桥建设的历史全貌。
此档案全宗所收各种官文书制作精美,文印齐备,内容完整,彼此衔接,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晚清大型桥梁工程建设的全宗原档史料。
全宗由筹建案、运输案、施工案、外事案、褒奖案、经费案、维修案等7部分系统完整地组成。
这一全宗档案涉及的官府机构众多,计有清廷部门、天津督署、德驻天津领事馆、泰来洋行、郑州公泰转运公司、陕甘总督部堂、甘肃布政司、按察司、洋务总局、农工商矿务局、皋兰县署等20多个。
兰州中山桥简介
兰州中山桥简介【1 】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世界黄河第一桥”.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头分离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止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师长教师而更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汗青最为悠长的古桥.有“世界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批示杨廉将浮桥移至如今的地位--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谷旦,总兵讼事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衔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裁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风景.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当局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资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巧指点,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呵护曾包管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止了11个日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悠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忙碌的运输义务.1954年,人平易近当局对铁桥进行了周全的整修加固,增长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但变得牢固耐用,并且还威风凛冽,壮丽壮不雅.跟着时光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不雅,构造新鲜,工艺先辈,气概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独一通道了,尽管如斯,人们照样敬佩它,不雅赏它,因为它像一部史诗,铭记着兰州从古到今汗青的变迁,展现了兰州人平易近残暴艺术的画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中山桥简介
兰州中山桥简介
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
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
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
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
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
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
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
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
明洪武九年(1376年)。
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
称为“镇远桥”。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
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
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
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
人称“将军柱”。
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
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
45根。
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
“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
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
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
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
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
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
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
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像一部史诗,铭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